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的认识与理解
浅谈中国画构图之我见

浅谈中国画构图之我见摘要中国画以传统文化母体为核心内涵,始终注意一种精神把握,区别于西方传统绘画以精准描绘客观物象为目的。
中国画追求的是一种超自然的精神境界,而构图正是中国画“精神意识”的反映,中国画构图艺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文化积累的过程,博大精深,涉及传统文人思想、绘画心理学、美学、色彩学等多个方面。
学习中国画构图艺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故本文就笔者近期学习所悟,将从传统文人思想对构图的影响和空间处理两方面来谈谈对构图浅薄认知。
【关键词】精神思想空间一、传统人文思想的影响“图式”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形象和外观,后转意为对最一般的基本特征的描绘,或略图、轮廓、抽象图形等。
是西学东渐后的外来专业木语。
时至今日,“构图”一说,较之“章法”、“布局”等传统专业语言,则更为普及和通俗易懂。
构图在中国画论中称为“经营位置”或者“布局”。
即顾恺之所说的“置陈布势”,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
它是指在特定的有限平面范围内一即画面中,将个别的、局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组合起来,使其形成符合艺术规律的组织结构,从而创造出完整的艺术作品,这种按艺术规律组织画面结构,并且使其形成形式美的方法就是构图。
构图使绘画艺术创造符合人的视觉、心理美感;使绘画艺术的形式语言和表现内容既符合形式美的艺术规律又能够表达画家本人内蕴情感的一种方法。
韩玮在《中国画构图艺术》中提出:“中国画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在意识结构,是以儒学的以人为本道德内涵,以追求真善美为道德使命”。
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之中的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人思想的载体,作为画家赖以自然而然的思维方式去进行绘画艺术的建构,使中国画在大自然与人之间,以“缘物寄情”,“情景交融” 的思维模式,将人的情思注入到自然而达到“物我为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构图是建立在上述基础之上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绘画中将物象艺术性的组织为符合形式美规律的画面结构。
浅谈对中国画构图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中国画构图的几点认识作者:杨培检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04期摘要: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独树一帜,有着无法比拟的历史地位。
要想创作出好的中国画作品,构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国画的构图,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中国画;构图;认识中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
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对于美术学习的学生来说,中国画绘画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了解和把握好中国画构图的内涵,对于中国画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画构图的理念构图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环节,是画家展现艺术形象、体现个人情思、表现创作理念的重要手段。
构图的英文为composition,名称来源于西方美术,有“构思于图”或“结构成章”之意,中国画随着西方绘画思潮、技法理念的引入,近现代绘画创作多将画面经营称之为“构图”,犹如文章构思立意间的结构组合与构架经营,是完成绘画创作的“总要和枢纽”。
中国画论里称构图为“布局,,“章法”,绘画创作的任何个体、局部形象都必须经过画家整体构思、立意、成象以及表现的全过程,其中的构思、立意即是构图。
构思的精拙,立意的高妙,直接关系到一幅作品意境的高低。
绘画者为了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本质,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提炼加工并加入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情绪心态,构图就是这一过程的具体体现。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画家会选择与自己心性相对应构图方式,因为阅历、气质、修养、环境不同,所以都有各自表达性灵的构图形式。
二、中國画构图的意义在构图上,中国画讲究经营,绘画遇到的第一关即是构图。
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
国画文化的感想

国画文化的感想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国画以线条、色彩、形态等表现手法,表现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美学价值。
在我看来,国画文化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
国画文化是一种精神追求。
国画的创作需要画家具备高度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需要画家在创作中不断追求美的境界。
国画的审美追求是一种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是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
在国画中,画家通过笔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表现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表现出自己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这种精神追求不仅体现在画家的创作中,也体现在观众的欣赏中。
观众欣赏国画,也是在追求美的境界,也是在追求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
国画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承。
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
国画的创作和欣赏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背景,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国画的传承需要画家不断学习和探索,需要画家在创作中不断吸收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果。
同时,国画的传承也需要观众的参与和传承。
观众的欣赏和传承,可以让国画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可以让国画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国画文化是一种美学价值。
国画以线条、色彩、形态等表现手法,表现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美学价值。
国画的美学价值不仅体现在画家的创作中,也体现在观众的欣赏中。
观众欣赏国画,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
国画的美学价值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热爱,是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
在国画中,画家通过笔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表现出自己对美的追求和热爱,表现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
观众欣赏国画,也是在感受这种美学价值,也是在感受这种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国画文化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也是一种美学价值。
国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画家和观众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追求美的境界,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浅谈对山水画的认识

浅谈对山水画的认识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一种,它以自然美景为主题,以墨、线、色表现自然的山水景色,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思想,突显出山水的高远、宁静、神秘、恢弘和崇高等特点,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之一。
从历史上来看,山水画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古代,山水画多以宫廷画为主,画家们主要以宫廷建筑和花园为描绘的对象,并慢慢地将自然山水融入画中。
到了唐朝,从墨色到笔势的飞跃,人们开始讲究笔墨的造化和境界的深远,将中国画的画风发展到了另一层次。
到了宋代,山水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画家们精益求精,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珍品。
明清时期,山水画不断发展,不仅技法更加神妙,而且关切的社会人文主题也更加丰富多彩,传承了创作上的优良传统。
在我看来,山水画是一种极具特色和表现力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首先,它突显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表现了人们身处自然之中的心理状态,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自然主义思想。
山水画中的山水透露出一种高远、清幽、神秘、恢宏的气息,反映了中国艺术家的哲学情趣和审美观念。
其次,山水画在表现艺术的功能性方面也有着独特的意义。
它既具有实用功能,又融入了艺术的审美意义,更重要的是表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感,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无论是山高水长,还是皎月清波,山水画都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了自然的神秘、高远,以及中国文化的博大和精深。
虽然山水画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转型期的中国,传统文化愈加受到重视,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
同时,山水画和文化传统也会激励创作者在创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向着更加深沉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发展。
总而言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瑰宝之一,远距隔着我们和天然的山水大地。
年代久远、技法深厚、独具特色,它满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爱怜,就像我们长大之后,思念小时候的那个清幽而清爽的地方一样。
它的艺术价值是无法替代,需要不断传承和学习。
山水画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在于表达了人们深刻的宇宙意识和人类情感,以及对自然美好的追求和热爱。
浅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浅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美术的代表之一,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具有丰富的审美特征。
本文将从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一、山水画山水画是中国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通常描绘的是山水景观,但不仅限于描绘自然环境,更是一种对人类精神境界的表现。
在山水画中,常见的审美特征有:1. 用墨浓淡变化来表现山水的高低,远近和质感。
画家追求准确的墨色变化,以表达山水的灵气和艺术韵味。
2. 运用“虚实”手法来表现空间和深度感。
画家善于利用虚实关系来表现山水的深度和气息。
3. 讲究“意韵”和“气韵”,通过自然景观的再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山水画重视表现画家的才情和思想感悟,使得画面有更深刻的内涵和精神内涵。
二、花鸟画花鸟画通常是指用笔墨来表现花卉、鸟类等小动物的美丽形态和生活情趣的一种绘画。
花鸟画的审美特征有:1. 追求精细写实的表现手法。
画家要通过丰富的笔墨技巧和细致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花鸟的细节和形态。
2. 和谐的色彩用法。
花鸟画在色彩的运用上强调色调的和谐和色彩的嫩雅,以营造一种自然、清新、优美的画面效果。
3. 把握生命的脉搏,表现生命的韵律。
画家要注意描绘花鸟的生命力和生命的韵律,表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三、人物画人物画是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它是中国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最具表现力的一种形式。
其审美特征有:1. 追求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突出人物形象的神韵和个性特征。
画家必须掌握人物的神态、情绪和动作,通过细致入微和准确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人物的精神内涵和形象特征。
2. 讲究构图的规律和按比例的关系。
画家要注意人物的比例、空间关系和距离感的表现,以使画面更加合理、生动和美观。
3. 强调历史文化的表现和美学的价值。
人物画强调人物形象的历史性和文化性,以及美学价值的表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总之,中国画是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的一种绘画形式,它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来表达人类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中国画赏析

浅谈中国画这个学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搜索资料,是自己对中国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对中国画相关的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热情,虽然谈不上有多深的见解,但也算有进步,以是我对这一学期中国画赏析的学习心得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
它讲究写实写意,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体系,为东方绘画的主流,它是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
它是中国艺术的典型代表,是一种精神性、哲学性很强的艺术。
中国画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通过虚实相生、书印结合,进行意象造型,美学追求,从而展示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境界传统中国画不仅历史悠久,还有着博大精深的丰厚内涵。
它源自远古的岩画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经过青铜器的铸就,发展到战国的壁画、帛画时己趋成熟。
受过秦砖汉瓦的熏陶,与中国特有的书法同源,有盛唐的青绿丹青,有着篆、隶、楷、草、行的线条之美,有五代、北宋的工笔花鸟之妙,有宋、元的山水之神韵,有明、清文人之笔墨胸襟,有中国与域外交流碰撞的艺术火花,有民间艺术的装饰风情,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精华,更有着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陶治之魂,现在,又在经历着新时代文明的洗礼。
所以,传统的中国文化既是一条活着的流动着的长河,又是一条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与时俱进的东方之龙。
它的生命之树长青。
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只要中国的笔墨纸砚还存在,只要中国的炎黄子孙还存在,只要中国人的审美情节还存在中国画就会永远存在、发展下去。
传统的中国绘画,在新的世纪是怎样用墨(用水)。
对于用笔和用墨,古代众多杰出的画家经累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中国画的形象构成是由线条决定的,线亦称为“骨”,线条要有骨力,要有质感,而线条的变化基本上是笔的不同运用。
中国画是以笔墨为基础的。
笔的基本内容是以线条为主,墨(色彩)只有依靠笔才有所发挥。
反映在具体的表现技法上,就形成了没骨、重彩、淡彩、白描(线描)一一从色彩到水墨、从纯色到无色、从多色到单色的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中国画的笔墨意趣浅谈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 。 还可 以随主观意愿设色 , 即所谓 的“ 随心赋彩 。 随类赋彩” , 中国画对色彩 的运用带有鲜 明 的审美特色和强烈 的民族性 。在写意花鸟画中, 黑色或白 色同样被认为是一种色彩 , 写意花卉如墨菊 、 墨兰 、 墨梅 、 墨竹等 , 将多彩的物象用墨色生动地表现。这里的墨色就 是彩色 , 这是 中国绘画的审美 习惯 。 例如, 清代郑板桥《 兰 竹图》 , 用不同墨色表现兰竹 。 产生不同的色彩感 。 用笔从韵味上来划分 。 有 的崇高 、 典雅 、 庄重 , 注重骨
力度羹、 节奏薨、 情感之美的体现——线条 早在唐代 , 张彦远在《 历代名画记》 中说道 : “ 无线者非 画也 。 ” 中国画的灵魂就是线条。 从最早在新疆昆仑 山发现 的远古岩画《 放牧图》 中, 我们可以发现远古北方草原游牧 民族表达游牧民生活的画面上突出的是 以线条为造 型手 段刻画各种动物 , 到战国时期在长沙战国墓葬里出土最早 的在丝绢上作画的作品《 人物驭龙 帛画》 。 画上通过龙 、 鱼 的活动 人物冠带的飘动等, 线条 的运用已相当熟练 , 并有 顿挫的系列变化 。 而随着时代变迁 、 生产力 的发展 , 中国画
是此理。
的主要工具成了“ 笔、 墨、 纸、 砚” , 特别是毛笔在作为书写
工具 的过程 中。 产生了对中国画笔墨更为深远的影 响。法 国的雕塑家罗丹说过“ 一根规定的线条通贯着大宇宙” 。 这 是说造型艺术从宇宙中如何分解出来的问题 , 而并非以此 作为绘画的主要手段来看待。 而 中国的绘画则对线条情有 独钟 , 对 于线描的功力十分重视 , 每一根线条 的运用都要
力、 气魄、 神韵的表现} 有的洒脱飘逸, 给人以活泼、 轻松的 趣味 ; 有的刚健 、 挺拔 , 体现豪放 , 雄浑阳刚之美。 用笔的意
浅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浅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绘画形式之一。
它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先秦时期的壁画、绣品、木刻、铜质日用品等到唐宋时期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再到现代的油画、水彩画等,中国画一直为人所喜爱和推崇。
那么,中国画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呢?一、“诗、书、画”三者相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画被称为“文人三绝”。
“诗者,志之所之也;书者,形之所形也;画者,神之所神也;诗、书、画三者所表现的都是人的内心感受、心灵体验和意境印象,它们通过对于意境的刻画来达到表现手法的自由化,这也是中国画的鲜明特点之一。
二、艺术手法自由中国画不像西方绘画那样近乎一成不变的画法,而是在表现手法方面要求非常高的自由化。
对于水墨运用、色彩处理、笔法表现等,都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可以体现出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和特色。
中国画很重要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够把现实世界非常完美的转化为虚幻形态,表现出非常自由、流动和丰富的神秘性。
三、强调“有境”中国画从山水画到人物画,都注重表现一种清新、自然、深沉的意境,对于中国人所钟爱的精神世界,不过一种聚焦而已。
这也是中国画审美特征的核心,即“有境”。
通过艺术家的艺术表现,旨在营造出一个充满神秘、自然、安稳和平静的境界。
四、笔墨手法的独特性中国画最为独到的地方是笔墨的运用,笔墨的变化、丰富程度可以掌握一张画的味道和艺术品位,而且针对于不同的题材、特点或风格、场景,快笔慢笔的运用也寓意着不一样的艺术阴影。
五、题材广泛在题材方面,中国画也非常的广泛,从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风景画到历史画、民间画等,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可以表现具体的事物和形象,也可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氛围。
因此,中国画成为我们特有的艺术文化珍品。
总体来说,中国画最为珍贵的还在于它可以渗透到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内涵,更重要的是它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
我们不仅能够从中领悟到中国绘画的精髓,还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画的认识与理解
经过一学期的中国画课的学习,在张老师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
下,我对中国画有了略微的了解,中国画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国的绘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当你学习中
国画的时候,你好像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学习中国画可以净化人的
心灵,在喧嚣的世界里,有时为了远离残酷的竞争和摆脱无穷无尽的
压力,我们急需一种慰藉心灵的灵药,就我而言,欣赏中国画是一种
很有效的方式。
中国画是画在绢,帛,宣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它按题材
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按技法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
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认识与理解。 中
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
学观念和审美观,在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
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
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
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
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
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
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画的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历程,它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远在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的绘画—帛画,这些
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
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
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
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
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
评标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
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 ,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
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
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
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
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
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
画和风俗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
领域空前繁荣,涌现出很多热爱生活、崇尚艺术的伟大画家,历代画
家们创作出了名垂千古的传世名画。近现代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和东
西文化的碰撞,中国画不断的创新与进步,更不用说在当今世界了。
总而言之,中国画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进步。
通过中国画,我们可以学到的东西很多,它会教育人,启发人,
激励人,鼓舞人,当你心灰意冷之时,看一下中国画,你就会重新出
发,不管路有多远,多艰辛,你一定会成功;当你急功近利之时,看
一下中国画,你就会放慢速度,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另一方
面,中国画对整个中国都有重要意义,中国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中国画彰显了中国发展的精神面貌,从古至今,中国画始终起着不可
估量的作用,在政治上,中国画显示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在经济
上,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文化上,中国画也
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它可以创造一种文化氛围,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中国画,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心灵的慰藉,正是有了中国画的
存在,中国的美学艺术才不断的进步与发展。我希望中国画随着时代
的进步而不断进步,不要一味的固步自封,要不断的吸收文明成果,
不断的创新。祝愿我们的中国画永葆活力,生生不息。
(一共145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