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有效推进地方高校新专业建设思考

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有效推进地方高校新专业建设的思考[摘要]课程是实施通识教育的主渠道,研究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有效性,是地方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核心工作,也是地方高校推进新专业建设的重要途径。
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为地方高校有效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从而提升新专业建设质量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新专业一、目前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一)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理念的指导,课程的设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应以确立科学的理念为先导。
然而,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对通识教育内涵的把握不够准确,在课程设置时,往往只关心课程科目的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的确定等问题,较少关注课程的理念,对将通识教育理念应用于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还很不够,致使通识课程的设置随意, “想开则开,说停就停”。
通识课程的随意设置,造成通识教育课程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课程稳定性、连贯性不够,高质量课程不多等问题,最终导致通识课程教育目标难以实现。
(二)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设置的课程结构失衡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应以科学的课程规划为主导。
然而,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对通识教育课程的数量关注较多,而对通识教育课程的总体设计和整体规划重视不够。
结果导致开设的通识课程覆盖面窄、内容单一、结构失衡。
这种缺乏规划和设计的课程体系,课程之间的逻辑性、连贯性、相关性不强,难以形成合力,达成教育目标。
(三)课程设置模式僵化,设置的课程体系缺乏个性各地方、各高校均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考虑其自身的实际、资源优势与特色以及地方特色。
然而,从目前国内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不难看出,许多地方高校通识课程名称虽然各异,其设置的学分及比例也不尽相同,但它们设置的课程模式几乎相同:都是将通识教育课程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且设置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几乎都是由“两课”、“外语”、“计算机”、“体育”等构成,设置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也几乎都是按学科将之划分为‘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等类课程。
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设置的思考

1UUy—JI‘‘ ,..
E m i ky@ cc eCl — a : f cc. tr l j n .
h t : w w. n sn t n t / w d z .e . p/ c T l 8 — 5 - 6 0 6 5 9 9 4 e: 6 5 5 9 9 3 + 1 6 06
摘要 : 物联 网作 为信 息技 术发 展 的 第三 次 浪 潮 , 高 校 培 养符 合 社 会 发展 的技 术人 才提 出 了新 的要 求 。在 文 中作 者 对 高校 如 何 适 应 对 市场 技 术 需 求 , 为培 养 能服 务 于 市场 需 求 的物 联 网 专 门人 才进 行 了抛 砖 引 玉的 探 讨 . 析 了开设 物联 网 工程 专 业 的 必要 性 , 分 当前 高 校 开 设 的 情 况 、 联 网工程 专业 的 市场 需 求 就 业前 景 及 设 置 物联 网 专业 的 培 养 方 案 等 一 些基 本 问题 。 物 关 键 词 : 联 网工 程 专 业 ; 物 必要 性 ; 养 方 案 : 息技 术; 培 信 高校
Ab t a t sr c :Ben h h r v ft e De eo me tTr n f If r a o c n l g ,t e i tm e ft n sp t f r r a o sn w i g t e t i wa e o v lp n e d o o m t n Te h o o y h n e to g u s o wad v r u e d h n i i h i
信息领域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部分: 信息获取 、 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 , 三个部分也构成 了信息产业 的三大支柱 。从上个世纪 这 8 代 开始 , 0年 以计 算 机 为 代 表 的 信 息 处 理 拉 开 了 信 息 产业 发展 浪潮 的序 幕 , 起 了 信 息 产业 的第 一 次 浪潮 : 上 世 纪 9 掀 从 0年代 末 到 新 千 年 , 联 网的 飞 速 发展 , 来 了信 息 产 业 的 第 二 次 浪 潮 。 进 入 本 世 纪 的 第 一 个 十 年 , 互 带 以物 联 网为 代 表 的 信 息 获 取 支 柱 悄 然 兴 起
关于普通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思考

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乐俊时关于普通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思考 一、建国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回顾解放前我国高校仿效欧美,不设专业,按口径较宽的系或科培养人才;解放后学习苏联模式,在系、科下面设置口径较窄的专业,按专业培养人才。
40余年来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11951-1957年阶段1951年开始学习苏联。
根据解放初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原教育部对当时原有高校及其系科设置和布局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整。
至1957年调整结束止,我国高校、系、专业设置等形成了在我国历史上全新的格局。
全国共有高校229所,设置专业计323个。
新格局特点有二:其一是基础学科同应用技术教育从学校设置上分开;其二是工科类师范类教育加大发展,而人文、社科类教育比例较小。
211958-1965年阶段同全国其它战线一样,1958年我国高校开始“大跃进”。
到1960年全国高校已经发展到1289所,专业设置随之严重失控。
1962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高校总数压缩至610所,专业数目也相应下降至629个,但仍比1957年翻了近一番。
主要是理工科专业增长,而人文、社科类专业在校生人数进一步降低。
贯彻八字方针之后,虽然高校和专业数急剧膨胀势头得到了控制,但专业口径划分过细,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
1963年,国家计委和教育部以1957年专业设置为基础,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结合当时的实际办学条件,增设了部分新专业,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和《高等学校机密、绝密专业目录》,适当调整了专业口径,统一了专业名称。
其中通用专业目录共列出专业432种,机密和绝密专业目录78种。
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管理体制,到1965年通用专业数再次增长到601种。
311966-1976年阶段文革时期高教是重灾区,专业设置严重失控,科类比例更不合理。
财经、政法两类专业在校生比例下降至历史最低点。
不少理科专业向工科靠,工科专业则越分越细,提出“以典型产品组织教学”的口号。
关于高职院校设置儿童福利专业的思考

易 谨
( 沙 民政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湖南 长 沙 4 0 0 ) 长 10 4
[ 摘
要 ] 儿童福利专业 旨在培养具 有关于儿童和青少年 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了解关于儿童发展 的国家政 策和关联科
学 、具备评估儿童需求并提供儿童教育与照顾 服务 的技术 和能力 的专业人才。 目前 ,我 国各种儿童 问题 的解决 、儿童 福利事业 的发展 、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急需高等 院校开设 儿童福利专业培养儿童福利专业人 才。民政类 学 报
2 2‘ 01
理 业 的培 养 }标 是培 养政 治素质 好 ,掌掂 青少 年工 1
作与管理基础知识 , 具备共青团与少先队工作 、 青少年 社 会工作 、 少年 活动设 计 与实施 、 青 青少 年心 评 估与 辅 导 、 少年 权益保 护 与犯罪 预 防 、 少 年文化 艺术 宣 青 青
第1 9巷第 3 期
2l 0 2年 9月
长沙 民政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
Jt a ) C a gl oilWok C l g o r l( h nsaSca 1 e f l r ol e e
V1 9N 3 1
S1 0 e )2 1 2
关 于高职 院校设 置儿 童福利 专业 的思考
、
儿 童福 利专 业 的界定
不 同角度 不 同 领域 对 专 业的理 解 有 不 同 的含 义 ,
对新专业的设置与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

生 走 错 教 室 或 搞 错 上 课 时 间 导 致迟 到 、 旷课 。 调课 表 则 需 要
教 学秘 书最 主要 的工作 就是做 好课程 管理工作 。所 谓 课程, 是指 为实现 学校 教 学 目标而选 择的教 学 内容 的总和 , 包 括本教 学单位所 教各 门学科和有 目的、 有计 划、 有 组织 的 课 外活 动。它决定 了教 师教 学 生学什 么的 问题 。狭 义 的课
申办适应社会 需求 的新专业 , 为适 应新形 势下 的社 会需求 ,
积极调整 办学策 略, 重 点展开 新专业的建设工作 。笔者结合 自身教学秘 书的工作情况 , 谈谈 对新办专业 的教 学管理 的认
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与师资培养的几点思考

( ) 师 资的 引进 和培 养应 多元 化 二 我 国的 高 等教 育 已经 由精 英 教 育 阶 段 进 入 到 大众 化 教 育 阶 具体 的专 业设 置来 引 进 师 资 。 目前 高 校 师 资 的 引 进往 往 只重 视 学历 学 位 ,似 乎是 硕 士 一 定 强 于 本 科 生 .而 博 士 又 一 定 比硕 士 好 。其 实 ,不 恰 当 的师 资 引 进 只 会 造 成 人 才 的 浪 费 ,而学 位 高 的教 师并 不 一 定能 胜任 实 践 类 的 课 程 。因 此 ,我 们 的 高校 ,特 别是 那 些 应 用 型 大 学 ,如果 在 师 资 引 进 之 初 就 注 意 到 本 校 专业 师 。也 许 会 让 我 们 的 专 业 设 置 和 师 资 之 间 的关 系 更 趋 于 合 理
三 、两 者 之 间 的 矛盾 引发 的 几 点 思考
次 调 整 ,特 别 是 后 一 次 较 大 的 调 整 ,使 得 我 国大 学 的学 科 专 业 结 构 向综 合 化 、合 理 化 、 市 场 化 方 向大 大前 进 了 。 进 入 2 1世 纪 .随 着 高 科技 的不 断 发 展 ,高 等 院 校 专 业设 置也 在 不 断 调 整 变 化 。 以期解 决 高 等 院 校 毕 业 生 与市 场 的 供需 矛盾 。 上 ,更 注重 前 势 等 多 方 面 因 素 的影 响 ,而社 会 形 势 是 处 于永 远 的 变 动 之 中 . 瞻性 。合 理 科学 地 设 置 .否 则 会 出 现 比就 业 市 场供 需 矛 盾 更 严
重 的后 续 问 题 。
经 济 学 在 以前 只是 在 财 经 类 之 下 的 一 个 很 小 的分 支 。但 在 性 。但 是 ,同时 我们 也 应该 注 意到 ,教 育 的周 期 较 长 ,一 个 本
关于黑龙江省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的几点思考——从招生和就业角度

关 键词 : 黑龙 江省 ; 民办 高校 ; 专业设 置
Ke r s eln j n rvne p i t u iesis poes nlstn s ywo d :H i gi gpoic ;rv e nv rie; rfsi a et g o a a t o i 中图分类号: 4 G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4 1 (0 0 3 — 2 4 0 10 — 3 12 1 )3 0 2 — 1
p oe so a d lc fp oe so a itn uih n e tr , t .Th e snsle n p oe so a s tng i t , rfs in llc to r fsin, n a k o r fsin ld si g s ig fau e ec e r a o i i rfs in l et s lmis p oe so a o ain.Su g s o sle te i g e tt ov h p o lmsb mp o i hep oe so a tu t e a h o oain c n tucin o r fsin, ndbye o rn h iest h r ae u oiyfr r be y i rvngt r fsin lsrcur nd te c nn tto o sr to fp oe so a mp we igt eunv riy te ge tra t rt o h p oe so a ra g me t r fsin la rn e n .
民办 高 校 经 过 了二 十 多 年 的 发 展 , 目前 正 面 临 一个 重新 洗牌 的 无几。从 黑龙江省 民办高校外部看 , 除了北 京大学等 6 所著 名高校 发展 阶段。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能不能招到学生和学生能不能就业是 获得 了专业设置 的自主权 , 本科 专业 设置权 限基本 掌握在教育部手 关 系到 学 校 的 生存 问题 , 直 接 影 响 学 校 招 生 和 就 业 情 况 的就 是 专 中。 专业 设 置 自主 权 的 缺 失 , 民办 高校 生命 活 力和 发 展 空 间大 大 而 使 业 设 置 情 况 怎样 。 0 0年 黑 龙 江 省 高考 报名 人 数 为 1. , 21 95万 比去 年 受限。专业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最基本的单元细胞 , 它可 以折射 的 2. 24万锐 减 29万 , 降 幅 度 近 1 %。 面 对 着 生 源逐 年 递 减 的 趋 出学 校 的全 貌 , 可 以反 映 出教 育 发 展 的 价 值 取 向 。可 以说 办 教 育 . 下 3 也 势, 提高 教 学 质量 、 化 专业 建 设 、 淀 特 色 专 业 对 于 民办 高 校 的 生 就 是 办 学 校 , 学 校 就 是 在 办 专 业 , 如 上 问题 形 成 的几 点 建 议 如 优 积 办 对 存、 发展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下: 在黑 龙 江 省 政 府 新 闻 发布 会上 ,公 布 了 2 0 0 9年 我 省 本 科毕 业 ①高校内部做好 专业设置定位 , 优化专业结构 , 强内涵建设 , 加 生初 次就业率排名最 前的 5所高校均超过 9%, 0 包括黑龙江东方学 积淀特色专业。 院 l所 民 办 本 科 高 校 ;排 名 最 后 的 5所 高 校 最 低 就 业 率 仅 为 优化专业设置 ,要对传统优势 学科 专业 在总结继承 的基础上 , 4 . %, 45 包括设置本科专业的民办独立学院 2所。针对黑龙江省就 不断深化和改造 , 9 发挥专业优势 , 积淀特 色专业。具体来说 , 热 ” 对“ 业 形 势 , 文 对 黑 龙 江 东 方 学 院 、 尔 滨 德 强商 务 学 院 2所 民办 本 门专业 , 本 哈 特别是 已列入 2 1 0 0年就业 “ 红牌 ” 的专业 , 给予高度 重视 , 科普 通 高 校 , 8所 设 置 本 科 专 业 的 民 办 独 立 学 院 f 尔 滨 理 工 大 充分进行人 才市场需求调研 , 和 哈 结合 “ 绿牌 ” 专业特点 , 进行课程体 系 学远 东 学 院 、 尔 滨 师 范 大 学 恒 星 学 院 、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华 德 应 用 创 新 , 发 复 合 型 的 专 业 方 向 , 应 市 场 需 求 变化 ; 时 通过 市场 发 哈 哈 开 适 同 技术 学院 、 东北农业大学成 栋学院、 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 尔滨商 掘或学科 交叉整合 , 哈 不断孕育新专业 , 积极扶持 有发展前景 的新 专 业 大 学 广 厦 学 院 、 庆 石 油 学 院 华 瑞 学 院 、 龙 江 工 程 学 院 昆仑 旅 业 , 大 黑 进行 专业设置定 位 , 善学科专 业结构缺 陷 , 完 增加 高校生命 活 游学 院) 的专业设置情况展开 了调查研究。 力。 专业内涵建设可以打破学科壁垒 , 按大类招生 , 在充分考虑就业 按照我国 19 9 8年第四次本科专业 目录 ( 1 1 学科门类、 1 7 专业 岗位方向技 能需 求的基础上 , 分流培养 , 增强专业适应性。 专业设置 种类 、4 2 9种专业 )对相关招生 网站调 查统 计整理 ,0所高校 2 1 还要兼顾市场需求 , , 1 00 市场需 求既包括 生源市场 需求也包括就业市场 年专业 总数为 14个 , 4 主要集中在经济学、 文学、 管理 学、 工学等大 需求。教育滞后 、 息不对称等原 因使得 这两 个市 场往 往是不对应 信 类。设置经济学类专业 l , 2个 占总数 的 83 文学类 3 - %; 6个 , 占总数 的 , 跟 着 生 源 市 场走 可能 会 走 弯路 ; 单 地 以市 场 为 导 向 , 只 简 其缺 陷 的 2 %; 5 管理 学类 3 9个 , 占总数 的 2 . 工学类 4 71 %, 8个 , 占总数 的 又 可 能 会把 教 育 引入 歧 途 。 3- 33 %。 黑 龙 江 东 方学 院 设 立 专 业 较 多 , 及 2 涉 5个 专 业 、 类 别 。 6大 ② 高校外部应扩大民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 自主权 , 强民办 增 就业率最低 的学 院设置专业比较 少, 只涉及 3个专业、 2大类别。 高 校办 学 自由度 。 本科专业设置权利问题 , 一直是研究 高等教育组织 和运 行的一 从黑龙江省 民办 高校 内部看 ,专业设置定 位和专业 布局 不合 理, 偏爱热门专业 , 专业设置趋 同, 乏特色专业的 问题。民办高校 个关键 问题 。2 1 缺 0 0年 9月 2 7日教育 报第一版文章《 教育部启动新 在 建校 初期 侧 重 设 置 那 些 设 备投 入 少 的 短 线 专 业 。 算 机 科 学 与 技 轮高校本科专业 目录修订 工作》 计 指出 当前 目录 , 一是 不能适应经 术、 国际经济与贸易、 英语等趋 同专业 , 为多年来最受高考考生青睐 济社会发展、 社会需求 的变化 , 二是不能适应高校 多类型、 人才培养 的专业 。 在近期公布的 2 1 0 0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 中显示, 去年遭遇 多规格 的需要 , 三是新兴学科和 交叉学科专业设置 困难 , 不利于复 就业寒潮 , 出现了毕业生滞销现象, 被划为“ 红牌 ” 专业 。 而黑龙江省 合 型、 新型人才的培养 , 创 四是与研究 生培养《 学科 目录》 的专业划 高等教育法》 《 和 民办教育促进 l 民办 高校 所设置本科 专业能列入 “ 牌” 0所 绿 专业名单 的 , 却廖廖 分衔接不够。我国先后颁布 实施 了《 法》 民办高校拥有了法律 意义上的办学 自主权 , 多数没有专业设 , 但 置权 , 现行学科 目录应该成为指导性 目录 , 高校 如果想新设 专业 , 可 研 究 课 题 : 龙 江省 高教 学 会 ‘ 一 五 ’ 划 课江省 民办高校专业设置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

惠州学院学报( 社会科 学版 )
J URN O AL OF HUIHO UNI R 玎Y z U Ⅶ S
Vo 9 N . L2 . o 5 0e O 9 L2 0
关于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 ( 本科 ) 课程设置的思考
出了新 的要求 , 社会对行政 管理人 才 的需求 已经呈现 了多元化 ,l 2 世纪 需要复 合型人 才 , 以前 那 种只会 解
释政 策 、 抄 写 写 的政 治文 人 已 经 不 能 适 应 社 会 的 需 抄
察 国家 机 关 对 行 政 管 理 专 业 的需 求 量 很 少 。 比如 20 07年 1 2月份进行的 国家公务员考 试各招考单 位招 考人数共计 17 7 , 3 9 人 招考岗位共计 69 , 中明确标 6 1其 明招考行政管理专业 的岗位 只有 8 2个 , 20人 , 共 4 占 岗位数 的 12 , .% 占招考总人数 的 17 。 因此 , .% 行政 管理专业 ( 本科) 毕业生大多数还是在 企业 中就业 , 但 是从 目前高等 学校对行政管理专业学 生的培养来看 ,
以提 高学 生就 业 能 力 为导 向
申 滢
( 惠州学院 政法系 , 东 广 惠州 56 0 ) 10 7
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 顺利就业是大学生求 学的基本 目标 , 学生的就 业状 况一方 面反映着高校 的人才培养与社会人 才需求的
适应程度 , 另一方面也反映着高校教育的可持 续性发展 能力。课程设 置是 教育的重要栽体 , 因此, 高校 的课 程设置
比较少 , 一般都只开设一 门公共政策原理和一 门公共 政策分 析。( ) 5 法学类 : 法学概念、 宪法学、 比较宪法 、 行政法 等。( ) 6 基本 机能类 : 文写作 、 公 社会 调查 与方 法、 统计学原理 、 计算机与办公 自动化等。 各 院校开设 的课程 大 同小异 , 乏 自己的 特色。 缺 我 国高校专业 设置一般一定几十年不变 , 对应 的课 相 程体系也是如此。更不 可思 议的是 , 各高校虽然拥 有 的资源不一, 条件优劣不等 , 同一专业所开课程却是 但 基本雷 同, 并且 一成 不变。这显然 反映不出各个学 校 资源优势 , 以形成 自己的办学特色, 难 也难 以顺应社 会 形势发展的需要 。行政管理专业虽 然恢复 只有 2 0来 年, 是一门重 新 崛起的新 学科 , 也 同样 存在这 一缺 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 改革 和发 展 规 划 纲要 ( 2 0 1 0 - 2 0 2 0
年) 》 强 调了省级 政府对所 属高校 的统筹 , 由省 级政府 负责
设 置和调 整所属高校 的学科 、 专业 布局 。 权 利仍然 集 中。 而 很 多普通高校呼吁 , 高校如果没有专业设 置的 自主权 , 就无 法科 学合理地规划学科专业的发展 。
个不断调整和完善 的过程 。当前我 国高校专业设 置虽 已经
从 目前 高校专业 的实际设 置情 况来 看 .一些很有发展
前 景的学科 前沿领域 , 专业设置却是寥寥 无几 , 再加上 学校
内专业 划分 过细 . 过于强调专业性和专业 对 口, 一方 面会使 学生在就业时不能适应社会经济 的发展趋势 , 不能满足社会
一
、
目前高校专业设置 中存在的 问题
以 自身利益为前提 , 在不具备专业设 置条件下大量招 生 , 而
一
( 一) 专业设 置与社会需求 的矛盾 专业设 置通 常会 出现两种 状况 , 一种是社会需求旺盛 , 但专业设置 由于不具备相应条件而滞后 :另一种是社会需 求 相对 不足 , 而专业设置又 出现供大 于求 的局面 。 这其 中还
些能够为社会长远发展作贡献的专业却受到冷 落。也就
是说 , 在这种 自身利益的驱使下 , 完全让高校拥有专业设 置 自主权是 不现实的。 另一方面 , 上 一级教育行政部 门的权 利 集 中到何种程度 ,以及高校应拥有多大程度 上的专业设置 自主权也是解决 问题 的核心所在 。 二者必须进行协 调 , 应该
低、 教育资 源浪 费等不 良 后果 。
此外 , 也存 在着专业调整与市场协 同程度 的错位 。 专业 设置与市场 的协 同程 度 ,在很 大程 度上决定 了人才对社会 需求 的满足程度 , 因此 , 专业设置与调 整既是一个高校 和教 育机制 内具有个性 的学 术和管 理问题 ,也是一个与市 场紧 密结合 的社会问题。 二、 解决专业设置 中存在 问题 的对策 思考 ( 一) 界定政府权力 , 扮好 三种 角色 具体说 来 , 政府 在专业 布局 中 , 应扮 演好 三种角色 , 发
包括专业设 置成本的权衡 ,易使高校专业设置 出现 以下两
种 现象 。
1 . 新兴学科专 业设 置较为缺乏
根据每个地 区教育市场 的需求和 自 身拥有教育 资源的程度 做 出科学的决策 。
( 三) 专业调 整速 度与市场变化节奏的矛盾 专业并 不是一个 永久 的固定存 在模式 , 专业建设 是一
过三次大规模的宏观调整 , 但是, 高校在适应市 场需求尤其
需要复合型人才 的要求 。 另一方面也会让想要继续学习深造 的学生选择专业 的余地变小 , 不利于个体进一步学习提高。
2专业设 置的科学性较为缺乏
是经济结构变化 的区域调整 、增强微观专业 的适 应能力上 仍存在不足 。
1 . 人才培养与经济结构调整节奏 的错位 人 才培养滞后 于经济 发展 和经济结构 的调整节 奏 , 高 校专 业设 置 的调 整不 能真 正跟上 市场 产业 结构 的调 整节 奏 。因此 ,专业人才 的培 养就会出现 因为 “ 静” “ 动”不一 ( “ 静” 指专业调整相对缓 慢 . “ 动” 指经济结构和经 济发展变 化相对 较快 ) 而导致 的人 才 自然 老化现 象 。 但是, 如果 专业
1 . 专业设置权利仍然集 中
味地跟着市场走 ,总是跟在经济发展状况 的后面不断增
减, 高等教育就 只能是越来 越被 动 , 同时 , 教 育的运作 规律 也不允许这种状况存在 。 所以 。 人才培养 如何适 应经济结构 调整节奏 , 还是一个值得 深入 思考的问题。 2 专业设置趋热避冷 与遵循 教育规律 的错 位 在“ 以就业率 论英雄 ” 的背景下 , 人才 市场 的结 构性冷 与热 , 基本可视 为经济 结构的风 向标 , 同时也对人才需求结 构带来 了前所未有 的冲击 ,高校专业调 整的速度就面 临着 趋热避 冷 的微观 取 向与办 好必需 的冷 门专业 的两难 选择 。 如果全 国高校 “ 一窝蜂 ” 般跟着 市场走 , 那 么 国家需 要 的基 础学科 、 冷 门专业势必 雪上加 霜 ; 平 时很冷 、 关键 时期又很 热 的专业必然无人关 注。 这样就会造成 人才规格雷 同、 高校 丧失特色 、热 门专业人才骤然饱 和 、教 育机制创新能力 降
教育视 点
关于高校专业设置 的思考
张东初
( 郑 州轻 工业 学院 教务 处, 河南 摘
郑州 4 5 0 0 0 2 )
要: 高校 的专业设 置不仅 涉及教 育资源配置的效率 , 而且对 高等教 育的可持 续发展 以及 未来社会的进 步均会 产生
重大影 响。 目前 , 高校专业设置存在诸 多问题 , 管理者 可以从政 府权力界定 、 管理职责行使 、 市场机 制 完善 、 高校 定0 - 4晰等 方 面寻求解决问题 的对策。 关键词 : 高校 ; 专业设置 ; 人才 ; 问题 ; 对策
特 色的专 门人才 的高校 其专业设 置与综合 类高校 趋 同。 而 在某些 地方 综合类院校中 ,专业设置也 同样存在追求 学科 专 业门类 多而全的现象 . 由此造成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 。 ( 二) 专业设置权相对集 中与高校要 求 自主的矛盾 虽然我 国《 高等教 育法》 规定 , 高校 有依法 自主设 置和 调 整学科 、 专业 的权 利 , 但一 直 以来 , 我 国高校本 科专业 设 置权相对集 中.对专业名称的统一和开设程序都 有非常严 格 的要求。
一
专业设置重复度高 , 即专业布点 多 , 设置 相同专业 的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校多。 当前 , 不 同定 位 、 不 同类 型的高校 专业设置 趋 同现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 的扩大而 日 益加剧。 一些原本有特色 、
单一类 型的高校 , 为了提升学校 自身 的综 合实力 , 不顾 学校
资源的有限 , 盲 目地开设所谓 的热 门专业 , 由此造成 培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