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叶盘数控加工技术研究
hyperMILL在叶轮和叶片加工中的应用

OPEN MIND Technologies Italia Srl Rho/ Milano, Ancona, Padova © 2011 by OPEN MIND Technologies Asia Pacific. All rights reserved.
hyperMILL® 用户
12
© 2011 by OPEN MIND Technologies Asia Pacific. All rights reserved.
5轴叶轮点加工
使用刀具点位接触对叶片
精加工
自动产生螺旋刀路,无中
间进退刀
可自定义加工深度 自动干涉检测并避免避让 可加工任意曲面
24
© 2011 by OPEN MIND Technologies Asia Pacific. All rights reserved.
5轴叶轮侧刃加工
使用刀具侧刃对叶片精加工 自动计算刀具贴合位置及轴
向
球头刀,圆鼻刀皆可使用 可加工自由曲面
25
© 2011 by OPEN MIND Technologies Asia Pacific. All rights reserved.
5轴叶轮进排气缘加工
精加工叶片进排气缘 与两侧光滑连接 可保持顺铣 自动干涉检测并避免避让
位置和轴向
支持残留模型进行多次开粗 自动干涉检测并避免避让 支持球头刀,圆鼻刀等 提供多种加工策略 支持4+1轴加工
19
© 2011 by OPEN MIND Technologies Asia Pacific. All rights reserved.
径向分层
5轴叶轮粗加工
两叶片之间去除大余量 自动在叶片间计算最优
航空铝合金航空结构件加工

航空铝合金航空结构件加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化大生产的浪潮也紧随其步。
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更是举世瞩目,航天产品的出现无疑是最恰当的。
航空铝合金结构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一般的机械加工无法满足对产品的复杂性,材料的精密性,质量的合格性等新的要求,复合加工技术变应运而生。
一、航空铝合金结构件的产生铝合金是飞机机体的主要结构用材,其发展应用与飞机的发展息息相关。
航空铝合金结构件结构复杂是毋庸置疑的,其构成航天飞机的一些结构部件、航空飞机特别是军用和民用飞机的核心结构部件,承受超强的压力负荷,目的是维持机体形状完好,保持空气动力不变形,抗破损性极强,且耐腐蚀等。
作为铝合金材质的特殊材料便被用在了航空结构件上。
航空铝合金结构件有两个核心点需要关注:航空铝合金结构件的高质量加工和极高的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才会有新型的高性能零部件。
航空铝合金结构件主题思想是为现代化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服务的。
铝合金结构件能够同时满足航天飞机与轻量发动机的迫切需求。
因为航空产品需要维护,可靠性且高使用寿命长的航空铝合金结构件承担了这项任务。
铝合金结构件零件的特征:结构壁厚度尺寸达到千分之一至十分之一;需从多个方面对该铝合金结构进行切削和加工;由于其复杂的结构,装夹的时候常常显得很不顺手。
加工变形的情况在加工过程中也时有出现,另外对表面加工质量的拿捏也需谨慎。
二、复合加工技术运用复合加工技术是对复合材料成型加工工艺设计的运用,其中包括对成型加工车间生产运营管理的要求。
航空铝合金产品的成型出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效率低下,外在的几何尺寸与表面的质量并不是稳定的,高费用,因此高效的精确加工需要对航空铝合金零部件的切削加工。
航空铝合金结构件的制作流程长是不容忽视的。
整体叶盘是现代航空业的新秀,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制造方法:铸造毛坯和切削加工需经过以下几十道程序,即车削、铣削、磨削抛光、表面处理和检测探伤等。
航天飞机主机体以铣削加工为主,加工过程有下料、基准加工、孔加工、钳工修整、检测等程序,多次翻转装夹,另外特殊情况下还需要机加、焊接、热处理后才能完成整框的制造。
电加工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制造中的应用

工 其结构为薄壁筒形
或 薄 壁环 形 ,材 料 为钛 合 金 、不 锈 钢 、高 温耐
图 2
热合金等,在机匣内外壁上均布有多组尺寸形状相同,
但构型复杂的减重 型槽和安装 凸台。机 匣毛坯 多为铸造
或锻造的圆筒或圆环 , 从毛坯机加工至复杂结构的机匣
成品 ,去除量 将近23 /或更 多 。去 除大 余量的难 切削材 料 、加 工如此复杂的薄壁件 , 用数控切削加工非 常困 采
难 ,而 采用若干个不 同形状 的阴极在 均布的不 同工位上
却 涡轮叶 片和 导 向器叶片 上 的气膜 孔 ,特 别是深 小孔
重 复电解加 工 ,则可充分发挥 电解加 工的特点 ,比机械
合金 的采用 ,以及超精 密、 超
零件 加 工 易产 生 的变 形 ( 图2 见 )。 ( ) 机 匣 型 面 加 4
薄、 大扭角等特殊结构叶片的
出现 ,对 电解加 工又 提 出了更 高 的技术 要求 ,使 电解加 工成 为航 空发动 机叶 片制造 中主 要 的、 不 可缺 少的优选工艺 技术 之一 ( 见图1 )。 ( )异型孔加 工 异 型孔 ml 电解加工的叶片 2 加 工是 电解加 工在航 空制造中的另一种典型应用 ,主要
提高 几倍 、十 几倍 。如航空发动机进 口导流叶片上深扁 防冰孔 ( 扁孔截面3 4 mm×1 4mm,长边两端足 . mm, 1 7
性 能得到 了很 大 的提高 ,为 了保证 在高 速 、高压 、高 温 、重载等苛刻条件下发动机 工作的可靠性 ,航空发动 机大量采用 了新结构 、新材料 的零组件。新结构的零件 结构更加复杂 ,新材料使加 工变得越加 困难 ,这就给机 械加工带来 了难题 ,提 出了新的挑 战。鉴于对有特殊要 求的零件用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很难 完成 ,也 难以达到 经济性 的要求 ,电加工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制造 中发 挥了 重要作用 ,并在航空制造领域 中得到 了较好 的应 用与发
数控技术基础知识整理

数控技术基础知识整理一、数控技术的定义与发展数控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对机床运动及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它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为工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数控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
早期的数控系统采用的是硬件逻辑电路,功能较为简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系统逐渐过渡到以计算机为核心,具备了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丰富的功能。
如今,数控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到模具加工、电子设备生产等。
二、数控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数控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输入/输出装置这是人与数控系统进行交互的接口。
操作人员通过输入装置,如键盘、鼠标等,向系统输入加工指令和参数。
系统则通过输出装置,如显示屏、打印机等,向操作人员反馈加工状态和结果。
2、数控装置它是数控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和处理输入的指令和数据,并根据预设的算法生成控制信号,驱动机床的运动部件进行精确的运动。
3、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驱动器等,用于将数控装置发出的控制信号转换为机床运动部件的实际运动。
4、检测装置用于实时监测机床的运动位置、速度等参数,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数控装置,以实现闭环控制,提高加工精度。
5、机床本体即实际进行加工的机械部分,包括床身、立柱、工作台、主轴箱等。
三、数控编程数控编程是数控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机床的加工路径和工艺参数。
1、编程方法主要有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种。
手工编程适用于形状简单、计算量小的零件加工;自动编程则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适用于复杂形状零件的编程。
2、编程指令常见的编程指令包括 G 指令(准备功能指令)、M 指令(辅助功能指令)、T 指令(刀具功能指令)、S 指令(主轴转速指令)、F 指令(进给速度指令)等。
3、坐标系在数控编程中,通常采用直角坐标系来确定零件的位置和加工路径。
常见的坐标系有机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
数控毕业论文(数控机床的加工与操作方法)答辩ppt

主要内容
• 零件的分析与材料的选择 • 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 零件的加工
零件图
程序的编辑
• 主要用到的是G71、G70、G92
• G71粗车循环
• X轴方向:主轴转起来,让刀慢慢靠近工件, 沿Z轴方向试切工件外圆,沿Z轴方向移出
刀具,主轴停转,测量工件外圆直径,在
图3-5中相应刀号、方向上输入测量值,再
按下测量按钮。
• Z轴方向:主轴转起来,让刀慢慢靠近工件, 沿X轴方向试切工件外圆,沿X轴方向移出 刀具,主轴停转,测量工件外圆直径,在 图3-5中相应刀号、方向上输入测量值,再 按下【测量】按钮。
• (4)加工零件,按下 按钮,进入自动 运行状态,选择单段( )
• 打开冷却液,启动机床( ),单段 进行几次之后,未出现问题,取消单段进 行零件加工,直到零件加工完成。如有问 题则暂停机床,解决问题。
(5)成品图:
总结
• 毕业设计是大学学习阶段一次非常难得的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次系统的设计,使我 摆脱了单纯的学理论知识状态,实际设计提高了 我综合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我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 设计规范以及电脑制图等其他专业能力水平,而 且通过对数控知识整体的掌握,对局部的取舍, 以及对细节的斟酌处理,都使我的能力得到锻炼, 经验得到了丰富,并且意志力和耐力都得到了不 同程度的提升。我想这就是我们进行毕业设计的 目的所在吧。
3.粗镗无螺纹部分内孔 4.精镗无螺纹部分内孔
5.零件调头装夹
6.粗车有螺纹部分外轮廓
数控刀片磨床试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

的市场竞争力, 提高了国产专机的产品精度和工作可靠性, 促进 了国内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 品质的大幅提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稀土改性剂可提高 P『制品性 能 、 c 针对 P VC应用 体系 ,利用 稀土 元素合成 了稀 土表面 处理 剂 ,经 其活 化处 理 的 C C 3 a O 应 用在 U V P C制品中,改善了其加工性 、刚性和韧性。 为克服使用稀土单一元素作原料价格 昂贵的缺点,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 通过优选有机配体的品种、 比例 , 合成出一种大分子结构 的稀土化合物。 这种改性剂与 P C V 树脂相容性好,能够充分均匀分散,与 P C混合料各组分的协效性好,在提高材料刚性、 V 耐热性 及尺 寸稳 定性 的同 时,能提 高材料韧 性 。 种新型 改性技 术充 分利 用 了中国稀 土资源 这 中的低 附加 值原料 ,对 发展 中 国稀 土工 业 、提升传 统产 品 附加值 、带动传 统产业 发展 都将起
21 年 第 6 00 期
立铣 刀 、球 头铣刀 等,更 为常用 的是 带有刀尖 圆角 的专用 铣刀 ;航 空发动 机零件 以机 匣、整
体叶盘、叶片以及轴、盘为典型代表 ,除轴、盘类零件适合采用车削加工外,其他零件为回 转形结构, 部分部位需要车削加工, 大部分涉及安装及气流通道的部位还需要在五坐标联动 控制、 转台结构 的数控机床上进行铣削加工, 加工过程都需要多种形式和结构的刀具, 如外 圆车刀、内圆车刀、立铣刀、球头铣刀等。 在零 件加工过 程 中,镶齿 刀具 、焊接 式刀 具、整体 刀具 都有广泛 的应用 ,近年 来 ,镶齿 刀具、 整体刀具逐渐成为现场主要使用的刀具结构, 焊接式刀具应用范围已逐渐缩小。 这些 刀具主要来源于 3 个途径: 企业 自制、国内专业生产厂和国外刀具供应商, 其中高档刀具主 要以国外刀具厂商的产品为主,国产刀具的主要问题是制造精度较低、 表面处理技术尚存在 差距、刀具质量不够稳定, 各批次刀具的精度和寿命有时不一致, 从而导致生产现场难 以稳 定控制零件加工精度的一致性。 高速加工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 飞机结构件是应用高速加工的主要领域, 特别是在铝合 金结构件、复合材料构件的切削中应用广泛 。目前,铝合金材料切削速度 己达到 10 " 50 - " 50m/ i( 高速度 为 5o  ̄7on mi)铸 铁精加 工和 半精加 工速度 为 5 0 10mri, 50 r n最 a oo '5 og n, 0 ̄ 50 / n a 精铣灰铸铁最高可达 2 0n mn 00g i,普通钢为 3 0 0m m n 0  ̄80 / i,淬硬钢( R 4  ̄6) H C 5 5速度为 10 '0n mi。高速加 工 的切削 速度为 常规切 削 的 5 1 , 具的安 全性 、高温稳 定性 、 0  ̄50g n ~ 0倍 刀
航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航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航空科技工业的主要产品-现代飞机和发动机正朝着高性能、高减重、长寿命、高可靠、舒适性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的方向不断发展更新。
因此,要求飞机和发动机结构进一步整体化、零件大型化,以达到大幅度减少零件数量,从而减少零件之间连接所增加的重量的目的,避免由于连接带来的应力集中,提高结构寿命和结构可靠性;通过减少零件数量,还可以大量减少工装的数量和加工工装的工时,从而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
近十几年来,新一代飞行器的不断问世推动了各国航空制造技术的长足进步。
从总体上看,世界航空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制造技术成为提升航空科技工业的重大关键制造技术与传统研制技术体系相比,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体系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内涵特征包括:产品数字化:产品数字建模和预装配以及并行产品定义;设计数字化:飞机构型定义和控制,多变共用模块设计,采用整体件,减少分立零件;试验数字化:设计功能样机和性能样机,减少或简化实物试验;制造数字化:采用数字化生产线,大幅度减少工装模具,全面推行数字化制造方式;飞行数字化:构建虚拟飞行环境;管理数字化:以项目为龙头建立全球虚拟企业。
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内容包括:定义数字化生产线和数字化车间;扩大数控机加范围,增加大件、高效数控加工;对钣金件、复合材料构件、焊接、检测等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工艺;减少零部件工装,发展柔性工装和数字化装配定位技术,取消原用装配精加工台。
要求制造时间缩短66%,工装减少90%,制造成本降低50%。
1.1 国际现状波音777 - 全球第一个全机数字样机,是实现数字化制造的里程碑;JSF联合攻击战斗机-第一个基于全球虚拟企业制造的飞机项目,开创了数字化生产方式,代表了数字化制造的最高水平。
1.2 国内现状通过数字化技术的预研、产品型号研制和民机转包生产的应用,数字化制造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已全面开展三维数字化设计和虚拟装配,形成了全机级和部件级的数字样机,产品数据管理、工艺设计和工装设计制造基本上都采用了数字化技术,已开始研究数字化装配技术,为数字化制造奠定了基础。
航空发动机制造中有哪些特种加工技术?

航空发动机制造中有哪些特种加工技术?先进航空发动机的高性能要求设计大量采用整体结构、轻量化结构、先进冷却结构以及复合材料、粉末冶金、金属间化合物等新型材料,而这些零组件需要依靠特种加工成形。
本文研究了电火花、电解、激光、超声和水射流等特种加工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先进发动机中的新应用,说明了特种加工技术的优势以及在先进发动机研制中突显的特殊作用。
1.航空发动机材料和技术特点航空发动机在高温、高压且高转速的极端恶劣条件下工作,同时要求重量轻、油耗低、可靠性高、寿命长、能重复使用,是多学科交融的高端产品。
其特征是核心技术的堆集,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现代先进发动机。
现代先进航空发动机对单位推力、推重比、超声速巡航、推力矢量功能、隐身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和良好的维修性等性能要求更高,对材料和制造技术的要求更苛刻,由此带来:从普通合金到新型耐高温、轻质高强合金的应用;从金属材料到大量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应用;从机械加工到特种加工的转变;从减材制造到精密成形和增材制造;从保证几何形态为主到表面完整性控制为主;从试验验证为主到仿真验证为主;从单工序研究到多工序耦合规律研究;从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到智能化制造等。
先进发动机新材料和复杂结构使零件加工变得越加困难,有些甚至传统机械加工根本无法实现,而特种加工技术在某些领域成为不可替代的技术,并且应用越来越广泛,弥补了传统机械加工的不足。
目前,传统的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激光加工、电子束及离子束加工等特种加工技术已在航空发动机制造中大量应用,但随着先进发动机新材料、新结构的出现,特种加工技术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应用。
闭式整体叶盘的多轴电火花加工技术、整体叶盘的精密电解加工技术、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超快激光加工技术、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和高压水射流强化技术等,对先进发动机新材料、新结构零件研制,以及提高表面完整性、可靠性要求等方面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特种加工技术在先进发动机上的应用(1)电火花加工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特种加工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制造上应用非常普遍,如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火花成形加工、电火花磨削、电火花钻孔及电火花表面强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6893(2004)02-0205-04
整体叶盘数控加工技术研究
任军学,张定华,王增强,刘维伟,汪文虎(西北工业大学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2)ResearchontheNCMachiningTechnigueofBliskRENJun-xue,ZHANGDing-hua,WANGZeng-giang,LIUWei-wei,WANGWen-hu(TheKeyLaboratoryofContemporaryDesignandIntegratedManufacturingTechnoiogy,EducationMinistryofChina,NorthwesternPoiytechnicaiUniversity,Xi*an710072,China)
摘要:整体叶盘是高推比航空发动机采用的新结构。分析了国际同类整体叶盘制造技术,提出了一种整体叶盘复合制造工艺方案及五坐标数控加工的关键技术,包括叶盘通道分析与加工区域划分、最佳刀轴方向的确定与光顺处理、通道的高效粗加工技术、型面的精确加工技术、加工变形处理和叶片与刀具减振技术等。给出了该研究成果在预研型号中的应用实例,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关键词:整体叶盘;五坐标数控加工;刀轴方向;变形与振动控制中图分类号:V26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Biiskisanewintegratedstructureofbiadesanddiskactuaiiyusedintheaero-engineofhighthrust-weightratio.Basedonthestudyofthestate-of-the-artoftheBiiskmanufacturingtechnoiogyworidwide,aconvenientmanufacturingpro-cessandkeytechnigueof5-axisNCmachiningareproposedinthispaper,Suchnoveitiesinciudeanaiysesofbiisk-tunneifeatureandpartitionofmanufacturingarea,determinationofoptimaiorientationofcutteraxisanditsrefinement,efficient
rough-cuttingofthetunnei,high-precisionshaping,controiofBiiskdistortionandvibrationreductionofcutterandbiade.Preiiminaryresuitsofcuttingtestverifythevaiidityofthetechniguesmentionedabove.Keywords:biisk;5-axisNCmachining;cutteraxisorientation;controiofdistortionandvibration
近年来,国外航空发达国家在新型航空发动机结构设计中采用了称之为整体叶盘(biisk)的最新结构。与传统的叶片和轮盘装配结构相比,整体叶盘将叶片和轮盘设计成一个整体,省去了榫头、榫槽和锁紧装置,避免了榫头气流损失、减少了结构重量和零件数量;在气动布局上采用了宽弦、弯掠叶片和窄流道,从而提高了气动效率。由于整体叶盘使发动机结构大为简化,推重比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因而在新研制的第四代战斗机所配套的高推比发动机上得到了成功的应用。1国内外整体叶盘制造技术现状从目前所收集到的资料来看[1],国外采用的整体叶盘结构形式主要有如图1所示的3种典型
结构:(a)闭式结构———带箍整体叶盘;(b)开式结构———不带箍整体叶盘;(c)大小叶片转子结构———开式结构中大叶片间含有小叶片。由于整体叶盘是高速旋转部件,既要达到减重和精确平衡要求,又要提高疲劳强度,因而其制造技术难度特别大。整体叶盘毛坯一般采用钛合
图13种典型整体叶盘结构Fig.1Threetypicaistructuresofbiisk
收稿日期:2003-06-17;修订日期:
!!!!!!!!!!!!!!!!!!!!!!!!!!!!!!!!!!!!!!!!!!!!!!!!!!!!!!!!!!!!!2003-12-15第25卷第2期航空学报Voi.25No.2
2004年3月ACTAAERONAUTICAETASTRONAUTICASINICAMar.2004金、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不允许有裂纹和缺陷,必须经过严格无损探伤检验;整体叶盘叶片薄、扭曲度大、叶展长、受力易变形,且叶片间的通道深而窄、开敞性很差。因此,整体叶盘的制造和维修都特别困难,是国外严密封锁的核心技术。国外整体叶盘制造采用的主要工艺有:精锻毛坯+精密数控加工;焊接毛坯+精密数控加工;
高温合金整体精铸毛坯+热等静压处理等。由于数控加工具有快速反应和可靠性高的特点,美国GE和P.W公司、英国R.R公司等在研制整体叶盘时,采用了五坐标数控加工技术[2]。从整体毛坯到零件的制造过程中,材料切除率超过90%,
综合技术难度非常大,集中反映了国际数控加工相关技术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最高水平。在相关软件方面最著名的是NREC公司推出的MAXCAM
系统[3]。国内在整体叶轮叶盘相关软件和加工关键技术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开发出了“叶轮类零件多坐标NC编程专用软件系统”,该系统集测量数据预处理、曲面建模、曲面消隐、刀位计算、刀位验证及后置处理于一体,已在20多种叶轮叶盘的研制与生产中应用[4]。!整体叶盘制造工艺通过对整体叶盘的结构特点和制造工艺需求分析,本文提出一种整体叶盘复合制造工艺。从工艺流程上,将整体叶盘的制造划分为近成形毛坯制造、精确成型加工以及表面检测与抛光等主要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筛选出典型工艺方法及其使用条件,并根据叶盘制造过程不同阶段的特点,特别是叶片的复杂程度,调整工艺集成方案,优选出成熟、稳定度高的工艺组合。在近成形毛坯制造阶段,可采用锻造、焊接和精铸3种工艺。由于整体叶盘为重要受力部件,必须满足强度要求,所以尺寸较大的叶盘一般选用整体锻造或焊接方案。从目前国内工艺的可行性、成熟度以及毛坯强度考虑,整体叶盘研制阶段主要采用整体锻造得到初始毛坯,然后采用电解加工、线切割、数控铣削等高效数控粗加工技术制造出近成形毛坯。焊接毛坯具有节省材料及适合于制造双性能盘的优点,可用于开敞性好、叶片扭曲度小、形状较简单不带箍整体叶盘的近成形毛坯制造,但目前国内尚无成熟技术可用,需解决焊接应力与变形、组织改变及缺陷控制等问题。在精确成型加工阶段,可采用电解加工和整体数控铣削等工艺。电解加工过程无机械切削力,加工应力小,适用于难加工材料零件和难铣削的细节加工,但目前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电蚀层和光整加工等问题。数控铣削工艺用铣刀的五轴运动包络,铣削加工出流道形状。这种工艺适用于整体闭式叶盘和其他具有复杂曲面叶片的整体叶盘。因此作者认为,国内目前能够满足研制和小批量试制需求较为可行的技术途径是:近成形毛坯应首选“等温锻造+高效低应力粗加工”方法,并进一步减少精锻毛坯余量以缩短加工周期;精确成型加工宜采用五坐标数控铣削工艺。这种工艺具有快速响应特点、所需专用工艺装备少、工艺较成熟且已制造出了合格的叶盘。因而该工艺是研制和小批量试制阶段较为理想的选择。叶型数控铣削完成后,可选用磨粒流或振动光饰方法,以提高表面光洁度和完整性。
"整体叶盘数控加工关键技术(1)通道分析与加工区域的划分为了判定叶盘数控加工的工艺性和刀具的可达性,必须首先对通道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为工艺人员确定数控加工刀具参数、制定加工工艺提供必备的信息,或反馈给设计部门作为可制造性评价依据。通道分析的内容包括:通道的最窄宽度、约束状态;叶片的性质(包括叶片是直纹面还是自由曲面)、叶片的扭曲度、各个截面的厚度、前后缘大小及变化情况、过渡圆角半径及其是否变化;加工可行性等。如图2(a)所示的叶
盘通道刀具是可达的,即该叶盘是可加工的;而
图2通道加工可行性分析与对接区域划分Fig.2AnalysisOfblisk-tunnelfeatureandpartitiOnOfmanufacturingarea
!!!!!!!!!!!!!!!!!!!!!!!!!!!!!!!!!!!!!!!!!!!!!!!!!!!!!!!!!!!!!602航空学报第25卷图2(b)所示的通道刀具是不可达的,即该零件不可采用数控加工完成。对闭式整体叶盘,由于受相邻叶片及内、外环的约束,或受刀具长度和刚度等限制,五轴连动数控加工设备通常无法从一端完成整个通道和叶片的加工,而必须采用从进排气边双侧对接方式。合理划分对接加工区域,如图2(c),既可缩短加工刀具长度,又可增加切削刀具刚性、提高加工效率。加工区域划分准则是:在分界处从两端加工的刀具长度相近,使得叶盘加工从整体考虑刀具长度控制到最短。(2)最佳刀轴方向的确定与光顺处理整体叶盘的叶型曲率变化大,其加工处在多约束状态下。在刀具轨迹计算中,刀轴方向的确定是实现无干涉及高效加工的关键和难点。如图3所示,对于通道内部叶片上的同一点,所需加工刀具长度随刀轴方向变化而变化,且相差很大。若采用固定刀轴侧铣,则需很长的刀具,刀具的刚性和切削效率将严重降低。采用变刀轴点切触加工时,刀轴方向与叶盘轴向的夹角越小,所需刀具长度越短。因此,可通过确定最佳刀轴方向,从而获得最短的刀具长度、最大的刀具刚性和加工效率。确定最佳刀轴方向的准则为:在与通道四周不产生干涉的条件下,刀轴与叶盘轴向的夹角应为最小。图3刀轴方向对刀长的影响Fig.3Theeffectofcutteraxisorientationoncutterlength在实际计算中,按最佳刀轴方向准则计算得到的每个刀位点的刀轴方向,由于受通道多约束的影响,相邻的刀位点之间的刀轴方向可能会产生不连续变化,如图4所示。在加工过程中,刀轴方向的这种突变会使得五坐标数控机床工作台的回转或主轴的摆动突然变快或变慢,导致刀具的切削力产生突变:轻则造成被加工零件表面质量降低或啃伤,重则会导致刀具的刃部损坏甚至刀具折断。因此,必须在最佳刀轴方向初始矢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光顺处理,但该光顺必须在通道多约束条件下进行,以防止调整后的刀具与通道发生干涉。为了确保叶盘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干涉与碰撞现象,必须对刀具轨迹进行验证和干涉碰撞检查,以确定刀位点计算的正确性,刀杆是否与通道四周干涉,刀柄和主轴头是否与工件和夹具碰撞。
图4光顺前、后刀轴方向的对比Fig.4Cutteraxisorientationsbeforeandaftersmoo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