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城市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城市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城市简介

成都城市简介

成都(Chéngdū)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成都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蓉”,1921年设市。

1993年,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

2007年,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海滨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历史沿革

市名来历

成都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成都是中国城址未变、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前311年),仅次于江苏的苏州(建于前514年)。

历史沿革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

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宋元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元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每年成都上交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成都造纸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规定,国家图书馆的书必须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

宋元以后,成都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明在四川设立布政使司,设所在成都。公元1654年,清顺治将四川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历史上正式出现。辛亥革命后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废除成都府设治所,改称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筹备处,处以下设总处、文牍、法治、会计、调查、庶务六科。1922年,市政筹备处改名为市政公所。1928年,设市政公所为市政府,国民政府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和四川省省会。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为四川省省会。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

载入史册

世界第一:始建于公元前250年左右,历时2000多年一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61年在临邛开采深井天然气,用于制盐、煮饭和照明;成都的蜀锦,又称“锦绣缎”,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锦缎丝织品,东汉(公元25-220年)年间的足踏织锦机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到汉代(公元前202-公元220年),成都成为了世界漆器工艺的中心和茶文化的诞生地;到唐代,成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雕版印刷术,成都的卞家《陀罗尼经咒》、西川过姓金刚金残页、成都樊赏家历残页为世界现存最早的一批印刷品、北宋(公元

960-1126年)年间这里的商人联合发行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官府在这里设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储蓄银行“交子务”。

中国第一:公元前250年左右李冰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这是中国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这里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地方官办学堂“文翁石室”;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时的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杨雄、王褒奠定了汉赋的基础;后蜀主孟昶(公元943-965年)亲笔书写了中国第一幅春联“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公元355年之前,常璩编纂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华阳国志》;后蜀人赵崇祚编辑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花间集》;公元1082年前后北宋名医唐慎微撰写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典《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公元10世纪,成都画家黄筌开创了中国工笔花鸟画派先河,雅好丹青的后蜀主孟昶特创“翰林图画院”,成为中国最早的皇家画院;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早在汉代,成都的俳优百戏就很突出,在成都出土的汉代说唱俑,造型活泼,在

中国同类文物中无出其右者。这是成都献给世界的珍贵礼物,也是成都文化的精华所在。

二、地理环境

方位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中部。介于东经102度54分至104度53分,北纬30度05

分至31度26分之间。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市相接,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与眉山市相连。东西最大横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6公里,辖区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8平方公里。现辖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温江区、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等9区6县,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4市。

地理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境内海拔387-5364米,东界龙泉山脉,西靠邛崃山。西部为纵贯南北的龙门山脉。平原面积占%,丘陵面积占%,山区面积占%。平原地区西北高、东南低,平均坡降%。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日照时数107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毫米。成都市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平均海拔约500米。成都平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位于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网呈扇形展开在广阔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气候

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气候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成都气候的另一个显着特点是空气潮湿,因此,夏天虽然气温不高(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摄氏度),却显得闷热;冬天气温平均在5摄氏度以上,但由于阴天多,空气潮,却显得很阴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两个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

三、行政区划

成都市共辖9个区、4个市、6个县。

青羊区

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47万。邮政编码610031。区人民政府驻江汉路222号。辖太升路、草市街、西御河、汪家拐、黄瓦街、新华西路、草堂、府南、东坡、金沙、黄田坝、苏坡、文家14街道。

锦江区

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610011。区人民政府驻书院南街。辖盐市口、春熙路、督院街、合江亭、龙舟路、莲新街、双桂路、沙河、书院街、水井坊、牛市口、东光街、狮子山、柳江、三圣、成龙路16街道。

金牛区

面积108平方千米,人口64万。邮政编码610036。区人民政府驻沙湾路65号。辖九里堤、驷马桥、黄忠、人民北路、工业学院、茶店子、抚琴、西安路、五块石、金泉、荷花池、营门口、凤凰山、沙河源、天回15街道。

武侯区

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62万。邮政编码610041。区人民政府驻武侯祠大街。辖浆洗街、望江路、玉林、跳伞塔、火车南站、双楠、晋阳、红牌楼、机投桥、金花桥、簇锦、簇桥、华兴、芳草街、肖家河、石羊场、桂溪17街道。

成华区

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58万。邮政编码610051人民政府驻一环路东二段。辖二仙桥、猛追湾、跳蹬河、新鸿路、万年场、双桥子、桃蹊路、双水碾、建设路、青龙、保和、圣灯、龙潭、府青路14街道。

龙泉驿区

面积555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610100。区人民政府驻龙泉街道。辖龙泉、大面、十陵、同安4街道,洛带、西河、柏合、黄土、茶店、洪安、山泉7镇和万兴乡。

青白江区

面积392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610300。区人民政府驻大弯街道。辖大弯、红阳2街道,姚渡、龙王、弥牟、大同、城厢、清泉、祥福7镇,福洪、人和2乡。

新都区

面积481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610500。区人民政府驻新都镇。辖大丰、三河、石板滩、新民、泰兴、斑竹园、清流、马家、龙桥、木兰、军屯11街道,新都、石板滩、新繁、新民、泰兴、斑竹园、清流、马家、龙桥、木兰、军屯11镇。(同名镇和街道合署办公)。

温江区

柳城、天府、涌泉、公平4街道,永宁、永盛、寿安、和盛、万春、金马6镇。

崇州市

面积1090平方千米,人口65万。邮政编码611230。市人民政府驻崇阳镇。辖崇阳、怀远、元通、三江、三郎、廖家、街子、文井江、观胜、羊马、道明、王场、隆兴、江源、白头、大划、梓潼、崇平、桤泉19镇,鸡冠山、济协、集贤、锦江、公议、燎原6乡。

邛崃市

面积1377平方千米,人口64万。邮政编码611530。市人民政府驻临邛镇。辖临邛、固驿、平乐、羊安、火井、夹关、水口、桑园、牟礼、冉义、回龙、高埂、前进、高何、临济、卧龙、天台山、宝林18镇,道佐、油榨、茶园、南宝、大同、孔明6乡。

都江堰市

面积1208平方千米,人口60万。邮政编码611830。市人民政府驻灌口镇。辖灌口、幸福、蒲阳、聚源、崇义、天马、石羊、柳街、玉堂、中兴、青城山、龙池、胥家、安龙、大观、紫坪铺、翠月湖17镇,向峨、虹口2乡。

彭州市

面积1420平方千米,人口78万。邮政编码611930。市人民政府驻天彭镇金彭东路8号。辖天彭、葛仙山、隆丰、敖平、九尺、蒙阳、新兴、通济、丽春、磁峰、桂花、军乐、三界、升平、红岩、致和、白鹿、龙门山、丹景山、小鱼洞20镇。

金堂县

镇、淮口、五凤、竹篙、土桥、白果、三星、官仓、清江、隆盛、云合、广兴、高板、福兴、赵家、金龙、转龙、三溪、又新19镇,平桥、栖贤2乡。

双流县

面积1068平方千米,人口万(2006年)。邮政编码610200。县人民政府驻东升街道。辖东升、西航港、华阳、中和4街道,太平、永兴、籍田、正兴、彭镇、大林、煎茶、黄龙溪、永安、九江、黄水、金桥、黄甲、公兴、胜利、新兴、兴隆、万安、白沙、三星、合江21镇。

郫县

面积437平方千米,人口48万。邮政编码611730。县人民政府驻郫筒镇。辖郫筒、团结、犀浦、花园、唐昌、安德、三道堰、安靖、红光、合作、新民场、德源、友爱、古城、唐元15镇。

大邑县

面积1548平方千米,人口50万。邮政编码611330。县人民政府驻晋原镇。辖晋原、王泗、出江、西岭、斜源、董场、韩场、三岔、上安、苏家、新场、安仁、悦来、青霞、沙渠、蔡场、花水湾17镇,雾山、金星、鹤鸣3乡。

蒲江县

面积580平方千米,人口26万。邮政编码611630。县人民政府驻鹤山镇。辖鹤山、大塘、寿安、西来、大兴、甘溪、朝阳湖、成佳8镇,复兴、白云、长秋、光明4乡。

新津县

面积332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611430。县人民政府驻五津镇。辖五津、花桥、金华、兴义、安西、新平、永商、邓双、普兴、花源、方兴11镇和文井乡。

四、财政金融

成都市政府将成都定位为中国中西部综合实力最强、人居环境最佳的我国重要中心城市。现在的成都致力于构建中国中西部的金融中心,欲执中西部“总部经济”之牛耳,目前共有130家世界500强在这里投资兴业,有上百家全球研发中心在这里为世界的改变和科技的进步做着贡献。成都目前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化学化工产业,家具和鞋业制造产业,动漫和传媒产业,会展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旅游业等取得巨大成就,稳步奠定了成都作为我国十大城市的地位和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

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初步核定,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6527元(按2007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634

美元),增长%。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占GDP的比重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拉动GDP增长个百分点。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从业人员达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达万人,增加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万人。失地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万人。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达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市场物价上涨较快。受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衣着类上涨%,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交通与通讯下降%。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

企业家对经济增长保持较强信心。2007年4季度全市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点和点,两大指数均达到近年最好水平。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物价上涨过快,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五、城市建设

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是内陆开放城市和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1992年被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委员会评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第十一位,投资硬环境进入全国40强,在省会城市中第一个荣获国家卫生城市殊荣。《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3~2004)》成都综合实力内地排第九位。2006年成都市国民生产总值2750亿元,人均GDP为万元,位居西南第一位。

成都科技实力雄厚,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综合实力第一强市。全市科技人员44万多人,每千名职工中有科技人员253名,在全国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全市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2500多个科研技术开发机构,20多所高等院校。在电子、生物、新技术、新材料、光学、光纤通讯、核技术应用、激光等高新技术领域中,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和技术能力。

成都有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745个,商业网点万个,已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市区相结合的市场网络,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其中荷花池市场、成都生产资料市场年交易额分别达40亿元、79亿元,闻名全国。

成都有国内金融机构2422个,信托投资机构12家,城市信用社52家,农村信用合作社817个。2006年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亿元,贷款余额亿元,基本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川内为依托,辐射西南和全国部分省市的融资网络。国外的多家银行等已在成都设立分行,多家外资保险公司在蓉设立分公司。

成都是成渝、成昆、宝成三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成都北编组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2006年营运性旅客周转量铁路亿人公里。现有公路总里程18090公里,拥有机动车万辆(私家车万辆,2006年),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辐射西南的公路营运网络。航空业方面,成都拥有首批批准的民营航空公司鹰联航空,经营国际、国内航线140余条,航线总长16万公里,运输能力达9亿吨公里,通航国际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2006年完成航空运输亿人公里,成都双流机场是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

成都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邮政、通信枢纽,是全国7大邮政通信一级处理中心之一。2006年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万门,电话用户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万户。国际直拨电话通达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

成都是全国重要的零售业城市之一,200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外资零售业进入数量居全国第一,春熙路是中国着名步行街之一。

2006年成都获得“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称号,包括成都在内的全国26城市被国家旅游局和国际旅游组织确定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试点城市。

2007年成都市与重庆市一起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至此,成都市与重庆市一起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第三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年末公路里程达20100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437公里;全年新改建公路2010公里。年末全市拥有汽车84万辆,增长%,其中私人拥有万辆,增长%。

客货运输继续增长。全年营运性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其中铁路亿人公里,增长%;公路亿人公里,增长%;民航亿人公里,增长%。全年营运性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增长%。其中铁路运输亿吨公里,增长%;公路运输亿吨公里,增长%;民航运输亿吨公里,增长%。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亿元,比上年增长%。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万门,增长%;全市电话用户万户,下降%,其中小灵通用户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万户,年内净增万户。

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全年接待国内游客万人次,比上年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亿元,增长%。全年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万人次,同比增长%。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万人次,增长%;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增长%。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三星级以上饭店98家,增加9家。旅行社25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达39家。

城市建设、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效显着,城市功能不断提升。2007年,“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投资亿元,“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完成投资亿元。

公用事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年末全市公交线路长度达2306公里,市区公交营运汽车5547辆,全年公交客运量亿人次,出租汽车9488辆。自来水供水总量达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亿立方米。日供水能力万吨。

环境整治成效显着。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78项,总投资亿元。废气治理完成投资万元,废水治理完成投资万元,关停并转迁企业325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API指数≤100的天数)达%,较上年同期上升了个百分点;综合污染指数下降。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分贝,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六、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607项,年内新上科技项目556项,其中国家级86项,省级146项。全年科技项目投入资金亿元,获市及市以上科技成果奖326项,完成科技攻关238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5家,增长%。全年共申请专利14591件,其中发明2283件,实用新型3241件;专利授权7239件,其中发明595件,实用新型2543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在蓉普通高校40所,在校学生万人,专任教师万人;普通中小学校1026所,在校学生万人,专任教师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幼儿园1660所,在园幼儿万人,专任教师万人。

卫生、文化和体育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启动农村卫生建设项目144个,投资总额26934万元,比上年增长%。年末有卫生机构401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05个。全年无偿献血万人次。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我市成功协办了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8个市属专业表演团体共演出1978场,观众达万人次。年末全市有群众艺术馆3个,博物馆14个,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21个,馆藏图书万册。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

台2座,制作节目14套;电视台2座,制作节目29套;有线电视用户万户,比上年增长%;数字机顶盒用户达万户,比上年增长%。

体育事业成绩显着。2007年,成都籍运动员共获得国际和全国性比赛奖牌92枚,比上年增加24枚。其中在国际比赛中获金牌7枚,银牌4枚,铜牌6枚;在全国性体育比赛中获金牌27枚,银牌22枚,铜牌26枚。全市有全民健身路径750条,比上年增加142条,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人数达480万人,比上年增加20万人。全市惠民行动"1+2"农民健身工程达305条,比上年增加205条。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常住人口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6606元,比上年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49元,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42元,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2381元,增长%。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66亿元,增长%。

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电脑台、空调台、普通电话部、移动电话部、汽车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电脑台、普通电话部、移动电话部、摩托车辆、彩色电视机台。

全年发生交通事故5118次,比上年下降%;事故造成损失折款万元,下降%。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万人,其中参保职工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万人,其中参保职工万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征地农民参加养老医疗保险人数达万人,其中新征地农民参保万人;农民工参加综合社会保险的人数达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万人,增长%。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万人,比上年增长%,其中接受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农村居民万人,增长%;保障资金投入亿元,增长%,其中投入农村亿元,增长%。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265个,拥有床位万张,年在院总人天数万人天。全市年末共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617处,社区服务中心97个。

七、民俗文化

川剧

早有“蜀戏冠天下”之誉的成都是我国戏剧之乡。形成于清代的川剧是我国重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剧目繁多,文字优美,幽默风趣,表现手法丰富,程式化动作含蓄隽永,器乐帮腔独具特色,尤其是“变脸”、“吐火”等绝技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成都人喜爱户外游乐,大文豪苏东坡曾有“蜀人游乐不知还”的诗句。至今,城区每年春天举办灯会、花会,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在郊区,还有龙泉桃花会、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新都木兰会、桂花会、彭州牡丹会、新津龙舟会、郫县望丛祠赛歌会等,吸引八方游客摩肩接踵。所有这些民间节会,既是成都人游乐踏青的欢乐节日,也是外地游客、民俗学者观赏采风的大好时机。

川菜

“吃在中国,味在四川”,这句四方流传的名言点出了成都“尚滋味”、“好辛香”的传统饮食特点。美不胜收的农产品为成都饮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来自各省移民的不同饮食习尚互相融合,造就了成都这个美食之都源远流长的饮食

文化、高超绝伦的烹饪技艺。目前,成都有中华老字号名店24家、市政府授牌的餐饮名店35家。

成都美食可以分为川菜、小吃、火锅三大类。“川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首,品种三千,名菜数百,以味取胜,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擅用麻辣”的特色可谓盘盘菜品是故事,道道佳肴有典故。传统名菜如“麻婆豆腐”、“回锅肉”、“开水白菜”已经风行全球很多地方。“小吃”以小而精的特色驰名海内外,品种数百,做工精细,色鲜味佳,造型别致,代表性品种有“钟水饺”、“龙抄手”、“赖汤圆”、“叶儿粑”、“韩包子”、“夫妻肺片”等。近年来,“火锅”发展速度惊人,尤以名牌火锅红遍全国,正从一定程度改变着很多地方的饮食习惯。

成都的饮食街主要集中在盐市口、锦里、羊市街西延线、科华北路、领事馆路、望平街、一品天下等。

大熊猫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还被视为和平与友谊的象征而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1961年,当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成立之际,各国代表一致推选以大熊猫形象作为这个国际组织的会徽、会旗。

大熊猫是中国的特产,主要分布在川、陕、甘三省,目前的野生大熊猫总数不足10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在四川境内,成都市郊的都江堰、崇州、大邑、彭州都有少量大熊猫出没。

为了强化大熊猫的野外保护,成都分别在都江堰市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崇州市建有省级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大邑县建有省级黑水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为保护和拯救大熊猫这一濒危物种而建立的生态型繁育研究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建在大城市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基地占地公顷,绿树成荫,翠竹葱茏,流水潺潺,气候凉爽,有设施齐全的研究中心、现代化产房、兽医院和大熊猫博物馆。

截止2002年底,基地和成都动物园已人工繁育大熊猫50胎,产78仔,成活一岁半以上的44仔,现存39仔。为进一步保护大熊猫,占地150公顷、模拟大熊猫野外栖息地环境的半野生放养区即将建成。由于在拯救和保护大熊猫工作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先后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以及中国环保最高奖“中华绿色科技奖”、“全国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工程”、“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殊誉。

国际荣誉

1992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决定,从1993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投入27亿元,对市中心人口最密集、污染最严重的府南河15公里河段进行整治。经过5年的努力,沿河10多万棚户居民迁入新建小区,污染型企业已迁移,城区水面得到净化,城市防洪能力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1998年,府南河综合整治项目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第30个世界环境日,人类环境会议召开3 0周年世界纪念活动及“世界50个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展览”, 6月4日至7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成都市府南河工程从70多个国家的228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大使项目奖” 。由“21世纪城市建设与环境成都国际大会”组委会宣布,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市改造治理的府南河绿化环保工程荣获国际人居领域2000年最佳范例奖。

府南河绿带上的活水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高扬水保护旗帜的主题公园,因此获1998年国际水岸中心“优秀水岸奖最高奖”,国际环境设计协会和美国《地域》杂志联合评定的与英国泰晤士河治理项目并列的"环境设计奖"。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成都市、都江堰市、崇州市、邛崃市。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市、都江堰市。

世界遗产

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

最佳旅游时间

成都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由于四周高山环绕,又呈典型的盆地气候。春天来得早,通常在春节前后就春暖花开。夏天由于盆地原因比较闷热,秋天凉爽宜人,冬天无严寒霜冻。全年平均气温在16℃~18℃。每年7、8两月是雨季,春季和冬季少雨,冬天的气温极少低于5℃。一年四季日照少、多雾少风。

成都最佳的旅游时间是3月至6月、9月至11月。但7、8月最热的时候,成都附近的青城山、西岭雪山、九龙沟、九峰山、天台山、龙池森林公园等都是最理想的避暑胜地。冬天上龙池森林公园、西岭雪山欣赏雪景也是南方省区难得的好时机。

国家旅游区(点)

青城山国家AAAAA级旅游区(点),都江堰国家AAAAA级旅游区(点),宝光桂湖国家AAAA级文化旅游区(点),刘氏庄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竹溪湖国家AA级旅游区(点),红砂村花乡农居国家AA级旅游区(点),回龙沟国家AA级旅游区(点),白塔湖国家AA级旅游区(点)。

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龙门山风景名胜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省级:九龙沟风景名胜区、朝阳湖风景名胜区、云顶石城风景名胜区、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黄龙溪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

国家级:龙池森林公园、西岭雪山森林公园、天台山森林公园、白水河森林公园。省级:鸡冠山森林公园、白鹿森林公园。

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水河自然保护区。

省级: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黑水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都江堰、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刘氏庄园、明蜀王陵、升庵桂湖、邛窑遗址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

联合国人居奖

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动物园。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

崇州历史文化名城、邛崃历史文化名城、新都历史文化名城、洛带历史文化名镇、城厢历史文化名镇、黄龙溪历史文化名镇、安仁历史文化名镇、新繁历史文化名镇。

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保公园

活水公园。

八、文化艺术

人文景观

成都着名的人文景观有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二王庙、文君井、文殊院、宝光寺、永陵、金沙遗址等,观音寺的壁画、塑像和花置寺的摩岩造像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自然景观中山景、洞景、水景、生景、气景俱全,九峰山、石象湖、西岭雪山等秀美景色极具吸引力。有25个国家、省、市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

配套设施

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目前成都有星级酒店宾馆113 家,共有客房15970间,床位29934个。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交通十分便利,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国家一类口岸机场,可停靠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客机。成都火车站是成都铁路局管内唯一的客运特等站,它是宝成、成渝、成昆、达成等铁路干线的交汇点。成都作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是全省公路的中心,其干支线公路呈辐射状分布,十分便利。成都是全国八大通信交换中心和全国九大邮政一级处理中心,可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600多个城市直接通话。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文章标题: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目录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1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33.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分析…………………………………64.县域人口规模预测原则…………………………………75.规划期___县人口增长途径分析…………………………………86.县域总人口和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97.县城城区的.人口预测…………………………………11专题二:___县城市城市用地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土地资源评价…………………………………142.___县土地利用现状…………………………………153.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供给需求分析…………………………………174.规划建设用地人均指标及规模确定…………………………………22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 ___县人口空间层次界定及人口规模确定可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___县县域总人口和城市人口两个层次。1.1___县域总人口 ___县现状管辖范围内的总人口,即所辖安文、尖山、新渥、方前、玉山、尚湖、仁川、大盘、冷水的总人口,据2001年统计年鉴显示:在册人口206080人,县域总面积为1196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85585人,非农人口20495人。具体见下表:表1:___县人口分布一览表总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乡村劳动力(人)城镇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总计206,08020495109634安文30,240163037541新渥15,1963839394尖山13,0305146488深泽13,2902017855双峰5,1611013114冷水9,2801765222仁川14,7602328324双溪6,7531174163墨林3,338411789窈川4,202941923大盘7,9033094863盘峰4,073732484维新2,769401651高二3,954452047方前11,4212086851玉山16,3387878677胡宅11,1051737467万苍9,4371905839尚湖17,65543510399九和6,175733543 1.2___县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指规划范围内安文、深泽、云山、新渥等四处人口总和,2002年底总人口为5.01万人。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 2.1___县是一个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 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 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 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

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 “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在扩展程度上表现出周期性规律,在扩展方向上表现出轴向规律,在空间形态上表现出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均衡结构。 12 成都市人民政府XXXX年计划期间,成都市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国家定点建设了一批以机械加工和精密仪器为主的大、中型工业企业。1953年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1956年经国务院批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 划简介 1 2020年5月29日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总规修编历程 12月至 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 -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经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

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 (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 1、十六届三中全会经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二)总体规划修编理由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班级:09城乡 城市规划原理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2020) 小组成员:邓静管念廖灿鹏 小帕刘谨赫樊琪 指导老师:张贞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川府发〔1997〕157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1、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理利用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成都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 3、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326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要优化中心城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部、南部发展。要加强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的快速交通联系,严格保护规划的绿色隔离地带,防止连片发展。 4、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72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26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的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另行报批。 5、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重点建设中心城周边卫星城镇,特别是龙泉、华阳等中小城镇,逐步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中小城市为主体,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严格控制好的净空条件和铁路站场及公路枢纽建设用地。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安全、高速的轨道交通体系。加快城市路网系统的建设,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促进城市新区的发展。要重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加强城市电网改造建设和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建立包括防洪、抗震、人防、消防等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7、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成都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切实保护好文殊院、大慈寺等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要按规划控制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保持其传统风貌和格局。在城市建设中要重视城市设计,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8、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要综合治理污染源,特别要搞好河

2020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千米,南北最宽约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区县。到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万人。 二十世纪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的增长速度,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近期陆续安排了国家级公路、铁路、战略物资储备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重要的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建设项目,这些大型项目的落实,已经超出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改变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 .修编是保护好世界文化古都的需要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我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市拥有包括汉长安城、唐长安城等著名大遗址在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登记在册文物点处,其中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西安还拥有丰富的河湖水系、台塬、秦岭山脉等独特的历史地形地貌及国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1) 第一章规划概况 (2) 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2) 二、修编背景 (4) 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5) 四、成都概况 (6) 五、城市发展历程和历次总规回顾 (9) 六、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20) 七、规划重点 (22) 八、技术路线 (25) 九、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26)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28) 一、发展总目标 (28) 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30) 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31) 四、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2) 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34) 一、区域协调策略 (34) 二、城乡统筹策略 (35) 三、生态优先策略 (35) 四、空间优化策略 (36) 五、产业转型策略 (36) 六、枢纽强化策略 (36) 七、文化引领策略 (37) 第四章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发展战略 (38) 一、现状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判断 (38) 二、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 (40) 三、城镇化目标与战略选择 (42) 四、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43) 五、城镇土地利用引导 (45) 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51) 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52) 一、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52) 二、建设限制性分区 (56) 第六章城镇体系 (59) 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9) 二、发展策略 (64) 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5) 四、规划建设指引 (71) 五、规划措施 (76) 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78) 一、第一产业 (78)

二、第二产业 (80) 三、第三产业 (87) 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00) 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100) 二、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03) 三、规划布局 (103) 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08) 一、现状发展综述 (108) 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109) 三、商业设施 (110) 四、文化服务设施 (112) 五、医疗卫生设施 (116) 六、体育设施 (118) 七、教育科研设施 (121) 八、殡葬设施 (123) 九、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 (125) 十、农贸市场 (125) 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27) 一、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127) 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28) 三、优秀近现代建筑 (137) 四、古树名木保护 (137) 五、古建筑群(村落、街区) (138)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0) 七、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结构 (141)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42) 一、现状及分析 (142) 二、环境保护规划 (145) 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54) 一、总体要求 (154) 二、抗震工程 (154) 三、防洪工程 (163) 四、消防工程 (169) 五、人防工程 (174) 六、灾后重建 (178)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180) 一、市域水资源利用 (180) 二、给水工程 (187) 三、排水工程 (195) 四、电力工程 (204) 五、通信工程 (212) 六、燃气工程 (218) 七、环境卫生工程 (226) 八、能源发展 (232) 第十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41) 一、城市性质 (241) 二、城市职能 (242)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城市简介

成都城市简介 成都(Chéngdū)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成都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蓉”,1921年设市。 1993年,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 2007年,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海滨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历史沿革 市名来历 成都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成都是中国城址未变、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前311年),仅次于江苏的苏州(建于前514年)。 历史沿革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

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宋元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元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每年成都上交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成都造纸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规定,国家图书馆的书必须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2003--2020--16页)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目录 成都市城市规划总体情况 1 1)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3 【1】总规修编历程 3 【2】规划期限 3 【3】规划范围 3 【4】发展目标与战略3 【5】城市性质与职能5 【6】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5 【7】主城区人口与用地规模 5 【8】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 【9】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6 〖1〗主城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6 〖2〗主城区空间布局形态6 〖3〗主城区空间布局结构7 〖4〗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7 【10】都市区资源与环境控制规划7 【11】主城区对外交通规划7 【12】主城区道路交通规划8 【13】主城区公共设施规划8 【14】主城区居住用地规划8 【15】主城区工业及物流系统规划9 【16】主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9 【17】主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9 【18】城市远景发展构想10 2)成都市十一五规划情况10 3)成都市轨道交通规划情况 10 【1】1号线(新都大丰站—华阳广都站) 10 【2】2号线(龙泉东站—郫县石牛站) 11 【3】3号线(新都红星车站—双流板桥南站) 11 【4】4号线(温江站—龙泉西河站) 11 【5】5号线(驷马桥站—华阳江河站) 11 【6】6号线11 〖1〗6号线主线(沙湾站—华阳四河站) 11 〖2〗6号线支线(琉璃场站—双流航空港站) 11 【7】7号线(郫县生态站—龙潭东站) 11

4)成都城市规划解读12 【1】城市发展战略———扇叶绿楔、向东向南、七星拱月12 【2】城市交通发展格局———“井”字加“环”状12 【3】市域城镇体系12 【4】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12 【5】未来成都模式是“一城三圈六走廊”13 【6】未来主城区扩容的主要城市组团13 〖1〗基本情况13 〖2〗各组团功能定位、重点发展职能、空间发展策略13 [1]华阳组团———小康居住新城13 [2]新都、青白江组团———大型制造业基地14 [3]双流(东升)组团———新型工业基地14 [4]龙泉驿组团———山地型休闲旅游区14 [5]温江(柳城)组团———花园居住新城15 [6]郫县(郫筒)组团———高新技术产业中心15 【7】成都“11858”规划发展构想15 【8】高密成都规划15

成都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

成都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 成都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 发布时间:2003年4月14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成都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都必须符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服从城市规划管理,执行本条例。 第三条成都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必须遵循“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合理发展经济、调整工业布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妥善保护名胜古迹和有价值的古建筑”、“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勤俭建国和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不准“见缝插针”;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第四条成都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并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完善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成都市城市规划区外各区(市)、县的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该行政区的规划管理工作,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按照批准的总体规划,参照本条例,实施规划管理。 第二章建筑规划管理 第五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严格控制新建大、中型生产项目。必须建设的项目,在作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时,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和统筹安排,并

会同有关部门选址、发给“选址意见书”,一并报市政政府批准,不得建设具有污染和其它公害的企业和项目。 第六条凡在城市规划区内从事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一切建筑物、构筑物和公用设施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持有按国家规定程序批准的建设计划、设计任务书和其它批准文件,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定点申请,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确定建设地点及范围,发给“定点通知书”。建设项目需要征用、划拨土地的,报市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用地手续。各项建设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应向市规划 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申请,在领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交纳保证金后,方可施工。 第七条建设单位使用的地形图和规划设计图,必须采用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统一的坐标和标高。 第八条各项建设工程必须由持有设计证书的勘察设计单位按指定承担设计范围进行设计,严禁无证和越级勘察设计。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规划或设计方案必须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作初步设计或施工图。大型公共建筑、道路宽度在三十米以上的临街建筑和其他重要建筑,还必须同时报送单体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建筑透视图或设计模型。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经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批准后必须遵照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机关同意不得擅自更改。地下、地上工程建成后,建设单位必须按市规划部门测定的坐标和标高编制竣工图,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查,并在竣工后六月内,向市城建档案馆报送竣工图和资料。 第九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高层建筑设计方案,必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各项建设规划设计的技术指标,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

(完整版)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 标题 打通深圳市光明新区光侨路、S358交界处与潮莞高速、莞深高速松山湖收费站之间的道路,路段全长只需10公里。 建议内容 1、物流运输意义非凡 近日,一则消息吸引了深圳、中山市民的广泛关注,中国采招网发出了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工程招标讯息。这预示着论证讨论了10多年的深中通道工程今年就要上马。有人据此分析,随着深中通道若干年后建成通车,深圳中山将开启“同城化”时代。 年初,中山市委全体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也支出在交通设施建设上,重中之重是要推进深中通道项目建设,在通过国家发改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按照A 3方案年内动工建设,并加快做好配套路网对接工程。今年准备在全市打通1320条村路。 另一方面通过招标公告显示,拟建的深中通道工程项目位于珠江下游核心区域,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8公里,直接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深圳和中山两市。项目跨越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域,全长约24公里,其中海中段长度约22.4公里,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与深圳之间只需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深中通道A3方案规划图

据了解,深中通道在建成后将实施免费通行,东莞西部城镇经广深高速直达深中通道而连中山、茂名、珠海等市和前海自贸区、西部空港区。 而东莞的松山湖景生态园、大朗、黄江、塘厦等东南部城镇以及惠州的惠阳、大亚湾片区距离深圳CBD的距离在60公里以上,与深圳前海自贸区、深圳大空港区的对接将会越来越边缘化,这对莞城的发展极为不利,与“一带一路”、“同城化、一体化”的建设战略显然偏线。 若打通与深圳主干道-光侨路(双向10车道)之间的断头路连接至G94莞深高速与S20潮莞高速交界处的屏山出入口-屏安路,松山湖景生态园、大朗、黄江、塘厦等东南部城镇经光侨大道至深圳前海自贸区、西部空港区只需50-60分钟,而距离中山则只需一个半小时,西南至阳江、茂名则更大大缩短之间的距离。这将大大提高东南部城镇向南面的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而从屏安路至光侨路之间路段全长只不过10公里左右,投入成本低。 屏安路 光侨路 《光侨路-屏安路地图位置》 《深圳主干道-光侨路(双向10车道)》

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目录 1、总 则......................................................................................................................1.... 2、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深 度...........................................................................................1... 3、规划编制的成果内容要 求.......................................................................................2... 4、规划成果的统一格 式.............................................................................................1..2. 5、附 则........................................................................................................................1..3.. 附 录......................................................................................................................1..4.. 附录 A :.......................................................................................................................1..4.. 附录 B :.......................................................................................................................1..5.. 附录C :.. . ...................附录D :.......................................................................................................................1..7.. 附录E :.......................................................................................................................1..8..

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报告

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作者:————————————————————————————————日期: 2

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昆明是古滇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古地质遗存和文化遗存丰富,风景名 胜独特,有着多民族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城濒临浩瀚的滇池,四周青山环抱,形成美丽的山水城市特点,从唐代建城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自元代设立行省以来,一直是云南省的政治文化中心。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城市格局和民居"一颗印"建筑体现了中原文化与云南文化的结合,并体现了云 南多民族和睦相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境内磷矿资源丰富,是云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其中磷化工业、冶金、机床制造、食品、药品和卷烟生产在全 省占有重要位置。昆明也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国家级风景区3个,旅游业十分发达,目前正按"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商贸旅游城"目标建设发展。 昆明过去存在的缺点是: 1.城乡覆盖面窄 2.建设缺乏指导 3.城中村发展无序,基础设施落后 4.公共空间,公共绿地缺乏 总体规划: 一、昆明市的定位(概括) 昆明主要有中央商务区、金融次中心、主城副中心……昆明主城区各区域的功能将得到明确,昆明由主城、呈贡新城、空港经济区组成核心区域,城市拓展空间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其中首次明确未来昆明将主要依托米轨线的改造,组成服务主城和呈贡及市域重要城镇的线网。 总体规划勾勒城市全貌 二、昆明区域功能 昆明是东南亚门户开放的枢纽,是国家级的历史名城,是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是西南部中心城市 集中西山、昆明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城市生态控制带;集中轿子雪山风景区、寻甸红色旅游风景区、九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等昆明市重点的风景区为城市生态景观控制区。 三、昆明市区域范围,城市形成五轴一核心的局势。 1)、昆明中心城区范围含昆明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的全部行政辖区;西山区的主城二环路内以内地区的福海、前卫、马街、碧鸡四镇;呈贡县的洛羊、龙城、斗南、吴家营、大渔、马金铺六乡镇。总面积为1722平方公里(含滇池草海水域10.7平方公里)为经济贸易区。 2)、昆明城市的空间拓展方向应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远景向滇池流域外拓展空间。昆明南北向发展主轴,北翼以昆曲高速公路为主,南翼由昆玉高速公路、昆洛公路、南昆铁路、泛亚铁路等组成,是昆明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发展轴。3)、昆明主城区将形成“核心—网络、两轴、两带”的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两

成都市青羊区新城区城市设计

成都市青羊区新城区城市设计 项目概况 青羊区为成都市六城区之一,位于成都市中西部,是成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核心。青羊新城区位于青羊区西部的苏坡、文家乡范围内,铁路西环线以西、成飞空军基地以东、武侯区以北、清水河以南,总用地面积约。 本城市设计根据项目定位和功能要求,结合区域资源条件、土地现状特征等,在用地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城市设计,提出满足城市规划条件的设计方案。城市设计的重点是区行政办公大楼和体育公园为主的中心区和光华大道与成飞大道沿线地区。 ? 城市设计原则 ·服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 ·尊重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创造地域特色景观。 ·营造以人为本的交通体系。 ·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可操作性。 工作主要内容 1.项目的策划与研究 (1)青羊区城市建设研究 (2)城区空间拓展战略 (3)城市建设的水文化 (4)新城区重要建设项目 2.控制性规划内容 (1)规划结构 以上一层次规划为指导,在对土地使用现状、土地权属、批租资料等的调查基础上,综合分析新区土地利用现状的成因,研究经济区位及土地价值变化对本区发展建设带来的各种因素,通过多方案比较,确定了“一轴、两带、五大片区”的用地布局结构。 一轴: 是指沿着成飞大道贯穿用地南北的生态绿轴,这条轴线依托成飞大道,由南自北联系了区行政中心、体育公园、文化中心、城市门户、展览中心、成飞基地,又是青羊新区主要通道和景观轴线。 两带: 是指沿成温快速路和光华大道的发展带,其中沿着光华大道是新城区中心所在,是城区的公共服务中心和特色景观带,而沿着成温快速路则是城区的对外交通中心和物流商业发展带。 五大片区: “行政文化中心区”:主要位于光华大道两侧,规划拟将青羊区的行政中心迁至此处,也包括区一级的文化体育设施和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用地,总面积约。 “北部综合发展区”:位于用地北部临近清水河,现状已有一些工厂、生活区和特殊用地,城市建设有一定基础,规划准备作为居住区为主的综合区域,计划安排居住人口万人。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导读】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完整版)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实施评估报告 (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OO九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4) 一、总则 (5) (一)评估工作的意义 (5) (二)评估范围 (5) (三)评估对象 (6) (四)评估期限 (6) (五)评估依据 (6) 二、万州区城市建设现状情况综述 (8) 三、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0) (一)03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10) 1、城市性质 (10) 2、城市规模 (10) 3、城市结构 (10) (二)局部调整后(07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11) 1、调整的原因及理由 (11) 2、调整的要点 (12) 四、评估主要内容 (14) (一)规划指标实施情况评估 (14) 1、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分析 (14) 2、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实施评价 (17) 3、小结 (18) (二)建设用地使用情况评估 (18) 1、建设用地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18)

2、建设用地空间实施分布评估 (20) 3、主要建设用地类型实施评估 (20) 4、小结 (27) (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评估 (28) 1、重大产业项目 (28) 2、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33) 3、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33) 4、市政公用设施项目 (34) 5、环境生态与景观建设项目 (34) 6、小结 (34) (四)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 (35) 1、“三证一书”核发情况统计与分析 (35) 2、已发用地规划许可的项目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36) 3、规划许可与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 (37) 4、小结 (39) (五)新确定的重大项目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与分析 (39) 1、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40) 2、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41)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2) 4、市政设施建设项目 (42) 5、环境与景观建设项目 (42) 6、小结 (43) (六)其他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分析 (43) 1、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情况 (44) 2、生态环境保护及空间管制执行情况 (44) 3、城市防灾设施建设情况 (45) 五、实施绩效分析 (47) (一)总规实施起到的积极作用 (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