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类问题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概念类问题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概念类问题教学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513439270.html,

初中数学概念类问题教学研究

作者:俞雪强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2018年第07期

[摘要] 初中数学概念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必要保障. 因此,分析初中数学概念的特点,分析初中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概念类问题的教学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数学概念是初中数学的基础,是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数学概念掌握好,才能理解数学问题,推导数学公式,应用数学知识.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概念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对概念的学习. 因此,研究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重大.

初中数学概念的特点

数学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反应,它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层次性. 它虽然是对现实生活中部分问题的反应,但是它反应的是事物最为本质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因此,人们对概念的理解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数学概念反映的问题均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现实生活都可以找到它的原型,因此,数学概念又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具体性. 数学概念还有一个特点,即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在对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概念进行整理时会发现,在多达几百个的数学概念中,这些概念并不杂乱,而是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例如,在数的概念下分支出实数的概念,接下来又分支出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在有理数概念下又可以分支出整数和分数的概念. 另外,这些概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例如,在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概念中,多项式就是由单项式推出来的;在方程、函数、不等式的学习中,也是借助一种概念去理解另一种概念,通过这种概念之间的联系,能够促进知识之间的迁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概念之间的联系,能使概念自身具有一定的发展性. 例如,根据教材上的安排,数学中的知识是由“单项式—多项式—整式”“方程—函数—不等式”逐渐发展过渡的.

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

数学概念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引入、理解、巩固、建构体系,其中,概念的引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概念学习的效果,就像俗话说的那样,“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数

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引入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兴趣,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而不恰当的概念引入,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最终失去概念学习的兴趣. 引入概念以后,学生需要对相关概念加以理解,把握概念中最为本质的内涵,这是概念学习的中心环节. 学生只有理解了相关概念的本质内涵,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正确区分相关知识,并顺利进行后续学习. 学生理解概念以后,还需要借助相关的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 摘要: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所以概念教学尤为重要,它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在概念教学中,教师既要启发学生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还要讲清概念的形成过程,阐明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要求学生理解概念的根本内涵,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记忆概念注意关键词语和分析概念。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以此为基础来逐步提高学生个体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概念概念教学数学思维因素策略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概念课的教学,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若学生概念理解不清楚就谈不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东西。一些学生数学之所以差,概念不清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 一、数学概念的特点 1.1数学概念的意义 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数学对象属性的思维形式。我们应当明确:数学概念代表的是一类数学对象,而不是个别事物,所以数学概念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当然,有些数学概念是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例如,自然数、点、线、面、体等。然而,大多数数学概念是在一些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的抽象概括过程才形成和发展的。例如,数字是抽象字母的具体模型,而字母又是抽象函数的具体模型。并且数学概念始终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成分,它必然落实到具体的数、式、形之中。 数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在数学中离不开推理,而推理又离不开判断,判断又是以概念为基础的。可以说,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证明的依据,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载体。数学概念的建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一切分析、推理都要依据概念和运用概念来进行。 1.2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 当前数学概念教学主要存在不重视、不会教、分不清主次、要求不当四方面的不良倾向。 有的老师不能真正认识到加强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他们对概念的讲解往往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甚至只要求学生看书继而背下来就行,而将精力化费在定理、法则的推导与应用上,不知道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事倍功半的做法。 有的老师对概念教学只着重于揭示概念的描述(定义),而不去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交待“三位一体”,这种不会教,既缺乏对数学概念知识本身的科学了解,又缺乏对概念教学应有的技能。 有的老师对概念教学分不清主次,平均使用力量,眉毛胡子一把抓,讲解吃力,效果不好,以致学生乏味,长期以往,结果往往是一朝升学完毕,学生便弃数学于不顾,有的恨不得终生与之绝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xx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中期报告 立项编号xxxxxxxxxxxx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 学科分类初中数学 主持人xxx 所在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时间 2016-12-06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课题组2013年4月在xx县xx镇第一初级中学成立,并着手进行该课题的研究。2016年9月被xx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批准立项,立项编号:xxxxxxx。新课题组于2016年6月成立,参与研究的教师在原有xx县xxxx第一初级中学课题组教师的基础上,xx县实验中学xx丽老师,xx县xx镇第一初级中学xxxxxx老师也加入该课题组。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递进教学”是一样的。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总结报告五篇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总结报告五篇 屮学数学教学论文总结报告五篇 【篇一】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代教师和学生都对教 育有着更高的期望,在探索教育发展屮,深度学习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文章通过阐述数学深度学习的必要性,剖析高屮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高屮教学策略,旨在促进教师改变以往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深度学习,促进高屮数学教学领域改革。 关键词:深度学习;数学;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深度学习成为素质教育下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数学课程教学中,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深度学习模式逐步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在数学的深度学习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学习本身及知识间的关联性和层次性[l]o因此,文章以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对高中深度学习的现状及影响高屮数学深度学习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高屮教学策略,以期促进深度学习在高屮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数学深度学习的必要性 (一)深度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深度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更突岀

数学学习内容的联系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习兴趣的养成,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逐步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数学自学、乐学的能力,进行数学深度学习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深度学习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自身对问题的独特思考,形成独特的见解,实现思维习惯的养成。而数学深度学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深度思考和反复实践的过程。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我国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转变以往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断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2]。 二、高中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影响分析 (一)从家庭文化角度分析从目前的家庭教育形式来看,温馨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及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的认知,

(完整版)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郭耀京、丁振棠、邓振新、邓燕、曾敏芝、高月、王星赞、杨桂春 一、模式研究背景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是用词或符号来概括事物的本质,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时时接触概念,不断地学习概念,加深对概念的正确认识,同时运用概念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而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 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前提,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是解决例题和练习题的依据。但在传统的数学概念课教学中,老师轻视概念的形成过程,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学生自己看课本或教师运用讲授法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就做例题和练习题。这种概念课的教学方式,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很浅,理解一知半解;学习得到的概念太死板,不能灵活运用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和培养,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造切实可行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初中数学学科一直致力于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吸取先进教学理念,探索适合自身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真正做到了知识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活动结论规律化、问题解决书面化、反思简记习惯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从而学生思维的打开、飞跃、完善过程暴露无遗,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基本模式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加工产生认识飞跃(包括概念转变),最后组织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概念、发展认识能力,必须扎扎实实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为:引入—形成—巩固与深化。(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知识,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新课程标准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因此,在引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概念的各种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一般可采取下述方法: 1.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有关事物、模型、图识等,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概念,理解概念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些概念是从什么问题上提出来的。例如:在圆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图板上,另一端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所画出来的图形,归纳总结出圆的定义。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定西师专03级数学教育一班xxx 743000 [摘要] 数学概念是数学概念的基础知识之一(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的概念、数学的命题和数学的思想方法),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数学中的命题,都是由概念构成的;数学中的推理的证明,又是由命题构成的。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但数学概念又比较抽象,教学者难教,学习者难学。本文就概念的导入、概念的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简单阐述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概念。[关键词] 数学概念课堂教学概念导入理解 数学概念一般是指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而数学概念一般较抽象,教者难教、学者难学。而以往的数学概念的教学又显的比较死。多数学生一见到概念便如见到语文的名词解释一般开始回答,实质理解则不到位。为此,如何让学生切实学好数学概念,让数学概念教学的课堂显得比较有趣,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应该在概念的导入、内涵和外延方面下功夫,并体现三个字:“新”、“活”、“实”。 所谓的“新”就是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理念,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渗透思想方法。“活”则是要灵活地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实”是让学生扎实的学好数学概念。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本质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总和概念所包括的对象的数量,或所指对象的范围)。因此①务是正确的揭内涵 和外延,使学生深刻的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灵活的运用概念。例同一条直的三 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图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等是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内涵;而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则是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概念的内涵扩大,它的外延就缩小;反之概念的内涵缩小,它的外延就扩大。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内涵中,再增加“邻边相等的条件”,就得到菱形的概念,其外延就缩小了;在菱形的概念中减少“邻边相等”的条件,就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其外延就扩大了。 二、概念的引入 概念可以说是数学的重中之重,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的前提,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创新教学上狠下功夫,让学生在实验、观察、猜想、归纳中探讨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概念导入,导入得法,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心灵,使其自然进入“角色”,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精心设计每个概念的导入,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旧知导入法。在中学,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逐渐丰富,数学知识掌握量的增多其认知结构中积累了大量的数学概念,利用已经掌握的旧知识,以概念同化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建立有理数、实数等概念时,使用外延定义,在整数、分数概念基础上定义有理数,而在有理数、无理数概念基础上定义实数。这种导入概念能使数学概念更加系统化,使学生的认知更加完善,以利于概念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旧知空缺导入法。这是一种侧重于概念形成的数学,当学生从已有认知缺乏中迫切需要新知的弥补时,导入新概念,突出了引进新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例如在引进负数时,由温度计上可知零度往上,如比0℃高3℃的记为3℃,在0℃处记为0℃,那么比0℃低3℃的记作什么?能否又记作3℃?又如在引进无理数时,先从有理数的整数和分

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概要

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 黄店镇中学刘奉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师原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受到了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如何更好适应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总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下面谈谈我学习初中数学新课标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实施新教材 (一以人为本,培养数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学生。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全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在选择教法、设计训练时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角度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经验和体验,发展空间观念、促进分析、归纳等能力的发展,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这对后面学生的数学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逐渐形成了“数学有趣”、“我非常喜欢数学”的数学观念。 (二、设计数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设计活动体验数学.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户外测量、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了“三 角形全等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剪纸、动手操作等活动,要学生猜想、归纳、度量等,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转变学习方式,确保教学正常进行。

教师设置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而进入学习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质疑,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不要忙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采用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触发思维,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好求甚解、凡事多问的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可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 展示给学生,可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也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强大的资源进行数学学习, 三、教与学过程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把教与学很好地统一起来。 1、要着眼于诱导,变学生“苦学”为“乐学”,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要千方百计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正确的学习动机,以及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和精力,全身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1T11:33:40.7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3期作者:郭春华[导读] 有效教学已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之一。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双碑中学055350 摘要:有效教学已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之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校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搞好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作为一名教师,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应当对学生作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为教师本人备课及实施所用。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对学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学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的重点与进程,就能适时进行质疑、追问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原有的基础,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倾向和认知规律,了解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数学、学生与课堂的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融洽、开放、宽容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二、通过启发式引导和点拨是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观察、实验、讨论等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努力,发现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呈现了这样的情境: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尽可能少吗?对此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研究。对学生的不合理分类,教师要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策略,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按照三角形的“边、角”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1.一个条件:一角,一边。2.两个条件:两角;两边;一角一边。3.三个条件:三角;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作,验证。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较,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实践证明,教师的适时引导和适当点拨,能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三、关注“学困生”是全面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任务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接受所学的新知识。所以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困生”是极其必要也是极其艰巨的教育任务。只有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及时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考虑他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热情鼓励他们不断进取,使他们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努力方向,然后才会有他们的自觉行动。学困生是最需要老师帮助的群体,在帮助学困生工作方面,教师一定要有计划,要讲策略,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教师心目中要有足够的认识,要采取有效的帮学手段。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所以说,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是实现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四、合作性学习是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支柱 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数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事不同的工作,并合力完成一个共同目标。学生之间合作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目标相互依赖。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同一个学习目标,二是角色相互依赖。合作小组需要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进行明确的分工。三是资源相互依赖。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组内成员之间还必须交流信息和分享材料。四是奖励相互依赖。在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后,全体成员都会得到一个针对小组成果的评价及奖励。在实施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如小组成员参与不平衡,有的积极、有的搭车、有的逃避,使成员之间的合作失去意义。针对这些问题,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组建合理的学生小组。可以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使优等生带动差等生,在学习上共同进步。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为5到8人。二是选定称职的小组组长。小组长最好是民主推荐,由责任心强、同学信得过的学生担任。三是合理分配成员任务。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分工时要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学生对数学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支柱。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申国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两大要素[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5期。 [2]张学文浅谈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1年25期。 [3]陈云富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提高[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俞京宁(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x 。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 蚌埠三十一中 李萍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成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概念课的教学,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的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只有对概念理解得深透,才能在解题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也取决于他对数学概念的牢固掌握与深刻理解与否。因而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 下面我就数学概念的引入教学谈谈我肤浅的认识: 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数学概念有些是由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有些是由数学自身的发展与需要而产生的,许多数学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但又依赖已有的数学概念而产生。因此,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以通过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采用猜想、归纳的方法来引入,即让学生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恰当地选择实例是非常重要的,所选实例应具有以下特性: 1、实例应有针对性。 应围绕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选实例,淡化这些实例中的非本质属性。如:在引入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时,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物体,如:推拉铁门、门框、国旗等。除了画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外,还要画矩形、菱

形、正方形。一可以说明这类图形的特点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与夹角的大小、边的长短变化无关;二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矩形、菱形、正方形均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为学生后面学习埋下伏笔。 2、实例应有可比性。既要设计所要形成的数学概念的正例,又要设计不符合这一概念的反例,明显区分它们的某些不同属性。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时可举一些反例做对比:①2a-b;②2x+3﹥0 ③xy = 12 ④x+1/x=5 ⑤2x+y=9;通过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3、实例应有适量性。 实例要有一定的数量,数量太少不足以形成概念,数量太多会浪费学习时间并使学生感到乏味。如: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需设计若干个具体的问题情境。 问题1:用热气球探测高空气象,设热气球从海拔500m处的某地升空,它上升后到达的海拔高度hm 与上升时间t min的关系记录如下表: (1)观察上表, 热气球在升空的过程中平均每分上升多少米? (2)你能写出表示上升后到达的海拔高度h与上升时间t的关系式吗? 问题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刹车后仍将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刹车距离是分析事故原因的一个重要因素.某型号的汽车在平整路面上的刹车距离s m与车速v km/h之间有下列经验公式: S=v2/256 当刹车时车速v分别是40、80、120km/h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分别是多少? 问题3:为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某城市制定以下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

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_0

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我国科技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我国各行各业,其中包括教育领域。数学学科作为我国初中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中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被广大中学所采用。文章基于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以初中函数教学为例,提出了一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标签:信息化教学;初中数学;函数 文章編号:2095-624X(2018)31-0075-01 一、初中数学教学和信息化技术的适切性解析 1.信息化教学 由于我国信息化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化技术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其在教学领域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应用过程中,信息化教学也出现了多种应用形式。信息化技术和现代化课堂的有效结合,促进了现代数字化教学,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加快了我国教育质量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化教学课堂为载体、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以革新教学理念为导向来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因此,信息化教学就是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信息化教学的特点,便于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信息化教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的结合 信息化教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主要是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平台,帮助初中生提升自学能力,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主要形式表现为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融入一些信息化学习资源,为初中生提供一些学习方法。 首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基于现代化网络平台,开展一些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应借助于网络平台,为初中生提供更多有利于他们培养自学能力的学习资源。最后,教师应借助于信息处理工具,帮助初中生对以往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知识结构的重构。信息化教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能够提升初中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1.函数概念学习中信息化教学的运用 初中生在学习函数概念时,先需要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概念学习主要是常量、变量、正(反)比例函数以及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等,函数概念的学习是基

初中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阶段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阶段报告 研究容:初三阶段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 关键词:数学概念变式教学 一、问题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十年来,我一直担任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也做了很多全国各地中考题和辅导书上的练习题,慢慢发现很多题实际上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同一个容,只是题目的立意,创设的情景不同而已。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认为学生已经很熟知的知识,但只要对问题的背景或情景做一些改变,学生就做不出来了。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创新人才,需要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为了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我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了“关于初中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 针对以上背景,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养,我们组全体成员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这一研究课题展开工作。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的目的: (1)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以及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熟悉概念在解题中的运用。 (2)提高我校初三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研究的意义: 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点,变式教学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而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以及利用概念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合现代的教学节奏,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对于数学变式教学进行过研究。如:形式变式、容变式和方法变式等。结合我校实际,我的研究课题,力求在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中,找到符合知识体系,符合学生发展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概念界定: 1、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件或

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

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要:数学探究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地,创造性地使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此方法的优势:(1)教给学生教学内容。(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本论文着力讨论了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策略,以期与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切磋。 关键词:教学策略中学数学数学探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93-01 初中数学新课程目标要求:初中数学课堂要使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并重,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力争使学生在探究学习数学中,感受探究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达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的从数学探究学习中获得新知识,最终达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 引导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数学课堂上,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情感与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而首当其冲地影响学生的情绪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情境。俄国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当学生对所学科目没有丝毫兴趣而教师一味的强制学生学习,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既然数学探究教学是以解决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具有趣味性,在有意义的探究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学生要学习的新数学知识通过趣味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呢?在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课堂问题多就是情境教学。这是误区,问题多不等于就能称之为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要创设一个有利于数学探究的课堂问题情境本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二点: 1.1问题情境要与教学内容契合,具有现实学习的目的性 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性是指问题总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教学目标是设计问题的方向,是问题的基石,也是问题设计与解决的价值所在。如果问题缺少了目的性,那毫无疑问这些问题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意义。 1.2教师设计数学课堂的问题情境要研究教材和学生,具有现实学习的适应性 何谓适应性?它是指教师创设的问题来源与教材内容,且它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那么何谓实际水平?这主要是指目前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问题太容

1、郑艳霞例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例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济源市济水一中郑艳霞 摘要: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较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多启发学生,多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教学;数学思维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邦河院士认为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数学中的命题,都是由概念构成的,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学生必须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准确掌握概念的外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任何数学概念都有它产生的背景,要让学生理解概念,首先要了解它产生的背景,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概括概念,完善概念,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概念,才能使学生初步掌握概念。因此,概念教学的环节应包括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括概念--明确概念--应用概念--形成认知。 一、概念的引入 学习一个新概念,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它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应设置合理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体会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概念的引入,通常有两类:一类是从数学概念体系的发展过程引入;一类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引入。 从数学体系发展过程角度看,一些概念是从数学知识发展需要引入的。如乘法的引入,就是当多个相同因数相加时,为了简化运算,引入乘法;当多个相同因数相乘时,为了简化 85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刍议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刍议 发表时间:2014-04-29T11:03:31.700Z 来源:《教育与管理》2014年3月供稿作者:刘培兰[导读] 简言之,探究学习是对数学探究的模拟,有别于学生好奇心驱动下所从事的那种自发、盲目、低效或无效的探究活动。笙河北省宁晋县第三中学/刘培兰 1 数学概念的有意义化教学我们知道学习概念一是要知道它的外延意义,二是要理解它的内涵意义。而内涵意义是概念名称在学习者内部唤起的独特的、个人的、情感的和态度的反应。学习者的这类反应,取决于他们对这类物体的特定经验。像“无理数”这类数学名称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具有很少的内涵意义,如果直接讲授,抽象难懂,则学生不易接受,心理容易疲劳。 例如:上“无理数”这课时,我准备了十个乒乓球,在每个乒乓球上分别贴上0~9 这十个数字放在不透明的袋子里,上课时先出示乒乓球,然后请同学们上来在袋中摸出一个球,看谁摸到的球上的数字最大,并请一个同学在小数点后面写上同学所摸到乒乓球上的数字,随着一个个同学上来摸球,数字一次次地记,黑板上出现了一个不断延伸的小数:0.418532469…在学生玩得起劲的时候,暂停他们的工作,然后问“同学们,如果你们不停地上来摸球,数字不断地记下去,那么我们在黑板上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小数?学生回答“能得到一个有无限多位的小数。”我追问“是无限循环小数吗?”学生异口同声“不是”。“为什么?”我追问。有学生答:“点数是摸乒乓球摸出来的,并没有什么规律。”我及时归纳:不错,这样得到的小数,一般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与我们已经学过的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不同,是一类新数,我们称它为“无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 2 数学概念的探究性教学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往往模拟数学家发现新的概念和命题的探究过程。简言之,探究学习是对数学探究的模拟,有别于学生好奇心驱动下所从事的那种自发、盲目、低效或无效的探究活动。事实上,学生探究活动过程所涉及的观察、思考、推理等活动不全是他们能独自完成的,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候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例如在“相反意义的量”的教学上先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向东走 3 步,向西走 4 步;一小虫在树干上先向上爬20cm,再向下爬回到出发点,再向下爬10cm;在一个装有苹果的盘子里增加4 个苹果,再取走 5 个苹果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事例在数量上的变化情况,并要学生用语言描述以上3 个事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其中数量上的变化情况,并板书,再请同学思考:①事例中什么在发生变化?②怎样变化?③变化的意义是否相同?④三个不同事例变化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经过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数量的变化都是相反的。在明确考察的对象是事物数量对应性变化这个问题后,请同学们列举类似的事例以进一步理解概念。然后再任选学生的举例提问:“向南走3 步,向北走4步;赢利200 元,再赢利300 元;向上8cm,向东10cm。三句话中两个量变化有何区别。”引导学生关注量所反映的方向,进而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关注量的相对性质,最后由学生来思考概括所有相关例子中共同的东西,即他们都是相反意义的量,而非“相同意义的量”或“不同意义的量”。 在这堂课里,通过学生对相对具体事物的直接观察、感知、分析、比较,进而抽象概括出概念,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成为“相反意义的量”概念本质的“发现者”,亲自参与了由表及里的不断深入的理解过程,从而品尝了发现所带来的快乐,实践了抽取实际事物量的关系而舍弃其他一切表面现象的一种思维活动。这样的探究教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数学变得亲近,学生乐于接受。 3 数学概念的情境性教学“能够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任何正当的手段和方法,都是合理的,假如为了促进学习,必须把要教的东西包上糖衣,那么你不应当吝啬糖。”这“糖衣”就是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教学中,情境引入:“如今索马里海盗对国际航运和海上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一艘途经索马里海域的轮船怎样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学生一般都能回答是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它们的位置。再问:“那么单独用经度或纬度一个量来确定它们的位置行吗?”“不行。”“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相互补充举反例的方法体验用一对数确定一个物体位置的合理性。然后问:“同学们那么你们现在的位置怎么确定下来?”学生:“我在第3 小组第 4 排。”“很好,那么单独用小组数或排数能否确定你的位置?”“不能。”然后让第3 小组的学生站起来,第4 排的学生也站一下,通过实际情境进一步体验用一对数来确定平面上一点位置的正确性。然后再问:“把教室的右墙角的两条墙角线分别看作是0 排0 组,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自己的位置。”用(x,y)表示,x 表示组数,y 表示排数,在这过程中学生巩固了用一对有序实数来确定平面上一点的方法。然后要同学们考虑这时隔壁班的同学的位置该怎样确定,通过学生自己的交流、讨论得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框架。 整堂课的教学基本上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可见好的情境对概念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1 杨琴艳.浅谈初中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J].当代教育,2007(4)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上石桥一中刘成丽 摘要:21世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各个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大胆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发展。为此,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上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学生教学方法 对教师来说,在数学课的教学中要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总结,自己摸索前进。当然,这里的放手绝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不完善的知识。所以,我们在相信学生的同时,还要在引导上多下工夫,讲究“导”的艺术,构建“有效”课堂。在此,我们进行了一种新的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短”、“快”的学习热身运动,是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凝聚学生注意力,缩短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其中,具体的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情境导入、温故导入、设疑导入、悬念导入、活动游戏导入等等。其中,根据各种不同的课型,适当的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二.明确教学目标 是学生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同时,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每个环节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既不降低也不拔高,同时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引导学生认真看,牢记于心,长期坚持,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明确学习内容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必须给指导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己学习,通过老师给的指导学习的方法自己去掌握方法,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要层次分明,意思明确清楚。同时老师给予的指导在注意内容的多少,内容多的需要分几次进行学习,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给予其方法,例如看书如何看,重点知识如何分解开来让学生便于理解识记和运用,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是运用知识的同时也是规范解题步骤的典范。学生必须要注重。所有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老师给予的自学指导中都应给予体现,以使得学生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牢记在心。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轻易不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答案,而应该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自己去解决问题,在相互的争论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动脑动手的能力。 四.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课堂板演,一种是课堂作业。 要选择适合的检测题,如何设计检测题呢?操作要领(三点): 1.检测题实际就是例题的变形,其题型,难度应与例题相当,题量不宜过大,一般以 两三道为宜。 2.检测题要紧扣教材,尤其要用好课后题。课后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例题 类似的难度较小的题,另一类是综合性较强的,需要联系和运用过去学过的旧知识 才能做的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