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第11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第11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第11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几度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设置为路、州、县三级。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 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

B . 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

C . 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

D . 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

2. 符合下列材料的主题是()

A . 分化相权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

B . 权力由皇帝身边远的人向皇帝身边的人转移

C . 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D .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3. 周代王位继承制度一改“兄终弟及”为“父死子继”,然,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又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该制度的核心标准是()

A . 年龄长幼

B . 贤良优次

C . 出生贵贱

D . 血缘亲疏

4.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 . 宗法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禅让制

5.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此处“封建”是指()

A . 宗法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6. 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秦王政统一六国后,更改名号,号称“皇帝”建立了皇帝制度。秦王政的做法()

A . 打击了战国君主的威严

B . 保证了秦国统治的延续

C . 限制了丞相权力的行使

D . 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7. 《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为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应是()

A .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 .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称霸的需要

C . 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 . 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8. “它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材料评价的是()

A . 郡国并行制

B . 节度使制

C . 行省制度

D . 内阁制

9. 有学者认为,战国时养士之风盛行,但属“私养”、“家养”,直到科举制确立,才真正实现“国养”。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科举制()

A . 扩大了政权的开放程度

B . 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 . 有益于重学风气的形成

D .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10. 下图是中国唐朝三省六部制和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实质问题的选项是()

A . 唐朝的制度更为先进

B . 唐朝的决策权在尚书省和皇帝

C . 美国的制度更符合美国国情

D . 唐朝是专制制度,美国是民主制度

11.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 . 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B . 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百官

C . 宋朝在地方上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D . 元朝设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12. 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士,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B . 内阁首辅可以制约皇权

C . 标志着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 . 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

13. 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进步之处有()

①按每年收入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②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③颁布《十二铜表法》取代习惯法

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4. 从古希腊历史看,演说雄辩之风在公元前8—6世纪蔚然兴起,公元前5—4世纪成为政坛时尚。与演说雄辩之风的兴盛直接相关的是雅典()

A . 政权机构的建立

B . 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C . 贵族势力的削弱

D . 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15. 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恩格斯作出这一评价主要依据是,罗马法()

A . 在法律上保护了财产私有权

B . 保证了公民政治上的参政权

C . 蕴涵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D . 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16.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上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 . 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 . 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C . 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 . 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17. 在1787年的美国制宪会议上,弗吉尼亚州代表提出,各州在国会的投票权应按各州财力贡献的大小或自由民多少的比例进行分配。这一议案引发了尖锐的冲突,其中反对最激烈的代表应该来自()

A . 大州

B . 小州

C . 南方

D . 北方

18. 法国1875年宪法对于政治制度作了规定,人们可以指出它的缺陷,谴责它的弊端,但无法否认它的进步意义。法国1875年宪法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A . 确立共和主义道路

B . 强调总统不得连任

C . 铲除封建保守势力

D . 赋予议会制约总统的权力

19. 容克贵族俾斯麦完成了资产阶级没有完成的伟业,从而确立了俾斯麦在德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这里的“伟业”主要是()

A . 制定民主宪法

B . 赋予人民选举权

C . 实现德国统一

D . 镇压了工人运动

20. 《资政新篇》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这说明《资政新篇》()

A .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B . 符合太平天国实际

C . 得到西方列强支持

D . 注重广大民众利益

21.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海上的一次战役。有人曾作诗“城上神威炮万斤,枉资倭寇挫吾军。后来天道终归汝,致远深沉第一勋。”此诗是纪念()

A . 丁汝昌

B . 刘步蟾

C . 林永升

D . 邓世昌

22. “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为此,五四运动提出了()

A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 . “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

C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

D . “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

23. 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十四年抗战”起自()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华北事变

C . 七七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二、非选择题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郡县制追求权力集中和行政效率,其势在合,官僚取代贵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郡县制萌芽于春秋,成熟于战国,完善于秦汉。春秋时期,在外部威胁加剧的情况下,一些诸候国国君因为战事需要,遂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起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制度。

——《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全面实行郡县制,直至汉朝,郡县制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分封制不同,郡县制确立利于中央通过监察和考课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从而结束了地方分权的格局,逐步演化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中国郡县制》

(1)材料一中的“官僚政治”的实质是什么?周代实行的什么地方行政政治制度体现了“贵族政治”?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后长期实行的根本原因。

2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三图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什么时代开创的?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自身有着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没有的一些特点:①它自古以来是一种弱势文明,因而它善于模仿和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但却又毫无感恩报答之心;

②日本文化中没有“绝对正义感”,更多的是功利主义,一切都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③日本文化中还有一种非理性的鄙外主义心态,……日本的鄙外主义其矛头往往首指中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1936年8月7日,首相、外相、陆相、海相、藏相召开“五相会议”,制定了《国策基准》这个文件提出:外交与国防相互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日本侵华的重要事件及由此给中国领土主权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制定《国策基准》的目的,并指出1937

年日本由此发动的侵华军事行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共两党抗战如何体现了有异有同。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材料三: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一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1787年美国联邦共和政体的主要不同。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周王的妻妾周王与妻妾所生的后代 妻(正室)三哥(20岁),四哥(14岁) 妾一大哥(25岁) 妾二二哥(22岁) A.大哥 B.二哥 C.三哥 D.四哥 2.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春秋时期在诸侯墓葬里发现了用九鼎殉葬的现象。这反映看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变化是() 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C.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 3.据《史记、平津侯全文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4.中国古代长期稳定性引起来英国史学家汤因比的关注:“中国大一统的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此处所说的“精神文明”应该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 B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 C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 D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5.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 ①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②君权与相权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④汉族与少数民族 A.③④ B.②③C.①② D.③④ 6.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 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兵力 D.削弱地方势力 7.三省六部制的创立,说明了() A.丞相权力的增大 B.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民主化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D.体现任人唯贤的原则 8.《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 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9.下列体现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权力或思想,其中是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有() ① 2004年克里在家乡波士顿投票选举总统 ②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国会又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美国国会有权弹劾总统;美国法官终身制,但国会有权弹劾法官 ③ 2002 年 3 月上旬,英国国会即将就有关伊拉克问题进行辩论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共30题 1.《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度。材料的意思是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是把田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这体现的是分封制。所以答案选B。 2.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 A.郡县官长 B.方国头领 C.商王子侄 D.三公九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A项是郡县制下的地方官吏,不是诸侯,排除。“叛殷会周者”不包括商王的子侄,C排除。D项是秦的中央官僚,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 A.促使西周强盛 B.导致诸侯割据 C.强化宗法体制 D.促成秦朝统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依据材料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制度,且受封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的局面,故选B项。A项未能辩证分析分封制的作用,表述不全面,故排除;C项所述与材料相反;D项所述与此题无关。 4.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C.“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C项选自左丘明《国语》,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心相同志向就相同。(异姓可通婚,同姓不可通婚)反映了家庭婚姻方面的内容,强调宗亲观念与同姓不婚的关系。与题意相符。A是强调仁爱,B是说荣归故里,D是表现思乡,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5.《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秦峄山刻石》肯定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材料“分土建邦”可知是分封制,材料“乃今皇帝,一家天下”与上面分封制对比,可知是郡县制,故选B项。 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②秦始皇十分勤于政事 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从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可以了解到,百姓对秦始皇独断专行十分不满;“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可反映秦始皇较为勤政;“未可为求仙药”可反映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第④项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故选C项。

江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江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2018·临川模拟) 《礼记,祭统》载:“忠臣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也。”《孝经》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村。这反映中国古代社会() A . 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 B . 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 . 君子专制统治的建立 D . 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 2. (2分) (2017高三上·河北月考) 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 A . 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 B . 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 C . 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D . 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3. (2分) (2020高一上·运城开学考)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 . 小篆 B . 隶书 C . 楷书 D . 行书 4. (2分) (2020·河北模拟)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汉时期地方王国经济发展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 A . 汉代中央集权遭到威胁 B . 西汉王国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C . 汉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 . 地方政府恢复发展的主动性 5. (2分) (2018高一上·惠来月考)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 . 丞相制与刺史制 B . 郡县制与刺史制 C . 皇帝制与封国制 D . 皇帝制与郡县制 6. (2分)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 . 秦朝的御史大夫 B . 汉朝的刺史 C . 唐朝的节度使 D . 宋朝的枢密使 7. (2分)(2020·西安模拟) 《元史》所载,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达1383处,“汉地”由兵部统领,“北地”由通政院统领,“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些举措() A . 开创了古代的驿传制度 B .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C . 导致了民族隔阂的加剧 D . 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 8. (2分) (2018高三上·南宁模拟) 明中后期,内阁阁臣在选定上,先由六部会同九卿、科道官员推举若干候选人,再由皇帝向上天焚香祭拜后选出是终人选,具体方法是将候选人名书于纸上,然后将纸折起放入金瓶中,再举匙拈之,最先拈出者即被定为阁臣。关于上述选定方式,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 . 保障了阁臣的行政能力 B . 体现皇权至上的原则 C . 操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D . 有利于抑制政治腐败 9. (2分)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 .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 .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 .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 .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含答案)

武威一中2019年秋季学期阶段性考试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并发展 3.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

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 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 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 4.顾炎武《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 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B.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 C.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D.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 5.《管子·小匡》认为商人“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余于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材料信息旨在说明A.商业的发展可以为国家提供财富 B.商人以贱买贵卖提升经济实力 C.商业活动有利于各地经济的联系 D.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迅速 6.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县罗店镇“徽商凑集,贸易之盛,几埒(同等、相等)南翔”。南翔镇“往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比为无赖蚕食,稍稍徙避,而镇衰落”。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解释是 A.徽商的兴盛与市镇的发展相辅相成 B.政府对待商业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C.徽商的经营范围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D.地方官府的态度决定了商业环境 7.《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1975年岐山董家村裘卫诸器出土后,人们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解释其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这一变化导致史学界 A.丰富了对井田制的研究视角 B.质疑《礼记·王制》的真伪 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价值 D.重估宗法分封制的内涵 8.1564年,浙江巡抚谭纶上疏称:“闽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几也,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海上之国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几也,无中国续棉丝帛之物,则不可以为国。禁之愈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者愈众。”可见当时 A.福建民众唯利是图 B.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北京市高一政治12月月考试题

北京临川学校2016-2017学年上学期12月考考试 高一政治试卷(文) 注: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 1.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价格往往不同,这是因为 A.价值量不同 B.使用价值不同 C.供求关系不同 D.生产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同 2.人民币升值意味着 ①每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②外汇的汇率下降 ③外汇的汇率上升④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国家发改委宣布自2016年12月2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出厂价格每吨上调350元。这一决定使得原先准备购置轿车的家庭产生了犹豫。这说明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会引起其 A.替代商品需求量减少 B.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 C.替代商品需求量增加 D.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 4.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观的正确认识是 A.符合时代消费方向,应成为每一位消费者追求的目标 B.否定了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应加强对这一消费群体的教育 C.在预期收入稳定或允许的条件下,应大力提倡和鼓励 D.对青年人有这种认识应鼓励,对老年人有这种认识应批判 5.十几年前,为满足人们对彩电、冰箱的需求,彩电业、冰箱业迅猛发展;近年由于人们对健康休闲的需要,美容、健身、休闲、旅游业随之兴旺起,上述材料体现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6.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从2013年地31.2%降到2014年的31%,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30.6%。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说明 A.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下降 B.居民的消费结构渐趋不合理 C.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城乡居民生活差距不断拉大

四川省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四川省高一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31题;共62分) 1. (2分)(2017·浙江会考) 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 (2分) (2020高二下·大名月考) 中国古代社会的建构方式是血缘而不是契约,血缘联结组成家族,家族成为政治的基础,以家族为核心的血缘关系扩张为政治关系,形成君父权威相得益彰的政治体系。这表明古代中国() A . 分封制的影响深远 B . 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C . 家国同构格局明显 D . 家族观念十分浓厚 3. (2分)(2019·宿州模拟) 西周时期,“国人”(平民)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材料表明当时() A . 贵族与平民之问相互制衡 B . 原始民主遗风制约王权 C . 中央权力未实现高度集中 D . 民众舆论决定国家政策 4. (2分) (2019高一上·六安月考) 西周“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反映了西周诸侯对周天子要尽的义务是() A . 帮助镇守疆土 B . 随时派兵作战 C . 及时缴纳贡赋 D . 按时朝觐述职 5. (2分) (2018高三上·汕头期中)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这材料反映了该制度()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40题;共80分) 1. (2分) (2016高一上·杜蒙月考) 商朝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特点不包括() A . 商朝是商部族位于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B . 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外服制度 C . 弥漫着神权色彩 D . 商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 (2分)(2017·南充模拟) 宋代的服饰风格趋以修长、纤细,朴素无华;在行态上不像唐代的华贵、夸张和开放;色彩质朴洁净,含有理性之美。重视沿袭传统,朴素和理性成为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这说明了宋代() A . 服饰呈现多元化 B . 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C . 程朱理学的影响很大 D . 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3. (2分)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如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 . 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 .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 . 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4. (2分) (2020高一下·唐山月考)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A . 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 . 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 . 民营丝织业质量超过官营 D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5. (2分) (2020高一上·永寿月考) 乾隆帝说:“至于衣服制度,不妨仍其旧俗,若因归降天朝,必尽用天朝服色,势亦有所难行,尔等习惯自然,一时岂能骤易?且将旧时衣服尽行弃置,亦殊非爱惜物力之道。即朕所颁赐物件,亦止善为收贮,传之子孙,惟来京朝觐,暂时服用。由此可见,其实行的少数民族政策是:() A . 断发易服 B . 因俗而治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高一12月月考政治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有人问马寅初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说:“有个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一个标价为十两的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支付手段④贮藏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基本职能的知识。挑了一个“标价为十两”的房间,这里的货币“十两”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拿出十两银子”到旅店投宿,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货币用于偿还债务属于执行支付手段职能,①②③符合题意;题中不涉及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D。 2.苏宁易购启动了送货准时性、退款及时性和退换货效率三大服务保障项目。只要消费者在苏宁易购购物,以订单系统确认时间为准,除不可抗因素造成的送货延迟外,超出约定时间3天即按照购买商品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赔付。苏宁此举的出发点是 A.为消费者创造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 B.承担社会责任,维护消费者权益 C.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 D.为实现商品的价值创造有利条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的知识。营利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目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顺利让渡使用价值,企业才能获得价值。苏宁此举的出发点是为实现商品的价值创造有利条件,D符合题意;A、B、C项都是苏宁此举的客观效果而非企业的出发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酌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2.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 A.宣扬民本思想B.主张重构秩序C.追求仁政德治D.肯定汤武革命3.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4. 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 A.加强中央政府权威B.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 C.增强区域文化认同D.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 5.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6.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据此判断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是 A.宗法观念 B.君主制度 C.内忧外患 D.优柔寡断 7.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铁器巳得到全面的推广 8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表: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 朝代西汉东汉唐元明清 比例1:79451:74641:29271:26131:22991:911 A.国家机构日益膨胀B.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行政效率不断下降D.冗官问题由来已久9.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10.唐代初年,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 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 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 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 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2020年最新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1 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2、夏商时期的国家最高权位方面都实行 (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 D.科举制 3、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省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 .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4、有学者在论述 “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 A .黄帝时代 B .西周 C .秦朝 D .西汉 5、在西周的宗法体系中,有资格成为大宗的是( ) ①天子 ②诸侯国君 ③周王的兄弟 ④卿大夫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成语故事“问鼎中原”所反映的实质历史问题是( ) A .了解周朝九鼎的轻重与大小 B.关心周朝镇国之宝的安危 C.有人想知道鼎放在哪里 D.分封制受到挑战 7、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的主要表现(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C.出现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激烈 D.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8、毛泽东善读史书,对嬴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 .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 .秦推行郡县制影响很大 C .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 .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9、“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0、右图反映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 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1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发生洪灾,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隋、明 1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推荐,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的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的是非, 这说明( )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3、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清 B.明 C.汉 D.秦 14、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15、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16、中国最古老的飞天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终于在2007年变为现实。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为刘恒,为避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17、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期盼“朱”姓政权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18、右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浙江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浙江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右图为根据明代时期名相张居正的历史事实改编古装政治题材大戏《张居正》剧照。在剧中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祸及家人,主要因为() A . 明神宗的反对 B . 改革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C . 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D . 张居正的去世 2. (2分)“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A . 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B . 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 . 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 . 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3. (2分)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政治制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4. (2分) (2017高一上·河北开学考) “其一为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大贵族可以把土地封与小贵族,但不得买卖,百姓黎民更不得私有。其二是居统治阶层的贵族实行世袭制,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材料反映的是() A . 王位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宗法制 D . 内外朝制

5. (2分) (2018高三上·正阳月考)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 .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D .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6. (2分) (2019高一上·东辽月考) 如图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这种变化反映出() A . 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 B . 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 . 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 D . 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 7. (2分) (2018高二上·本溪期末) “知州”官名源自宋代,全称“权知某军州事”。“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宋代“知州”的设立表明() A . 宰相的军政大权被分割 B . 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 . 地方行政单位发生变化 D . 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有限 8. (2分)(2017·福建模拟) 有学者认为,三省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的出现明显与“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出现() A .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 .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 . 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 D . 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 9. (2分) (2019高一下·阜平月考)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宽限期满,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平民在这部法律中获得的权益不包括()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1)试卷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 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 A.具有民主色彩 B.以血缘为纽带 C.权力高度集中 D.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浓重的( ) A.宗教色彩 B.宗族色彩 C.神权色彩 D.王权色彩 3.《史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段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王室衰微,分封制开始瓦解D.西周青铜铸造水平高 4. 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指(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5.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大封刘姓诸王,立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明初朱元璋将除太子之外的23个儿子和1个从孙都封为藩王,以“藩屏帝室”。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B.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政权的长期稳定 C.西周分封制度完备为后世普遍推崇 D.分封对象主要为同姓子弟 6.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救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其相似作用是 ( ) A.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 B.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7.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 ( )

2021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检测 历史试题 2020年12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所记载的事件往往没有确切的地点、明确的时间,并缺乏严密的逻辑,但它依然可以反映出散落的历史真实。这表明《诗经》 A.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史学著作 B.源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 C.集中反映了法家的思想观念 D.对战国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2.有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他论及的制度 A.提高了地方的自主权 B.以三公作为最高长官 C.权利由贵族世袭垄断 D.在秦统一后全面推行 3.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 A.已经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 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 C.佛道思想逐渐深入底层民众 D.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 4.明清时期,浙江崇德石门镇因专营榨油而发展为拥有数千家居民的雄镇,嘉善干窑镇“民多业陶”,平望镇“居民日增,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多”。材料反映了当地 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B.出现了多个商业中心 C.政治经济重心已经分离 D.集镇发展呈现专业化 5.1839年9月,林则徐在会奏中指出:“臣等细察夷情,略窥底蕴,知彼万不敢以侵

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该夷义律在粤多年,狡黠素著,时常购觅邸报,探听揣摩,并习闻有‘边衅’二字”,借此暗为恫喝,实则毫无影”。这表明林则徐 A.对形势判断出现了失误 B.增加了国人对世界的认知 C.加强了广东沿海的防务 D.认为中英矛盾将出现缓和 6.19世纪70年代前后,苏伊士运河开通,欧洲与香港、上海的海底电缆连接,横贯美国的太平洋铁路完工,俄国黑海海滨港口与东亚开始通航。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是 A.引发了南方的农民起义 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C.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完全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7.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提出,要“放弃一切陈腐不合时代之经济观念”“对于人民经济活动,从生产过程以迄最后消费,应作有体系之计划统制,并逐渐加强,使能全盘控制,以配合军事之应用。”据此推断,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A.苏联大力支援中国革命 B.北伐战争不断取得胜利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8.8月7日傍晚,他们毅然决然地分三路向……急进。这段路上,不仅要越过陇海铁路,而且还面对黄泛区和沙河、汝河、淮河等多条河流。蒋介石完全没有料想到他们会走这样一着险棋,还以为他们只是“不能北渡黄河而南窜”。这一行动 A.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B.将战争引入了“国统区” C.基本歼灭了国民党主力 D.导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9.下图为漫画《不可被战胜的力量!》,图中由中、苏等国组成的阵营高居画面中央上方,下方为美国为首的对方阵营,写有“原子弹”的气球快被吹破了。该图意在

第三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思南县许家坝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2.彼得?盖伊在起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3.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4.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5.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6.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7.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主义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B.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 C.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 D.既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又实行社会主义制

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第8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个政治制度的反映() A . 宗法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王位世袭制 2.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秦、汉、元、淸这四个朝代的制度或机构中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是() ①郡县制 ②郡国并行制 ③行省制度 ④军机处 A . ①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3.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反映的是() A . 血缘世袭制度 B . 社会推荐制度 C . 门第恩荫制度 D . 考试选拔制度 4. 依据雅典民主,以下哪些人具有公民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 . 雅典公民克里安 B . 侨居雅典的斯巴达人 C . 公民克里安的妻子 D . 贵族布达拉的妻子 5.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

明当时在罗马() A .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6. 罗马帝国212年颁布的《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享有罗马公民的法律地位。上述规定有利于() A . 稳固帝国的统治 B . 保护奴隶利益 C . 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D . 区别公民与非公民 7. 公元309年,埃及商人卢克与罗马公民亚历山大发生了纠纷,两个人都决定上诉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依据() A . 习惯法 B . 《十二铜表法》 C . 公民法 D . 万民法 8. 近代西方有说法认为,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民法大全》,堪称“法律圣经”。“法律圣经”的说法() A . 体现了对罗马法影响的人为夸大 B . 为法律规范添加了宗教色彩 C . 说明罗马法奠定了后世法学的理论基础 D . 说明近代欧洲盛行“政教合一” 9. 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 . 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 . 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 . 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 . 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河北省永年县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永年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 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句话的含义被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2.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这次会议: A.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新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3.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交 ③参加万隆会议④中美关系正常化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D.②③①④ 4.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说:“尽管从我的愿望来讲,希望加紧实现日中两国邦交正常化,但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如果时机不成熟,这种愿望也是不容易实现的。”1972年中日建交的时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1-2022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1-2022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满分5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 A. 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 B. 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 C. 分封世袭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 D. 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材料中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在材料中柳宗元首先指出能让有才能者脱颖而出,居上位掌握管理天下之权,这是治理社会最好的方法。而分封制下社会的管理者是因血缘而世袭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并不能保证继承者的素质才能,并且在分封制之下,许多有才能者也会因血缘关系而被排除在社会管理层之外。这段材料主要分析了分封制下的弊端。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 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评价:①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②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减弱。 2.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以下制度设置符合该论断的是 A. 分封制与宗法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