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确保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情况汇报
民政局年度总结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关爱弱势群体

民政局年度总结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关爱弱势群体年度总结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民政局紧紧围绕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和关爱弱势群体的目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工作。
下面,我将就这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展望。
一、工作概况本年度,民政局团结一致,紧密配合,积极履行职责,全力推进社会救助工作。
我们深入了解社会救助的实际需求,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和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 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为了更好地加强社会救助工作,我们进行了广泛调研,深入了解困境群体的需求和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细化、有针对性的政策和规章制度。
我们提出了“因人施策、分类施援”的理念,确保救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使得救助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2. 救助对象的全面排查和核定为了确保救助对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全市范围内的困境群体进行了全面排查和核定。
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困境群体的分布状况和具体需求,为社会救助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3. 救助机构的建设和完善民政局积极推进救助机构的建设和改造,提高了救助设施的舒适度和便利性,使受助群体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服务。
我们增加了志愿者队伍的培养和招募,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社会救助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政府+社会+市民”的救助合力。
4. 社会救助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加大了社会救助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舆论引导和公众教育,提高了社会对于困境群体的关注度和理解度。
我们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发布了大量关于社会救助工作的宣传信息,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热情参与,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共识。
二、取得的成绩通过我们一年来的共同努力,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具体来说,我们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首先,救助对象数量有所增加。
通过全面排查和核定救助对象,我们确保了救助的针对性和公平性,使得更多的困境群体能够得到社会的救助和关爱。
民政关爱暖人心——河南省太康县民政局“走基层、送温度”活动侧记

农村·农业·农民2022.3A 43民政关爱暖人心文图/本刊全媒体记者 盛素芬 通讯员 张益民实现了“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
集中居住人员在生活上相互独立,在思想上解除了故土难离之忧,在精神上能够相互交流慰藉,保证了其原有的生活方式不改变,形成了独特的“家门口养老、邻里助养、医养融合”的模式。
集中居住人员通过特殊的“朋友圈”进行交流互助,消除了内心孤独,平复了精神焦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增强了他们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同时也推动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了乡村文明的新气象。
“集中托养”,兜牢民生底线对特殊困难群体集中到“县托养服务中心”,实行兜底“集中托养”。
筹资2880万元,建成“县级重度特困人员托养中心”和“重度精神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
“重度特困人员托养中心”重点对肢体残疾人进行集中托养,设有餐厅、医疗室、多功能室等,平均每人每年生活费用及护理补贴费用为3.2万元。
在“重度精神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配备专业医师,为精神残疾人提供疾病治疗、康复训练等服务,每人每年享受生活费用及护理补贴3.35万元。
目前,两个托养中心已托养600余人次。
同时,高标准打造乡镇敬老院,在托养中心居住的特困供养人员通过疗养康复后,根据本人意愿可转到“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着力打通无近亲属照料困难群体的居住、生活、就医“最后一公里”,实现“托养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幸福一群人”的目标。
胡洪亮是范县颜村铺乡胡王庄村的一名独居老人,双腿残疾,生活不能自理。
他被接到“德润重度特困人员托养中心”后,同其他43名无人照顾的失能特困人员一起生活,组建了新的大家庭。
他激动地说:“我家只有我一个人了,走不了、动不了,给我钱都花不出去。
在这儿吃喝穿戴、看病洗澡都有人管,我终于有了一个满意的家。
”民政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千家万户。
2021年以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三个聚焦”,履行“三基”职责,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寒冬送温暖慰问活动总结(通用6篇)

寒冬送温暖慰问活动总结(通用6篇)寒冬送温暖慰问活动总结(通用6篇)1为切实解决入冬以来部分困难群众面临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连日来,临夏市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州委工作安排,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需求为着力点,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作用,精准施策、综合施策,扎实做好冬季困难群众救助工作。
为确保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村、社区畅通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绿色通道,并发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大数据库的监测预警作用,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数据比对和走访摸排,确保群众出现急难时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同时,积极组织社区网格员,采取电话访谈、微信视频等方式,以低保对象、独居重病重残、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为重点,主动了解基本生活状况,对生活困难需要救助的人员,主动协助申请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救助,确保不落一户一人。
下一步,临夏市将持续密切关注困难群体的生活动态,采取更细致、更悉心的.管理措施,全面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全力以赴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做到应帮尽帮、应救尽救,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寒冬送温暖慰问活动总结(通用6篇)2近日,邮储银行漯河市分行工会在全行开展了“冬送温暖·喜迎开门红”慰问活动,该行工会主席周晓光到网点为奋战在一线的职工送去了牛奶、水果、面包等慰问物资,将暖心物资和贴心关怀送到职工的手上和心坎上。
周晓光主席对一线员工的辛勤付出给予了高度评价,要求支行持续做好员工关爱工作,鼓励大家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确保今年各项工作圆满收官;认真倾听员工心声,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调研;勉励员工紧跟工作节奏,营造浓厚发展氛围,同时提醒大家在外拓营销时要做好自我防疫防护,确保自身安全。
此次慰问活动,让一线员工充分感受到了市分行党委和工会的亲切关怀。
员工们纷纷表示,在市分行党委和工会的关心和帮助下,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坚定信心、踔厉奋发,为漯河市分行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寒冬送温暖活动新闻稿

寒冬送温暖活动新闻稿寒冬送温暖活动新闻稿1为有效应对寒冷天气,做好防寒御寒工作,切实保障我市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12月21日下午,市民政局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联合市慈善会认真落实各项防御措施,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
一、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在冬至当天,市民政局党组书记温伟荣带领慰问组先后来到金鸡镇、赤水镇走访慰问了低保家庭及特困供养对象,为他们送上节日的问候,并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叮嘱他们关注身体健康。
此外,慰问组还到当地的养老机构进行检查,要求各机构要紧抓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密切关注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切实保障民政机构服务对象度过平安祥和的寒冬。
二、及时发放防寒物资。
此次寒潮来袭,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为减少寒冷天气对我市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市民政局提早谋划、提前部署,及时采取有效应急措施,把防寒物资及时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本次寒冬送温暖活动共为我市低保家庭、特困供养对象等困难群众发放220件防寒大衣和220张棉被。
三、深入开展专项行动。
降温以来,市救助站加大了街面救助巡查力度,开展全天候、全方位救助,积极劝导、引导街头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入站避寒,或就地发放棉被、大衣等防寒物资,11月以来,共派出2个工作组22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次,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救助服务。
寒冬送温暖活动新闻稿2城市温度骤降,寒冬悄然来临,伴随着寒冷而来的是温暖关怀与无限爱心。
寒冬冷的是身体,却冻不了一颗颗热忱关怀的心,东区街道党工委领导始终心系辖区民政重点关注对象的情况。
为确保辖区孤寡老人、五保户、残疾人和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得到及时的帮扶救助,过上一个温暖、祥和的冬天,东区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各社区工作人员身怀为民情怀,“雪中送炭”,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慰问活动,为他们送去党的深切关怀和慰问。
工作人员通过电访问候、入户探访的方式,对辖区独居或孤寡长者、患病服务对象、残疾人士、低保户等民政重点关注的服务对象进行慰问,详细了解每户家庭情况,个人身体情况,认真记录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和迫切需求。
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的做法成效、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的做法、成效、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一、成效为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
首先,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困难群众的走访和排查,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最后,我们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协调,确保各项救助措施落到实处。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救助资金及时到位。
我们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申请上级资金支持等方式,确保了救助资金及时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
2. 救助物资及时发放。
我们通过多方筹措物资,确保了救助物资及时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满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3. 走访排查工作全面覆盖。
我们对困难群众进行了全面的走访和排查,确保了所有需要帮助的群众都得到了及时的救助。
4. 部门协调工作有序进行。
我们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了各项救助措施的有序进行。
二、困难问题虽然我们在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问题需要解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救助资金不足。
由于财政投入有限,救助资金存在一定的缺口,难以满足所有困难群众的需求。
2. 物资采购难度大。
由于市场供应紧张,采购物资的难度越来越大,有时甚至难以保证物资的质量和数量。
3. 走访排查难度大。
由于部分困难群众不愿意透露自己的情况,给我们的走访排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4. 部门协调难度大。
由于涉及部门较多,协调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有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三、对策建议为解决以上困难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
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救助资金预算,确保所有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的救助。
2.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
建议政府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建立规范的采购制度,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数量得到保障。
同时,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确保采购过程的公平公正。
3. 加强走访排查工作力度。
建议政府加强对走访排查工作的支持力度,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低收入和困难群众温暖过冬面临的新情况及对策建议

低收入和困难群众温暖过冬面临的新情况及对策建议冬季即将来临,为全面了解辖区内低收入和困难群众冬季取暖准备情况以及可能存要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他们温暖、安全过冬,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一些工作建议,形成报告如下。
一、辖区群众冬季取暖现状我街道共有35个村庄,其中9个村庄经过棚户区改造或者新农村建设,搬到了楼上,采取集中供暖方式。
其余村庄过去以煤炭取暖为主,部分家庭安装了空调、电暖气等电取暖设备,也仅是做为煤炭取暖的辅助措施。
自2019年秋季开始,这些村庄陆续进行了天然气改造,同时开展清洁取暖专项整治,清理、收缴了农户家中的散煤,拆除所有的土炕、土灶。
截止今年九月份,除六个已进行棚户区改造的城中村和六个有改造规划即将拆迁的村庄外,剩余23个村庄全部完成了天然气改造,今年冬天可全部实现天然气清洁取暖。
天然气价格去年为每立方2.4元,今年上涨到2.75元,政府每平方补助1元,自天然气接通起,连续补贴三年。
一、低收入和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清洁取暖成本成本较高,加重了困难群众负担。
据村干部提供的数据:一般家庭需要在两个卧室、一间客厅共三间房屋内安装暖气,如果全天开着取暖设备,一个月内天然气费用大概要两千元,比使用煤炭取暖贵一倍。
往年的补贴方案是每年补贴480元,不足以弥补使用天然气多支出部分;现在每方气补贴一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成本,但是算起来仍然要比煤炭高,并且,三年之后政府补贴取消,群众用天然气取暖的成本将大幅度上升。
另一种电取暖方式成本更高,所以这么多年来还一直做为辅助方式存在,在电价涨价趋势明显的情况下,将来用电做为清洁取暖的主要模式也不现实。
推广清洁取暖造成的取暖成本上升对富裕家庭影响不大,但是,对低收入及困难群体来说,这将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2、受房屋质量影响,清洁取暖的效果不如传统取暖方式。
农村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房屋为平房,没有外保温屋,低收入家庭的房屋质量更差一些,保温效果不好,一停暖气温度就立即降下来,如果一直开着暖气成本很高。
关于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尊敬的领导和各位代表,我将向大家报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情况。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是党和政府倾心关怀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帮助那些生活困难、无法自给自足的群众过上基本的生活。
以下是我们的工作情况报告:
1.帮扶对象范围扩大:我们积极落实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将救助范围逐步扩大。
不仅包括城乡低保对象,还包括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重度精神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
2.定期评估和审查:我们建立完善的救助对象审核机制,采取定期复核的方式,对已纳入救助范围的群体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救助资源精准到位。
3.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我们根据物价水平和群众生活成本的变化,适时对救助标准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救助资源能够真正起到应有的扶贫效果。
4.帮扶方式多样化:我们通过发放生活补贴、提供医疗救助、提供基本生活用品等多种方式,全面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力争让他们温暖过冬。
5.社会力量参与:我们积极引导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积极捐赠,加强救助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6.加强宣传和培训:我们加大对救助政策和工作流程的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发布宣传材料等方式,提高救助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群众能够便捷地享受到救助政策。
以上是关于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的情况报告。
我们将继续秉持党和政府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好救助工作,确保困难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谢谢各位!。
开展寒冬送暖专项行动简报(精选9篇)

开展寒冬送暖专项行动简报(精选9篇)开展寒冬送暖专项行动简报篇1入冬以来,xx县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有关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加大救助合力整合公安、卫健、城管等部门力量,成立“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领导小组,及时灵通信息,确保第一时间救助露宿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
做好主动救助落实全天候巡视制度,县救助管理站安排专人专车,24小时开展街面巡查,确保救助无空档。
灵活救助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实行“集中救助+分类救助”,确保急需救助对象全覆盖。
截至目前,xx县共出动工作人员350人次、车辆75台次,开展街面巡查185次,救助劝导流浪乞讨人员21人次,开展临时救助点位检查10次。
开展寒冬送暖专项行动简报篇2日前,为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xx县救助站联合县公安局、城市管理局、致善社工服务中心、蓝天救援队、幸福种子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根据流浪乞讨人员活动区域、流动时间等特征,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加大巡查力度,扩大巡查范围,科学规划街面巡查路线,开展专项巡查,重点对轨道交通沿线、桥梁涵洞、废弃房屋等地段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发现、及时救助、及时治疗,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
在救助过程中,工作人员针对不同类型救助对象实施分类施策。
对自愿进站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护送入站办理救助手续,并与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沟通联系,帮助其购票返乡;对不愿意接受救助的,提供食品、饮水、棉被、防疫物资及站内联系卡等物资;对身患疾病或疑似精神障碍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医疗机构,及时给予医疗救助。
为加强救助政策宣传引导,工作人员还积极向周边市民发放宣传单,详细讲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政策,普及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提醒他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克服麻痹思想,正确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据统计,此次活动共发放棉衣5件、防疫物资22件、宣传手册800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政局确保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情况汇报
民政局确保困难群众安全温暖
过冬情况汇报
一、受灾基本情况今年入汛以来,我市数次遭受暴雨洪涝灾
害袭击,特别是“7.9”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共造成全市经济损
失超过19亿元,5人失踪,34户农户住房倒损需重建,1户农
户住房受损需维修加固,经统计,2018年全市需过冬救助的受
灾困难群众共13409人。二、采取的措施为切实保障受灾困难群
众基本生活,帮助他们安全温暖过冬,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
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冬春生活安排和安全温暖过冬的
通知》(川委办发电[2018]16号)精神,我局采取有力措施,有
力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一)全面排查、摸清底数。汛期结
束后,我局立即召开局务会安排困难群众过冬需求摸底工作,由
分管局长带队,深入到受灾较重的马井、隐峰、师古、湔氐、洛
水、蓥华、冰川、红白等镇,安排受灾镇进行过冬需求摸底排查
工作,征求受灾镇过冬保暖工作意见,入户了解受灾困难群众过
冬需求,建立过冬需求台账,确保不重不漏。(二)划拨资金、
加强保障。为确保困难群众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救助,
根据各镇(街道、经开区)摸底调查、上报,我局已拨付给各镇
(街道、经开区)2018年冬令救助资金172万元,给困难群众
发入过冬棉衣690件,过冬棉被20床,并于1月3日送往芦山
灾区。(三)调拨物资、关注灾区。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我局
于11月25日从救灾物资仓库调拨过冬棉衣600件、过冬棉被
600床捐赠给芦山县地震灾区。(四)落实补助、加快重建。根
据省政府《关于做好暴雨洪涝灾后恢复工作的意见》(川府发
[2018]32号)精神,我局草拟印发了《xx市“7.9”特大暴雨山
洪泥石流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明确了灾后农房重建补
助政策,目前,农房重建资金均已拨付到受灾镇。34户重建户
和1户维修加固户,现已完工9户,已开工14户,12户准备材
料未开工,针对未开工的重建户,我局已要求各镇要逐户制定重
建方案,落实专人跟踪,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时提前做好安排,
解决好临时住所,确保他们安全温暖过冬。三、下一步的打算一
是开展春节慰问。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我局已制定2018
年全市春节困难群众慰问方案。2018年春节计划慰问困难群众
16331人,计划共使用慰问金439.89万元,其中,慰问各类民
政对象13048人,敬老院(福利救助中心)共16所,慰问资金合
计305.47万元;慰问市级部门各类困难群众3243 户(人),单
位5个,慰问金合计130.42万元;德阳市和本市集中慰问困难
群众共40户(人),单位2个,慰问资金合计4万元。二是实施
农房基础设施补助。为了切实解决受灾困难群众实际困难,加快
农房重建进度,确保他们早日搬进新居,经市政府批准,我局还
计划对7.9”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造成的农房重建户实施基础设
施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