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20.20-2014静电放电防护培训总结

合集下载

ESD静电防护知识培训

ESD静电防护知识培训

(d)靜電環在作業當中嚴禁擅自借給他人
導電鞋
規格: 900KΩ ~ 35MΩ
浩洋电子
原理:配合靜電地板將人体通过鞋底与大地构成回路, 以使人体产生的静电能向大地泄漏掉;同时还使 鞋垫成为静电泄漏的电气回路
導電地板
規格: 2.5*104 Ω ~ 1.0*106 Ω
浩洋电子
功用: 依導電鞋將人體所帶之靜電有效疏導 給地
低于100V的电压就能破 坏零组件,而这个电压是 比起从前,现在的零 我们无法知道和感觉到 件或产品更小,效率 的!
更高但也更脆弱和更 敏感!
浩洋电子
静电破坏的种类
严重损坏:完全失去功能。 例如:金属熔化,短路等。 局部损坏:部分功能退化。 潜在损坏:部分功能退化,使用中继续退化, 直到完全失效。 暂时失效:数据电路中的功能受到干扰或数 据遗失。
八.靜電消除的方法
傳導 Conduction(導電桌墊 靜電鞋)
浩洋电子
遮蔽 shelter(靜電袋)
接地 Grounding (設備工具) 中和 Air ionizer(離子風扇)
增加環境濕度
靜電環
浩洋电子
結構﹕伸縮導線(內含1MegaΩ ±10%電阻可確保 操作者在意外情况下触及线电压时不致发生人身伤害 事故 )腕帶及接頭所構成。 配帶靜電環注意事項: (a)靜電環腕帶之金屬片必須與手腕皮膚緊密 接觸,不可鬆脫或套於衣袖上 (b)為確保1MΩ電阻之有效性,嚴禁用力拉扯靜 電環的伸縮導線 (c)接頭必須固定與ESD接地線裸銅部分且與靜 電環插座阻抗需低於2Ω ,否則不得碰觸材料
名词解释
ANSI:
浩洋电子
简称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由公司,政府和其他成员组成的自愿组织,他们协 商与标准有关的活动,审议美国国家标准,并努力提 高美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地位。 ANSI是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的成员之一,有参加79%的ISO/TC活动和参加 89%的IEC/TC的活动。

静电放电防护培训-ANSI-ESD-S20.20-2014标准教材培训

静电放电防护培训-ANSI-ESD-S20.20-2014标准教材培训
人员与电源可能会接触的位置应该采用接地断路器和其 它安全保护措施。
减少电气伤害的操作应进行实践演练,并且应遵循设备 说明适当地接地。
使用标准提及的电阻测量方法不得用于确定人员暴露在 高压交直流环境的安全性。
六. 静电放电控制方案
Logo
6.1 静电放电控制程序要求
程序应包括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程序应记录所有处理的敏感件 的最低敏感等级。组织应按照标准要求建立,记录,实施,维持和验 证本程序的遵守情况。
ANSI/ESD STM97.2, Floor Materials and Footwear – Volt age Measure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a Person 地面材料 和鞋-结合人员的电压测量
ANSI/ESD S541, Packaging Materials for ESD Sensitive It ems 静电放电敏感件包装材料
除非特别指明,以下文献的最新版本,修正或校正,作为本 标准的部分特别补充。 ESD ADV1.0, ESD Association’s Glossary of Terms 术语 ANSI/ESD S1.1, Wrist Straps 手腕带 ANSI/ESD STM2.1, Garments 工作服 ANSI/ESD STM3.1, Ionization 离子化 ANSI/ESD SP3.3, Periodic Verification of Air Ionizers 空气电 离器监测
三. 参考出版物
Logo
ESD TR53, Compliance Verification of ESD Protective Eq uipment and Materials 静电放电保护设备和材料的符合性 验证

ESD管理手册-S20.20-2014

ESD管理手册-S20.20-2014

版本变更记录版本变更内容描述批准人批准日期A 初版发行(恒信静电中心培训专用)目录1目的2适用范围3名词解释4功能权责5生产流程6管理要求6.1基本原理6.2修正6.3静电敏感件6.4ESD培训6.5产品认可6.6符合性验证6.7接地6.8人员接地6.9EPA6.9.1区域界定6.9.2人员管控6.9.3绝缘体管控6.9.4孤立导体管控6.10包装6.11标记7持续改进8相关程序文件及记录表单9参考文件1.目的公司按照ANSI/ESDS20.20和IEC61340-5-1标准实施静电防护管理,其目的在于:1)减少静电对产品的损害,提高产品品质,提高客户满意度。

2)明确静电防护措施和实施要求,为公司各部门和生产环节的防静电建立统一规则。

3)建立规范要求供应商和其他协作/服务公司提供满足期望的产品或服务。

4)通过二方、三方稽核,获得客户/机构认可,持续改进提高静电防护水平。

2.适用范围本ESD管理手册适用于公司所有静电放电敏感元器件的生产过程,也适用于外协厂方、供应商和合作方等与静电敏感件相关各方,同时也适用于公司产品的最终用户的静电放电防护控制。

本ESD管理手册适用于静电放电敏感度大于等于人体模型(HBM)100伏和带电器件模型(CDM)200伏以及孤立导体(Insulatedconductor)35伏的电气或电子零件、装置和设备等的制造、维修、组装、安装、包装、标签,服务、测试、检验或其它处理活动。

若今后处理的静电放电敏感元器件的敏感电压值低于三种模型中任何一种,应立即重新评估控制荐,修正控制措施和要求限值,变更本ESD管理手册后继续实施。

3.名词解释本ESD管理手册中使用的名词参考ANSI/ESDADV1.0-2014,为使用人员理加容易理解和实施,结合公司惯用语,对手册中常用的名词作出解释。

ACequipmentground,交流设备接地:交流设备电源线中地线的接地。

AuxiliaryGround,辅助接地:单独使用交流设备接地以外的接地,包括专设的弱电接地,静电接地。

ESD S20.20:2014防静电管理体系一整套文件(手册+推行计划+认证指引+操作指引+测试表)

ESD S20.20:2014防静电管理体系一整套文件(手册+推行计划+认证指引+操作指引+测试表)

ESD S20.20:2014防静电管理体系一整套文件(手册+推行计划+认证指引+操作指引+测试报告)1.ESD S20.20:2014防静电管理体系手册2.ESD S20.20:2014管理体系推进计划3.ESD S20.20:2014防静电管理体系认证指引4.ESD S20.20:2014防静电管理体系操作指引5.ESD S20.20:2014防静电管理体系测试报告模板X X有限公司ESD S20.20防静电手册手册编号: ESD-001手册版本: A/0发行日期: 2019年05月06日拟定: 日期:审核: 日期:批准: 日期:目录章节号标题1.0 目的2.0 范围3.0 公司ESD架构图/职责/任命书3.1 ESD总负责人职责3.2 ESD小组成员职责3.3 采购部职责3.4 生产部职责3.5 PE部职责4.0 ESD概要5.0 本公司的静电敏感器件列表6.0 静电防护区域(EAP)的蜀定和标识6.1 EAP划分6.2 EPA静电控制措施6.3 EAP标识6.4 防静电性能标准7.0 静电敏感区域的工程环境防静电规范7.1 防静电工程环境的要求7.2 地面的技术要求7.3 防静电保护接地的要求8.0 静电敏感区域的人员防静电规范8.1 各类人员的防静电知识培训要求及职责8.2 人体静电防护系统8.3 临时或外来人员的防静电管理9.0 静电敏感区域的防静电操作规范10.0 静电敏感区域的工作台、工装、设备以及防静电器材的防静电规范1目的规定ESD S20.20-2014防静电控制技术规范,为产品在元器件进料、制造、贮存、包装等各个环节提供明确可靠的ESD 技术支持,从整体上提高公司静电防护和控制水平,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内部静电防护工程的设计、使用、管理、维护和检测。

同时,此标准也适用于公司的电子设备的最终用户的静电放电控制。

3公司ESD组织结构和职责任 命 书本公司依据ESD S20.20:2014防静电管理体系要求建立的,为确保公司防静电管理体系有效地建立、健全、运行和保持,特任命 先生 为ESD总负责人,全面负责ESD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改进,并负责与ESD体系有关的内外部各方的联系协调工作。

ESD-20.20-2014静电放电防护培训总结

ESD-20.20-2014静电放电防护培训总结

ESD-静电放电防护培训总结本次ESD培训主要学习了ESD的国际标准介绍以及ESD标准技术和测试要求简介。

初步了解了ESD国际标准S20.20的一些标准要求和程序编制的基本要求。

一、ESD基础知识ESD是Electro Static Discharge的简称,也即静电放电。

静电就是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相对静止电荷,它是电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静电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是通过电子转移而形成的。

这些不平衡的电荷就产生一个静电场。

静电放电(ESD),就是两个带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件相互接近到某程度或接触时,静电从一个物件突然流放到另一物件上,发生电荷转移的现象。

静电产生的来源和途径。

静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摩擦、接触(传导)、分离、感应、冲流、辐射、压电、温差、电解等常见途径。

摩擦产生静电的材料序列为摩擦静电序列+(正极): 空气→人手→石棉→兔毛→玻璃→云母→人发→尼龙→羊毛→铅→丝绸→铝→纸→棉花→钢铁→木→琥珀→蜡→硬橡胶→镍、铜→黄铜、银→金、铂→硫黄→人造丝→聚酯→赛璐珞→奥轮→聚氨酯→聚乙稀→聚丙稀→聚氯乙稀(PVC)→二氧化硅→聚四氟乙稀 : -(负极)摩擦起电的产生机理是:上述任意两种介质摩擦后前者带正电,后者带负电,且相距较远的两种介质通常比相距较近的两种介质所产生的摩擦电量大。

由于摩擦材料不同,摩擦程度不同,材料表面均匀度不同,接触力,摩擦力,分离速度不同最终产生的电荷量也不同。

感应起电的产生机理是:不带电的物体接近带点的物体时,由于静电场电力线的存在,而是不带电的物体在静电场的作用下,在接近带电体的一侧产生于带电体电荷异性的电荷。

分离起电是相互密切结合的物体剥离时,而引起电荷分离,最终引起分离物体双方带异性电荷。

而其中摩擦、接触分离、感应是最常见,而且对电子行业危害最大的静电产生途径。

产生静电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种类、接触面积、材料表面均匀性、表面粗糙情况、接触分离力的大小、分离速度、环境温湿度等。

刘长雄:ESD S20.20-2014版 ESD静电释放标准工程师与内审员培训课程简介2天

刘长雄:ESD S20.20-2014版 ESD静电释放标准工程师与内审员培训课程简介2天

《ESD静电释放标准工程师与内审员培训》课程简介ESD S20.20-2014版主讲老师:刘长雄一、课程背景➢在电子行业里,ESD(静电释放)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环境因素。

ESD 被称之为---工业世界的病毒,因为它像病毒一样隐蔽及破坏性强大!➢由于ESD损伤产品的隐蔽性及随机性,很多企业对它的危害影响识别及评估不足,而疏于对它的防范,造成产品严重破坏,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据统计,每年全世界电子行业因静电造成的损失就达数千亿美元!➢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精密程度将越来越高,电子产品的静电敏感度却越来越低,ESD也越来越值得企业重视!➢很多电子相关企业的防静电管理缺乏一套科学性的系统来支持,企业不知道按什么标准执行,该买什么规格的材料、不知道该测什么项目、不知哪种设备仪器合适,不知道合格与否的标准......。

➢客户审核时对ESD各说各有理,每个客户都有一套说法,没有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企业不知道该听谁的......。

➢一些企业已按原1999版或2007版的ESD标准执行,但美国静电放电协会ESDA于2014年6月11日正式颁布了ESD标准最新版ANSI/ESDS20.20-2014,新版标准有哪些重要变化?企业该如何评估调整应对?➢欢迎参加本公司《ESD静电释放标准工程师与内审员培训》培训班,我们将为您提供ESD防静电系统解决方案!二、课程目标➢本培训课程内容按最新版ANSI/ESD S20.20-2014标准全面改版,将重点对新版标准的变化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为企业适应新版标准修改进行具体指导文件及实践指导。

➢本课程将指导您如何系统地策划、实施、检测、改进ESD管理体系。

指导您如何选择正确的静电防护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对ESD进行控制,降低ESD破坏风险。

➢本课程内容介绍了静电的认识、静电基础研究理论、静电敏感元件认识、静电损伤模型分析、静电防护材料的介绍、静电防护的基础原理、静电防护的具体应用方法、静电防护标准ESD S20.20 及IEC61340-5-1的核心要求。

ESD(静电)防护培训

ESD(静电)防护培训

ESD(静电)防护培训汇报人:2023-12-24•ESD基本知识•ESD防护措施•ESD安全操作规程目录•ESD检测与监控•ESD事故处理与应急响应•ESD防护案例分析01ESD基本知识在两个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之间发生的静电电荷转移的现象。

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静电对电子设备造成的损害。

ESD定义ESD防护静电放电(ESD)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它们之间的电子转移会导致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

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电场击穿当一个带电物体接近导体时,导体上的自由电荷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重新分布,形成感应电荷。

在强电场的作用下,气体分子被电离形成导电通道,导致静电放电。

030201ESD产生原因ESD产生的瞬时电流可能超过元器件的承受能力,导致元器件损坏。

损坏元器件ESD可能导致元器件性能下降或功能失效,从而降低产品的可靠性。

降低产品可靠性ESD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等安全事故,对人员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引发安全隐患ESD对电子设备的影响02ESD防护措施人员防护为工作人员提供防静电工作服,以减少人体带电的风险。

选择具有防静电功能的鞋子,以降低人体与地面的电位差。

使用腕带将人体静电引入大地,保持人体与大地等电位。

在特定操作中,为工作人员提供防静电手套以减少静电产生。

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腕带防静电手套将工作区域划分为防静电工作区和非防静电工作区,并设置明显的标识。

防静电工作区确保设备接地,将设备上的静电引入大地。

设备接地对关键设备进行静电保护,防止静电对其造成损坏。

设备保护区域划分与设备保护规范操作流程制定并实施防静电操作流程,确保工作人员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序。

标识设置在工作区入口、出口和明显位置设置防静电工作区标识,提醒工作人员注意防静电。

培训与宣传定期开展防静电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静电防护意识。

防静电工作区标识与规范使用防静电包装材料对产品进行包装,以减少产品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静电积累。

静电防护培训后的感想

静电防护培训后的感想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静电对电子产品的潜在威胁。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静电防护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静电防护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

首先,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静电的普遍性和危害性。

静电并非遥不可及,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摩擦、接触、分离等都能产生静电。

而这些静电如果不加以防护,可能会对电子产品造成致命的损害,导致产品性能下降甚至完全失效。

通过培训,我了解到静电放电的原理和静电敏感度等级,使我更加明白静电防护的重要性。

其次,培训让我掌握了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在培训中,讲师详细讲解了ANSI/ESD S20.20静电防护管理体系标准,让我对静电防护有了系统性的认识。

培训内容涉及静电防护的基本措施、ESD接地技术、ESD保护区和工作台的建立、人体静电控制、ESD消散技术、ESD屏蔽技术、敏感器件的包装技术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外,培训还让我认识到静电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源头抓起。

在电子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静电防护规定。

例如,在电子产品的包装过程中,要使用防静电材料,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静电影响;在操作过程中,要穿戴防静电服装,佩戴防静电腕带,确保人体静电得到有效控制。

在培训过程中,我还学习了如何进行静电防护检测和评估。

这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有助于及时发现静电防护方面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同时,培训还强调了静电防护的持续改进,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静电防护挑战。

总之,这次静电防护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我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公司的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行动:1. 提高自身静电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静电防护习惯,确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对电子产品造成静电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SD-静电放电防护培训总结本次ESD培训主要学习了ESD的国际标准介绍以及ESD标准技术和测试要求简介。

初步了解了ESD国际标准S20.20的一些标准要求和程序编制的基本要求。

一、ESD基础知识ESD是Electro Static Discharge的简称,也即静电放电。

静电就是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相对静止电荷,它是电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静电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是通过电子转移而形成的。

这些不平衡的电荷就产生一个静电场。

静电放电(ESD),就是两个带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件相互接近到某程度或接触时,静电从一个物件突然流放到另一物件上,发生电荷转移的现象。

静电产生的来源和途径。

静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摩擦、接触(传导)、分离、感应、冲流、辐射、压电、温差、电解等常见途径。

摩擦产生静电的材料序列为摩擦静电序列+(正极): 空气→人手→石棉→兔毛→玻璃→云母→人发→尼龙→羊毛→铅→丝绸→铝→纸→棉花→钢铁→木→琥珀→蜡→硬橡胶→镍、铜→黄铜、银→金、铂→硫黄→人造丝→聚酯→赛璐珞→奥轮→聚氨酯→聚乙稀→聚丙稀→聚氯乙稀(PVC)→二氧化硅→聚四氟乙稀 : -(负极)摩擦起电的产生机理是:上述任意两种介质摩擦后前者带正电,后者带负电,且相距较远的两种介质通常比相距较近的两种介质所产生的摩擦电量大。

由于摩擦材料不同,摩擦程度不同,材料表面均匀度不同,接触力,摩擦力,分离速度不同最终产生的电荷量也不同。

感应起电的产生机理是:不带电的物体接近带点的物体时,由于静电场电力线的存在,而是不带电的物体在静电场的作用下,在接近带电体的一侧产生于带电体电荷异性的电荷。

分离起电是相互密切结合的物体剥离时,而引起电荷分离,最终引起分离物体双方带异性电荷。

而其中摩擦、接触分离、感应是最常见,而且对电子行业危害最大的静电产生途径。

产生静电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种类、接触面积、材料表面均匀性、表面粗糙情况、接触分离力的大小、分离速度、环境温湿度等。

生产现场的典型静电源及来源:油漆, 腊面, 塑胶和乙烯树脂,塑料,抛光木材工作表面;油漆, 腊面,塑料,抛光木材,毛毯,砖地板地面;玻璃纤维, 塑胶, 表面处理木料等材料椅子;操作人员的普通衣物, 头发, 鞋子, 手套等;塑胶袋, 气泡包装, 海绵, 盒子等包装;塑胶袋, 气泡包装, 海绵, 盒子,刷子等工具物品;显示器,电吹风或热吹风枪,复印机,打印机,电脑,喷雾清洗剂,压缩气气枪,水枪等设备工具。

以及人体在地板地毯上的走动,物品的取放,以及没有接地措施的人体运动等也会产生静电。

静电的危害有1、ESA模式。

即静电(力)吸附灰尘,降低元件绝缘电阻。

2、ESD模式。

静电放电破坏,造成电子元件损坏。

3、EMI模式。

静电放电产生电磁场幅度很大,频谱极宽,对电子元件产生干扰。

静电放电的失效机理有热二次击穿,金属喷镀烧熔,介质击穿,气体电弧放电,表面击穿,体积击穿等。

静电放电模型。

1、人体模型(HBM)。

静电损伤最普遍的原因之一是通过从人体或带电材料到静电放电敏感(ESDS)器件之间的一系列有效电阻(1~1.5K Ω)发生静电电荷的直接转移。

手指与ESDS器件或组件表面的简单接触就可使人体放电,可能造成器件损坏。

用以模拟这类事件的模型就叫人体模型(HBM)。

HBM模式是带电人体对电子元件的损害。

2、机器模型(MM)。

与HBM事件类似的放电还可发自导电物体,例如金属做的工具或设备。

机器模型源自日本,是试图建立一个最恶劣的HBM事件的结果。

这个ESD模型包含一个200pF的电容,它向未串联阻抗的一个元件直接放电。

与最恶劣的人体模型相比,机器模型也许过于严格。

然而,现实世界确实有该模型所代表的情况存在。

例如,来自充电板组件或自动测试器电缆的快速放电。

MM模式是带电或放电设备对电子元件的损害模型。

3、带电器件模型(CDM)。

来自ESDS器件的电荷转移也是ESD事件。

例如,一个器件可能在顺着送料器滑入自动装配机时被充电。

如果它随后接触到插头或其它导电表面,从该器件到金属物体的快速放电就可能发生。

这个事件就是带电器件模型(CDM)事件,对某些器件而言可能比HBM更具破坏性。

尽管放电持续时间非常短暂(通常小于1纳秒),但电流峰值可达几十安培,甚至数百安培。

CDM模式是带电器件对导体或其他器件的损害模型。

二、ESD防护设计及控制ESD STM5.1,ESD STM5.2,ESD STM5.3从HBM,MM,CDM三种模式对ESDS器件进行了敏感度分级。

通常依据人体模型按下列标准来划分器件的静电敏感度:I 级 0~1999VII 级 2000~3999VIII 级 4000~15999V非静电敏感≥16000V静电控制防护的基本方法对静电的控制主要从三个原理:1、对所有导体进行接地处理。

2、对所有易产生静电的绝缘物进行隔离或控制。

3、进行EPA区划分,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使用ESD防护包装。

具体控制项从人机、物、料、环五方面分析区别。

1、ESD控制的基本原则做好ESD防护设计:器件选型、合理布线、设计保护电路等消除和减少静电的产生:减少或消除静电产生的过程、维持过程和材料处于等电势等使静电荷泻放与中和:使用静电导体、接地、电离器来泻放与中和静电保护产品免遭ESD伤害:使用防静电材料包装和储运2、防静电区设计原则划分EPA(ESD Protected Area)区域。

抑制静电荷的积累和静电压的产生。

如设备、仪器、工装不使用塑料、有机玻璃、普通塑料袋。

安全、迅速、有效地消除已产生的静电荷,使用有绳防静电腕带、防静电椅、防静电周转车、防静电周转箱。

保证静电压小于100V。

3、防静电系统要素(1)、地面防静电地面(防静电水磨石,防静电地板)体电阻10 5~10 9Ω,敷设地线网。

(2)、工位使用防静电工作台,防静电椅。

使用防静电台垫。

(3)、接地a、防静电工作区必须有安全可靠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地电阻小于4 Ω。

防静电地线不得与电源零线相接,不得与防雷地线共用,使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时,其地线可以作防静电地线。

b、工作台面、地垫、坐椅和其它导静电的ESD保护设施均应通过限流电阻接入地线,腕带等应通过工作台顶面接地点与地线连接,工作台不可相互串联接地。

c、防静电工作区接地系统,包括限流电阻和连接端子应连接可靠并具有一定载流能力,限流电阻阻值选择应保证漏泄电流不超过5mA ,下限值取为1M Ω。

(4)、温湿度20~30℃,相对湿度30~70%。

(5)、增湿增湿器使空气潮湿,防止静电荷积累,此法不适于增湿后会产生有害影响的场地。

(6)、电离器不能有效地泄放静电荷的场合,可采用电离器通过空气中的正负离子来防止和中和元器件和其它物体上电荷积累,电离能力大于250V/s 。

(7)、人体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戴有绳防静电腕带、手套、指套等。

(为什么我们要禁止使用无绳防静电腕带?)(8)、包装静电敏感器件应采取防静电保护性包装,如防静电袋、防静电盒等。

(9)、贮存、运输静电敏感器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容器(箱、袋)内,并用防静电运输工具(箱、车)周转。

贮运中要远离静电场、电磁场或放射场,如电脑显示器顶部。

4、操作注意事项1)尽量减少手工操作和接触ESDS件2)让ESDS器件保持在原包装中,直到组装或使用。

3)在接触ESDS件之前接地放电4)将所有工作范围内的物件,包括桌面、盒子、推车、工具等进行接地,然后才开始工作5)使用专用ESD屏蔽材料。

6)运送ESDS件时使用有足够静电保护的包装及运输工具。

7)在从包装中取出ESDS件前先触摸包装本身8)将所有的电子器件以ESDS 件看待9)在只有设置防静电保护措施的工作台处理ESDS件。

10)避免使ESDS 件在任何表面上推动摩擦。

11)工作中任何时候都保持人员的接地措施(如带好腕带等)。

12)如果没有使用防静电工作服,一般衣物必须有足够的距离。

13)拿取非导体部分,而不是引脚或导体部分。

14)放置ESDS器件时引脚面向耗散物三、ESD国际标准在国际静电放电(ESD)协会制定的最新标准ANSI/ESD-S20.20-2007标准中提出来对静电控制方案的行政和技术要求,以及建立,实施和维护静电放电的控制方案。

这个标准适用于建立对电气和电子零件,装置和设备(不包括电动引爆装置)的静电保护。

标准适用的领域包括:制造、处理、组装、安装、包装、标签、服务、测试、检验、运输以及其他除此之外,在处理电气,电子零件,装置和设备中,对静电损害的敏感度超过或等于人体模型的100V的情况。

标准规定ESD静电放电控制方案的程序文件要求包括控制计划、培训计划、验证计划等三个计划,以及测试方法、防静电物品识别认定、设备人员接地管理、防静电区域管理、防静电搬运标示包装规定以及删减申明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S20.20及补充标准明确了一些主要的技术和测试标准,同时标准中讲述了测试类型、测试方法、部分测试仪器要求但并没有规定使用什么测试仪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