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丑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美与丑的关系
一、丑的性质与类型 丑是歪曲、否定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即非人性的特质。丑和美一样,也是一种客观 存在的社会现象, 也是一种感性显现的形象。 一般来说, 生活中的丑总是引起人们的厌恶、 不快、难受等否定性的情感反映。
丑包括: 1 、恶丑 —— 这种丑明显的具有道德的、政 治的内涵,比如丑恶的灵魂,它的基本性质是残 害人性、危害社会。 2 、怪异 —— 怪异不同恶丑,它与伦理政治 没有太大的联系,而是侧重于形式的怪丑 , 比如 人的外表的畸形,从美学上理解,怪异可以看成 不和谐。所以丑与恶虽然有密切联系,但丑并不 等于恶。一个长相丑的人并不影响他内在品质是 美的。
万 里 长 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 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 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 西起甘肃省的嘉峪关,东 到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 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 巨龙,越群山,经绝壁, 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 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 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 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 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 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 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 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 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 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 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 的骄傲。
1 、美的事物与丑的事物总是相伴而生。 雨果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 美。” 2、同一事物中美丑两部分共存。晋代葛洪 在《抱朴子》中说:“西施有所恶而不能减其 美者,美多也;嫫母善而不能救其丑者,丑笃 也。” 嫫母是黄帝第四妃,貌丑而最贤。艺术 作品中的“义华而声悴”、“理拙而文泽”分 别指作品内容美而形式丑和形式美而内容丑。
五、美的新颖性
美的新颖性是指美往往是以新的面貌 出现,与以往的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有所不 同。没有新颖美的不断出现,也就没有美的 不断发展,美总是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性相联 系的,是流动的、充满着生气和新颖性的。 其原因是:
第一,人的审美心理所需要。美是满足人的精神需 要的,而人的精神需要是丰富多样的、求新求异的。例 如鲜花很美,但也会久而不闻其香;久居海边的人,也 会对大海的美反应迟钝。新颖的美正好符合人的这样一 种心理。
第二,化丑为美
“ 化”就是加工、改造的意思。生活丑 作为创造素材,经过艺术家“化”的工夫, 这个丑就具备了美学意义的美。化丑为美, 就是艺术的典型化。罗丹在评价米勒的《扶 锄的农夫》时说:
“ 当米勒表现一个可怜的 农夫,一个被疲劳所摧 残的,被太阳所炙晒的 穷人,象一头遍体鳞伤 的牲口似的呆钝,扶在 锹 柄 上 微 喘时 , 只 要在 这受奴役者的脸上,刻 画出他任凭‘命运’的 安排,便能使这个噩梦 中 的 人 物 变成 全 人 类最 美好的象征。”这就是 “化丑为美。”
二、美的形象性
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具体的,总是凭借着 欣赏者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不论是自然美、社 会美,还是艺术美、科学美,都有一种感性的具体形 态,它们的内容都要通过一定的形、色、声等物质材 料所构成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诗经· 硕人》塑造了一位美女的形象:“手如柔 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 笑倩兮,美目盼兮。” 形象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但是具有形象性的事物 并不都是美的,因为丑的事物也总是以形象出现的。
三、美的感染性
美的感染性,是指美蕴涵着能够激发人的精神愉 悦和爱慕情感的内在素质。 凡美都具有感染性,都能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很大 的愉悦与满足。 自然美的感染性主要来自自然物的形式,刘禹锡游 九华山有“奇峰一见惊魂魄”之句; 社会美的感染性来自它的内容,孔繁森的事迹让我 们流泪,在于他的内容的精神力量; 艺术美的感染性则来自内容与形式统一
三、生活丑的审美价值
第一,以丑衬美 艺术中,以丑衬美是映衬中的反衬,以 丑衬美,美就更美。如清代画家笪( dá ) 重光说:“密叶偶间枯槎( chà ),顿添生 致;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这里说的 就是以丑衬美,比起只单纯描绘美,更能突 出美。如:美国短篇小说家欧 · 亨利的《最 后一片叶子》,就是通过社会丑来衬托人情 美的典型作品。
(二)美与丑相互依存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翻卷着美的浪花,但 同时也夹杂着令人呕吐的泡沫。这两者如 影之随形难解难分地纠缠在一起,甚至使 人难以分辨哪是浪花,哪是泡沫。美和丑 本来就好象浪花和泡沫一样混杂在一起。 “人的社会实践不仅创造了美,也创造了 丑,同时也创造了能够直观、判别美丑的 个人,即审美主体。”(见李兴武《丑陋 论》)
2、生活丑经过艺术家处理进入艺术 创造,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常常将丑放 在审美理想的烛照及与美的现实鲜明对比 中。这就使生活成为一种渗透着创造者否 定性评价的艺术形象,它从反面肯定着美 或从侧面映衬着美,体现着合目的性的 “善”。这就成为转化成艺术美的又一前 提条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创造者在将生活丑反映出来 ,体现 “真”,对生活“丑”予以评价体现“善” 的过程中,总是使其丑的题材、意蕴得到和 谐优美或滑稽有趣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构 成较为完美的艺术形象,这样生活丑就获得 了审美价值,成为一种以其艺术的存在否定 自身现实存在的美。
3 、荒诞 —— 荒诞与怪异近似,但 又有区别,荒诞含有怪异的成分,但 荒诞主要不是以怪异的形象,而是以 怪异的逻辑为其特点的。指的是不符 合正常生活逻辑的行为。
二、美和丑的关系 美与丑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 对立,又相互依存,并且可以在一定条件 下互相转化。 (一)美和丑相互对立 《老子》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 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就是说, 美的反面就是丑,知道什么是美,也就知道什 么是丑,这是两种对立的矛盾。
所谓“燕瘦环肥”就表现了我国 古代不同时期对于女性美的不同尺度。 中世纪的时代精神是宗教禁欲主 义,裸体艺术不会有容身之地;而文 艺复兴时期反对禁欲主义,推崇人性 解放,所以出现了很多裸体绘画和雕 塑作品。
(二)美的阶级性 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在 一个阶级看来是美的东西,对于另一 个阶级来说可能不美。劳动阶级眼中 的美人是体格健壮,长的结实,勤劳 能干;而封建上流社会的美人标准是 林黛玉式的病态、娇弱、纤小。
米勒的《扶锄的农夫》
四、生活丑为什么能转化为艺术美
1 、艺术创造建立在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 观察、研究、分析之上。在这个过程中,创 造者深刻认识到生活丑的本质及其背后所隐 藏的社会意义,他们明了美与丑相比较而存 在,相斗争而发展。将丑真实的反映出来, 这体现着合规律性的“真”,成为转化成艺 术美的前提条件之一。
第二,从美的本质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 显现,是由人的社会实践创造出来的,没有人的本质 力量,就没有社会实践,因而也就没有美的产生。 第三,从美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看,美必须依赖于 社会生活。美虽然可以离开某个具体的欣赏者的感受 而独立存在,但是,美却绝对不能离开社会实践的主 体——人及人类社会。自然美也是如此,因为没有社 会实践对自然物本身的征服和改造,就没有自然美。 比如,太阳之所以美,是因为它给人类以光明、温暖, 于人类生活有益、有用、有利。太阳的“真”符合人 类的“善”才显得美。
四、美的相对性 美的相对性,指美的事物因时代、阶级、 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对的不同。 (一)美的时代性
美是一种历史现象,它随着时代发展而 发展。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每一代的美都 是而且也应该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它毫不破 坏和谐,毫不违背那一代美的要求,当美与 那一代一同消失的时候,再下一代就将会有 它自己的美。”这说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美。
(三)美与丑相互转化 1、由于客观规律造成的必然性转化。 “花无百日好”讲的是自然美向丑转化; “美如盛夏的水果,是极容易腐烂而难于 保持的”(培根语),讲的是人的外表美 向丑的转化。
2、由于人的社会实践干预所发生的转 化。葛洪在《抱朴子》中说:“贵珠出乎 贱蚌,美玉出乎丑璞。”从丑璞到美玉, 是人们进行审美加工的结果。相反,城市 面积的不断扩大、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 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二,人的社会实践所决定。美来源于人类自由 自觉的实践活动,由于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总带有一定 的创造性,人的本质力量又是积极向上的,所以美的事 物也是随之更新的。一种新美的出现,往往与人的实践 能力的提高和实践范围的扩大相伴随。例如现代建筑美 的出现,是同新的建筑材料与新的建筑技术蜜不可分的。
第四,从美的社会功利性看,美具有社会功 利性。人类之所以需要美,追求美,就因为美对 人类自身有用。美的功利性不只表现在物质实用 方面,更主要的是表现在精神享受方面。艺术美 更是为满足精神需要而产生的,徐悲鸿画的马、 齐白石画的白菜都是给人观赏的,而不是用来骑 的或吃的。绿色的山峰是美的,可是愚公却要移 山,正好说明这个道理——美具有社会功利性。 古代墨子就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 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分析“欧米哀尔”“丑的如此精美”的 原因
罗丹雕塑: 欧米哀尔
第四节
美的特征
美的特征与美的本质有必然的联系,它是美的本 质的表现,是显露美的本质的现象具有的较稳固的特 点。美的特点包括以下方面。
一、美的社会性
美的社会性是指美依存于人类社会,具有客观 的社会内容。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从美的产生和发展看,美是在一定的社 会条件下产生出来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 人类社会出现以前没有美。
(三)美的民族性
美是由不同民族创造的。不同民族生 活在不同条件下,有着特定的文化传统 与心理习惯,这就决定了美的民族性的 不同。哥伦比亚之野蛮人以扁头为美, 而暹罗人是小鼻、阔口、厚唇、面庞大 为美。
美的相对性和美的绝对性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相 互联系而存在,相互比较而互见。美的事物之所以美,主要决 定于事物本身具有美的特点,符合美的规律。这就是美的绝对 性。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希腊的雕塑和神话等, 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绝对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