数字化测量概述
测量方法有哪些

测量方法有哪些测量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环节,而测量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的工程和科研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量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是指直接使用测量仪器对待测量对象进行测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测量结果直观,适用于一些简单的测量任务,比如长度、面积、体积等的测量。
常见的直接测量仪器有尺子、量角器、卷尺、游标卡尺等。
2. 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一些间接的手段来获取待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借助一些物理原理或数学模型来进行推导和计算。
比如利用三角函数关系来计算无法直接测量的高度、距离等;利用浮力原理来测量密度等。
间接测量法在一些特殊的测量任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 比较测量法。
比较测量法是指通过将待测量对象与已知标准进行比较来获取测量结果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一些精密测量任务,比如质量、密度、硬度等的测量。
常见的比较测量仪器有天平、硬度计、测量投影仪等。
4. 数字化测量法。
数字化测量法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待测量对象进行测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自动化的特点,适用于一些复杂形状和高精度要求的测量任务。
常见的数字化测量仪器有三坐标测量机、激光测距仪、数字化摄像测量仪等。
5. 统计测量法。
统计测量法是指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来获取总体特征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对大批量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能够有效地反映总体特征。
常见的统计测量方法有抽样测量、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测量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和测量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调节幅度的测量方法

调节幅度的测量方法在电子、通信等领域中,调节幅度(Amplitude Modulation,AM)是一种常见的调制方式。
为了确保通信信号的质量,需要对调节幅度进行准确的测量。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调节幅度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数字化测量法。
一、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直接测量信号的幅度来确定调节幅度的大小。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需要使用昂贵的测量设备,并且容易受到干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1. 示波器测量法示波器是一种常用的直接测量装置,可以测量信号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等参数。
通过将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中,可以观察到信号的波形和幅度,从而确定调节幅度的大小。
示波器测量法的优点是简单易用,缺点是需要专业的测量设备,且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2. 峰值测量法峰值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信号的峰值来确定调节幅度的大小。
峰值测量法可以使用简单的电路实现,但需要考虑信号的波形和频率等因素。
二、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测量信号的其他参数来推算出调节幅度的大小。
这种方法不需要直接测量信号的幅度,因此可以降低测量成本和误差。
1. 功率测量法功率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信号的功率来推算出调节幅度的大小。
功率测量法可以使用简单的电路实现,但需要考虑信号的频率和相位等因素。
2. 频谱测量法频谱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信号的频谱来推算出调节幅度的大小。
频谱测量法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但需要使用专业的测量设备。
三、数字化测量法数字化测量法是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测量调节幅度的大小。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1. 基于数字滤波器的测量法基于数字滤波器的测量法是通过数字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从而得到信号的幅度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但需要使用专业的数字信号处理设备。
2. 基于人工智能的测量法基于人工智能的测量法是通过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和测量信号的幅度。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和智能化等特点,但需要大量的数据和算法支持。
数字化测量技术概述

6.1 概述
• 如前所述,利用各种传感器可将各种非电量,例如温度、 压力、流量、物位、质量、力、振动、位移、加速度、冲 击、转矩以及各种状态量和成分量等转换成便于远传、放 大和处理的电量(如电流、电压、频率及阻抗等)。电信 号经过滤波、放大和处理后,可用传统的指针式仪表或数 字仪表来指示或显示。后者较前者具有测量精度高、灵敏 度高、速度快、读数客观、测量自动化、易于与微机系统 组成自动测试系统等一系列优点。
第6章 数字化测量技术
第6章 数字化测量技术
6.1 概述 6Βιβλιοθήκη 2 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6.3 模拟信号放大技术 6.4 集成模拟多路开关 6.5 集成采样、保持(S-H)器 6.6 系统误差校正技术 6.7 量程自动切换与标度变换 6.8 A/D转换原理、器件及应用 6.9 D/A转换原理及常用器件的应用 6.10 LED和LCD显示技术 6.11 频率、时间和相位的测量 6.12 数学多用表的原理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与操作流程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与操作流程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各个行业带来了许多便利与创新。
测绘领域也不例外,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出现使得测绘工作更加高效、精确、可靠。
本文将探讨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以及其操作流程。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1.高精度:数字化测绘技术利用雷达、卫星导航系统等高精度设备,可以实现对地球表面的准确测量和定位。
相比传统测绘方法,数字化测绘技术测量结果更加精准,误差更小,适用于各种高精度测绘工作。
2.高效性:传统测绘方法需要耗时耗力地进行地面实地测量,而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快速获取大量准确的地理信息数据。
这种高效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测绘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3.可视化: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将复杂的地理信息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像或模型,使得测绘结果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这种可视化的特点方便了用户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并且提高了数据传达的效果。
4.可靠性: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数据精度和可靠性。
通过数字化存储和备份,测绘数据能够长时间保留且不易丢失,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操作流程1.测量规划:在进行数字化测绘工作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测量规划,包括测量范围、采集频率和设备选择等。
针对不同的测绘任务,选择合适的数字化测绘设备和测量方法。
2.数据采集: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依靠遥感技术和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航拍获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传感器等设备获取细致的地物数据,同时记录定位信息。
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数字化测绘的核心环节。
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校正、去噪和配准等。
接下来进行数据点的提取和特征提取,利用算法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分类,生成数字地图、数字模型等。
4.数据分析与应用:通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可以获取各种有用的地理信息,如地形分析、地貌演化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等。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项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和多功能的特点,成为现代测绘领域的一项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1. 激光测距原理:激光测距原理是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基石之一。
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束,在测量对象上发生反射,然后由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束。
根据激光光束的发射和接收时间差,可以计算出测量对象到仪器的距离。
激光测距技术具有高度精度和快速测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形测量、建筑测量和工程测量等领域。
2. 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数字化测绘技术中另一项重要技术。
GPS利用人造卫星提供的信号,通过接收和解码这些信号,可以确定接收器的精确位置。
GPS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测量卫星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三角定位计算接收器的位置。
GPS技术具有高精度和全球覆盖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土地调查、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
3. 摄影测量原理:摄影测量技术是数字化测绘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摄影机记录地面目标的影像,并利用影像测量原理计算地面目标的位置和形状。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是相机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几何关系,包括相机的内外参数、地面目标的空间坐标和摄影测量方程等。
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大范围、高精度的测量,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等领域。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获取、管理和分析地理数据,以生成地图和空间分析结果。
GIS技术可以整合不同来源和类型的地理数据,提供多种空间查询和分析功能,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空间信息支持。
GIS应用广泛,包括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管理等领域。
2. 管线巡检: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应用于管道、电线等线性设施的巡检和监测。
利用激光扫描和摄像测量技术,可以对管线进行三维重建和变形分析,检测管线是否存在损坏、腐蚀等问题。
数字化测量技术pdf

数字化测量技术pdf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测量技术逐渐成为工程测量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数字化测量技术以其高效、精准、自动化的特点,为现代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数字化测量技术的概述数字化测量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等,实现测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分析和表达的测量方法。
数字化测量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的特点,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质勘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步探索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常规测量仪器进行简单的数据自动化处理。
第二阶段是技术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等,实现测量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处理。
第三阶段是技术成熟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21世纪初至今,主要是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测量数据的全方位覆盖和实时传输。
三、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城市规划方面,可以利用数字化测量技术进行城市地形测量、地籍调查等;在交通建设方面,可以利用数字化测量技术进行公路、铁路、桥梁等工程的施工测量;在地质勘查方面,可以利用数字化测量技术进行矿产资源调查、地质灾害监测等;在农业方面,可以利用数字化测量技术进行土地面积测量、土壤养分调查等;在气象方面,可以利用数字化测量技术进行气象观测和气象预报等。
四、数字化测量技术的优势和前景数字化测量技术的优势在于其高精度、高效率、高自动化的特点。
相比传统的测量方法,数字化测量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测量的精度和效率,减少人为误差和劳动强度。
同时,数字化测量技术还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为工程建设和城市规划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测量技术的优势将更加突出。
例如,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无人机等新型测量设备的出现也将为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化测绘技术原理

数字化测绘技术原理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进行测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术。
它的主要原理是将地球表面的实际地理信息通过测量、观测和采集等手段,转化为数字化的数据,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生成各种地图和空间数据。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和观测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第一步是进行测量和观测。
这包括地面测量、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多种手段。
通过这些手段获取的数据可以反映出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如地形、地貌、地物等。
2.数据采集和处理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第二步是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这包括数据的输入、编辑、转换、校正等多个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可以将测量和观测得到的数据转化为数字化的数据,并进行各种处理和分析。
3.地图制图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第三步是进行地图制图。
这包括地图的设计、绘制、编辑、输出等多个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可以将数字化的数据转化为各种地图和空间数据,如地形图、地籍图、城市规划图等。
4.空间数据分析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第四步是进行空间数据分析。
这包括空间数据的查询、分析、统计、建模等多个环节。
通过这些环节,可以对数字化的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和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应用、城市规划等。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大大提高测绘数据的精度和效率,同时也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数据处理和分析。
它已经成为现代测绘技术的主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地理信息、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
总之,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测绘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将地球表面的实际地理信息通过测量、观测和采集等手段,转化为数字化的数据,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生成各种地图和空间数据。
测绘技术中的数字化测绘方法与应用案例

测绘技术中的数字化测绘方法与应用案例测绘技术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发展和提升,其中数字化测绘方法的出现和应用为测绘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数字化测绘是指利用计算机及其软硬件技术对测绘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存储、显示和分析的一种测绘方法。
本文将介绍数字化测绘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以及一些应用案例。
1. 数字化测绘的基本概念数字化测绘是将传统测绘方法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一种测绘方式。
它通过将地表或地下物体的形状、坐标、属性等信息数字化,并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介质中,实现对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显示和管理。
相较于传统的测绘方法,数字化测绘具有数据准确、处理效率高、结果可视化等优势。
2. 数字化测绘的常用方法(1)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是将测角、测距、测高等功能集于一身的高精度测量仪器。
通过使用全站仪,测绘人员可以快速获得地物的坐标、高程和方位信息,并将这些数据直接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2)摄影测量法:摄影测量法是通过摄影测量设备对地物进行拍摄,并通过解算航空三角定位和摄影测量技术,从而获得地物的位置和形状信息。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范围区域的测绘,例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领域。
(3)激光扫描测量法:激光扫描仪是一种能够自动扫描并测量地物表面形态的仪器。
它通过钟摆式或旋转式的扫描方式,将地物的点云数据采集下来,然后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得到地物的三维坐标信息。
激光扫描测量法适用于复杂地形或地下结构的测绘,例如山区地形、建筑物立面等。
3. 数字化测绘的应用案例(1)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数字化测绘,可以快速获取城市的地形、土地利用情况以及人口分布等信息,从而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管线和地下设施管理:在城市建设中,管线和地下设施的管理及维护至关重要。
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通过激光扫描测量法快速获取地下管线和设施的位置和形状信息,帮助管理部门更好地规划和维护这些设施,减少因施工、维护等原因引发的事故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产品
美国英特希尔(Intesil)公司的HI7159A型单片
特点:集成度高、功能强、外围电路简单,适 配微处理器或单片机,有的本身还带微处理器, 为研制具有高性价比的智能仪器及测试系统创 造了有利条件。
5½位A/D转换器 中国台湾地区承永资讯科技公司最新推出的 ES51966、ES51999型4¾位/5¾位智能数字万 用表集成电路 美国泰克(TEK)公司的单片示波器
(二)单片IC和单片系统的广泛应用
2、单片系统
目前,单片系统的集成度正在迅速提高,预 计将达到109个晶体管/片的水平。这必将
给整个IC产业及IC应用带来划时代的进步, 使IC从传统意义上的“集成电路”发展成为 全新概念的“集成系统”。
(二)单片IC和单片系统的广泛应用
3、智能仪器仪表专用IC
一、集成电路发展概况
目前,集成电路正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
新时代。 突出表现为:
①
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② 对IC的认识深化,观念更新
一、集成电路发展概况
集成电路自1958年问世以来,其发展速度惊人。目前,全 世界每年生产6000多亿块、数万种集成电路。在发展电子 信息产业的过程中,无论是增加产量、扩大应用,还是开 发新产品、提高性价比,无不依赖于IC产业的发展。从电 子测量仪器、计算机系统到通信设备,从国防尖端到工业 及民用领域,都与IC密切相关。据报道,在发达国家中一 个家庭的家用电器内所用微控制器数量已超过300个。目 前,世界国民生产总值部分的70%以上与IC有关。IC在电 子设备中的价值比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7%,发展到现在 的30%以上,而在某些军事装备中已超过80%。IC被誉为 工业“粮食”和“朝阳”产品,现已成为发展电子信息技 术的核心以及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一)CMOS电路的迅速崛起
1、CMOS电路发展史
63年研制成功,68年商品化。 分为:
标准系列
CC4000B 高速系列 74HC 54HC
CD4000、MC14500 CC4000A
注:在电子线路设计,在画图软件中(如protel)中, 有其原理图库与精装图库。
(一)CMOS电路的迅速崛起
一、课程概述
4
教材
《实用数字化测量技术》(1991)→
一直使用我校电子系老师自编的教材。
《新编实用数字化测量技术》(1998)→
《数字化测量技术应用》(2004)→ 《数字化测量技术》(2008)
二、如何学好这门课
1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
精讲、多看、多练 课外活动小组、科技协会
74HC系列可达40~50MHz,与LS-TTL电路 相当。
4000系列的工作频率为1MHz至几兆赫。
(一)CMOS电路的迅速崛起
2、CMOS电路十大优点
(8)温度稳定性好
CMOS电路能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一般
(9)集成度高
塑封产品为-40~85℃,陶封产品为-55~ 125℃。
一、集成电路发展概况
表1-1-1 2003~2012年我国集成电路总产量及预测
年 份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2010年 2012年
我国IC总产 量/亿块 国产IC占全 球产量的份 额/%
148.31
266
411.6
800
1200
1.5
4.5
6
8
>10
二、集成电路发展的新趋势
(一)CMOS电路的迅速崛起 (二)单片IC和单片系统的广泛应用 (三)电子模块的开发 (四)ASIC的推广
2、结构特点:
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全密封式,不可拆卸;
另一种为敞开式,用户需自己配外壳。
(三)电子模块的开发
3、5大优点:
4、产品分类:
①能大大简化电路设计,缩短新产品的研制周期; ②工艺先进,能提高整机合格率与可靠性,一次上机合 格率可达100%; ③能减小体积与重量; ④便于安装与维修; ⑤采用全密封式模块还可防止伪造,维护厂家的权益。 数显模块、数字仪表模块、转换器模块、开关电源模块、 电磁干扰滤波器模块。电力部门使用的整流桥模块、功 率模块、巨型晶体管(GTR)模块、可关断晶闸管 (GTO)模块。
CMOS电路的功耗低,芯片发热量小,单片集成度
可以做得很高。集成度在105~108元器件/片(折 合104~107门/片)的属于VLSI。
例如,Intel公司最新推出的Pentium4系列处理器,采
用0.13μ m线宽,集成度高达7700万只晶体管/片,最 高主频为3.06GHz。最近,TI公司研制成的新型微处理 器,内部包含1.8亿只晶体管。预计到2015年芯片的集 成度将会接近于50亿只。
的还能直接驱动LED显示器。
(一)CMOS电路的迅速崛起
2、CMOS电路十大优点
(5)抗干扰能力强
当电路的输出状态维持不变时允许加到输入端
的噪声电压最大值,称为电压噪声容限。噪声 容限愈高,器件的抗干扰能力愈强。在各种数 字IC中,CMOS电路的噪声容限最高,可达 40%UDD;选5V电源时,其噪声容限约2V,而 TTL电路仅为0.8V。
(一)CMOS电路的迅速崛起
2、CMOS电路十大优点
(6)输出电平的摆幅大
摆幅表示输出高电平(UOH)与低电平(UOL)
(7)工作频率高
之差。CMOS电路的输出电平摆幅很大,可称 为“顶天立地”,UOH≈UDD,UOL≈USS,因此 电源利用率最高。相比之下,TTL电路的UOH= +3.4V,UOL=+0.2V。
2、CMOS电路十大优点
(1)工作电源电压范围宽
通用型CMOS电路的电源电压范围(UDD~USS)
(2)微功耗 CMOS电路的静态功耗极低,耗 电省,属于微功耗器件。
每个门的功耗低至1μ W,仅为TTL的1/1000。采
为+3~18V,高速CMOS电路的电源电压范围 (UCC~GND)是+2~6V。在此范围内选取任何 一个电压值,均能正常工作。若选+5V电源,则 能与TTL电路直接匹配。
用CMOS电路,便于构成电池供电的小型化数字仪 表,便于设计备用电源和掉电保护电路,还能降低 稳压电源的容量。
(一)CMOS电路的迅速崛起
8Ω (100MΩ),对输入信
号无衰减作用。
(4)驱动能力强
通常一个输出端可驱动50个以上的输入端。有
单片系统的英文缩写为SOC(System On Chip),意为“系统级芯片”,它是将一个可 灵活应用的系统集成在一个芯片中。
例如,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SC)2000年推出
的带USB接口的单片彩色扫描仪集成电路LM9833 2003年推出的单片数据采集系统ADuC824/843 美国ADI公司2001年新推出的单片宽频带相位差 测量系统AD8302, 博通(Broadcom)公司2007年推出的数字电视 机顶盒单片系统BCM7118等。
一、集成电路发展概况
我国于1965年研制成功集成电路。近年来,国
家制定了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的战略方针,我国 的IC产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1990年我国的集 成电路产量只有1.1亿块,1995年才增加到3.1 亿块,但2007年就达到411.6亿块,比上一年 增长22.6%。在2003~2012年期间,我国集 成电路总产量及预测详见表1-1-1。近年来,以 “龙芯2F”等为代表的64位CPU芯片,以及万 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50-I”的研制成功, 标志着我国集成电路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预料到2012年将达到10%以上,真正成为世界 上的IC生产大国。
2、加强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4个实验、1周的课程设计(LED显示,亲
自编程)、58授课学时
3、通过多种渠道,从模仿→设计,提高
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字化测量技术
第一章 数字化测量概述
第一节 集成电路发展的新趋势
一、集成电路发展概况
电子技术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①1906年电子管的问世和1947年晶体管的发 明,揭开了电子电路的设计阶段; ②1958年集成电路(IC)的诞生,跨入了新 一代电路的逻辑设计阶段; ③1975年以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 问世,将电子技术引向IC的系统设计与相关的 软件设计阶段; ④面向21世纪的以微电子为基础、以计算机和 通信为媒体的新阶段。
突出实用性、软硬件结合,侧重于硬件。贯
一、课程概述
3
课程特点
力求反映:先进性、系统性、实用性。 其前导课程包括:数电、模电、电子测量技术、 传感器等。 说明:本课程与微机的关系
①
广义上讲:它包括微机,而且微机也离不开它。 例如:显示器、驱动器、电源等。 ② 狭义上讲:二者各有侧重,是软、硬结合。 ③ 在有些情况下,单靠微机难以解决的问题,它 却可迎刃而解。
(二)单片IC和单片系统的广泛应用
1、集成传感器
(举例)仅在汽车上使用的智能传感器就达
几十种,例如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还有专用于车道 跟踪、车辆识别、车距探测、卫星定位的新 型智能传感器及发送、接收装置。
(二)单片IC和单片系统的广泛应用
2、单片系统
数字化测量技术
数字化测量技术
绪论
一、概述
1 研究领域
数字化测量技术所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主要
包括各种通用及专业数字IC、数字接口电路、 数据采集系统、数字式仪器仪表(含智能仪 器)和实时的测控系统。
一、课程概述
2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
穿从芯片→电路→整机的思想,重点放在电 路设计与应用上。帮助同学们进行数字电路 或整机电路的实用设计,解决今后在生产和 科研中遇到的一些数字化测量课题。缩短大 学生→工程师的距离,为今后独立设计、完 成课题研究、科研产品开发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