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考作文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考作文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参考】角度一:人与自然,构成命运共同体。

自然环境影响每一个人,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

有人残忍地猎杀野生动物,吃野味;有人破会森林植被,谋取私利;有人排放废水废气,获取经济暴利。

他们伤害自然,必然受到法律惩罚,必然遭到自然报复,最后必然伤害自己。

这次疫情,专家推测病毒来自蝙蝠;这次疫情提醒我们,要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角度二:人与人,构成命运共同体。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武汉疫情爆发,无论南北老幼,无分医生干群,各自贡献,共同担当。

疫情面前,我们无论来自何地、无论身处何方,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休戚与共。

为了自身的安全、亲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区的安宁,需要每个人自觉投入战斗。

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一定能战胜疫情,取得抗疫胜利。

角度三:国与国,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疫情爆发,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世界人民感同身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现在疫情已经跨越国界,需要全球担当。

整个人类明白,面对疫情,每个国家不能置身事外。

中国战胜疫情,世界才能更健康;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日本捐献口罩防护服,派出医疗队;韩国伸出援手,捐献物资;巴基斯坦,用军机向中国空运急需物资。

这些国家人民与中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谱写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赞歌。

角度四:科学与科学家,构成科技命运共同体。

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成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太空探索携手,构成了太空命运共同体;疫情爆发,构成了研制疫苗命运共同体。

中外科学家争分夺秒研究病毒,研制疫苗,一些外国科学家,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帮助中国战胜疫情。

2019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素材 : 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素材 : 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素材: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篇一:写作素材【语录】1.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2.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

——*3.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4.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5.我们应该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6.“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7.“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

8.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但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9.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10.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猜想解析】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有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日益频繁,即使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

文明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文明是有差异的,但差异不应该成为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对抗的理由。

我们应该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高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优秀作文800字5篇

高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优秀作文800字5篇

高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优秀作文800字5篇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人与人更应团结一心。

望人们可以从这次疫情中深刻反思自己的行高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800字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既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澜壮阔。

进入新世纪之后的世界,虽然发展主题和趋势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但发展形势与格局却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如何才能引领世界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需要提出一种普遍认同并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理念。

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磨砺与考验,而且愈加释放出了耀眼的光芒,成为了引领时代的思想、凝聚共识的智慧、破.解危局的良方。

这是一种引领时代的思想。

一种理念的提出,并非只是一种简单的概念与倡议,而是要立足时代发展实际,前瞻世界发展格局,要引领和指导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潮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虽然是中国提出来的,但并非只是着眼于中国,而是心怀天下苍生,心系黎民百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的思想理念,这是人类思想星空的闪亮之点。

2013年以来,主席在一系列双多边场合还创造性地提出周边、亚太、中非、中拉、海洋、核安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和中巴、中柬等双边命运共同体理念,使这一历史性倡议的内涵不断丰富,实践路径也日益清晰。

从近年来的世界重大历史事件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越来越成为了一种世界共识,释放了思想引领的动力活力。

这是一种凝聚共识的智慧。

百年变局叠加世界疫情,正在深度改变世界政治经济版图。

越是世界发展的关键时刻,越是面临压力与挑战,越是需要一种超越地域与时空的智慧。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们对答案的追寻更显迫切。

团结与分裂、开放与封闭、合作与对抗,两股力量激烈争夺,两种前途迥然不同。

变局中,登高望远;纷扰中,洞悉大势。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和合共生”“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作文(精选7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作文(精选7篇)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作文(精选7篇)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作文篇1庚子年初,一场疫病突如其来,首先席卷了中国。

湖北成为了重灾区。

那是-一个安安静静的春节,街道空无一人。

湖北出事以后,重庆、黑龙江支援孝感,山东、湖南支援黄冈,山西支援仙桃、天门、潜江三个县级市,天津支援恩施州,河北支援神农架林区等。

全国各省分别对口支援湖北16个地区,共派出国家医疗队344队,医务人员42322人,各省派出医护人员38478人,派出军队3844人。

且各省单向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派出医护救援队中每队共有137人。

国内疫情逐渐被压制住后,国外疫情突然爆发,并以迅雷之势传遍各国,--时间各国都陷入恐慌。

主席说:"新冠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

”我们仍需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世界的未来。

人类是最为脆弱的生物,其顽强之处在于群居,互帮互助才能共渡危险之流。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未来重大突发事件,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中国始终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稳定,国内的条件下,向各国提出援助。

政府间援助方面,中国政府宣布向83个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非盟提供援助,包括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等。

医疗技术合作方面,我们和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的诊疗方案,与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卫生专家视频会议,并向伊朗、伊拉克和意大利派遣医疗专家组。

地方政府援助方面,中国有关地方政府已经向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城市捐赠了物资。

民间援助方面,中国的很多企业和民间机构积极为有关国家提供捐赠。

疫情当前,中国展现了自己的大国担当,也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虽不达仍兼济天下。

中国精神让世界为之动容,那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义气,那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豪气!主席说:"新冠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2023年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作文(精选5篇)

2023年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作文(精选5篇)

2023年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作文(精选5篇)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作文1人类应如何对待同类与不同类?对待同类,我们应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待不同类,我们应强调“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相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不同的维度。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从表层看,是要解决人类群体之间的惊慌、冲突,属于人与人的关系的维度。

其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另一重要维度,却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因为从深层次看,人类生存于同一个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类及不同群体的生存就会发生危机与遭受逆境。

地球的资源有限,人类不同群体的争斗,往往包括着资源的争夺。

我们的祖先是怎么相识这个问题的呢?有什么创建性的看法呢?我们祖宗的才智,是把人类生命的共同体扩大为人与天地万物的共同体。

这就把人类的生存,与其他类的生存联系起来了,把人类共同体在空间上拓展了,在时间上延长了。

我们的祖宗意识到,人不是孤零零的存在,人与草木、鸟兽、山水、瓦石同在。

儒家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主见把对亲人的爱推己及人,推爱于老百姓,乃至爱万物万类。

张载讲“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百姓是我同胞,自然万物都是我们的兄弟。

我们爱人类,也爱自然万物。

道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可以提升自己的境界以“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佛学大师说:“众生同等”。

从生命的本质上看,一切生命无二无别。

众生都有佛性,众生都能成佛。

宋代理学家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作为人之仁心仁性,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把爱赐予他人和万物,使爱具有周遍人与万物的普遍性。

这就把孔子的“仁学”推动到一个新的阶段。

明代心学家王阳明说过:有仁德的人见到小孩掉到井里了,定会产生怵惕(担惊受怕)恻隐(怜悯怜悯)之心,这是他的仁德之心与孺子合为一体了。

当然,小孩与大人是同类;但人见到不同类的鸟兽的哀鸣觳觫(恐惊颤抖),也会产生不忍之心,这是他的仁德之心与鸟兽合为一体了。

2019高考作文冲刺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文化的“世界梦”

2019高考作文冲刺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文化的“世界梦”

2019高考冲刺素材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文化的“世界梦”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从“一带一路”到“巴黎气候协定”,从“中非合作”到“埃博拉”救助,从“亚投行”开业到“亚欧班列”开通,中国努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中国方案”带向世界各地。

“同不妨异、异无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们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意蕴(题目凸显文章内容。

)①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格局以西方占主导、国际关系理念以西方价值观为主要取向的“西方中心论”已难以为继,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日益改变国赢的时代潮流,新时代领路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这一理念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蕴含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赢得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认同。

(开篇点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文化意蕴丰富。

)中的《礼运篇》就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就是说,“天下”由众多不同的人、家庭、社群、民族、国家所组成,它不是一人一家一社群一民族一国家之天下,而是所有的人、家庭、社群、民族、国家所共同拥有的天下。

各种不同的人、家庭、社群、民族、国家之间都应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平等相待,如果遇到分歧、争论和斗争,都应相互协调、妥善处置。

“天下为公”,这既是中国古代先圣先贤的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精髓,更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普遍憧憬和意愿。

③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类共同的美好未来,彰显了中国的世界情怀和天下担当。

它既尊重和关照个人、国家的利益,又超越个人和国家的界限,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追求实现人类的整体利益。

语文高考押题主题作文:“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话题-高考语文作文押题与热点素材必备

语文高考押题主题作文:“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话题-高考语文作文押题与热点素材必备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话题+题目+素材运用+金句+范文展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人类共同的未来,涉及到全球性的挑战和威胁,包括气候变化、贫困、疾病和社会不平等等。

这些挑战和威胁不仅会影响到全球气候和环境,而且还会影响到个体、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摆脱贫困、消除不平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要建立起国际合作的新格局,加强各国的沟通与合作,尊重彼此的利益,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和威胁。

其次,要建立起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新机制,以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缓解全球贫困,消除不平等。

第三,要建立起国际发展合作的新机制,支持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的发展,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此外,要建立起国际气候变化的新机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应对全球气候危机。

同时,要建立起国际安全的新机制,加强国际安全合作,防止和减少各种暴力和冲突,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以和平、发展和合作为主导,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和威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公平与正义,实现全球人民的共同福祉。

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现实。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1年3月10日,国际奥委会第137次全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68岁的德国人托马斯·巴赫成功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会上,巴赫建议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后面増加“更团结”一词。

7月20日,这一提议经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投票表决通过。

7月23日,新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在东京夏季奥运会正式全面启用。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1.团结奥运,凝聚你我;2.以奥运之名,合世界之力;3.团结,让我们走到一起;4.更团结,构筑世界新防线范文展示拥有世间温度,不负春日暖阳2021年东京奥运会全面启用的新奥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让我对奥林匹克运动会表现出的更广阔格局颇有感慨。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个理念,强调着全人类在共同发展进步中相互依存、相互联结、共同命运。

这个理念的提出,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让人们意识到世界的发展是休戚与共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各国之间的交往和合作愈发频繁,国与国之间的利害关系也更加错综复杂。

并且,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依存越来越紧密,世界的繁荣和稳定已经成为了一体之中的利益。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人类是命运共同体这一现实,而不是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做出一些有害于世界和平与合作的举动。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理念上的认同,更需要我们在行动上付诸实践。

在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时候,各国应该站在同一个战线上,共同努力解决气候变化、贫困、疾病等全球性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维护各国和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此外,人类命运共同体也需要我们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我们应该包容对待不同文化,通过交流和互鉴,促进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平、包容、发展的国际环境。

只有通过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才能更好地造福全人类,让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能分享到共同进步的成果。

因此,让我们共同努力,呵护这个共同的家园,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落实,为人类的幸福和未来携手努力!愿我们心手相连,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欧合作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年5月30日,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就中欧合作构建新
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针砭欧洲”网站发表署名文章。

在同欧洲朋友们打交道时,我经常被问到,随着中国综合实力持
续增强,和平与崛起能否兼得?中国将给现有国际秩序带来什么样的
改变?作为世界两大重要力量、伟大文明,中国和欧洲如何携手为世
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关于这些问题,中国的方案是,中欧合
作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持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在去年10月召开的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指出,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世界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
维护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
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的中国在世界大变局中所秉
持的国际治理观和国际秩序观,是中国外交的根本遵循,是中国依据
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两个构建”强调,政治上,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摒弃冷
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坚定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
往新路。

安全上,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
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上,坚持同
舟共济,促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世界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上,坚持尊重世界文
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
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上,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
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既不是要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也不意味着要将现有体系推倒重来,而是要推动各国在国际合作中权
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努力使当前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更
加公正合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要以某种单一价值取代民族、国家价值,而是在多样世界里寻找全人类共同利益,进而共同解
决世界性问题,合作应对世界性挑战。

《舒曼宣言》中提到,没有与所受威胁相称的创造性努力,就无
法保障世界和平。

多年来,欧盟通过自身理念和实践向世界证明,各
国人民能够跨越历史恩怨、文化隔阂、地理障壁,张开怀抱,实现合
作共赢。

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动共同发展的两大力量,中欧能够携
手努力,顺应世界化潮流,坚持多边主义进程,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合力打造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并在此基础上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变得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

怎样看待《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190多个国家、约70亿人口,我们因何而紧密相连、为何
不该一意孤行,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
领导人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给出的“中国答案”。

从国与国双边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
运共同体……两年多时间里,国家主席*60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深入思考事关人类命运的宏大课题,体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
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
“天下”情怀。

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
天下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同外界其
他行为体命运与共的和谐理念,能够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薪火
相传,绵延不绝。

新时期,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追求的不但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
关于命运共同体的传统理念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
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经济世界化让“地球村”越来越小,社会信息化让世界越来越平。


同国家和地区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国家
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
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

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
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

从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到持续拓展世界伙伴关系网络,从亲
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到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再到共建“一带
一路”战略构想,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也门撤侨行动,再到尼泊尔强
震救援……中国不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
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
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
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动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
平等均衡的新型世界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
共同利益。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
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给出了一个
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
船舱。

世界各国只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
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
互鉴,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怎样的世界治理观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支持成立了由28位国际知名人士组成的“世界治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于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发表《我们
天涯成比邻》报告,其对世界治理概念的定义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世界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因为世界化导致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世界性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由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
跨国公司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国际
规范和国际机制,以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的、能够
解决世界问题的“世界机制”。

比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出现的
二十国集团,协调各国应对危机,使世界经济摆脱了陷入20世纪20—30年代世界大萧条的境地。

国际上各种协调磋商机制非常活跃,推动
国际社会朝着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前进。

即使世界治理仍存争议,比如怎样处理世界治理与主权独立的关
系等。

但中国参与世界治理,能够推动世界治理朝更加公平合理、
“包容发展、权责共担”的方向发展,能够利用世界治理形成的倒逼
机制促动中国国内改革,中国也能够从世界治理中获得更多的和平发
展机遇,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的发展又形成了有力的“正能量”。

中国将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世界观,积极参与世界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并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
国际体系,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广
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权和发言权,建设性参与国际与地
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积极应对各类世界性挑战,维护国际和地区
和平稳定。

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人大国作用,持续为完善世界治理贡
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十八大报告总结的外交工作新成就中,就包括了“增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世界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动世界
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开
放争取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十八大报告还强调要积极参加多边事务,并特别提到要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
发挥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世界治理观,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观基础。

中国提出的和
谐世界观与世界价值观有异曲同工之妙。

和谐世界观包括五个维度,
即政治多极、经济均衡、文化多样、安全互信、环境可续。

政治多极
的内涵是,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上,各大力量中心之间应有一个相互制
约的力量框架和多边的行为方式来处理世界事务。

经济均衡的内涵是,只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获得共同发展,世界才会有真正的发展,
所以解决发展问题是人类共同利益之所在。

文化多样的内涵是保持文
化多元,保持人类思维活力,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更多答案。

安全互
信的内涵是,安全是共同的,只有别人安全,自己才有安全,保障安
全的有效手段不是冷战式的同盟加威慑,而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
安全观。

环境可续意味着各国必须携手合作,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到
实处。

国际社会存有的各种价值观仍主要服务于不同国家的现实利益,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仍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过程。

如果各国
政治家能真正从全人类长远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而不是从短期国内
政治需求出发来制定政策,一个更高水准的、走向共同繁荣的人类命
运共同体完全是能够建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