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各类题型全(含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各类题型全(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50道题,机选15题,每题3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规定了政务处分的期间,下列叙述有误的是(B)(政务处分法第8条)A.警告的处分期间为6个月B.记过的处分期间为9个月C.记大过的处分期间为18个月D.降级、撤职的处分期间为24个月2.有关机关、单位、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或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对负有责任的()和。
中的公职人员依法给予政务处分(C)(政务处分法第10条)A.直接责任人员、间接责任人员B.直接责任人员、领导人员C.领导人员、直接责任人员D.重要领导人员、直接领导人员3.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C)。
(政务处分法第12条)A,可以减轻政务处分B.张某不能在2021年5月晋升职务、岗位等级和职称C.张某可以在2020年2月5日后晋升薪酬待遇等级D.在政务处分期内,张某的薪资待遇保持不变7.公职人员挑拨、破坏民族关系,或者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的,情节严重的,给予(),对策划者、组织者、骨干分子,予以(B)。
(政务处分法第28条)A.降级、撤职B.开除、开除C撤职、开除 D.降级、开除8.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情节较重的,予以(B)。
(政务处分法第29条)A.警告、记过B.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C.降级、撤职D.开除9.违反规定出境或者办理因私出境证件的,予以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严重的,予以(A)。
(政务处分法第31条)A.降级或者撤职B.记过或者记大过C.记大过或者降级D.开除10.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或者拒不执行、擅自改变集体作出的重大决定的,情节严重的,予以(D)(政务处分法第30条)A.降级B.记过或者记大过C.记大过或者降级D.降级或者撤职11.小王,系某单位公职人员,某日其妻子前往居住地派出所报案,称其经常遭到小王的家暴,且向警方出示了大量音视频证据及多次验伤报告,经警方调查,小王长期存在家暴其妻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卷(含答案)

1.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_____,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 C )
A.指导
B.引导
C.监督
D.鼓励
2.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_____,宽严相济。( D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适用于监察机关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政务处分法第2条)
3.监察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政务处分法第3条)
4.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政务处分法第3条)
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政务处分的可以在一个政务处分期以上多个政务处分期之和以下确定政务处分期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卷(含答案)
题项
填空题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分数
分值
20
40
20
20
_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共7章68条,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A.8月1日
B..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规定,构成犯罪的,_____。( B )
A.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B.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C.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D.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8.复审、复核机关认为政务处分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_____。( D )
3. 警告处分的期间是6个月。(√)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考试题目题库及答案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考试题目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以下哪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立法目的?()A. 规范政务处分工作B. 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C. 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政务处分的适用范围?()A. 公职人员违反宪法和法律B. 公职人员违反纪律C. 公职人员违反道德规范D. 公职人员违反职业操守答案:C3.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的决定机关是()A. 同级监察机关B. 上级监察机关C. 同级人事部门D. 上级人事部门答案:A4. 公职人员受到政务处分期间,以下哪项待遇不变?()A. 基本工资B. 津补贴C. 奖金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A5. 公职人员受到政务处分,以下哪项说法正确?()A. 可以影响其退休待遇B. 可以影响其子女就业C. 可以影响其晋升D. 可以影响其调离答案:C二、多选题6.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公职人员应当受到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A.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B. 违反规定,收受财物C.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犯公民合法权益D. 对抗组织调查答案:ABCD7.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的种类包括以下哪些?()A. 警告B. 记过C. 记大过D. 开除答案:ABCD8. 公职人员受到政务处分,以下哪些情况可以减轻或免予处分?()A. 自首的B. 有立功表现的C. 积极配合组织调查的D. 确有悔改表现的答案:ABCD9.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免除公职人员的政务处分?()A. 处分期限已过B. 公职人员死亡C. 公职人员退休D. 公职人员调离原单位答案:AB10.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的程序应当遵循以下哪些原则?()A. 公开、公平、公正B. 依法、及时、准确C. 教育与惩处相结合D.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公职人员受到政务处分,其子女不得在其所在单位就业。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卷(含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卷(含答案)姓名:职务:得分:一、单项选择题1.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D)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制定本法。
A.公务员B.全体党员C.领导干部D.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适用于(B)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
A. 纪委机关B.监察机关C.纪检监察机关D.纪委监委和组织人事部门3.(B)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
A.纪律检查机关B.监察机关C.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D.公职人员所在党组织4.(C)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处分。
A.纪律检查机关B.监察机关C.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D.公职人员所在党组织5.政务处分的种类共分为(C)种。
A.4B.5C.6D.76.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进行谈话提醒、(B)、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A.通报批评B.批评教育C.约谈示警D.调整岗位7.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A)给予政务处分。
A.应当从重B.应当加重C.应当从重或加重D.可以从重或加重8.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被撤职的,按照规定降低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同时(B)。
A.降低工资B.降低工资和待遇C.降低待遇D.降低对应的福利待遇9.担任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被罢免、撤销、免去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监察机关(B)给予政务处分。
A.应当同时B.可以同时C.不能同时D.协商给与10.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最重的处分是(D)。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或者撤职11.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隐瞒不报的最重处分是(C)。
政务处分法 试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自哪一年起施行?A.2019年B.2020年C.2021年D.2022年(答案)2.根据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违法取得的财物和用于违法行为的本人财物应当如何处理?A.予以没收B.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答案)C.予以罚款D.予以警告3.公职人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监察机关应当根据哪个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给予政务处分?A.公安机关B.检察机关C.审判机关(答案)D.立法机关4.下列哪项不属于政务处分的种类?A.警告B.记过C.降级D.拘役(答案)5.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免予或者什么处理?A.从重处分B.加重处分C.不予处分(答案)D.通报批评6.公职人员违法情节轻微,且具有什么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A.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如实说明违法事实的(答案)B.造成重大损失的C.拒不承认错误的D.多次违法的7.监察机关对公职人员的政务处分决定应当如何送达?A.口头通知B.电子邮件通知C.书面通知(答案)D.公告送达8.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什么关系?A.劳动关系(答案)B.合同关系C.合作关系D.聘用关系9.公职人员受到开除以外的政务处分,在政务处分期内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政务处分期满后什么处理?A.自动延长B.自动撤销(答案)C.转为其他处分D.转为刑事处罚10.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有关机关依照规定给予组织处理的,监察机关是否可以同时给予政务处分?A.不可以B.可以(答案)C.必须同时给予D.视情况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应知应会测试卷测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二、单选题(1x20=20分)
1.( )应当按照管理权职人员处分。
A.监察机关
B.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
5.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监察机关可以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和情节,依照本法规定给予政务处分。(×)
6.根据《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职人员依法受到行政处罚,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的,监察机关可以根据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和情节,经立案调查核实后,依照本法给予政务处分。(√)
C.纪检监察部门
D.政府机关
2.政务处分警告期间是:( )
A.一年
B.三个月
C.六个月
D.一年半
3.降级、撤职的期间是:( )
A.一年
B.终身
C.一年半
D.二十四个月
4.有关机关、单位、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或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对( )和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依法给予政务处分。
A.主要领导
B.分管领导
A.罢免、撤销
B.依法罢免、撤销
C.开会罢免
D.依法罢免
16.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
A.监察机关在调查中发现公职人员受到不实检举、控告或者诬告陷害,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澄清事实,恢复名誉,消除不良影响。
B.公职人员涉嫌违法,已经被立案调查,不宜继续履行职责的,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
A.撤职
B.调离
C.开除
D.降低待遇
11.监察机关对涉嫌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应当由( )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202__《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学习培训测试题(含详细参考答案)

202__《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学习培训测试题(含参考答案)姓名:部门:分数:备注:含填空题、单选题、判断题、简答题,共39题100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共章条。
2.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非因、非经法定程序,不受政务处分。
3.监察机关对涉嫌违法的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应当由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4.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对其政务处分最长不得超过个月。
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有违法行为的,监察机关可以予以。
6.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7.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情节严重的,予以。
8.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等级和职称;其中,被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的,不得晋升。
9.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前,监察机关应当将调查认定的及拟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人。
10.监察机关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撤职、开除的,应当先依法、或者免去其职务,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10题,计3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自起施行。
A.2020年1月1日B.2020年6月30日C.2020年7月1日D.2020年12月30日2.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制定本法。
A.《中国共产党章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适用于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
A.监察机关B.纪委机关C.纪检监察机关D.纪委监委和组织人事部门4.担任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被罢免、撤销、免去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监察机关给予政务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学习培训测试题(含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学习培训测试题(含答案)6.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中,为亲友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处分是。
A.警告B.记过C.记大过D.开除7.公职人员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情节较轻的处分是。
A.警告或者严重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或者撤职8.公职人员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较轻的处分是。
A.警告或者严重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或者撤职9.公职人员违反廉洁从政规定,情节较轻的处分是。
A.警告或者严重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或者撤职10.公职人员违反廉洁从业规定,情节较轻的处分是。
A.警告或者严重警告B.记过C.记大过D.降级或者撤职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1.公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受政务处分。
()2.公职人员有两个以上违法行为的,对其政务处分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3.公职人员被开除后,仍然与所在机关、单位保持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4.公职人员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财物,情节严重的应当予以政务处分。
()5.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可以晋升职务、岗位等级和职称。
()6.监察机关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各级XXX 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公职人员予以撤职、开除时,应当先依法免去其职务,再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7.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中,为亲友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应当予以政务处分。
()8.公职人员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应当予以政务处分。
()9.公职人员违反廉洁从政规定,情节较轻的应当予以警告或者严重警告。
()10.公职人员违反廉洁从业规定,情节较轻的应当予以警告或者严重警告。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9题,计90分)1.政务处分的种类及其主要内容。
2.政务处分的程序和要求。
3.公职人员的权利保障及其实现方式。
4.监察机关的职责和权限。
5.政务处分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D)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制定本法。
A.公务员
B.全体党员
C.领导干部
D.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适用于(B)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政务处分的活动。
A.纪委机关
B.监察机关
C.纪检监察机关
D.纪委监委和组织人事部门
3.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具有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C)。
A.免予政务处分
B.不予政务处
C.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D.从轻处分
4.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A)给予政务处分。
A.应当从重
B.应当加重
C.应当从重或加重
D.可以从重或加重
5.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有关机关依照规定给予组织处理的,监察机关(A)同时给予政务处分。
B.应当
C.协商只能一家处分
D.两家同时
6.担任领导职务的公职人员有违法行为,被罢免、撤销、免去或者辞去领导职务的,监察机关(B)给予政务处分。
A.应当同时
B.可以同时
C.不能同时
D.协商给与
7.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受到政务处分的,应当由(D)根据具体情况减发或者扣发补贴、奖金。
A.县级人民政府
B.乡镇人民政府
C.县级或者乡镇人事部门
D.县级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8.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最重的处分是(D)。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或者撤职
9.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隐瞒不报的最重处分是(C)。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或者撤职
10.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的最重处分是(D)。
B.记过
C.记大过
D.降级或者撤职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坚持的原则是(ABC)。
A.党管干部原则,集体讨论决定;
B.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给予的政务处分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当;
C.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D.罪责刑相适应。
2.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和(ABCD)
A.定性准确
B.处理恰当
C.程序合法
D.手续完备
3.政务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和(ABC)
A.降级
B.撤职
C.开除
D.严重警告
4.有关机关、单位、组织集体作出的决定违法或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对(AC)依法给予政务处分。
A.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
B.直接责任人员
C.直接责任人员中的公职人员
D.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
5.公职人员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且具有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情形之一的,可以对其进行(ABCD),免予或者不予政务处分。
A.谈话提醒
B.批评教育
C.责令检查
D.予以诫勉
6.公职人员因不明真相被裹挟或者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ABCD)政务处分。
A.减轻
B.免予
C.不予
D.从轻
7.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ABCD)
A.职务
B.职级
C.衔级
D.级别
8.参与公职人员违法案件调查、处理的人员有下列哪种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被调查人、检举人及其他有关人员也有权要求其回避(ABCD)
A.是被调查人或者检举人的近亲属的;
B.担任过本案的证人的;
C.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调查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
D.可能影响案件公正调查、处理的其他情形。
9.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ABCD)。
A.职务
B.岗位等级
C.职员等级
D职称
10.调查终结后,监察机关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ABCD)。
A.确有应受政务处分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政务处分决定权限,履行规定的审批手续后,作出政务处分决定;
B.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撤销案件;
C.符合免予,不予政务处分条件的,作出免予、不予政务处分决定;
D.被调查人涉嫌其他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的,依法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B)
A.正确
B.错误
2.监察机关发现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给予处分而未给予,或者给予的处分违法、不当的,应当及时提出监察建议。
(A)
A.正确
B.错误
3.记过处分的期间是十个月。
(B)
A.正确
B.错误
4.政务处分决定自下发文件之日起生效。
(B)
A.正确
B.错误
5.主动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给予政务处分。
(B)
A.正确
B.错误
6.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开除。
(B)
A.正确
B.错误
7.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应当分别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B)
A.正确
B.错误
8.被撤职的公职人员,按照规定降低职务、职级、衔级和级别,同时降低工资和待遇。
(A)
A.正确
B.错误
9.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的人员,在政务处分期内,不得晋升职务、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
(B)
A.正确
B.错误
10.被开除的公职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A)
A.正确
B.错误
11.公职人员因违法行为获得的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奖励等其他利益,监家机关应当按规定予以纠正。
(B)
A.正确
B.错误
12.已经离职或者死亡的公职人员在履职期间有违法行为的,不再给予政务处分。
(A)
A.正确
B.错误
13.违反规定,在公务接待、公务交通、会议活动、办公用房以及其他工作生活保障等方面超标准、超范围的最重处分是撤职。
(A)
A.正确
B.错误
14.违反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或者违反规定兼任职务、领取报酬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A)
A.正确
B.错误
15.不按照规定公开工作信息,侵犯管理服务对象知情权,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B)
A.正确
B.错误
16.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A)
A.正确
B.错误
17.参与赌博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A)
A.正确
B.错误
18.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最重处分是予以开除。
(A)
A.正确
B.错误
19.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前,监察机关应当将调查认定的违法事实及拟给予政务处分的依据告知被调查人,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
(A)
A.正确
B.错误
20.政务处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分人和被处分人所在机关、单位,并在全社会宣布。
(B)
A.正确
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