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8年级上册10.2《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教学设计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0.2【教学设计】《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的第二框,教材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感知国家建设成就,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明确踏实肯干才能取得成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要努力学习,激发自己科学探索的热情,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国家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广大人民的劳动;2、懂得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搜集材料和辩论,引导学生感知国家建设成就,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明确踏实肯干才能取得成功,激发自己科学探索的热情,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端正对劳动及劳动者的正确认识,尊敬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尊重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
【教学难点】实干才能创造未来。
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关于国家建设的成就、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的事迹。
一、导入新课(展示教材P107“运用你的经验”)想一想: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总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发展是每个人的事,我们中学生也应关注国家发展,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劳动成就今天活动一:感受劳动成果(展示下列图片)1、想一想:这些图片展示了我国哪些成就?提示:杭州G20峰会,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应用阶段,意味着中国已经拥有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里约奥运会,中国得了金牌榜第三名。
2、思考:这些成就是谁通过什么方式创造出来的?提示: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
目标导学二:尊敬和学习国家建设者活动二:劳动者的身影(展示教材P108“探究与分享”与下列图片)。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课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设计意图和地位:承接“维护国家利益”,感悟“关心国家发展”,自然就转接到对青少年的期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本课的落脚点和归宿。
也是知识性、情感性最强的一课,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引导学生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并能将远大理想转化为自觉行动。
2.单元主题前后联系:在感受个人与民族和国家利益之间联系、提高民族自豪感方面,本节内容是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的主题延续,也是对第九课的深化;在责任感教育方面,本节更是与各课内容之间互相补充、互为印证,本单元从国家的高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利益要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会更有价值。
3.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情感体验,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端正对劳动及劳动者的正确认识,尊敬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情感目标。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感知国家成就,认识劳动的重要性,明确踏实肯干才能取得成功,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3)知识目标:知道国家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广大人民的劳动;懂得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尊重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
教学难点:实干才能创造未来。
二、说学情进入八年级后,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对社会、对民族发展更加关注,对责任更加强烈,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将教学的视角引向更加广阔的社会思想领域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中。
引导学生感悟忧患可以兴国,安逸可能亡国的道路,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忧患意识;懂得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懂得报效祖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
对于祖国建设者的事迹,学生知道不少,关键是如何通过对人物的事迹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与这些建设者产生思想共鸣,因此,在教学中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和需要,抓住中学生的爱国心理和强烈的责任心以及民族自豪感,从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内在规律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是学生真正从情感态度、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使教学较好地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2《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说课稿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国家兴亡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强调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国家发展中,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对国家和社会有更深入的思考。
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我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思考这一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知道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以及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这一观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思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发展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发展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
2.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践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这一观念。
4.分享与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5.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国家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广大人民的劳动;懂得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能力目标通过搜集材料和辩论,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端正对劳动及劳动者的正确认识,尊敬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情感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尊重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
教学难点:实干才能创造未来。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教材P107“运用你的经验”)想一想:你的观点是什么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总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发展是每个人的事,我们中学生也应关注国家发展,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劳动成就今天活动一:感受劳动成果(展示下列图片)1.想一想:这些图片展示了我国哪些成就?提示:杭州G20峰会,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应用阶段,意味着中国已经拥有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里约奥运会,中国得了金牌榜第三名。
2.思考:这些成就是谁通过什么方式创造出来的?提示: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
目标导学二:尊敬和学习国家建设者活动二:劳动者的身影(展示教材P108“探究与分享”与下列图片)1.思考:他们为什么令我们感动?提示: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是在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正是无数劳动者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2.思考:你还能说出身边令你感动的劳动者吗?与同学分享典型事迹。
(先分小组交流劳动者的事迹,最后小组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劳动者的几个典型事迹)提示: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君,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量子通讯的领跑者潘建伟等。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2《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0.2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一节重要的思想品德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国家兴亡与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故事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守护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
教材还介绍了我国历史上有责任感的人物和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有强烈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
他们对国家、社会有初步的认识,但缺乏深入的理解。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道德、法治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概念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案例和讨论来深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每个人都有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每个人都有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名言,引发学生对国家兴亡与个人责任感的思考。
2.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是否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3.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品质。
4.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国家兴亡与个人责任感的关系。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2《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教案

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第2课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知识目标:了解劳动的重要性,明确劳动者身上的优秀品质,体会理解创新的重要性,明确国家发展对青少年的要求。
2.能力目标:通过亲自参与活动,提高自己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热爱劳动的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1.重点:(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国家兴亡对青少年的要求。
2.难点:国家兴亡对青少年的要求。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中谈到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他说亡国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指整个民族的沦亡。
他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就是说,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接着又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就是说,保卫整个民族,则是天下人都有责任的事情。
后人在传习和引用时,把后一句话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践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教材的最后一课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讲授新课(一)劳动成就今天活动一:走进劳动多媒体出示:劳动使人类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
人们不仅从劳动中可以创造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而且还可以得到很多情感上的满足。
由劳动的环境中,我们得到了不可缺少的人类间的交流;从劳动的成果上,人们得到了更大的满足。
试想想:当插秧后的土地变得青葱点点,当秋天的果实结满枝头,当流水线上的成品源源流出,当你的作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我们的心中会有多么的愉悦。
有些人不理解一些富人的生活,他们的钱财很充裕,根本不需要整日到处奔走,为什么有些人还每天工作呢?于是便认为他们贪得无厌。
但事实上,很多富人都明白钱财带不进棺材,他们需要的是那种劳动后受重视、受尊重、受赞许时的满足感,是社会对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肯定。
10.2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第2课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总第课时一、教学目标政治认同:热爱祖国,认识到今天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人民劳动创造的,实干才能创造未来。
道德修养: 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形成诚实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
责任意识:努力学习,积极承担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尊重和学习国家的建设。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教学难点: 发扬实干精神,实干创造未来。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情境体验法,材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A【导入新课】展示教材P108“运用你的经验”想一想:你的观点是什么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总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发展是每个人的事,我们中学生也应关注国家发展,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B【学习新课】环节一:自主学习1.劳动有什么重要性?/为什么要热爱劳动?2.为什么每个劳动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3.把中国梦变成现实,为什么要发扬实干精神?4.青少年如何发扬实干精神,助力实现中国梦?环节二:新课教学(一)劳动成就今天活动1:感受劳动成果(展示图片)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万里长城、都江堰、故宫、大雁塔,每一项成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今天的中国人民也创造了诸多辉煌,港珠澳大桥、C919国产大飞机、“复兴号”高铁、空间实验室……人世间的美好梦想,生命里的辉煌,通过什么来实现和铸就呢?它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展示分享教师小结:1.劳动重要意义(作用)/为什么说劳动成就今天?/为什么要热爱劳动?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②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
③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活动2:劳动者的身影(教材P108“探究与分享”)思考:1.请你谈谈这些职业有贵贱之分吗,谁值得你尊敬?2.你还能说出身边令你感动的劳动者吗?与同学分享典型事迹。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课稿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设计意图和地位:承接“维护国家利益”,感悟“关心国家发展”,自然就转接到对青少年的期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本课的落脚点和归宿。
也是知识性、情感性最强的一课,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引导学生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并能将远大理想转化为自觉行动。
2.单元主题前后联系:在感受个人与民族和国家利益之间联系、提高民族自豪感方面,本节内容是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的主题延续,也是对第九课的深化;在责任感教育方面,本节更是与各课内容之间互相补充、互为印证,本单元从国家的高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利益要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会更有价值。
3.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情感体验,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端正对劳动及劳动者的正确认识,尊敬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情感目标。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感知国家成就,认识劳动的重要性,明确踏实肯干才能取得成功,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3)知识目标:知道国家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广大人民的劳动;懂得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尊重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
教学难点:实干才能创造未来。
二、说学情进入八年级后,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对社会、对民族发展更加关注,对责任更加强烈,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将教学的视角引向更加广阔的社会思想领域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中。
引导学生感悟忧患可以兴国,安逸可能亡国的道路,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忧患意识;懂得没有祖国的兴旺发达,也就没有个人的前途和幸福;懂得报效祖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
对于祖国建设者的事迹,学生知道不少,关键是如何通过对人物的事迹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与这些建设者产生思想共鸣,因此,在教学中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和需要,抓住中学生的爱国心理和强烈的责任心以及民族自豪感,从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内在规律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是学生真正从情感态度、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使教学较好地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2《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教学设计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的第二框,教材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感知国家建设成就,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明确踏实肯干才能取得成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要努力学习,激发自己科学探索的热情,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国家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广大人民的劳动;2、懂得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搜集材料和辩论,引导学生感知国家建设成就,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明确踏实肯干才能取得成功,激发自己科学探索的热情,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端正对劳动及劳动者的正确认识,尊敬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尊重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
【教学难点】实干才能创造未来。
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关于国家建设的成就、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的事迹。
一、导入新课(展示教材P107“运用你的经验”)想一想: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总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发展是每个人的事,我们中学生也应关注国家发展,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劳动成就今天活动一:感受劳动成果(展示下列图片)1、想一想:这些图片展示了我国哪些成就?提示:杭州G20峰会,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应用阶段,意味着中国已经拥有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里约奥运会,中国得了金牌榜第三名。
2、思考:这些成就是谁通过什么方式创造出来的?提示: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
目标导学二:尊敬和学习国家建设者活动二:劳动者的身影(展示教材P108“探究与分享”与下列图片)1、思考:他们为什么令我们感动?提示: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是在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八年级上册 维护国家利益《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教案 潘丽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设计政治组潘丽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内容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本框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明确劳动创造今天的辉煌,今天我们取得的成就是每个人奋斗的结果,劳动者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青少年要发扬实干精神,承担历史重任。
(二)课标分析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具体对应“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的价值。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思品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中国梦需要青少年在内的所有人通过劳动、实干来实现。
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很少接触真正的劳动,对劳动的意义、价值认识不足,甚至轻视劳动。
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美好未来自然会实现,不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引导学生感受劳动、实干的意义,树立尊重劳动的意识,发扬实干精神,明确自己的历史重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端正对劳动及劳动者的正确认识,尊敬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情感目标(二)能力目标:学会结合具体事例思考、认识劳动的价值和发扬实干精神的重要意义。
(三)知识目标:明确国家成就是人民用劳动创造的,懂得发扬实干精神才能创造新的辉煌。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实干的意义、价值,青少年如何通过实干创造未来。
五、教学策略(一)通过组织学生搜集、查阅、有关国家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学会搜集资料辅助学习的方法。
(二)通过现场采访,讨论劳动者的工作意义,引导学生认识、感受劳动者的幸福和价值。
(三)通过小组讨论:“青少年如何通过实干实现“自贡高铁梦?”明确青少年要勇担历史重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材分析
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的第二框,教材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感知国家建设成就,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明确踏实肯干才能取得成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要努力学习,激发自己科学探索的热情,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国家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广大人民的劳动;
2、懂得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搜集材料和辩论,引导学生感知国家建设成就,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明确踏实肯干才能取得成功,激发自己科学探索的热情,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端正对劳动及劳动者的正确认识,尊敬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尊重和学习国家的建设者。
【教学难点】
实干才能创造未来。
◆课前准备
◆
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关于国家建设的成就、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的事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教材P107“运用你的经验”)
想一想: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教师总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发展是每个人的事,我们中学生也应关注国家发展,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劳动成就今天
活动一:感受劳动成果
(展示下列图片)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想一想:这些图片展示了我国哪些成就?
提示:杭州G20峰会,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应用阶段,意味着中国已经拥有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里约奥运会,中国得了金牌榜第三名。
2、思考:这些成就是谁通过什么方式创造出来的?
提示: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
目标导学二:尊敬和学习国家建设者
活动二:劳动者的身影
(展示教材P108“探究与分享”与下列图片)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思考:他们为什么令我们感动?
提示: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是在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正是无数劳动者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2、思考:你还能说出身边令你感动的劳动者吗?与同学分享典型事迹。
(先分小组交流劳动者的事迹,最后小组代表发言,在全班交流劳动者的几个典型事迹)
3、思考:说说你学习了先进人物事迹的感想。
教师总结: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
学习。
目标导学三:实干创造未来
活动三:实干实现中国梦
(展示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李万君事迹简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把技术提升到极致,把每件产品都当成是艺术品,我认为这就是工匠精神。
”在被主持人问到如何理解工匠精神时,李万君是这样回答的。
转向架制造技术被列为高速动车组的九大核心技术之一。
李万君凭借着对焊接技术的求索和钻研,填补了国内多项高速动车组、铁路客车、城市轨道客车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的空白,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
2006年我国试制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列车转向架横梁与侧梁间的接触环口焊接成为决定动车组列车能否实现速度等级提升的核心部件,也成为制约转向架生产的瓶颈。
李万君总结出“构架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一口气焊完整个圆形接口,让外国专家也感到不可思议。
如今这项“绝活”已成为公司技术标准。
在李万君看来,“无论外国怎么进行技术封锁,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去革新和突破,这是中国高铁产业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
2015年初,公司生产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中国标准动车组,其中转向架焊接技术攻关的任务自然又落到了李万君的肩头。
面对着新型的设计和工艺,李万君带领团队反复研究和论证,最终交叉运用平焊、立焊、下坡焊等多种操作技法完成了射线检测100%合格的目标。
看到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以时速420公里完成会车试验的画面,李万君心中无比的自豪。
思考:他们的成功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实干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提示:今天,国家建设展现出光辉灿烂的前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接近现实。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目标导学四:接过历史接力棒
活动四:辩论——“书本知识与实践谁重要”
(展示教材P110“探究与分享”)
活动:将全班同学分为甲方和乙方,进行辩论。
双方先对观点各自进行讨论,各选出三位发言代表组成辩论小组,进行五分钟限时辩论。
(展示双方观点)
甲方观点: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
乙方观点:实践更重要。
教师归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学习书本知识应与实践结合起来,现在这个阶段以学书本知识为主,为将来参与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活动五:培养科学精神
(展示下列材料)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思考:各地纷纷举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你对此有何感想?
提示:我们要不断激发自己科学探索的热情,努力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将来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教师总结:我们是国家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明白了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懂得了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我们青少年应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肩负起历史重任。
四、随堂演练
1、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寓意()
A.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B.只有青少年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C.只有中国才会对青少年寄予如此的厚望
D.青少年的成长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性
2、下列能体现公民责任感的诗句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④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