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国内外植保无人机现状分析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植保无人机行业报告

植保无人机行业报告

植保无人机行业报告植保无人机是近年来新兴的农业技术,它利用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和精准的喷洒装置,可以在农田中进行精准的植保作业。

相比传统的人工喷洒或机械喷洒,植保无人机具有作业效率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势,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报告将就植保无人机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技术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植保无人机行业发展现状。

植保无人机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目前,国内外许多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机生产厂家都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和人力资源,开发各类植保无人机产品。

这些产品涵盖了不同作业规模和作业需求,包括小型植保无人机、中型植保无人机和大型植保无人机等。

在国内,一些农业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农田作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植保无人机行业市场前景。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植保无人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技术手段,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之一。

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内,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农业大国,植保无人机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将成为农业机械化装备市场的新增长点。

三、植保无人机技术趋势。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植保无人机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植保无人机将呈现以下几个技术趋势:1. 智能化,植保无人机将配备更加智能化的飞行控制系统和作业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主飞行、智能作业和数据分析等功能。

2. 多功能化,植保无人机将具备多种作业功能,不仅可以进行植保喷洒,还可以进行农田勘测、作物监测、病虫害识别等多种农业生产服务。

3. 高效化,植保无人机将采用更加高效的动力系统和喷洒装置,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四、植保无人机行业面临的挑战。

虽然植保无人机行业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主要包括技术标准缺乏、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加强标准制定、加强监管执法,推动植保无人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浅谈农业植保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农业植保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谈农业植保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植保无人机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宠,越来越受到农民和农业企业的青睐。

本文将就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植保无人机的发展现状1. 技术成熟度提升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植保无人机的技术成熟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不仅在飞行控制系统、植保设备、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在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也有了大幅提高。

这为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2. 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目前,植保无人机已经不仅限于小麦、水稻等大田作物,还逐渐向果树、蔬菜、草莓、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领域拓展。

其应用场景也从庄稼地延伸到林地、果园等非田间农作物范围,丰富了植保无人机的应用领域。

3. 降低农药使用量植保无人机利用精准定位技术,精确喷洒农药,避免了传统喷洒机械由于区域交叉等问题造成的农药浪费现象。

植保无人机还能够根据植被覆盖情况和作物生长状态,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植保作业,从而达到节约农药、提高植保效果的目的。

二、植保无人机的未来趋势1. 多元化应用未来,随着植保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拓展,其应用领域将进一步多元化。

除了农田和果园,乡村绿化美化、草坪草地、森林防火等领域也将成为植保无人机的重要应用场景。

植保无人机将成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工具,为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2. 智能化发展未来,植保无人机将更加智能化,通过加装各类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实现对作物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并能将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建议,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高产、高效、高质的农业生产目标。

3. 开发新型农业植保技术未来,植保无人机将继续积极探索和开发新型的农业植保技术。

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调研报告

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调研报告

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无人机也正在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无人机植保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技术,拥有许多优势:无人机
植保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无人机植保区域的详细图像数据,让农民有
更多的时间可以针对性进行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作业,有效
提高作物产量,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二、市场调研
1、市场规模
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全球农业无人机植保市场规模约为68亿美元,
预计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将稳步增长。其中,北美占比最大,占全球市场份
额的29.9%,欧洲市场排在第二,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1%,亚太市场占
全球市场份额的16.9%。

2、市场潜力
目前,全球农业无人机植保市场仍处于蓬勃发展期,但依然充满未来
发展潜力。由于农业和植保机械化装备的不断更新,无人机植保的应用范
围不断扩大,植保服务模式的改变,农业无人机植保市场的应用将会不断
增加。

3、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表明,当前农业无人机植保市场中,以北美和欧洲为主的西
方国家占据了头部市场份额,但亚洲国家也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着,尤其
是中国市场,其市场份额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后期大幅攀升。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植保无人机技术是指利用无人机技术实现植物病虫害防治和施肥等农业生产技术的一种新兴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从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应用现状植保无人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农业无人机,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已经开始广泛。

目前,植保无人机主要应用于大棚、果园、茶园、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病虫害预警和防治、灌溉、喷洒等方面。

由于植保无人机具有快速、高效、精准、省力等优势,因此在植物病虫害防治和施肥等技术领域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1.大面积农田的植保植保无人机在大面积农田的植保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由于植保无人机可以实现自主作业和导航,对于农田内的病虫害和施肥等问题可以更加快速、精准、高效地解决,而且不受天气、地形、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果园、茶园的植保果园、茶园等农作物的养护工作需要很多人力和物力,而植保无人机可以代替一部分劳动力,实现果园、茶园的自动化养护管理。

例如,在果园中,植保无人机可以用于草坪的美化、果实的保护和成熟度的判断。

同时,植保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高、飞行速度快,更加适合果园、茶园等作物的植保和监测。

3.棚区作物植保大型棚区作物的植保是一项繁琐且耗时的工作,而植保无人机可以通过智能感应技术,自动控制喷洒器的喷洒方向和喷洒量,实现对大型棚区作物的高效植保。

二、发展趋势未来,植保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将会变得越来越广泛,预计未来几年内将会出现以下几种发展趋势:1.智能化发展随着植保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无人机将会越来越智能化。

未来,植保无人机将具备更加高效、智能和精准的自主作业能力。

2.大型化发展农业生产覆盖范围广,大型化管理成为必然趋势。

未来,植保无人机技术将会不断发展,并逐渐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以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精细化管理。

3.应用广泛化随着植保无人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逐渐增加,未来将会推出更多的适用于不同作物的植保无人机,从而使得梨、葡萄、柑橘、花卉等农作物的植保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其中包括植保无人机。

植保无人机是将现代航空技术与植保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设备,具有快速、高效、精准等优点,已成为现代植保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植保无人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植保的局限性,解决了植保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2、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植保业内,植保无人机已经广泛应用于稻田、农田、果园、茶园等农业领域,具有高效、快速、精准等优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植保无人机还可以应用于林业、园林和草坪等领域。

3、市场前景广阔由于植保无人机的高效、精准和智能化,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植保无人机可以降低农业生产中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有助于满足人类对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需求。

随着国内外植保无人机生产企业数量的增加,相关政策的出台,植保无人机的市场将持续扩大。

1、高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植保无人机将越来越智能化,具有更好的感知、判断和决策能力,实现农田和植物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对作物生长环境的监测,提高植保精度和效率。

2、节能环保节能环保是未来植保无人机的必然趋势。

未来植保无人机的电池技术和飞行控制系统将不断改进,使其能够更加高效、准确的工作,更少的使用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多元化植保无人机未来将实现多元化的应用。

例如,在农田作物进行喷洒农药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作物的采集、施肥和测量等工作,提高植保无人机的生产效率。

4、安全可靠植保无人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未来植保无人机将实现更完善的安全措施和飞行管理系统,避免在植保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

此外,未来植保无人机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结论。

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研究现状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植保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正在取得越来越大的进展,无人机技术也正不断发展更新,应用在农业植保机器人随之越来越广泛。

无人机技术主要用于农业植保,主要用于无人机地图、视频监控、作物卫星遥测、农作物育种、病虫害识别、农药喷洒和数据分析服务等。

除了空中视觉,其他技术还可以进行植物之间的光谱比较,以及飞行器可以识别地表云彩等。

无人机技术可以有效帮助农民准确掌握土壤状况,以此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管理成本。

其中,多光谱图像可以提供作物叶面积指数(LAI)及其他数据的有效评估和监控,可以有效地诊断由水分过多、病虫害等因素引起的作物病害,并对其进行控制,同时也可以快速评估农作物的发育状况,以帮助农民作出有效的管理决策。

二、研究趋势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农用植保无人机今后的发展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首先,农用植保无人机将更多地应用于精准农业,以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改善作物品质,降低农业生态风险。

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农用植保无人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摘要】农用植保无人机是农业生产中的新型工具,通过引入先进的无人机技术,实现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以及农用植保无人机的定义,然后深入探讨了农用植保无人机的技术特点、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优势。

结论部分指出农用植保无人机将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市场前景看好,并将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对农用植保无人机的重要性和潜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农业、无人机、植保、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应用、优势、市场前景、现代化发展。

1. 引言1.1 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今农业技术发展的一大亮点。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需求,因此农业领域开始广泛应用无人机技术进行农田监测、植保、播种等作业。

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

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无人机可以实时监测农田土壤、植被,识别病虫害,精确施药,定点播种等操作。

无人机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农田的监测和作业,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领域的无人机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绿色农业生产。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相信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将越来越深入,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2 农用植保无人机的定义农用植保无人机是指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农业植保作业的设备。

农用植保无人机通常配备高清晰度摄像头、传感器、喷雾设备等,能够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状态进行监测、病虫草害的识别和防治、农药喷洒等任务。

相比传统的人工植保作业,农用植保无人机具有作业效率高、作业质量好、作业成本低等优点。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农用植保无人机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

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发展及市场供需专项研究报告

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发展及市场供需专项研究报告

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发展及市场供需专项研究报告植保无人机是一种将现代无人机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机械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实现无人机在田间作业中的精细化植保,从而增强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使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成为现今国际上农业生产领域最新的技术革新之一。

目前,植保无人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在中国也逐渐成为热门的研究和应用方向,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一、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发展现状1、植保无人机市场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价格高昂。

植保无人机本身的研发与制造成本较高,因此设备售价也较为昂贵,往往让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望而却步,限制了该市场的推广和普及。

(2)行业标准尚未完善。

目前,国内针对植保无人机行业的标准体系尚未完善,存在一些标准不统一、评估方法不规范等问题,给植保无人机的使用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操作技术门槛较高。

植保无人机的操作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认证,但是目前国内的操作技术标准尚未明确,导致部分操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作业的效果及安全性。

2、植保无人机市场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植保无人机市场逐渐形成一定体量。

目前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主要分为几个方面:(1)设备制造商。

各种研发生产无人机植保设备的厂商在国内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其中国产的比例较高,如志高无人机、南航智航、华晖智造、四创电子等。

(2)植保企业。

除了无人机制造商之外,也有一些专业的植保企业开始使用植保无人机,这些企业主要提供田间植保服务,如安天农机、华大植保、节思达机器人等。

(3)农民合作社。

随着农民自主经营意识的增强,农民合作社的数量快速增长,一些合作社会集中购买植保无人机设备,通过设备的共享,实现更加高效的植保作业,如山西省吕梁市的榆次区石家村农民合作社、天津市聚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植保无人机现状分析 研究报告 保证粮食安全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然而,在当前中国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植保仍以手工、半机械化操作。农业部专家对中国航空植保技术的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表明,中国农业航空产业是一个尚未真正启动的大产业,未来中国农业航空市场的需求将会有爆发性增长,拉动新增机型投入将达到465亿元以上。随着相关制度及配套核心技术的不断完善,中国农业航空产业必将得到健康、有序和高速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实现精准作业,极大地提速中国现代农业的进程。 据统计,中国目前使用的植保机械以手动和小型机(电)动喷雾机为主,其中手动施药药械、背负式机动药械分别占国内植保机械保有量的93.07%和5.53%,拖拉机悬挂式植保机械约占0.57%,植保作业投入的劳力多、劳动强度大,施药人员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据报道,广东省部分地区每天200元已请不到人工施药。目前国内农药用量越来越大,作业成本高,且浪费严重,资源有效利用率低下,作物产量和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同时带来严重的水土资源污染、生态系统失衡、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据统计,中国每年因防治不及时,病虫害造成的粮食作物产量损失达10%以上。农用飞机航空作业效益高,以无人驾驶直升机航空喷施作业为例,综合作业成本及收益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微小型无人飞机的使用寿命按5a计,机动喷雾机与手动喷雾器按3a计),采用25kg有效载荷的单旋翼油动力无人机和15kg有效载荷的单旋翼电动无人机进行喷施作业的年度收益分别是机动喷雾机的33倍和25倍,是人工手动喷雾(不计算人工成本)的133倍和93倍(来源于作者根据生产实践数据的推算);农用飞机航空作业速度快、突击能力强、防控效果好,飞机飞行产生的下降气流吹动叶片,能使叶片正反面均能着药,防治效果相比人工与机械提高15%~35%,应对突发、爆发性病虫害的防控效果好;不受作物长势的限制,可解决作物生长中后期地面机械难以下田作业的问题,例如:作物生长至封行后行垄不清晰,特别是对于玉米等高秆作物,玉米大喇叭口期高度一般都在1.2m以上,与拖拉机配套的普通悬挂式、牵引式喷杆喷雾机难以进入进行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以及催熟脱叶剂、增糖剂、叶面肥料等喷洒作业,尤其在丘陵山区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或内涝严重的地区,地面机械难以进入作业,航空作业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此外,与田间作业相比,飞机航空作业还有劳动用工少、作业成本低、不会留下辙印和损伤作物、不破坏土壤物理结构、不影响作物后期生长等特点,据统计报道,飞机航空作业与地面机械作业相比,每公顷可减少作物损伤及其他支出(油料、用水、用工、维修、折旧等)约105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高效、安全的现代生态农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因此,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农业航空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重大需求。 应用农业航空植保技术对提高中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水平,实行统防统治的专业化服务,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增强突发性大面积病虫害防控能力,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内外农业航空产业发展现状 1.1国外的发展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航空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日本、韩国等国家。 美国是农业航空应用技术最成熟的国家之一,已形成较完善的农业航空产业体系,据统计,美国农业航空对农业的直接贡献率为15%以上。目前美国有农用航空相关企业2000多家,已成立国家农业航空协会(NationalAgriculturalAviationAssociation,NAAA)和近40个州级农业航空协会,NAAA有来自于46个州的会员1800个。全国目前在用农用飞机4000多架(共有机型20多种,以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为主,约占88%),在册的农用飞机驾驶员3200多名,年处理40%以上的耕地面积,全美65%的化学农药采用飞机作业完成喷洒,其中水稻施药作业100%采用航空作业方式(此前,美国因农业劳动人工成本太高,一度放弃国内的水稻种植,大米全部进口。后来使用了航空作业,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跃而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国之一)。 国家大力扶持农业航空产业的发展是美国农业航空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航空喷施作业技术参数的优化模型,用户输入喷嘴、药液、飞机类型、天气因素等,通过对内部数据库调用,即可预测可能产生的飘移、雾滴的运动和地面沉积模式等。美国国会通过了豁免农用飞机每次起降100美元的机场使用费的议案,2014年白宫的预算中预计继续投入73亿美元支持该议案,以降低农业航空作业的成本;在NAAA的推动下,自2002年以来已投入约700万美元用于农业航空技术研发,参议院已通过议案将继续大力支持开发更高效、使用成本更低的农业航空相关技术。 俄罗斯地广人稀,拥有数目庞大的农用飞机作业队伍,数量高达1.1万架,作业机型以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为主,年处理耕地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35%以上。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农业航空的发展模式与美国类似,目前主要机型为有人驾驶的固定翼飞机和旋翼直升机。加拿大农业航空协会(CanadaAgriculturalAviationAssociation,CAAA)目前共有会员169个 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包括农业航空在内的通用航空发展迅速,农业航空协会(BrazilianNationalAgriculturalAviationAssociation,SINDAG)目前共有单位会员143个,截至2008年3月,巴西注册农用飞机约1050架。 日本农民户均耕地面积较小,地形多山,耕地面积较小,不适合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作业,因此日本农业航空以直升机为主。日本是最早将微小型农用无人机用于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1990年,日本山叶公司推出世界第一架主要用于喷洒农药的无人机,无人机在农林业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日本农用无人机航空协会(JapanUnmannedAerialVehicleAssociation,JUAV)目前共有单位会员11个。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截止到2016年10月底,登记在册的微小型农用无人机保有量为2346架,无人飞机操控手14163人,防治面积96.3万hm2,占航空作业38%,从2004年开始,水稻生产中微小型农用无人直升机的用量已超过有人驾驶直升机。日本目前用于农林业方面的无人直升机以YAMAHARMAX系列为主,该机被誉为“空中机器人”,植保作业效率为7~10hm2/h,主要用于播种、耕作、施肥、喷洒农药、病虫害防治等作业。目前,采用微小型农用无人机进行农业生产已成为日本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韩国于2003年首次引进直升机用于农业航空作业,农业航空作业面积逐年增加,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农用直升机121架(其中农用无人机101架,年植保作业面积43460hm2;有人驾驶直升机20架,年植保作业面积55200hm2),约80%的飞机归地方的农协所有。韩国农林水产食品部和农协中央会计划2013年飞机数量增至500架。 综上所述,农业航空技术是上述国家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比重不断加大。根据农田飞行作业环境的适宜程度,国外农业航空大致分为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两种作业形式。在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户均耕地面积较大的国家,普遍采用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作业,而在日本、韩国等户均耕地面积较小的国家,微小型无人机用于航空植保作业的形式正越来越被广大农户采纳。 1.2国内的发展现状 1951年5月,应广州市政府的要求,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处派出一架C-46型飞机,连续两天在广州市上空执行了41架次的灭蚊蝇飞行任务,揭开了中国农业航空发展的序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农业航空作业量逐年增加,至2018年,中国农林业航空年作业量约为31900h。目前,中国农林业航空作业,以有人驾驶固定冀飞机和直升机为主,作业面积约为200多万hm2,无人直升机用于航空植保作业正逐渐兴起,但仍处起步阶段。 1973年至2018年中国通用航空及农业航空作业量情况自1973年以来,中国农业航空年作业量基本上在20000~30000h上下波动,增幅不明显;中国通用航空起源于农业航空,1979年以前,农业航空在通用航空中占有很大比例,农业航空飞行作业时间几乎等同于通用航空,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通用航空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航空在通用航空中所占比例却越来越小,到2018年农业航空所占比例已降至6.2%左右。 中国农业航空作业时间在通用航空总飞行时间中所占比例正逐年下降,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农业航空的发展水平显然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极不相称。 2制约中国农业航空植保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 中国农业航空的应用水平和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一方面是中国的农用飞机数量少(仅占世界农用飞机总数的0.13%左右),农业航空年处理耕地面积小(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70%);另一方面是农业航空配套技术及政策体系不完善,影响了农业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制约中国农业航空植保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