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方案汇报(43)

合集下载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12020年5月29日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一、总规修编历程12月至 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 -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经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1、十六届三中全会经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中国地产网2009-10-14 9:52:50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3-2020年)纲要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中国西部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3-2020年)纲要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中国西部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城市职能:1、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教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3、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邮政通信枢纽;4、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与新兴工业产业基地;5、西部地区具有优良人居环境的居住地;6、国家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7、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新跨越,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成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西部竞争力最强的都市区。

围绕成都发展总目标,突出城市特色,逐步将成都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城市、中心枢纽城市、花园宜居城市、魅力文化城市、山水生态城市和旅游中心城市。

规划背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

根据这一战略要求,《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落实这一战略要求的专项规划,主要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成都城市化的目标和重点,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推进我市城市化的重大举措。

主要目标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城市化率目标为65%以上(按城市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年向城镇转移农民28万人以上,使我市成为中西部城市化发达的地区之一。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2003--2020--16页)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2003--2020--16页)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目录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 11)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3【1】总规修编历程 3【2】规划期限 3【3】规划范围 3【4】发展目标与战略3【5】城市性质与职能5【6】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5【7】主城区人口与用地规模 5【8】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9】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6〖1〗主城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6〖2〗主城区空间布局形态6〖3〗主城区空间布局结构7〖4〗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7【10】都市区资源与环境控制规划7【11】主城区对外交通规划7【12】主城区道路交通规划8【13】主城区公共设施规划8【14】主城区居住用地规划8【15】主城区工业及物流系统规划9【16】主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9【17】主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9【18】城市远景发展构想102)成都市十一五规划情况103)成都市轨道交通规划情况 10【1】1号线(新都大丰站—华阳广都站) 10【2】2号线(龙泉东站—郫县石牛站) 11【3】3号线(新都红星车站—双流板桥南站) 11【4】4号线(温江站—龙泉西河站) 11【5】5号线(驷马桥站—华阳江河站) 11【6】6号线11〖1〗6号线主线(沙湾站—华阳四河站) 11〖2〗6号线支线(琉璃场站—双流航空港站) 11【7】7号线(郫县生态站—龙潭东站) 114)成都城市规划解读12【1】城市发展战略———扇叶绿楔、向东向南、七星拱月12 【2】城市交通发展格局———“井”字加“环”状12 【3】市域城镇体系12【4】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12【5】未来成都模式是“一城三圈六走廊”13【6】未来主城区扩容的主要城市组团13〖1〗基本情况13〖2〗各组团功能定位、重点发展职能、空间发展策略13 [1]华阳组团———小康居住新城13[2]新都、青白江组团———大型制造业基地14[3]双流(东升)组团———新型工业基地14[4]龙泉驿组团———山地型休闲旅游区14[5]温江(柳城)组团———花园居住新城15[6]郫县(郫筒)组团———高新技术产业中心15【7】成都“11858”规划发展构想15【8】高密成都规划151)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1】总规修编历程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成都系统规划专题课件

成都系统规划专题课件


0.112164 0.350957 0.036666 0.20677
防护绿地 1.33695 1.224756 0.297984 0.151642

16.40524
附属绿地 8.197103 5.498854 8.167876 4.759485 13.67759 4.096813
其他绿地 0.004901
2.2.2.1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
成都中心城区六区绿地景观类型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在 1.0-2.2范围,说明中心城区内景观类型齐全,各类型 面积分布差别较小。
其中,锦江区景观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16,说明该区 景观类型齐全,5种类型都有,且面积分布较均匀;成 华区在六区中景观多样性指数是最低的,为1.06,其它 四区,青羊、武侯、高新、金牛,虽然前三区绿地类型 不全,但其各类面积分布较均匀,故景观多样性指数偏 中等。
1.1 成都城市绿地景观 分类原则
1.1.1 尺度原则 1.1.2 功能原则 1.1.3 形态结构原则 1.1.4 生态等级原则
1.2 成都市城市绿地景观 分类
5大类,即:公园绿地、 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 护绿地和其它绿地
成都系统规划专题
2 成都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具体指标包含两大部分,一是城市绿地景观单元特征指数, 如绿地斑块面积、周长、斑块数量等;二是景观异质性指 数,如多样性指数、分维数、破碎化指数等。
2.1 成都城市绿地景观构成分析 范围面积为750km2的中心城区和周边七个
组团 2.1.1 成都城市绿地景观总体结果分析
成都系统规划专题
在成都城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绿地景观面积共计83.29 km2,其中公园绿地18.39 km2 ,占总绿地面积的22.08%; 附属绿地26.19km2,占总绿地面积的31.44%;防护绿地 7.23 km2,占总绿地面积的8.68%;生产绿地11.16km2, 占总绿地面积的13.40%;其它绿地(主要为风景林绿地 和部分湿地)20.32km2,占总绿地面积的24.40%;绿化 总覆盖率为32.90%,绿地率30.39%,人均公园绿地 7.32 m2/ 人。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_2020年)完整版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_2020年)完整版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1. 引言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市政府,1995年11月)、“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围及规划层次划分:4.1 规划区围:市域行政区围均为本次规划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围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

成都市规划工作情况汇报

成都市规划工作情况汇报

成都市规划工作情况汇报一、市规划工作概况近年来,成都市规划工作积极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围绕“四个中心、两个带动”战略定位,全面推进城市空间形态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治理能力提升,以推动科学城市规划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助推城市创新驱动发展。

同时,市规划局注重推进规划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全面强化规划保障和监督管理,促进城市规划和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二、城市空间形态优化1.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市已完成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对城市发展方向、布局和空间格局进行了科学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进度稳步推进。

规范城市开发,建设“四个中心、两个带动”,加强综合交通网建设和生态绿道体系规划,实现“一城两带”格局。

2.城市更新改造:城市更新改造以创建宜居城市环境为目标,积极推进旧城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和形象。

3.园区规划建设:规范引导各类产业园区和创新创业基地,因地制宜构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园区规划建设与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相结合,发挥产城互动优势,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三、产业结构升级1.产业发展规划:成都市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加快培育新型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推进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

2.科技城市规划:科技城市规划是成都市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城市科技创新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成都市科技城建设不断深化,打造了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园区,助力成都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3.城市功能规划:成都市城市功能规划积极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着眼于推进城市功能优化和提升,规划建设都市培育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功能体系,构建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四、城市治理能力提升1.规划管理体制:成都市推进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规划管理委员会制度,完善规划编制、审核和审批机制,加快推进数字化规划工作,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和效率。

成都总体规划-图片多

成都总体规划-图片多

同时由于外延距离较大,已经严重威胁到成都西部温郫都生态
环境。
4
三、现状基本概况
(一)西部基本 面概况
• 西部地区面积约 685 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总面积 的71%。西部地 区总人口约3.65 亿,约占全国总 人口的 29 %。 2002年西部国内 生产总值占全国 15.5 %
5
四川盆地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 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 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
双流 新型工业/物流/居住
华阳 公共服务/居住/高新产业
龙泉 新型工业/公共服务/居住
成都都市区功能布局
54
1. 外环路内功能布局
成都中心城
55
上府河生态保护区 犀埔组团
清水河生态保护区 黄田坝组团
浣花溪风景区 金太组团
大丰组团
城市中心 扩展区
北郊风景区组团
龙潭组团 东郊生态开敞区
十陵风景区 洪十组团
都市区 非均衡齿轮布局形态
成德绵区域 带状组团布局形态
50
主城区空间结构分析
• 改变和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是解决城市当前建设和未来发展的关键
环节,应该进行大手笔、带有一定“痛苦性”的结构调整,从政
府导向和市场引导两个方面,切实树立近期城市向东和向南的大
规模发展的思想,远期将城市同心圆结构向带型逐步演化,南北
• 国家15个部委办联席审议
• 国务院批复
30
• 构建西部最强都市区,可以成为国家平衡与缩小东 西部区域经济差别的重要措施。成都都市区携手重 庆,强强联合,组成成渝城市群,可以成为与大北 京城市群(北部)、长三角城市群(东部)、珠三 角城市群(南部)相对应,中国版图中雄起的第四 大城市群板块(西部)。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doc 20页)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doc 20页)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doc 20页)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一、总规修编历程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2003年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3-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通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1、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都—清白江功能:
城市主要功能区, 重点发展城市综合服务、 现代制造业、区域大型 物流中心、城市新增人 口聚集地。规划远期用 地规模 90平方公里。
远期重点建设区域。以点促片,通过集中性的区域开发带动 组团的带形连片发展,逐步形成独立于中心城外具备一定自 我完善、拓展能力的新城区。严格控制与中心城相邻的城乡 结合部的规划建设,严格对待工业污染的排放和处理问题。
• 沿交叉轴线组织建 设具有完整意义的 历史传统与现代城 市新中心,建立新 秩序,形成生长形 态,构建一个未来 有机、线性、壮观 与深远意义的城市 轴线。
3. 外围边缘组团功能布局
• 布局节点——建立新都—青白江、温江、郫县、东升、华阳、 龙泉6个边缘组团。
• 外围6 组团实施特殊化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建立常规公共服务 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强调与中心城功能的分质化,通过竞争, 分解部分中心城功能,满足城市发展所需要新增功能,走特殊 化发展道路。边缘组团能否建立并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是否 能够要建立与现有中心城在层次、规模、服务对象等方面不同 的公共需求设施。
• 北翼发展轴—主要由川陕公路、成绵高速公路、宝成铁路、蜀龙 大道等组成,沿交通通道向新都、青白江、金堂、广汉方向发展。
• 南翼发展轴—主要由成乐高速公路、川藏公路、成昆铁路、大件 路、人民南延长线、成仁公路等组成,沿交通通道和南部开阔低 丘,向华阳、东升、新津、彭山方向推进。
• 历史轴—古蜀人从河谷走进平原之路、岷江流入长江之径、川西 冲积平原之纹理、地势大观之走向。
• 发展轴—开阔之景、交通之便、龙泉之脉
都市区布局形态分析
成都中心城
中心城圆 型 均 衡布局形态
都市区 非均衡齿轮布局形态
成德绵区域 带状组团布局形态
主城区空间结 构分析
• 改变和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是解决城市当前建设和未来 发展的关键环节,应该进行大手笔、带有一定“痛苦 性”的结构调整,从政府导向和市场引导两个方面, 切实树立近期城市向东和向南的大规模发展的思想, 远期将城市同心圆结构向带型逐步演化,南北展开, 分期进行。
空间布局战略:以产业高级化、专业化为主要特征,提高产业 准入门槛,严格防止和控制土地的无序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 率,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62
东升
52
温江
30
土地利用 规划指标 (平方公里)
700.5 400 300.5 47 85
57 41.5 40 30
指标 差额 (平方公里) 40.5
0 40.5
0 5
3 20.5 12
0
1. 外环路内功能布局
成都中心城
上府河生态保护区 犀埔组团
清水河生态保护区 黄田坝组团
浣花溪风景区 金太组团
大丰组团
城市中心 扩展区
北郊风景区组团
龙潭组团 东郊生态开敞区
十陵风景区 洪十组团
组太团平与寺空开间敞开空敞间走紧廊密联系,南穿心插组团交错,三通圣过乡相花应卉的基地用地控 制,防范城市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和连片密集开发的产生。
2. 中心城更新规划概念
• 东郊工业改 造搬迁后的功 能调整。
• 最能代表成都城市 空间格局的是轴线 与水系,两者继承 了成都传统风貌与 传统文脉。
郫县功能:
城市重要功能区,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中心、特色休闲旅游 区、文教中心、生态保 护示范区。规划远期用 地规模 47平方公里。
空间布局战略:以高新技术生产研发和特色产业作为发展的主 动力,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严格限制用地的盲目扩张,提升发 展质量。
温江功能:
城市重要功能 区,重点发展花园 居住、花卉博览产 业、高新技术产业 基地、特色休闲度 假区、文教基地、 生态保护示范区。 规划远期用地规模 30平方公里。
• 按各组团不同功能,不同建设开发模式、实施长期规划引导, 采用非均衡建设管理手段,逐步形成高密度建设区、中低密度 建设区、低密度建设的区分密度控制带状组团式布局结构。
郫县 高新产业/居住/教育/旅游
清白江 工业/居住
新都 新型工业/物流/居住/ 旅游
温江 居住/教育/高新产业/旅游
成都中心城
居住/公共服务/旅游/历史名城
空间布局战略:近中期重点建设区域。通过轴向梯度推进的方式 促进组团的完善形成。需要高度重视城市建设与山水的关联,在 华阳以南形成“城抱两江”城市新格局。
龙泉驿功能: 重点发展城市综合
服务、大型装配制造 产业、新增人口聚集 地、山地型休闲旅游 区、特色农业示范区。 规划远期用地规模 60平方公里。
空间布局战略:近期重点建设区域,限制工业污染,防止低水 平建设。
主城区空间 发展策略
发展策略:构建两轴、西控分进、南北展开、 重心东移,中心疏散,轮齿发展,传承带动, 形成非均衡齿轮用地布局形态。
(五)第三轮方案主城区空间布局要点
• 追求都市区整体发展效益,各区县局部利益服从都市区发展整 体利益。
• 以生态环境保护、交通物流主导方向、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和特 色职能发展要求修正与调整主城区重点发展方向,确定各组团 用地规模。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
方案汇报
(四)第三轮方案布局
第一轮方案 第二轮方案
都市区总体布局再构思
都市区布局轴线分析 主城区布局形态分析 主城区布局结构分析 主城区布局发展策略
都市区发展轴线定位
• 历史轴—由成灌高速、成灌公路、蜀都大道、光华大道、成渝公 路、成龙公路、 成渝高速等组成,西部以郫筒、柳城为界,从绕 城高速西侧适度向西分进;东部沿龙泉山向南北展开。
双流功能:
城市重要功能区,重 点发展空港物流产业加 工制造业、新增人口聚 集地、文教基地。规划 远期用地规模 90平方公 里。
近中期重点建设区域。进一步强化双流航空港建设及其对产 业发展和空间拓展的促进作用,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创新与管 理,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提高产业效益。
华阳功能:
城市主要功能区,重点 发展城市综合服务、区域商 务中心、小康居住、山水型 休闲产业。规划远期用地规 模 62平方公里。
双流 新型工业/物流/居住
华阳 公共服务/居住/高新产业
龙泉 新型工业/公共服务/居住
成都都市区功能布局
规划2020年成都主城区建设用地汇总表
序号
名称
1 总建设用地 2 外环路以内建设用地 3 外围 6 组团
郫县 新都—青白江
规划控制 建设用地 (平方公里)
741
400Leabharlann 3414790龙泉驿
60
华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