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情况介绍

合集下载

探索四川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

探索四川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

探索四川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熊猫保护区之一。

该保护区成立于1963年,占地面积超过1300平方公里。

这片广袤的山地区域是大熊猫的家园,也是众多濒危物种的避难所。

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十分特殊。

它位于中国大陆与青藏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山峦重叠。

这里的山脉海拔高度从800米到4500米不等,气候多样,有亚热带湿润气候和亚高山气候,年降水量达到1000毫米以上。

这样独特的地理条件为熊猫创造了一个适宜的栖息地。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保护动物之一,由于栖息地破坏、非法狩猎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熊猫的数量急剧减少。

因此,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非常重要。

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大熊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保护区内有着丰富的竹林资源,这是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保护区还有一条熊猫校食用森林资源,保护大熊猫种群的生存。

除了大熊猫,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还是其他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这里有数千种野生植物和动物,包括许多濒危动物,如野生金丝猴、雪豹、大角羊等。

保护这些物种的栖息地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不仅仅涉及栖息地的保护,还包括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社区发展等方面。

保护区设有熊猫繁育研究中心,致力于大熊猫的繁育保护和疾病研究。

同时,保护区还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大熊猫保护知识,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为了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保护区内严禁非法狩猎和砍伐毁林,鼓励当地居民参与保护工作。

加强巡逻监测,打击盗猎和非法砍伐行为。

同时,还对保护区内植被和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确保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完整性。

总之,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重要基地。

通过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扩大保护区的面积并加强监督,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川大熊猫保护区的自然遗产探索

四川大熊猫保护区的自然遗产探索

四川大熊猫保护区的自然遗产探索四川大熊猫保护区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自然遗产地,以其独特的大熊猫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

本文档将深入探索四川大熊猫保护区的自然遗产价值、保护措施以及游客访问指南。

一、四川大熊猫保护区的自然遗产价值四川大熊猫保护区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主要包括大熊猫栖息地、食物来源和繁殖地。

该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

1. 生物多样性:四川大熊猫保护区内生物种类丰富,拥有超过300种植物和多种野生动物,包括金丝猴、云豹、羚牛等珍稀物种。

2. 生态系统: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独特,具有高山峡谷、湿地、草原等多种自然景观,为大熊猫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

3. 地质地貌:四川大熊猫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地质地貌复杂多样,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4. 文化价值:四川大熊猫保护区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如彝族、藏族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统观念。

二、四川大熊猫保护区的保护措施为保护四川大熊猫保护区内的自然遗产,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 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四川大熊猫保护区管理规定》等,对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进行严格保护。

2. 管理机构:设立了大熊猫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保护区的规划、管理和监督工作。

3. 科学研究:支持大熊猫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开展大熊猫种群数量、栖息地状况、繁殖行为等方面的研究,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 生态环境修复: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提高大熊猫栖息地的质量。

5. 宣传教育:加强大熊猫保护区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大熊猫保护意识。

三、四川大熊猫保护区的游客访问指南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四川大熊猫保护区的自然遗产,特制定以下游客访问指南:1. 访问时间:四川大熊猫保护区全年开放,最佳访问时间为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此时气候适宜,大熊猫活动频繁。

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模式研究

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模式研究

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模式研究
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中国四川省,是中国最大的大熊猫保护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熊猫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模式研究,主要是为了保护大熊猫,提高人们对大熊猫的知识,促进大熊猫繁殖,从而为大熊猫种群保护提供有效的支持。

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模式研究,公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便更好地实施自然教育。

首先,公园设置了专业的自然教育中心,提供大熊猫自然教育课程,包括大熊猫的生态性,繁殖性,生态保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公园在自然教育中心和野外设置了大熊猫教育雕塑,以便更好地让游客了解大熊猫;第
三,公园针对不同的观众,提供不同的自然教育活动,如趣味游戏、野外活动、野外实等,以更好地吸引观众的兴趣;第
此外,大熊猫国家公园还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来控制游客,防止游客与大熊猫发生冲突,比如建立了游客管理系统、严格控制游客人数、建立了动物保护区、采取禁止投喂动物的措施等。

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保护大熊猫,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安全、更舒适的旅游环境。

综上所述,大熊猫国家公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自然教育模式,以最大程度保护大熊猫,提高游客对大熊猫的了解,促进大熊猫的繁殖,从而为大熊猫的保护提供有效支持。

大熊猫国家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

参考资料:《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区域,处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三带”的黄土高原一川滇生态屏障内。

试点区空间布局为“一园四区”,四川境内涉及岷山、邛睞山一大相岭两个片区,陕西境内涉及秦岭片区,甘肃境内涉及白水江片区。

试点区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为大熊猫及其伞护的动植物物种的生存繁衍保留良好的生态空间。

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典范、生态价值实现先行区和世界生态教育展示样板。

特写III FEATriBE规划范圈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规划范围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涉及岷山片区、邛噱山-大相岭片区、秦岭片区、白水江片区。

总面积为27134平方千米,涉及3个省、12个市(州)、30个县(市、区)。

其中,四川境内园区面积为2017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4.36%,涉及7个市(州)、20个县(市、区);陕西境内园区面积为438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6.16%,涉及4个市、8个县(市、区);甘肃境内园区面积为257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48%,涉及1个市、2个县(区)。

功能分区试点区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核心保护区占总面积的74.22%,—般控制区占25.78%。

核心保护区是维护现有大熊猫种群正常繁衍、迁移的关键区域,也是采取最严格管控措施的区域。

将大熊猫野生种群的高密度分布区以及其他重点保护栖息地等优先划入核心保护区,基本包括现有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部分缓冲区、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保育区、风景名胜区受保护区域、国家一级公益林中的大熊猫适宜栖息地。

核心保护区面积为20140平方千米,其中,四川境内为15519平方千米,陕西境内为3151平方千米,甘肃境内为1470平方千米。

核心保护区内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14456平方千米,有野生大熊猫1519只。

一般控制区是实施生态修复、改善栖息地质量和建设生态廊道的重点区域,也是国家公园内森工企业、林场职工、社区居民居住、生产、生活的主要区域,是开展与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目标相一致的自然教育、生态体验服务的主要场所。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补偿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补偿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补偿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中国政府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大熊猫而设立的一个重要保护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熊猫保护地,大熊猫国家公园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还是大熊猫研究和教育的重要基地。

然而,由于公园建设和管理的需要,部分居民需要搬迁,这就需要制定一套补偿方案,以确保公园建设与当地居民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就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补偿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我们将对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大熊猫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公园建设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以及搬迁的必要性。

其次,我们将设计一套合理的补偿方案,以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兼顾大熊猫保护与公园建设的需要。

最后,我们将总结并提出建议,以促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补偿方案制定提供思路和指导,以保证公园建设与当地居民的共赢。

大熊猫是国宝,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保护工作,为大熊猫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当地居民的利益,为他们提供合理的补偿和发展机会,实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一个主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补偿方案,这个方案将在正文部分详细介绍。

文章结构还应该包括一些子主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组织阐述内容。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论述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补偿方案:2.正文2.1 现状分析2.1.1 大熊猫种群数量与分布状况2.1.2 大熊猫所面临的威胁与挑战2.1.3 现有保护措施的评估2.2 补偿方案设计2.2.1 补偿方案的主要原则2.2.2 补偿对象的确定与分类2.2.3 补偿标准与支付方式2.2.4 补偿管理与监测机制3.结论3.1 总结3.1.1 对大熊猫国家公园补偿方案的概括3.1.2 补偿方案的效果与局限性3.2 建议3.2.1 针对补偿方案的改进和完善建议3.2.2 针对大熊猫保护的未来展望和建议在这个文章结构中,首先通过现状分析部分对大熊猫数量、威胁和保护措施等进行综合分析,为后续补偿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

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

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作者:陈小玮来源:《新西部》2021年第11期大熊猫有“活化石”与“中国国宝”之称,其栖息地支离破碎、呈孤岛分布,严重危及到大熊猫的繁衍与生存。

设立以保护单一物种为核心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力图在孤岛间建立起廊道,使不同种群发生联系,以破解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大熊猫种群隔离程度加剧的困局。

10月12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中国宣布了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大熊猫国家公园是其中之一。

大熊猫国家公园最终确定涉及面积21978平方公里,跨川陕甘三省,将69个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为一体。

被误读的“大猫熊”大熊猫在地球上已生存了至少八百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属于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八百万年前,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曾经是食肉动物,在生存竞争与自然选择的双重压力之下,现在变为以竹为主的“素食”者。

1869年3月,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德神父(Armand David ),在中国四川雅安宝兴县的邓池沟教堂附近科学考察时,发现了当地人称为白熊、花熊的踪迹。

在当地猎人的帮助下,神父于4月1日采集到白熊标本,毛色有黑有白,脚掌底部多毛,样子像熊。

这是神父从未见过的奇异动物,他将其标本和骨骼运到法国,经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阿尔封斯·米勒·爱德华兹鉴定,“黑白熊”是一个新物种,定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猫熊),鉴定报告发表在1869年《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之新文档》第五卷,从此,匿居荒野的猫熊进入人类文明的视野。

1939年,重庆平明动物园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其中“猫熊”标本最吸引观众。

它的标牌采用的是流行的国际书写格式,分别注明中文和拉丁文。

但由于当时中文的习惯读法是从右往左读,所以参观者误将“猫熊”读成“熊猫”,久而久之,人们就约定俗成地把“大猫熊”叫成了“大熊猫”。

四川熊猫基地导游词(六篇)

四川熊猫基地导游词(六篇)

四川熊猫基地导游词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__。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现建有齐全的各种齐全的各种大熊猫繁育所必须的设施,有兽舍、饲料室、医疗站、大熊猫纪念馆和实验楼,还种有大熊猫食用的上万丛竹子和灌木。

成都熊猫基地最重要的教育功能是:让公众了解濒危物种的状况、自然栖息地保护的必要性、人类的保护行为、圈养种群的基本需求以及人类与非人类动物互动交流的乐趣等。

成都熊猫基地是国家授予的“国家科普教育基地”。

我们是中国第一个拥有专门保护教育部门和专业、专职教育工作者的濒危动物保护机构,定期开展保护项目。

我们是中国首家与外国就地保护教育专家合作,并在城市和边远农村开展保护教育的机构。

我们已经设计了针对大学、中学和小学的保护教育教程,设立了年轻动物学家、志愿者、教师研讨班和季节性露营等保护教育项目,以帮助更多人了解并保护大熊猫及其它野生动物。

成都熊猫基地着重于推进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研究。

大熊猫是最主要研究的目标物种之一,其它物种还包括华南虎、小熊猫及金丝猴等。

研究领域包括繁殖、营养、兽医及行为学等。

在这些领域取得的进展使我们能够为圈养物种提供最好的保护。

此外,相关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研究成果同样可用于促进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种群的管理。

来到熊猫基地,我看见有的熊猫在睡觉,有的躺在草地上吃竹子,还有的熊猫在晒太阳,它们的样子憨态可掬,引得一旁观看的小朋友哈哈大笑。

中午,太阳暖洋洋的,大多数熊猫都在睡觉。

熊猫睡觉的姿势各异,有的腹部朝天。

用一另手挡住眼睛;有的趴在一角,一动不动;还有的竟然睡在了秋千上,我想:“它一定是玩累了就睡着了”哈哈,真可爱!你看,那只熊猫醒了,它用爪前轻轻地拍拍肚子,然后两腿一蹬,翻了个身起来,用爪揉了揉眼睛,好奇地望着人们,接着它迈着步子走到了草地的另一边,开始吃起竹子来,只见它一边吃竹子,一边直着身子盘脚而坐。

这只熊猫可聪明了!它先用牙齿把竹子坚硬的外皮咬掉,再吃里面又香又嫩的竹子芯,看!它“嘎吱,嘎吱”吃得可真香啊!四川熊猫基地导游词(二)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美艳天下的丹导,现在我们去大熊猫基地啦!我们先去熊猫别墅吧,不过在去那儿之前为了防止你们走丢,我们来编个口号:“丹导最美,熊猫宝贵!”ok,let’sgo!这是熊猫吃的箭竹,哇!游客们看,那只熊猫正在吃竹子呐,那只正在跳舞,好像在迎接我们啊!来,我们往里走,哈哈,看那只肥滚滚的熊猫,它在抱着竹子睡觉觉呢!这位小朋友注意:你的玩具枪不能对着熊猫哦。

大熊猫国家公园详细介绍

大熊猫国家公园详细介绍

大熊猫国家公园详细介绍
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总面积接近10,000平方公里,是中国首个以大熊猫为核心保护目标的国家公园。

该公园涵盖了四川宝兴、汶川、理县、黑水、松潘、阿坝等六个县,是大熊猫栖息地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大熊猫国家公园内拥有众多独特的自然景观,最著名的当属大熊猫的栖息地。

公园内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大熊猫栖息地之一——木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占地面积超过4,000余平方公里,有大量的成年大熊猫及其后代生活在其中。

此外,四姑娘山和理县的贡嘎山也是公园内的著名景点,两山的山峰高耸入云,风光壮观。

四川成都和峨眉山也是该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当地的文化和自然景观。

大熊猫国家公园拥有着千姿百态的植被,包括杜鹃花、油松、云杉等珍贵植物,吸引了众多的野生动物生活其中。

除了大熊猫外,此处还有金丝猴、朱鹮、红腹锦鸡等物种。

此外,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一个旅游胜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游客可以在公园内体验当地的文化和特色美食,如阿坝藏区的酸奶、汶川肉片以及四川的火锅和串串等美食。

游客还可以在公园内进行多种户外活动,如徒步旅行、野营、骑马等。

在公园内还有众多的住宿选择,包括以大熊猫为主题的度假村、环保酒店和普通旅馆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总的来说,大熊猫国家公园是一个集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保护区,它的建立有助于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生态系统,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探索自然和走近大熊猫的机会。

这里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好地方,让我们一起保护和享受这片美丽的土地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熊猫国家公园项目情况简介一、大熊猫国家公园基本概况宝兴县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

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宝兴县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宝兴县区位条件。

宝兴县位于盆地西部边缘,东邻芦山,南毗天全,西连,北接小金,东北与汶川交界,距200公里,是平原与川西高原的过渡带。

县境东西宽约61公里,南北长约81公里,幅员面积3114平方公里。

——宝兴县地质地貌。

宝兴地貌属垂直地貌,地形以山地为主,大多为中高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最高山峰石喇嘛山,海拔5328米,最低地势灵关峡口海拔750米,县城海拔1011米。

境谷深坡峭,叠嶂重峦,景色秀美。

——宝兴县生物资源。

宝兴县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明显。

仅维管植物就有164科、566属、1054种,分别占全省的70%、34%、11%以上;野生脊椎动物有29目、77科、377个种和亚种,分别占全省的69%、59%、29%以上。

其中,宝兴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二级保护植物4种;一级保护动物9种,二级保护动物18种;一级保护鸟类6种,二级保护鸟类23种,以宝兴产地命名模式种及亚种植物有30种,动物有51种。

宝兴县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建国以来先后向国家提供活体大熊猫123只,其中17只作为国礼馈赠给有关国家,是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最重要的核心区,以大熊猫发现最早、大熊猫生态环境保护最好、大熊猫对外输出最多、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面积占县域面积比例最高而成为当之无愧的“熊猫老家”。

此外,宝兴县还被誉为“世界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动植物王国”、“全球重要生态区域”。

二、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有利条件和必要性宝兴县大熊猫栖息地景观生态系统,是我国大熊猫栖息地景观的典型代表和全球稀有景观生态系统的典,具有全球突出的国家遗产资源价值。

宝兴县在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方面具有5大优势。

——符合国家公园建设条件。

宝兴县大熊猫栖息地景观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丰富。

此外,邓池沟天主教堂与和平使者为核心价值的大熊猫文化发祥地,以及红军徒步翻越大雪山的长征文化纪念地等重要人文景观多样性,都是独特的或特有的,具有建设国家公园的资源条件。

——适应全球生态资源管理的要求。

目前宝兴大熊猫遗产地包括有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占30%)和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夹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40%)。

遗产地管理与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管理存在分割、重叠和空缺,此种多元分散管理与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的遗产保护极不适应,既不利于遗产价值完整性保护,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形不成规模。

大熊猫国家公园将遗产地、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组合,报请国务院整体升级为国家公园,由省政府统一管理规划和组建统一管理机构,以满足和适应世界遗产地管理要求。

——拓展省的精品生态资源空间。

宝兴县地处《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三条核心旅游环线之“西环线”上,是“西环线”上的重要节点,又是旅游大、小西环线与跨省旅游环线“大香格里拉环线”的交叉点。

同时又处在六大旅游区中的“川西高原科学考察森林生态旅游区”和“生态旅游专线”的“卧龙、蜂桶寨‘大熊猫生态’旅游线上。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将极大提升宝兴县原有风景名胜区品质,从而拓展省西部精品生态资源空间。

——平衡保护与发展的需要。

2006年省大熊猫栖息地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宝兴县一跃成为省世界自然遗产大县(遗产地占宝兴县域面积94.7%,其中核心区占宝兴县域面积95%)。

但与此同时,宝兴县传统资源开发受到严重制约。

虽然宝兴县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产业,但由于生态旅游基础设施落后、生态产业规模有限,难以替代传统矿产资源开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将会极大提升宝兴县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旅游业及其他相关生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减轻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开发产业的依赖,促进宝兴县生态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创建国际级生态资源保护领域的需要。

目前,我国有一大批由国家林业局批建的国家森林公园和由国土资源部批建的国家地质公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客观地反映了国公众对国家公园的期盼。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大熊猫栖息地,相信会因为大熊猫的盛名而在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占据重要位置。

宝兴县自2005年确立生态立县以来,以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为基础,以打造全域生态化景区为抓手,以建设中国绿色诺亚方舟为目标,统筹推进生态建设,整合新农村建设示、扶贫解困、新村建设等项目,与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物保护工程、产业发展等结合,积极支持全球环境基金、保护国际、世界自然基金会、欧盟等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配套产业发展为主要容的生态家园建设,并率先在全国启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示、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生态功能价值评估,组织实施了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和国家环保部组织的“长江流域自然保护与洪水控制项目”,组织实施了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和国家环保部组织的“长江流域自然保护与洪水控制项目”,并于2011年9月通过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项目评估专家的终期评估,“倡导一种理念、创新三项机制、实施三大工程”(倡导一种理念,就是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创新三项机制,就是创新规划引领机制、协调管理机制、科学决策机制,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实施三大工程,就是实施替代生计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绿色经济工程,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做法得到了国外专家的高度肯定。

三、大熊猫国家公园规划指导思想和功能定位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将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构建区域和谐的生物关系,保护公园生态及自然景观,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有效的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基础上使资源能最大化转化为价值,发展地方生态经济,同时为市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打造“熊猫首都”提供载体支撑。

公园将以“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夹金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宝兴河珍稀鱼类市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石雕文化创意园建设为重点,以大熊猫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功能,以“熊猫古城”为服务基地,构建自然资源和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中国绿色诺亚方舟。

(一)规划指导思想及主导原则。

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针对自然资源的分布及特点,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发掘生态文化,实现公园由过去单一的观光型向综合功能型转变,力争建设成为以大熊猫等濒危动植物保护为核心,开放式、公益性的生态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在建设上将遵循5大原则,即:重在保护,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原则;提高品位,增加涵,雅俗共赏的原则;以生态保护为基础,生态旅游为配套,实现超前性、可操作性原则;环境修复和科普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大熊猫国家公园规划区域和功能定位。

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夹金山南麓的宝兴县,距72公里,距200公里。

公园覆盖宝兴县行政辖区,总面积3114平方公里。

公园分森林保护区、山地户外体验区和管理服务区三大功能区,其中,森林保护区和山地户外体验区可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的繁殖驯化及其它有价值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四、大熊猫国家公园主要建设容大熊猫国家公园在建设上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建设年限将结合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同步实施,5年基本建成。

主要建设容如下:——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世界自然遗产地。

该遗产地位于平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的邛崃山脉,宝兴县94.7%的县域面积在遗产地保护围之,其中核心区面积占县域面积的75%。

受“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影响,遗产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都遭受到极大破坏。

为此,遗产地建设将以提升管理能力和生态恢复为目标,重点实施大熊猫栖息地恢复与保护,基础设施、民生设施和城乡市政公共设施,生态修复和文化遗产保护等。

——夹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该公园成立于2000年,公园面积64841.1 平方公顷,现有大熊猫105只,还有羚牛、川金丝猴、绿尾虹雉等分布。

公园建设将重点以环境保护,生态恢复,道路建设,景区景点开发,必要的服务设施和电力、通讯、给排水设施建设等为主。

——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总面积390.3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27581.5 平方公顷,是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资源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

保护区建设将重点以环境保护,生态恢复,道路建设,景区景点开发,必要的服务设施和电力、通讯、给排水设施建设等为主。

——宝兴河珍稀鱼类市级自然保护区。

宝兴河是青衣江的源流之一,是宝兴县的主要河道,流经高山峡谷,山青水秀,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河中鱼类资源丰富,有七种高原冷水性珍稀鱼类。

在保护区的建设上,计划用5年的时间,动员和组织保护区管理人员、科学技术人员和当地群众,依靠科学技术,为珍稀和特有鱼类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保护工程及科普展示项目建设。

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对象从大的方面有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生态环境等,其保护工程包括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生态环境和安全、卫生工程四个方面。

依据公园的具体情况和保护对象的级别而择优采用分类保护或分级保护,或两种并用的方式进行本公园的保护规划,以期达到正确处理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三者的关系;同时,为强化公众的科普知识,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公园将建设包括濒危珍稀动植物园、大熊猫生态走廊、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公益性生态文化公园、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在的前沿科普阵地。

——大熊猫石雕文化创意园建设。

宝兴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石雕),素有“石材博物馆”的美称,其中尤以“宝兴白”石最为著名。

通过大熊猫石雕文化创意园的建设,将宝兴的优势矿产资源与大熊猫文化相结合,逐步形成大熊猫石雕文化旅游产业链,借助大熊猫扩大汉白玉知名度,借助汉白玉扩大大熊猫的美誉度,以此来加速石雕产业发展,促进二三产业互动发展。

——管理和服务设施建设。

以“熊猫古城”景区为服务基地,结合县域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恢复完善其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

以川西民居风情和熊猫文化为灵魂,加快推进以修建一座熊猫古城、打造一条熊猫风情街、建设一个熊猫文化广场、塑造一片商业步行区、开辟一个旅游文化公园、增加一个湿地公园等为城市名片的节点打造和旧城改造,倾力打造具有世界特质、具备国家4A级景区标准、蕴含浓郁熊猫文化的熊猫古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