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合集下载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

. ..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新旧规程对比华东电力. .. .. ..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新旧规程对比注:现正在修订的规与老规程有主要有以下不同,由于还未报送,仅供参考。

1 总则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应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条文说明:根据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严重冰灾,为确保供电设施的安全可靠,对重要的输电线路:如重要的500kV和750kV输电线路重要性系数取1.1,使其安全等级在原标准上提高一级;对易覆冰地区的特别重要输电线路宜提高覆冰设防标准,必要时按照稀有覆冰条件进行机械强度验算。

对特殊区段:如大跨越线路、跨越主干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设施的跨越应采用独立耐段,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

对于运行抢修特别困难的局部区段线路,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安全设防水平。

对覆冰地区的重要线路考虑安装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并采取防冰、减冰、融冰措施。

重要性线路是指:核心骨干网架、特别重要用户供电线路等线路。

3 路径3.0.3 路径选择宜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动影响区,当无法避让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宜避开重冰区、易舞动区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宜避开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 .. .条文说明:根据多年的线路运行经验的总结选择线路路径应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带、矿场采空区等可能引起杆塔倾斜、沉陷的地段;当无法避让时,应开展塔位稳定性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根据运行经验增加了路径选择尽量避开导线易舞动区等容。

东北的、、一带,的、荆州、一带是全国围输电线路发生舞动较多地区,导线舞动对线路安全运行所造成的危害十分重大,诸如线路频繁跳闸与停电、导线的磨损、烧伤与断线,金具及有关部件的损坏等等,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因此对舞动多发区应尽量避让。

3.0.7 轻、中、重冰区的耐段长度分别不宜大于10km、5km、3km,且单分裂导线线路不宜大于5km。

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管理制度详细版

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管理制度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966(管理制度范本系列)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管理制度详细版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管理制度详细版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 目的覆冰是危害线路安全运行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线路安全运行危害极大。

为保证处于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在覆冰季节能安全、优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供电局所属各职能部门、工作站及变电站。

3. 术语重冰区:指输电线路覆冰厚度达20cm及以上的输电线路段。

4. 相关知识4.1 覆冰的成因每年的冬末或初春季节(气温在零下五度左右),或者在降雪或雨雪交加的天气里,在架空线路的导线、避雷线、绝缘子串等处均会有冰、霜和湿雪混合形成的冰层。

形成原因是暖气团爬至冷气团之上,其所含的大量水分在爬升过程中,不断地冷却凝结形成雾和毛毛雨。

随着高度的增加和气温的降低,逐渐形成了冷却水滴、雪花和冰晶,当颗粒过大即开始下降,接近电线、树木或地面形成雾淞、雪淞或冻雨,并且越结越厚形成了覆冰。

4.2 覆冰的种类根据线路覆冰时的气温、风速、水滴直径等将其分为四类:雨凇、混合淞、雾凇积雪。

(1)雨凇。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地线选择的探讨和建议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地线选择的探讨和建议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地线选择的探讨和建议谭志庆【摘要】介绍了地线选择的原则.通过分析导线、地线不平衡张力杆塔受力情况发现,较短的地线金具应力调节能力差是严重覆冰中架空输电线路地线支架和地线受损的重要原因.通过对不同截面和强度的地线在不同覆冰情况下与导线的配合计算,以及对不同强度但相同截面地线的抗振分析,得出了在导线和塔头不变情况下增加地线截面和增加地线强度的可能性和优劣.最后得出,在中重冰区可以通过增加地线截面、增加设计覆冰、增加不均匀覆冰工况、提高地线钢丝强度等方式选择地线,并对实际输电线路设计中地线的选择提出了建议.【期刊名称】《能源研究与信息》【年(卷),期】2016(032)001【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地线;不平衡张力;过载能力;覆冰厚度;防振【作者】谭志庆【作者单位】武汉联动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52008年冬季,由于持续的雨雪冰冻天气,我国南方送电线路大面积覆冰,铁塔不堪重负倒塌断线,电力设施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送电线路大范围中断.送电线路受灾现象表现为:地线及复合光缆驰度异常、直线绝缘子金具串线夹滑移、金具串损坏、地线或导线断线、光缆断芯线、塔材扭曲变形、铁塔地线尖子折断、导线横担折断和铁塔倒塌[1].但从送电线路受损的统计情况来看,每次冰灾天气,特别是2005年和2008年大冰冻时,地线支架和塔头损坏较多[2].《110 kV~750 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3]对地线的选择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按导线截面大小选配镀锌钢绞线作为地线.设计中无需进行地线选择,只有悬挂OPGW(通信光缆兼作地线)的工程地线要作分流线时才需进行良导体地线的选择.由于地线金具串的长度很短,一般只有0.2~0.3 m,调节不平衡张力的能力很差,当档距稍大时,与耐张串的调节能力差别不是很大,即杆塔两侧的张力差绝大部分会直接作用于杆塔.不平衡张力绝大多数是出现在覆冰(不均匀覆冰或脱冰),特别是脱冰情况时,因为各个档距按相同的比例同时脱冰几乎是不可能的.换言之,只要有覆冰,必然会产生不平衡张力.这也是每次冰灾天气时地线支架和塔头损坏较多的主要原因. 本节举例说明不均匀脱冰时产生不平衡张力的情况.110 kV线路设计冰厚为20 mm,导线为LGJ-300/50,最大使用应力为112.8 MPa.按照《110 kV~750 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3]选择地线为GJ-80,最大使用应力为372 MPa,导线绝缘子串长度为1.7 m,地线金具串长度为0.25 m.耐张段共有7档,档距均为400 m,不考虑高度差,正中间一档脱冰(无风、0 ℃).不同脱冰率时作用于杆塔的张力差如表1所示,括号中的数值为张力差占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比.从表1可看出,绝缘子串长度对张力差影响很大.脱冰率为100%时,直线塔导线张力差仅为耐张塔24%,而直线塔地线张力差却为耐张塔的85%.这说明短的地线金具串调节不平衡张力的能力不如较长的导线串,这也是严重覆冰时架空输电线路地线支架和地线受损的重要原因.以220 kV 线路ZBC31塔和110 kV线路ZM2塔为例进行导线、地线的配合计算.塔头尺寸及导线参数如表2所示.按《110 kV~750 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3],LGJ-300/40导线型号最小的为GJ-80,故按GJ-80和GJ-100两种地线进行配合计算.不同设计冰厚时导线、地线的配合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表中注明“*”处表示其钢丝破坏度为1 270 MPa.从表3可看出,如果地线设计冰厚比导线设计冰厚增加10 mm,则GJ-80最大使用应力安全系数小于《110 kV~750 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3]中规定的2.5.因此,两种塔型均不能采用GJ-80,而必须采用GJ-100.在导线和塔头尺寸不变时,提高地线的设计冰厚,地线最大使用应力也随之加大,地线弧垂的变化不是很大.例如:LGJ-300/40导线在正常应力、设计冰厚15 mm、无风、0 ℃、档距为400 m 时弧垂为15.94 m.相同条件下选配的GJ-80地线(ZBC31塔)在设计冰厚为15 mm时弧垂为14.43 m;在设计冰厚为20 mm时弧垂为15.1 m,只增加了0.67 m.在上述条件下,即使导线脱冰率为50%,导线、地线间的垂直距离仍能满足220 kV线路操作过电压的间距要求.提高地线型号会提高地线的安全系数,例如,ZM2塔导线设计冰厚15 mm,地线设计冰厚20 mm,采用GJ-80时地线安全系数为2.79(钢丝抗拉强度为1 207 MPa),采用GJ-100时地线安全系数为3.22,比采用GJ-80时提高了15.8%,作用于杆塔的张力增加了4.36 kN,比采用GJ-80时增加了13.5%.因此,杆塔特别是地线支架的选材强度需加大,但实际荷载也增加了.在钢材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杆塔的安全度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较为合理的办法是提高地线的抗拉强度.如果将钢丝抗拉强度由1 270 MPa提高至1 370 MPa或1 470 MPa,则地线安全系数变为3.01或3.23;当钢丝抗拉强度为1 270 MPa时,地线破坏应力为1 143 MPa;当钢丝强抗拉强度为1 370 MPa时,地线破坏应力为1 233 MPa.钢丝抗拉强度提高后作用于杆塔的荷载并没有增加,但钢丝会变得更硬,抗振能力会稍差.表4为不同冰区ZM2塔GJ-80地线在15 ℃时年平均运行应力.从表4可看出,设计冰厚分别为15、20 mm时的年平均运行应力远比设计冰厚为10 mm时小,这对抗振十分有利.经计算设计冰厚为10 mm,地线钢丝强度分别为1 270、1 370 MPa时,所有档距地线平均运行应力占破坏应力的百分比均大于12%;而设计冰厚为20 mm,地线钢丝强度分别为1 270、1 370 MPa时,大部分代表档距下地线年平均运行应力占破坏应力的百分比均小于12%.《110 kV~750 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3]中规定地线是否需要进行防振是根据其年平均运行应力占破坏应力的百分比是否超过上限值(12%),按该规定进行地线的防振设计.因此,设计冰厚10 mm时,地线全部档距均需采取防振措施;设计冰厚15 mm时,地线部分档距需防振,部分档距不需防振;设计冰厚20 mm及以上地区绝大多数不需采取防振措施.高强度的地线需采取防振措施时的年平均运行应力大于强度较低的地线的年平均运行应力,故抗振效果会稍差.但如果按照年平均运行应力的绝对值进行防振设计,那两者抗振效果应相近.因此,采用高强度的钢绞是可行的,也是经济的.提高钢丝强度对提高地线的覆冰过载能力有利.表5为ZM2塔地线设计冰厚为20 mm、档距为500 m,地线应力达到破坏应力的70%[3]时的允许冰厚(若考虑非线性变形的情况,允许冰厚会略有增加).从表5可看出,将GJ-80钢丝强度从1 270 MPa提高到1 470 MPa时,其允许冰厚与GJ-100钢丝强度1 270 MPa时的允许冰厚一致.经分析可得出主要结论为:(1) 加大地线截面可提高地线的安全系数,增加地线的过载能力.由于它作用于杆塔的荷载增加,使杆塔变重,但杆塔的安全度没有提高.(2) 在导线和塔头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地线的设计冰厚,地线的实际应力没有改变,故地线的安全系数没有提高.但将原来的超载工况变为正常工况,增加了杆塔地线支架的荷载,致使杆塔需要得到加强.(3) 增加地线不均匀冰的工况,并将该工况下的荷载组合系数提高,这样增加了作用于地线支架上的荷载,致使杆塔需要得到较大的加强.(4) 提高地线的抗拉强度,可以提高地线的安全系数,提高了地线过载能力.综合上述情况提出几点建议:(1) 在设计冰厚为15 mm地区,LGJ-300/40导线可选用GJ-80地线,导线、地线配合也能满足要求.设计冰厚为20 mm及以上的地区,导线往往选用较大钢芯的钢芯铝绞线,地线型号也可以加大一级,如果导线钢芯不加大,地线规格也可以不加大. (2) 地线支架设计验算时设计冰厚比导线的增加5 mm为宜.增加太多会使地线截面增大,地线规格加大,加重了杆塔的荷载,使杆塔加重,但杆塔的安全度并没有提高,故增加5 mm已足够.(3) 建议地线的钢丝抗拉强度采用1 470 MPa,以提高地线的安全系数.如在设计冰厚为15 mm的地区,选用强度为1 470 MPa的GJ-80地线安全系数可达4.2.而作用于杆塔上的荷载前者要比后者小.关于提高钢丝的抗拉强度后的防振问题,建议作一次振动疲劳试验,以确定不需防振的应力值.在无试验结果的前提下,建议仍按强度为1 270 MPa的地线年平均运行应力进行防振设计.【相关文献】[1] 陆佳政,将正龙.湖南电网2008年冰灾事故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2(3):29-31.[2] 黄剑波,吴开贤.输电线路雨雪冰冻灾害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8,24(3):24-28.[3] GB 50545—2010.110 kV~750 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 国家电力公司东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M].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5] DL/T 5440—2009.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

.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新旧规程对比华东电力. ..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新旧规程对比注:现正在修订的规与老规程有主要有以下不同,由于还未报送,仅供参考。

1 总则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应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条文说明:根据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严重冰灾,为确保供电设施的安全可靠,对重要的输电线路:如重要的500kV和750kV输电线路重要性系数取1.1,使其安全等级在原标准上提高一级;对易覆冰地区的特别重要输电线路宜提高覆冰设防标准,必要时按照稀有覆冰条件进行机械强度验算。

对特殊区段:如大跨越线路、跨越主干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设施的跨越应采用独立耐段,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

对于运行抢修特别困难的局部区段线路,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安全设防水平。

对覆冰地区的重要线路考虑安装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并采取防冰、减冰、融冰措施。

重要性线路是指:核心骨干网架、特别重要用户供电线路等线路。

3 路径. .3.0.3 路径选择宜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动影响区,当无法避让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宜避开重冰区、易舞动区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宜避开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条文说明:根据多年的线路运行经验的总结选择线路路径应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带、矿场采空区等可能引起杆塔倾斜、沉陷的地段;当无法避让时,应开展塔位稳定性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根据运行经验增加了路径选择尽量避开导线易舞动区等容。

东北的、、一带,的、荆州、一带是全国围输电线路发生舞动较多地区,导线舞动对线路安全运行所造成的危害十分重大,诸如线路频繁跳闸与停电、导线的磨损、烧伤与断线,金具及有关部件的损坏等等,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因此对舞动多发区应尽量避让。

3.0.7 轻、中、重冰区的耐段长度分别不宜大于10km、5km、3km,且单分裂导线线路不宜大于5km。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地线选择的探讨和建议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地线选择的探讨和建议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地线选择的探讨和建议
谭志庆
【期刊名称】《能源研究与信息》
【年(卷),期】2016(032)001
【摘要】介绍了地线选择的原则.通过分析导线、地线不平衡张力杆塔受力情况发现,较短的地线金具应力调节能力差是严重覆冰中架空输电线路地线支架和地线受损的重要原因.通过对不同截面和强度的地线在不同覆冰情况下与导线的配合计算,以及对不同强度但相同截面地线的抗振分析,得出了在导线和塔头不变情况下增加地线截面和增加地线强度的可能性和优劣.最后得出,在中重冰区可以通过增加地线截面、增加设计覆冰、增加不均匀覆冰工况、提高地线钢丝强度等方式选择地线,并对实际输电线路设计中地线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谭志庆
【作者单位】武汉联动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5
【相关文献】
1.关于重冰区500kV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分裂型式的探讨 [J], 江巳彦
2.架空输电线路地线节能运行方式分析及选择 [J], 高升
3.新形势下架空输电线路地线节能运行方式分析及选择 [J], 林伟强
4.典型架空输电线路电磁取能地线的选择 [J], 刘益岑;薛志航;龚奕宇;蒋兴良;谢彦斌;胡建林
5.基于重冰区的架空输电线路导线选型探讨 [J], 黄学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标准[详]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标准[详]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了在交流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其中交流110kV~550kV使用单回、同塔双回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交流750kV适用于单回输电线路设计。

1.0.3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宜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1.0.5 本规范规定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6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架空输电线路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2.1.2 弱电线路telecommunication line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2.1.3 大跨越large crossing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

2.1.4 轻、中、重冰区light/medium/heavy icing area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及以下的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 小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的地区为重冰区。

2.1.5 基本风速reference wind speed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标准[详]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标准[详]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1 总则1.0.1 为了在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其流110kV~550kV使用单回、同塔双回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交流750kV适用于单回输电线路设计。

1.0.3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宜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1.0.5 本规规定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6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架空输电线路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2.1.2 弱电线路 telecommunication line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2.1.3 大跨越 large crossing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段。

2.1.4 轻、中、重冰区 light/medium/heavy icing area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及以下的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小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的地区为重冰区。

2.1.5 基本风速 reference wind speed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标准

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标准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1 总则1.0.1 为了在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其流110kV~550kV使用单回、同塔双回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交流750kV适用于单回输电线路设计。

1.0.3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宜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1.0.5 本规规定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6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架空输电线路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2.1.2 弱电线路 telecommunication line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2.1.3 大跨越 large crossing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段。

2.1.4 轻、中、重冰区 light/medium/heavy icing area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及以下的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小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的地区为重冰区。

2.1.5 基本风速 reference wind speed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条文讲明目次1 范畴2 引用标准3 总则4 术语和符号5 路径6 覆冰气象条件7 导线、地线8 绝缘子和金具9 绝缘配合和防雷10 导线布置11 杆塔型式12 杆塔荷载13 杆塔定位及交叉跨过1范畴本规定适用于单回110~750kV架空输电重冰区线路设计和单、双回110~750kV架空输电中冰区线路设计,其它电压等级的高压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可参照执行。

本规定是作为《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的补充而编制的。

也是在原“重冰区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以下简称:原重冰规定)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

2005年我国华中地区冰害事故以后,一批按提高抗冰能力改造的各级输电线路的运行体会也为中、重冰区线路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体会。

3 总则3.1 原重冰规定第1.1条的修改条文。

中、重冰线路是输电线路的一部份,但具有较多的专门性。

一是冰凌荷载大,成为设计中要紧操纵条件。

在大冰凌年,还存在因过载冰荷重而造成断线、倒塔等庞大威逼;二是具有较明显的静、动态运行特性。

如不平均冰荷载、覆冰绝缘子串闪络、脱冰跳跃等;三是运行爱护专门困难,常常需要在冰天雪地中巡查、抢修,劳动强度大且条件恶劣。

因此,世界各国都慎重对待中、重冰线路的设计和建设。

国际间建立了多个研究、交流的机构。

如:建筑物大气覆冰国际研讨会,即:IW AIS。

为促进各国间对冰雪咨询题的研究、总结与交流,从80年代开始,每2~3年召开一次。

研讨建筑物(包括输电线路、电视塔、飞机等)覆冰机理、参数、荷载特性、检测技术、事故情形和防护措施等。

国际电工委员会第11技术委员会(IEC TC11),从70年代开始对冰凌荷载进行国际间广泛研讨,1991年提出了“架空输电线路荷载与强度”标准供试行,2003年在总结实践体会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提出了“Design criteria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标准),即IEC 60826,2003-10(以下简称IEC规范),其中的6.3和6.4节专门论述覆冰及冰载取值,供各国参考。

在我国,从东北经中原到西南,线路冰害事故不断,尤以2005年2月华中地区显现罕见的冰凌,造成220~500kV线路大量倒塔和断线引发大面积停电。

中国电力工程顾咨询集团公司要求在认真总结事故体会教训的基础,将重冰规定扩展到500kV和750kV线路,并提高重冰线路的设计水平。

在76年全国重冰会议上,依照重冰线路的特性明确提出:电线设计冰厚20mm及以上的地区,称为重冰区,位于重冰区的线路即为重冰线路。

2018年1~2月我国南方的冰害事故中,按10mm覆冰设计的线路事故(断线、倒塔)占90%以上,造成220~500kV交、直流线路大量倒塔和断线引发大面积停电。

为提高线路的抗冰能力,减少此类事故,提高各级输电线路的可靠性,特提出:电线设计冰厚大于10mm 小于20mm的地区,称为中冰区,位于中冰区的线路即为中冰线路。

关于中、重冰区须制定专门的设计技术规定,以规范其设计。

3.2 新增条文。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是全国输电线路设计的指导性文件,对轻、重冰区线路均能适用。

但鉴于中、重冰线路本身所具有的一些专门性以及一些设计要求,在该规定中却难以一一概括,因此,需要专门编制“架空输电线路中、重冰区设计技术规定”予以补充和完善。

本规定是在总结国内外实践体会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亦将随着广泛实践、深化认识而不断改进和提高。

3.3 原重冰规定第1.3条的保留条文。

鉴于中、重冰线路运行复杂、事故率高、爱护困难,因此通过中、重冰地区的线路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形,采取有效的避冰、抗冰、融冰或防冰措施,以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一、避冰:即是躲开严峻冰区或者在严峻覆冰区内做到“避重就轻”的目的。

这是中、重冰线路设计中有效措施之一,专门值得在路径大方案选择中和现场确定路经走向时认真执行。

依照体会,线路覆冰与所处地势、高程、周围的地势地物、覆冰时风速风向等因素紧密相关。

在可能的情形下,线路应尽量躲开暴露的山顶、横跨垭口、风道等容易形成严峻覆冰的微形地段。

二、抗冰:关于无法躲开的中、重冰地区,则应依照地区历年覆冰情形,合理地确定冰区,采纳相应的设计条件,增强线路抗冰能力,减少冰害事故,提高安全运行水平。

三、融冰:目前已实施的仅有宝凤Ⅰ、Ⅱ回带自耦变压器不停电融冰方案和湖南在220kV电压及以下实施的停电短路融冰方案两种。

有条件的中、重冰线路也可试用。

四、防冰:世界各国虽进行了专门多研究,如导线外表涂料防冰及热力防冰等技术,但目前取得的新进展专门少,难以保证重冰线路安全运行。

依照以上情形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中、重冰线路设计宜第一考虑采纳避冰和抗冰措施,只有在条件合适时,才可考虑融冰、或防冰措施。

3.4 原重冰规定第1.4条的修改条文。

鉴于目前对中、重冰线路有关规律尚认识不足,亟需积极开展设计、运行体会总结和科学试验工作。

那个地点,着重提出以下三方面工作:1、冰凌资料的积存:切实把握本地区冰凌的大小、特性和显现的规律是合理确定设计条件、减少冰害事故、提高线路运行可靠性的重要前提。

60年代以来,随着线路建设的需要,有些单位搞过一些冰凌观测工作。

比较长期的计有:330工程的关山观测站,陕西省的820观测站、湖南郴州地区的欧盐线观冰站,宝鸡局的秦岭观冰站,云南省内的东川海子头、昆明太华山和昭通大山包观冰站,四川雷波黄茅埂观冰站。

近年建设的有三峡中低海拔(1100~1800)地区站,二郎山(2987m)、蓑衣岭(2760m)、拖乌山(2600m)、雪峰山(1443m)、娄山关(1780m)观冰站等,都取得专门好的资料。

其中黄茅埂观冰站比较正规,除架设观测线和观测塔外,还架设一段具有二、三、四分裂导线的试验线路,两档三塔共584m,同时在沿线邻近增设了许多临时观冰点配合进行同步观测,从82年至96年连续观测了14年,为二滩~自贡500kV重冰线路建设提供了宝贵冰凌资料。

但从全国范畴来看,这项工作尚不能满足电网建设日益进展的要求,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普及和加强。

2、设计运行体会总结:运行是检验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唯独标准,也是衡量抗冰措施选择是否恰当,分析事故缘故的重要实践场所。

因此,应专门重视中、重冰线路的回访、调查和总结,不断加深对冰凌情形和冰害事故的认识。

3、开展科学试验研究工作,要紧方面有:(1)建立有效的线路覆冰运算模型,逐步做到应用气象参数、线路特性和地势因素等推断线路的覆冰情形;(2)研究绝缘子串覆冰闪络的有效防护措施;(3)探讨新的防冰、除冰和融冰方法。

3.5 新增条文依照“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的规定,110~750kV线路按设计荷载区分为两类等级,即330kV及以下等级线路设计冰厚按10m高30年一遇标准冰厚选取,750kV和500kV按10m 高50年一遇选取。

考虑到中、重冰线路事故率高,假如为提高其可靠性,加大设计荷载,则又会使线路的投资和材料消耗显著增大。

兹将西南地区部份重冰线路各冰区耗钢指标(t/km)对比列出如下:表3-1*实际设计条件为:20mm设计,40mm验算。

考虑到110~330kV线路在系统中的重要性存在一定的差不,为了合理配置国家资源,在中、重冰线路设计中应依照各工程实际安全需要,对其运行可靠性相应地予以区不对待。

为此,本规定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将线路工程细分为三类,即适当地提高了系统中部份重要的220kV、330kV线路荷载水平,以便在合理投资的基础上,把重要线路冰害事故的缺失降到最小,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分类如下:一类:750kV、500kV,重要330kV二类:一样330kV,重要220kV三类:220kV及110kV从定性方面衡量,三类不同等级的中、重冰线路在遭遇如2018年1~2月南方地区类似的大冰凌情形时,各类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原则上应是:一类线路差不多上仍能安全运行;二类线路仅在个不地段显现少量过载性事故;三类线路容许有一定程度破坏性事故。

4 术语及符号4.1 术语按照规程编撰要求,补充与中、重冰区相关的术语及相关讲明并附以英文译名。

4.2 符号依照正文中使用情形,增加本章节,将多处引用的符号列入4.2节。

5 路径5.1 保留原重冰规定第2.1条精神,略作文字修改。

中、重冰线路路径方案的选择,原则上应综合各方案的覆冰情形、地势、交通爱护条件、路径长度、投资费用和材料消耗,以及事故后果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然后予以确定。

但鉴于目前各地区对冰凌资料的把握和对冰害特性的认识还不够,尚难以可靠地保证中、重冰线路的安全运行,在这种情形下,为了幸免对中、重冰线路的“事故多发性”、“抢修困难”、“事故缺失大”等难以量化,而又会长期困扰运行部门等不利因素能予以重视,因此,强调在路径大方案选择中应偏于安全,故在条文中专门提出应在保证运行安全的情形下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与选择。

在现场确定路径走向时,仍旧应把“躲开严峻覆冰地段”作为一个重要条件来考虑,也是因为严峻覆冰地区线路的冰害事故,目前尚无可靠的防止措施。

而一些采纳避冰和改道的重冰线路运行情形却有了显著改善。

如:湖南110kV柘湘线,1964年2月在#219~#220杆发生冰害事故,于1965年改道避冰后,运行情形良好。

云南110kV阳昆二回线于1962年2月将老鹰山长约8km一段进行改道,躲开重冰区后,运行良好。

滇东北地区110kV宣以线于1964年将大竹山长约6km一段改道,躲开严峻覆冰区,取得良好成效。

从上述资料能够看到:线路的安全运行与否,与路径关系专门紧密,而一样中、重冰线路通常都存在有“避冰方案”可供比较选择。

假如在现场确定路径走向时能重视避冰方案的选择工作,是能够选出较合理路径的。

5.2 保留原重冰规定第2.2条精神,略作文字修改。

这些差不多上在已有重冰线路运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可贵体会,要求在现场确定路径走向时,应尽量做到的一些事项。

1、已有的重冰线路运行体会讲明,严峻覆冰地段线路,不但造价高,而且往往由于冰凌资料缺乏,设计所估算的冰厚条件,专门难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形,以致不时显现破坏性冰害事故,给运行带来庞大的缺失和长期隐患。

因此,在现场确定路径走向时,关于通过调查,访咨询或将现场判定所确定的严峻覆冰地段应尽量予以躲开。

覆冰污秽地区线路,除常温条件下会显现污闪事故外,在覆冰季节更会因覆冰绝缘子串绝缘强度下降而显现冰闪事故。

而且,在目前的条件下,防止冰闪的有效措施还限于增加绝缘串长度,即降低工作电压下沿冰面闪络时的电位梯度。

这将直截了当阻碍塔头尺寸,而且随着电压等级升高而愈益显著,因此,在设计中对这类地区也应尽量躲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