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七零)—将星璀璨耀晋绥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队歌诞生始末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队歌诞生始末作者:孟红来源:《党史文苑·纪实版》 2017年第12期孟红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又称“山西新军” ,是抗日战争初期由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的战斗在华北抗日战场上的一支抗日武装。
1937年七七事变后,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迫于形势,接受了共产党人薄一波等关于组建山西新军的建议,并委托薄一波负责。
1937年8月1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在太原成立。
同年11月,发展到4个纵队。
其时,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二九师派遣大批军政干部参加领导工作。
1939年12月,该抗日武装列入正式建制的山西新军部队,共有46个团另4个游击支队(团),总兵力约7万人。
1939年底,粉碎了阎锡山为消灭新军而制造的十二月事变。
1940年2月,新军总指挥部成立,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任总指挥,罗贵波任政委。
1940年11月7日,晋西北军区成立,决死队暂编第一师、工人武装自卫旅和青年决死队第二、第四纵队都编入军区序列,晋西北新军总指挥部仅保留名称。
抗日战争胜利后,决死队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
山西新军是一支特殊的抗日武装力量,曾经在其中谱写出鼓舞人心、极具象征意义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队歌》的革命文艺青年夏川,就是这支特殊抗日武装部队中的一名优秀成员。
夏川( 1918—2005 ),原名卢镇华、卢向晨,笔名白炎,河北平山人,参加过著名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 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年底因组织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同学参加要求国民党政府对日绝交、讨伐冀东伪政府游行示威活动,被学校开除。
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在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民运部工作。
9月,到延安抗大学习,12月编入抗大一分校。
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调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历任宣传股长,随军记者团主任,宣传科副科长、科长,宣传部副部长、部长,旅、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1950年2月,奉调二野第五兵团第十八军任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执行进军西藏任务。
铁血保国的四十三军七十师师长石作衡

守 ,力不能支 。石 作衡奉命率部从 右翼侧
文 史月刊 ・ 2 0 1 5 年 第7 期
1 5
剿 抗 日烽 火
截 击 日军 ,与敌 鏖 战数 日,石 部 阵地终 被 日
寇 突破 。8 月1 5 日, 日军 突入 内长城 一线 。
1 9 4 0 年8 月 ,独 立 第八 旅 因与 日军 频 繁
夺 回横岭关 阵地 ,同时命令石作 衡师在东 西 桑 池 、跑 马 池 设 置 第 二 道 防 线 ,阻 止 日
军 推 进 。 同年5 月 , 日军 调 集6 个 师 团 、2 个 独 立 混 成 旅 团及 伪 军 一 部 ,共 计 1 0 余 万 重 兵 ,并 配 以 第 三 飞 行 集 团 协 同 ,经 过 充 分 准 备 ,对 驻 守 黄 河 北 岸 中 条 山地 区 中 国军 队实 施 包 围 作 战 ,发 起 中 条 山 战 役 。 中条 山位 于晋 南 地 区 ,南 临 黄 河 ,北 通 三 三 晋 腹
头 ,全 国 各 党 派 、各 团体 、 各 民族 都 团 结 在 抗 日 民族 统
一
战 线 的 旗 帜 下 ,奋 起 反 抗
日本帝 国主义 的侵 略 。阎锡
山 所 属 的 晋 绥 军 也 投 入 保 家
卫 国 、 消 灭 日寇 的 正 义 战 争
作 衡 自幼 喜 欢 舞 枪 弄 棒 ,
抗 日烽 火
铁血保国的四十三军七十师师长石作衡
◇ 夏 明 亮
石 作 衡 ,字 子 玉 , 1 9 0 5 年l 2 月 出 生 于 山 西 省 浑 源 县 泉 子 头 村 一 个 农 民 家 庭 。 浑 源 地 处 雁 北 , 自古 民 风 强 悍 ,有 尚 武 的 传 统 。 石
分集剧情

特战先锋分集剧情第1集抗战期间,日本新上任的间谍头目中村一郎开始了对军统骨干的暗杀行动。
戴先生看到案卷后,气急败坏地怒斥毛先生,连本部的军事情报科长都被日本人暗杀了,简直丢尽了团体的脸面。
毛先生分析说,中村是初生牛犊,年轻气盛,一心想要开拓对军统工作的新局面。
为此他不惜打破中日谍报战的游戏平衡和规则,使用暗杀这种极端手段,来对付军统的骨干。
表面上看,他这样做非常有效;其实从长远来说,这并不能伤害到军统的秘密情报网络。
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暗杀对暗杀,擒贼先擒王——直接干掉中村!而谁是委任这项任务最合适的人选呢?毛先生想到了军统集中营里面的一位奇能之士——陈一鸣。
探照灯将夜晚的息烽集中营照得如同白昼,看守们全副武装,牵着狼狗冲进来,径直冲向陈一鸣的牢房。
陈一鸣被押出来,看守揪着他的头发押到军法官田伯涛面前。
田伯涛拿出判决书,宣布陈一鸣将被执行死刑。
说完便把陈一鸣押上囚车带走。
陈一鸣一直被拉到了刑场。
车队里面的一辆吉普车内,毛先生平静地看着陈一鸣拖着脚镣走到行刑位置。
看守来蒙眼,陈一鸣说不用了。
行刑队持枪,田伯涛宣布准备,行刑队哗啦上枪栓。
陈一鸣深呼吸,大呼三民主义万岁——中华民国万岁——行刑队都愣了。
田伯涛踹了最近的行刑队员一脚说,妈的没见过枪毙人喊口号吗?行刑队员结结巴巴报告说,只见过喊共党万岁的。
田伯涛命令,给老子开枪!陈一鸣再次高呼委员长万岁——枪声响起。
陈一鸣纹丝未动,只是急促呼吸着。
行刑队员看着他。
田伯涛一点都不意外,摘下军帽说戏演完了,算你小子有种!陈一鸣这才知道自己从死亡边缘回来,汗水流下来,张大嘴呼吸。
毛先生从车上走下来,称赞陈一鸣是党国的人才,并请陈高参上车。
毛先生对陈一鸣表示,他又看了一遍陈一鸣的资料。
陈是陆军官校第九期步兵科第一名毕业的高材生,受到过校长的召见;并且当年就送往德国军校留学,学习空降兵作战指挥,两年后又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期间还获得了雪绒花勋章。
纪念抗战胜利诗词精选

纪念抗战胜利诗词精选纪念抗战胜利诗词精选漾濞抗战遗址感怀悠悠岁月历沧桑,血战驱倭捍域疆。
凿石山铺滇缅路,渡江地作练兵场。
苍山见证英雄绩,漾水淌流友谊章。
世代难忘侵略史,飞觞韵雨祭忠良。
赞抗日县长张问德日寇铁蹄至,官吏尽逃潜。
临危独受命,兴亡一肩担。
六渡怒江水,八翻黎贡山。
结网擒猛虎,竭智保民安。
一纸斥倭信,万载令名传。
无私押清誉,自主斩汉奸。
功成挂印去,爵禄粪土观。
浩浩正气在,耿耿寸心丹。
我亦赞人杰,千古仰前贤。
注:为杀汉奸钟镜秋,张问德力排众议,不惜以一生之美誉清名为押。
在收复腾冲城40天后,张问德即辞去县长职务,淡然曰:“余乃读书人耳。
”谒腾冲国殇墓园轻移脚步怕魂惊,卫国驱倭留美名。
来凤山中血肉溅,腾冲城内炮声萦。
八千忠骨埋荒野,一战丰功罢远征。
高塔巍巍矗天外,悠悠叠水诉衷情。
注:腾冲国殇墓园位于腾冲县城西南的叠水河畔。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烽火狼烟几度秋,八年抗战血河流。
中华罹难成民恨,日本出兵变盗偷。
埋葬倭贼逐败寇,讨还国土固神州。
雷霆毕竟驱妖雾,四海红旗一望收。
谒国殇墓园风烟未靖山河碎,报国那能计死生。
五月渡泸经恶浪,八年征战保和平。
丹枫尽染英雄血,叠水嘶鸣壮士声。
凭吊后人歌代哭,千寻石塔慰英灵。
蝶恋花·远征老兵祭怒水扬波擂战鼓。
剑啸长空,十万出山虎。
洒血捐躯倭寇逐,凛然正气流千古。
一世飘零无尽苦。
客死他乡,衰草侵忠骨。
驱散阴霾承雨露,魂归故里千秋瞩。
鹧鸪天·献给修筑滇缅公路的姐妹边塞女儿不逊男,家仇国恨一肩担。
铁锤敲出通天路,血肉筑成御敌垣。
驱虐瘴,战饥寒,笑迎万险又千难。
劈山凿石愚公志,一片丹心可鉴天。
拜谒腾冲国殇墓园寂寥陵园草木萋,几多烈士化尘泥。
而今华夏同圆梦,笑看妖魔岂敢欺。
吊莫尼中尉飞虎凯旋穿落霞,东倭贼鸟黑烟斜。
山川秀丽民风好,从此天涯便作家。
满江红·纪念抗日滇军(依岳飞词韵)烽火卢沟,惊鼙鼓、萧萧不歇。
中流誓、古滇骁勇,浩然义烈。
红29军军长李仲英的跌宕人生

红29军军长李仲英的跌宕人生去奇斋主人说:在西北革命史上,李仲英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一度时期,他与刘志丹、阎红彦、贺晋年齐名,是西北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西北红军战史上先后出现过五个军,即红26军、27军、28军、29军、30军。
红26军只有军的番号,没有设过军长。
后面四个军的军长分别是贺晋年、刘志丹、李仲英、阎红彦。
李仲英于1910年出生于安定(今陕西省子长县)瓦窑堡,早年在本地当学徒。
1930年,谢子长在宁夏平罗挂名建军时,李仲英与贺晋年、路文昌、郝兴明等一起参军,追随谢子长投身革命,在学兵队中与高岗、张秀山等成为战友,与高鹏飞、杨林等一起入党。
兵运失败后返乡。
1934年在谢子长召唤下参加陕北红军,成长为陕北红军中的一员战将,参加了创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战斗。
红15军团成立时,陕北红军编为81师,辖241和243两个团,李仲英任243团长。
劳山战役中,李仲英率部围攻甘泉,诱使延安敌人来援时在劳山地区被我全歼。
战后,“左”倾路线开始对陕甘红军进行错误肃反,逮捕了刘志丹、高岗等大批领导人。
李仲英与81师师长贺晋年、241团政委李赤然三人紧密团结,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左”倾主义者兵戈相向,迫使他们始终未敢对81师挥舞屠刀,从而保存了陕北红军的元气。
之后,在攻打富县套通塬土围子时,他带头冲锋负伤。
后带伤参加了榆林桥、直罗镇战役。
1936年红军东征时,在兑九峪战斗中,红军总部遭敌人偷袭,毛主席、彭老总陷入重围。
李仲英机断专行,果断从战场上撤下主力,向偷袭之敌展开反击,激战两小时,打退了敌人,保护了总部的安全,因此得到毛主席、党中央的高度信任与重用。
回师陕北后,李仲英入红大一期二科学习,未等毕业即被调出,从事对东北军和哥老会的统战工作,秘密进出延安城,搜集了许多情报,为党中央开展白区工作、制订统战政策提供了依据,受到周恩来的表扬。
周恩来根据他的汇报,给东北军工作委员会起草了一封指示信。
这封信现被收入《周恩来书信选集》中。
见证抗日战争的青海诗篇

见证抗日战争的青海诗篇作者:李逢春来源:《群文天地》2015年第05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日子,本文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青海诗人抒发爱国情怀,歌颂抗战精神,揭露侵略者罪行的诗词、楹联等,并略加说明,作为历史的纪录刊载于此。
一、睡狮梦里声偏吼——基生兰词两阕基生兰(1870——1944)字香斋,号半隐山人,西宁人。
是青海现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以怆怀民隐、关心国事,针砭时弊,反映社会现实著称。
抗日战争时期,他写了两阕情辞激越,寓意深刻的《南浦月》,抒发了词人爱国情怀,表达了侵略者必败,中国人民抗击侵略斗争必胜的信念。
词全文如下:南浦月(二阕)一草木皆兵,睡狮梦里声偏吼。
虾夷疾首,三岛愁难守。
痛饮黄龙,估计当非久。
除群丑,精神抖擞,庆贺重叉手。
二暴日凭陵,眷怀泪湿青衫袖。
战歌经久,争斩渠魁首。
败将残兵,魂梦惊奔走。
看倭寇,运逢苍狗,消灭归乌有。
基生兰病逝于1944年农历正月初一,这两阕词当作于诗人逝世前不久。
其时正值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
然而正是侵略者的炮声惊醒了中华民族,在这“声偏吼”的雄狮面前,侵略者的失败是必然的。
“痛饮黄龙,估计当非久”,正如词人的预言,就在基生兰逝世后的第二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词中“痛饮黄龙”句用南宋爱国将领岳飞“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战到底,抗战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这也是千百万以民族大义为重,共赴国难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第二阕词起手先写对在残暴的日寇铁蹄践踏和蹂躏下的祖国与同胞的眷怀之情,词人经常为之“泪湿青衫袖”。
然而“战歌经久,争斩渠魁首”,中国人民气壮山河的反侵略斗争鼓舞着词人,在“暴日凭陵”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也看到了侵略者失败的必然,写下了“看倭寇,运逢苍狗,消灭归乌有”的铿锵诗句。
词中“运逢苍狗”句,是西汉皇后吕雉在路上遇到一只苍狗(青色的狗)咬她的腋下,当时传说这是被吕后无故杀害的赵王如意对她的报复。
211172010_百岁老兵周东葵

2023.5铁军·艺苑TIEJUN·YIYUAN■徐振理徐文婷戴训鹏百岁老兵周东葵2019年6月19日,央视7套《我爱唱军歌》中周东葵(右)、焦润坤1943年2月16日,对于原总后勤部离休干部、101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周东葵来说,是他终生难忘的一天。
这天是他到江苏省阜东县(今滨海县)天赐场报到的日子,任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文化教员,那年他恰好21岁。
刚刚到任,因为日军大“扫荡”在即,团首长命令他带领21位伤病员战友向黄海岸边转移。
周东葵原是淮海区地委专办的淮海高中工作人员,淮海区反“扫荡”后,学校精简动员他回浙江老家,他坚决不走,于是,学校把他介绍到二十四团卫生队来。
周东葵到任的这一天——2月16日,恰是新四军战略撤退的最后一天,2月17日,天赐场就被日军占领。
周东葵回忆说:“报到后,团首长命令我们带一个21人组成的伤病员组,向东坎镇北边的草甸子里‘打埋伏’。
当晚我们先转移到距东坎十几里的村子里暂歇,逐个安置伤员,彻夜未眠。
一直等到天亮才接到通报,说是日军已经从阜宁县城向东坎进军了,没办法,我们赶紧又把人员往大草甸里面撤。
21位伤病员被安全转移。
”周东葵说,由于当时根据地所在的区域坚壁清野,伤员的细粮一时供应不上,只能和房东老乡一样吃山芋干、苞米、糁子稀饭,自己到野地里挖点灰灰菜用盐拌一下,这样下饭。
“当时卫生队的装备短缺,背的是汉阳造79式,弹药很少,一般战士就五六发子弹。
子弹带很长,但基本是空的,为了威慑敌人,只好用树干、玉米秆等充数,有时会到战场上去捡打完的弹壳,自己制作弹药。
”周东葵回忆,尽管卫生队医疗器材简陋,只有剪子、钳子和一些应急药片,条件很差,但是,重伤员治疗是不马虎的。
没有酒精消毒,卫生员就用盐水给伤员清洗创口、换药。
有脓血的纱布和绑带用过后不舍得丢,每天用沸水消毒,或放在锅炉上蒸,以便重复使用。
有些重伤员身上长满虱子,就将稻草灰加水搅拌,用过滤后的碱性水清洗,并用热水烫衣服上的虱子。
抗日八义士

抗日八义士抗日战争期间,令国人痛心的"河南战役"中,日军仅用37天,便占领了河南中、西部38座县城,以及4万多平方公里国土。
然而,当狂妄的日军疯狂向西侵犯之时,却在灵宝战场上遭到顽强抵抗。
从1938年3月日军炮轰灵宝县城,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灵宝境内发生过两次大型战役和无数次小型激战。
成立抗日自卫队在中共灵宝县委负责人狄俊民、中共党员宋兴博等人的宣传和鼓动下,贺村、董家、王和、韩家、朱家窝、胡家原、南卿、下庄、南宋、栾村等地村民揭竿而起,纷纷成立抗日自卫队,购买武器,修筑工事,打日本,保家乡。
贺村抗日自卫队由于贺村距离岘山较近,日本鬼子对贺村骚扰最多,祸害也最大。
面对日本鬼子的野兽行径,贺村村民忍无可忍,以乔生江为首的100多名青壮年组织起来,成立抗日自卫队,举义旗保家自卫。
全村有人出人,有钱出钱,购买武器弹药,在村东南赵岭城墙和王和寨子顶修筑工事,设立岗哨。
日寇来了就打仗,赶走日寇搞生产。
1944年6月下旬的一天,日寇从岘山据点向贺村摸来,当他们摸到村东赵岭城墙根,正准备越墙时,被站岗放哨的阎项发现。
自卫队员阎项用汉阳造步枪一枪打倒两个鬼子兵,又给村民报了警。
担负值勤任务的自卫队员进行奋勇反击,日本兵甩了一颗手榴弹,被自卫队员拾起投向敌群,炸得敌群哗乱。
这时,其他自卫队员也从村中赶来参战,一阵猛打猛冲,打得鬼子抱头鼠窜。
人们乘胜追击到5里外的五孔窑,鬼子兵狼狈逃回据点。
过了两天,日本鬼子前来报复。
自卫队员坚守在赵岭城墙上,居高临下阻击敌人。
由于城墙高而且厚,鬼子兵不敢近前。
他们把从别处抓到的一个人绑在远处的柿树上活剥人皮,以威胁自卫队员下来投降。
扬言若不投降,抓住他们定要剥皮抽筋。
城墙上的自卫队员眼睁睁看着日军的兽行,听着同胞的声声惨叫,更坚定了与鬼子血战到底的决心。
激战了几个小时,自卫队员谢升义头部受伤。
日本鬼子实在没法突破城墙防线,只好狼狈退回据点。
1944年11月30日夜,日军纠集多个据点兵力,四面包围了贺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烽火(七零)—将星璀璨耀晋绥
抗日烽火(七零)—将星璀璨耀晋绥1942年10月,晋西北军区改称晋绥军区,统一领导晋西北和绥远地区的军事工作,属联防司令部建制。
司令员贺龙,政委关向应,辖六个军分区。
1943年秋,吕正操率第三纵队抵晋西北后,任晋绥军区司令员。
抗战胜利前夕,贺龙任军区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辖九个军分区。
八路军第120师暨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将帅谱1943年--1945年大反攻前后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李井泉参谋长:周士第(兼)、陈漫远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张平化副主任:冼恒汉贺龙元帅关向应烈士李井泉西南局书记周士第上将防空军司令员陈漫远后勤学院院长甘泗淇总政副主任张平化中宣部部长
冼恒汉中将兰州军区政委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兼)吕正操(后)政委:林枫副司令员:续范亭、周士第、张宗逊参谋长:张经武副参谋长:陈漫远后勤部部长:陈希云政委:饶兴贺龙元帅吕正操上将林枫
中央党校校长续范亭将军
周士第上将张宗逊上将张经武
中将统战部副部长陈漫远后勤学院院长
陈希云粮食部副部长饶兴中央气象局局长司令部(辖参谋处、副官处)参谋处第1科科长:樊哲祥第2科科长:向黑缨第3科科长:武文斌副官处处长:陈仕南樊哲祥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向黑缨南京军区空军参谋长陈仕南大校咸阳军分区司令员机要
科政治部(辖组织部、宣传部、敌工部、锄奸部、总务处)组织部部长:王逢源、薛少卿宣传部部长:柳林、汪小川王逢源国家经委副主任薛少卿少将空军副司令员柳林江苏省委第二书记
汪小川国家文物局局长敌工部部长:陈钟锄奸部部长:李俭珠总务处处长:廖诗权
陈钟长春市委书记李俭珠少将广西军区副
政委廖诗权铁道部副部长后勤部(辖供给部、卫生部)部长:陈希云副部长:刘忠供给部部长:范子瑜卫生部部长:贺彪陈希云粮食部副部长刘忠中将范子瑜少将
总后副部长贺彪少将总后副部长第1军分区(1945年1月组成)(辖第27团、教导团、兴岚支队、保安大队)司令员:马仁兴政委:王一夫副司令员:李夫克
副政委:范忠祥政治部主任:范忠祥(兼)副主
任:钟师统马仁兴烈士王一夫天津市委副书记
李夫克少将军政大学副校长范忠祥少将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钟师统中央体育学院院长第27团团长:马仁兴政委:王兴隆、钟生溢副团长:兴中参谋长刘子仪、兴中政治处主任:蒋崇景、稂欣马仁兴烈士
钟生溢少将湖北军区副政委兴中东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刘子仪大校步兵学校副校长
兴中少将蒋崇景电子工业部副部长稂欣公安军广州政委教导团团长:李夫克副团长:王兰麟政治处主任:钟师统教育长:王兰麟训练处长:李亚民李夫克少将
王兰麟少将成都军区副参谋长钟师统中国奥委会主席兴岚支队支队长:彭龙飞、刘仲武保安大队大队长:贾兰芝彭龙飞少将湖南军区副司令员第2军分区(独2旅兼) 司令员:许光达、李文清政委:张平化、刘华香政治部主任:田麟勋副参谋长:陈阳春
许光达大将装甲兵司令员李文清少将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张平化中宣部部长刘华香少将内蒙军区副司令员田麟勋大校旅顺海军副司令员陈阳春大校宁夏军区副司令员独立第3旅兼第3军分区
(辖特务团、第17团、离石支队、临县支队、第32团)司令员:孙志远、杨嘉瑞、陈刚政委:白坚、秦立声、金如柏副司令员:杨嘉瑞副政委:李梦龄参谋长:樊哲祥、郭庆祥政治部主任:王逢源、贺翼章副参谋长:左叶、刘子仪孙志远三机部部长杨嘉瑞少将陕西军区司令员陈刚通信兵副政委
白坚一机部副部长金如柏少将军事法院院
长李梦龄吉林市委书记樊哲祥少将郭庆祥茂名石化书记左
叶农科院副院长刘子仪大校特务团
团长:杨嘉瑞、朱声达政委:朱民亲副团长:朱声达参谋长:欧阳藩、向黑缨政治处主任:黄家文杨嘉瑞少将朱声达少将宁夏军区司令员
朱民亲河北化工厅副厅长第17团团长:闵鸿友政委:孙洪志、姚国民副团长:左叶、刘子仪参谋长:刘致善、柴枫政治处主任:贾逸民、耿翼周
闵鸿友少将陕西军区副司令员孙洪志鞍山市
委书记姚国民少将装甲兵副政委
刘致善大校技工学院副院长柴枫烈士
耿翼周烈士柴枫:1947任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二旅第六团团长,在保卫陕甘宁边区战斗中牺牲。
耿翼周:1947任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二旅四团政委,在
保卫陕甘宁边区战斗中牺牲。
西北野战军是保卫陕甘宁
边区的主力,在歼灭11.7万名敌军的战斗中,自己也伤、亡了近2万名干部战士,不少人长眠于陕北黄土高原。
在阵亡的烈士中,团以上干部有17名。
以牺牲时间为序,他们是: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副团长王树生,三五九旅参谋长王子良,七一八团副政委胡炎奎,第一纵队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副团长周绍训,新四旅十六团副团长宋绍连,第二纵队独四旅十二团参谋长吴化民,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副参谋长吴锡,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副团长甘俊发,第二纵队独四旅十三团参谋长李侃,第三纵队独二旅六团副团长柴枫、张野炬,第一纵队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团长储汉元,三五八旅七一四团团长任世鸿、团参谋长武治安,第四纵队警三旅七团副团长李清业,第三纵队独二旅四团-委员耿翼周,第三纵队独二旅六团参谋长陈希聪。
为了保卫人民的利益,英雄们贡献出了他们自己宝贵的生命。
他们顶天立地的革命精神不死,他们永远活在广大人民的心中。
离石支队支队长:陈仕南、朱玉庭政委:陈贻训、郭伟人、高诗德副政委:阎
志诚参谋长:董兴义政治处主任:马文东
陈仕南大校咸阳军分区司令员朱玉庭少将成都军
区副参谋长陈贻训烈士
郭伟人哈尔滨市委书记高诗德大校兰州军
区后勤副部长马文东云南省副省长陈贻训:
1945年冬,任江汉军区独立一旅二团政委,1946年1月15日,为反击国民党第七十五军的军事进攻,陈贻训率部与敌在安陆桑树店一带进行反复争夺,不幸在沙子岗战斗中阵亡,牺牲时年仅35岁。
临县支队支队长:朱致平、张国声政委:朱致平副支队长:张子明、刘国栋政治处主任:杨伯瑛
朱致平少将纺织部副部长张国声青海省省长
张子明少将铁道兵副政委第32团团长:李
化民政委:钟生溢李化民少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钟生溢少将湖北军区副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