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府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的通知

合集下载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

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

成都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2019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2019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2019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3.30•【字号】成府函〔2019〕27号•【施行日期】2019.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2019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通知成府函〔2019〕27号成都高新区管委会,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编制的《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2019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批转你们,请认真执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2019年3月30日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2019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编制目的和依据(一)编制目的。

为继续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紧紧围绕我市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等决策部署及工作要求,着力保障成都市建设“三城三都”专项行动计划、5G创新产业聚集等重点产业发展、新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专家、人才、职工、新市民等多层次“住有所居”的用地需求,实施土地供应精细化管理,保障土地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编制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特指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及成都高新区,下同)2019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二)编制依据。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编制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17号)要求,依据我市五城区及高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用地使用标准及各项目用地需求等,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规定,合理安排各类用地供应指标,保障年度各类重点建设项目及民生工程项目用地需求,促进节约、集约、高效用地,为五城区及高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土地要素支撑。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三、工作重点与工作难点
〔一〕在施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如何进一步 抓住机遇,在国家开展战略棋盘上走好成都的 棋子,明确自身定位,建立成都区域职能,寻 求更好途径,带动四川全省社会与经济可持续 开展。
城市角色的再认识及再调整
四个层面问题:成都在国家及部分具有国际意义上资源利用再 认识;成都在西部地区的职能与地位?面对传统西南地区以及 成渝关系的再认识;大成都对四川全省开展的再认识。
四川总面积 48.5 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居全国 第5位; 2006年总人口 8773.4 万人,人口居 全国第3位; GDP 8637.8 亿元,经济总量占 西部 1/3 ,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居9 位;人均GDP10546 元,相当全国平均程度 2/3。2006年全省城镇聚居人口比重为%。城 市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程度。
2209..40郫87 县、281.新.219 都县、大邑县、 13.2蒲4 江县18、.64新津县。全市面
积 10.83
5.67
7.65
12329.075
km2。都市区面
积 5.4 368-11.56km2
5.12
3.74
10.73
2
7.54
9.23
10.08
1.17
7.99
1.38
5.42
0.37
〔一〕城市开展总目的 国家施行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西部最强竞争力的都
市区
• 都市区开展判断:“团体比赛〞——将来城市的竞争不再是 简单的个体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是区域与区域间 的竞争。从城市跳出,建立区域,是成都有效发挥自身的核 心优势,抢占战略开展先机的重大举措,是成都走向全国, 面向世界的最快捷径。
• 构建西部最强都市区,是形成西部重要消费基地,继续保 持西部最大消费市场的必要保证;是继续引领和发挥商贸、 金融、科技开展,完善交通和通信枢纽的必要保障。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
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批复是指成都市政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要求,对城市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和指导的文件。

批复内容通常包括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规划原则、空间布局、城市功能布局、交通、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是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以及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审查和评审,最后由相关部门或政府领导进行批准和公布。

总体规划的批复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对城市的发展决策、土地利用、建设规划等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

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批复通常由成都市规划局或市政府下辖的规划部门负责编制和起草,经过多个层级的审查和评审后,最终由市政府领导批准。

一般情况下,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周期较长,需要经历多个阶段的论证、征求意见和修改。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川府发[1999]63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川府发[1999]63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川府发〔1999〕63号)《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总体规划》是四川省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依据,具有法定效力。

全省城乡建设、土地开发等各项土地利用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

土地利用计划制定、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建设用地审批、城市和村镇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审核、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执法检查等,也必须严格依据《总体规划》。

各级政府要尽快建立和严格执行实施《总体规划》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依法批准的《总体规划》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二、各级政府要建立起实施《总体规划》的领导责任制。

省政府将把《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作为考核各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主要领导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各级政府也要确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层层建立实施《总体规划》的领导责任制度。

三、各级政府要编制好本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实行公告制度。

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后,要有组织地做好规划的宣传、发布工作,特别要重视做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公告工作。

规划公告可采用在报纸上公布、张贴布告等方式进行。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采用设立公告牌的方式,将规划的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布,以便起到长期宣传和警示的作用。

四、各级政府要实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阶段,必须报土地管理部门预审。

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通过用地预审的建设项目,其用地申请不予受理。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班级:09城乡城市规划原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小组成员:邓静管念廖灿鹏小帕刘谨赫樊琪指导老师:张贞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四川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川府发〔1997〕15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1、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成都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理利用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成都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

3、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326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

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

要优化中心城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部、南部发展。

要加强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的快速交通联系,严格保护规划的绿色隔离地带,防止连片发展。

4、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72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26平方公里以内。

到2020年的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另行报批。

5、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

重点建设中心城周边卫星城镇,特别是龙泉、华阳等中小城镇,逐步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中小城市为主体,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

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严格控制好的净空条件和铁路站场及公路枢纽建设用地。

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安全、高速的轨道交通体系。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的批复-成府函〔2016〕164号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的批复-成府函〔2016〕164号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的批复
正文:
----------------------------------------------------------------------------------------------------------------------------------------------------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成都市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的批复
成府函〔2016〕164号
市规划局:
你局《关于报请审批〈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的请示》(成规管〔2016〕108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以下简称:《线网规划》)。

二、城市轨道交通要充分发挥引领城市发展的作用,其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体,应实现“中心城区加密成网,天府新区核心成网,两核互动加强,全域基本覆盖”及构建市域、市区两个“30分钟轨道交通圈”的目标。

三、《线网规划》明确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线网布局、车辆基地用地控制要求等应纳入正在修编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应控制性详细规划。

四、严格实施《线网规划》,加强线路、站点用地控制管理,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用地条件。

特此批复。

成都市人民政府
2016年11月8日
——结束——。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27•【文号】国函〔2024〕146号•【施行日期】2024.09.2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4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成都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9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16.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96.6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61.2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5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