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智慧水务顶层设计案例解析
水务工作创新案例

水务工作创新案例水是生命之源,水务工作关系着民生福祉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地水务部门不断探索创新,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案例,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环境的保护和水务管理的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案例一:智能水务监测系统在某城市,水务部门引入了一套先进的智能水务监测系统。
过去,水务监测主要依靠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
新的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在河流、水库、水厂等关键位置安装传感器,实现了对水质、水量、水压等参数的实时监测。
这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分析软件能够快速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水管泄漏等问题,并自动发出警报。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端随时查看监测数据,掌握水务运行状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
同时,该系统还具备数据分析和预测功能。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够预测水质变化趋势、用水量高峰等情况,为水务规划和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这一创新举措使得水务管理从传统的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预防和精准调控,有效地保障了城市的供水安全和水环境质量。
案例二:雨水收集与利用工程在另一个地区,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实施了大规模的雨水收集与利用工程。
以往,雨水往往直接排入下水道,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该工程通过在城市道路、广场、建筑物等区域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花园、蓄水池等,将雨水收集起来。
收集到的雨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用于城市绿化灌溉、道路清洗、景观补水等用途。
在一些住宅小区,还建设了雨水回用系统,将雨水引入居民家中,用于冲厕、洗衣服等非饮用用途。
这不仅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降低了居民的用水成本,还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有效减少了内涝的发生。
此外,为了提高雨水收集的效率和质量,该地区还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标准,鼓励开发商在新建项目中采用雨水收集技术,并对雨水收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进行规范管理。
智慧北京顶层设计总则

“智慧北京”顶层设计总则(征求意见稿)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引言本文件提出“智慧北京”顶层设计的主要框架和约束条件,旨在向北京市各区县、各部门提供开展顶层设计工作的参考依据。
本文件主要从业务框架、资源体系、基础设施和政策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政府主导领域顶层设计的要求,并从市场应用、支撑平台、基础设施、政策标准四个方面提出市场主导领域顶层设计要求。
引言 (I)“智慧北京”顶层设计总则 (1)1.“智慧北京”顶层设计的组成 (1)1.1 组成 (1)1.2 政府主导顶层设计主要层次 (2)1.3 市场主导顶层设计主要层次 (4)2.政府主导顶层设计的总体要求 (5)2.1 政府主导顶层设计总体框架 (5)2.2 业务集成框架 (6)2.3 资源框架 (18)2.4 基础设施 (21)2.5 政策机制 (33)3.市场主导顶层设计的总体要求 (35)3.1 信息化应用 (36)3.2 社会共性支撑平台 (38)3.3 网络公共基础设施 (40)3.4 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40)4.使用要求 (41)4.1 依据总则要求开展顶层设计 (41)4.2 顶层设计成果要求 (41)4.3 专家委评审标准 (42)4.4 项目审查依据 (42)4.5 本文件将根据全市信息化发展的情况,逐步完善,并定期更新发布。
(42)“智慧北京”顶层设计总则1.“智慧北京”顶层设计的组成1.1 组成围绕智慧北京的建设目标,可将“四类智慧应用”和“四个智慧支撑”划分为政府主导领域与市场主导领域,分类推进。
因此智慧北京顶层设计根据建设主题的而不同从整体上也分为政府主导的顶层设计和市场主导的顶层设计两大类,政府主导顶层设计应以支撑功能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运行为目标,市场主导顶层设计则以明确市场空间、引导市场建设为目标。
政府主导的顶层设计按照责任主体可分为市级重点领域、区(县)、部门(行业)三个层次,市场主导的顶层设计按照责任主体可分为市级公共领域、行业应用领域和区(县)社会领域三个层次。
智慧水务行业的创新模式研究及应用案例分析

智慧水务行业的创新模式研究及应用案例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智慧水务行业在近年来迅速崛起。
智慧水务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和传感器等智能设备,实现对水资源管理、用水设备监测以及水质安全等方面的全面监控和精细管理,以提高水务行业的运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和节约资源。
智慧水务的创新模式研究是为了回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解决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许多创新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法。
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智慧水务行业的创新模式及应用。
首先,我们可以从中国南方水电公司的“一江一江”项目来看。
该项目通过在三峡库区的三江口、兴宁等多个站点安装流量计、水位计和水质监测仪器,实现对长江、嘉陵江和乌江的全面数据收集。
这些数据可以被实时上传到数据中心,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为水电厂的调度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该项目还建立了一套智能化的报警机制,一旦发现水位过高或水质异常情况,就会实时发送警报,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这种方式,水电公司的调度管理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大大减少了因水情变化引发的风险。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锦州市的智慧供水系统。
该系统通过在供水管网上安装传感器和智能水表,实现了对锦州市供水设施的远程监控、远程计量和智能化管理。
通过集中监视和实时响应,供水公司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管网的漏水、爆管等异常情况,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和运营成本。
此外,智慧供水系统还提供了一种便捷的缴费方式,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线上平台查询用水量和缴纳水费,提高了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另外一个创新的模式是上海市的“智慧排水系统”。
由于上海市地处低洼地区,排水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为了应对城市快速扩张和暴雨引发的内涝风险,上海市政府在城市排水系统中引入了智能化技术。
通过在排水管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计,智慧排水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管网的运行情况,并根据预测模型和实时数据,进行智能调度和控制。
当城市遭遇暴雨天气时,智慧排水系统将自动启动减压泵站和阀门控制系统,以减少排水管网的压力和防止内涝事故的发生。
智慧排水顶层设计---智慧城市

已建成污水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开展550余公里管线普查(共 水务集团 800余公里),污水处理厂和70余座污水泵站也建设了信息管理 系统,具备运行和实时监控等功能
上城区
拱墅区 西湖区 风景区
已完成289公里管线普查,普查费用81万,建立数据库并整合入 现有的杭州市排水管理信息系统
已开展辖区内六个街道管网信息化普查工作,并初步搭建信息 系统框架。普查费用约200万,系统平台搭建费用约63万
行业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面临的诸多问题
也日益凸显。近年来,由暴雨导致的城市内涝问题频 频出现,导致汽车被淹、地铁停运、交通瘫痪乃至人 员伤亡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 工作,造成了城市经济的巨大损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都市
极度扩张,新的城市格局很难再依靠传统的排水系统来
智慧排水数据中心是城市排水信息汇聚、交换、融合、分发的中枢,通过构建标 准的信息交换流程、提供标准的数据交换接口、约定标准的数据格式,规范城市排 水信息提供、处理和服务体系,实现排水管理信息的高度共享
1 2
数据管理:提供元数据著录、数据字典、数据节点、数据服务、
资源目录等管理功能
数据交换:数据中心作为不同部门、业务之间的数据交换平台,
的水平。
建设思路及原则
总体建设思路:以现有排水系统及信息化建设成果为基础,积极融 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建立集、排、治、处、防、控、 管及公众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智慧型综合系统平台,使其成为达到省内 一流,国内领先的水平。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普查竣测,相辅相成 长效机制,确保更新
•
3 4
•
杭州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2011年10月,杭州被列为全省 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城市之一;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 强“三城三区”建设,打造“智慧杭州”; 2012年9月,市政协批 复同意《“智慧杭州”建设总体规划(2012-2015)》
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介绍精要共27页文档

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介绍精要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பைடு நூலகம்—孔子
智慧水务顶层设计ppt

智慧水务顶层设计ppt
单位:大数据智慧单位
目录
01
智慧水务概述
02
智慧水务信息化
03
成功案例分享
04
我们的优势
05
智慧投资方案
Page 2 of 38
过度页+
的小巷里,儿时与玩伴打闹的情景一点一点地浮现,两 个天真烂漫的孩童,一条饱经沧桑的小巷,构成了一幅 美丽的风景。这些风景也许会慢慢逝去,但在我的脑海 中,它会成为永远的记忆。释怀作文800字 那天,小雨绵绵。外婆睡着了,一丝轻微的气息都没有 ,脸上还挂着我许久未见的慈祥的微笑。回想起外婆的 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昨天,可今日,却再也见不到她了
泛黄管理的人旧员相片从箱子里掉出来。是统一计张年夜时的团SC圆AD照A系统
,我和外婆坐在一起,中间放着好分大析一碗外婆拿手D的MA豌系统
豆的花 眼汤角。浮照起片了里一的片外晶婆莹互,。联笑妈网得妈那拍么了智开拍慧心我,的神肩采,飞拂扬去智水。了慧力我我服模型务
眼角决的策泪者 。;外婆可不喜欢会哭的你分。析;是
数据管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压 水量 水质
云平台
基础设施
基础软件
GIS平台 数据库系统
基础设施
服务器 操作系统 安全防护
灾备
物联网
传感器 传输网络 摄像头
基础设施
智慧水务概述
啊,我怎么能哭泣呢,外婆说过,要我一辈子都开开心 心地走好人生模的拟道能路力,我要坚强,要不负众望。倏忽, 我好像又看见外婆,鼻尖一酸,两供行应清管泪理打湿了手中老 旧的相片。事隔多年,我这才明白,外婆自始至终想要 的阳, 光不,过我水是要量我带预自着测在记的忆,中快的乐外地婆享更受好我地的过人好生自。己我的重生拾活了。 因你心痛,也因你而释怀。抬头,是远方。花开花落, 云天无边。瘦西湖作文8营00运字维护 扬州瘦调西度湖应有急;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因湖面瘦 长,名曰;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北郊,其风景秀 丽,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今年暑假,我有幸去游览了 一番。分也区许计是量去的时间不对吧,到了西湖边,刚一下车 ,脚便像触电似地颤抖起来,身上汗流浃背---这天也太 热了吧。不过这瘦西湖好监像控有预避警暑功能,湖外骄阳似火 ,一进到景点里,看着满眼清新的绿色,再加上偶尔吹
BECloud智慧水务云平台方案

工业互联网先进应用案例集案例1北控水务BECloud TM智慧水务云平台北控水务集团是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专注于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旗舰企业。
北控水务集产业投资、设计、建设、运营、技术服务与资本运作为一体,是综合性、全产业链、领先的专业化水务环境综合服务商,业务涵盖市政水、流域水、工业水、村镇水、海淡水及环卫固废、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清洁能源等领域。
2017年起,集团将全面创新提到集团战略层面,在行业内率先践行智慧化运营管理理念,通过将行业专业理论经验与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等IT与OT技术的融合,链接水务行业的实际需要导向和技术领域的可能性,引领开发了包括智慧水务运营管理平台BECloud TM、数字双胞胎、全流程智能控制系统等智慧化的大数据解决方案,紧扣水厂关键工艺环节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建设水务行业智能水厂,建立智能水厂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推动水务行业的整体提升与大跨步发展。
和利时作为中国领先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20多年来始终围绕工业现场生产制造和企业运营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累计实施了几万个各类工业自动化项目,包括流程、离散和运营等不同类型工业领域和门类,深刻理解企业面临的生产和运营问题。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利时不断开发出融合新ICT技术或顺应技术发展趋势的产品,今天已经基本形成了包括边缘控制器、边缘智能控制系统、边缘网关、数字化工厂生产运营管理系统、工业云为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工厂操作系统HolliCube),并基于该平台实现了中药调剂设备云、通用设备云、智慧水务运营管理平台、轨道交通综合运维管理平台等多个典型行业和示范性应用。
和利时通过HolliCube产品、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和数字化服务,助力客户打破各种自动化信息孤岛,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和数字化转型,引领和满足市场对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需求。
智慧水务原理架构示意及下步工作重点

初步设计前的招标重点工作
规划先行
智慧水务 顶层规划
智慧水务 运营体系
智慧水务 规划方案
分步实施
运营服务
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
水生态管理信息系统
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供水节水管理信息系统
农村水务管理信息系统
水务工程建设管理信息
水务应急指挥系统
电子政务OA系统
水务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移动水务通系统
智慧水务原理架构示意及下步工作重点
智慧水务原理图
前端层
传感 摄像头
控制器
接入 网络 数据流
控制流
水务云层
转换 加工 清洗 数据存储
数据流 控制流
应用层
应用
提醒 决策
预警 分析
控
制
✓ 给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给予合适的提醒; ✓ 智慧水务和智慧城市进行无缝对接,智慧水务即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也是为了
实现内部资源、信息、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初步设计前的招标重点工作
数据整合 业务创新 开放共享
智慧的源泉来源于跨部分的数据整合、业务的创新、开放共享的水 务数据;可以很方便的和智慧城市数据进行对接;
初步设计前的招标重点工作
数据 业务 共享 标准 标准 原则
统一标准的好处: 1、避免重复建设;例如:一个单位用20个摄像头 可以转变为20个部门用一个摄像头; 2、有利于数据的整合和数据对接; 3、项目实施开展有依据遵章可寻;
智慧水务示意图
初步设计前的招标重点工作
需求 需求 需求
需求不能依赖于企业,必须由我们自己建设者来把握,智慧水务建 设的需求就是根本解决我们自身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初步设计前的招标重点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智慧水务顶层设计案例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2008 年,IBM提出重大社会发展理念:“智慧地球”,认为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可感应、度量的信息源无处不在,互联网平台让这一切互连互通,让一切变得更加智能化;随后,又提出“智慧城市”的崭新理念,欧美发达国家掀起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
2011 年起,智慧城市的理念在国内得到广泛认同,2012 年,北京市发布《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正式开启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跃升的新篇章。
借助“智慧北京”、“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等外部大环境,积极跟踪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围绕水务中心工作谋划北京水务信息化的新发展,提出了建设“智慧水务”的构想,旨在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和带动水务现代化,提升水务行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保障水务可持续发展。
1北京水务信息化发展现状从“十五”到“十二五”初期,北京水务信息化发展经历了起步萌芽(2002 年前)、基本建设(2002—2005 年)、业务应用(2006—2010 年)3 个重要阶段,北京水务信息化工作按照“统一规则、分步实施;平台公用、资源共享;应用先导、务求实效”的原则,全面开展了1 个基础设施平台、1 个综合数据库、6 大业务应用、3 个保障环境的建设。
初步形成了“数字水务”的基本成果,实现了支撑北京水务可持续发展的应用绩效,水务信息化建设进入“整合共享、深化应用”的发展阶段。
初步建成雨情、水情、水环境、工情、供水、排水、节水等11 类信息采集系统;形成上连北京市政府、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横连北京市交管局、气象局,下连14 个区县水务局、28 个局属单位的骨干通信网。
建成局中心综合数据库,涵盖8 大类45 小类业务数据;建成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向局内25 个单位及市应急管理办公室,以及交通、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共享数据。
在水资源、城市应急防汛、供排水、郊区水务及水务工程管理等核心业务领域建设了一批重大应用系统。
初步完成信息化标准、运行管理维护及信息安全3 大保障环境的建设。
尽管水务信息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距离“智慧北京”、“水务改革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水务信息化工作仍存在以下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充分认识、积极应对、妥善解决:1)监测不够全面。
目前北京市水务监测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但还存在信息采集站点内容不够均衡,布设密度和深度不能完全支撑水务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设备的完好性、可用性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和优化。
2)决策支持不够科学。
随着水务信息化应用的逐步开展,应用系统建设主要集中在水文水资源、防汛抗旱、工程自动化方面,在水环境、水生态及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应用还较少;系统功能大都以信息服务为主,主要满足日常管理需要,辅助决策类、统计分析类系统不足,不能有效满足水务决策、应急管理的需求。
3)服务不够主动。
目前水务信息化的服务对象涉及政府部门、水供应商、社会公众等,基本能够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但尚处于被动服务的阶段,在主动性、便捷性、人性化等方面存在改进空间。
4)业务不够协同。
水务信息化现有的各业务应用系统仅限于各部门内部使用,相互之间只实现了数据共享,尚未实现应用层面的联通、共享,也未实现跨部门、层级的业务协同。
2北京市智慧水务建设目标智慧水务的本质是一种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行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也可以指符合智慧化特点的一个具体的城市或区域的水务系统。
智慧水务是指把新兴的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城市水务综合管理,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自然水和社会水循环系统中,并通过普遍连接形成“感知物联网”;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水务物联网”整合起来,以多源耦合的二元水循环模拟、水资源调控、水务虚拟现实平台等为支撑,完成数字城市水务设施与物理城市水务设施的无缝集成。
依托机制创新,整合共享气象水文、水务环境、市容绿化、建设交通等涉水领域的信息,构建基于数据中心的应用系统,为电子政务、水务业务管理、涉水事务跨行业协调管理、社会公众服务等各个领域及需求提供智能化的支持,从而能以更加精细、动态、灵活、高效的方式对城市水务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达到“智慧水务”的状态。
北京市智慧水务建设的总体目标如下:充分利用“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建设成果,按照“深度融合、全面共享”的指导思想,以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为主导,以“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通信网络和各采集控制终端为基础,基本建成集高新技术应用为一体的智能化水务管理体系,基本实现信息数字化、控制自动化、决策智能化,使得感知内容全覆盖,采集信息全掌握,传输时间全天候,应用贯穿全过程。
北京市智慧水务建设按照“五年基本建成,八年基本完善”的总体部署,拟分2 个阶段开展实施,第1 阶段为2013—2017 年,基本完成北京市智慧水务建设,初步形成与智慧北京相适应的水务管理能力;第2 阶段为2018—2020 年,全面完善北京市智慧水务建设,为智慧北京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3北京市智慧水务总体架构3.1 智慧水务业务架构根据北京市水务局三定职能和水务业务的实际需要,将水务业务从宏观上划分为决策指挥和公共服务2 大类,具体组成和架构如图1 所示。
水务决策指挥层的3 大业务需要水务信息监测与服务类和水务工程建设与管理这2 项基础业务进行支撑。
3.2 智慧水务总体架构在水务业务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智慧水务顶层设计的思路,借鉴目前国际国内同类项目建设经验,初步搭建了北京市智慧水务总体架构,主要包括智慧水务监测体系、控制体系、传输网络、水务数据中心、应用、服务对象、安全保障及推进机制等8 大部分,具体框架如图2 所示。
3.3 智慧水务功能架构智慧水务通过“智能感知、智能仿真、智能诊断、智能预警、智能调度、智能处置、智能控制、智能服务”功能体系,实现水安全智能保障,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以支撑日常和应急状态下的防洪、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等管理业务工作,具体功能架构如图3 所示。
4北京市智慧水务建设任务根据北京市水务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智慧水务顶层设计的总体框架,智慧水务建设任务可以概括为“4511”,即4 大监测体系、5 大控制体系、1 个数据中心、1 个应用体系。
4.1 完善4 大监测体系主要围绕防汛、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管理4 类核心业务,完善水务监测体系。
和传统的监测手段相比,智慧水务需要利用遥感、卫星、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能感知体系,确保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的水务立体感知监测体系。
4.2 完善5 大控制体系洪水控制体系涵盖潮白河、永定河、拒马河及城市内涝,实现上蓄、中疏、下排的防洪格局;水源控制体系涵盖京密、永引、南水北调和应急等水源,通过南水北调水入京,与本地10 个水库、6 处水源地及再生水实现统一配置;城市供水控制体系包括城区和郊区供水控制体系,形成城内六区一网和多个郊区供水单元相结合的供水格局;城市排水控制体系包括污水收集和处理体系;生态河湖控制体系包括内城水系、生态廊道及小流域。
4.3 建成1 个水务数据中心通过元数据库结合数据资源目录的方式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并在现有综合库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为分析、统计、决策等过程提供数据支撑。
建设水信息基础平台,建立形式多样、使用灵活、方便快捷的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形成“一张图、一个库、一个平台”。
4.4 构建统一业务应用体系采用功能个性化定制的思想,水务应用系统由通用和个性2 种模块组装的方式实现。
水务局机关处室和其业务对口的局属单位在共性业务上使用统一的通用模块,针对个性业务可以开发个性模块。
通过管理平台实现模块的共享、升级和管理。
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业务应用链条,为社会公众、水务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在线服务和决策支持。
5北京市智慧水务实施路径5.1 建设原则为确保智慧水务目标的实现,克服水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信息资源分散、开发利用效率低等全局性问题,智慧水务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稳步推进。
依据《北京市智慧水务顶层设计》部署,统筹安排建设任务,逐一落实,协调、稳步推进各项建设内容,满足当前工作的迫切需要。
同时,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健全相关办法,制定标准与规范,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重点项目建设在技术上统一标准、框架,确保信息的互联互通,促进资源的整合、公用、共享,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和效能。
2)需求驱动、急用先建。
以满足实际需求,提升业务支撑能力为目的,建立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信息技术应用服从水务事务和业务需求的科学发展模式,在保障系统可扩展性的基础上,选择实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可配置、易扩充和能演化的系统,注重实用、好用、够用,确保系统尽快发挥效益。
3)注重整合、资源共享。
所有信息基础设施,都必须按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和应用;特别是要依托水务数据中心建设,建立信息交换平台,在全市水务系统内部最大程度地共享信息资源,对社会公众要最大程度地开放公共信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信息互联互通、政务公开透明,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效能最大化,避免重复建设。
4)建管并重,注重运维。
加强建设项目的规范化过程管理与科学评估,明确各类信息基础设施及业务应用的合理生命周期,将所建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方案及合理生命周期内所需备品备件纳入设计内容,落实运行维护经费和组织方式,强化日常管理,保障水务信息系统建得成、用得好、可持续。
5.2 应用系统建设模式智慧水务的核心体现在应用层面,应用系统建设将以现有系统整合为主,现有系统升级改造和新建系统为辅的方式开展。
5.2.1 现有系统整合现有系统整合分为数据资源与应用系统整合2 个层面。
数据资源层面的整合针对运行良好、相互功能交集较小,但具有一定数据联系的现有应用系统,通过分析系统之间的数据关联关系(数据类型、流向、共享需求等),确定整合后的数据资源结构,并对上层应用系统进行相应改造,实现同一数据资源上不同系统的稳定运行。
应用系统层面的整合是在云计算服务环境下,基于SOA 架构,对当前在不同的开发平台下,用不同的开发语言、架构设计开发,并且运行于不同网络环境当中的信息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将业务流程分割包装成不同的服务,并整合在统一的网络中,对使用者提供透明化的服务,从而实现系统的松散耦合。
5.2.2 现有系统升级改造对不能满足智慧水务业务需求的系统进行评估,找出目前运行状况良好的系统,按照智慧水务顶层设计业务需求,在云计算与物联网环境下,基于SOA 技术架构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并采用工作流、可视化等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建模,构建可变动的业务流程定制机制,实现对现有系统的改造,以满足服务社会公众和支持领导决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