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林下经济组合种植
林下复合经营实施方案

林下复合经营实施方案林下复合经营是指在林木种植或保护的同时,利用林下空间进行其他农、林、牧、副业生产经营的一种模式。
林下复合经营不仅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下复合经营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林下复合经营的基本原则。
1. 生态优先原则,保护林木资源,合理利用林下空间,保持生态平衡,实现林业与农业的良性互动。
2. 多元经营原则,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实现多种农、林、牧、副业的有机组合,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实施林下复合经营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长期效益,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林下复合经营的实施方案。
1. 林下种植,选择适宜的经济作物和果树进行林下种植,如茶叶、药材、木耳、香菇等,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2. 林下养殖,利用林下空间进行畜禽养殖,如鸡、鸭、兔、猪等,兼顾畜禽养殖与林木保护,实现农业与林业的协调发展。
3. 林下休闲观光,开发林下休闲观光产业,建设林下休闲农庄、生态农家乐等,吸引游客,增加农民收入。
4. 林下养蜂,利用林下植物资源进行养蜂,生产高品质的林下蜂蜜,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5. 林下种植草药,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草药种植,如人参、当归、黄芪等,发展中药材产业,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6. 林下种植果树,选择适宜的果树进行林下种植,如柑橘、柿子、橄榄等,丰富果品品种,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7. 林下种植蔬菜,利用林下空间进行蔬菜种植,丰富蔬菜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8. 林下养鸡,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鸡的养殖,生产优质的林下土鸡蛋和土鸡肉,提高农产品的品牌效应。
三、林下复合经营的政策支持。
1. 资金支持,加大对林下复合经营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提供贴息贷款、项目补贴等政策支持。
2. 技术支持,加强对林下复合经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林间肥土莫浪费,六大林下套种模式,让农业钱生钱

林间肥土莫浪费,六大林下套种模式,让农业钱生钱林粮间作在造林初期密度为3米×4米的行间进行林粮间作。
农作物品种选择:大豆、花生、绿豆等。
林粮间作期于植树的1~3年进行,4年后树木郁闭就不能进行间作了。
也可林间甘薯、大豆倒茬种植,第一年和第三年种大豆,隔年种一茬花生。
该种植方式容易被农民接受,因为它可以为林地增绿肥,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而且使片林当年就有收益,每亩纯收入150~200元。
但林粮间作要掌握一个原则,即林木行间严禁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
林药间作树木定植后第1~3年,在行距2米以上的林间套种中药材板蓝根、平贝、串地龙等。
树木长到3~5年后,树体比较高大,可种植一些喜阴中药材,如人参、黄连、元胡、灵芝、天麻,或种耐阴的品种如贝母、白术、薄荷等。
林间套种板蓝根,试验证明效益显著。
在杨树行间平播板蓝根,全年施肥2次(基肥1次,追肥1次),浇水1次,喷药1次(防治菜青虫)。
秋后板蓝根收获时主根3厘米粗,侧根1厘米粗,每亩产量达450~500千克,按照市场价2元/千克,每亩收入1000元,扣除投入100元,每亩纯收入900元。
而且板蓝根叶子也是药材,每年可采2次,干叶回收价格为0.6元/千克,每亩可收入70多元。
每亩共计纯收入970元,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林间套种模式。
在林下发展药材种植,是一条生态保护和兼顾农民长期效益和近期效益的双赢途径。
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林地,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土地生产效益。
在管理药材的同时林木也得到了管理,有利于林木生长。
林(果)菜间作即在树木行间种植蔬菜。
可选择的蔬菜品种有大葱、青椒、茄类、油菜、圆白菜等,种植技术同一般露地栽植技术。
以栽植大葱为例,每亩可出葱2000千克左右,按0.2元/千克计算,纯收入在400元,且管理简单。
第二、三年也可在行间种植一些常规露地上可以生长的蔬菜,但最好不要种植萝卜、白菜等生长期较长且后期需水量大的品种。
在果树行间可以推广二茬倒作,根据土壤情况,采用上茬果树间套种西瓜,下茬果树间套种大白菜模式,每亩地仅间作纯收入就在500多元。
林下经济种植作物有哪些

林下经济种植作物有哪些
一、林粮模式
1、林粮模式是指在经济林、用材林行间进行林粮间作,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相结合,从而增加林农经济收入,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林木良好生长。
2、林粮模式中,适宜种植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大豆、绿豆、甘薯等,不宜种植玉米等高杆作物。
二、林菜模式
1、林菜模式是根据树林间的光照程度以及不同蔬菜的需光特性来选择不同林木和蔬菜进行间作的种植模式。
2、林菜模式中,适宜种植作物有大葱、洋葱、大蒜、菠菜、青椒、茄子、卷心菜、蒲公英、蕨菜、薇菜、酸模、苋菜、落葵、乌塌菜、荠菜、山芹菜、荆芥、紫苏、树番茄、酸浆、菊花脑、紫背菜、刺菜蓟、苦荚菜、金丝瓜、香椿等。
三、林药模式
1、林药模式是指在未郁闭的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等林下种植耐阴能力较强的药材的种植模式。
2、林药模式中,适宜种植作物有人参、灵芝、天麻、田七、黄连、金银花、天门冬、水飞蓟、枸杞、百合、细辛、大黄、甘草、半夏、天南星、柴胡、元胡、砂仁、巴戟、草果、益智、石斛、青天葵、
灵香草、苦草、千年健、黄姜、薄荷、白术、黄芪、桔梗、党参、芍药、刺五加、白芷、茯苓等。
四、林菌模式
1、林菌模式主要是利用林木郁闭后,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林下种植食用菌。
2、林菌模式中,适宜种植作物有平菇、鸡腿菇、香菇、黑木耳、毛木耳、草菇等。
林下经济种植实施方案

林下经济种植实施方案林下经济种植是指在森林或林地下层进行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合理利用林地资源,种植经济作物或果树,实现森林资源的多功能利用。
林下经济种植不仅可以增加森林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的生产力。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下经济种植实施方案,对于推动林业经济发展,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确定种植作物或果树的品种和数量。
在进行林下经济种植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的作物或果树品种进行种植。
同时,还需要根据林地的面积和资源条件,确定种植的数量和密度,合理规划种植布局,确保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
在林下经济种植过程中,需要合理配置土地、水资源、肥料、农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确保种植作物或果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稳定。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土壤和水质的保护,避免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另外,加强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
对于林下经济种植的实施,需要加强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和管理指导,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咨询和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增加农民收入。
最后,加强监测和评估。
在林下经济种植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种植作物或果树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产量和质量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林下经济种植实施效果的评估,分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今后的农业生产和林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科学制定林下经济种植实施方案,对于推动林业经济发展,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确定种植作物或果树的品种和数量,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加强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以及加强监测和评估,可以实现林下经济种植的良好效果,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银杏经济林间套模式

银杏经济林高效间套模式介绍一、银杏栽植技术要点和效益测算比较(一)栽植要点要使银杏栽活、长好,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在选好栽植地点,并及时栽植的基础上,定植的技术要点是:大塘浅栽,适量基肥,足水踏实。
(二)效益测算比较以每亩栽植嫁接银杏10株,嫁接干高1.5米以上,第五年开始挂果,第八年单株产果5斤,白果按10元/公斤计算,白果每亩年产值250元以上。
林下可以套种蔬菜、苗木、桑树、牧草、经济作物等,亩产值可达3000—10000元。
10年后,白果产量还会迅速提高,到15年白果亩产值可达2500—4000元,再加套种效益,合计亩产值可达5000—15000元。
稻麦两熟:中稻亩平均产量550kg,现行市场单价 2.46元/kg,亩产值1353.00元;小麦亩平均产量400kg,现行市场单价1.36元/kg,亩产值544.00元。
合计:1897.00元。
种植稻麦两熟,亩产值1897.00元,不足2000.00元,去除成本700.00元/亩(其中:中稻400.00元/亩,小麦300.00元/亩),亩纯收入1197.00元。
二、银杏-桑树-花生、蔬菜模式⑴苗木规格:银杏苗胸径4cm以上,杜绝小苗。
桑苗根径0.7cm以上⑵栽植规格:银杏8m×8m或6m×10m1.33m×0.5m早春花生,秋冬季套种蔬菜如莴苣、香菜、药芹、菠菜、秧草等。
⑶注意事项:a、银杏树嫁接高度以不低于1.5m为宜,选用本地大佛指品种;b、银杏树向外1.2m范围内不栽桑树;c、桑树品种以湖桑育71-1为宜。
效益分析:前期以桑园为主,成年桑园每亩产叶2000—2250kg,养蚕3—4张,产蚕120—160kg,收入2500元—3200元。
10年后白果亩产量250kg以上,产值2500元。
间作花生、蔬菜亩产值2000元以上。
合计亩产值可达8000元以上。
三、银杏-牧草模式⑴品种:银杏以大佛指为主,牧草以多花黑麦草、紫花苜蓿、菊苣、杂交狼尾草、苏丹草为主。
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探析

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探析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是指在林木之下种植经济作物,通过合理的植被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现了林下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农民经济收益需求的提高,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的意义、模式特点、良好的实施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析。
1.生态环境保护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充分利用了林地资源,避免了乱砍滥伐,减少了森林破坏。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减少了土地的耕地化程度。
2.提高农民收入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不仅可以实现生态效益,还可以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适当选择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进行科学种植管理,可以使农民在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3.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的实施可以通过增加种植面积,促进盆景、食用菌、药材等作物的种植,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实现了农林业的有机结合。
二、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的特点1.立体生态结构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的立体生态结构比较复杂,可以利用森林的树木、枝叶、地表、地下等多层次的空间资源,充分发挥各种作物的生产潜力,提高生态效益。
2.适宜作物种植选择在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中,需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经济作物种类。
一方面可以通过兼顾主产作物的生态特性,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植物根际群落构建,提高土壤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
3.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在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中,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环境,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和种植模式,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根据林地的生态环境条件、气候特点和土壤养分状况,选择适宜的经济作物种类。
在套种模式中,可以栽种蔬菜、水果、药材等作物,将其与木本植物相互交错组合,形成不同层次的植物群落。
在套种模式中,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林木的生长状况,保持生态平衡。
合理的林地管理措施,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
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探析

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探析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是指在森林树木生长范围内,种植一些适应不同生境条件的经济作物以及果树,实现多种植物种类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这种模式的发展会为林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的途径,有利于提高林地综合效益,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为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二、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的意义1. 优化资源配置: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
将森林地的空间和气候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林木和经济作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可以同时获得林木和经济作物的收益。
经济作物的种植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而且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也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林地的综合效益。
3. 保护生态环境: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的实施可以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
同时还能起到固土保水、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
4.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的推广实施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在一些山区和林区,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有助于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1. 选择适宜的林下经济作物: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林下经济作物。
优选生长期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作物品种,如油茶、核桃、茶叶等。
还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生态环境种植的果树,比如山楂、山药、杂交果树等。
2. 合理规划林下经济作物的布局:根据林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作物布局设计,避免过度开垦和过度利用林地资源。
同时根据经济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特点,进行科学的种植管理,保证经济作物和林木的正常生长。
3.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开展林下经济作物套种技术培训,普及科学种植管理知识和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提高林下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林下经济种植辣椒方案

林下经济种植辣椒方案简介林下经济是一种利用森林或林地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方式,可以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
林下经济种植辣椒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种植方案。
本文将介绍林下经济种植辣椒的原因、优势以及实施方案。
原因增加林地利用效率林地可以通过种植经济作物来增加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辣椒作为一种高价值的农作物,种植辣椒可以提升林地的经济价值。
保护生态环境林下种植辣椒能够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同时,通过植被的覆盖和根系的固土作用,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保持水源的稳定性和质量。
优势天然的防虫措施辣椒具有较强的抗虫特性,种植辣椒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害虫发生的风险,对环境友好。
多样的市场需求辣椒作为全球性的调味品和蔬菜,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种植辣椒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有效利用林地资源林下经济种植辣椒可以将闲置的林地资源有效利用起来,提高林地的利用效率,并增加农户的收入来源。
实施方案选择适宜的辣椒品种在林下经济种植辣椒前,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辣椒品种。
常见的辣椒品种有辣椒椒、尖椒、川椒等。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土壤改良和施肥辣椒对土壤要求较高,需要适宜的土壤pH值和丰富的有机质供给。
在实施林下经济种植辣椒前,可以对土壤进行改良,调整土壤酸碱度,增加土壤肥力。
施肥时,可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合理投放有机肥和化肥,使土壤营养均衡。
林下间作管理林下经济种植辣椒时,需要进行林下间作管理,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布局,避免作物间的竞争。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与辣椒进行联合种植的作物,如茄子、豆类等。
病虫害防治林下经济种植辣椒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病虫害防治。
通过定期巡视和观察,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使用生物防治剂、合理轮作等,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防风措施林下经济种植辣椒需要考虑防风的问题。
可以根据当地的风向和风力来选择适宜的防风措施,如搭建防风网、种植防风林带等,保护辣椒免受强风的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佳林下经济组合种植
【篇一:最佳林下经济组合种植】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
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
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
物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
一条新路子。
当前,林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种植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林菜模式。
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
林下可种植菠菜、辣椒、甘蓝、洋葱、大蒜等蔬菜,一般亩年
收入可达700~1200元左右。
(二)林草模式。
该模式特点是在退
耕还林的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树木的生长对
牧草的影响不大,饲草收割后,饲喂畜禽。
一般说来,1亩林地能够
收获牧草600千克,可得3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三)林菌模式。
在速生林下间作种植食用菌,是解决大面积闲置林下土地的最有效
手段。
食用菌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
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四)林药模式。
林间空地
适合间种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
据调查,林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入可达500~700元。
(五)林油模式。
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也
是一个好路子。
油料作物属于浅根作物,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覆盖
地表可防止水土流失,可改良土壤,秸秆还田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含量。
【篇二:最佳林下经济组合种植】
问:林下适合种什么一年生经济作物?
答:张宝海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北京百万亩大造林,有很多林地,所以林下经济是今后农业发展的
一大课题。
发展林下经济可根据具体情况,包括地力、技术、劳动力、市场等进行,比如可以种植药材、粮食、蔬菜或者食用菌等。
林下经济是以林为主,林下种养为辅。
因为树体是不断成长的,所以,林下种养也是有变化的。
首先要分析林体状况,结合作物生长
的要求,确定林下种养的具体方案。
一般情况下,树苗小时大部分经济作物都可以种,但比大田种植操
作麻烦一些,应精细操作。
省事的可以种植黄豆、小豆等,也可以
种植饲草如苜蓿、菊苣、鲁梅克斯等,还可以种植小麦、玉米等。
林下种养要考虑树行间距,最好有利于机械化生产。
如果种植蔬菜,要考虑水源是否方便。
具体种植什么作物品种,还要考虑市场销售
情况。
如北京有种万寿菊的,即可观赏又可卖花(有收购的,加工
提取色素);种植黄芩的,也有种油菜花的,既可以观赏,还可以
收油菜籽榨油;还有种植板蓝根、二月兰等等。
当树体长大以后,由于光照不足,种植一般作物可能性比较低,但
可以种植耐弱光的药材、食用菌等,或发展养鸡、养猪,一举几得。
总之,林下种植养殖是一种资源多重利用的高效经济模式,不仅有
很好的生态效益,而且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如何操作,可根据当地的实际,确定发展方向,进行试验,实验成功后,
再进行大面积的实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篇三:最佳林下经济组合种植】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
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复合经营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
经营周期,提高单位面积林地综合效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
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一、林粮模式
林粮模式是在用材林、经济林下的行间进行林粮间作,通过间作可
以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增加林农经济收入,改良林地土壤理
化结构,促进林木良好生长的目的。
这种模式技术简单,当年有效益,但要掌握一个原则,即不能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
1、造林树种:杨树、湿地松、板栗、柑桔类等。
2、林下作物选择:小麦、棉花、薯类、豆类等低秆作物,其中豆类
作物效果最好,它们具有一定耐阴性和固氮性。
3、常见配置模式:常见有杨树—棉花、杨树—豆类、板栗—豆类、
柑桔类—豆类等。
4、主要技术要点:造林密度用材林实行宽带种植,行距4-8米,经
济林3-4米;间作期在新造林1-3年,间作物应距离林木50-80厘米。
5、经济效益:每年增加林木生长量8%-10%,同时以耕代抚节约成
本200-300元/亩,林粮间作每年收入800-1500元/亩。
二、林药模式
林药模式是在未郁闭的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等林下种植较为耐阴
的药材。
通过间作,林木为药材提供隐蔽条件,防止夏季烈日高温
伤害,同时林下间作药材采用集约化的精耕细作,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肥力、促进林木生长。
1、造林树种:落叶松、杨树、杉木、板栗、核桃、油茶等。
3、常见配置模式:常见的模式有板栗—桔梗、核桃—桔梗、湿地夏枯草、意杨—益母草(百合)、杉木—天麻等。
4、主要技术要点:造林密度用材林实行宽带种植,行距4-8米,经
济林3-4米;间作物应距离林木50-80厘米。
5、经济效益:合理的林—药复合经营,能使药材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每亩种植收入可达1000—3000元。
三、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是林下种植食用菌的立体栽植模式。
利用林分郁闭后林下
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林下
种植平菇、香菇等食用菌。
1、主要造林树种:杨树、松树和栎类等。
2、林下食用菌选择:平菇、香菇、草菇、木耳等。
3、主要栽培形式:
有林间覆土畦栽食用菌、林间地表地栽食用菌、林间立体栽植食用
菌三种形式,根据需要灵活选用。
4、主要技术要点:一般在林木定植4-5年郁闭后进行林下栽培。
5、经济效益:食用菌生长周期不超过3个月,有的短至1个月,生长期短,投资风险低,一亩地收入可高达5000-10000元。
四、林菜模式
林菜模式是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
择种植不同种类、品种的模式。
1、主要造林树种:湿地松、杨树、落叶松等。
2、林下作物选择:可以间作大蒜、青椒、茄类等各类蔬菜和瓜类。
3、常见配置模式:有湿地松—瓜类(大蒜)、落叶松—包菜(大蒜)、杨树—瓜类(大蒜)等。
4、主要技术要点:同林粮间作。
5、经济效益:平均每亩效益可达800-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