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
动物卫生防疫风险分析

动物卫生防疫风险分析动物卫生防疫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与动物之间的交往频繁,动物卫生防疫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对动物卫生防疫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动物卫生防疫的基本概念。
动物卫生防疫是指为了保护动物健康,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消毒、隔离等。
动物卫生防疫的目的是保护人类的健康,因为部分动物疾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人类。
动物卫生防疫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动物的密集饲养和交易增加了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例如,饲养场和商业养殖场中动物数量庞大,疫情爆发的风险相对较高。
其次,动物的迁徙和交流也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例如,候鸟迁徙过程中可以将病原体带入新的地区,导致疫情的传播。
另外,人类与野生动物的接触也是动物卫生防疫的重要问题。
许多传染病,如SARS和COVID-19,都是源自野生动物。
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侵入和破坏导致了疫情的爆发。
动物卫生防疫风险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动物疾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人类,造成人类疾病的发生。
例如,禽流感和狂犬病都是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疾病。
其次,一些动物疾病可以对人类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口蹄疫和禽流感疫情的爆发会导致农业损失,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此外,动物卫生防疫风险还可能导致动物种群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进一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针对动物卫生防疫风险,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要加强动物疫苗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传播。
同时,要加强动物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如定期消毒和隔离措施,防止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其次,要加强动物疫情的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疫情,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此外,还应该提高公众的动物卫生意识,加强对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的宣传教育。
总结起来,动物卫生防疫风险分析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动物密集饲养、动物迁徙、人类与野生动物的接触等。
动物兽医公共卫生了解动物卫生对人健康的影响

动物兽医公共卫生了解动物卫生对人健康的影响动物卫生是指对动物进行清洁、防疫、治疗和保健的一系列措施,它不仅关乎动物的健康和福祉,也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动物兽医在保护动物健康的同时,也起到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作用,从而维护公共卫生。
本文将探讨动物卫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强调动物兽医在公共卫生中的重要角色。
一、动物卫生与人类健康的紧密联系动物是许多传染病的宿主或传播媒介,包括了诸如禽流感、非典型肺炎和狂犬病等。
若动物卫生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疾病可能会蔓延到人类群体,对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动物卫生管理,控制疫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二、动物兽医在公共卫生中的角色1. 疫情监测与预警动物兽医负责监测疫情并及时报告,确保疾病早期发现。
通过分析疫情数据,可以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帮助保护公共卫生安全。
2. 动物疫苗研发与接种动物兽医担负着研发和接种动物疫苗的责任。
疫苗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动物传染病的发生,从而减少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
3. 动物卫生教育与宣传动物兽医在公共卫生中还发挥着教育和宣传的作用,通过向社会大众传授有关动物卫生的知识,提高公众对动物疾病的认知水平,增强防控意识。
三、动物污染对公共卫生的影响1. 水源污染动物粪便中的病原体和化学物质可能会通过直接排放或间接渗入水源,造成水质污染。
人类饮用受污染的水可能会引发胃肠道疾病和传染病。
2. 空气感染在养殖过程中,动物排泄物中的氨和硫化物等化学物质可能会挥发到空气中,导致空气污染。
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会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严重时可能引发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3. 传染病扩散动物养殖场是病原体扩散的高风险区域,如果动物卫生得不到有效控制,疾病可能通过空气、水源和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给人类,造成公共卫生事件。
四、加强动物卫生管理的建议1. 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对动物疫情的监测,建立有效的疫情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疾病发生的趋势和规律,便于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答案

一:名词解释黑死病打摆子黄热病非典型肺炎黑热病伤寒面容疯牛病蜱虫病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
起源于亚洲西南部,约在1340年代散布到欧洲,而“黑死病”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
打摆子就是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性寄生虫病,俗称“打摆子”。
黄热病又俗称“黄杰克”、“黑呕”,是由黑热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非典型肺炎是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在未查明病因前被叫做“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简称SARS,是一种因感染SARS相关冠状病毒而导致的以发热、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是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极强的传染性与病情的快速进展是此病的主要特点。
黑热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
由于白蛉叮咬而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
见于肠伤寒,脑脊髓膜炎,脑炎等高热衰竭患者疯牛病即牛脑海绵状病,简称BSE 。
是一种发生在牛身上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症状与羊瘙痒症类似,俗称“疯牛病”。
病牛脑组织呈海绵状病变,并出现步态不稳、平衡失调、搔痒、烦燥不安等症状,通常在14至90天内死亡。
由于种类的不同,疯牛病的潜伏期长短不同,一般在2到30年之间。
蜱虫病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近在我国中部地区发现的由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原性疾病,蜱为其传播媒介。
该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
二:填空题1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其主要的传染源是为病人和带菌者,患者可出现体温升高,表情冷漠,皮肤出现玫瑰疹。
2鼠疫又称为黑死病,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临床上有四种主要类型即腺型、肺型、败血型,轻型等类型。
防控动物疫病就是保护人类健康

防控动物疫病就是保护人类健康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肉类食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大,这也就造成了更多的人参与养殖行业,因而动物疫病也就成为了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据有关文献记载,动物传染病有200余种,其中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人类、另有100种以上的寄生虫病也可以感染人类
1918年“西班牙流感”(与猪流感病毒类似的H1N1病毒)。
可能来源于感染突变H1N1病毒的猪或禽类,大流行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
自2003年首次暴发禽流感疫情至今,越南已有92人患病,其中42人死亡。
全球死亡人数已达64人。
霍乱,被称为“可以摧毁地球的最可怕瘟疫之一”。
霍乱最早来自鸡瘟,也就是鸡霍乱,后来由鸡传给人,死亡率在30%到100%间,首次出现于18世纪的印度。
但由于地区封闭,传播范围主要局限印度恒河三角洲地区。
后来随着英国的殖民统治,霍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至今,霍乱仍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
由于职业等原因与动物接触频繁的人,要经常注意个人的卫生防护,当身上皮肤有破损时,更要小心防止从畜禽感染上病毒或病菌;动物
养殖场里人的生活区要远离动物饲养区;饲养宠物的人士要学习一些有关人与畜禽共患疾病的知识,知道宠物应定期进行某些疾病的预防接种,懂得任意与宠物拥抱、亲吻、食同桌、寝同床这些过分亲热的行为都是不卫生和有害的;食物要讲究卫生,如选用经过检验的乳、肉、蛋品,并提倡熟食。
食生蛋、食鱼生、饮蛇血、吃醉蟹等不良爱好,都有可能从动物染上共患病,小心为好。
非洲猪瘟 动物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关联

非洲猪瘟动物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关联非洲猪瘟:动物健康与人类健康的关联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对于养殖业来说是一场灾难,但不仅仅是猪农受到了影响,它还对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非洲猪瘟对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的关联,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 动物健康问题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只感染猪的病原体,但其传播速度之快、致死率之高,给猪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野生猪传播以及食物残渣等途径传播,一旦感染,猪将出现高烧、厌食能力下降等症状,并最终导致死亡。
非洲猪瘟的暴发不仅使得猪农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也给整个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甚至一些国家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扑杀措施以遏制病毒的蔓延。
2. 人类健康问题尽管非洲猪瘟只感染猪,但它对人类健康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首先,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食物链传播,如果人们食用了受感染的猪肉或制品,就有可能被感染。
其次,病毒可能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因为受感染的猪肉可能被用于制作食品,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就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此外,非洲猪瘟不仅影响了食品安全,还可能对环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为处理病死猪只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会导致污染和传播病毒。
3. 应对措施为了应对非洲猪瘟对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所带来的威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有利于迅速采取隔离和扑杀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
其次,加强养殖环节的管理,比如加强猪舍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定期进行病原体监测等,以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此外,推广科学健康养殖的理念,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对于人类健康而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猪肉加工环节的卫生安全,加强公众对非洲猪瘟的宣传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同时鼓励消费者购买正规渠道的猪肉,减少非法交易的风险。
结论非洲猪瘟对于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来遏制疫情的蔓延并减少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推动提升公共卫生安全与人体健康保障水平

PUFA普法I新法解读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推动提升公共E生安全与人体健康保障水平动物防疫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是健全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的 一项重要立法成果。
文/王瑞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对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食用、冷链运输和疫病防控等问题,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为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的部署和要求,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21年1月22 日审议通过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
这 次修订,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人体健康为重点,对我国动物防疫理念与防疫制度作了重要完善和创新,意义 重大。
动物防疫法修改的基本原则此次修改动物防疫法,一方面为了促进养殖业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充分的、高质量的、丰富多样的农产品;另一方面,更需要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在修订过程中,主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人民至上。
在动物饲养、屠 宰、加工、经营、运输等各个环节,动物疫病病原微生物对生产经营者的从业人员、最终消费者的人体健康可能会造成危害,也可能传播到周边的环境中给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危害。
把 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第一位,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是此次修订动物防疫法的立足点和着眼点。
坚持问题导向。
非洲猪瘟等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了我国动物防疫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短板弱项,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
此次修订强化问题意识,对动物防疫方针、防疫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和监管体系等进行了改革完善,对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野生动物检疫、犬只防疫管理等提出了要求,着力破解动物防疫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稳妥推进。
全面体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完善动物防疫体制机制和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改革成果,深人总结动物疫病控制、净化、消灭的成功经验,综合考虑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和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将各方面认识比较一致、经验比较成熟的制度及时上升为法律制度,对具体办法、机制和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了充分授权,确保各项制度稳步推进、符合实际。
简述动物疫病的危害及预防

开展科普活动,普及动物疫病 防治知识
加强学校教育,从小培养孩子 们的动物保护意识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广泛宣传 动物疫病防治的重要性和措施
04
政府和企业的责任
制定和执行相关法规
制定动物疫病防 治法规:政府应 制定完善的动物 疫病防治法规, 明确防治原则、 措施和责任,为 防治工作提供法 律依据。
预防动物疫病的措
03
施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针对 不同动物疫病的 疫苗
接种程序:按照 规定的接种时间 和方法进行接种
接种效果:有效 预防动物疫病的 发生和传播
注意事项:确保 疫苗质量,避免 疫苗接种引起的 副作用
定期检测
定期对动物进行 疫病检测,及时 发现并隔离患病 动物
定期对动物饲料、 饮水等进行检测, 确保食品安全
动物疫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举措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儿
定期对动物饲养 环境进行消毒, 减少疫病传播风 险
定期对动物进行 疫苗接种,提高 免疫力,预防疫 病发生
隔离和扑杀
隔离措施:对疑似感染动物进 行隔离,防止疫情扩散
扑杀措施:对确诊感染动物进 行扑杀,控制疫情传播
注意事项:确保隔离和扑杀措 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法律法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确保隔离和扑杀措施的合法性
动物疫病对生态环境造成 破坏
动物疫病对人类健康造成 潜在威胁
人类健康风险
动物疫病传播给人类的风险 动物疫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动物疫病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影响 动物疫病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兽医公共卫生学保障人类与动物的健康与安全

兽医公共卫生学保障人类与动物的健康与安全公共卫生学是一个与人类健康和疾病预防相关的学科,然而,动物卫生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
兽医公共卫生学作为交叉学科,旨在保障人类与动物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探讨兽医公共卫生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一、兽医公共卫生学的定义与意义兽医公共卫生学是一门研究动物之间以及人类与动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动物疾病的控制、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和人与动物的接触等方面,目的是维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以人畜共患病为例,它们可能通过食物、水源或直接接触传播给人类,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与健康。
因此,兽医公共卫生学的研究和实践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至关重要。
二、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的关系1. 动物疾病对人类的直接威胁许多动物疾病都会通过人与动物的直接接触传染给人类。
例如,人们饲养宠物时可能会被犬瘟热、猫抓病等疾病感染。
此外,人类还可能受到蚊虫等传媒昆虫的叮咬而感染动物疾病,如疟疾和丝虫病等。
这些疾病不仅会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也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 动物疾病对人类的间接影响动物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仅限于直接传染。
动物养殖业的发展与疾病防控密切相关。
养殖业中的疾病爆发不仅会导致大批动物死亡,还会对畜牧业和食品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猪瘟疫情的爆发会导致生猪饲养数量锐减,进而影响到猪肉市场的稳定供应。
疫病的流行还可能引发人们的恐慌和社会不安。
三、兽医公共卫生学的重要性1. 人畜共患病预防与控制兽医公共卫生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
通过研究动物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机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可以减少人类感染动物疾病的风险。
例如,通过兽医公共卫生学的研究,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控制家禽流感等疫情的蔓延,降低人类感染的风险。
2. 食品安全保障兽医公共卫生学还致力于维护食品安全。
动物产品(如肉、蛋、奶)的消费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若动物患病或养殖环境不卫生,食品可能受到污染并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动物疫病与人类安全 西尼罗病毒能使人和动物发生脑炎和脑膜炎,并导 致部分患者死亡。 1937年即在鸟干达西尼罗地区一名妇女血液中分离 到病毒,以后在以色列、南非、刚果、印度等国家发 现。 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非洲和中东地区广泛流行,90 年代中期开始向欧洲内陆国家扩散,法国、罗马尼亚 、捷克、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相继暴发。
2003年达到19802人,比“非典”死亡人数多得多,
其原因是宠物和野狗增多,疫苗接种率低。
1、动物疫病与人类安全 全世界有1~3亿人感染血吸虫病。2100年前中国 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和湖北江陵西汉男尸中就发 现典型的血吸虫虫卵,解放前中国约有一亿人受到血 吸虫威胁,解放后统计中国累计病人有1183万,病牛 120万头,直到今天,血吸虫病在一些地方危害仍十 分严重。 目前中国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有7个省110个县( 市),疫区人口6000多万,血吸虫病人81万,另有6 个省市被列为血吸虫病防治监测区。
2、候鸟迁徒与人类安全 鸟类是一个巨大的病原微生物储存库和致病微生 物基因节段的供体。如1918~1919年发生的“西班牙 流感”,使5.5亿人发病,3000多万人死亡。最新研 究证明,这是一株8个基因节段均来自于鸟类的H1N1 亚型病毒。 1979年发生在欧洲的鸟H1N1病毒和人H3N3病毒同 时感染猪,并在猪体内重组,形成新的病毒传播给儿 童。禽流感病毒作为基因的供体,猪体作为“孵育器 ”将病毒重组,产生人-禽-猪重组流感病毒。
1、动物疫病与人类安全 野鸟,特别是候鸟是西尼罗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 重要储存宿主与扩散宿主。 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而鸟与鸟之间能直接传
播。病鸟和感染鸟被蚊子(主要是库蚊)叮咬后病毒
在其体内大量增殖,人被感染蚊子叮咬后即可发病。
有200多种动物能感染本病,已从150多种鸟中分
离到病毒。
1、动物疫病与人类安全 由啮齿动物传播的汉江病,常因室内老鼠携带病 毒,呼吸时经尘埃传递给人,导致“肺病综合病” 。1993年美国即有0多人发病,致死率为40%。
同年4月份,禽流感又在越南南部和中部地
区5个省暴发。
1、动物疫病与人类安全 2003年SARS恐慌尚未完全平息的美国,西尼罗热 又在24个洲卷土重来,使200多人丧生,在中西部地 区又暴发猴天花(猴痘),对人的致死率达到10%。 近年来,印度的鼠疫,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疯牛 病,美国的牛结核,亚洲的非典,全球的艾滋病等均 为动物疫源性疾病,疫情警报不断地惊扰着世界的神 经。 曾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动物,如今却给人类带来越 来越多的疾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年再次暴发,死亡245人,最近又大规模暴发流行,
该病对人的致死率为50%~90%。 1998~1999年,马来西亚猪群大规模暴发尼帕病毒 脑炎,并央及新加坡,由猪传染给人,无情地夺去了 138条人命,导致116万头猪惨遭扑杀。近来又死灰复
燃,再度肆虐马来西亚。最近,尼帕样病在孟加拉国
暴发,近20人死亡。
1、动物疫病与人类安全 在已知的能感染人的病原中,一半以上能人与动 物互相传染,全世界人畜共患病有250多种。近30年来 新发现的传染病达40余种,几乎每年都有1~2种新发 传染病,新发现的或重新出现的病原近80%,是人畜共 患病,一些古老的或基本控制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 鼠类能传给人的疾病有50多种,全球死于鼠源性 疾病的人数远远超过直接死于世界各次大战死亡人数 的总和。
1、动物疫病与人类安全 狂犬病能感染人和所有哺乳动物与鸟类,全球每 年有3.5~5万人死于狂犬病。1997年亚洲有3.3万人
被狂犬病夺去生命。据50个国家和地区统计资料,人
狂犬病因犬所致占57%,因野生动物所致占33%,因蝙 蝠所致占10%,亚洲人的狂犬病主要因犬咬伤引起。 中国狂犬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连续5年上升, 全国死亡人数,2001年为854人,2002年为1003人,
据美国在1967~1969年统计的346例人旋毛
虫病的感染源,有282起是猪肉制品。美国在
1966~1970年全国普查,每年有15~30万人新感 染旋毛虫,全美国约有旋毛虫患者150万。
1、动物疫病与人类安全 1976年第一次在刚果证实埃博拉病毒,当年死亡 270人,在证实该病毒以前即已死亡一万余人。1995
结核杆菌能使人和50多种哺乳动物,20多种禽类
感染。据WHO报告,目前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感染率印
度居世界第一,中国第二。这些年来,中国结核感
染呈上升趋势。
1、动物疫病与人类安全 2004年初,印度尼西亚在30多个省暴发登革热, 1月1日至4月30日即有58301人有发病,658人死亡。
波拉病毒能感染一切温血动物,也是一些精神病 人的致病原因。
享德拉病可由马传染给人,人感染后致死率为 30%~60%。 我国上海1988年1月发生的人的甲型肝炎,传播 动物为毛蚶。
1、动物疫病与人类安全 2002年在20多个国家开始暴发的SARS,夺 走了770条人命。2003年底开始在亚洲多个国家 暴发H5N1亚型高致病型禽流感,死亡和扑杀家 禽8000多万只。 从去年12月到2004年3月,越南已有16人死 于H5N1病毒感染。
2、候鸟迁徒与人类安全 据路透社华盛顿2004年6月28日报道,中国和美国
1、动物疫病与人类安全 1999年美国纽约大批发病,2002年又在44个 洲暴发流行,4161人发病,277人死亡,死鸟
124854只,有14171匹马发病,马致死率达40%。
2003年又有9800多人发病,死亡268人。
该病还向相邻地区扩散,先后侵入墨西哥、
牙买加、多来尼加等中美洲国家,全世界正面临 该病毒入侵和威胁。
1、动物疫病与人类安全 旋毛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致人死亡的疾病 ,可感染人和150多种动物,目前全世界都有发生, 主要通过未煮熟的猪肉传递给人。
据测,100kg体重的患病猪,具有感染360个人的
潜在力。
1、动物疫病与人类安全
在云南发生的36起人集体感染发病,其中35
起是未煮熟的猪肉引起,一起是野猪肉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