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旅游发展与保护分析

合集下载

凤凰古城旅游策划书策划书

凤凰古城旅游策划书策划书

凤凰古城旅游策划书一、背景介绍凤凰古城位于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古城之一。

凤凰古城因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人文氛围而闻名于世。

这里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建筑,历经千年的时间洗礼,仍然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古朴气息,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二、目标市场分析1. 国内游客:凤凰古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吸引了大批国内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古城文化。

2. 外国游客:近年来,凤凰古城逐渐受到国际游客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开始来这里探索中国的独特风情。

三、旅游策划方案1. 文化体验之旅: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包括参观古建筑、品尝传统美食、观赏民族歌舞表演等。

2. 自然探险之旅:组织游客进行凤凰古城周边的自然探险活动,包括登山、徒步、划船等,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 民俗游览之旅:邀请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代表向游客展示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过程,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

四、旅游项目推广1. 通过旅游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凤凰古城的各种旅游活动信息,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

2. 与旅行社合作,将凤凰古城的旅游项目纳入其旅游线路中,提供一站式的旅游服务。

3. 举办凤凰古城旅游节,邀请各地文化艺术团体参加,在传媒大力宣传下,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五、旅游项目管理与服务1. 建立旅游项目管理团队,负责统筹协调各项旅游活动,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体验质量。

2. 培训旅游工作人员,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使其能够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 建立旅游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的游客咨询、导游和投诉处理服务,为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旅游体验。

六、旅游项目营销策略1. 制作精美的旅游宣传册和宣传片,将其送至旅行社、酒店、机场等游客集散地,提高游客对凤凰古城旅游项目的认知度。

2. 结合当地传统文化活动,举办凤凰古城旅游推介会,邀请知名旅游专家和媒体人士参加,宣传凤凰古城的独特魅力。

凤凰古城旅游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凤凰古城旅游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凤凰古城旅游业发展的转型升级——由资源利用型到文化引导型纵观凤凰古城旅游发展过程,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总的来看,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还存在合作领域不宽广、合作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等诸多问题,旅游业仍然停留在资源利用型发展阶段,与全国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在当前全国范围内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下,凤凰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应由资源利用型向文化引导型转变,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聚集丰富文化资源是凤凰古城旅游业发展由资源利用型向文化引导型转变的基础凤凰古城被誉为“湘楚苗地的边域、史迹荟萃的古城、艺术斑斓的名城、屏山带水的绿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人文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

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是凤凰旅游发展由资源利用型向文化引导型转变的基础。

二、保护古城文化资源是凤凰古城旅游业发展由资源利用型向文化引导型转变的前提在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是辩证关系,在保护前提下开发,在开发中实现保护。

凤凰古城旅游发展要重视文化资源保护,永续利用资源。

树立强烈的文化资源保护意识,着眼于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古城开发建设规划并坚决贯彻执行,树立科学的精品意识,统筹古城的发展全局,精心打造古城建设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严禁破坏古城文化资源的项目在古城内建设、开发。

要以古城保护为前提,着力保护古城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物古迹、古城风貌和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三、挖掘古城文化内涵是凤凰古城旅游业发展由资源利用型向文化引导型转变的根本深入挖掘古城地域文化内涵是凤凰旅游业形成特色、由资源利用型向文化型转变的根本。

凤凰古城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深厚,全县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大对旅游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四、把握文化需求特征是凤凰古城旅游业发展由资源利用型向文化引导型转变的关键凤凰古城旅游发展的文化引导之路的生命力、推动力来自于古城文化旅游需求。

文化传播视角下凤凰古城体育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文化传播视角下凤凰古城体育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文化传播视角下凤凰古城体育文化旅游发展研究摘要凤凰古城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旅游胜地。

近年来,随着游客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旅游观光化的加剧,凤凰古城的文化传承和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此,本文从文化传播视角出发,结合凤凰古城体育文化的特点,探讨了凤凰古城体育文化旅游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措施,以期为凤凰古城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背景介绍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西部,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小镇。

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景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但是,随着旅游观光化的加剧,凤凰古城面临着文化丧失和破坏的危险,因此文化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凤凰古城发展的重要议题。

凤凰古城具有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如古镇卫溪、桥马会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还有各种水上运动等。

以体育文化为特点,发展体育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凤凰古城实现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化传播视角下凤凰古城体育文化旅游的发展1. 凤凰古城体育文化的特点凤凰古城体育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地域和文化特色。

传统的卫溪比赛、桥马会等民间体育活动,是凤凰古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传统文化活动深受游客和当地人的喜爱。

此外,凤凰古城周边的山水资源也为其发展各种户外体育运动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2. 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凤凰古城的文化传播意义重大,它不仅是文化保护的手段,也是活化历史文化、推动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文化传播,可以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凤凰古城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体育文化,激发游客的参与热情,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凤凰古城的文化传播必然需要依托先进的科技和媒介,以实现文化传播的效果最大化。

3. 发展体育文化旅游的措施为了发展凤凰古城的体育文化旅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设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智慧旅游系统是目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凤凰古城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各种体育文化活动的具体情况。

比如,可以通过智能导览、语音讲解等方式让游客更好地理解凤凰古城的文化内涵。

凤凰古城策划

凤凰古城策划

凤凰古城策划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古镇。

凤凰古城策划旨在通过对古城的保护、发展和推广,提升凤凰古城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一、背景介绍凤凰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几百年的历史。

这座古城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街道布局保留了传统的民居风格,保持着原始的风貌。

凤凰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二、目标定位 1. 保护古城遗产:加强古城的保护工作,修复和维护古建筑,保护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

2. 发展旅游业: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旅游节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古城内的商家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三、策划内容 1. 提升古城形象:通过市场推广和宣传活动,加大对凤凰古城的推广力度,提升古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举办文化活动:定期举办以古城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如古城摄影展、古城文化节等,吸引游客参与,增加游客停留时间。

3. 引入特色业态:在古城内引入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业态,如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等,丰富游客的消费选择。

4. 加强导游服务:培养更多专业的导游人员,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古城的历史文化。

5. 完善交通设施:改善古城周边的交通设施,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6. 加强古城保护:成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加大对古城的保护力度,严禁破坏古城建筑和环境。

四、预期效果通过凤凰古城策划的实施,预计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 增加游客数量:提升古城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增加游客数量。

2.增加游客滞留时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停留,延长游客在古城的停留时间。

3.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培训,提高商家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4. 促进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居民的收入。

论文·大保护 大利用

论文·大保护 大利用

用“大保护、大利用”理念破解凤凰古城保护发展难题摘要凤凰古城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湖南乃至全国最吸引游客的古镇之一。

随着人气的上升,小镇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凤凰古城发展现状的分析,实事求是地论述了旅游对解决当地民生问题的意义,辩证分析了旅游对文物保护的正、反两方面影响,重点阐述了适度牺牲短期利益对小镇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大保护、大利用”是破解小镇保护发展难题出路的观点。

关键词凤凰古城文物旅游保护发展凤凰,因有一山酷似展翅欲飞的神鸟而得名,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县治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44万。

自2000年,凤凰开始发展旅游,十年旅游使得这座静谧的小城闻名遐迩。

从2002至2011年间,共有近3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凤凰考察指导,朱镕基总理为凤凰题词“凤凰城”,吴邦国委员长为凤凰题词“天下凤凰美”。

2007年凤凰被列为“中国旅游强县”,2009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旅游业毫无争议地成为凤凰县的支柱产业,令凤凰成为了旅游界的一块“金字招牌”。

一、旅游对于凤凰民生的现实意义1、刺激消费,拉动需求,推进经济飞速发展。

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凤凰县接待的旅游人次为108万,5年之后,这个数字翻了将近4倍,达到426万人次。

2003年,凤凰县的旅游总收入为1.5亿元,门票收入1800万元,到了2008年,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9%,旅游总收入猛增为19亿元,门票收入也增加至1.29亿元。

截止2012年岁末,前来凤凰旅游的朋友竟已高达上亿人次。

旅游产业经济收入由2001年7430多万元提升到2011年的44.31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超过10%;2、吸引投资,促进了农业、工业和商贸、建筑、交通、邮电、通讯等行业的全面发展。

旅游产业成为拉动凤凰县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旅游带动下的各产业发展效应更是优化了产业结构,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收入增加、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3、宣扬历史文化,传承民族特色文明。

凤凰古城景区建筑规划现状分析报告

凤凰古城景区建筑规划现状分析报告

凤凰古城景区建筑规划现状分析报告凤凰古城景区建筑规划现状分析报告一、前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旅游特色地产项目风起云涌~各地的旅游地产项目巳经成为城市形象和旅游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城市旅游购物和休闲的一个重要场所~凤凰古城文星苑项目是依据湖南建总十二五规划和战略性转型的发展需求~在旅游地产项目迈开的重要一步。

凤凰古城本身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

古城内外明清古院~古代城楼和民居吊脚楼建筑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狭长泛光的石板小街描述着历史的痕迹。

而且小小的凤凰古城人才辈出~有文学巨匠沈从文和书画大师黄永文星苑项目在凤凰古城景区核心地段~就旅游总体玉先生等等文化名人。

开发而言~建筑形态重要性和历史文化包装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具象的载体。

对此~我们主要针对凤凰古城建筑规划的现状~就旅游规划、建筑空间、功能结构等方面作重调查和分析。

二、凤凰古城旅游的规划特点1.凤凰古城建筑规划分新旧两个城区~古城景区在凤凰新城区直接围合之中~形成一个狭长的平面空间特征~新旧城区虽有明显界限~但是缺少新城区与旧城区建筑空间过度设计手法的描述。

从建筑形态空间视觉上是一种生硬表象~凤凰古城古街以东正街和沱江两岸形成一种自然的规划主轴线~辐射到无数个古城小巷~连通整个古城区~一条人工的水渠穿梭在古城区里~~水渠规划设计简单功用~没有增添规划空间色彩亮点~反而破坏了古城区里建筑空间环境。

2.凤凰古城历史文化包装主要依靠古城区九个景点作为文化支撑~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东门城楼~古城博物馆~万寿宫~虹桥艺术楼崇德堂~沱江泛舟等文化亮点。

凤凰历史文化印象~主要缘于对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景仰~缘于对著名怪才书画大师黄永玉先生的崇拜。

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特质有机融合在一起~透视后的沉重感让游客增添许多文化遐想。

正如沈从文先生小说中所描述那样:“若从一百前某种较旧一点地图上寻找~可有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一个名“镇竿”的小点~那是同别的一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个城市里~安顿下三五千人地方”。

凤凰古镇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

凤凰古镇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

凤凰古镇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作者:苏洁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10期摘 ;要:本文主要对从凤凰古镇旅游开发背景环境进行分析入手,对古镇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古镇生态保护对策建议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凤凰城镇;旅游开发;生态保护中图分类号:F592.7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9-0274-01古镇是在特定历史期间、特定的人造环境和文明下构成的,以农业为重要经济的农村聚居地,其历史面貌保留完好,文物、古迹、古建筑存量多,反映着该地域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生存情况和经济体制、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社会情况,以及该地区的传统思维文化、习俗习气、品德观念等深层次文化外延的村镇。

一、凤凰古镇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现状1.旅游资源分类情况。

凤凰县历史悠久。

现在古城镇中保管完整的文物在县级之上的有85个,省级的8个,国家级的2个,有特点的民居120多处,珍藏的有名文物和各种珍贵的宝物1万多种,是当地最有名的、最受重视的地区之一。

2.政府开发管理工作。

2014年1月3日,当地政府对湖南凤凰古城启动景区保护性补缀工程,对外围景区的古建筑和街道进行整治和保护。

过程中,抓好了布局修编是凤凰县首先进行的措施,不仅自动聘请了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国度历史文明名城研究一起修编了《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3.凤凰古镇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研究发展趋势。

凤凰古镇和其他古镇一般,凭借其独特的自然山水,人文风情,吸引着大批爱好新奇的旅游者的到来,而针对凤凰古镇的旅游研究文章也孕育而生,相对于其他的古城镇来说,凤凰古镇的学术关注度大大提升。

二、凤凰古镇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1.凤凰古镇环境监管不力。

凤凰古城景区的管理权责不明,分工凌乱。

第一,城镇中的全体居民和当地政府关于古镇的所有权的归属权没有明确,无论是《环境保护法》还是政府的管理条例中都没有相关的明确规定。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湘西凤凰古城文化资源保护研究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湘西凤凰古城文化资源保护研究

2、2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2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凤凰古城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如苗族歌舞、民间工艺等。为了传承和 发展这些传统文化,应采取以下措施:
2、2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对古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登记和保护, 确保其传承与发展。
2、2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1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旅游设施建设。在保护古城风貌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旅游设施,满足游客 的需求,提高旅游体验。
2、1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旅游活动创新。推出多样化的旅游活动,如文化体验、民俗风情展示等, 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兴趣。
2、1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旅游管理。加强旅游管理,合理安排游客流量,避免对古城造成过度压力, 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谢谢观看
引言
引言
湘西凤凰古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古建筑、 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古城的保护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讨湘西凤凰古 城文化资源的保护问题,旨在为古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献综述
3、文化资源保护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保护意识;2) 合理规划旅游业发展,避免过度商业化;3)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4) 推动古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发展。这些对策有望为湘西凤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提 供有力支持。
结论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湘西凤凰古城文化资源的深入探讨,认为加强其保护对古城的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古城的保护面临着资金、意识和旅游业发 展等多方面的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大 资金投入、合理规划旅游业发展、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以及推动古城与 现代文明的融合发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凰古城旅游发展与保护分析 目录

1. 凰古城的基本概况 1.1 地理概况 1.2 人文概况 2. 凰古城开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开发发展现状 2.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 凤凰古城开发发展与保护的策略 3.1 合理利用资源 3.2 控制人口数量,缓解旅游环境承载压力 3.3理清古民居产权, 加强政府管理 3.4 实施整体保护 3.5大力宣传,加大保护力度增强游客保护意识 4. 结语 一、 凤凰古城的基本概况 地理概况: 凤凰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4A级景区,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地理位置可概括为:“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边”。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古城建于清康熙年间,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人文概况: 湘西凤凰山川秀美,更是人杰地灵,据不完全统计,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短短的36年间,这里就涌现出提督20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等三品以上军官。民国时,湘西凤凰出中将7人、少将27人。当代以来,湘西凤凰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将军、高级领导干部、作家、书画家、工艺美术家。特别是随着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龄,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出现,湘西凤凰不仅闻名全国,而且蜚声世界。 凰山城依偎着沱江,群山环抱,关隘雄奇。这里的山不高而秀丽,水不深而澄清,峰岭相摩、河溪萦回,碧绿的江水从古老的城墙下蜿蜒而过,翠绿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舟游船数点,山间暮鼓晨钟兼鸣,河畔上的吊脚楼轻烟袅袅,可谓天人合一。 原汁原味的楚巫文化、韵味独特的湘西凤凰土话、别具一格的苗族服饰、苦辣咸酸的饮食习惯,还有原始戏剧活化石傩堂戏、地方风味十足的阳戏、散发着泥土清香的文茶灯,以及玻璃吹画、蜡染、纸扎、苗族银饰等格调清新高古的民间工艺,构成湘西凤凰独具特点的民族民俗风情。 湘西凤凰古城现有文物古建筑68处,古遗址116处,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120多栋。还有明清石板古街道20多条。保存完好的唐朝旧县治黄丝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城之一。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中国南方长城——“湘西边墙”,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 二、 凤凰古城开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开发发展现状: 在古城整治过程中, 凤凰县首先抓好了规划修编, 主动聘请了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共同修编了《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同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已于2004 年 2 月 28 曰通过。凤凰古城保护工作已有法可依。近年, 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上, 完成了城区自来水改造和路灯改造工程, 实现了广播、电视、通讯、供电线路全部入地,恢复了拉毫段南方长城 3. 4 km,投资 1 900万元实施古城区污水处理工程; 投资 1 100 万元修复东门至南门至西门的城墙城楼, 完成了南门休闲广场、彩色音乐喷泉及兰桥建设。凤凰县还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和生态县建设,沿公路构筑起了绿色长廊和经济林带, 逐步实现走近凤凰,古城风貌扑面;进入凤凰,古城意境迷人的意境。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过度商业化现象, 且商业业态单一:沿着古街游览, 发现古街两旁原来的居民小楼几乎都改作小商店, 大多卖一些本地特产和零售杂货, 古朴的小巷里商业气息非常浓厚。不仅如此, 大部分的当地居民也以个体商户的身份参与进古城的商业化现象里来, 绝大部分是卖一些自己的手工艺品, 摊位沿着屋檐下、墙根角一路向下, 热热闹闹。过度商业化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凤凰, 丽江的大研古镇受商业的冲击愈发严重。笔者认为, 从古城传统文化保护这个角度来看, 当传统文化成为交易商品, 过度商业化对古城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只能是弊大于利。 2. 原生态资源的破坏:

原生态资源是指天然的环境与本土原生的文化, 而非强加于该文化的外来因素或被该文化所汲取的外来因素, 原生态资源具有两层涵义, 即原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具有自然性、民间性、独特性、稳定传承性等特点凤凰地处边疆, 有着水洁风清的自然生态环境, 同时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由于古城旅游业的发展, 大量游客的进入,对自然的原生态资源造成了破坏,甚至威胁到生态平衡。比如游客将废弃物丢到沱江中,甚至向江中吐痰, 部分居民为追求眼前利益随意扩大营业门面, 破坏了古城原有的完整性。 3. 旅游接待设施严重不足:

根据近 10 年的统计, 每年游客少则 l8 万人次,多则50 万人次,平均30 多万人次, 主要的旅游宾馆、饭店有富丽华大酒店、南华宾馆, 金叶宾馆、古城宾馆,总床位数仅有 1 500 多个。宾馆床位数远不能足旅游高峰期的需要, 导致许多游客玩在凤凰,住在吉首; 同时, 古城内和各景点间还以摩托三轮车作交通工具, 旅游娱乐设施和旅游商品开发还十分有限,旅游购物场所规模小且分散, 这些问题导致古城的实际旅游收入大打折扣, 不利于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4.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古城更新过快: 快速发展直接导致建筑更新过快。由于传统民居环境质量较差、卫生设施不便等因素, 居民也迫切希望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来到凤凰不难发现, 在经济利益驱动下, 绝大部分当地居民将祖传的老屋拆掉重修或者擅自加建改建作为家庭旅馆, 这不仅严重破坏民居原本风貌、住宅格局, 而且建筑形态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 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住宅穿插于古巷之间。这一次前往凤凰, 发现沱江两岸民居外面都被搭上了脚手架, 有工人正在作业。一打听才得知, 当地政府希望凤凰的夜景更加美丽, 小镇的夜间轮廓线更加清晰, 于是江边民居家家户户都在安装夜间照明景观灯。乡土建筑一时间/脱贫致富, 纷纷披上了时尚的外衣。 5. 古民居产权不清: 古民居作为文物的一种, 从文物实体的角度看, 国家是无权对不属于自己的文物实体(古民居) 进行维修的。凤凰居民作为中国古民居的代表, 正承受着产权问题带来的灾难。近年, 随着旅游规模的日渐扩大, 一些古民居被列入文物保护区, 由于产权不清, 文物保护单位只用不管, 造成部分居民对古民居的过渡使用, 弃落荒废、破旧不堪, 严重影响了古城风貌, 不利于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6.旅游保护宣传力度不够居民与游客保护意识淡薄: 凤凰古城内任居住有居民,作为保护主体的居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居民对古城文化历史价值认识不高,在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下,广大的居民生起了盖洋楼、拆旧民居的观念,一些文化预产有所破坏。而来当地旅游的游客也没有很好的旅游资源保护的观念乱扔垃圾、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破坏政府也没有大力进行保护宣传导致很多旅游资源招到破坏。 三、 凤凰古城开发发展与保护的策略 1.合理利用资源: 合理利用有限的旅游资源, 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是古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 所以才能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和旅游欲望。凤凰景色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老朴实的沱江静静地流淌,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举世瞩目的南方长城,拥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任何旅游地都有着自己的旅游环境容量旅游饱和和超载会对旅游地产生消极影响。所以不能为了当前的经济利益过度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资源。应合理利用资源,不能过度的商业化,着眼于其长远发展。 2.控制人口数量,缓解旅游环境承载压力: 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某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 如环境美学价值的减损、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等, 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旅游环境承载量包含环境生态承载量、资源空间承载量、心理承载量、经济承载量等几个方面, 如果游客数量长时间超过其旅游承载力, 将加速古城的衰老进程。因为凤凰古城旅游接待设施不足,所以应增加一些旅游接待设施,改善凤凰古城的交通条件,让一些游客去古城旁边城市居住来缓解古城的环境承载压力。凤凰古城现已成为国家风景区,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但是旅游接待设施及相关公共设施的落后, 制约着古城的旅游承载力及进一步发展, 因此, 必须加大投资力度, 修缮各种必要的设施。同时,做好营销宣传工作, 引导游客流合理分配。应利用各种渠道做好宣传,高峰期分流游客,使古城的游客量旺季合理、淡季不淡,保证古城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3. 理清古民居产权, 加强政府管理: 古民居是凤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时是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 不仅给当地居民和政府带来经济效益, 而且构成了城市特有的魅力。但如果民居的产权关系不理清,将不利于古民居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开发, 使旅游资源缺乏可持续性。笔者认为对待古民居的产权问题, 可采取不同的方式。其一为市场机制, 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古民居经济价值。通过优化文物生产要素的配置, 实现等价交换。这样使交易双方都达到满意效果,既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文物保护不力问题, 也避免了以后产权不清可能生出的事端, 具体操作可采用货币收购或土地置换的方式。其二为政府管理, 随着凤凰旅游规模的日渐扩大, 为了更好地做好古民居的保护, 有关部门应明确要求将古民居纳入强制性保护的范畴, 明确报批程序及责任单位。一些民居保护改造有别于一般的改造工程,其实施方案必须在广泛征求专家及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多方论证, 慎重决策。古民居若没有居民生活于其中, 是没有开发价值的, 对于一些失修已久、产权归属不清的古民居,政府应该明确国家的所有权, 鼓励个人购买, 但买方必须按照政府的房屋保护和修缮方案,承担起古民居的保护和修缮责任,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古民居的用途, 国家拥有古民居完整的所有权。 4. 实施整体保护:

文物古迹、传统民居、民俗文化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整体保护原则就是不能将各个部分孤立起来, 不仅要保护各个文化单元,还要保护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内一切能反映其特性的相关信息。凤凰古城的沱江、南长城、东门城楼、沈从文故居等景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一个景点的不足会影响其整体,应实施整体保护措施。如沱江旁边现在现代酒吧等的兴起对凤凰古城的整体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 大力宣传,加强居民保护意识和游客的保护意识: 首先,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政府应提高保护意识有利益第一向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