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景观化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景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内容,以满足景观设计的需要,例如随着申奥成功,北京市政府就提出了“天更兰、水更清、地更绿、路更宽”的口号,一方面北京要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另一方面要求其景观更环保、更生态、市民生活更趋舒适,水利建设就应该主动去适应这种变化,从纯工程水利转向景观水利,要用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

关键词:水利水电;景观;设计一水利工程建设与园林风景建设相结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随着中央对基础产业的投入不断重视和加大,景观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不断高涨。

以改善水域环境和再造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亲水”建设,就成为当代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

按平原水库来设计,通过疏挖,扩大库容;通过修建闸坝、堤防,增大运河的调剂水量,从而达到为河漕运用水。

人们之所以提出的这些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因此,水利建设者应当适应这种趋势,满足社会的要求。

这就要求水利行业尽快改变观念,在工作内容、规划、设计、施工的理论和技术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方法和理论。

传统的水利建设理论只注重于对水的资源功能的开发,而现代水利建设理论则同时注重对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的开发和保护。

水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对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样有其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自然界的水,以它的千姿百态与各种景观协调配置,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怡情悦性都有直接的陶冶和感化作用。

更启发人们去创造优美的自然风貌来美化和改善景观环境。

二利用水体的多样化与美化环境相结合水做为一种资源,可以用来养殖和种植各种水生物,供人们食用,又兼有观赏价值。

它的最主要特点就是依靠良好水质和浩渺水面,形成以水生动植物生态群体为主的天然景观。

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又有优美的观赏效益。

这里水体的布局是:深的水域养鱼,浅的水域种植莲、藕、菱、芡等,洼地则广种芦苇。

水利工程建筑景观设计艺术探讨

水利工程建筑景观设计艺术探讨

水利工程建筑景观设计艺术探讨摘要:水利工程建筑景观设计既要满足基本功能的使用,还要符合审美原则,给人以丰富的感官体验。

水利工程建筑景观设计是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的橱窗,还能间接反映这个国家的实力和民族文化以及人民幸福生活的状况,它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文着重探讨水利工程中建筑景观设计艺术。

关键字:水利工程; 建筑景观; 艺术设计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building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use of, also accord with the aesthetic principles, give a person with rich sensual experienc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building landscape design is reflect a country’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windows, still can indirectly reflect the country’s strength and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people’s happiness life situation, it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world. this paper focuses o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landscape design art.keywor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rt design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水利工程主要用于调配和控制自然界中的水资源,为除害兴利而修建的工程,它主要由各种不同的水工建筑物组成,对挡水、泄水以及进水和输水等水利设施周围的建筑物起着维护和管理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景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内容,以满足景观设计的需要,水利建设就应该主动去适应这种变化,从纯工程水利转向景观水利,要用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

关键词:水利水电;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水利旅游作为大旅游业的一支新生力量,以其秀美的山水、壮观的水利工程、浓郁的水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旅游业的一朵“奇葩”。

然而己建许多水利水电工程风景旅游区,都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完工后,进行二次或多次设计,自然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建构筑物多次被推翻重来,极大地破坏了自然景观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且旅游资源开发率低,旅游产品单一,有历史意义的人文景观少等。

面对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的彷徨与无助,积极思索,努力探究出可行的办法或措施是我们水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包含了水利工程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方面,工程设计需要掌握水利工程专业知识,景观设计需要掌握人类社会学、环境科学、景观规划、建筑学、艺术学、心理学、地理学、林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

一、水利水电工程景观水利水电工程景观简单来说就是水利水电工程及其影响区域范围环境的视觉总体。

从评价方面来讲, 要求水利水电工程景观重视人的感觉, 对人的身心健康、怡情悦性都有直接的陶冶和感化作用,强调生态平衡、整体和谐。

水利水电工程景观一旦形成具有直接可见性、不易改变性等特点。

二、水利工程建设与园林风景建设相结合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央对基础产业的投入不断重视和加大,景观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不断高涨。

“亲水性”的建设,改善水生环境和循环生态系统成为现代水利建设的主要目标。

按平原水库来设计,通过疏挖,扩大库容;通过修建闸坝、堤防,增大运河的调剂水量,从而达到为河漕运用水。

人们之所以提出的这些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水利工程建筑景观化设计探讨

水利工程建筑景观化设计探讨

水利工程建筑景观化设计探讨作者:韦志成邓巧勤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6期【摘要】水利工程建筑作为建筑的一种,在蓄水、发电、航运、灌溉、防洪、排涝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受其功能、结构及造价的限制,水工建筑的设计不可能像其他建筑那样自由大胆地发挥和显示造型艺术的美,通常给人们的印象是粗、大、笨、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但水工建筑大多位于宜人的自然山水环境,且水利工程由于自身雄伟壮观的特性,而经常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目的地。

一座的水工建筑如果有令人难忘的形象,必定会为自然山水增色不少,因此,水工建筑在满足工程本身功能的同时,还应重视工程的景观设计。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景观化;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1 前言水利工程依水而建,环境条件优越,通常会形成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例如水库、大坝、湖泊就是旅游的重要景点,但作为水利工程基础组成部分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往往未能与现代建筑艺术同步发展,与周围环境缺乏协调一致。

究其原因,一是在过去的工程设计中,多重视功能、安全及投资方面的控制,缺乏考虑人文艺术和环境景观的融合。

二是设计者多为水利工程师,由于过往学习和培训的原因,在功能结构专业知识方面能够保障,但是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观方面就略显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水工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做好建筑设计工作,成为设计人员的重要课题。

2 水利工程建筑景观化设计的关键点在注重功能导向的同时,如何提升水工建筑的文化品位,调和工程结构、人文艺术及环境景观之间的关系,总结以往水工建筑设计经验,现提出以下几个关键点。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水工建筑物的景观化不但是浏览观光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社会的标志和要求。

建筑是为人而建的,一定要以人为本,建筑创作一定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现代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应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充分考虑人的需求,重视环境和建筑对人的行为活动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水利工程建筑景观化设计之我见

水利工程建筑景观化设计之我见

水利工程建筑景观化设计之我见摘要:水利工程建筑物一直给人以死板的感觉,为了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审美要求,水利工程的建筑景观设计在满足一定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物的外部形态,将艺术形式融入其中,经过对建筑物的外部雕琢实现建筑物的艺术性,以此来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欲望。

而且,美观、安全、艺术气息浓厚的建筑物不仅象征着国家的形象,也是外界了解我国的窗口,可以全面反映我国的经济、文化、科学实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景观设计,艺术效果中图分类号: tu113.5+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引言水利建筑物的修筑目的是为了合理、有序的控制、调配水资源,保证农业灌溉以及水资源的优化分布。

水工建筑物的范围非常广泛,基本包含水利基础设施、涵盖大坝、泄洪、运输以及周边设施的监控、维护等工作。

文章提到的水利建筑物的景观设计思想,即是根据水工建筑物的功能定位将其组合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结构物,称之为水工建筑景观。

对于水工建筑的景观设计而言,必须先确保其使用性能,在安全、可靠、强度合格的前提条件下,运用美学及艺术学,对其进行艺术化的设计和雕琢,让其以动人的姿态屹立于人类生产生活中,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通过富有艺术气息的水工建筑物来展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水利建筑物展现出的艺术形式美感水工建筑物的景观设计是设计师通过一定的艺术思想和施工手法,对建筑容水工程进行个性化创造的结果,在完善水工建筑物的艺术修饰的过程中,建筑的整体外观展现了建筑物的实用性能同艺术美感的完美契合,表达了建筑物所蕴含的内在尺度,具体可以分为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等各个因素,将各个部分充分发挥,并且合理整合、优化,恰到好处的发挥水利建筑物的艺术美,从这一角度想,建筑物的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如果水工建筑物在发挥其本质功能时,它的预设功能将与其目的性能达到一致性,这样,设计师便可以选取最恰当的建筑景观表现形式,这形式便是所谓的景观艺术美。

某水利风景区景观现状调查及研究

某水利风景区景观现状调查及研究
自发形成 的 , 不具备水 利风景 区的称号 。现有在册 的水利 风 景区称号 的景 区有 3 8个 , 中大型 风景 区有 l , 其 5个 中型 1 9 个, 小型 4个 。截止到 2 1 年 , 0 1 黑龙江省 内已评为 国家级 水 利风景区的景 区有 2 , o处 这代表着水利景区的功能逐 步由单
Ke o d :el  ̄ a gpo ic ; ae cncaes l d cp y w r s h i n in rv e w t se i ra ; a sa e o n r n
1 黑龙江省水利风景 区现状概 述
黑龙江省开发水利旅游 风景区有 10 6 多处 , 多数都 是 但
A s a tT el dcp sucso ae se i aesae c i n j n rv c , ea s b t c :h n sa er ore f t cnc ra r r hi He o g a gpo i e b cue r a e w r i n l i n

文等 : 某水利风景 区景观现状调查及研究
某水 利风 景 区景 观 现 状 调 查 及 研 究
李 文, 王 琳
104 ) 500 ( பைடு நூலகம்北林业大学 . 哈尔滨
【 摘
要 】 黑龙 江省水 利风景区景观资源丰富 , 由于缺 乏理论支 撑和实 践经验 , 但 出现 了很 多 问题 ; 以该 省
等, 具体表现 为各 种历 史 和文化 遗址 。宗教建 筑 、 殿
堂、 现代建筑 、 阁楼 、 牌坊 、 、 场 、 品、 桥 广 小 石窟 、 刻、 雕
纪念地 、 博物馆 、 展览 馆 、 健身康 体设施 、 工艺品 、 塑 雕
景观、 科学教育设施景观 、 山水文学

关于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研究

关于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研究

关于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研究摘要:国家提出要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

而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旅游方式开始从走马观花转变为享受静谧环境。

因此生态水利、绿色水利成为了现代水利的重要目标。

文中结合相关实例,对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原则、主题定位、功能设计、空间分区、项目拟建区的景观及建设项目规划内容等。

本文对提高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水平、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项目拟建区;水利风景区;规划建设;研究;生态水利;景观前言:中国提出要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

水利风景区作为集优美的水利风景资源、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文化于一体的区域,已成为反映民生水利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和体现现代水利发展模式的重要标志,成为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而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数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游览名胜古迹,即使出行,也是走马观花、疲于奔波,更多的人开始将短暂的休闲时光转向享受静谧环境。

因此生态水利、绿色水利成为了现代水利的重要目标。

结合山东省滨州市灌区现有的水利风景区的规划建设,通过科学、深入、长远的分析,竭力把水利风景区打造成以自然观光、人文追寻、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导性功能、以水利风景区交流与会议接待和娱乐餐饮为辅助性功能、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商务会展、自然休闲、度假旅游的综合水利风景区。

1规划建设原则对水利风景区时进行规划建设前,要综合分析项目区的水利风景资源环境、区位背景、交通条件、经济水平、文化传统等各方面因素,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安全优先、生态修复保护优先、统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协调、统筹景区建设和管理与水工程功能之间关系、讲求效率的规划建设原则,对水利风景区内的水文景观、地文景观、天象景观、生物景观、工程景观、文化景观等进行主题定位、功能设计、空间分区,从而做好景观及建设项目的规划工作。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方法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方法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方法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剧,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成为了当今水利工程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介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的方法1. 生态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的第一步,通过对规划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价,了解其自然资源分布、生态系统状况、植被覆盖情况、土壤类型等信息,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评价结果将为后续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2. 生态需求分析生态需求分析是针对规划区域内生态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包括水资源需求、植被覆盖需求、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需求等。

通过对生态需求的分析,可以为规划设计确定合理的水域和湿地保护区、植被修复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域。

3. 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生态环境评价和生态需求分析的结果,将规划区域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恢复区、生态修复区、生态景观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通过对各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和分区管理,实现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4. 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在规划设计中设立的一种权益补偿措施,用于弥补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影响。

可以通过设立生态环境维护基金、建立生态环境修复项目等方式,实现对环境影响的补偿和调节。

1. 生态水利系统设计生态水利系统设计是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包括水文水资源调查、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域生态修复、植物景观绿化等方面。

通过对规划区域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综合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

生态水质治理设计是针对规划区域内水体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科学合理的水质治理方案。

包括对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不同类型的水质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3. 生态防洪设计生态防洪设计是在规划设计中考虑生态环境和防洪工程相结合的设计方案,通过科学的植被护岸、湿地保护、生态护坡等方式,实现对防洪工程的生态化和可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 第6期 中 国 水 运 Vol.19 No.6 2019年 6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June 2019收稿日期:2018-12-28作者简介:韩翠婷(1986-),女,连云港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水利工程景观化设计研究韩翠婷,程淑建,杜宝义(连云港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00)摘 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原有的水利工程与现在的需求存在着矛盾。

本文分析了现在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指出水利工程景观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然后对水利工程景观化的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水利工程景观化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工建筑;景观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V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6-0153-02一、引言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多样,其间纵横众多的河流湖泊。

河流湖泊一方面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其进行治理。

长久以来水利工程的建设都重点考虑了其水利功能的特性,强调直接发挥河流湖泊的经济效益,这种发展方向是对其自然景观特性的忽视,同时损失了河流湖泊的巨大景观价值[1]。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使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将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水利工程景观化的研究是水利工程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并非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不只是对原有发展方向的优化补充。

而是在原有的设计理论基础上强调充分发挥河流湖泊的自然特性,从原来的简单资源利用,到使河流湖泊满足人们资源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和谐状态。

本文将针对水利工程现有问题提出风景化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希望可以为今后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提供参考。

二、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水利工程设计模式化从经济角度来看,在水利工程中应用标准化的水坝、水闸等工业产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建设成本,而且标准化工业产品的应用可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种设计方式的缺点也非常明显,相似的设计缺乏变化,与当地的自然环境难以形成风格上的统一,不同地域的地域特色也难以凸显。

现在人们对于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设计方式容易给观赏者带来审美疲劳,对游客缺乏吸引力,水利工程的观赏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2.生态环境影响负面化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水资源,我们在对水资源进行调配使用时也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改变是必然的,生态系统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传统的设计建设方式想法较为直接,以一种征服自然、服务人类的态度进行建设,这种方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水闸的建设导致原本连续的河流被分割成多个部分,打破了原有的河流运作规律,动物的自然迁徙被破坏,这会导致动物的数量锐减,甚至某些物种的灭绝。

河流两侧护堤的建设也使得原本存在的湿地逐步的干涸,直至消失。

此外处于河流通航和泄洪的需求,裁弯取直的设计方式也被经常使用,河道被改变的部分被用于其他形式的土地开发,这将导致原有的河流布局被打破,河流形式变得单一。

3.水利工程功能单一化传统的水利工程注重整体的经济效益,选择经济高效方法进行设计建设,主要是注重水利工程对于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要求有限的资源尽可能的发挥更多的作用[2]。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现在不仅仅是资源调配功能的实现,还要求其能够满足人们娱乐观赏的需求,而传统的水利工程已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与此同时单一功能的水利工程由于其无法承担更多的需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三、水利工程景观化的理论基础水利工程景观化的思想是由水利工程理论发展而来,是在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基础功能性的基础上,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运用符合景观设计思想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建造的设计理念。

主要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功能性基础上,提升水利工程的景观价值,并且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1.水工美学理论水利工程功能的实现是依托于各种建筑设施来实现的,水利工程景观化同样也以水利工程建筑物为设计改造对象,使其符合建筑美学,充分发挥自身功能。

但是水利工程建筑物和景观建筑或者普通的民用建筑都有很大的区别,这使得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美学要求和规律也非常独特。

对于水利工程建筑的美化,刘冠美教授在《水工美学概论》一书中做了详细的阐述,提出山水美工与水利工程建筑融合的思想方法[3]。

山水为自然景观属于地理因素的组成部分,水利工程为人在自然中的改造产物,将水利工程建筑融于山水之中,使其和谐统一,打造人工和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的独特景观。

2.生态水利工程理论154 中 国 水 运 第19卷生态水利工程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根据水资源的循环规律和水生态系统的运作机理,对水利工程进行研究,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之后对于水环境的影响[4]。

第二,分析所在地区环境对于外部环境扰动的适应能力,在环境承受范围内根据生态学、水文学和水利学等多个学科的评价,设计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水利工程。

第三,由于人为的干预势必为当地的生态带来不利的影响因素,生态水利工程学还考虑了水利工程建设后环境的恢复方法,制定对环境的评估体系,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受损的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

第四,无论是对初期的观察评估,还是中期的设计建设和最后的保护恢复,都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在整个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保证最终的方案切实可行。

3.景观基础设施理论景观基础设施是由景观都市主义发展而来,核心思想是将基础设施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满足功能性的要求,但是单一功能的实现并不足以发挥建筑物的功能,建筑物的设计可以融入更多的美学设计元素,将基础建筑与特色景观相结合,充分发挥建筑物的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

景观基础设施理论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同样可以应用于水利工程建筑中,水利工程的功能特性明显且具备一定的自然属性,对于其他元素的融合具备天然的优势,在水利工程建筑中加入美学元素,使得其与自然环境更加的和谐统一。

四、水利工程景观化的解决措施水利工程景观化是将其他元素融入到水利工程中,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1.水利工程与风景设计相结合水工建筑也是建筑物的一种,其设计方法可以从传统建筑中的得到启发,另外水工建筑有自身的结构和质量要求,因此也需要针对其自身特点进行设计。

水工建筑具备连续性和规律性,相同形制的建筑有规律的分布,这种规律性和连续性形成一种独特的和谐美感。

有规律出现的建筑对于单体的设计要求较高,单体的设计要考虑循环后的均衡和结构强度的保证。

单体设计中可以采用对称性强的设计形态,这符合人们的审美规律,也可以满足整体设计的平衡。

此外对于多种建筑的集中,可以利用建筑物之间的背景关系构造富有当地文化意义的图案,发掘当地文化特色。

2.水利工程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生态友好是水利工程景观化的必要条件,水利工程景观化不仅是建筑形式的景观化,更是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的景观化,美丽的景色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的建设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影响,使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水利工程使水流平稳中下游河岸得到保护,河流两侧的湿地得到扩展,给生物带来了更加稳定的栖息环境。

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可以尽量弥补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例如,可以在闸坝处设置鱼道,将鱼道的形状设置成缓坡,并使用软性材质进行建设,方便鱼类的迁徙繁衍,并且这种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为游客提供不一样的自然景观。

3.水利工程与游憩需求相结合水利工程的建设产生了大量的近水区域,在安全区域内修建可以满足民众游憩锻炼的户外活动场所,近水区域的户外活动场所相比城市内的户外运动场地,空气清新,噪音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除此之外,从岸上延伸至水面上方,可以借鉴海边栈道的修建方式,修建供游客游览的观光通道,给游客近距离接触风景的机会,在水库建设中,大坝的建设也可以采用这种思想,在大坝顶部修建可供步行的游览通道,近距离的感受水喷薄出的壮观景象。

另外,水利工程的蓄水功能随季节的变化而略有不同,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水库中的水位差别较大,可以利用水位差别修建季节性的活动场所和观光通道,拓展人们的活动场所和游览方式。

水利工程的建设地点周围往往伴随山体出现,可以修建水利工程至周围山顶高点的通道,可以让游客俯瞰水利工程的全貌,并且可以建设相关的旅游设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4.水利工程与科普教育相结合水利工程不仅服务于人民生活,更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可以利用水利工程这样的现实题材进行很好的宣传教育。

水利工程建设,除建设必要的功能性设施以外,还可以建设水利工程博物馆,记录所在区域的发展历史、地形地貌特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故事,以及对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技术的科普信息[5]。

同时,在水利工程的参观区域修建指示牌、解说牌和休息处,更好的服务游客。

这样既有文字展示又有实践教学,方便学习参观的游客更好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还可以与当地学校合作,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的参观学习,相比单纯的理论教学,实地的参观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结束语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景观化的理论会更加的完善,落地建设的工程也会越来越多,在未来,许多新技术、新材料也会不断得到应用,这都推动着水利工程景观化的发展。

由粗放到细致的研究过程,不仅体现了技术理念的进步,也反映了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利工程景观化也会伴随着这种进步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1] 吴晨.水利工程景观化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7.[2] 卢思维.山溪性河道水利景观改造设计策略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3] 刘冠美.水工美学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4] 吴丹子.城市河道近自然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5] 刘倩.湿地公园科普宣传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