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

毛泽东指出,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 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 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矛盾的普遍性
指矛盾存在 于一切事物的发 展过程中,事事 有矛盾;每一事 物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自始至终 的矛盾运动,时 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
一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 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 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 用。
地 震
海啸
战争
48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质变有两种基本形式:
二是非爆发式飞跃
物种的演变、猿 到人的转化、人们世界 观、人生观的改变等都 是非爆发式飞跃。
49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事物的质变采取什么样的飞跃形式, 取决于事物的性质及其所处的条件。
事物的质变“依事物 本身的性质和条件,经过 不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 转化为他事物。” 毛泽东
35
事物的量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 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 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 数量关系表现的规定性。
36
事物的量
量是事物本质所固有的,量同 事物不可分离。事物总是具有一定 量的事物,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
数和形的概 念不是从其它任何 地方,而是从现实 世界中得来的。
37
事物的量
注意:量和事物不 是直接同一的。
2、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矛盾推动了事物的发展。一般来说,内 部矛盾称为事物发展的内因。外部矛盾称 为事物发展的外因。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 系主要表现在: 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 位的原因。 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是 第二位的原因。 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一、辨析题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3)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4)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5)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反作用答:(1)这个观点错误。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毫无关系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矛盾的,存在着差别。
5、当代资本主义没有新变化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当代资本主义有以下新变化: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
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2022年闽南理工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闽南理工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2、“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3、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4、实践是指()A.个人的生活活动B. 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5、度是()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6、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7、“人的依赖性关系”指()A.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8、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10、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11、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社会中的每个人不都是“合力”的一部分1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13、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马克思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一、单选题(共20题,100分)1、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
”从根本上来说,这两大阵营划分的标准是 ( )A、是否承认世界的同一性B、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C、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D、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正确答案: B2、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这种观点是一种(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正确答案: A3、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
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
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
”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 B4、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最终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继承和发扬了唯物主义的传统,在总结科学的基础上,把哲学物质观提高到现代水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变革的突出表现是( )A、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人类实践活动也是物质的一种形态C、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D、实践是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环节正确答案: B5、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 A6、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已具备了相当发达的“大脑”。
维诺格勒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里制作的机器人能独自行走和拿起一定的物品,能“看到”东西并分析看到的东西,能服从指令并用人类语言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理解”能力。
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1]2
![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1]2](https://img.taocdn.com/s3/m/617b1ae9172ded630b1cb6ba.png)
孔子悟到的道理是柔弱胜刚强,牙齿虽硬,但 孔子悟到的道理是柔弱胜刚强,牙齿虽硬, 是上下碰磨久了,也难免残缺不全; 是上下碰磨久了,也难免残缺不全;他又让我们看 他舌头,意思是说:舌头虽软,但能以柔克刚, 他舌头,意思是说:舌头虽软,但能以柔克刚,所 以至今完整无缺。 以至今完整无缺。 牙齿是刚强的,却又是柔弱的;舌头是柔弱的, 牙齿是刚强的,却又是柔弱的;舌头是柔弱的, 却又是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 却又是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 舌头。牙齿的强和舌头的弱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舌头。牙齿的强和舌头的弱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这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向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这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向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 种状态中。在量变过程中, 种状态中。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 盾双方量的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 盾双方量的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 为质变作准备;在质变过程中, 为质变作准备;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使 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 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 完成质变。 生,完成质变。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与 核心,这是因为: 核心,这是因为: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 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 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 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 中心线索。 中心线索。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 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滨州学院2019成人教育期中考试复习题 马克思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A 德国古典哲学B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2.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B )A 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 与时俱进C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D 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 实现共产主义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 实现人权4.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法 B科学社会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6.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7.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 A )A.与时俱进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C.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8.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B.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C.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D. 是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二、多选题1. 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BCD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 科学社会主义C 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BD )A.科学发展观理论 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 AB )A.人民大众的立场B.无产阶级的立场C.从群众中来D.到群众中去第一章一.单选题1.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3.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4.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B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5. 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从根本上揭示事物内在发展规律,为推动社会革命和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以客观事物发展的实质和核心作为认识的根本方法,是实现人类社会目的的根本保证。
坚持这种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创新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唯物辩证法实质就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叫思想方法。
唯物辩证法思想认为:客观存在着对一切事物的本质规律或形式的反映。
包括人们对客观世界所作变化、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变化等等。
这一认识过程,既是联系统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矛盾运动和多种认识相互促进(并深刻)发展并最终取得真理的过程。
在这个复杂而不断变化着并且不断发展着的物质运动领域之中(其中包括思想、意识等多个领域),没有任何其他范畴能够与之抗衡,而只有符合客观规律才是科学和真理。
但是人类历史上所有伟大哲学家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不变或变化不开一般,物质无属性;或者说没有必然联系;也没有绝对对立。
它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矛盾和多种对立;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对立统一着各种矛盾和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相互转化;同时还会产生一定规律等这样一种或那样的辩证法形式;一切事物都具有辩证统一思想观念(即普遍联系学说)等内容在这里都是一致的,同样是正确地反映了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对立统一,从而构成客观事实。
但这些东西并不完全相同。
也很难将其区分开来,在此笔者简要地作一个阐述:事物间存在着矛盾与斗争;其中对立统一关系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变化、相互影响或相互转化等复杂现象。
矛盾和运动是永恒不息、不断发展变化中存在着……任何事物都必然受到既有的物质运动规律和这种实践活动之间关系这一总原因所致而产生相应地变化和发展这一过程。
对其进行认识就在这样一个不断前进和加深理解中得以实现一、一切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整体这是人类最基本、最伟大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第一专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第二专题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理论意义。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简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及其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观点。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
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正确的把握二者的关系的理论和实
际意义是什么?
答: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
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
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
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
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
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理论意义: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
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
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现实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
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想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
设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3怎样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答: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
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
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两边过
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的过程中也有
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4根据辨证论否定观点说明如何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和外域文化。
答:根据辨证论否定观点,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
物即批评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因此对于古
代文化和外域文化我们应根据辩证否定原理选着它们积极的文化,而
避开它们消极的文化,即有选着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