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尾介绍
厦门沙坡尾自画像感受

厦门沙坡尾自画像感受1. 引言厦门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拥有许多令人心动的景点。
其中,沙坡尾是一个备受游客喜爱的地方。
在这里,我亲身体验了沙坡尾的独特魅力,深深感受到了它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
本文将详细描述我在厦门沙坡尾的自画像感受。
2. 沙坡尾的自然风光沙坡尾位于厦门市区西南部,是一个以海岸风光为主题的景区。
这里有壮丽的海岸线,清澈的海水和细软的沙滩。
我在沙坡尾漫步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悦耳的声音。
阳光洒在海面上,形成了一条金色的光芒,美不胜收。
我深深被这片美丽的自然风光所吸引。
3. 厦门特色建筑沙坡尾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景色,还有许多具有厦门特色的建筑。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红砖白墙的建筑,具有浓郁的闽南风格。
这些建筑有着独特的线条和精美的雕花,展现出厦门传统建筑的魅力。
我特别喜欢这种古朴而典雅的建筑风格,它们给我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4. 文化与历史遗迹沙坡尾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迹。
在这里,我参观了一些历史建筑,如南普陀寺和海军博物馆。
这些建筑富有历史意义,展示了厦门的文化底蕴和海军传统。
我深深感受到了厦门人民对历史的珍视和传承。
5. 美食文化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我在沙坡尾也品尝了许多美味的当地特色菜肴。
厦门的美食文化独具特色,以海鲜和闽菜为主。
我尝试了海鲜粥、沙茶面和鱼丸汤等传统美食,它们口味鲜美,让我回味无穷。
此外,厦门还有许多小吃摊位,如炒河粉和煎饼果子,让我大饱口福。
这些美食让我更加了解了厦门的风土人情。
6. 温馨的民俗风情在沙坡尾,我还体验了当地温馨的民俗风情。
厦门人民热情好客,他们善于唱歌、跳舞和表演传统艺术。
我参加了一场闽南歌舞表演,欣赏了厦门民间艺术的魅力。
此外,我还参观了一些传统手工艺品店,购买了一些精美的纪念品。
这些民俗活动让我更加了解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7. 沙坡尾的人文氛围除了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沙坡尾还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氛围。
厦门沙坡尾自画像感受

厦门沙坡尾自画像感受【实用版】目录一、厦门沙坡尾简介二、作者对厦门沙坡尾的感受三、厦门沙坡尾的特色与魅力四、总结正文【一、厦门沙坡尾简介】厦门,一座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美丽海滨城市,以其宜人的气候、碧海蓝天和独具魅力的闽南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厦门市思明区,有一个名叫沙坡尾的地方,这里毗邻厦门大学和南普陀寺,是游客和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二、作者对厦门沙坡尾的感受】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曾有幸来到厦门沙坡尾,这里的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沙坡尾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既有繁华的商业街区,又有宁静的古老建筑,新旧交织,相得益彰。
此外,这里的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让我流连忘返。
【三、厦门沙坡尾的特色与魅力】1.艺术氛围:沙坡尾有着浓厚的艺术氛围,这里汇聚了许多艺术家和艺术工作室。
他们在这里创作、交流,为沙坡尾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意和活力。
漫步在沙坡尾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精美的壁画、雕塑和独特的装置艺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露天的艺术馆。
2.海鲜美食:厦门地处沿海地区,丰富的海产资源为沙坡尾的美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各种新鲜的海鲜,如蟹、虾、贝类等,以及地道的闽南菜肴。
这些美食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色香味俱佳,让人回味无穷。
3.特色小店:沙坡尾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小店,如手工艺品店、咖啡馆、书店等。
这些小店不仅装潢独具匠心,而且商品琳琅满目,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市民光顾。
在这里,你可以挑选到心仪的礼品,或者与朋友一起享受悠闲的下午茶时光。
4.文化底蕴:沙坡尾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闽南风格的骑楼,又有欧式的洋楼。
这些古老建筑见证了厦门的历史变迁,也让游客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四、总结】厦门沙坡尾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既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又有浓厚的艺术氛围。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美食、挑选特色商品,还可以欣赏到精美的艺术作品。
厦门有哪些特色小众景点值得探索

厦门有哪些特色小众景点值得探索厦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除了那些众所周知的热门景点,还有许多特色小众景点等待着您去探索。
接下来,就让我为您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首先要提到的是沙坡尾。
这里曾经是厦门的避风坞,如今已成为文艺青年的聚集地。
走在沙坡尾的街道上,您能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
街道两旁的店铺充满了创意和个性,从特色咖啡馆到复古小店,应有尽有。
在沙坡尾,您还可以看到古老的渔船与现代建筑相互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顶澳仔猫街也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
对于喜欢猫咪的朋友来说,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猫街不大,但到处都充满了猫咪的元素。
墙上的猫咪涂鸦、猫咪形状的路灯、猫咪主题的商店,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猫咪的世界。
在猫街,您可以购买到各种与猫咪相关的纪念品,还可以去猫咪博物馆与可爱的猫咪来一场亲密接触。
集美大社则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
这里保存着许多古老的闽南建筑,红砖墙、燕尾脊,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漫步在大社的小巷中,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闽南文化氛围。
街边的小吃店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您忍不住驻足品尝。
此外,集美大社还有许多文艺小店和工作室,您可以在这里淘到一些独特的手工艺品。
在厦门,还有一个神秘的地方叫做五通灯塔公园。
这座灯塔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公园内绿草如茵,花香四溢。
您可以沿着步道漫步,欣赏海景,感受海风的吹拂。
五通灯塔的建筑风格独特,夜晚灯光亮起时,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东坪山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小众景点。
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宁静的村庄。
您可以选择徒步或者骑行,穿梭在山林之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远离城市的喧嚣。
东坪山上还有许多农家乐,您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菜,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海堤纪念公园则是为了纪念海堤建设而建。
这里可以看到老海堤的遗迹,了解厦门的发展历程。
公园内的海景非常美丽,您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火车从海上驶过的奇特景象。
沙坡尾(调查报告)

艺术西区就像古老沙坡尾皮肤下涌动的新 鲜血液一般,富有朝气但又同样“沾染” 了沙坡尾低调的“习气”,灰白的主色调, 与惯常的艺术园区相比,不肆张扬却个性 十足,走的也是不同寻常美,但就是路 太窄。未来,这个问题将得到改善在硬件提升 方面,由于原本3米宽的避风坞岸线走道过于 狭窄,方案将走道拓宽了2.4米,增设木栈道, 局部增设0.8米的平台和栏杆。
对于,渔民来说,船就是自己在海上的另 外一个家。所以大部分生活吃喝用具,船 上也都有,以便在出海捕鱼的日子,能够 海上持续度过几天。
老厦门的图片
沙坡尾艺术西区的介绍
艺术西区是厦门沙坡尾避风坞边上兴起的年轻文 化艺术区,位于厦门市沙坡尾60号。这里包含了 雕塑、陶艺、版画、服饰设计、手作木艺、动漫、 音乐、纸艺、影像等艺术元素,以工作室的形式 免费向公众开放,并且由各个领域的艺术家亲自 教大家创作——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创作的艺术 品带回家。除此之外,艺术西区还提供自由滑板、 音乐现场、复古市集等城市潮流元素。大家在这 里的每一次体验,都将是生活与艺术的交融。厦 门每周文艺,尽在艺术西区。
这些年,随厦门的经济日益发达,厦门岛内的 部分老城区也渐渐开始拆除了,建起了巨型的 摩天商业大楼。老厦门人,那片出海捕鱼,喝 茶闲聊的生活场景,渐渐随着城区的拆除,而 渐渐消失。
用红色圈起来的部分是以前的沙坡尾
• 有些人在岸上根本就没属于家,一艘船就 是自己一家人唯一的住址和长期生活的地 方。
这就是老厦门沙坡尾
今天我们上的课就是印
象沙坡尾。
老厦门沙坡尾
沙坡尾是厦港街道辖7个社区之一,生活在厦 门,确切的说住厦门岛内,倘若你有些年头, 一定会觉的厦门这个地方,真的很适合生活。 慢生活的节奏,伴随着几许优雅的情调,显 然让厦门这个沿海经济特区摆脱了像深圳, 广东那样忙碌景象,而转型成为了一个娱乐 休闲的海滨城市。
沙坡尾:多元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福建支部生活56这是一个不太起眼却将沙坡尾历史全盘收录其中的地方。
2019年6月,沙坡尾活态展示馆正式开放,厦门港那些留存在记忆和文献里的场景被“激活”并“复苏”。
展示馆里,近百张老照片、地理图画等,真实再现了沙坡尾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军港到商港再到渔港的演变过程。
同时,以“渔人故事”为主题,通过渔民服装、渔业技艺等,再现了沙坡尾曾经的渔民生活,为游客讲述“玉沙坡”和厦门港的前世今生。
责任编辑:张权“码”上观展文 化● “送王船”活动“送王船”是广泛流传在闽南地区的古老民俗活动,是人们表达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
2020年,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厦港海洋文化展示厅,展示着一艘闽南地区最大、可永久观赏的王船,向每一位访客“讲述”着厦港的时代故事。
● “厦门号”1922年5月,一艘在沙坡尾建造的名为Amoy (“厦门号”)的中国传统木质帆船从厦门港出发,横跨太平洋,途经大西洋,航行1.8万英里,先后到达加拿大维多利亚港和美国纽约港,让世界知道了一个名叫“Amoy”的地方。
“厦门号”是第一艘横跨太平洋、穿越大西洋、到达美国纽约的中国木制无动力帆船,曾被美国的媒体誉为“大西洋的第一中式帆船”,成为西方世界视野里“厦门”的象征。
● 沙坡尾活态展示馆沙坡尾,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古称“玉沙坡”,是厦门港的源起之地,早在明清时期就被作为避风坞,是当地渔民避风、休憩的聚集地。
如今的沙坡尾,海洋文化、闽南文化、老城文化交织,现代潮流与市井烟火、历史印迹碰撞出崭新的文化氛围,成为一座传统与现代融合,兼具渔港文化韵味和多元建筑风格的“活态博物馆”。
渔歌唱响,渔港新生。
一起走进沙坡尾,感受不一样的“海之味”。
沙坡尾:多元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厦门沙坡尾介绍800字导游词新表述

厦门沙坡尾介绍800字导游词新表述厦门沙坡尾是一处美丽迷人的旅游胜地,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
它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名导游,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沙坡尾及其独特之处,带您领略这个美丽城市的魅力。
沙坡尾位于厦门市中心的海滨地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它背靠青山,面朝大海,拥有绵延不绝的金色沙滩和碧蓝的海水,给人一种宁静而宜人的感觉。
尤其是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海天一色,沙滩上金黄色的沙子映衬着晚霞,美得让人陶醉其中。
沙坡尾还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多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沙坡尾炮台是中国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防御工事,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战争与抗争。
现在,炮台已经修复并开放供游客参观,您可以在这里感受历史的沧桑与荣光。
沙坡尾还有许多美食值得品尝。
这里的海鲜非常出名,新鲜的海鲜在当地人的技艺下制作成各种美味佳肴,让人垂涎三尺。
无论是烤鱼还是蛤蜊煮粉,都可以让您满足您的味蕾。
沙坡尾还有许多小吃摊位,您可以品尝到道地的闽南特色小吃,如沙茶面、鱼丸汤等,绝对让您爱不释手。
如果您对购物感兴趣,沙坡尾也是一个理想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特色的购物街区和商场,您可以购买到各种当地特产和纪念品。
尤其是在夜市上,灯红酒绿的氛围,琳琅满目的商品,给人一种热闹而有活力的感觉。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和家人朋友的特色礼品,并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沙坡尾的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沙坡尾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富有人文和自然风光的综合体。
这里的自然风光让人心旷神怡,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也让人对沙坡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无论是欣赏美丽的海滩景色,还是感受悠久的历史底蕴,沙坡尾都能带给您不一样的体验。
厦门沙坡尾是一处兼具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的旅游胜地。
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迷人的海滩,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美味的海鲜。
无论是追求自然之美还是探寻历史文化,沙坡尾都是您不可错过的一站。
厦门一个破船云集的小地方,如今美女成招牌,到底发生了啥?

厦门一个破船云集的小地方,如今美女成招牌,到底发生了
啥?
现在去厦门旅游,鼓浪屿之类的地方名声非常不好,人满为患,商业化严重,往往玩不到什么。
而在厦门的某个角落,有这么一个地方,曾经非常破败,是厦门人生活的一个写照,如今却聚集了相当数量的美女,其中网红还不少!
这么大的变化,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个地方就是沙坡尾。
沿着厦门大学路一直走,便是新一代网红美女根据地沙坡尾了,这里原来是一个船舶避风坞,后来由于环境整治,已经不再具有避风港功能,现在只剩几条供游人观赏摆设的船只,还有越来越新潮的店铺和文化。
如今的沙坡尾已经没有当年破败的样子,完全的崭新模样。
临近大学自然少不了美女的存在,在这里,既有年轻人最新潮的艺术西区,也有各式充满岁月痕迹的骑楼,还有那充满故事的一间间文艺店铺,整体所形成的画风,新潮得不会突兀,怀旧得不失文雅。
有人说:沙坡尾,很快会变成下一个曾厝垵。
但实际上,虽然沙坡尾的人气逐渐高涨,商铺也日益丰富起来。
而沙坡尾与生俱来的“格调”,是厦门其他地方所无法取代的。
在街头,仍然可以看到老厦门的影子,看到老厦门人们的日常生活,各种特色店铺与老市区旧行当穿插,有种时光交错的感觉,一边是传统街道,一边是现代街道,新旧交替使这里更具有魅力!
这是一个属于厦门老味道的地方,是老厦门渔民生活的缩影。
斑驳的旧石板路,追逐打闹的孩童,休憩聊天的老人,形成了独有的厦门街景。
这里没有完全商业化,还保留着闹市中的一份宁静,老旧却不腐朽。
古老的建筑,烟火气的当地人,成就了厦门的独树一帜的情怀。
所以,趁着还没有被更多游客占领之前,赶紧来这里看一看吧!。
厦门沙坡尾的历史

厦门沙坡尾的历史厦门沙坡尾的历史2012年04⽉27⽇ 13:46来源:艺龙⽹“朝出暮归,在⼤担南北采捕,风发则鱼贯⽽回”沙坡尾避风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以前。
早期的厦门港是⼀湾弧形的海湾,这⼀带海湾呈⽉⽛型,⾦⾊的沙滩连成⼀⽚,故有“⽟沙坡”的美称。
历史上⼜划分“沙坡头”与“沙坡尾”两个地段,分界线就是⼀条由碧⼭岩汇聚⽽下的溪流,溪流的出海⼝即在是现今沙坡尾避风港坞⼝的位置。
据《厦门⼤观》载,那时厦门的造船业随渔业活跃⽽兴盛,集中在沙坡尾⼀带。
造船⽼板、技⼯多为惠安籍,收⼊不菲。
1949年以后,沙坡尾的⼏个私⼈船⼚合并成厦门第⼆船⼚,1957年⼜与厦门造船所合并为厦门造船⼚,在沙坡尾船⼚原址⼜设⽴了厦门⽔产造船⼚。
沙坡尾右侧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龙王宫庙,史书称它为“通台贩洋,南北贸易商船”之“正⼝”,凡过往船只挂验牌照等皆在此办理。
当时“货物聚集,关课充盈”,有⼤⼩商⾏30余家,岸两边堆满了准备外运的茶叶、碗等物。
“帆影敝津梁,桅尖拂苍昊”,⾜见这⾥曾经何等繁荣。
这种繁荣⼀直延续到改⾰开放初。
涨潮之时,渔船争先恐后驶出沙坡尾避风坞,海风⿎起了⼀⽚⽚船帆,船艏犁出朵朵浪花,连成⼀⽚,宛若两道翻飞的银链,在阳光下闪闪烁烁。
鹭江出海⼝千船如箭、扬帆竞发,唯见海⾯上,蓝天、⽩云、船帆、海浪构成了⼀幅雄伟⽓魄的景象。
驻⾜在沙坡尾港避风坞,脑海⾥呈现这般美景,虽然已⽆可挽回,却着实深藏在了历史中。
⼣阳如⾎,避风坞内的波光被染得⼀⽚猩红。
⼀股从外海呼啸⽽来的风,夹带来阵阵诱⼈的鱼腥味。
没有樯桅如林,没有渔⾈唱晚,暮⾊隐去了桨声灯影。
造船业的发展,带动了打铁、染帆、商业、渔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带来⼤量的移民,聚居在“厦门港”⼀带。
厦门旧港和沙坡尾是许多⼈的外婆家,⼜是许多⼈的摇篮记忆,⼏百年来承载着⼀代⼜⼀代闽台⼈的⽣息,它的兴衰的历史反映着厦门⽣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翻阅着关于沙坡尾的记载资料和⽼照⽚,多少感悟到了它昔⽇的繁华昌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坡尾简介
沙坡尾历史
厦门岛的经济开发始于唐朝,宋元时期伴随造泉州刺桐港的兴起和繁荣,厦门逐渐成为来往船只中途停泊的处所,以渡口和汛防为特征的古港初步形成,明初(洪武二十年)厦门建城。
南明时期和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厦门的洋行、船行、商行兴盛,航运业的发展带动厦门及周边经济的兴旺,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刺激港口码头的建设和造船、营造等临港行业的发达,城市与港口交互发展,使厦门成为世界闻名的区域商业中心和国际行业中心。
这一时期厦门港及商业中心的位置主要在沙坡尾至岛美路沿岸,城市已有街道25条,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民间造船业则在玉沙坡。
鸦片战争之后厦门迎来了向全世界开放的机会,作为中国被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外国商船麋集厦门港鹭江两岸,市井一派繁荣。
英国于1843年厦门港正式开埠的第二天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随后美国于1865年、西班牙与1850年、法国于1860年、德国、日本、荷兰、比利时于1870年之后分别设立领事馆,在国外经商致富的闽南华侨也纷纷回鼓浪屿置地盖社各式具有异域风格的住宅。
其后英商又于1851年租借海后滩,踏足厦门的老港区,营造码头和货栈,设立厦门船坞公司,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为日后海后滩腹地纵向新马路及街区的大规模建设奠定了基础。
1920年厦门地方当局和市政会开始建设海后滩筑堤和市区新道路,先后修建了开元路、大同路、中山路、思明南路。
从明代后期至民国时期的的三百多年间,以沙坡尾为发源地,先后形成了:
1.以玉沙坡为中心的民间航运贸易商圈,它是厦门港对外贸易的基础与本土海洋文化的根;
2.以鼓浪屿为中心的殖民地航运贸易与地产商圈;
3.以海后路为中心的后殖民地及民国航运贸易与城市商圈。
沙坡尾避风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以前。
早期的厦门港是一处月牙型的海湾,沙滩连片,故有玉沙坡美称。
玉沙坡分沙坡头与沙坡尾两段,其分界线是一条由碧山岩汇聚而下的溪流,称为南溪仔乾,溪流的出海口即在是现今沙坡尾避风港坞口的位置。
沙坡头靠近虎头山一侧,位于现今鱼行口街、金新街、关刀河一带,原先有打石字渡伸入海边,其状酷似一把关帝爷的大刀,这便是当时俗称为关刀河的小避风坞,1925年前后,厦门市政当局沿着鹭江修筑堤岸和马路,关刀河小坞被填平迁移,在沙坡尾与大学路之间重新修建了避风坞,沙坡尾避风港随即兴起。
以后避风港又经历多次修建,1953年坞口拓宽至12米,1969年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扩建避风坞,使总面积从原来的2.1万平方米增至2.8万平方米,1980年前后加砌了防浪堤。
玉沙坡几百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厦门港人的生息,书写了一段接一段厦门港口变迁的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将厦门推向世界。
葡萄牙商船于152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04年首航厦门港。
南明时期,郑成功以厦门作为抗清复台的基地,全国各地不愿降清的士人和官员纷纷前来投靠,东南沿海大量居
民迁入厦门。
郑氏在厦门港修建演武场和水操台,兴建炮台和船坞,并以仁、义、礼、智、信五字为号,建置远航商船,开展南北航运与东、西洋贸易的船行。
其后郑经继续开发厦门港,兴建官署府第,今存市仔街则是兴起于那时的商业街。
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670年首航厦门港,荷兰、英国并在厦门港设立商馆,英国人在此开设在中国的第一个修船厂。
1684年厦门设立海关,伦敦至厦门港的直航航向于1694年开通。
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胡夏米随“阿美士德号”停泊厦门港,观察到“七天内进港的100至200吨级不等的帆船不下400艘”。
1908年清政府和海军在此主持迎接美国东方舰队的来访。
1922年,丹麦裔船长乔治·沃德与中国籍妻阿玉在玉沙坡建造了一艘21米长的木帆船厦门号,然后带上9岁的儿子横渡太平洋到达美国,造就一次轰动西方世界的伟大航行。
此后厦门号成为一座绚丽的浮动博物馆,展示给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每人收取25美分的参观费,从1922年至1961年的四十年间未有改变。
1933年,法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艾里克•比斯亚普船长与水手约瑟夫在玉沙坡建造了一艘排水量仅12吨的小型厦门帆船伏波2号,起航驶向南太平洋,进行一项关于赤道逆流的流向与范围的调察与研究,期间发现并标注了数个未知的岛屿,最终成功地到达夏威夷,因其地理发现的成就,再次引起西方世界的轰动。
1987年至2001年,沙坡尾作为台湾渔轮停泊点,共有5000余艘次的台湾船舶、20000余人次的台胞经停靠沙坡尾避风坞修船、避风、补给、劳务和旅游探亲,创汇逾千万美元,在两岸经济交流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沙坡尾人口(2011年)
社区总户数2070户,常住人口4998人,流动人口2150人,避风坞片区现有居民222户。
厦门港人口组成主要为疍民后裔。
疍民主要姓氏为张姓、阮姓、欧姓。
这三姓占了厦门港渔民的大多数。
他们早先均从九龙江迁至厦门港,现在和龙海的渔民还有比较亲近的血缘关系。
这三姓上岸定居的时间不超过一百年,主要在解放前后才开始定居的生活。
疍民的主要特征是水上人家,世代船上居住,从这个方面讲,厦门港的渔民是疍民无疑。
厦门港还有几户张姓居民迁自漳州长泰,不从事渔业捕捞。
渔民中还有其他姓氏,但所占比例很少。
郭姓和骆姓均从福建惠安迁入,主要从事造船和修船以及渔具的销售。
解放前厦门港渔行主要为惠安人所控制。
此外,厦门港还有来自晋江的丁姓和漳浦赤岭的钟姓,分别是回族和畲族。
厦门港的当地语言中属渔业捕捞的人即疍民自称作“讨海人”,不从事渔业捕捞的其他人称作“山顶人”。
“山顶人”蔑称“讨海人”为“讨海猪”、“海猪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