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糖尿病患者凝血四项并血脂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糖尿病患者凝血四项并血脂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糖尿病患者凝血四项并血脂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导致的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着血液系统的改变,包括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增多以及血脂异常等。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凝血四项和血脂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四个指标。

其中,PT和APTT是最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标,主要用于检测凝血因子活性。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的影响,导致血管壁的损伤和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血小板活性增强,血流变性改变等,从而使凝血功能发生改变。

糖尿病患者常常表现为凝血功能降低,PT和APTT延长,FIB降低,TT延长等。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增多以及血小板的黏附能力增强,也会导致凝血功能的改变。

因此,凝血四项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个指标。

高血脂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影响血管壁的损伤和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常常表现为TC、TG、LDL-C增高,HDL-C降低。

血糖控制不良、肥胖、缺乏运动、酗酒和高盐饮食等因素都会导致血脂异常。

因此,血脂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四项和血脂检测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这些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情的发展趋势,并指导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糖尿病患者也应定期进行这些检测,以及注意饮食、加强运动等自我管理措施,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临床检验适用范围 1、出血性疾病,2、血栓性疾病,血液高凝状态;静脉栓塞,肺栓塞,心肌梗塞,脑栓塞不稳定心绞痛,肾病综合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口服抗凝药,口服避孕药,溶栓治疗;4、DIC,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肝炎,肝硬化等;5、外科手术前,损伤性穿刺前,硬膜外麻醉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正常值24.0—36.0S 常用的检查内源凝血系统的筛检实验;临床意义;浆PT为12s,则凝血酶原活动度=330/12-8.7=330/3.3=100;血浆凝血酶原比率PT-RA TIO 患者血浆PT值除以正常血浆PT值=PT比值PTR,正常值为1.00±0.15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 INR正常值 0.85--1.15,临床意义INR是根据PT试剂标定国际敏感指数,通过相关公式计算出国际标准化比值;但INR并不能完全解释所有PT值的比较问题;国际正常化比值INR=PTR ISI ISI为国际敏感度指数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受检患者PT/正常对照PT正常值为1.00±0.05 WHO规定不同情况下抗凝治疗时合适的INR范围 1、术前2周或口服抗凝药INR1.5~32.252、原发、继发性静脉血栓的预防INR2.3~3.02,53、活动性静脉血栓、反复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INR2.0~4.03.04、动脉血栓预防INR3.55、 INR缩短:表示高凝状态;凝血酶时间TT 正常值14.0—18.0S 临床意义TT延长1、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下,如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FIB减少时TT延长2、循环中有抗凝血酶活性增高,如FDP存在、高肝素血症、抗凝血酶Ⅲ活性增高等;3、肝硬化、肝肿瘤、DIC、异常抗凝物质增多;TT缩短:较罕见,异常纤维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可缩短;TT缩短不代表高凝状态、不代表DIC早期;.纤维蛋白原FIB 正常值2.0—4.0G/L 临床意义;中。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目的进一步对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取于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待产的50例孕妇,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非妊娠女性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

结果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为(9.54±1.31)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27.58±2.65)s,凝血酶时间为(9.52±1.05)s,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女性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有所不同,临产孕妇处于血液高凝状态,通过凝血四项检测有利于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further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regnant women in labor coagulation four detection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Methods In October 2012~Octo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delivery of 50 cases of pregnant women,as the study group,and in the same period in our hospital for inspection of 50 cases of healthy non pregnant women as the study of the control group,blood coagulation four tests on two groups,compared two groups of test result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prothrombin time(9.54±1.31)s,part activated clotting time live enzymes(27.58±2.65)s,thrombin time(9.52±1.05)s,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bu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fibrinogen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has mo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 The blood coagulation four test results of different women,pregnant women in labor in high blood coagulation state,blood coagulation four tests to prevent postpartum complications,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clinic.Key words:Pregnant women in labor;Coagulation four;Clinical significance正常人体内凝血与纤溶系统呈动态平衡状态,两者相互作用与制约,构成了凝血系统的完整性[1]。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一.凝血酶原时光(prothrombin time,PT)1.正常参考值:12-16秒.2.临床运用:凝血酶原时光是检讨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实验,是用来证实先本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点或克制物的消失,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导,在口服抗凝剂的进程中,保持PT在正常对比的1-2倍最为合适.PT平常意义:1 延伸:先本性因子Ⅱ Ⅴ Ⅶ Ⅹ缺少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少.肝脏疾病;血轮回中有抗凝物资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 Ⅴ Ⅶ Ⅹ的抗体.2缩短:先本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况和血栓性疾病.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光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经常运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光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然.世界卫生组织(WHO)划定运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许可规模: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凝血酶原时光;陈述方法;即陈述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光(秒)也同时陈述正常对比的成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陈述之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光凝血酶原时光比值= 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光二.国际尺度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正常参考值:0.8-1.5.2.临床运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光与正常对比凝血酶原时光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迟钝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统一份在不合的实验室,用不合的ISI试剂检测,PT值成果差别很大,但测的INR值雷同,如许,使测得成果具有可比性.今朝国际上强挪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划定运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许可规模如下:临床顺应症 INR许可规模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 治疗肺梗塞 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 人工瓣膜手术 3.0—4.0国际尺度化(凝血酶原时光)比值(INR)INR=XC X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光比值.C 为所的组织凝血活酶ISI值.规模:比值为0.82-1.15 .意义同凝血酶原时光.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光(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1.正常参考值:24-36秒.2.临床运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光(APTT)是检讨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实验,是用来证实先本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点或是否消失它们响应的克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少,因为APTT的高度迟钝性和肝素的感化门路主如果内源性凝血门路,所以APTT成为监测通俗肝素首选指标.临床意义:1.延伸:(1) 因子Ⅷ Ⅸ 和Ⅺ血浆程度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削减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2) 轻微的凝血酶原(因子Ⅱ) 因子Ⅴ Ⅹ和纤维蛋白原缺少.如肝脏疾病.壅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分解征.接收不良分解征.口服抗凝剂.运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3) 纤容活气加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轮回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4) 血轮回中有抗凝物资.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等.2 缩短:(1)高凝状况,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资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级.(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固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逝世.深静脉血栓形成.怀胎高血压分解征和肾病分解征等.四.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1.正常参考值:2—4g/L.2.临床运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进程中的重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心理情形下的应激反响和怀胎晚期外,重要出如今急性沾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逝世.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削减重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矸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凝血酶原时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光.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殊是气量气度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讨病人的凝血功效尤为重要.临床意义:1. 纤维蛋白原削减:(<1.5g/l) 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也见于蛇毒治疗(如抗栓酶.去纤酶)和溶栓治疗(UK.T-PA)故是它们的监测指标.2. 纤维蛋白原增长: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长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响,罕有于下列疾病:(1) 沾染: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2) 无菌炎症:肾病分解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3) 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怀胎期也可见轻度增高.3.纤维蛋白原平常:纤维蛋白原平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规模.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平常,临床可无症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偏向.五.凝血酶时光测定(TT)凝血酶时光延伸: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资消失.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平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品(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凝血酶时光缩短:见于血标本有渺小凝块或钙离子消失时.六.标本的收集.制备.保管等留意事项(剖析前质量掌握)1.采血1.1防止组织毁伤,防止外源因子进入.1.2尽快送检.1.3防止从输液管取血,以防稀释,用药.1.4抽血时的压力.时光长短会影响局部血液的浓缩,可影响血小板释放和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2.收集管请求:塑料管或聚乙烯试管.3.抗凝剂选择3.1推举用3.8%的枸橼酸钠,能有用阻拦Ⅴ和Ⅷ降解.3.2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4.血浆的保管:取血后应立刻做或血浆放冰箱(2-8℃),塑料试管影响最小.。

凝血四项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临床意义1、pt测定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理想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也可作为外源性途径及共同途径凝血因子的定量试验,同时,也可用于口服抗凝剂治疗的监控。

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dic,原发性纤溶症,vitk缺乏,肝病,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等。

pt缩短: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血栓疾病等。

2、aptt用于体外人血浆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aptt测定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也可作为内源性途径凝血因子的定量试验,可检测除ⅶ因子外的其他血浆凝血因子,特别是用于ⅷ、ⅸ、ⅺ、ⅻ和前激肽释放酶的测定。

同时,aptt测定可用于肝素治疗监控。

aptt延长:见于凝血因子ⅱ、ⅴ、ⅷ、ⅸ、ⅺ、ⅻ减低,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活力增强,抗凝物质存在(如血内肝素含量增加及口服抗凝剂),是监控肝素治疗的重要指标。

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和肾病综合症等。

3、fib用于体外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测定。

fib含量升高:载于糖尿病及其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等。

fib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4、tt用作体外人血浆中凝血酶时间(tt)测量。

该实验系则检查受试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型为纤维蛋白能力的过筛试验。

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物质存在,sle,肾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病(纤维蛋白原机能不良血症),fdp增多,异常球蛋白血症或免疫球蛋白增多等疾病。

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精修订

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精修订

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临床检验适用范围1、出血性疾病,2、血栓性疾病,血液高凝状态。

静脉栓塞,肺栓塞,心肌梗塞,脑栓塞不稳定心绞痛,肾病综合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3、口服抗凝药,口服避孕药,溶栓治疗。

4、DIC,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肝炎,肝硬化等。

5、外科手术前,损伤性穿刺前,硬膜外麻醉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24.0—36.0S常用的检查内源凝血系统的筛检实验。

临床意义APTT延长1、血浆FⅧ、FⅨ、FⅪ和FⅫ水平低下,血友病甲、血友病乙、血友病丙及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等2、严重的血浆FⅡ、FⅤ、F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如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

3、纤维蛋白溶解活力亢进,如DIC、继(原)发性纤溶症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FⅧ、FⅨ的抗体、肝素抗凝治疗等。

APTT缩短1、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静脉血栓形成、不稳定心绞痛、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临床使用肝素抗凝治疗检测,一般维持在正常APTT值的1.5~2.5倍,被认为安全有效.但低分子肝素ATPP不敏感。

溶栓治疗时,ATPP、PT、TT应将值控制在正常值的2倍。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10.5—15.0S常用的检查外源凝血系统的筛检实验。

PT延长1、见于外源性凝血途径中凝血因子的缺乏,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Ⅶ、Ⅹ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下,如先天性第Ⅱ、Ⅴ、Ⅶ、Ⅹ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症及肝脏疾病等;2、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DIC、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血液的凝血机制是个复杂的过程,是一系列血浆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活的过程,最终生成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凝血过程示意图凝血四项包括PT、APTT、TT、FIB.在临床上常用于病人术前准备,抗凝剂的用量观察,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与疗效评估.一、凝血酶原时间(PT)PT即加入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使血浆凝固的时间,主要用于检测外源性凝血系统有无障碍,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VII、X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意义1、延长:①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②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酶原及有关凝血因子生长障碍.③维生素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维生素K,当维生素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也可见于阻塞性黄疸。

④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口服抗凝剂如肝素等.2、缩短:先天性V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DIC早期、心梗、脑血栓等。

3、国际化标准比值(INR)主要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推荐的INR目标值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APTT为脑磷脂具有部分凝血活酶作用,能加速X因子活化,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的时间.APTT时间是检查内原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VIII、IX、XI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检测凝血因子XII,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 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 成为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临床意义1、延长:①凝血因子Ⅷ、Ⅸ、Ⅺ、血浆水平减低如甲、乙血友病,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

凝血四项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临床意义凝血四项临床意义1、PT测定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理想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也可作为外源性途径及共同途径凝血因子的定量试验,同时,也可用于口服抗凝剂治疗的监控。

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DIC,原发性纤溶症,VitK缺乏,肝病,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等。

PT缩短: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血栓疾病等。

2、APTT用于体外人血浆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APTT测定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也可作为内源性途径凝血因子的定量试验,可检测除Ⅶ因子外的其他血浆凝血因子,特别是用于Ⅷ、Ⅸ、Ⅺ、Ⅻ和前激肽释放酶的测定。

同时,APTT测定可用于肝素治疗监控。

APTT延长:见于凝血因子Ⅱ、Ⅴ、Ⅷ、Ⅸ、Ⅺ、Ⅻ减低,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活力增强,抗凝物质存在(如血内肝素含量增加及口服抗凝剂),是监控肝素治疗的重要指标。

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和肾病综合症等。

3、FIB用于体外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测定。

FIB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及其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等。

FIB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4、TT用于体外人血浆中凝血酶时间(TT)测定。

该实验系检查受试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能力的过筛试验。

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物质存在,SLE,肾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病(纤维蛋白原机能不良血症),FDP增多,异常球蛋白血症或免疫球蛋白增多等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你知道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吗?凝血四项属于检验科临检检查项目
之一,属于对血栓性疾病检查,那么我们了解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就很
有必要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讲解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什么是凝血四项凝血四项正常值凝血四项采集
血液时的注意事项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凝血四项主要是为了检查血液的
问题,可防止血栓的发生,因此做凝血四项检查很重要,为了让患者了
解凝血四项临床意义,我们一起来了解。
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增高
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
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
活性增高等情况;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
剂。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
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
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
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增高见于DIC纤溶
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血中纤维蛋白
(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什么是凝血四项凝血
四项属于检验科临检检查项目之一,归属于血栓性疾病检查。为手术前
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及监控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患者住院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