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的心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其防治进展
慢性肾脏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

慢性肾脏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侯凡凡心血管疾病(CVD)是影响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
CKD患者心血管死亡率约占这类患者总死亡率的44%~51%。
CKD患者心血管死亡的危险性增加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CKD患者CVD的发生率高,肾衰竭患者CVD的发病率较同龄一般人群高5~8倍;二是CKD并发的CVD死亡率高,25~34岁CKD患者CVD的死亡率较同龄一般人群高50倍,既使在60岁以上人群,CKD患者CVD的死亡率仍较一般人群高5倍。
因此CKD患者已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度危险人群”。
一、CKD病人CVD的发生率国外报告,透析病人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患病率约为40%,左心室肥厚(LVH)的患病率约为75%,约40%的透析病人有临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证据。
我们对2002年~2003年全国五个地区、七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239例CKD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最常见的CVD是LVH,约64 %的第5期CKD患者存在LVH,39.4%的患者在透析前已发生慢性心力衰竭。
相反,我国透析患者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20%)则明显低于欧美国家的报告(40%)。
轻度CRI患者即便无传统CVD危险因素,其CVD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亦明显增加。
据一项样本超过6,000例,随访长达16年的社区调查显示,轻~中度CRI是影响CVD死亡率和总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肾小球滤过率(GFR)<70ml/min者与≥90ml/min人群相比,CVD 死亡(OR=1.68)和总死亡(OR=1.51)危险性均明显增加。
另一项包括15,350例年龄在45~64岁人群的社区调查结果也证实,GFR每降低10ml/min/1.73m2,CVD的危险增加5%;血清肌酐值每增加0.1mg/dl,CVD的危险增加4%。
轻度CRI同样是CVD高危人群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HOT研究对18,790例高血压患者为期4年的随访结果表明,基线血清肌酐值>133umol/L患者的心血管和总死亡率是血清肌酐值正常(<133umol/L)者的3倍。
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策略-54页文档资料

目录
• 前言 • 危险因素 • 临床表现 • 预防建议 • 治疗
(一)生活方式 (二)药物治疗 (三)介入治疗
• 小结
前言
• 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 严重威胁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 • 积极防治心血管并发症非常必要
目录
CKD特有危险因素
• 蛋白尿、RAS系统激活、水钠潴留、贫血、钙
磷代谢紊乱
• 尿毒症毒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氧化应激、
营养不良、感染与炎症反应
• 凝血功能异常、代谢性酸中毒
血液透析相关因素
• 动静脉内瘘、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的质量、透析器生
物不相容性
• 透析中的低血压、低氧血症、透析中细胞外液快速
梗死的药物治疗
3.调整脂质代谢异常
• NCEP-ATP Ⅲ指南制定的脂质代谢紊
乱定义
3.调整脂质代谢异常
• 他汀类调脂药不仅具有降脂作用,还有降脂以外的
作用,它是继ACEI以后的具有广阔前景的药物
• 对于高TC、高LDL-C者应该应用他汀类调脂药 • 通过抗炎、免疫调理、抗增殖,抑制细胞外基质沉
快沉积情况,间接评价全身动脉状况
预防建议
• 通过以上的多项检查,评价患者是否已存在心血
管病变,伴发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程度,以确定 预防和治疗策略
目录
• 前言 • 危险因素 • 临床表现 • 预防建议 • 治疗
(一)生活方式
(二)药物治疗 (三)介入治疗
• 小结
• 精神压力可引起血管内膜收缩,加速血管老化 • 保持乐观的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延缓血管衰老
33-36%
• 合理应用口服或静脉铁剂、叶酸和B族维生素、
肾病内科慢性肾病的心血管并发症预防

肾病内科慢性肾病的心血管并发症预防肾病是一种具有严重健康后果的疾病,患者常常面临心血管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可以对生活质量和寿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预防这些心血管并发症对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预防慢性肾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方法。
一、管理高血压高血压是慢性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控制血压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
建议患者定期测量血压,并与医生合作制定个性化的降压治疗方案。
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也是降低血压的重要措施,如限制盐的摄入量、减少饮酒、戒烟等。
二、控制血糖水平慢性肾病患者往往伴随着高血糖,特别是糖尿病患者。
高血糖不仅对肾脏造成损伤,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控制血糖水平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规律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并结合合理的饮食和运动。
三、改变饮食习惯饮食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应采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方案。
此外,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等也是有益的。
营养师或专业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
四、控制体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也会增加慢性肾病的风险。
因此,控制体重对预防心血管并发症至关重要。
合理的饮食结合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体重。
同时,患者还需避免采取快速减肥的方法,因为这可能会对肾脏造成进一步损害。
五、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不仅对心血管健康有害,还可能加重慢性肾病的病情。
因此,患者应尽量戒烟限酒。
如果戒烟和限酒对患者来说很困难,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如咨询医生或加入支持戒烟的群体。
六、积极治疗其他合并症慢性肾病患者常常伴随着其他合并症,如高血脂、贫血等。
这些合并症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及时治疗和控制这些合并症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预防慢性肾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控制血压、血糖和体重,改变饮食习惯,戒烟限酒以及积极治疗其他合并症。
慢性肾脏病的心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其防治进展

慢性肾脏病的心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其防治进展
彭道有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0(16)13
【摘要】近年来心血管疾病(CVD)正在成为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首要死亡原因,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男性、年龄、家族史、吸烟、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等)显然不能解释其全部的发病机制,而一些非传统危险因素,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氧化应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蛋白尿、钙磷代谢紊乱、贫血、慢性微炎症状态等及透析相关的特异性危险因素,如L-肉碱缺乏、动静脉内瘘、透析膜生物不相客性、透析不充分等,可能在CKD患者CVD并发症的发病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总页数】4页(P2035-2038)
【作者】彭道有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乌鲁木齐,83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R54
【相关文献】
1.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与防治进展研究 [J], 李孟建
2.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与防治 [J], 张春;邓安国
3.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J], 顾乡;马清;陈海平;李敏
4.慢性肾脏病高磷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防治进展 [J], 邹欢
5.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 [J], 陈卫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肾病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

针对透析治疗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优 化方案,如调整透析液成分、改进透析方式(如高通量透析 、血液灌流等)、加强透析过程中的监测等,以降低心血管 风险。
手术治疗适应证和效果评估
手术治疗适应证
对于慢性肾病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药物治疗无 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如难治性高血压、严重冠心病等。
降压药物选择及调整原则
首选ACEI/ARB类药物
对于慢性肾病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 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首选的降压药物,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联合用药
若单一药物无法控制血压,可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如ACEI/ARB联合钙通道阻滞剂(CCB )或利尿剂等,以增强降压效果。
慢性肾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而高血 压又是慢性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可导致心脏、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 。
心血管疾病与慢性肾病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病患者的常见并 发症和主要死因,慢性肾病患者心血 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升高 。
防治策略重要性与意义
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调脂治疗
根据血脂水平,合理使用降脂药 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HDL-C)水平。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水平,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得到有
效控制。
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01
健康饮食
采用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减少
3
注意药物副作用
在使用调脂药物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肝功能、 肌酸激酶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副作用。
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与防治

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与防治
张春;邓安国
【期刊名称】《临床内科杂志》
【年(卷),期】2008(25)7
【摘要】随着评估方法的改进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广泛开展,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广泛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
CKD定义为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1.73m2持续存在3个月或3个月以上。
肾脏损伤是指存在病理学异常或肾受损的标识,后者包括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以及影像学异常。
作为一种常见病,CKD发病率仍在攀升,且其知晓率低、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特别是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高,后者是CKD患者致死致残的首位原因。
因此,防治CKD的心血管并发症是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
【总页数】4页(P439-442)
【作者】张春;邓安国
【作者单位】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肾内科;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肾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R540.4
【相关文献】
1.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与防治进展研究 [J], 李孟建
2.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J], 顾乡;马清;陈海平;李敏
3.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防治 [J], 陈廷芳;汪年松
4.慢性肾脏病的心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其防治进展 [J], 彭道有
5.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 [J], 陈卫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为临床提供合理参考。
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发高血压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结果: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5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23%(P >0.05);空腹血糖水平高、血红蛋白水平低及心脑血管钙化的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比例较高。
结论: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高危因素为空腹血糖水平高、血红蛋白水平低及心脑血管钙化等,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有效避免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心脑血管事件;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073-02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长,且易反复,且患者常合并多种并发症,慢性肾脏疾病即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1]。
高血压患者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其高危因素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本研究即是对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合理参考。
1. 资料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发高血压疾病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者;无其他严重疾病者;意识清楚者;同意进行本研究者;排除标准:糖尿病肾病、多囊、紫癜性肾病、狼疮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及合并其它严重疾病者;意识不清楚者;不同意进行本研究者。
观察组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龄,20~72岁,平均(50.34±3.13)岁。
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共病机制、危险因素筛查及心血管疾病预防措施

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共病机制、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危险因素筛查及心血管疾病预防措施慢性肾脏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密切,CKD 患者是 CVD 的高危人群,而 CVD 正是 CKD 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
CKD 合并的 CVD 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疾病、周围血管病变和脑卒中等。
CKD与CVD共病机制心肾综合征 CRS肾脏正常功能依赖于心脏所提供的血流和灌注压,而心脏的功能又需要肾脏对机体内电解质和水容量的调节来保障。
心肾综合征是心脏或肾脏中的一个器官出现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时,可能诱发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CKD-CVD 恶性循环CKD 患者神经内分泌应激系统如交感神经系统(SNS)、内皮素(ET)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会提高 CVD、高血压发生的风险。
反之,CVD 可导致心输出量减低或体循环淤血,肾小动脉硬化以及 RAAS 系统进一步活化等因素,致使肾脏有效灌注不足从而加重肾脏病。
此外,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可同时作为 CKD 与 CVD 病因,形成 CKD-CVD 恶性循环。
CKD心血管危险因素筛查KDIGO 指南提出优化 CKD 的管理(并发症管理以及延缓 CKD 进展)可以预防 CKD 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所有成年人,包括 CKD 患者,应使用标准化的风险评估工具评估冠状动脉疾病(CAD)风险。
Framingham 危险评分工具中的变量包括年龄、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吸烟和收缩压。
根据 Framingham 评分结果,高达 2/3 的 CKD 3~5 期患者属于中、高危人群,重大心血管事件(MACE)的年发生率约为 10%~20%。
eGFR、尿白蛋白估计肾小球滤过率 (eGFR) 与蛋白尿是衡量肾脏功能的经典指标,应被视为独立于高血压与糖尿病的 MACE 危险因素。
有研究显示,CKD 患者 MACE 风险随 eGFR 降低逐渐升高,CKD 5 期患者的风险比显著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0
• 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
–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生成不足 – 慢性失血 – 铁和叶酸不足 – 红细胞寿命缩短 – 急性或慢性感染等
a
11
• 血清铁蛋白水平是反映机体铁贮备的一个指标。 结合在铁蛋白上的铁能够催化高反应性活性氧的 形成,引起脂蛋白的氧化修饰,参与动脉粥样硬 化的发生。
a
14
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同型半胱氨酸(Hcy)为含硫非必需氨基酸,是体内蛋 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多以血浆蛋白结合或自身聚 合形式存在,仅1%以游离形式存在于循环中,故透 析只能清除部分游离Hcy。
•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 性疾病的又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已知tHcy可通 过途径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透析患者的资料后指出,高磷血症是血管钙化特 别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 钙化防御是慢性肾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患者发生的一种小血管病变,又称为钙性尿毒症 性小动脉病。
• 其病因主要有血甲状旁腺激素升高、高磷血症及 血清钙磷乘积增高,而钙磷乘积增高可能是导致 钙化防御的主要原因。
• 钙化防御患者多死于败血症或缺血性疾病。
• CKD 有许多导致高tHcy 血症的原因,包括再 甲基化循环活性降低、血清叶酸和B 族维生 素摄入降低以及肾脏清除Hcy和胱氨酸能力 的降低等。
a
16
4 L-肉碱缺乏
• L-肉碱主要来自肉类食物,也可在肝脏由赖氨酸合 成。
• 主要生理功能是将长链脂肪酸从胞质转运至线粒体 内进行β氧化,产生三磷酸腺苷,在心肌和骨骼肌 等组织的能量代谢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正常情况下,L-肉碱可从肾小球自由滤过,90% 的
慢性肾脏病的心血管并发 症危险因素及其防治进展
a
1
主要内容
• 1. 流行病学 • 2. CKD患者CVD危险因素及致病机制 • 3. CKD患者CVD综合防治
a
2
1.流行病学
a
3
•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 病、2 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病 率亦逐年上升,从而导致近年来慢性肾脏疾 病的流行,
• CKD 患者发展成终末期肾病(ESRD) ,最终不 可避免地加入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 者的 行列。
• 尽管透析技术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终末期 肾病患者的存活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 之而来的血液透析患者诸多并发症尤其心血 管疾病(CVD) 并发症却极大地影响了这一特 殊人群的生活质量。
a
4
用做较详细的阐述
a
9
1 肾性贫血及铁过多
• 贫血是CKD 患者CVD 的危险因素
– 血红蛋白每下降5g/L,LVH的危险性上升32%,心肌缺血 发生增加3-6倍;
– 贫血还可导致血浆黏度、外周阻力、红细胞计数降低,静 脉回心血量增加;
– 血红蛋白水平和氧运输能力的下降可使交感神经活性增高, 进而增加心率和静脉张力,而静脉张力的增高使回心血量 及心抑血量增加,引起最初的适应性左室肥厚(LVH), 随后若贫血未纠正则发生失代偿性LVH,最终导致心衰的
• 流行病学调查提示过高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增加冠 状动脉疾病和心肌梗死的风险。
a
12
2 钙-磷-甲状旁腺轴功能异常
• 冠状动脉钙化在普通年轻人群中并不常见,却广泛存在于 许多年轻的CKD 患者中
• 血管钙化有血管中层钙化和内膜钙化两种类型,血管内膜 钙化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础上形成的
• 目前认为血管钙化涉及许多促进和抑制钙化的因素,如:
• 传统危险因素显然不能解释其全部的 发病机制
a
8
• 非传统危险因素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 氧化应激、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蛋白尿 – 钙磷代谢紊乱 – 贫血 – 慢性微炎症状态等 – 透析相关的特异性危险因素,如L-肉碱缺乏、动静脉内
瘘、透析膜生物不相容性、透析不充分等, • 下面就CKD 患者常见的非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致病作
– 据中华肾脏病学会透析移植登记报告,我国透析患者约51%死于心、 脑血管疾病。
– 全国5 个地区7 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239 例CKD 患者调查结果显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病率为16. 5%,LVH 为58. 5%,慢性 心力衰竭为27. 7%,脑卒中为5. 6%。
– 糖尿病CKD 患者与非糖尿病CKD 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 病率分别为40. 4%和13. 1%,脑卒中患病率为21. 1% 和3. 4%,差异显 著。
• CKD 患者是发生CVD 的高危人群。CVD 是CKD 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
– 开始透析治疗时,75% CKD 患者已伴有左室肥厚(LVH)
– 至少50% 患者合并CVD
– MHD 患者中80% 存在不同程度及类型的心血管并发症,其中以充血 性心力衰竭最常见
– CVD 所致的死亡占ESRD 总病死率的45% ~ 50%,其病死率高出一般 人群10 ~20 倍。
a
5
2. CKD患者CVD危险因素 及致病机制
a
6
• 心血管疾病(CVD)正在成为慢性肾脏 病( CKD) 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首要死亡 原因,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非传统 危险因素在CKD 患者CVD 并发症的发病 中占据血管危险因素:
– 男性 – 年龄 – 家族史 – 吸烟 – 肥胖 – 血脂紊乱 – 高血压等
– 损害血管内皮功能
– 促进血小板激活
– 诱导平滑肌增殖
– 促发脂质过氧化
– 增加肝细胞胆固醇合成等。
a
15
• 高tHcy血症在CKD 早期就存在,而到了CKD 晚期其值增高更为显著,尤其是有动脉闭塞 病史的患者。
– 透析患者几乎90% 出现高tHcy 血症,是正常人 群的33 倍。
– Hcy 每增加1μmol/L,CVD 的危险性就增加6%。
– 钙磷代谢紊乱 –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异常 – 维生素D3以及受体基因异常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氧化应激 – 基质Gla蛋白和骨保护素 – 骨桥蛋白 – 胎球蛋白A 表达水平异常等
• 其中,高血磷是引起心血管钙化的关键因素。
a
13
• 研究证实血磷水平增高是非糖尿病血液透析 (MHD)患者晚期动脉硬化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