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参考文献一、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马克思的转折点——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研究.《现代哲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5期.韩立新.[2].论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中实践意义的体现.《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5期.张好收.[3].理出同源必有因浅谈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与其经济学理论之间的逻辑一致性.《经济问题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4期.梁冬.李卢霞.孙晓燕.[4].私有财产的外化与交往异化——解读《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现代哲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3期.姜海波.[5].政治经济学原理值得研究的若干问题.《长白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6年1期.张明龙.[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以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为例.《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期.朱春燕.董友波.[7].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学法指导.《考试周刊》.2010年48期.王若维.[8]."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4期.汪毅霖.王宇.[9].对当代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的探讨.《科技风》.2009年24期.杨忠良.[10].当前政治经济学原理背景下收入分配政策中的不合理现象调节对策. 《财经界》.2014年6期.舒畅.二、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审慎的转折:在市场与分配正义之间——评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作者:郭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浙江大学2001(学位年度)[2].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体系创新几个问题的探索.作者:陈培礼.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2003(学位年度)[3].从政治经济学视角论述中国电视的行政化生存——以上海电视台25年的发展为例(1979年—2004年).作者:杨大勇.传播学上海大学2005(学位年度)[4].近代湖南资本主义发展与辛亥革命.被引次数:3作者:陈曦.中国近现代史湖南师范大学2002(学位年度)[5].求解城市交通拥堵困境的道路税费治理策略——以福州市为例的研究. 作者:高宇扬.公共管理厦门大学2005(学位年度)[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以福建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为例.作者:黄端.政治经济学福建师范大学2002(学位年度)[7].网络购物条件下的电子支付问题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孙征.产业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学位年度)[8].我国社会保障供给水平分析.被引次数:3作者:常金奎.政治经济学华中科技大学2006(学位年度)[9].内资综合性工程咨询公司在转型期的战略发展对策研究.作者:彭勇.工商管理(MBA)上海交通大学2002(学位年度)[10].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经济学思考——以福建省为例.被引次数:1 作者:陈锋.政治经济学福建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三、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教学改革探索.马萍.周笑梅,2006第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于金富,2005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3]政治经济学教材建设值得研究的十大问题.张明龙,2005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4]政治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韩金华,2005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5]马克思的劳动和资本关系理论与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董瑞华,2009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6]银企生态平衡论.郑志瑛,2011第一届全国区域金融论坛[7]使用价值社会属性及其现实功能探讨.张存刚.赵夫鑫.王晓雨,2010第四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8]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的当代形态探索.朝克,2010第四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法制改革关系论要须实现“七个归还”和“十个理顺”.黄清华,2012第七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10]深刻认识金融危机根源积极化解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考.谭劲松.武威志,2009“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学术研讨会。
生活中的经济学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经济学参考文献在生活中,经济学的原理和理论可以应用于许多方面,从个人的消费习惯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以下是一些经济学参考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原理。
1. 《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 N. Gregory Mankiw这本教科书是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它以易懂的方式解释了供求关系、市场结构、劳动力市场以及货币和银行等经济概念。
这本书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资料,也适用于那些想要了解经济学原理的非经济学专业学生。
2. 《贫穷的经济学》(Poor Economics)- Abhijit Banerjee和Esther Duflo这本书提供了有关贫困、发展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的全新视角。
Banerjee和Duflo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们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证实证经济学,并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来解决现实世界问题。
这本书通过研究贫困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案,为我们提供了从经济学角度思考贫困问题的新思路。
3. 《行为经济学的思维》(Thinking, Fast and Slow)- DanielKahneman这本书由诺贝尔奖得主Daniel Kahneman撰写,他是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这本书探讨了人类思维的两个系统:快速直觉和慢速理性。
Kahneman通过揭示人类决策和行为中的认知偏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决策背后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这对于个人和商业决策者来说是一个宝贵的参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常见的思维陷阱。
4. 《资本论》(Capital)- Karl Marx虽然这本书是在19世纪写的,但它仍然是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
《资本论》详细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和阶级斗争等问题。
尽管马克思的观点在现代经济学中有争议,但他的思想对于理解经济体系的基本结构和潜在问题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5. 《经济学家的秘密》(The Secrets of the Economist)- William Poundstone这本书探讨了经济学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做出决策。
中国经济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经济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经济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世界经济文汇》.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2期.张军.施少华.[2].基于CGE模型的CO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12期.王灿.陈吉宁.邹骥.[9].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问题、挑战和对策研究综述.《财经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5期.张国.[10].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稳增长的路径选择.《社会科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3期.任保平.宋文月.二、中国经济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19492011年中国经济通史研究的发展.作者:冯雪.史常理论及史学史扬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2].批评隐喻视角下中国经济隐喻的历时研究——以《时代周刊》为例. 作者:钟佳奇.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浙江工商大学2014(学位年度)[3].股份制改革和分税制下中国经济效率损失的分析和测度.作者:王贵东.国民经济学中国海洋大学2013(学位年度)[4].“以人为本”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包容性增长水平测度研究.作者:蒋微青.统计学河北经贸大学2014(学位年度)[5].基于1979年2008年数据中国经济动态效率研究.作者:张宇.管理科学与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学位年度)[6].国际原油定价权缺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作者:叶茜.金融学武汉理工大学2013(学位年度)[7].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作者:米胜超.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学位年度)[8].从关系过程看美国大报中的中国经济形象——一项语料库语言学方法辅助下的批评话语分析.作者:齐佩.英语语言文学河北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9].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萧条的传导、影响以及应对.作者:张晓宇.经济史南开大学2011(学位年度)[10].论市场在当代中国经济中的作用.作者:张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西南科技大学2015(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经济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InflationaryeffectofcoalpricechangeontheChineseeconomy. ZhanMingChen《Applied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Feb.[2]EmergybasedecologicalaccounttortheChineseeconomyin2004.M.M.JiangJ.B.ZhouB.ChenG.Q.Chen 《Communicationsinnonlinearscienceandnumericalsimul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810[3]GrowthandstructuralchangeinChina'senergyeconomy. FredrichKahrlDavidRolandHoist《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97[4]IdentifyingtheenvironmentalsupportandconstraintstotheChineseec onomicgrowthAnapplicationoftheEmergyAccountingmethod. BoLouSergioUlgiati《Energy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Apr.[5]Vehicletechnologies,fueleconomypolicies,andfuelconsumptionrate sofChinesevehicles.HongHuoKebinHeMichaelWangZhiliangYao《Energy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Apr.[6]BiofuelDevelopment,FoodSecurityandtheUseofMarginalLandinChina. Qiu,HuanguangHuang,JikunKeyzer,MichielvanVeen,WimRozelle,ScottFisher, GuentherErmolieva,Tatiana.《JournalofEnvironmentalQualit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4[7]EnvironmentalSupplyChainCooperationandItsEffectontheCircularEc onomyPracticePerformanceRelationshipAmongChineseManufacturers. QinghuaZhuYongGengKeehungLai《JournalofIndustrialEc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3[8]Developinglowcarboneconomy:Actions,challengesandsolutionsforen ergysavingsinChina. JianHouPeidongZhangYongshengTianXianzhengYuanYanliYang 《Renewable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11[9]Developinglowcarboneconomy:Actions,challengesandsolutionsforen ergysavingsinChina. JianHouPeidongZhangYongshengTianXianzhengYuanYanliYang 《Renewable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11[10]EnergyconservationandcirculareconomyinChina'sprocessindustrie s.HuiquanLiWeijunBaoCaihongXiuYiZhangHongbinXu《En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11四、中国经济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西方媒体为何又转而“唱衰中国经济”?.王东,2012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2]“中国经济派”考论.吴敏超,2009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十一届青年学术讨论会[3]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经济的延续和变迁.朱荫贵,2012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4]中国经济失衡根源在于国民经济初次分配制度的缺陷基于人的发展经济学视角.巫,2012“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5]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面临的挑战.李欣广,201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1届年会[6]中国经济空间演化趋势与驱动机制.赵作权.宋敦江,2010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7]试论和谐的中国经济体构建.马先标,2011第十届WTO与中国国际学术年会[8]日本NHK纪录片中的中国经济形象.刘忠波,2014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9]2012年中国经济展望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范剑平,20122012年宏观经济与汽车市场形势高级研讨会[10]全球低碳框架与中国经济自主安全发展.倪晓宁,201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1届年会。
中国现代经济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现代经济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现代经济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创新——兼评王毅武教授新作《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4期.陈霞.[2].1978年以来的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研究述评.《经济问题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8期.苏舟.[4].中国现代经济进程中的女子体育发展探因与瞻望.《北京体育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1期.张强.朱波涌.[5].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逻辑要求.《河北经贸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6期.王毅武.[6].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新发展——评王毅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4期.何晓玲.[9]."经济 "思潮考析中国现代经济思想研究之三.《江汉论坛》.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4年1期.黄岭峻.[10]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选址研究:从城市增长角度.《云南财经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5期.陈向阳.陈日新.二、中国现代经济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现代性悖论与被压抑的物质言说——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金钱书写.被引次数:1作者:周丽娜.中国现当代文学山东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2].经邦济世推陈出新——董志凯与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探析.作者:陈菁.中国近现代史福建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3].水运对我国国民经济贡献的研究.被引次数:27作者:李明.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大连海事大学2004(学位年度)[4].丰业制药集团股权证券化案例研究.作者:李鹏飞.工商管理大连理工大学2007(学位年度)[5]. 军事思想在现代经济竞争中的运用.作者:胡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12(学位年度)[6].国家计划的制度分析.被引次数:1作者:王文寅.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南京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7].现代经济发展方式下的我国政府治理探析.作者:张朕.政治学理论湖南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8].探析中国教育投资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被引次数:2作者:程慧.政治经济学华中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9].索尼民用消费电子产品营销组合问题的研究.作者:陈强.工商管理南开大学2010(学位年度)[10]中国企业文化理念与视觉传达.作者:邰健.美术学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学位年度)三、中国现代经济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现代经济技术进步与创新的人口问题研究.胡伟略,2008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2]铁路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同步发展.周国贤,2013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3]中国现代经济增长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胡伟略,2007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4]试论长江流域铁路大通道的战略作用.孙化远,1997中国铁道学会强化大通道点线能力学术研讨会[5]策划需明智实现靠坚持——出版《现代经济辞典》的点滴体会.芮从东,2008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6]转型经济下民营企业成长与西方企业成长理论的缺陷.朱淑枝,2011第十三届(2011年)全国政治经济学研讨会[7]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衣春光.张文杰,2006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8]基于产业集成的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李建军,2005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9]浅析煤炭市场结构.武国平,2005神华首届科技研讨会[10]第二次启蒙呼唤一种后现代经济.王治河,2011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经济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经济学论文的参考文献1. Smith, A. (1776).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2. Keynes, J. M. (1936).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3. Friedman, M. (1962). Capitalism and Freedom.4. Solow, R. M. (1956).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5. Arrow, K. J. (1951). 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alues.6. Scott, W. R. (2013).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Ideas, Interests, and Identities.7. Acemoglu, D., & Robinson, J. A. (2012).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8. Sen, A. (1999). Development as Freedom.9. Duflo, E., & Banerjee, A. (2011).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10. Ostrom, E. (1990). 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11. Barro, R. J., & Sala-i-Martin, X. (1995). Economic Growth.12. Stiglitz, J. E. (2002).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13. Mankiw, N. G. (2014). Principles of Economics.14. Acemoglu, D., & Robinson, J. A. (2012).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15. Krugman, P. (2009). The Return of Depression Economics and the Crisis of 2008.16. Piketty, T. (2014).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17. Friedman, M., & Schwartz, A. J. (1963). A Monetary History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18. Romer, P. M. (1986).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19. Akerlof, G. A., & Shiller, R. J. (2009). Animal Spirits: How Human Psychology Drives the Economy, and Why It Matters for Global Capitalism.20. Nordhaus, W. D., & Tobin, J. (1972). Is Growth Obsolete?21. Duflo, E., & Banerjee, A. (2019). 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 Better Answers to Our Biggest Problems.22. Rogoff, K. (2011). This Time is Different: Eight Centuries of Financial Folly.23. Sachs, J. (2005). The End of Poverty: 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Time.24. Shiller, R. J. (2015). Irrational Exuberance.25. Easterly, W. (2006). The White Man's Burden: Why the West's Efforts to Aid the Rest Have Done So Much Ill and So Little Good.26. Thaler, R. H. (2015). 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27. Sen, A. (1999). Development as Freedom.28. Obstfeld, M., & Rogoff, K. (1996). 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29. Rajan, R. G. (2010). Fault Lines: How Hidden Fractures Still Threaten the World Economy.30. McCloskey, D. N. (2010). Bourgeois Dignity: Why Economics Can't Explain the Modern World.These books cover a wide range of economic topics, from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o globalization, behavioral economics, and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Each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 and dynamic field of economics.。
世界经济与政治参考文献格式

世界经济与政治参考文献格式
世界经济与政治参考文献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作者:引用文献时需要提供该文献的作者姓名,一般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格式,如果
作者有多个,则需要将所有作者姓名列出。
2.标题:引用文献时需要提供该文献的标题,标题应该尽可能地反映文献的主题和内容。
3.刊物名称:引用文献时需要提供该文献发表的刊物名称,如果是内部刊物还需要注明。
4.发表时间:引用文献时需要提供该文献发表的时间,包括年、月、日。
5.引文页码:引用文献时需要提供该文献在刊物中的页码。
以下是一个示例:
作者:张三
标题: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刊物名称:经济学季刊
发表时间:2018年第4期
引文页码:100-105页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刊物和学术机构对参考文献格式的要求不同,因此具体格式还需要根据所投刊物或学术机构的要求进行修改和完善。
同时,为了保证引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建议在引用文献时仔细核对原始文献的信息,并遵循学术规范和法律法规。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著作: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3.克莱恩:《凯恩斯的革命》,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4.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5.费雪:《利息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6.罗伯特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一种说明》,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7.布坎南:《自由、市场、国家》(中译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8.马丁费尔德斯坦:《转变中的美国经济》,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9.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10.孙国茂:《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1.巴曙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2.张曙光主编:《市场化与宏观稳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13.樊纲主笔:《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14.Liundgqvist,L..:Macroeconomic Theory . MIF Press ,200115.Phelps:The Modern Equilibrium Theory of Unemployment , Interest ,and Asste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16.Romer,David: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McGraw Hill:199617.史蒂文普雷斯曼:《五十位经济学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教材1.保罗,A.萨缪尔逊,威廉; D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3.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文版4.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5.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7.魏埙、蔡继明等著:《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袁志刚、欧阳明:《宏观经济学》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9.罗伯特耐尔海尔布伦纳、莱斯特瑟罗著秦海译:《经济学的秘密》,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10.马克斯考森、肯那泰勒著吴汉洪、苏晚囡译:《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11.莫里斯D利维著刘立、陆瑾、张普译:《生活中的经济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2.布莱恩诺斯登、霍华德文著王曙光、来有为等译:《与经济学大师对话阐释现代宏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3.徐平华等著《西方经济学演义》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14. N. Gregory Mankiw:Principals of Economics 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版,1998年版15. Michael Parkin,Macroeconomics 5th ,Addison-Wesely Publishing Company,200316. & W.D. Nordhaus,Macroeconomics 15th,McGraw-Hill,Inc.199617. Rudiger Dornbusch, Stanley Fischer: Macroeconomics 8th,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8.马克斯考森:《现代经济学的历程:大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长春出版社,2006年。
经济硕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硕⼠毕业论⽂参考⽂献相关推荐经济硕⼠毕业论⽂参考⽂献 经济硕⼠论⽂参考⽂献⼀ [1]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2005-2012. [2]江苏统计年鉴[M].江苏省统计局,2005-2013. [3]江苏农村统计年鉴[M].江苏省农林厅等,2006-2013. [4]扬州市统计年鉴[M].扬州市统计局,2005-2013. [5]泰州市统计年鉴[M].泰州市统计局,2005-2013. [6][韩]朴振焕.韩国新村运动:20 世纪 70 年代韩国农村现代化之路[M].潘伟光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7]陈锡⽂.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制度:理论政策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8]谭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性别平等[M]. 北京:中国妇⼥出版社,2007 . [9]蔡昉.新农村⽂化建设丛书[M]. 北京:⽯油⼯业出版社,2010. [10]路明.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创新[M]. 北京:民主建设出版社,2007. [11]徐⼩青.中国农村公共服务[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12]王景新.现代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重构[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13]瞿振元、李⼩云、王秀清.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献出版社,2006. [14]温铁军.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M]. 北京:⽣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版. [15]翟虎渠.农业概论[M]. 北京:⾼等教育出版社,2006. [16]卢福营、刘成彬.⾮农化与农村社会分层:⼗个村庄的实证研究——中国新乡村建设丛书[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17]王⾦柱.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效率与公平[M].长沙:湖南⼈民出版社,2006. [18]《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课题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合肥:安徽⼤学出版社,2008 年 4⽉. [19]詹姆斯·E·⽶德著,施七译.效率.公平与产权[M].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20] 邓有志、史⾦⿍、焦元平.⽣活宽裕解读[J].兰州:⽢肃⽂化出版社,2006. [21] 刘伟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 21 世纪议程[M].北京:⽓象出版社,2001. [22] 中国⼤百科全书·经济学卷之“劳动效率”词条[M].北京:中国⼤百科出版社,1987. [23] 薛兴利、李秉龙.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学出版社,2009. [24] 陈宗胜.发展经济学:从贫困迈向富裕[M].上海:复旦⼤学出版社,2000. [25] 刘豪兴、徐珂.农村社会学[M].北京:中国⼈民⼤学出版社,2004. [26] 姚兆余主编.乡村社会事业管理知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7] 唐晓腾著.基层民主选举与农村社会重构:转型期中国乡村治理的实证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献出版社,2007. [28] 汪凯.转型中国:媒体、民意与公共政策[M].上海:复旦⼤学出版社,2005. [29] 王国清.财政改⾰与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问答编写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问答[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31] 推进新农村建设⽂件汇编[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32] 贺雪峰.新乡⼟中国[M].南宁:⼴西师范⼤学出版社,2003. [33] 农业部调研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调研汇集[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 [34] 蒋卫.集聚⾦融正能量给⼒建设新农村——农发⾏扬州市分⾏⽀持新农村建设掠影[j].江苏农村经济,2013(7):40-41. [35] 马成⽂.安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监测分析[J].特区经济,2009(6):155-157. [36] 曹均学.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难点、重点及路径优化[J].⽢肃农业,2008(6):35-37. [37] 张宝⽂.科学谋划,夯实粮⾷安全的战略基础[J].求是,2007(4):41-43. [38] 郭庆⽅.农村社区村落标准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初探[J].改⾰与战略,2007(1):10-12. [39] 邓燕华.村庄合并、村委会选举与农村集体⾏动[J].管理世界,2012(7):76-82. [40] 杨瑞梅.从地⽅治理⾓度看德国乡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J].贵州师范⼤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4-18. 经济硕⼠论⽂参考⽂献⼆ [1]包群、邵敏,2008:《外商投资与东道国⼯资差异:基于我国⼯业⾏业的经验研究》,《管理世界》第05期,第46-54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郑长德. 布莱克──肖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在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
中国管理科学,1999,(1).
[2] 廖理,汪毅慧. 实物期权理论与企业价值评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1, (03) .
[3] 董沛武,李汉铃,潘慧峰. 基于市盈率模型的风险投资企业价值评估方
法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6).
[4]张国政,杨青.风险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1):37-40.
王忠波. 高科技企业估值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J]. 证券市场导报,2002,(1).
王飞航,徐迪. 实物期权法在网络企业价值评估的应用[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6).
张晓红.企业价值评估的实物期权法应用研究[D].导师:傅建设.:天津商业大学,2008
刘艳玲.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基于生命周期的视角[J]. 会计之友,2011.
游达明,张海玉. 实物期权在种子期风险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 科技和产业,2006,(11).
李洪江,曲晓飞,迟国泰等.扩张期风险企业实物期权估价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
报,2002,42(3):376-380.
陈伟鸿,王会龙. 基于ROA方法的创业企业价值评估研究[J]. 软科学,2006,(2).
郭景先,杨化峰. 期权估价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 财会月刊,2006,(15).
徐惠珍. 基于风险投资周期的风险企业价值评估[J]. 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9).
范志敏.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风险企业价值评估研究[J].现代商业,2008,(18):36.
钱锦. 浅析期权理论在风险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 大众科技,2008,(1).
曹中,李贻莹. 用市盈率模型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实例分析[J]. 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杨春鹏,伍海华. 实物期权在专利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6).
[4] 王少豪.高风险公司评估的蒙特卡洛模拟[J].中国资产评
估,2003,(6):18-20.
[5]李冬梅,龙斌帆. 知识经济时代实物期权理论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6] 陈日华,吴磊. 基于连续时间实物期权模型的高科技企业估值研究[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7] 周宇. 创业企业价值评估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2007.
[8]张晓红.企业价值评估的实物期权法应用研究[D].导师:傅建设.:天津商业大学,2008.
[9]马硕,马民生. 实物期权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J].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6,(1).
[10]赵维亚. 期权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11]王少豪.高新技术创业公司的评估特点及方法[J].中国资产评估,2001,(2):26-29.
[12]邢杉杉.基于实物期权法的高新企业价值评估[D].导师:潘立生.:合肥工业大学,2010.
[13]黄静;王菊;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06):63-64.
[14]李洪江,曲晓飞. 高技术项目的实物期权评价方法[J]. 科研管理,2003,(1).
[15]庞博,叶柏青. 实物期权及其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 科技和产业,2009,(12).
[16]唐海仕,徐琼.转型经济条件下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研究[J].北方经贸,2003,(9):24-25.
[17]卢明银,张振芳,王晓宇. 实物期权在矿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 化工矿物与加工,2008,(10).
[18]陈海燕,谢志勤,蔡嗣经等.基于实物期权的矿业投资时机分析[J].金属矿山,2011,(7):66-68,117.
[19]王飞航,徐迪. 实物期权法在网络企业价值评估的应用[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6).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