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INSERTMOLDING模设计注意事项
吸塑模设计注意事项

吸塑模设计注意事项吸塑模具通常用于加工塑料制品,是将热软化的塑料片材或者颗粒材料通过真空吸附在模具表面成型的一种工艺。
吸塑模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制品的外观质量和尺寸精度,因此在进行吸塑模设计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
首先,吸塑模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整体结构和形状。
设计师需要根据最终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确定模具的结构,包括模具的上模和下模设计以及定位销和顶出机构等。
合理的模具结构可以提高产品的成型效率和质量。
其次,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吸塑模具通常使用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钢材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产品的加工要求和预期产量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同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导热性能,以确保模具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另外,设计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壁厚和局部结构。
合理的壁厚设计可以确保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不会出现缺陷,同时可以减少材料的浪费。
此外,对于具有复杂局部结构的产品,需要特别注意局部结构的细节设计,以确保模具可以完整复制产品的所有细节。
此外,模具设计时还需要考虑产品的表面处理。
吸塑制品通常要求表面光滑度高,因此在模具设计时需要考虑如何避免模具表面的磨损和氧化。
可以通过表面涂层或者采用特殊材料来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抗氧化能力,从而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最后,模具设计时需要考虑生产工艺的可行性。
设计师需要根据生产厂家的设备和工艺流程来确定模具的设计方案,确保模具可以与生产线配合良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的来说,吸塑模设计是一个综合考量产品形状、材料、结构、表面处理和生产工艺等因素的过程。
只有在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并进行合理设计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吸塑模具,为最终产品的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1。
模具的设计注意事项共98页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98
பைடு நூலகம்
模具的设计注意事项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注塑成型模具设计的要点分析

注塑成型模具设计的要点分析摘要: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使得塑料制品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精密仪器与医疗等一些行业中,对塑料制品的精度有着更高的要求。
所以,设计注塑的成型模具就变得更加的关键。
在对注塑的成型模具进行设计时,要针对其具体注意事项多加注意,把握要点。
只有对设计的关键点与要点进行充分的把握,设计者才可以把注塑的成型模具其设计质量与精度进行有效提升。
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务必要做到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持续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并借助专业的具有相关丰富经验的人员做出设计。
进行设计时还要特别注意的是,注塑成型模具的设计一定要符合时代的特色,并对现代的工业化技术需求做出重要体现。
这篇文章设计注塑的成型模具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做为切入点,对其设计的要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阐释,期望可以具有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注塑成型;模具设计;要点;分析;一、注塑成型模具在设计时要注意的事项1、设计模具的精度要想达到更高的模具设计精度,首先要保证其与制成品的精度及分型面的精度是相同的,这就需要使注塑成型的模具设计在操作时,模腔尺寸公差一定要小于成品的公差,而且小多少要依据实际的制品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应该不能比三分之一高。
与此同时,注塑成型时模具当中的零部件不参与其中,然而其会通过对模腔精度的影响进而影响成品的精度,因此一定要保证模具的设计精度。
2、定模、动模其对合的精度注塑模具其对合的精度取决于导柱与导向,由于导向与导柱之间一定会存在间隙,会使得模具安装在注塑机上时受到它的影响,致使产生动模与定模位移的现象发生,继而对成品精度产生不良影响。
不但如此,在高温注塑的时候,动模与定模也会因为热胀冷缩而发生偏移现象,对成品的最终精度产生影响,因此要想在设计时保证成品的精度,一定要对定模与动模对合精度做出有效的提升。
3、注意模具结构的刚度在设计注塑成型的模具时,一定要使其拥有相应的结构刚度,假如模具的刚度不够,在进行注塑操作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在压力与其它原因的作用下使模具产生变形,致使模具的精度下降。
最全注塑模具设计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的讲解

控铣削等加工方法,确保型芯、型腔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02
浇口套、定位圈等关键零件加工工艺
采用高精度磨削、研磨等加工方法,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
03
导柱、导套等导向零件加工工艺
采用无心磨床、外圆磨床等高精度磨削设备,确保导向零件的精度和耐
磨性。
装配顺序和调试方法论述
装配顺序
遵循先下后上、先内后外的原则,先进行模架等支撑零件的装配,再进行型芯、型腔等成型零件的装配,最后进 行浇口套、定位圈等关键零件的装配。
根据模具结构确定加热装置的安装位置, 确保加热均匀且不影响模具其他功能。
油温机/水温机:适用于大型模具,加热 均匀,稳定性好。
03
06
考虑加热装置与冷却系统的协调,避免相 互干扰。
温度控制精度要求及实现途径
01
温度控制精度要求
02
根据制品要求确定温度控制精度,一般要求在±2℃ 以内。
03
对于高精度制品,温度控制精度要求更高,可达 ±1℃以内。
03
04
加强与客户和同行的沟 通和合作,不断提升服 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有力保障。
感谢观看
THANKS
常见故障排查技巧和经验分享
常见故障排查技巧
介绍常见的注塑模具故障排查技巧,如检查模具磨损、清洗模具等。
经验分享
分享行业专家在注塑模具故障排除方面的经验和案例,提高读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防性维护策略推广
预防性维护策略
阐述预防性维护在注塑模具管理中的重要性 ,提出定期维护、保养和检查等策略。
推广实施
调试方法
在装配过程中,采用试装、试模等方法进行调试,确保模具各部件的配合精度和动作顺畅。对于复杂模具,还需 进行多次试模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状态。
17个模具设计注意事项、设计要点

17个模具设计注意事项、设计要点注塑工作常用计算公式(一)一、3D与2D分析1、3D结构的分析。
2、2D图面公差、外观、材质分析。
二、开模方向和分型线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滑块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1、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避免开模方向存在倒扣,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三、拔模角度1 、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拉花)。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0.5度,细皮纹(砂面)表面大于2度,粗皮纹表面大于3度。
2 、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如顶白、顶变形、顶破。
3、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尽量要求大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强度。
4、在进行做拔模的时候,注意2D图面公差尺寸的要求,拔模控制在公差范围以内。
四、产品壁厚1 、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 、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水。
3 、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4、产品壁厚不均匀的情况下,结构上需要做分化,防止表面产品应力痕。
五、加强筋1、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加强筋的厚度必须≤ (0.5~0.7)T产品壁厚,否则引起表面缩水。
3、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0.5°,以避免顶伤。
4、正常情况下,为了排气,加强筋在做镶件处理,如果加强筋高度在15MM以上的情况下,在镶件上面加强位,如果能用磨床加工的情况下,可以不做脱模斜度,但模仁一侧的斜度可以做大一点。
六、圆角1、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3、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注塑模具设计17个注意法则和模具设计分型的10大原则

注塑模具设计17个注意法则和模具设计分型的10大原则模具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被称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
美国工业界认为“模具工业是美国工业的基石”;德国则认为它是所有工业中的“关键工业”;日本模具协会也认为“模具是促进社会繁荣富裕的动力”,同时也是“整个工业发展的秘密”,是“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
一、开模方向和分型线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滑块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1、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避免开模方向存在倒扣,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二、脱模斜度1、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拉花)。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0.5度,细皮纹(砂面)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2、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如顶白、顶变形、顶破。
3、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尽量要求大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强度。
三、产品壁厚1、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水。
3、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四、加强筋1、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加强筋的厚度必须≤(0.5~0.7)T产品壁厚,否则引起表面缩水。
3、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五、圆角1、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3、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Injection Molding Design Guidelines

Injection Molding Design GuidelinesMuch has been written regarding design guidelines for injection molding. Yet, the design guidelines can be summed up in just a few design rules.1Use uniform wall thicknesses throughout the part. This will minimize sinking, warping, residual stresses, and improve mold fill and cycle times.▪Wall Section Considerations▪Voids and Shrinkage▪Warpage2Use generous radius at all corners. The inside corner radius should be a minimum of one material thickness.▪Radius Limitations3Use the least thickness compliant with the process, material, or product design requirements. Using the least wall thickness for the process ensures rapid cooling, short cycle times, and minimum shot weight. All these result in the least possible part cost.4Design parts to facilitate easy withdrawal from the mold by providing draft (taper) in the direction of mold opening or closing.▪Draft and Texture5Use ribs or gussets to improve part stiffness in bending. This avoids the use of thick section to achieve the same, thereby saving on part weight, material costs, and cycle time costs.▪Rib DesignUniform WallsParts should be designed with a minimum wall thickness consistent with partfunction and mold filling considerations. The thinner the wall the faster the part cools, and the cycle times are short, resulting in the lowest possible part costs.Also, thinner parts weight less, which results in smaller amounts of the plastic used per part which also results in lower part costs.零件的设计应以最小壁厚符合部分功能和充填型腔的考虑。
INSERT_MOLDING_技术发展

異常一 不飽模
• 影響: 端子TAIL/背部注塑不上,造成金屬外露
不飽模處
原因分析:
OK狀態
A是模具與端子
母 模
NG狀態
配合空間
紅色部分 為端子
公 模
配合間隙A太小 導致塑膠無法進入
改善對策
上固定銷 下固定銷
成型模具加上下固定銷,起固定端子作用, 以保證足夠的配合間隙,利於塑膠流動,形成飽模異ຫໍສະໝຸດ 二 壓傷端子TAIL立式成型
INSERT MOLDING
技術發展
目
• • • • •
錄
一 立式成型 INSERT MOLDING介紹 二 生產流程介紹 三 製造工藝特點 四 制程問題及改善 五 進步與提高
第一節 立式成型 INSERT MOLDING
介
紹
• INSERT MOLD • 將金屬嵌入預先制好的模腔內,然後將 • 熔融之塑膠材料注入的一種成型方法
• 1. 現有立式成型機3台. • 2. 現有模具3套,其中030-0001-008有一套模 • 具生產,030-0003-009兩套模具生產 . • 3. 030-0001-008曰產能為47.6K,030-0003-009 • 曰產能為47.6K,現產能穩定,品質OK.
•
末來展朢
• 目前我們用INSERT MOLING制造的產 品有SWTCH一種,而我們期朢在不久的將 來能夠生產更多的產品.
激感應顯示器
對端子,塑模配合精度要求很高
• a: 不能壓傷端子
• b: 逃開端子,又不能漏膠/長毛邊/不
飽模
端子,塑模配合狀況
模具與端子相關配合尺寸
端子 TAIL尺寸
模具配合尺寸
第四節 製程問題及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