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赏析综述
选择你感兴趣的中外美术史的经典作品进行作品赏析

选择你感兴趣的中外美术史的经典作品进行作品赏析1. 《蒙娜丽莎》呀,那可是世界闻名的经典之作!你看她那神秘的微笑,是不是仿佛藏着无数的故事?就好像你身边有个朋友,总是带着让人捉摸不透的表情,让你忍不住想要去探究。
哇,达芬奇真是太厉害了,能把人物画得如此生动!2. 《向日葵》大家都知道吧!那灿烂的黄色,那充满生命力的笔触,简直让人惊叹!这不就像是我们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心情超好的那种感觉吗?梵高用他的画笔把这种活力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3. 中国的《清明上河图》,那可是超级壮观啊!长长的画卷就像一部电影,把北宋的繁华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你想想看,这跟我们现在看一部精彩的纪录片有啥区别呀!张择端真牛!4. 《大卫》雕塑,哇哦,那健美的身材,那坚定的眼神!简直就像一个超级英雄站在你面前,给你力量和勇气,难道不是吗?米开朗基罗太了不起了!5. 《韩熙载夜宴图》,嘿嘿,那里面的人物可真是活灵活现啊!就好像你在参加一个热闹的派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绪。
顾闳中把那个场景画得太逼真啦!6. 《最后的晚餐》,那紧张的氛围,那每个人不同的表情和动作!这不就跟我们在看一部悬疑剧一样刺激吗?达芬奇再次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
7. 中国的《步辇图》,哇,那可是记录了重要历史时刻的作品呢!看着它,就好像你穿越回了古代,亲眼目睹了那个场景,是不是很神奇?阎立本太牛了呀!8. 《星空》,那奇幻的色彩和旋转的线条,简直让你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就好像你在做一个超级美的梦,不想醒来,梵高真的太有想象力了!9. 《洛神赋图》,那优美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结合在一起,真的太吸引人了!这不就像你在读一本超级精彩的爱情小说吗?顾恺之真的好厉害!10. 《创世纪》,那宏大的场面,那震撼的视觉效果!就像一场超级震撼的演出在你眼前展开,米开朗基罗真不愧是艺术巨匠啊!。
美术作品欣赏与评析

美术作品欣赏与评析美术作品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赏与评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感受到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通过对几幅经典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析,探讨艺术作品的内涵和外在表现。
作品一:《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世界知名的艺术品,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创作。
这幅画以一位微笑的妇女作为主题,形象生动、神秘。
首先,画中的蒙娜丽莎身穿黑色衣服,衣纹流畅自然,展现出绅士的高贵气质。
她微微侧头,双眸明亮而且有灵动的眼神给人以深深的吸引力。
她的微笑又仿佛藏着无尽的秘密,观众不禁产生对她内心世界的好奇与追问。
同时,画中背景以山河和湖泊为衬托,构建出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环境。
作品二:《大鱼吃小鱼》《大鱼吃小鱼》是荷兰画家彼得·布鲁盖尔的作品,这幅画描绘了一幅生动而残酷的自然场景。
整幅画的色调以深蓝和青绿为主,增加了作品的神秘感和紧张感。
在画面的中央,一条巨大的鱼张开血盆大口,正在吞食一只小鱼,而在它的周围,其他小鱼也在争相逃生。
这幅作品通过对动物世界中食物链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界残酷而真实的一面。
观众在欣赏这幅作品时,不能只看到表面的景象,还应思考其中所蕴涵的哲理与人生的隐喻。
作品三:《星夜》《星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在1889年创作的一幅作品。
整幅画以深蓝色为基调,描绘了一个醉人的星空夜景。
画面中,梵高运用明暗对比的手法,使星光和月光在黑暗的背景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天空中的星星、月亮和星云呈现出旋转的形态,带给观众躁动的视觉冲击。
此外,画中的村庄和植物通过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来,与星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平静和宁静的感觉。
这幅作品体现了梵高对于自然的独特感悟,并通过对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氛围。
通过对以上几幅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析,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通过色彩、线条和形象的运用,创造出了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投影。
美术作品鉴赏100字

美术作品鉴赏100字
艺术是人类精神追求的一种表达形式,艺术家们以不同的形式去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有着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们留下不可抹灭的记忆。
众多的美术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独特的情感,也可以让人们体验到不一样的文化氛围。
今天,我们就来鉴赏一下100字中的美术作品:第一件作品是由一位著名的中国画家猫腻所创作的《山水图》,采用郁郁寡欢、寂寥寥落的笔墨画出了一副令人感动的山水图,溪流横亘在山脉之间,古木苍劲,风景宁静而舒缓,使人感受到一种淡然安详的心情。
第二件作品是由日本著名画家桑太郎创作的《蝴蝶》,这幅作品以散笔、表现主义的笔触勾画出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蝴蝶的身躯翩翩起舞,仿佛在欢快地舞蹈,聚集在一起的蝴蝶似乎是一种令人难以抑制的情感。
第三件作品是由波兰著名的画家莫斯拉夫斯基创作的《自由之翼》,这幅作品深刻地描绘了一只昂首而飞的大雁,它的翅膀张开,就好像昂然翱翔在天际一般,翅膀上洒满了阳光,似乎是在提醒人们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理想。
通过上面三件美术作品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创作出来的众多绝妙之处,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美术作品的魅力所在。
艺术之美,不只仅仅局限于100字,艺术家们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也是百转千回、坚持不懈的努力。
未来的美术作品将会更加深入地发
掘人们的内心世界,也会有更多的发现。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着新的美术作品不断的涌现出来!。
中国美术史作品鉴赏2500字左右

我国美术史作品鉴赏一、概述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灿烂的美术传统,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工艺品,在世界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美术作品不仅在艺术技法上具备精湛的表现力,更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本文将结合我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二、唐代丹青1. 作品名称:《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唐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它描绘了汉代大文学家司马迁赞颂洛神的故事。
这幅作品以唐代山水画为主,富有诗意的笔墨表现出了古代女性的风采和气质。
2. 作品名称:《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是唐代女画家周昉的代表作之一,她婉约含蓄而又洒脱大气的画风,展示了唐代女性的高雅与风韵。
此作品不仅在艺术表现上有着独特的个性,更在当时的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宋元绝妙1. 作品名称:《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幅作品以精湛的写实技法描绘了宋代都市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北宋时期城市风貌与社会风尚。
通过这幅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千年前的繁华与生活场景。
2. 作品名称:《献寿图》元代画家黄公望的《献寿图》以典雅清丽的风格,将我国传统绘画技法发挥到了极致。
画面上的灵动笔墨,勾勒出了人物的生动形态和优美动态,展现了我国绘画的艺术魅力与审美情趣。
四、明清艺术呈现1. 作品名称:《富春山居图》明代艺术家文征明的《富春山居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之一。
这幅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构图技巧,表现了富春山水的清幽和恬静。
这幅作品不仅在绘画技艺上有着极高的水准,更体现了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调与内心世界。
2. 作品名称:《居山图》四大家之首的文人画家董其昌的《居山图》以饱满流畅的笔墨勾勒出了自然山水的宏伟气势和绵延曲折的线条美感。
此作品凝聚着董其昌在绘画艺术上的精微心得,展示了明代绘画的高度成就与艺术风貌。
五、现代精品绘画1. 作品名称:《白菊图》著名花鸟画家徐悲鸿的《白菊图》以恢宏大气的笔墨和细腻入微的表现手法,展现了白菊风姿的优雅与华贵。
中外美术史作品分析

中外美术史作品分析作品分析中国1.赏析董源的《潇湘图》《潇湘图》是五代画家董源的代表作,以横幅形式描绘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色,表现了南方的山势平缓、烟雨朦胧、淡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描绘而成,开卷处有两位宫装女子并立,滩头列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舟中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岸处有人拉网捕鱼,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迷蒙的特色。
人物以细笔重彩描绘,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
2.赏析八大山人的《孔雀牡丹图》《孔雀牡丹图》画了两只空气立于头重脚轻的卵石顶端。
作者于图中画形貌丑陋、白眼向天的孔雀,尾拖翎毛三支,站于不稳的石土之上,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往往从立意、构图和题诗方面表达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凄凉的心境。
同时宣泄着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在该幅作品中八大山人借用两只丑陋的孔雀、题诗及其独具风格的落款,通过诗画结合,嘲笑了哪些唯命是从的奴才,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3.赏析《霍去病墓石雕》霍去病是西汉汉武帝时的名将,因有战功,封为骠骑大将军,死后陪葬武帝茂陵旁,有大型石雕散置墓旁,以作纪念。
《霍去病墓石雕》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
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称传神。
代表作品有“马踏匈奴”“伏虎”“跃马”等。
石雕散置于封土之上,远望如山石,近看神态十足,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石雕艺术精品。
4.赏析帛画《人物龙凤图》这是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
此画表现楚国贵族妇女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的场景。
此画主要采用墨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
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
此画以墨线勾画,可以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线描人物的传统风格并达到了较高水平。
对中外美术史的经典作品进行作品赏析

对中外美术史的经典作品进行作品赏析
1.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哎呀,就像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你看她静静地坐在那里,似笑非笑的表情,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探究背后的故事。
她难道不是美术史上最具魅力的存在之一吗?
2. 梵高的《星夜》哇,那旋转的星空简直要把人吸进去!就好像我们也置身于那奇幻的夜晚,感受着梵高内心的激情与狂热。
这画作难道不让你惊叹吗?
3. 大卫雕塑,多么雄伟啊!他站在那里,就如同一个真正的英雄,充满了力量和勇气。
你说他是不是让人感受到了那种阳刚之美呢?
4. 《最后的晚餐》里,每个人的表情都那么生动!就好像他们真的在进行那场紧张的对话,这场景真的太震撼了,不是吗?
5.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哇塞,那长长的画卷展现出的繁华景象,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古代城市!仿佛能听到集市上的喧闹声,你难道不想去逛逛吗?
6. 莫奈的《睡莲》系列,那柔和的色彩就像一首优美的诗。
它们像是在轻轻地诉说着什么,让人的心情也变得格外宁静,是不是很神奇?
7. 古希腊的雕塑《掷铁饼者》,那完美的姿态,不就像是运动场上最耀眼的明星吗?让人对力量和美有了新的认识。
8.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那飘逸的线条,就如同仙女的裙摆。
画中的故事是那么凄美,怎能不让人陶醉其中呢?
9. 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精准的比例就像一个完美的数学公式。
这难道不是人类对自身探索的一个伟大成果吗?
10.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那扭曲的画面像是在呐喊!它强烈地表达着痛苦与愤怒,让人不得不深思战争的残酷,不是吗?
我觉得中外美术史的这些经典作品真的是人类艺术的瑰宝,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展现着美与力量,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震撼和思考。
美术作品欣赏与评述

美术作品欣赏与评述
一、美术作品的魅力
美术作品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画笔和色彩展现出艺术
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每一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
的眼球,让人沉浸在艺术的世界中。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观众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通
过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和构图,观众可以窥探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他们对世界的独特看法。
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世界的一
种表达,是他们用心灵和画笔创造出来的艺术品。
二、美术作品的评述
评述美术作品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观众
可以从作品的题材、风格、技法等方面进行评述,分析作品的优缺点,探讨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达方式。
在评述美术作品时,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比如从
艺术史背景、文化内涵、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深入分析
作品的细节和内涵,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三、结语
美术作品是艺术家用心灵和画笔创造出来的艺术品,每一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欣赏和评述美术作品,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达方式,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魅力。
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欣赏美术作品,感受艺术的魅力,让艺术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外美术史作品赏析

中外美术史作品赏析1.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哎呀,你说那得隐藏着多少故事啊!就像一个充满谜题的宝藏,吸引着无数人去探寻。
每次看到她,我都忍不住想,她到底在笑啥呢?达·芬奇咋就这么厉害,能画出这样让人捉摸不透的微笑呢!2. 梵高的《星夜》,哇塞,那旋转的星空简直太震撼了!这难道不是他内心激情的喷发吗?看着那绚烂的色彩,我仿佛能感受到梵高作画时的狂热与执着,就如同我们对梦想的追求那般不顾一切。
3. 中国的《千里江山图》,那可真是山河壮丽的完美展现啊!你想想,那么长的画卷,每一处细节都那么精美,这得花费多少心血啊!王希孟真的是个天才,把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得如此令人神往。
4. 古希腊的雕塑《掷铁饼者》,那动态感十足的姿势,不就像运动场上正要拼搏的健儿吗?它生动地体现了力量与美,让人不禁感叹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
5.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啊,那简直就是北宋生活的全景图!从繁华的街道到忙碌的人们,每一个场景都那么鲜活。
我们不就像是穿越到那个时代的旁观者吗,在欣赏着那时的热闹与喧嚣。
6. 莫奈的《睡莲》系列,那柔和的色彩和光影,就如同梦幻的世界一般。
看着那些美丽的睡莲,我都怀疑莫奈是不是生活在一个童话里,才能画出这样如诗如画的作品。
7.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那浪漫的爱情故事通过画笔展现得淋漓尽致!洛神的飘逸身姿,不正是爱情的美好象征吗?这画作真的能让人沉醉其中啊。
8.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那扭曲的画面,不正是战争的残酷写照吗?看到它,谁能不心痛,谁能不反思战争带来的灾难呢?毕加索用这样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渴望。
9. 敦煌壁画,那可是艺术的宝库啊!那丰富的色彩和多样的题材,不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吗?每一幅壁画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10.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哇,那完美的身材和坚毅的眼神,真的太震撼了!他不就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吗?站在他面前,我都觉得自己也变得有力量了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城建学院结课论文系别:艺术系学号:姓名:指导老师:郭盼盼绘画的魅力之源-----解密抽象画派艺术之魅抽象一词给人以朦胧之意,它与具象相对,是就多种事物抽出其共通之点,加以综合而成一个新的概念。
对于抽象画派,我想真正能去深入了解的更是少之甚少,我将其定置在蒙德里安身上,去体会了解抽象画。
抽象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很玄妙很“抽象”的东西,很多人会对它感到困惑,但《抽象派》却用形象而简洁的语言对抽象艺术作出了浅显易懂的介绍,有极强的可读性。
抽象主义艺术是出现在本世纪初而与传统的写实的绘画相抗衡的艺术,抽象派是一个反对表现视觉印象和视觉经验的艺术流派。
对于抽象画派一词的解释:“它是泛指二十世纪想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而言,包含多种流派,并非某一个派别的名称,它的形成是经过长期持续演进而来的。
但无论其派别如何,其共同的特质都在于尝试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
1930年代和二次大战以后,由抽象观念衍生的各种形式,成为二十世纪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定义"抽象绘画",是泛指二十世纪想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而言,包含多种流派。
无论其派别如何,其共同的特质都在于尝试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
1930年代和二次大战以后,由抽象观念衍生的各种形式,成为二十世纪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
因此抽象绘画呈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抽象绘画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一)几何抽象(或称冷抽象)。
这是以塞尚的理论为出发点,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形主义等发展出来。
其特色为带有几何学的倾向。
这个画派可以蒙德里安为代表。
(二)抒情抽象﹝或称热抽象﹞。
这是以高更的艺术理念为出发点,经野兽派、表现主义发展出来,带有浪漫的倾向。
这个画派可以康丁斯基为代表。
康定斯基,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抽象绘画之父”曾是德国表现主义团体"蓝骑士"的领导者。
代表作《构成第四号(战争)》(1911,杜塞尔夫莱茵河西发里亚艺品收藏室)、《构成第七号习作》(1913,莫斯科画廊)、《光之间·第599号》。
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的主将。
代表作《黄与蓝的构成》(1929)、《百老汇爵士乐》(1942~43,纽约现代美术馆)。
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
出生在荷兰的阿姆尔弗特,曾在海牙、鹿特丹、罗伦、巴黎和伦敦等十多处地方居住作画,晚年移居纽约,大幅度扩展创作领域,对建筑、工艺和设计产生很大影响。
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与德士堡等组织“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
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亦即今日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
蒙德里安早年画过写实的人物和风景,后来逐渐把树木的形态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从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里,创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
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
彼埃·蒙德里安(1872~1944年)生于荷兰中部的阿麦斯福特,逝于纽约。
他的美术风格转变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他出身于一个严格信奉加尔文教的家庭,父亲是位小学教员,要求儿子也从事教育.。
但最终,,他的儿子还是拒绝了这一职业,并在两个公共学校获得了图画教学证书之后,进了阿姆斯特丹美术学院,成为一名勤奋刻苦,颇受教师赏识的学生。
然后,他经历了一个困难时期,画的很多,卖掉的很少,靠在博物馆临画卖和绘制科技挂图过活。
他主要画阿姆斯特丹周围的风景,并经常重复一个题材。
例如,他以同一角度多次重画杜旺德里兹农庄,他的颜色尽管以灰和暗绿为主,却往往柔和秀美。
他的画风爽直,笔法也非常肯定。
1903年,他在荷兰布拉拜特信奉天主教的农民地区住了很长时间,这似乎给他的绘画展开了新的前景。
宗教问题使他着迷,他读着“神智学协会”出版的书籍,并在几年之后,成为它的会员。
他爱画孤立的村舍,淡紫色和灰色的神秘森林内景。
(第二个阶段)1908年夏,他到瓦尔申岛东布尔的首次旅行彻底改变了他的画风,颜色有了光泽,淡紫色渐渐消失,从而使浅兰色、白色、玫色、金黄色得以自由驰骋(一系列的《沙丘》,《西卡拜尔之塔》,1908~1911年)。
一些朋友劝他前往巴黎,荷兰画家吉克尔把自己在蒙巴纳斯的画室借给了他。
于是,蒙德里安于1911年底来到巴黎.,他马上受到立体派的影响,画出作为本世纪绘画中对确定主题进行不断抽象化的唯一组画----著名的《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十五天,他回到荷兰看望生病的父亲。
在阿姆斯特丹,他得知了开战的坏消息。
停战之后,他才急迫地回到巴黎。
在这四年半中,他住过东布尔、斯赫维宁根、阿姆斯特丹、拉兰的小村镇。
他继续探索抽象画,并在1915年画出一种横、直线的节奏,预示着即将出现的新造型主义和纯造型派。
这时,他认识了瑟奥·凡·杜斯堡,两人一起创立了斯蒂尔杂志,于1917年10月出了创刊号。
蒙德里安在该时期中写作要多于绘画,他在《斯蒂尔》上发表了一些长篇理论文章,其中有几篇采用了对话的形式,其中一篇《自然现实与抽象现实》堪称抽象艺术的基石。
(第三个阶段)1919年初,蒙德里安回到巴黎,继续就横、直的新造型艺术主题进行长期思考。
在直至去世的二十五年中,这一工作从未停止。
他画的背景先为灰色,后为兰色,从1922年起,固定为白色。
构图经常是稍有变动的重复(1929到1932年间为正方形画幅)。
在颜色中,他偏爱红色。
他这一中心时期的某些作品含有红色的长方形,有时占着色面积的三分之二。
他很少展出作品,只卖给极少的收藏家。
谦逊地生活在一间以新造型主义原则布置和油漆的画室里。
他极少去宣传自己,然而却驰名世界。
蒙德里安生于荷兰中部的阿麦斯福特,父亲是一位清教徒和热衷美术的小学校长,环境条件使蒙德里安从小就能接触美术,而宗教对蒙德里安来说更是他的启发、转变风格的关键。
八岁时蒙德里安立志要当画家,但是家人认为艺术家是一项不稳定的工作,蒙德里安与父母多次商量之后,他承诺要取得美术教师资格养家糊口,这才让蒙德里安的父母答应让他学习绘画。
但是蒙德里安拥有教师资格之后,却未曾在教育界服务过。
在17岁取得小学教师资格之前,蒙德里安是在他的叔父福尔兹·蒙德里安的指导下学习绘画。
福尔兹是一位海牙画派的画家,因此蒙德里安得到写实浪漫的真传。
1911年蒙德里安见识了毕加索和布拉克等立体派的作品,感受极大的震撼。
立体派讲究的立体事实和明确客观都是蒙德里安追求的目标。
随后前往巴黎研究立体派的绘画风格。
他不断分析眼睛所见的影像,并且加入了音乐性作品充满了节奏感。
蒙德里安成功的从立体派中吸取精华,作品以抽象的方式呈现,并加入了自我的风格,脱离了立体派。
1914年回到荷兰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蒙德里安留在荷兰致力于“绘画中的新造型”,集结许多有志一同的朋友激荡出新造型主义。
1917年蒙德里安的朋友出版“风格”杂志让蒙德里安等画家发表创作理念。
1918年签署了反战、反个人主义,宣扬和平团结的“风格派宣言”。
蒙德里安想利用艺术将生命升华,他利用抽象的造型与中性的色彩来传达秩序与和平的理念。
1919年~1938年在这一时期蒙德里安发现了新的个人形式,他使用更基本的元素创作(直线、直角、三原色)组成抽象画面,此时期的代表作“线与色彩的构成”色彩柔和、充满轻快和谐的节奏感。
1938年~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德里安心情大受干扰,他的画失去了快乐的色彩节奏,由黑色线条贯穿画面,给人极度的忧郁感。
这是他第五度转型。
940年~1944年生命中最后四年,蒙德里安移居美国纽约市,在这五光十色约的现代经验。
他融合了过去不同时期作品风格加以延伸,的大都会,蒙德里安感受到没有战事纷扰的世界,在纽约创作的作品比过去更为明亮、更为抽像,反映了纽色彩、线条呈现轻快的律动,画面的音乐性在此达到最高境界。
1910年后,蒙德里安开始崇拜立体主义。
这时他最喜爱的题材是树木、沙丘、海洋、教堂和风车,所有这些正是与他熟悉的荷兰环境密切相关的。
在《灰色的树》中,他把凡·高的表现性、野兽派色彩的非描述性以及法国新艺术运动的线形图案熔于一炉,使之成为一幅构成型的、造型感强烈的,然而仍是极富独创性的作品。
1912年,蒙德里安已陷入立体主义的块面结构之中。
他在巴黎的最初几年里,由于受到毕加索、勃拉克的分析性立体主义影响,色彩上仅限于灰、绿、赭三种颜色。
尽管如此,即使在他最富立体主义的绘画中,也仍然坚持以纯正面形式来表现。
他很少画物体的倾斜面或加上一点雕塑般的投影,只有那种倾斜面或雕塑般的投影才使法国立体派画家的作品产生确切而有限的三度空间的实体感。
蒙德里安虽然热衷于立体主义原则,但他已经超规越矩,既不需要主题,也不追求三维视觉的深度感。
随后,他超越了立体派,画树木或房屋几乎全是用线来构成,形象痕迹消失,留下的只是线条的迷宫,是把骨架显示出来的一种高度分析的作品。
他在《造型艺术与纯粹造型艺术》一文中说:“我感到‘纯粹实在’只能通过纯粹造型来表达,而这纯粹造型在本质上是不应该受到主观感情和表象的制约的……”显然,他对立体派是不满意的,因为它不能达到“纯粹实在”。
1913年他开始了对色彩的实验。
在蒙德里安的理论中所强调的“纯粹实在”和“纯粹造型”,可以说概括了蒙德里安的终身追求。
对他来说,造型表现手法简单,意味着形状和色彩的行为的统一。
他认为,抒情的、描绘的或歌颂的美是一种游戏或逃避,它所描绘的美与和谐是一种观念的理想。
它不可企及,因此它被停留在生活之外。
那么,怎样才能使“纯粹造型”达到“纯粹实在”呢?蒙德里安说:“真正的实在的造型表现,要通过平衡里面的力学来达到。
新的造型艺术表明:人类的生活,虽然经常屈服于时间和不协调之下,但仍然建基于平衡之上。
”若把这一理论具体化,即在造型美术中,只能通过形状和色彩的动势平衡来表达“纯粹实在”。
《造型艺术与纯粹造型艺术》那篇文章正标志着他的抽象派艺术理论的确立,因为他已多次提到:“抽象艺术的首要和基本的规律,是艺术的平衡”。
他的抽象画排除了任何曲线。
画面上的色块都离不开直角。
作于1921年的《构图》帮助我们理解他的这一理论的实质。
蒙德里安自己说:“我一步一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只由直线和横线构成,形成诸十字形,各自互相分离地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的力量的表现;这类对立物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他从大大小小的原色块和矩形直角形状的组合中寻求所谓“表里平衡、个性和集体平衡、自然与精神、物质与意识的平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