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陆早系列品种
新陆早66号棉花品种简介

新陆早66号棉花品种简介《新陆早66号棉花品种简介》篇一嘿,今天咱们来唠唠新陆早66号棉花品种。
你可能会想,棉花品种有啥好聊的,不就都是棉花嘛,那你可就大错特错咯。
新陆早66号,就像是棉花界的一个小明星呢。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心里就想,这名字咋这么奇怪,像个啥密码似的。
不过呢,等我真正去了解它,就发现这里面可大有文章。
这个棉花品种啊,长得那叫一个“水灵”。
它的植株就像一个个小卫士,站得笔直笔直的。
我曾经在一个棉田里看到过它,那场景,就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里,点缀着无数白色的小帆船,那些白色的棉花就像是小帆船的帆。
你想啊,微风一吹,那些“小帆船”还晃晃悠悠的,多有趣。
从种植户的角度来说,新陆早66号可能是他们的心头好。
为啥这么说呢?我觉得吧,它的产量好像挺不错的。
就像一个特别能产蛋的老母鸡,总是能给农户带来不少的收获。
而且啊,它似乎还比较抗病虫害。
我记得有个种植户和我说,种这个品种就像给棉花穿上了一层防护服,那些害虫啊病菌啊,想要侵害它,得费好大的劲儿呢。
不过呢,也许我了解得还不够全面,说不定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它也会有点小脾气,变得不那么好伺候。
在品质方面,新陆早66号的棉花纤维就像是一根根细腻的丝线。
你用手摸一摸,那感觉,柔软得就像云朵一样。
我就想啊,用这样的棉花做成的被子,盖在身上肯定超级舒服,就像被云朵包裹着似的。
但是呢,我又有点担心,它在加工的过程中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要求,毕竟这么好的棉花要是因为加工不好而浪费了,那可就太可惜了。
这新陆早66号棉花品种啊,就像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宝藏。
我们了解到的可能只是它的一部分,也许还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你说,这么有趣的棉花品种,是不是值得我们更多的关注呢?《新陆早66号棉花品种简介》篇二新陆早66号棉花品种,这名字听着就有点专业范。
我呢,刚开始接触这个名字的时候,感觉就像在听外星语一样,完全摸不着头脑。
但是吧,当我开始深入了解它的时候,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新陆早7号(棉花)

新陆早7号(棉花)该品种是新疆石河子棉花所以自育优系347-2/塔什干2号为材料育成的早熟陆地棉品种。
特征特性】新陆早7号全生育期130~140天,植株塔形,I-II型果枝,株型较紧凑。
果枝始生节位4~5节,叶片挺直略斜上举。
花冠、花药呈淡黄色。
棉铃中等偏大,五室铃略多,铃壳较薄,铃位分布合理且较集中。
种子灰白,呈梨形,短绒量适中。
该品种较耐寒,出苗较快,苗期根系发达,开花较集中,正常年份霜前花率90%以上。
结铃性强,成铃率高,后期不早衰,吐絮集中且畅快,含絮力适度,宜采期长,不卡壳、不掉絮、易采摘。
1991~1996年参加兵团区试、自治区攻关联试和西北内陆棉区区试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104.2千克,较对照新陆早1号增产26.8%。
1997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36.2千克,较对照增产22.4%。
万亩面积生产示范平均亩产皮棉125千克,最高产量超过180千克倍。
经测试,新陆早7号霜前单铃籽棉重5.4~6.2克,衣分39.0%~41.4%,纤维主体长度28.2~30.3毫米,比强度20.O~22.5克精克斯,麦克隆值3.8~4.5,纤维含糖”无”,纤维色泽好、黄度7.7~7.9,洁白有丝光,耐贮性好,纤维品质符合纺织与出口要求。
经新疆自治区指定黄萎病抗性鉴定单位巴州地区农科所剖秆鉴定,新陆早7号的黄萎病指数为11.1,达抗病标准。
培育者新疆石河子棉花所地区及技术该品种适宜北疆棉区、南疆焉耆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缘和阿尔金山北麓的部分棉区以及甘肃河西走廊、宁夏黄河河套地区种植。
目前已推广260万亩,创经济效益4.5亿元,预计年推广面积可达300万亩。
栽培规程:1.适期播种适期早播,一播全苗,争取早苗,培育壮苗。
北疆棉区地膜植棉宜在4月10~25日期间播种。
2.合理密植均匀留苗,实施”小个体大群体”,发挥群体优势,收获密度一般1.0万~1.2万倍。
3.科学施肥酌情施蕾肥,重施早施花铃肥,氮、磷、钾肥配合,重视施钾肥,科学施用叶面肥。
棉花新品种新陆早25号高产栽培技术

棉花新品种新陆早25号高产栽培技术新陆早25号是农七师农科所选育,2006年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
131团同农科所通过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协议,在131团示范推广新陆早25号,2(107年扩繁面积已达500hm2。
现将种植新陆早25号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特征特性新陆早25号属早熟陆地棉,生育期124天,Ⅱ式果枝,植株筒型,较紧凑。
始果节位5节,始果节高度25em左右。
种子出苗快,前期生长快,中后期生长稳健,不早衰。
棉株结铃性强,单铃重5.6~6.3g,衣分44~46%,子指10.6g。
吐絮集中,是理想的机采棉品种。
2栽培技术2.1适期早播,力争一播全苗,新陆早25号的最佳播期4月5日~4月15日。
2.2种子经脱绒处理后精选,纯度、发芽率、净度分别达到95%以上、90%以上、99%以上。
种子需进行药剂拌种,拌种时先拌杀菌剂,再拌杀虫剂。
新陆早25号苗期长势快,拌种时可加拌适量缩节胺。
2.3采用精量播种机膜上点播,对机采棉田采用10cm+66cm+10m的株行距配置,一穴一粒。
播种要做到播行笔直、接行准确、到头到边、压膜严实、覆土良好、深浅一致,采光面大。
2.4新陆早25号株型较紧凑,要求合理密植,一般收获株数在1.5万株/667m2以上。
3田间管理3.1苗期管理以促壮苗早发为目的,做到早、全、齐、壮四字标准,早中耕、早放苗、早定苗(杜绝留双株)。
新陆早25号苗期生长快,为防止高脚苗,降低第一果枝节位,促进棉花根系发育,化学调控应掌握早控、勤控原则。
3.2蕾期管理3.2.1化学调控新陆早25号现蕾后,棉株生长比较稳健。
5~6叶期,用缩节胺1.5~2.0g/667m2化控,对打好丰产架子有良好作用,可以控制第一、二果枝节间距,第一、二果枝节间距应控制在4~5cm。
头水前,用缩节胺2.5~3.0g/667m2化控,可以防止浇水后棉株徒长,控制第三、四台果枝节间距,对于棉花多现蕾,减少蕾的脱落有明显效果。
新陆早系列品种介绍(新陆早系列)

2002年
新陆早13号
97-65
125
5.5
41.3
30.6
21.2
4.3
高抗枯抗黄
农七师农科所
2003
新陆早14号
9619
123
6.0
41.5
31.0
21.9
4.2
耐枯感黄
石河子棉花研究所
2003
新陆早15号
系7
128
5.5
40.0
29.7
21.5
4.3
农七师农科所
2003
新陆早16号
126
6.0
41.6
28.4
22.5
4.3
抗枯黄
石河子棉花研究所
2005年
新陆早20号
A01-5
130
5.7
40.9
30.2
23.2
3.8
耐枯感黄
农八师150团
2005年
新陆早21号
98-2
126
5.9
39.0
29.0
20.9
4.2
抗枯耐黄
石河子富依德公司
2005年
新陆早22号
新恳M07
128
5.5
2006年
新陆早32号
垦1014
128
5.9
38.9
29.8
32.5
4.5
高抗枯耐黄
农垦科学院棉花所(李保成)
2007年
新陆早33号
垦4432
125
5.9
39.5
30.0
30.9
4.5
抗枯耐黄
农垦科学院棉花所(李保成)
2007年
新疆新陆早48号高产栽培种植技术

新陆早48号(710品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一、新陆早48号(710品系)特性新陸早48号惠远710品系属早熟陆地棉类型,生育期118天左右,植株筒型,Ⅰ式果枝,株型紧凑,叶中等偏小,棉铃呈卵圆形,中等偏大,果枝始节5-6节,单铃重5.8克,衣分41%,子指13.2克,属抗枯黄萎病类型。
田间出苗快而整齐,苗期长势较强,抗逆性好,蕾期生长稳健,开花结铃集中,结铃性强,后期不早衰,吐絮畅快集中,含絮力适中,其形态特性适宜机械采收。
二、新陆早48号(710品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一)、主要技术指标1、产量指标:籽棉单产400-450公斤2、产量结构:亩收获株数14000-16000株,单株结铃5-5.5个,单铃重5.6克,衣分40.5%。
3、生育进程:播种4月5日—20日,出苗4月20日—4月30日,现蕾5月25-30日,始花6月25日、始絮8月25日。
4、植株外部形态株高:棉花打顶后自然高度65—70厘米果枝始节自然高度15—18厘米,机采棉20—22厘米。
第1至3台果枝节间长度不超过5厘米。
第4至6台果枝节间长度不超过6厘米。
第7至9台果枝节间长度不超过7厘米。
5、亩保苗:15000-17000株6、肥水指标:(1)施肥:全生育期亩施130—150公斤标肥,N:P2O5:K2O=1:0.3-0.4:0.05-0.1。
(2)灌水:常规滴灌棉田生育期滴水10—12次,全生育期亩用水量370—410方(包括冬前水70-90方、出苗水10方)。
二、栽培技术措施(一)播前准备(时间:4月5日以前)1、严格选地: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速效养分丰富,盐碱轻,土地平整,土质以壤土或轻粘土为宜,前茬以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为好。
2、全层施肥,施足底肥,每亩施有机肥2吨或纯羊粪1吨或油渣100公斤(或有机复合肥30-40公斤)配合化肥每亩施磷酸二胺10-12公斤加尿素5-8公斤(或三料10-12公斤加尿素7-9公斤或棉花专用复合肥20公斤)在秋翻前一次深施。
新陆早39号

新陆早39号中图分类号:$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o1—361X(2008)04—0o57—02新陆早39号(原系号万氏3l5)是奎屯万氏棉花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新陆早4号为母本,贝尔斯诺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再以杂交F.代为母本,以爱字棉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后代经多年南繁北育,病圃筛选,定向选育而成.2005至2006年参加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生产试验,综合表现优良, 2008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新陆早39号.1特征特性新陆早39号属早熟陆地棉,生育期125d.植株塔形,株高65~70cm,茎杆粗壮,茎杆茸毛中等偏少.果枝类型为Ⅱ式果枝,较紧凑型,主茎节间长4~5cm,第l果枝着生节位5节,着生高度l6~20em,果枝数9~10台.子叶肾形,真叶5裂,裂刻中等深,叶片中等偏大,较厚,色深,茸毛较少.铃圆锥形,铃大,单铃重6.5~7.5g,吐絮好,易采摘,絮色洁白.种子较大,籽指l2.47g,衣分40%~41%,霜前花率90% 以上.棉株抗逆性强,后期不早衰,经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植病室鉴定,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纤维品质2005至2006年,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2年平均上半部平均长度32.6 mm,断裂比强度34.65cN/tex,马克隆值3.7,整齐度指数85%,伸长率6.6%,反射率78%,黄度7.4,纺纱均匀性指数177,纤维品质综合评定为优.2007年分别在农八师一四八团,一四九团等示范种植近400 hm,棉花纤维长度经检测达到33mm以上,符合优质中长绒棉标准.3产量表现收稿日期:20o8—06—05口丐奎屯572005至2006年参加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化试验,2年平均试验结果分别为:籽棉产量3l3.27kg/ 667m,皮棉产量125.77kg/667m,霜前皮棉产量122.60kg/667m.2007年石河子总场(农八师一四五团)示范种植1.7hm,实收籽棉9000kg,平均单产360kg/667m;2007年农八师一四九团示范种植200 hm,平均单产38lkg/667m,其中一四九团四连种植5.2hm,平均单产达432kg/667m.4适宜种植范围适宜≥l0℃有效积温3500oC以上的北疆,东疆,南疆早熟棉区和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种植.5栽培技术要点5.1适期早播新陆早39号为早熟陆地棉,播期以4月8~20日为佳.5.2合理密植新陆早39号全生育期长势较好,植株茎杆粗壮,叶片中等偏大,要求留苗密度适中,以1.3万~1.5万株/667m为宜,收获株数1.2万~1.4万株/667m.5.3适时适量化控化控应根据新陆早39号的植株特性并结合当地,当时的长势,长相适时,适量进行.总体化控原则是早控,勤控,适当重控.苗期化控2次,第1次(2叶l 心)用缩节胺0.5~1.0g4667m,第2次(4叶l一12,)667 m用缩节胺1.2~1.5g;蕾期(6叶l心至7叶l12.时)用缩节胺3~4g/667m,将第l果枝着生高度控制在l6~20cm;花铃期化控l~2次;打顶后l周重控,667m用缩节胺l0~15g,将株高控制在65cm左右.5.4科学施肥滴(灌)水滴水出苗棉田出苗水滴量5~10m3/667m;6月上,中旬滴头水,滴水量l5~20m3/667m,以后每隔10d左右滴1次水,每次随水带肥;花铃期滴水量每次20~25m/667m,全生育期滴水l0~l2次,总滴量280m/667m左右.58中图分类号:s436.4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361X(2008)04-0058-02番茄早(晚)疫病是焉耆垦区加工番茄生产面临的主要病害,尤其是2007年,早(晚)疫病更是严重发生,给番茄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由于常年使用以往一些药剂进行防治,病菌已对农药产生抗性,而且一部分农药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农药残留问题已不可忽视.鉴于此,我们对高效,低毒农药"72%霜利克"进行药效试验,并获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72%霜利克"可湿性粉剂.1.2试验处理试验处理4个(见表1),直接对比,不设重复,试验区面积4669m,用3WBS一16型喷雾器喷雾.1.3试验基本情况试验设在二十一团良繁连老北四条田,前作辣椒,土壤类型为壤土,肥力中等.种植改良型VF(易感病品种)加工番茄,沟植常规种植模式,沟距1.25 m,株距30cm,理论株数3600株/667m.在早晚疫病发生初期,7月11日开始第1次施药,此时期为番茄大量结果后期,个别果开始转红时期;第2次施药时期在7月18日;第3次施药时期在7月25日.1.4调查时期及方法试验调查分6次进行.第1次调查在7月11日第l遍施药前进行;第2次调查在7月l8日第2遍施药前进行;第3次调查在7月25日第3遍施药之表1试验处理情况前进行;第4次调查在8月1日3次施药后7d进行;第5次调查在8月8日3次施药后14d进行; 第6次调查在8月15日3次施药后21d进行.于8 月22日番茄采摘前进行病果数取样调查.病叶调查:在第1次施药前,各处理分别定5点,每点定5株,每株各调查下,中,上部各1片叶.并用红毛线标记,以后均在已定株,定叶上调查,了解各时期的病叶率,病叶级数,计算调查叶片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病果调查:各处理分别取样3点,各点10株.调查结果总数,病果数,分析病果率.收稿EII~I:2008一o6—1o'病情指数分5级,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卜-—.卜*—.卜-—.卜*—.卜*—.卜一—.卜*+*—.卜-+-—.卜-+-—.卜-+-+-+*+*+-—.卜-+-+-+*+-+-+*+-+-+*+-+-+*+-+-+*+-+-+-+-+*+*+*+-+-+*+-+.5.5适期早打顶单株留果枝8—10台,打顶时要求将棉株两侧群尖一并打掉,打顶工作要求在7月5日前结束.对长势偏旺棉株做好人工整枝工作,防止棉株贪青晚熟.5.6综合防治病虫害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虫害发生规律,做好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工作.对棉叶螨,棉蚜等做好点片控制,消除虫源,保护天敌,以益控害;对棉铃虫可采用物理及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早熟高产优质棉花新陆早58号在新疆北疆地区种植表现

早熟高产优质棉花新陆早号在新疆北疆地区种植表现戴德成﹙新疆锦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奎屯市﹚摘要:夲文主要介绍了棉花品种新陆早号的特征特性,纤维品质指标,抗病特点,产量表现情况,适宜种植区域性,高产栽培主要技术措施及种植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事项关健词:棉花;新陆早号;特征特性;栽培要点新陆早号()是新疆兵团第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新疆锦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常规育种技术选育的非转基因早熟棉花新品种,选用亲本{(×)×新×中×抗)}×多年组合杂交,年完成复合杂交组合过程,年经历南繁北育、纤维品质和抗病鉴定及田间选择,年月通过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新陆早号。
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棉和新审棉年号。
、特征特性:新陆早号属非转基因早熟陆地棉品种,生育期。
株高㎝左右,果枝始节节,着生高度㎝,果枝个,植株塔筒型,Ⅱ式果枝,茎杆直立,有茸毛,,单株结铃个,结铃性强,单铃籽棉-6g,棉铃偏大,铃短卵圆形,衣分,,籽指10.5g左右,中等大小,种子出苗好。
整个生育阶段植株生长快,特别是苗、蕾期生长快,前期棉苗较耐低温。
全生育期生长势强,对缩节胺不敏感,整齐度好,抗逆性强,后期不早衰,青枝绿叶吐白絮,含絮好,吐絮畅,好拾花,霜前花率以上。
、纤维品质:国家西北内陆早熟棉区试纤维品质检测(农业部棉花品质检测中心测定):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比强,唛克隆值,伸长率,反射率,黄度,纺纱均性指数,纤维综合品质较好,符合优质棉纺织质量要求。
、抗病表现:所病圃鉴定枯、黄萎病指数和表现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国家西北内陆早熟棉区试指定抗病鉴定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植保室鉴定:枯、黄萎病田间发病高峰期指数为和属高抗枯萎病较耐黄萎病。
、产量表现:年参加新疆自治区早熟棉预备实验皮棉产量比对照新陆早号增产,年参加国家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品种区域实验,皮棉和霜前皮棉每公顷产量分别为㎏和㎏,皮棉、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新陆早号增产和。
早熟、优质棉花新品种———新陆早76号

2019·01杨华(新疆石河子市种子管理站,新疆石河子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早熟棉花优质新品种新陆早76号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棉花;新陆早76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1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新陆早76号(H 杂-3)是新疆合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育早熟棉花新品种。
2012—2015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杂交棉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2016年3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棉2016年26号,命名为新陆早76号。
该品种是新疆合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多年经南繁北育,以自育早熟高代品系9019为母本,与早熟棉新陆早38号优系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组合,通过自然病圃田筛选鉴定、定向选育而成。
在丰产性、早熟性上有显著表现。
通过几年的筛选鉴定,该品种株型清秀,结铃性较强,吐絮畅、洁白且集中,含絮力好,品质优良,适合机采。
2特征特性2.1生物学特性新陆早76号为早熟陆地杂交棉。
生育期从出苗到吐絮125d 左右。
植株塔型,茎、叶中量绒毛,花冠乳白色,花药乳黄色。
II 式果枝,第一果枝节位5~6节,果枝台数8~10台。
子叶为肾形,叶片掌状五裂,中等大小,叶色深绿色,叶缘皱,叶片背面有细茸毛。
铃为卵圆形,中等偏大。
多为5室,铃面光滑,有腺体,单铃重6.3g ,子指11.6g ,衣分41.7%。
吐絮畅,不落絮,易拾花,可机采。
种子肾形,褐色,中等大小,毛籽灰白色,短绒中量。
2.2产量表现该品种2009—2010年参加公司品比试验,早熟性好,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2011年多点试验,均表现良好。
2012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杂交棉组棉花预备试验。
2013—2014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杂交棉组区域试验。
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在试验中,皮棉单产表现比对照增产15.7%,增产显著。
在正常栽培管理条件下,皮棉单产6500kg/hm 2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熟陆地棉,生育期120d,株型紧凑,植株塔型,株高60cm,第一果枝高度15-18cm,第一果枝节位5-6台,主茎茸毛较少,茎秆绿色。果枝Ⅱ型,夹角较小,果枝数9-10台。铃卵圆型,铃较大,多为5室,铃壳较薄,单铃重5.6g。种子较小,籽指11g,衣分44%。早熟性好,高抗枯、黄萎病。绒长28.3mm,整齐度45.4%,比强度20cN/tex,伸长率7.2%,马克隆值4.2,反射率76.4%,黄度8.1,环缕纱强215ibf,气纱品质1969,纺纱均匀性指数136。
生育天数119天。植株紧塔形,株高70cm。Ⅰ型果枝,果枝始节第4-5节,果枝为7.1,单枝结铃5.6个,单铃重6.2克,衣分42%,衣指7.77克,子指11.21克。2.5%跨长29.5毫米,整齐度51.5%,比强度为22.1cN/tex,伸长率6.2%,马克隆值4.3,反射率76.7%,黄度7.8,环缕纱强123Ibf,气纱品质1767。含糖微,黄萎病病指数29.1,枯萎病指数5。
参加西北内陆棉区第七轮区域试验,2年5点亩产111.1公斤。生产试验5点平均皮棉亩产106.6公斤一般大田皮棉亩产105-110公斤,高产可达120公斤以上。
新疆北疆和南疆早熟棉区推广应用。
新审棉1999年006号
豫棉202
陆地棉
新陆早11号
1999
否
新疆博州种子站引进
新疆博州于1994年从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引进。1994-1995年安排了品种比较试验,表现抗病、丰产、较早熟。1996-1997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抗病品种区域试验。1998年试种面积8300亩,1999年试种面积8.7万亩。
1999-2000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第八轮早熟组区试,籽棉、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303.5公斤、123.5公斤;2001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76.2公斤、109.4公斤。
适宜在新疆北疆早熟棉区、甘肃河西走廊无病或轻病地区种植。
陆地棉
杂交棉
新陆早14号
2002
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
早熟性好,生育期115天。衣分41.5%。株型较紧凑,Ⅱ型果枝,株高60-70厘米。铃重5.8克。2.5%跨长30.2毫米,整齐度45%,比强20.19CN/tex,伸长率7.6%,马克隆值3.7,黄度7.8.
参加西北内陆棉区第七轮区试,2年5点平均皮棉亩产120.38公斤。一般大田皮棉亩产110-115公斤,最高可达125公斤以上。
新疆北疆和南疆Βιβλιοθήκη 熟棉区。新审棉1999年005号
新石K1
陆地棉
新陆早10号
1999
否
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
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于1986年以自育优良组合(黑山棉×02Ⅱ)为母本,中381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南繁加代,多年连续定向培育选择育成。
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轮陆地棉早熟抗病品种区域试验,2年5点平均霜前皮棉亩产为81.7反手。生产试验结果3点平均皮棉亩产为121.2公斤,一般大田皮棉亩产110-115公斤,高产可达120公斤以上。
新疆北疆和南疆早熟棉区推广应用。
新审棉2000年019号
辽95-25
陆地棉
新陆早12号
2000
否
博州金博种业从辽宁经作所引入
皮棉亩产120-130公斤。
北疆棉区种植。
国审棉2003001
97-65
陆地棉
新陆早13号
2002
否
新疆农七师农科所
新疆兵团农七师农科所,83-14为本所系统选育的高代材料,中无5601和1639为中棉所引进的优质材料。
生育期121天。植株塔形,Ⅱ式果枝,植株紧凑。铃卵圆形,铃壳薄,4-5室,单铃重5.6克,衣指7.04克,子指9.96克,衣分40.7%。叶片及茎秆茸毛较多,高抗枯萎病。2.5%跨长30.6毫米,整齐度48.2%,伸长率7.1%,比强21.2cN/tex,马克隆值4.3,反射率74.7%,黄度8,气纱品质1906。高抗枯萎病,感黄萎病。
85-57
陆地棉
新陆早4号
1994
新疆兵团农七师农科所
选用早熟、优质良种66-241为母本,优质、大铃澄74-47W为父本进行杂交,选择早熟、优质、大铃材料再与美国优质棉品种岱70进行复合杂交。
属早熟陆地棉,生育期128d,Ⅰ型果枝,较紧凑,始果节位4-5节,始节高度15cm。单铃重5.5-6.0g,衣分36-38%,衣指7.7g,籽指12.6g。纤维主体长度29-30mm,单强3.99g,麦克隆值3.8,成熟系数1.7,细度6137m/g,卜氏强力597.7MPa。
系550
陆地棉
新陆早6号
1997
新疆兵团农七师农科所
以自育的结铃性强、大铃、高衣分品系85-174为母本,与长绒、高强力的美国品种贝尔斯诺进行杂交,选择优良单株连续定向培育。
属早熟陆地棉,生育期125d,株高适中,Ⅱ型果枝,较紧凑,始果节位5节,单铃重5.5g,衣分42.7%,衣指7.7g,籽指9.2g。纤维主体长度29.5mm,单强30.5cN,麦克隆值3.8,成熟系数1.49,细度6109m/g。
生育期125-134天。植株塔形,株高60-65厘米。果枝Ⅰ-Ⅱ型,果枝始节第4.3节,果枝8-10台,单株结铃4.9个,单铃重5.5克,衣分40.5%,衣指7.9克,子指10.8克。2.5%跨长29毫米,长度整齐度49.2%,比强度20.7gf/tex,伸长率7.0%,马克隆值3.7,反射率77.5%,黄度7.7,环缕纱强122Ibf,气纱品质1860。含糖轻,枯萎病蕾期病情指数0.4属高抗,剖秆病情指数6.9,属抗病。
1994-1995年在西北内陆棉区北疆区第六轮棉花区试中,霜前皮棉亩产98.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20.3%。
新疆北疆棉区和南疆部分棉区种植。
新审棉1999年004号
97-145
陆地棉
新陆早9号
1999
否
新疆农七师农科所
兵团农本师农科所于1989年以自育品系系5为母本,美国引进长绒高强品种贝尔斯诺为父本杂交,再以F1为母本,中棉所17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经多年南繁北育定向选育而成。
早熟,生育期125天。植株塔形,株高70厘米。Ⅱ式果枝,较紧凑,果枝始节第4-5节,株铃数6.19个,单位铃重5.88克,衣分42.26%,衣指7.24克,子指10.41克。2.5%跨长29.6毫米,整齐度50.4%,比强度21.5gf/tex,伸长率6.7%,马克隆值4.2,反射率78.3%,黄度7.5,环缕纱强130Ibf,气纱品质1844、抗黄萎病病病指数35.5,枯萎病指数0.8。
80-2056W
陆地棉
新陆早3号
1988
新疆兵团农七师农科所
以66-341×美国低酚棉选系为母本与郑州4588低酚棉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年南繁北育,定向选育而成。
属早熟陆地棉,生育期124-142d,株高60-80cm,植株筒形,有限果枝。单铃重5.0-5.5g,衣分39-40%。纤维主体长度28.44-30.81mm,单强3.6-4.4g,麦克隆值4.0,成熟系数1.56-1.7,细度5645-6200m/g。
98年参加兵团早熟陆地棉新品种区试试验,皮棉亩产135.09kg,2000年示范皮棉单产131.5kg。
适宜在≥10℃有效积温3500℃以上的北疆、东疆、南疆早熟棉区以及甘肃河西走廊等早熟棉区种植。
陆地棉
新陆早16号
2003
新疆农七师农科所
以自育的早熟鸡脚叶中间材料为母本,美国高强、长绒贝尔斯诺为父本杂交,经多年南繁北育定向选育而成。
894
陆地棉
新陆早5号
1994
新疆石河子棉花所
以(347-2×科遗181)F1为母本,(82-2-3)和陕1155两个品种的花粉混合,做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
属早熟陆地棉,生育期115-127d,株高50-60cm,Ⅰ-Ⅱ型果枝,较紧凑,始果节位4-5节。单铃重4.3-4.7g,衣分37.4-40.2%,衣指6.9-7.3g,籽指9.5-9.8g。纤维主体长度28.5mm,比强度24.9g/tex,单强3.91g,麦克隆值3.7,成熟系数1.6,细度6220m/g。
2000-2001年参加西北内陆及自治区区试,皮棉亩产98.7kg。2002年自治区棉花生产试验平均籽棉亩产258.83 kg,皮棉亩产112.1 kg。
适宜在≥10℃有效积温3500℃以上的北疆、东疆、南疆早熟棉轻病或无病区种植
新审棉2004年004号
新B1
陆地棉
新陆早17号
2004
否
新疆农科院经作所
审定编号
品系
名称
植物
种类
品种
名称
审定
年度
是否
转基因
选(引)育
单位(人)
品种来源
特征特性
产量
表现
适宜种
植区域
554
陆地棉
新陆早2号
1988
新疆石河子棉花所
以6902为母本,中棉所4号做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年南繁北育,定向选择培育而成。
属早熟陆地棉,生育期134d,株高60-80cm,Ⅰ-Ⅱ型果枝,较紧凑,始果节位3.5-4.5节。单铃重4.72g,衣分38.56%,籽指9.74g。纤维主体长度27.28mm,单强4.103g,成熟系数1.75,细度5513m/g。
新陆早15号
2002
新疆农七师农科所
农七师农科所以引进材料jw(鸡脚)为母本,中1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分离出低酚棉单株,通过南繁加代,定向选育而成。
属早熟低酚陆地棉,生育期128天,株高70cm,株型Ⅱ式果枝,第一果枝着生节位5-6节,着生高度15-20cm。单铃重5.2-5.5g,衣分41-42%,子指10g,衣指7.4g。2.5%跨长29.3-30.5mm,纤维整齐度48.5-49.2%,伸长率6.5-7.2%,比强21.5-22.1cN/tex,马克隆值4.3-4.6,反射率77.2-78.0%,黄度7.7-8.1,气纱品质1865-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