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摘要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
为了培养创新思维,就需要实行一定的措施方法,充分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阐述:1.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2.通过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引导学生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创新学生思维。
关键字物理教学创造性思维发散性创新问题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为了培养创新思维,就需要实行一定的措施方法,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充分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替代法”和“比较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等。
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在实验中同时注重与信息多媒体的结合。
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造性思维。
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
教师应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索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阐述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阐述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学科,强调实证研究和实验探究,但与此同时,物理学也是一门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学科。
因此,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角度探讨,希望对初中物理教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进行。
考虑在讲授中,遇到一个新的知识点,不应直接阐述公式,而应让学生自己研究新概念的产生、代表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并因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习惯。
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水温高时油漂浮力变小?”等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最后自己了解实验结果,推导物理规律。
二、引导学生进行多次实验观测在创造性思维的提高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降低学生害怕做实验的障碍。
可以在学生课前布置一些实验任务,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观测并让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需要在实验中学习和发现物理知识,并动手尝试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是被动的记忆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并加深对学科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简单的选题或写论文,例如让学生制作滑行实验机并研究偏角对滑行距离的影响,倒进水中的球和非球形小石子的下水速度不同,学生可以用编程和模拟程序等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并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思维。
四、通过分组让学生团结协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间讨论、课堂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起互惠合作的愿望,并培养学生有效沟通、组织协调的组织能力。
此外,对个体贡献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息息相关。
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和举一反三的课堂教学,例如关于研究小球撞击过程的物理实验可由学生组简单似乎弹射球的装置来求解。
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这 种 方 式 去 思 考 问题 就 会 形 成 “ 维 定 势 ” 学 生 只会 按 照 教 思 。 师所 讲 、 书上 所 写 去机 械 模 仿 , 物 理 教 学 仅 成 为 单纯 知识 遗 使 产 的传 递 和 前 人 思 维 方 式 的 继 承 ,严 重 制 约 了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 此 。 物 理 教学 中逐 步 培 养 学 生用 发 散 思 维 去 思 考 问 因 在 题 , 发 学 生 一 题 多 思 、 题 多 解 、 题 多 变 等 解 题 方 法 . 调 启 一 一 强 具 体 问题 具 体 分 析 , 引导 学 生 从 不 同方 位 、 同 角 度 寻 找解 题 不 方案 , 防止 照 猫 画虎 、 搬 硬 套 。 例 如 测 物质 的密 度 是 一 个 重 生 要 的实验 , 对 密度实验进行复 习时 , 以设计这样 的实验 : 在 可 现有天平 、 筒 、 量 烧杯 、 , 水 如何 测量 一块 橡 皮 泥 的 密度 ?实 验
思 维 是在 表 象 、 念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分 析 、 合 判 断推 理 等 概 综 认 识 的 活 动 过 程 。创 造 性 思 维 是 指 不 依 常 规 、 求 变 异 、 出 寻 想 新 方 法 、 立 新 理 论 、 多 方 面 寻求 答 案 的开 拓 式 思 维 方 式 。 建 从 在 初 中 物 理 教 学 中有 目的 地 逐 步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造 性 思 维 能 力 , 学 生 思 维方 式逐 步 地从 正 向 思维 向逆 向思 维 . 常 规 思 使 从 维 向 立异 思 维 , 直 觉思 维 向抽 象 思 维 , 单 向思 维 向发 散 思 从 从 维 , 分 散 的 思 维 向组 合 思 维 迁 移 和 扩 展 。 对 于提 高 学 生 分 从 这 析 解 决 复 杂 的 、 合 性 的物 理 问题 , 加 解 题 准 确 度 , 快 解 综 增 加 题 速 度 , 化 解 题 方 法 , 高 解 题 质 量 , 养 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 优 提 培 维 能力 都 是 十 分 有 利 的 。 创 设 问 题情 境 。 发 思维 意识 启 亚 里 士 多 德 曾说 :创 造 性 思 维 就 是 从 疑 问 和 惊 奇 开 始 “ 的 , 了疑 问 , 能 思 考 , 能 找 出 发人 深省 的难 题 和 问题 。 ” 有 才 才 我 国 古 代 学 者 也 曾说 :疑 者 , 悟 之 机 也 , 疑 则 大 悟 , 疑 “ 觉 大 小 则 小 悟 , 疑则 不 悟 。 ” 贵 有 疑 , 过 设 疑 , 以 激 发 学 生 思 不 学 通 可 维 的火 花 , 励 学 生 进 行 广 泛 的多 方 位 的独 立 思 考 , 导 学 生 激 引 对 感 知 到 的 物 理 现 象 、 程 和 结 果 进 行 分 析 、 合 、 象 概 括 过 综 抽 等 一 系 列 思 维 活 动 , 出其 原 因 、 生 条 件 和 规 律 , 学 在 思 找 发 让 维 过 程 中逐 步 运 用 多 种 思 维 方式 思 考 问题 。 高 思 维 能 力 , 提 完 成 认 识 上 的第 一 次 “ 跃 ” 即 由感性 认 识 上 升 到 理 性 认 识 。 飞 , 在 这 一 活动 中必 须 体 现 以学 生 为 主 体 。以教 师 为 主 导 , 让 学 生 要 以“ 索者” 探 的身 份 参 与 到 活 动 之 中。 教 师 的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是 在 挖 掘 物 理 知 识 的 思 维 价 值 . 计 学 生 思 维 活 动 , 择 能 开 设 选 发启 迪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的 内容 设 计 成 疑 难 问 题 。 设 置 的 疑 难 问 题 应 引起 学 生 的 兴 趣 和 惊 奇 , 要 做 到 言 简 意 赅 外 , 要 富 于 除 还 情 感 、 象 直 观 、 味 幽 默 , 于 把 抽 象 的概 念 具 体 化 , 奥 的 形 趣 善 深 道 理 形 象 化 , 燥 的 知识 趣 味 化 , 应 根 据 学 生 的实 际 情 况 , 枯 并 逐 渐 增 加 问 题 的 难 度 。 如在 讲 解 “ 照物 ” 念 时 , 首 先 给 例 参 概 我 学 生 讲 一 个 千 古 奇 闻 的故 事 , 即古 代 小 说 《 花 缘 》 七 十 九 镜 第 回 中 “ 云 问奶 公 家 有 什 么 趣 闻 。 公 说 : 几 天 刮 了一 场 大 宝 奶 前 风 , 咱 家 的一 口井 , 然 吹到 墙 外 去 了 。 学生 听完 后 非 常 活 把 忽 ” 跃 。紧 接 着我 提 出疑 问 :为 什 么井 会 吹 到墙 外 呢 ?” 生 按 照 “ 学 “ 性 思 维 ” 纷 讲 不 可 能 。 属 虚 构 。此 时 我 加 以点 拨 : 代 惯 纷 纯 古 小 说 中 的墙 实 际 是 篱 笆 做 的 墙 。请 同 学们 根 据 “ 照 物 ” 概 参 的 念 , 合 物体 运 动 的相 对 性 。 认 真 思 考 一 下 是 否 有 可 能 。学 结 再 生 经 过 变 换 思 维 方 式 认 真 思 考 后 顿 时 醒 悟 :原 来 被 吹 动 的 不 是井 , 而是 篱 笆 墙 , 以篱 笆 墙 为 参 照 物 , 则 是 跑 到 墙外 。 过 井 通 设疑 , 引发学生思考 , 展学生思维。 我 拓 二 、 破 “ 维 定势 ” 培 养 发 散 思 维 打 思 。 发 散 思 维 ( 称 辐 射 思 维 ) 思 考 者 根 据 已有 的 知识 、 也 是 经 验 的全 部 信 息 , 不 同 角 度 、 不 同 方 向 , 行 各 种 不 同层 次 从 沿 进 的思 考 , 触 角 、 方 位 地 寻 求 与 探 索 新 的 多 样 性 的 方 法 及 结 多 全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阶段,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物理教学中显得尤为
重要。
因为物理是一门需要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理论推导的科学学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
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
那么,在初中
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初中物理教
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实验是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也是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可能的原因,并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断地思考和实践,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性
思维,并激发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而且,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
物理学习需要学生将理
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问题解决。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
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再通过理论知识指
导实际操作,反复循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物理实验和理论推导需要学生的团队合作
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思考和探究物理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
我们应该让学生进行团队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团队
合作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摘要】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富有创造性和想象性的课程,创新思维对于物理教育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具有创新思维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和运用物理的关键。
为此,本文结合初中物理的特点,从五个方面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维兴趣想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
知识、人才、教育的竞争,需要我们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造能力,就难以站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物理学被称为最完善的自然科学学科,它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因此物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下面就从五方面探讨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从物理实验活动中诱发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这说明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
因此,应把学生的兴趣作为正在形成的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
例如,我在教学《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节内容时,先给学生设问:木块为什么浮在水中,而铁块却沉在下水底?这时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因为相同体积的铁块比木块重,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受到得浮力大。
我即时从小中取这一薄铁块,做成一个小方盒再放到水里去,学生观察到它竟然能自由自在地浮在水面上,我再进一步质疑学生,这是为什么?顿时,学生思维活跃,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各道其是,一种想弄个水落石出的迫切心里,一种渴望与探求真知的兴趣骤然高涨起来。
我及时抓住契机,顺藤摸瓜,启发学生分析:铁块在前后两次实验中,受到的重力不变,但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同,也即排开水的重力不同,前者小,后者大,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铁盒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当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了。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5 1 4 6 பைடு நூலகம் 0 广 东省平 远县 热柘 华侨 中学 丘 秀珍
要】 物理本身就是一 门富有创造 射 ,有了这种反射 ,思维便应运而生。所以, 质疑是创新 的种子 。因此 ,教师要善于鼓励 的发展起到 至关重要的作 用,让 学生具有创 学生大胆质疑 ,欢迎学生 与 自己争论,要 给 京 下 思维是使 学生更好地 理解物理和运用物理 予学生发表意见 的机会 ,使学生逐步具有创 新的意识。我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 中,引导 的关键。为此 ,本 文结合 初 中物理的特 点, 从五个方 面探讨初 中物理教学 中学生创新思 学生根据所学 知识 “ 异想 天开”,激发其求 维 能 力 的培 养 策略 。 异思维 、 创造力。例如 , 在 《 简单的电现象》 【 关键词 】 初 中物理 ;教 学创新 ;思维 节 的内容 中有正、负两种电荷 ,而且 正、 兴趣 想 象 负电荷可 以单独存 在,而在 《 磁现象 》一节 中讲到任何一个磁体都有北 极和南极,却没 二 十 一 世 纪 是 一 个 以知 识 经 济 为 主 导 的 有发现单独存在 的磁极 。我就把这两节 的内 时代。知识 、人才 、教育 的竞 争 ,需 要我们 容联系起来让学生 比较一下正、负两种 电荷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 能力 和创新 精神的 和一个磁体都有北极 和南 极的不同之处。有 个学生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见解 ,他说 : “ 我 高素质人才 。江泽 民同志 曾经提 出: “ 创新 能力是一个 民族进 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 认为可能磁体单独存在一个磁极 与电荷 一样 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 民族缺乏创造能力 ,就 吧。”对于这个学生 的回答 ,我不是简单 的 难 以站立 于世 界强 国之林 。”物理学被称为 否定 ,而是引导学生 审视 其观点 ,并得 出正 最完善的 自然科 学学科 ,它推动着科技的进 确的结论。1 9 3 1年英 国科学家狄拉克从 理论 步和创新 ,对社会 和经济 的发 展起着极大的 上预言存在一个磁 极的粒子——磁单极子。 作用 ,因此物理创新思 维能力 的培养是人才 目前寻找磁单极子 的试验还在进行中 ,如果 培养 的关键 。下面就从 五方面探讨初 中物理 磁单极子确 实存在 ,现在 的电磁 理论就要做 教学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重大 的修改 ,对整个 物理 学基础 理论的发展 从物理 实验活 动中诱发 学习的兴趣 , 将产生重大影 响。这样做 可以保 护学生学习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的积极性 ,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 学习及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指出 : “ 如果教师 新的 自信心 ,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不想方设法使学 生产生情绪高 昂和智力振奋 三、注重训练发散思维 ,培养 的 内心状态 ,就 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 学生 的多变解题能力发散思维是具有多 识只能使人产 生冷漠的态度。”这说 明一个 端性和变通 性的特点,也就是思 考问题时注 人的创造性思维 的成果 ,无一不是在对所研 重 多途 径 、 多方 案 . 解 决 问题 时 注重 举 一反 三 , 究的 问题产 生浓 厚的兴趣 的情况下取得 的。 触类旁 通,培养学 生快捷解 “ 多重可能解” 因此 ,应把学生 的兴趣作 为正在形成 的某种 的习题 。 例如 , 我教学 《 浮力和压强 》 内 容时 , 智力与能力 的契机来培养 。例如 ,我在教学 如一个重 2 0 牛的物体受到向上 2 0牛的拉力 , 静止状态; 《 物体 的浮沉条件 》这一节 内容 时,先给学 问:该物体处于何种运动状态 ?A. 生设 问:木块为什 么浮在水 中,而铁块却沉 B . 匀速上升 ;c . 匀速下降;D . 以上三种情况 在下水底?这时学 生不假思索地 回答道 :因 都有可 能。这道题 目中物体所受重力和拉力 为相 同体积 的铁 块 比木块重 ,木块受到 的浮 是平衡力 ,发散思维 应从 物体的平衡状态 出 力 比铁块受 到得 浮力大。我即时从小 中取这 发 。即物体静止 ,受力平衡 ;物体匀速上升, 薄铁块 ,做成一 个小 方盒再放到水里 去, 受力 也平衡;物体匀速下降 ,受力也平 衡; 学生观察到它竟然能 自由 自在地浮在水面上 , 所 以,物体 的运动 状态必有三种情况 。这样 我再进一 步质疑学生 ,这是为什 么?顿 时, 的训 练 , 防 止 了 片 面 、 孤 立 、 静 止 看 问题 , 学生思维 活跃,议 论纷纷 ,各抒 己见 ,各道 使所学 知识 有所升华 ,从 中进一步理解与掌 其是 ,一种想弄个 水落石 出的迫切心里 ,一 握 了物 理知识 之间的 内在联系 ,又进行 了思 种渴望与探求真 知的兴趣骤然高涨起来 。我 维 训 练 。 及时抓住契 机,顺 藤摸瓜 ,启发学生分 析: 四、开发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 的多 铁块在前后 两次实验 中,受到 的重力不 变, 向性 但其排开水 的体 积不同 ,也即排开水 的重力 教师往往偏爱 于求 同思维 的训 练,而忽 不 同 ,前 者 小 ,后 者 大 , 由 阿 基 米 德 原 理 可 视求异 思维的培养。其实求异思维是创造性 知 , 铁 盒 受 到 的 浮力 增 大 了, 当 浮 力 大 于 它 思维 的核心,它对 创造力 的形成起着至关重 受到的重力 时,就上浮 了。轮船 就是根据这 要的作用。 教学中, 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 个原理制成 的,由于小实 验却 能说明一个大 有利于培养 学生思维的多 向性 ,避免考虑 问 道理 ,解决大问题 ,引起 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 题的单一 陛, 克服思维的定势 , 敢于标新立异 , 求知欲旺盛 ,同学们激烈地争论着、分析着 。 拓宽思路 ,有助 于创 造能力、创 新精神 的培 学生 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 ,就会反过来 激励 养。例如 ,我教 《 透镜 》这 一节时,学生对 学生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思维 。 凸、凹透镜的作用有一定认 识,这 时提出问 二 、创 设情 景,保 护学生 的创造性 题:凸透镜 一定会聚光线 ,凹透镜 一定 发散 心 理 学 研 究 表 明 :疑 ,易 引 起 定 向 的反 光线吗?同学们展开 了激烈 的讨 论。再 进一
浅析初中物理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浅析初中物理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一、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物理课堂上,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做板书、讲解,而是应该适时地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意识。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验、观察、讨论等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总结,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2. 开展项目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
让学生设计一种简单的物理实验,或者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物理方面的调查研究。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
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二、培养策略**1. 设置启发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设计趣味性教学实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思考。
可以利用教学实例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现象的发现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
3. 提供多样性资源通过上述方法和策略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初中物理学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希望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够更多地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1. 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实验以及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2. 提供开放性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开放性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给出不同的答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物理是一门具有图形和符号的学科,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去想象一些具体的物理现象和过程。
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个能够看到微观世界的人,你认为原子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尽可能地描述自己的想象。
4.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实验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际操作来解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出问题和挑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 提供机会进行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交流,吸取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6.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疑惑和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思维。
7. 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实验进行研究和探索,或者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资料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8. 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思路和方法,给予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摘要】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
造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
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有创新能力的人
才,是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通过各种
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
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 创造性思维 兴趣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思
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
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
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在
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
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提
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展开科技兴趣活动等几条途径来实施。
1.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
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
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所以,
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
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
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
大眼睛、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分子”这个概念时,为了使学生发现“物质是由一个个小微粒构成
的”,可让学生做好这样一个实验,给学生一支长约一米的一端密封玻璃管、一
个橡皮塞、一个注射器、一小杯红色的水、一小杯酒精、一根细铁丝,先让学生
在玻璃管中注射约一半体积的水,然后在上面再注射满酒精,塞紧塞子,让学生
把玻璃管上下颠倒几次,实验结果是液体的体积变小了,根据现象,让学生猜想
其中原因。又如,上初二电路时,给学生二只小灯泡和二只开关,以及必要的导
线、电池,让学生自由连接,最后由老师一一讲评,分析各种所接电路的优缺点,
从而得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各自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创造
兴趣。
2.创设宽松环境,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初次学习物理的学生一般都觉得物理比较有兴趣。这是因为物理知识、物理
现象来源于生活,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许多物理实验都能让学生浮想连翩。但
过不了多久,一部分学生就会对教师自认为是很精彩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麻木,
甚至是讨厌。这是因为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没有及时满足学生好奇的各种提
问,折断了学生联想的翅膀,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个地抓进了他们不心敢情愿进去
的知识框框中。
爱因斯坦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什么能作出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别的才能,
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问题罢了。”所以,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
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
不是主宰者。宽容待人,让学生能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
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
的所为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
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可以介
绍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勇士的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科学
理论和传统观点,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勇于发
展的精神。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提法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
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
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中,不要把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在请记住爱因斯坦说过的话: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开拓知识领域,训练发散思维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有了兴趣不等于就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了
广博的知识,就更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
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法国科学家
巴斯德说过:“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这说明了知识的广博性和创造
性思维的“顿悟”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开拓知识面,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开拓学生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在物理教学中,课内要狠抓“双基”的教学和训练,废除注入式,提
倡启发式。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减轻学生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扎
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使学生有能力打开分析问
题的思路。其次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
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是在一定水平上,由一
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寻求事物间的纵横向联系,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
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求异和发散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习题教
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
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设想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通过观察,可提出哪些物理问题?又如为了测出石块的密度,可用哪几种方
法?如用天平和量筒测、用天平测、用弹簧秤测、用量筒和小浮筒测等等。
4.训练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
直觉猜测是创造性活动的起点,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自于他们的直觉。
直觉对于新出现的现象或事物,能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
质或规律,是一种认识过程的突变、升华,当然直觉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
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
电路这一节中,在讲解串、并电路时,可制作二个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暗箱,分别
让两只灯串联和并联,然后分别拿掉其中一只,根据出现的现象,训练学生的猜
想能力。
联想和想象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很重要。联想可以把多个不同事物联系在
一起,容易触发灵感而导致新的发现。想象能不断地改造旧表象,创造新表象,
是创造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由联想的习惯,使他们敢想、爱
想和善于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他们的思维。还要启发学生:①根据已知
进行联想,判断结果;②通过联想证实已知的结论;③运用联想进行实验设计;
④根据有关知识进行比喻想象;⑤发挥自由假想;通过假想养成学生爱幻想、爱
探索的习惯,从事物的另一面强化他们所学的知识。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提出:
假如世界上没有摩擦力,或者地球没有引力,世界将是怎样的?又如证明牛顿第
一运动定律的实验,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很有作用。
5.充实课外活动 ,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
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
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
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如举办“鸡
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
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
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
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
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
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
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
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
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
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