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案1
八年级地理下册 8.2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案1 (新版)湘教版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新授课
烈愿望。
诗中的
教师:读图,归纳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省的中南部。
教师:台湾省作为岛屿省区,由哪几部分所组成呢?
课件展示:
的渊源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1.台湾省的居民中,大多数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说明台湾省和祖国大陆存在血缘关系;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3。
山脉集中分布在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玉山海拔3952米,是中国东部最高峰。
平原约占总面积的1/3,多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沿海地区。
教师:观察台湾省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1.台
台湾省最高的山、最长
出台湾省的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台湾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较高
富,盛产樟、红桧、扁柏
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概括得出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图,能够。
《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并能在地图上填写台湾省的各种地理事物。
2.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初步说明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
3.识记台湾主要城市,并了解其职能。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台湾省地理概况。
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1.台湾的自然环境、“多山”的地形及台湾岛丰富的资源;2.台湾“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教学资源:有关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并欣赏一组有关台湾的图片,之后提出问题1.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2.阿里山的姑娘生活在哪个省?承转:课前,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很多台湾省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宝岛——台湾岛有哪些美称,了解它有什么宝?为什么能有这些宝?位置和范围请学生读图:P50 “台湾省地形图”并完成:1.找出台湾岛、钓鱼岛、澎湖列岛;台湾的领土构成有什么特点?2.找出台湾海峡、太平洋、东海、南海;台湾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根据比例尺,估算高雄与厦门之间的距离。
自然地理环境阅读P79课文“自然地理环境”,回答:台湾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各有什么特征?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小结:台湾岛四面环水,北回归线穿过它的南部。
在热带、亚热带季风的作用下,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台湾水热条件优越,植物种类繁多,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台湾岛赢得“宝岛”之称的美誉。
初中地理《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并能在地图上填写台湾省的各种地理事物。
2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初步说明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
3识记台湾主要城市,并了解其职能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台湾省地理概况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展示并欣赏日月潭图片,之后提出问题:这幅图片是哪里、在我国的哪个省?承转:课前,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很多台湾省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祖国的宝岛——台湾岛引入课题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学活动2(一)地理位置和范围1引导学生读图:8-23、8-24 并完成:1)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兰玙、绿岛、钓鱼岛、赤尾屿;2)找出福建省、台湾海峡、太平洋、东海、南海;台湾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3)根据比例尺,估算高雄与厦门之间的距离2完成填空:台湾岛位于我国的()海域。
它北临(),东临(),南临(),西隔()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省是由和附近的、等200 多个岛屿组成,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归纳: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兰玙、绿岛、钓鱼岛、赤尾屿等200 多个岛屿。
课堂活动:阅读p79“台湾—中国的神圣领土”,举例说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二)自然地理环境教学导入:我们一起来了解台湾这片神圣领土。
了解台湾,首先要了解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
1 请学生读图8-25、8-26,思考:(1)说一说台湾岛以哪一种地形为主。
(2)归纳台湾岛的地势特征。
(3)看一看,台湾山脉的走向有什么特点?找出台湾岛的最高峰。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优教学案(第1课时)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优教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及台湾海峡的位置,归纳其地理特征。
2.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1.台湾岛东西两侧濒临的海域分别是A.大西洋、琼州海峡B.太平洋、琼州海峡C.大西洋、台湾湾海D.太平洋、台湾海峡2.台湾岛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盛产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有4.台湾岛东西两侧濒临的海域分别是()A.大西洋、琼州海峡B.太平洋、琼州海峡C.大西洋、台湾海峡D.太平洋、台湾海峡5.台湾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盛产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有()①甜菜②香蕉③菠萝④苹果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台湾岛的地形特点是()A.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B.地势西高东低C.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D.山脉为东西走向【拓展阅读】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的“天池”,地处玉山山脉之北、能高瀑布之南,介于集集大山(潭之西)与水社大山(潭之东)之间。
潭面辽阔,海拔约760公尺(2,495呎),面积约900余公顷。
旧称水沙连、龙湖、水社大湖、珠潭、双潭,亦名水里社。
潭中有小岛名拉鲁岛(旧名珠屿岛、光华岛),以此岛为界,潭面北半部形如日轮,南半部形似月钩,故名日月潭。
潭水碧蓝无垠,青山葱翠倒映,环山抱水,形势天然。
该潭除可泛舟游湖、赏心悦目外,其环湖胜景殊多,诸如涵碧楼、慈恩塔(9层塔,高约45公尺〔148呎〕,建於海拔955公尺〔3,133呎〕之青龙山上,为环湖风景区之最高点)、玄奘寺、文武庙、德化社、山地文化村及孔雀园等。
2021年,日月潭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
湖周35公里,水域9平方公里多,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国少数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
其地环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岛浮现,圆若明珠,形成“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
清人曾作霖说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陈书游湖,也说是“但觉水环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
八年级下册地理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案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位置与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发展中的经济”、“人口与经济”,本节内容较多,分为两课时,我本节课介绍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范围、位置,了解台湾省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捕捉生活信息与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台湾省的范围、位置,是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难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的描述与评价。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音乐视频《阿里山的姑娘》: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有这样一首歌曲,在上世纪80年代被广为传唱,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师:歌曲中的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生:在台湾省师:是的歌曲中的阿里山位于祖国宝岛——台湾省(板书“台湾省”)。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是余光中老人的心声,台湾诗人李一羽也写到“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都是中国人,谁无思乡情,归去来兮”。
因为历史原因,台湾虽已回归祖国怀抱,但大陆与台湾并未统一,但自古以来,台湾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的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当你查看中国地图时,别忘了在东南沿海还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台湾省。
(二)【新课讲授一:前往台湾】今天,我们将一起前往台湾省旅游,去感受那的湖光山色、人杰地灵。
(板书“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师:那需要做哪些准备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生:(讨论后派代表回答)师:(引导回答)1.查地图,确定台湾的位置,选路线,选取交通方式。
2.查资料,了解台湾的地形和气候,备衣物。
3.了解台湾的景点,为更好地欣赏景观储备知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案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依据《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本节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而且今天的学生热情、关心国家大事,因此由于台湾可以说是我国现在的一个热点,大部分学生关于台湾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例如能说出台湾的一些物产资源,知道台湾是的神圣领土,但是对于台湾整体环境的了解仍然有限、不系统,特别是台湾对于祖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同时在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不善于利用地图分析、解决问题的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学生心智技能及其形成规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从台湾图片导入新课,精心设计问题链,把学生引入问题中,用问题与学生对话,层层递进,通过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新知,有效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在教材第78-84页,主要包括: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然后以台湾岛为重点分别介绍了岛上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特征。
四大内容的介绍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台湾省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是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体现了本章的主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读图能说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2.学生通过读图分析能说出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3.运用图示和相关材料分析归纳台湾的经济特点4.依据图示了解台湾省的主要城市和职能5.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与方法:1.绘制台湾省简图,标出主要地理事物名称并归纳其分布特征,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3.引导学生采取合作探究、搜集地理信息、讨论原因、联系实际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展开教学。
初中地理《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1(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为学生学习其它省份奠定基础。
在加上台湾省特殊的位置特点及政治特征,更加突出了本节学习的必要性。
主要包括“祖国神圣的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三方面内容,且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趣味性、逻辑性强,又注重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感性认识占重要地位,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他们具有一定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对资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欠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从他们感性趣的内容入手,并且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大胆提出设想,提出探究性的解决办法。
三、设计思路在教学中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创新。
内容上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识图、绘图的方式),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情感教育上以谈话法(通过搜集资料的方式),突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从而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让社会进入地理课堂,让地理教学走进社会。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范围、位置,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教学重点、难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台湾省农产品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台湾的工业发展和分布。
台湾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阿里山的姑娘》歌曲,让学生欣赏台湾的美景,感受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祖国神圣领土,台湾。
讲授新课:一、祖国神圣的领土1、出示《台湾省》图,让学生说出台湾的位置,周围的海洋和海峡:(特别指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其中,钓鱼岛归属于中国,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教案

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资源;了解台湾的历史概况;了解台湾的工农业分布特征及原因;了解台湾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状况;你能看懂台湾地形图、主要农矿产资源分布图、交通及主要工业分布图等。
2.情感及价值观台湾是祖国的宝岛,大陆和台湾是一体不容分割!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
让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台湾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资源;经济、城市分布等难点:结合台湾地形图,让学生了解台湾经济、城市、人口分布之间的联系;台湾和大陆经济互相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分组讨论法四、教学资源多媒体各种地图五、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观看一段视频《阿里山的姑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1.范围与位置活动1学生读图8-23、8-24完成些列内容:(1)找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和海峡,澎湖列岛、钓鱼岛和赤尾屿;看一看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2)根据比例尺,估算台湾省高雄市和福建省厦门市之间的直线距离。
(3)说一说台湾省的地理位置。
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个别同学回答。
老师小结: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向望。
台湾省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导入:让学生看几张图片了引出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2.自然地理环境(1)指导学生:看台湾地形图。
自学提示:台湾岛地形以()为主,山地约占总面积的()。
山脉集中分布在台湾岛的()和()中央山脉纵贯南北,主峰是()海拔3952米,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多集分布在台湾岛的()。
台湾地处()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地区。
图片导入:让学生看几幅风景图,引起学生对当地气候、河流的注意。
活动2学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台湾年平均气温分布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并能在地图上填写台湾省的各种地理事物。
2.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初步说明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之间的因果关系。
3.识记台湾主要城市,并了解其职能。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台湾省地理概况。
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台湾的自然环境、“多山”的地形及台湾岛丰富的资源;
2.台湾“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教学资源:有关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并欣赏一组有关台湾的图片,之后提出问题1.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
2.阿里山的姑娘生活在哪个省?
承转:
课前,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很多台湾省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宝岛——台湾岛有哪些美称,了解它有什么宝?为什么能有这些宝?
位置和范围
请学生读图:P50 “台湾省地形图”并完成:
1.找出台湾岛、钓鱼岛、澎湖列岛;台湾的领土构成有什么特点?
2.找出台湾海峡、太平洋、东海、南海;台湾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
根据比例尺,估算高雄与厦门之间的距离。
自然地理环境
阅读P79课文“自然地理环境”,回答:
台湾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各有什么特征?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小结:
台湾岛四面环水,北回归线穿过它的南部。
在热带、亚热带季风的作用下,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台湾水热条件优越,植物种类繁多,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台湾岛赢得“宝岛”之称的美誉。
发展中的经济
1.观看有关台湾经济的录像。
2.结合课本81~83页内容,说说台湾有哪些主要经济部门?各有什么特点?物产丰富,大量出口农产品“进口—加工—出口”型的工业发达的旅游业
3.提出问题:台湾省内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几种?与外界的联系方式以什么为主?台湾与大陆之间如何往来?
人口与城市
结合课本内容,说出台湾的人口和民族状况。
承转: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资料,看看你找到了有关台湾省物产的哪些美称,如“水产王国”、“东方甜岛”、“森林宝库”、“水果之乡”、“海上粮仓”、“蝴蝶王国”、“美丽宝岛”、“东南海上的盐仓”等。
老师引导同学依次分析其原因,并设计结构图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