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合集下载

201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201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201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加快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根据国家五部委联合制定的《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意见及实施方案》的精神,我院从2007年开始该项目的招生工作。

一、招生范围: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北三省以及河北省、海南省、湖南湘西自治州、张家界(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湖北施恩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二、报考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往届或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专业水平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要求报考人员要在本科毕业以后修读过与报考专业有关的硕士阶段主要课程,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3、报考人员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67年9月1日后出生)。

4、身体状况符合国家体检规定及我院招生体检要求。

5、毕业后保证按定向培养协议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就业。

其中在职考生回原单位;非在职考生(含应届硕士毕业生),全部回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

三、招生名额及专业1、招生名额:3名;2、招生专业:参看《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四、报名1、方式:①网上报名;②将报名材料邮寄到我院招生办公室。

2、时间:2012年1月20日—2月20日(邮寄材料请用“特快专递”,以当地寄出邮戳为准)。

3、网址:4、邮寄的报名材料包括以下七项:①填好的《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简章附带);报考计划内定向或计划外委托培养的考生须在《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中相应栏目填写原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意见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或提交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报考介绍信。

②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所在学校研究生院或教务处的证明),考试时交验证书原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报到时交验证书原件)。

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模板】

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模板】

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及要求(一)报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普通招考的博士学位研究生,需满足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已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能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入学后须复查);(3)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

其中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是指: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达到与硕士学位同等学力;②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结业生(报名时已取得结业证书);③报名时已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但尚未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我所规定的体检要求。

5.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定向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

6.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教授以上职称专家(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二)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除符合上述有关要求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1.已取得报考专业6门以上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成绩通知单)。

2.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2篇(第一作者);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三)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取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考。

(四)下列情况的考生报考时须征得委托培养或定向研究所的同意。

1.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

2.拟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

3.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硕士生,现正在履行合同服务期的在职人员考生。

中南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中南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及参考书目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030401 民族学01散杂居民族问题研究许宪隆1001英语参加湖北省博士英语联考2001民族学通论参考书目:1)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001散杂居民族问题概论参考书目:1)吴仕民主编:《民族问题概论》(第三版),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杨侯第主编:《散杂居民族工作概论》,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①4001政治理论②4002中国民族概况与民族政策③4003经典著作选读参考书目:1)吴仕民主编:《中国民族理论新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杨圣敏主编:《中国民族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何星亮主编:《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百年重要著作提要》,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02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孟立军3002教育基本理论参考书目: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冯增俊主编:《教育人类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孟立军著:《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1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李吉和吴开松2002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参考书目:1)吴仕民主编:《中国民族理论新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雷振扬等著:《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的完善与创新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3003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参考书目:1)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①4001政治理论②4004中国民族概况③4005中国民族史参考书目:1)杨圣敏主编:《中国民族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南民大博士毕业要求

中南民大博士毕业要求

中南民大博士毕业要求
中南民族大学秉承“立德树人、博学笃行”的办学宗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努力满足全球化背景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之用源源不断的强大人才支撑。

对于博士研究生,中南民族大学也提出一系列严格的毕业要求,旨在塑造博士研究生务实、创新、拔尖的学术风范和全面素质。

一、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毕业要求满足学位授予人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学分课程学习。

学科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三年,尚未达到学位授予的资格和学分的要求,但已经超过规定的学制年限,必须停止学业。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二、科研要求
博士研究生要求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完成学位论文及在国际期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具有较强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学术能力
博士研究生要求具有扎实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深的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和专业知识。

四、外语要求
博士研究生要求具有丰厚的专业外语素养,具备阅读文献的能力、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能力、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或开展学术交流讨论的能力。

五、学位论文
博士研究生需提交研究生院审核通过的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书面学位申请材料,完成相关手续。

六、学术道德
博士研究生要求具有扎实的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秉持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遵守学术规范和诚实守信的原则。

以上是中南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要求的基本要求,旨在培养具有专业素养、高水平科研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博士研究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做出积极贡献。

湖北中南民族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

湖北中南民族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

湖北中南民族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2013年研究生招生,中南民族大学共有79个学术型专业和14个专业学位领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南民族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各专业学制均为3年,专业学位中法律硕士(非法学)学制为3年,其他专业学位学制一般为2年。

中南民族大学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4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100余人。

现有教职工1923人,其中专任教师1240人。

教师中,有正副教授575人,博士、硕士导师365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9人,省部级专家32人,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达到79%。

中南民族大学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开设了10大学科门类的65个本科专业;拥有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19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0个学术型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授权学科覆盖了除军事学之外的其他全部12个学科门类。

2008年学校成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2年设立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20门国家、省级精品课程,5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2个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品牌专业,8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省部级科研机构。

学校设有少数民族经济、女书、土家族、应用化学、等离子体、生物医学工程等48个研究所(中心)。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学科介绍民族学——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民族学是中南民族大学设立最早、实力最雄厚的传统学科之一。

学校成立之初就组建了民族研究室,民族学家岑家梧、严学窘、吴泽霖等为该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被批准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004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学科”,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优势学科(二级学科)和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中南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南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根据国家政策随时更新)中南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大学,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2年学校有5个专业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热忱欢迎广大学子报考!学科简介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介绍——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民族学是中南民族大学设立最早、实力最雄厚的传统学科之一。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民族学一级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现设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民族学是中南民族大学积淀最为浓厚的特色学科。

1951年,创建民族研究室,民族学家岑家梧先生等参与了全国民族调查,为土家族、黎族等中东南民族识别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3年,著名民族学家吴泽霖先生创建了国家民委直属重点研究机构——民族研究所,随后又创建了国内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

近年来,分别组建了“民族学人类学文献资料中心”和“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实验室”。

民族学学科发展迅速,涌现了一批在全国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一级学科拥有较高学术平台。

民族学现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一级重点学科和教育部特色专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现有正高级职称22人,博士生导师13人,85%的研究者有博士学位。

2004年学校与中央民族大学联合培养民族学博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民族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积累了丰富的博士研究生培养经验。

2011年,学校设立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专家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民族学各二级学科博士生的培养工作。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在学术界的影响日益扩大。

近年来,累计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70余项,发表和出版论著近600篇(部),有5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2.01.20•【文号】教学厅[2012]1号•【施行日期】2012.01.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有关省(市)科委(科技干部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各博士生招生单位: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全面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为目标,按照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有利于公平公正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改进和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科学发展。

现就做好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复试考核体系,不断提高选拔质量各招生单位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观和科学的质量观,努力探索和建立符合专业特点的、以提高选拔质量为导向的复试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并不断强化复试在博士研究生选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复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要把考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作为首要因素予以重点突出。

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考核和评价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发挥院系和导师在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中的作用,强化院系和导师在招生选拔中的学术责任,对考生学术造诣、科研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查,使有突出学术专长和培养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二、加强管理与监督,确保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顺利实施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重要的国家教育考试。

各省级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和招生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管理,加强制度监督和约束,有效预防和严肃处理招生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各省录取分数线

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各省录取分数线
w
页码,1/1(W)
首 页
民大主页
学校简介
招生快讯
招生公告
招生计划
招生政策
往年招生
专业介绍
学校图片
就业网站
民大论坛
2012年各省本科录取最低分数线
发布时间:2013-03-25 15:00:00 浏览次数: 文史类 地区 一本线 广西★ 河南★ 湖北★ 武汉共建★ 内蒙古★ 云南★ 西藏★ 新疆(汉语言)★ 新疆(民考汉)★ 安徽 北京 福建 甘肃 广东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浙江 重庆 544 557 561 561 492 520 320 493 411 577 495 557 533 589 539 668 572 526 571 529 341 570 563 489 433 573 539 556 438 516 549 606 554 二本线 473 509 515 — 429 460 278 426 348 541 446 466 485 545 461 591 529 449 523 435 311 523 506 453 372 516/496 492 497 379 454 489 452 494 少数民族 汉族最低 一本线 最低分 分 549 557 568 565 484 533 333 518 437 562 449 465 471 — 530 651 545 463 565 491 313 523 507 467 390 517 493 501 385 460 516 504 495 557 562 568 565 493 535 — 513 — 578 430 547 504 567 531 656 565 499 568 501 311 565 531 — 396 540 522 530 381 483 489 529 510 528 540 551 551 469 465 280 445 401 544 477 546 517 585 470 614 564 514 520 515 340 547 517 440 401 582 530 517 423 518 530 593 522 理工类 二本线 444 481 494 — 390 395 242 390 370 478 433 435 462 523 390 545 509 425 451 412 312 486 445 401 355 515/495 476 461 342 445 440 433 462 少数民族 汉族最低 最低分 分 531 540 558 556 437 466 298 461 408 496 414 489 460 550 455 581 539 434 495 420 314 487 445 409 356 496 0 467 348 446 441 480 462 532 546 558 556 458 470 — 464 — 539 429 528 470 547 456 592 558 434 510 415 314 531 465 — 375 511 487 481 356 475 431 504 46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根据国家政策随时更新)中南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大学,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2年学校有5个专业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热忱欢迎广大学子报考!学科简介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介绍——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民族学是中南民族大学设立最早、实力最雄厚的传统学科之一。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民族学一级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现设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民族学是中南民族大学积淀最为浓厚的特色学科。

1951年,创建民族研究室,民族学家岑家梧先生等参与了全国民族调查,为土家族、黎族等中东南民族识别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3年,著名民族学家吴泽霖先生创建了国家民委直属重点研究机构——民族研究所,随后又创建了国内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

近年来,分别组建了“民族学人类学文献资料中心”和“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实验室”。

民族学学科发展迅速,涌现了一批在全国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一级学科拥有较高学术平台。

民族学现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一级重点学科和教育部特色专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现有正高级职称22人,博士生导师13人,85%的研究者有博士学位。

2004年学校与中央民族大学联合培养民族学博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民族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积累了丰富的博士研究生培养经验。

2011年,学校设立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专家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民族学各二级学科博士生的培养工作。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在学术界的影响日益扩大。

近年来,累计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70余项,发表和出版论著近600篇(部),有5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目前,学校民族学学术团队已有10余人次被推选为相关国家级学术团体的会长和副会长。

二级学科博士点介绍民族学民族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目前设散杂居民族问题研究和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两个研究方向。

散杂居民族问题研究研究方向,立足中南,兼顾全国,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长江流域以及中南地区以回族为主的散杂居民族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为散杂居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服务。

主要着力点有二:一是加大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力度,着重研究影响散杂居民族的突出问题,如散杂居民族关系、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等问题。

二是关注回族以及伊斯兰教在散杂居民族问题上的突出地位和影响。

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主要侧重民族教育的理论与政策的主要内容、实践创新、发展预测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学理论体系和政策系统;侧重民族教育办学方向、管理体制、民族学校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民族教育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保证体系、教育立法等问题的研究。

旨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管理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

近几年,本学科该研究成果丰硕。

散杂居民族问题研究研究方向出版了《湖北回族》、《中南地区回族史》等 10多部著作、100余篇论文,并有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承担的国家、省部级等课题有10多项,如“长江流域散杂居区文化多样性与民族关系研究”、“中国中东部地区城市民族关系发展态势与应对机制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6项,在国内权威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6篇,出版专著24部。

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三等以上奖励数10项,其中《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学》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民族院校在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二级学科博士点目前设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与民族发展两个研究方向。

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同时重视研究古今中外民族问题,特别是当代的民族问题,揭示民族发展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及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原则和政策。

民族政策与民族发展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现实问题。

以应用研究为特色,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研究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研究相结合,着力解决当代中国现实的民族问题,探索民族政策的与时俱进,推进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本学科在国内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

其中“完善少数民族利益表达制度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论文,《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发展评估报告》、《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的完善与创新研究》等专著,堪称本研究领域中富有创新意义的最新成果。

关于民族地区生态利益补偿理论、民族利益表达制度等问题的研究,对民族政策的完善以及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本学科获得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资助20余项,其中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绩效评估与制度创新研究”等,立项经费达到180万元。

获得省部级奖多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8项。

2008年,我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志着这个教学科研团队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准。

中国少数民族史二级学科博士点目前设中国民族关系及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史和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遗产两个研究方向。

中国民族关系及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史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南方民族与中央王朝之间、少数民族之间,在历史上的互动、交流、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研究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开发与发展的历史;注重对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遗产方向,主要研究南方少数民族通史及族别史、专题史,特别是土家族、苗族、黎族、畲族等民族的历史,研究南方民族特别是中东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史,包括南方民族的社会风俗史、社会生活史,重点研究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开发等等。

始终关注历史上和当代南方各民族文化互动关系的考察,形成了个案研究和整体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路径。

本学科研究在我校历史悠久,成果丰硕,主持完成了众多重要课题,其研究成果及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多项,如“湘鄂渝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区社会文化变迁”、“少数民族农民工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研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地区体验式旅游开发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出版了《瑶族史》、《黎族史》、《土家族文化史》等30多部著作,完成了壮、土家等13个民族简史的修订;在《民族研究》、《光明日报》、《江汉论坛》等期刊发表有重要影响的论文60多篇。

这些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2项,国家民委、湖北省二、三等奖16项。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二级学科博士点目前设民族艺术文化与艺术遗产保护和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理论与美学思想两个研究方向。

民族艺术文化与艺术遗产保护研究方向,以中东南地区少数民族艺术为重心,将民族学与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从文化的角度切入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研究少数民族艺术的文化内涵,艺术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重点从象征人类学的视野研究少数民族的艺术文化。

将理论研究与保护实践相结合关注民族艺术遗产的保护,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理论与美学思想研究方向,主要是在世界美学语境的观照下对中国少数民族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资源进行挖掘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理论、美学思想进行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和系统研究。

本学科具有悠久的研究传统。

早在20世纪30、40年代,著名民族学家岑家梧即撰写《图腾艺术史》、《中国民俗艺术概说》等论著,在这一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校学者继续开展少数民族艺术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出版了《转型与发展——当代土家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东方美学》、《土家族民间美术》、《中国南方各民族民间剪纸美学研究》等20部专著。

在《民族研究》、《新华文摘》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了150多篇有重要影响的论文。

近几年,获得“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现代利用与保护研究——以武陵地区土家族为例”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总经费达60多万元。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二级学科博士点目前设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制度研究和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发展两个研究方向。

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制度研究方向,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为中心,重点开展四方面研究:一是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二是民族地区生态保护研究;三是民族地区金融发展问题研究;四是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发展研究方向,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我国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问题及其成因的研究,深化对我国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状况的认识和理解,为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决策提供依据。

本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开展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是全国第一批“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被授予“湖北省重点学科”。

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我国(中南地区)少数民族移民搬迁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民族地区环境压力与响应机制研究”、“民族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等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15项。

出版了《制度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金融支持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等专著12部,在《民族研究》等国家权威期刊和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自治县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与分类指导研究”等论文60多篇,共有20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

研究方向及导师考试科目设置说明:1.1001英语——参加湖北省博士英语联考2. 4001政治理论——已获硕士学位者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申请免试。

报考指南一、报考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后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缺一不可):(1)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后在与所报考专业相近的岗位工作满6年(截至2012年9月)。

(2)已在全国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属于所报学科专业的学术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