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产业发展概况与未来展望

合集下载

当前两岸关系现状与未来展望

当前两岸关系现状与未来展望

当前两岸关系现状与未来展望[内容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两岸同胞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两蒋时期,两岸关系经历了从严重对抗到逐渐缓和;李登辉、陈水扁上台后,两岸关系严重倒退,濒于战争的边缘。

两岸人民渴望和平。

2008年国民党在岛内重新执政,在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出现重大变化。

两岸关系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重大的战略转折期。

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各项交往交流发展迅速,且不断取得新突破。

未来几年,两岸关系的和平和稳定应该能够得到保证,两岸的交流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两岸关系将进一步密切,这是势不可当的潮流。

[关键词] 两岸关系海峡两岸政治未来由于大陆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一个中国”原则在国际上更加稳固,“台独”空间逐步被压缩。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美日等一些反华势力仍然在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制造一些障碍。

美国和日本把台海作为共同关切的地区,实际上是加紧对两岸关系的干预。

美国也鼓动日本更加深入地介入台海形势,台湾当局借助目前中日关系困难的局面,试图“拉日保台”。

日本右翼势力也蠢蠢欲动,加紧对“台独”势力的支持。

但是,由于“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关系的普通主张,而且随着祖国大陆的不断发展,使美台关系、日台关系很难有大的发展。

两岸要实现统一,一方面要消除两岸同胞的一些感情隔阂,让两岸同胞感情融洽达到一定程度。

第二,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也要得到一定的整合。

第三,祖国大陆本身的发展也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统一能促进两岸同胞共同繁荣和发展的时候,统一就水到渠成了。

[1]2008年,在ECFA签署后,随着对ECFA的落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就已经开始进入新阶段。

这一阶段将不会如进程的开局、起步阶段那样,有着那么多激动人心的重大突破,但对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进程,却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而对于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最终目标,甚至意义和影响更为重大。

在新阶段中,将巩固、深化开局和起步阶段已经实现的突破,即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扩大两岸文化教育合作,以及更广泛地进行两岸各界的大交流。

当前台海局势分析

当前台海局势分析


马英九执政一年来,两岸关系呈现“ 马英九执政一年来,两岸关系呈现“总体形 势大幅好转、重大矛盾依然存在、 势大幅好转、重大矛盾依然存在、发展趋势审慎 乐观”的态势。 乐观”的态势。大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 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不断取得重大突 对于促进两岸繁荣稳定、 破,对于促进两岸繁荣稳定、构建两岸关系和平 发展框架具有重要意义。但应该理性看到, 发展框架具有重要意义。但应该理性看到,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仍面临一些变数。 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仍面临一些变数。

华Leabharlann 陆单极 权 识 态 ……
线
国家

罗 、
历 认识 战争责 领 权问题
国家


(一)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呈现“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呈现“双 向直接、快速平稳、互信增强” 向直接、快速平稳、互信增强”等特点 1、两岸沟通协商多轨并进,取得重大成果。 、两岸沟通协商多轨并进,取得重大成果。 2、两岸交流合作与人员往来迈上新台阶。 2、两岸交流合作与人员往来迈上新台阶。 3、两岸高层互动频繁,互信逐步增强。 、两岸高层互动频繁,互信逐步增强。 4、两岸在国际社会的关系由陈水扁时期的激烈对 、 抗转向大幅缓和。 抗转向大幅缓和。

(三)马当局大陆政策的积极面占主导地位, 马当局大陆政策的积极面占主导地位, 但主要服务于马“拼经济” 但主要服务于马“拼经济”、为竞选连任 部署, 部署,呈现出两面性
1、从积极面看,马的大陆政策比较务实、理性、 、从积极面看,马的大陆政策比较务实、理性、 开放 2、从消极面看,马的大陆政策迎合台湾主体意识、 、从消极面看,马的大陆政策迎合台湾主体意识、 迎合美国的色彩较浓。 迎合美国的色彩较浓。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最新版)

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最新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两岸经贸关系是关乎国家统一的重大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在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的推动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两岸经贸关系进展良好。

应运而生的ECFA的签订,更是打通了两岸经济合作的脉络,开启了两岸全方位合作新时代。

,但与此同时,各类问题和障碍也有所暴露,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大陆、台湾、国际三管齐下,两岸经贸关系必将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关键词】两岸经贸关系;ECFA;政策;全方位合作“两岸”是指台湾海峡两边所对峙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效统治的“中国大陆”以及由台湾当局政府有效统治的“台澎金马”。

中国大陆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两岸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仍始终坚持不以政治分歧影响和干扰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方针,努力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

但由于李登辉、陈水扁当局长期对两岸经贸采取限制性政策,使两岸经贸关系一度呈现出单向、民间、极不平衡的发展格局。

台商来中国大陆投资主要以间接方式进行,即投资必须经第三地注册公司转投资于大陆,只有100万美元以下的投资案可直接以台湾公司的名义投资,但是资金仍要经过第三地汇入中国大陆[1]。

由于台湾当局拒绝两岸直接通商,两岸贸易也只能经过第三地间接进行。

由于台湾当局严格禁止中国大陆的资金进入岛内从事任何投资活动,这就形成了单向性的不正常局面,同时也造成两岸贸易不平衡。

直至2008年,国民党在岛内重新获得执政权,开放和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成为民意主流和执政者的政策导向。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以两岸和平双赢取代民进党的“台独”对抗思维,两岸在“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倡议下,经贸关系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两岸经贸互动将由民间主导转变为政府主导。

从政策和法律两个层面,积极创造台商投资中国大陆的有利环境。

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新机遇,开创两岸关系发展新局面

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新机遇,开创两岸关系发展新局面

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新机遇,开创两岸关系发展新局面摘要:自2008年以来,两岸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通过协商、交流、合作,实现了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大陆资本赴台投资,签署了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三年多来,两岸经济合作全面扩大深化,贸易投资持续增长。

关键词:机遇,挑战,和平,发展,共赢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不久前在北京就如何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入交换了意见,具有深远而又重要的意义。

此次会见双方达成的共识可以概括为两岸「同属一中」。

其实,不管是哪里种名称,核心只要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原则确立下来,加以制度化,两岸未来的交往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也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更深入的政治领域协商。

今年初,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以逾半数的得票率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第二任期,从某种意义上讲,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不可否认,马英九能够在台湾大选中以较为明显的优势赢出,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良性互动,和平发展,为台湾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两岸和平发展稳定大局已得到台湾民众的广泛认同,台湾的发展系于大陆,台湾的未来系于大陆,正得到岛内越来越多台湾民众的认可和接受。

毋庸讳言,国民党在台湾全面执政已成事实,这是台湾人民的选择,应当予以尊重。

值得肯定的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下,借助两岸的经济合作,台湾经济仍能保持增势,说明马英九执政时期带给台湾民众实实在在的利益。

广大台湾民众逐渐认识到,选择马英九,就是选择台湾的稳定与成长,就是选择台湾的光明前景。

长期来看,两岸融合是大势所趋。

但也必须承认,由于岛内固有的冲突不会很快化解,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可能仍面临诸多变量。

可以相信的是,马英九再次当选后,两岸关系的大局能够稳住,这不仅符合两岸人民利益,也符合亚太乃至世界的利益。

在目前及可见的未来,两岸紧张对峙、互不信任的关系将会得到较快的和较有效的改善。

XXXX 年台湾产业发展愿景与策略

XXXX 年台湾产业发展愿景与策略

2015 年台湾财产生长愿景与计谋工研院财产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杜紫宸主任/勤业众信整理摘录在勤业众信举办的2008「台湾高科技财产Fast50」颁奖仪式上,工研院财产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颁发「2015 年台湾财产生长愿景与计谋」演说,得到在场企业主热烈的反响,以下内文摘录杜主任当日专题演说内容。

2015年全球重大趋势与影响近年来国际经贸情况快速改变,并使得全球市场竞争加剧,而开发中国度如中国、印度迅速崛起后,更使全球市场及资源重新配置,其中尤以亚洲各国所受影响最大。

台湾位居亚洲投资及贸易重要枢纽,应善用此要害契机,为国度久远生长奠基基本。

然而台湾已往生长较看重短、中期效益,短视而忽略了恒久生长。

倘若要到达十年后百姓所得3万美元,制造业、办事业对百姓所得各孝敬几多,才气到达此目标? 配套步伐为何? 这些问题都必须先拉大格式来看未来10年可能影响台湾财产生长之全球重大趋势(图一):图一:2015年全球重大趋势与影响趋势一:人口结构转变在人口结构的转变对付企业来说有三点值得注意:1. 高龄化:一般人可能误以为全球都面临人口老化的问题,杜主任提到就全球而言,其实该问题并不存在,高龄化是存在已开发的国度的;而高龄化对台湾目前是未来进行式,要到2017年,65岁的人口才会凌驾15岁以下的人口,届时15岁以下人口与65岁以上人口比为13:14,至2025年,比例为12:20(接纳经建会人口中推计数字)。

2. 超等都市化(Mega city)。

目前大陆已经在计划三个凌驾一亿人口的超等都市(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广东/东筦)。

预计未来全球会有25个以上的超等都市,而超等都市的交通/通讯/能源系统的计划将会影响商机的结构。

3. 生产要素中的知识事情者(白领经验)一如资金已在全球快速移动,台湾在这10年约有1/5-1/4的净移出,政府的人才政策应该要更为开放,以吸引人才。

趋势二:经济全球化风潮国际代价链洗牌经济全球化的风潮带来的第一个效应就是区域品牌式微,全球的总品牌数目实际上是逐渐淘汰,地方性的品牌即便在区域取得乐成,也必须逐步踏入全球战场,一较高下。

宝岛台湾简介_图文

宝岛台湾简介_图文

士林夜市
品尝台湾美食的好去处, 有各种小吃和特色商品, 夜市氛围浓厚。
台中市景点
日月潭
台湾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湖水清澈,风景秀丽 ,有“台湾仙境”之称。
台中公园
台中市最大的公园,有湖泊、小道、花园等景观 ,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彩虹眷村
台中市的一个著名景点,以其色彩斑斓的建筑和 文艺气息而闻名。
高雄市景点
宝岛台湾简介_图文
目录
• 宝岛台湾的地理与历史 • 宝岛台湾的文化与风俗 • 宝岛台湾的风景名胜 • 宝岛台湾的人文风情 • 宝岛台湾的经济概貌 • 宝岛台湾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01
CATALOGUE
宝岛台湾的地理与历史
地理环境
台湾岛
01
台湾岛是宝岛台湾的主体,面积3.6万平方公里,是
中国第一大岛。
03
传统音乐与舞蹈
台湾的传统音乐和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如歌仔戏、布袋戏、采茶
戏等。这些表演形式深受台湾人民喜爱,并已成为台湾文化的重要代表

美食文化
台湾美食
台湾的美食文化融合了中华、日 本和西方等多种元素,具有独特 的口感和风味。著名的台湾美食 有台北牛肉面、臭豆腐、鸡油饭
等。
夜市文化
台湾的夜市是美食文化的代表, 有各种小吃和特色美食,如炸鸡 排、牛肉丸、珍珠奶茶等。夜市 文化已成为台湾年轻人喜爱的社
对外贸易与投资合作
贸易伙伴
台湾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中国大陆、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往来以电子产品、机械、化 学品等为主。
投资合作
台湾积极推动对外投资合作,吸引外资来台投资。外资在台湾的投资领域主要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
06

2005年台湾食品产业回顾与展望

2005年台湾食品产业回顾与展望

地 点 :全 国农 业 展 览 馆 ( 京市 身二 蛛 北 跻 1 号 ) 北 6
i茸 :=
:i蝴:: { ;

翳 耋 .
. 。 ● ¨. .






‰… 一 展会相关活动与技术交流 -
1 、中国放心食 品馅料推介会
不断 的考验 食品业者 的经营 智能 。 子化风潮直接影响的是原锁定婴儿 中,9 i t ̄ 4 值成长幅度较大的产品包
业者为因应环境的变动及竞争 ,也 或孩童为 目标消费群 的食品 ,包括 括糖果及巧克力与饲料等 ,这二类 t ̄ 4 值的增加是因为出口单价 开始思考企业与产品的定位 ,寻求 婴幼儿食 品及快餐餐饮 等 ,目前食 产 品9 i t ̄ 4 数量反而较去年 内外部的资源 ,建立本身的核心 能 品业者在 这方面的讨论 较少,预期 上涨 ,实际的9 i
耐, 求新求变 , 并将服务的理念融合 未来会加以重视 。
同期减 少;而外销值衰退幅度较大
于食品制造中 ,提 高产品的价值层
次。
在食品进出 口贸易方 面,食品 的包括 调 味品 与腌 渍食 品 ,二 者
业前三季估计仍有 2 2 8 亿元的入超, 2 0 年前三季的9 i 05 1 ̄ 4 的量值都同时
但整 体而言前十大进口食品类 差不多。排名第二大项目的调味品,
并没有太大的变动。 前几 今年出口值较去年减 少。食品9 i t ̄ 4 乳品业 、 烘焙食品业 、 糖果业、 屠宰 别的排序 , 屠宰肉类、 糖及糖蜜 是 国际化的一种 ,近年业者在}展 石 业、 饲料业 、 食用油脂业等, 这几年 项进 口产品中, t ̄ 4 市场 也一直很努力 ,未来 产值 真正衰退的产业则有酒类酿造 与酒精性饮料的进口值成长幅度较 台湾9 i t ̄ 4 出口成绩应该会更 业及腌渍食品业 。今年多数食品业 大 ,屠宰 肉类进口量值 同时大幅度 国内食品的9 i 糖及糖蜜值涨量减 , 显示进口 亮丽。 上市场上柜公司获利有不错的表现 , 成长;

台湾产业发展愿景与策略

台湾产业发展愿景与策略

2015 年台湾产业发展愿景与策略工研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杜紫宸主任/勤业众信整理摘录在勤业众信举办的2008「台湾高科技产业Fast50」颁奖典礼上,工研院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发表「2015 年台湾产业发展愿景与策略」演说,获得在场企业主热烈的回响,以下内文摘录杜主任当日专题演说内容。

2015年全球重大趋势与影响近年来国际经贸环境快速改变,并使得全球市场竞争加剧,而开发中国家如中国、印度迅速崛起后,更使全球市场及资源重新配置,其中尤以亚洲各国所受影响最大。

台湾位居亚洲投资及贸易重要枢纽,应善用此关键契机,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根基。

然而台湾过去发展较看重短、中期效益,短视而忽略了长期发展。

倘若要达到十年后国民所得3万美元,制造业、服务业对国民所得各贡献多少,才能达到此目标? 配套措施为何? 这些问题都必须先拉大格局来看未来10年可能影响台湾产业发展之全球重大趋势(图一):图一:2015年全球重大趋势与影响趋势一:人口结构转变在人口结构的转变对于企业来说有三点值得注意:1. 高龄化:一般人可能误以为全球都面临人口老化的问题,杜主任提到就全球而言,其实该问题并不存在,高龄化是存在已开发的国家的;而高龄化对台湾目前是未来进行式,要到2017年,65岁的人口才会超过15岁以下的人口,届时15岁以下人口与65岁以上人口比为13:14,至2025年,比例为12:20(采用经建会人口中推计数字)。

2. 超级都市化(Mega city)。

目前大陆已经在规划三个超过一亿人口的超级都市(北京/天津、上海/苏州、广东/东筦)。

预计未来全球会有25个以上的超级都市,而超级都市的交通/通讯/能源系统的规划将会影响商机的布局。

3. 生产要素中的知识工作者(白领经验)一如资金已在全球快速移动,台湾在这10年约有1/5-1/4的净移出,政府的人才政策应该要更为开放,以吸引人才。

趋势二:经济全球化风潮国际价值链洗牌经济全球化的风潮带来的第一个效应就是区域品牌式微,全球的总品牌数目实际上是逐渐减少,地方性的品牌即便在区域取得成功,也必须逐步踏入全球战场,一较高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結語

•產業均衡發展
1990年代起,資訊電子等高科技產業快速發展,使國內產 業發展趨於兩極化。
全球化風潮、人口結構變遷等因素,引發失業與貧富問題 ,逐漸侵蝕社會均衡性。

•未來努力方向
• 加強全球鏈結,開展全球布局:
– 強化自由貿易港區之招商與營運、推動「吸引外籍優秀人才來台 措施」
• 永續規劃國土資源:
台湾经济、产业发展概 况与未来展望
2020/3/21
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概況 及未來展望
•國立台北大學經濟學系 副教授簡明哲

大綱
• 前言 • 國際經濟變化趨勢 • 國內經濟情勢發展 • 台灣產業發展現況 •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 未來經建發展面臨之挑戰 • 未來產業發展之定位與影響因素 • 未來努力方向 • 結語
近6年來,民間固定投資維持穩定成長,平均成長率3.7%, 平均金額1.45兆元;2004、2005連續兩年民資動能多集中半導體及LCD產業,預期2010年後投資高 峰將過,需尋求新投資動能支撐未來經濟成長。
過去產業發展重視生產成本降低以及製程技術之改善,由於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二)產業升級轉型-製造業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二)產業升級轉型-製造 業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二)產業升級轉型-製造 業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二)產業升級轉型-製造 業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二)產業升級轉型-製造 業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二)產業升級轉型-服務 業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未來經建發展面臨之挑戰
•(一)外在挑戰
•全球 化
•(二)內在課 題
•台灣
•˙挑戰與衝擊 •˙角色與定位

未來產業發展之定位與影響因素

•未來產業發展之定位與影響因素
• (一)外在因素

經濟全球化
趨勢:國際委外(Outsourcing)業務增加。 議題:國際價值鏈移動。

人口結構變化
趨勢:各國社會高齡化之現象愈趨明顯。 議題:新人口結構中,勞動力與新興需求變化。
– 促進區域均衡發展、消彌南北落差
• 以創新價值為主軸:
– 強化人才培育、推動擴大教育投資、加強產學訓合作
• 強化服務業優質化競爭利基:
– 法規鬆綁、異業整合、服務創新
• 提升要素運用效率:
– 排除人力、資本、土地等市場移動障礙,強化市場機能
• 建立有效率的人力資源開發與供應系統:
– 補充技術人力缺口、建構符合產業需要的教育資源、建構人力資 源流通運用法制環境
•ICT技術 •發展快速
趨勢:新興ICT技術快速發展,跨領域技術間融合, 例如IT與BT技術結合可發展生物晶片Bio-Chip。
議題:尋找下一波成長動力引擎。
•能源與資源 趨勢:能源與資源不足,環境保護限制愈趨嚴格。
•不足
議題:以較少資源投入,產生較大的附加價值。

•未來產業發展之定位與影響因素
• (二)內在因素

國內經濟情勢之八

國內經濟情勢之九

國內經濟情勢之十

國內經濟情勢之十一

台灣產業發展現況

台灣產業發展現況(續)

台灣產業發展現況(續)

台灣產業發展現況(續)

台灣產業發展現況(續)

台灣產業發展現況(續)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台灣產業發展新局
• 產業升級轉型
全球產業技術已漸趨成熟,加以台灣已邁向開發國家,低成 本優勢不再,應加強「質」的提升,以進一步創造產業利潤

•新興產業發展
台灣過去藉由技術引進發展產業之模式,只能作為「技術 追隨者」;唯有藉由研發創新積極投入,提出整體解決方 案(total solution),才能創造領先技術,帶動新興產業發展 。

國際經濟變化趨勢之一

國際經濟變化趨勢之二

國際經濟變化趨勢之三

國際經濟變化趨勢之四

國際經濟變化趨勢之五

國際經濟變化趨勢之六

國際經濟變化趨勢之七

國內經濟情勢之一

國內經濟情勢之二

國內經濟情勢之三

國內經濟情勢之四

國內經濟情勢之五

國內經濟情勢之六

國內經濟情勢之七
•知識 化
•永續 化

•未來經建發展面臨之挑戰
•能源問題
•․油價衝擊 •․煤價衝擊 •․能源上漲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環保問題
•․CO2的排放及國際規範 •․台灣地區水資源利用
․環境污染 ․歐盟環保指令衝擊
•․國土保育
•人口問題
•․生育力下降 •․高齡化、少子女化的衝擊 •․人才不足
•就業問題
•․就業媒合機制的改善 •․結構性失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