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生物实验报告草履虫

生物实验报告草履虫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2.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二、实验原理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隶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

它具有复杂的细胞结构,能进行摄食、运动、繁殖等生命活动。

草履虫的运动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其摄食方式为吞噬食物颗粒。

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酒精灯、棉花纤维等。

2. 仪器:生物显微镜、托盘天平、酒精灯、蒸馏水、玉米汁等。

四、实验步骤1. 草履虫的野外采集和纯化(1)在野外寻找水样,如池塘、水沟、洼地等。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两至三滴水样,盖上盖玻片。

(3)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没有草履虫,则再从水样中取,重复上述过程。

(4)将取到草履虫的载玻片在500ml煮沸的玉米汁中涮洗,将玉米汁放置于温暖的地方(约20度)。

(5)维持1天的时间,然后从培养液中吸取1ml的培养液观察,若有少量的草履虫,则再次用新的培养液涮洗,重复2次。

得到较为纯净的草履虫培养液。

2. 草履虫的培养(1)将纯净的草履虫培养液放入培养皿中。

(2)用托盘天平称取0.6g大米,煮沸15分钟后,冷却、过滤、定容后分装。

(3)将大米培养液倒入培养皿中,使草履虫培养液与大米培养液充分混合。

(4)将培养皿放置于温暖的地方(约20度)。

3. 草履虫的观察(1)将草履虫培养皿置于显微镜下,调整焦距,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2)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如纤毛的摆动、食物的摄食等。

(3)观察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光照、温度、化学物质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草履虫呈圆筒形,长50-300微米,宽20-60微米。

细胞质中含有一个大核和多个小核,细胞质内有伸缩泡、食物泡、纤毛等细胞器。

2. 草履虫的运动方式草履虫的运动主要依靠纤毛的摆动。

动物学综合实验报告草履虫

动物学综合实验报告草履虫

动物学综合实验报告草履虫一、引言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草履虫纲。

它以吞噬细菌、藻类和有机颗粒为生,广泛分布于淡水环境中。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研究草履虫的形态特征、行为习性、生存方式以及繁殖方式,进一步了解其生态学特征和生命活动规律。

二、实验方法1. 选择草履虫样本:从自然生态环境中采集水样,筛选出含有草履虫的标本,并将其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2. 形态特征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体型、颜色、摆动的纤毛等。

3. 运动习性观察:观察草履虫在水中的运动方式,记录其游动速度、游动方向以及是否做螺旋运动等。

4. 摄食行为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在吞噬细菌和有机颗粒时的摄食行为,包括捕食、吞噬和消化过程。

5. 繁殖方式观察:观察草履虫的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和生殖囊形成。

三、实验结果1. 形态特征观察:草履虫呈椭圆形或卵形,体长约为50-200微米。

其表面覆盖着一层纤毛,纤毛的摆动带动了草履虫的运动。

草履虫的颜色多样,常见的有透明、黄色、绿色等。

2. 运动习性观察:草履虫通过扭动和摆动纤毛来游动,速度较快,大约为每秒10-30毫米。

在游动过程中,草履虫会改变游动方向,而且常常呈现螺旋状运动。

3. 摄食行为观察:草履虫的主要摄食方式是吞噬。

它通过纤毛将周围的细菌和有机颗粒聚集在口部附近,然后通过胞吞作用将其吞噬进细胞内。

消化过程主要发生在食物泡中,其中的酶能够将细菌和有机颗粒分解为营养物质。

4. 繁殖方式观察:草履虫主要通过二分裂来繁殖。

当细胞成熟后,它会在体内形成一个纤维蛋白丝网,并在其上形成一个裂口,最终将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

此外,草履虫还能够通过生殖囊形成的方式进行繁殖。

它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形成一个囊状结构,内部包含大量的子细胞。

四、讨论与结论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草履虫具有较快的游动速度和螺旋状运动特点,这有助于其在水体中寻找足够的食物和适合的生存环境。

草履虫趋利避害实验报告

草履虫趋利避害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观察草履虫对不同刺激的反应,验证草履虫具有趋利避害的特性,并探讨其生存机制。

二、实验原理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在自然界中,草履虫为了生存和繁衍,必须能够对环境中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一种基本特性,它使得生物能够适应环境,躲避敌害,寻找食物。

三、实验材料1. 草履虫培养液2. 载玻片3. 物镜和显微镜4. 盐水5. 肉汁6. 清水四、实验步骤1. 将草履虫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

2.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入少量盐水,观察草履虫的反应。

3. 在载玻片的另一侧滴入少量肉汁,观察草履虫的反应。

4. 将载玻片上的盐水滴和肉汁滴连起来,观察草履虫的反应。

五、实验结果1. 在盐水滴附近,草履虫会迅速游向清水滴,表现出逃避有害刺激的反应。

2. 在肉汁滴附近,草履虫会迅速游向肉汁滴,表现出趋向有利刺激的反应。

3. 当盐水滴和肉汁滴连起来后,草履虫会先游向清水滴,然后游向肉汁滴,表现出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的反应。

六、实验分析1. 草履虫在盐水滴附近迅速游向清水滴,说明盐水对草履虫来说是一种有害刺激,草履虫逃避这种刺激。

2. 草履虫在肉汁滴附近迅速游向肉汁滴,说明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一种有利刺激,草履虫趋向这种刺激。

3. 当盐水滴和肉汁滴连起来后,草履虫先游向清水滴,说明草履虫能够区分不同刺激,并优先逃避有害刺激。

4. 然后草履虫游向肉汁滴,说明草履虫在逃避有害刺激后,会趋向有利刺激。

七、实验结论1. 草履虫具有趋利避害的特性,能够对环境中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2. 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是通过其细胞质中的液晶特性实现的,不需要神经系统。

3. 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有助于其生存和繁衍,使其能够适应环境,躲避敌害,寻找食物。

八、实验讨论1. 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是一种本能行为,与多细胞生物的趋利避害行为具有相似性。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doc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doc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doc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篇一:草履虫的系列实验草履虫的系列实验纪星宇(XX4)一、目的与内容1.学习原生动物的采集、单克隆培养和鉴种2.探究原生动物的应激性,理解原生动物应激性的原始性3.观察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过程和规律4.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变化,研究食物泡中的PH变化5.比较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织细胞对刺激反应的异同6.学习常用试剂的配制和使用*7.了解原生动物有性生殖的方式和决定因素,研究接合生殖前后大核系的变化内容: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草履虫横二分裂的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观察草履虫趋性的实质后生动物激素对原生动物的影响常用生物学试剂对原生动物的作用草履虫相对接合型的鉴定光线对接合生殖的影响草履虫接合生殖前后接合型的变化二、材料与用品新鲜稻草、烧杯、滤纸、酒精灯、玻璃棒、过滤漏斗、玻璃导管、广口瓶、标签纸、台灯、表面皿、微吸管、试管、PH试纸、镜台尺、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离心机、棉球、恒温箱、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中性红纯乙醇溶液、2%秋水仙素溶液、1%乙醚溶液、0.02%詹纳斯绿B染液、20%丙酮溶液、碳酸氢钠、蒸馏水、0.01%肾上腺素、0.01%胰岛素、碘液三、操作与观察(一)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1.配制稻草培养液取新鲜稻草(注意清洗以除去肥料和农药)10g和碳酸氢钠1g,加入1L 清水于烧杯中煮沸10~15min,直至液体成为清亮的黄褐色。

趁热过滤后煮沸10min,在烧杯上蒙上双层洁净纱布,保温在20~30℃,培养3d 直至液面出现灰白色薄膜。

通入充足空气备用。

2.采集自然水体中的草履虫在水流缓慢,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取带有微小白色浮渣的自然水。

取池塘、下水道、水田、湖沼各一处,分别采水250ml(注意水样不要混入泥沙渣滓,运输时不要封口)。

依次编号为A、B、C、D。

水面上20cm处施加垂直光照24h。

3.草履虫的单克隆培养在表面皿中放适量蒸馏水,在体视显微镜下吸取单个草履虫(可利用其趋电性分离以。

眼虫草履虫实验报告(3篇)

眼虫草履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摄食方式等特征。

2. 探究眼虫和草履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

3. 了解眼虫和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眼虫、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酒精灯、镊子等。

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温度计、PH计、光照培养箱、培养皿、实验记录本等。

三、实验步骤1. 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1)取一定量的培养液,用滴管滴在载玻片上。

(2)用镊子夹取眼虫和草履虫,分别放置在培养液滴中。

(3)在显微镜下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2. 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运动方式(1)在载玻片上滴加培养液,将眼虫和草履虫分别放置在培养液滴中。

(2)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运动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 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摄食方式(1)在载玻片上滴加培养液,将眼虫和草履虫分别放置在培养液滴中。

(2)滴加少量食物颗粒,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摄食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4. 探究眼虫和草履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1)将眼虫和草履虫分别放置在不同PH值、温度、光照条件下的培养液中。

(2)观察眼虫和草履虫的生长和繁殖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5. 分析眼虫和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眼虫和草履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结合实验结果,分析眼虫和草履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眼虫和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眼虫呈卵圆形,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内部含有细胞核、叶绿体等结构。

草履虫呈椭圆形,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内部含有细胞核、食物泡、鞭毛等结构。

2. 眼虫和草履虫的运动方式眼虫通过细胞质流动进行运动,速度较快。

草履虫通过鞭毛进行运动,速度较慢。

3. 眼虫和草履虫的摄食方式眼虫通过细胞质流动将食物颗粒包裹在细胞质中,形成食物泡进行消化。

草履虫通过胞吞作用摄取食物颗粒,形成食物泡进行消化。

草履虫生命活动实验报告(3篇)

草履虫生命活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草履虫的结构和运动特点。

2. 了解草履虫的摄食、呼吸、排泄等生命活动过程。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纲草履虫科。

其身体呈卵圆形,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表面覆盖着纤毛,能通过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自由运动。

草履虫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能完成摄食、呼吸、排泄、生殖等生命活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管、草履虫培养液。

2. 实验试剂:牛肉汁、墨水、蓝墨水。

四、实验步骤1. 取草履虫培养液一滴,放在载玻片上。

2. 用吸管轻轻吹气,使草履虫聚集在培养液表层。

3.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和结构。

4. 观察草履虫的摄食过程:在草履虫周围滴加牛肉汁,观察草履虫如何摄取食物。

5. 观察草履虫的呼吸过程:在草履虫周围滴加墨水,观察草履虫如何排出二氧化碳。

6. 观察草履虫的排泄过程:在草履虫周围滴加蓝墨水,观察草履虫如何排出含氮废物。

7. 观察草履虫的防御机制:在草履虫周围滴加过多墨水,观察草履虫如何释放刺丝进行防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的结构和运动特点草履虫呈卵圆形,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表面覆盖着纤毛。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草履虫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结构。

草履虫能通过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自由运动,运动速度较快。

2. 草履虫的摄食过程草履虫通过口沟摄取食物。

在牛肉汁的刺激下,草履虫伸出纤毛,将牛肉汁包裹成食物泡,进入细胞内部进行消化。

3. 草履虫的呼吸过程草履虫通过表膜进行呼吸。

在墨水的刺激下,草履虫表面出现气泡,表示草履虫吸收了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 草履虫的排泄过程草履虫通过表膜和伸缩泡排除废物。

在蓝墨水的刺激下,草履虫表面出现蓝色区域,表示草履虫排出了含氮废物。

5. 草履虫的防御机制草履虫具有刺丝泡,当受到刺激时,会释放刺丝进行防御。

草履虫生态实验报告总结

草履虫生态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草履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状况、繁殖规律及其种群动态变化,以期为草履虫的生态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草履虫:选用草履虫作为实验对象,从野外采集并纯化。

(2)培养液:根据实验需求,配置大米培养液、大麦培养液、鸡蛋黄培养液等。

(3)实验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移液管、培养皿、温度计等。

2. 实验方法(1)草履虫的野外采集和纯化:在野外水池中采集水样,通过显微镜观察,筛选出草履虫,并在培养液中纯化。

(2)培养液配置:按照实验需求,配置大米培养液、大麦培养液、鸡蛋黄培养液等。

(3)草履虫的观察与计数: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繁殖状况等,并计数。

(4)种群动态变化研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观察草履虫的种群动态变化,包括密度、繁殖率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在不同培养液中的生长状况实验结果显示,草履虫在大米培养液、大麦培养液、鸡蛋黄培养液中均能生长,其中大米培养液中的草履虫生长状况最佳。

2. 草履虫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生存状况实验结果表明,草履虫在pH值为7.0-8.0的环境中生存状况良好,当pH值低于6.0或高于9.0时,草履虫的生长受到抑制。

3. 草履虫的繁殖规律观察发现,草履虫在适宜的环境中,繁殖速度较快,一般每天可繁殖1次。

在密度较低时,草履虫的繁殖率较高;随着密度的增加,繁殖率逐渐降低。

4. 草履虫种群动态变化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草履虫的种群动态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在资源丰富的环境中,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

四、实验结论1. 草履虫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单细胞生物,对环境条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2. 大米培养液是草履虫较适宜的培养液,有利于其生长和繁殖。

3. 草履虫的繁殖速度较快,但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繁殖率会逐渐降低。

4. 草履虫的种群动态变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在资源丰富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

培养草履虫实验报告

培养草履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观察方法。

2. 了解草履虫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隶属于原生动物门。

它们生活在水中,以细菌、藻类等有机物为食。

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观察是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可以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生长发育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样、稻草、大米、大麦、鸡蛋黄、牛肉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微吸管、解剖针、烧杯、培养皿、凹玻璃片、纱布、吸水纸、大头针、琼胶、质量分数为3%的甲基纤维素溶液、碘液、葡萄糖、氯化钠、质量分数为%的洋红溶液、质量分数为01%的中性红溶液。

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放大镜、电炉、烧杯、培养皿、滴管、微吸管、解剖针等。

四、实验步骤1. 采集水样:在有机物含量丰富的污水、池塘、水沟等地方采集水样,用网捞取水样,过滤后备用。

2. 培养草履虫:将稻草、大米、大麦、鸡蛋黄等有机物煮沸后过滤,制成培养液。

将过滤后的培养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牛肉汁,搅拌均匀。

将烧杯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0℃左右,培养3-5天。

3. 分离草履虫:取载玻片,用滴管吸取少量培养液,滴在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用解剖针轻轻搅拌培养液,使草履虫聚集在玻片的一侧。

用微吸管吸取培养液,将草履虫移至另一载玻片上,重复操作,直至得到较为纯净的草履虫培养液。

4. 观察草履虫: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特征、运动方式、摄食等生活习性。

记录观察结果。

5. 分析草履虫的生长发育规律:观察不同时期的草履虫,记录其形态特征、生长速度等,分析草履虫的生长发育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形态特征:草履虫呈圆筒形,长0.1-0.2mm,直径0.02-0.03mm。

细胞表面有纤毛,运动方式为摆动。

细胞内含有食物泡、伸缩泡、眼点等细胞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篇一:草履虫的系列实验草履虫的系列实验纪星宇(XX4)一、目的与内容1.学习原生动物的采集、单克隆培养和鉴种2.探究原生动物的应激性,理解原生动物应激性的原始性3.观察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过程和规律4.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变化,研究食物泡中的PH变化5.比较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织细胞对刺激反应的异同6.学习常用试剂的配制和使用*7.了解原生动物有性生殖的方式和决定因素,研究接合生殖前后大核系的变化内容: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草履虫横二分裂的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观察草履虫趋性的实质后生动物激素对原生动物的影响常用生物学试剂对原生动物的作用草履虫相对接合型的鉴定光线对接合生殖的影响草履虫接合生殖前后接合型的变化二、材料与用品新鲜稻草、烧杯、滤纸、酒精灯、玻璃棒、过滤漏斗、玻璃导管、广口瓶、标签纸、台灯、表面皿、微吸管、试管、PH试纸、镜台尺、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离心机、棉球、恒温箱、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中性红纯乙醇溶液、2%秋水仙素溶液、1%乙醚溶液、0.02%詹纳斯绿B染液、20%丙酮溶液、碳酸氢钠、蒸馏水、0.01%肾上腺素、0.01%胰岛素、碘液三、操作与观察(一)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1.配制稻草培养液取新鲜稻草(注意清洗以除去肥料和农药)10g和碳酸氢钠1g,加入1L 清水于烧杯中煮沸10~15min,直至液体成为清亮的黄褐色。

趁热过滤后煮沸10min,在烧杯上蒙上双层洁净纱布,保温在20~30℃,培养3d 直至液面出现灰白色薄膜。

通入充足空气备用。

2.采集自然水体中的草履虫在水流缓慢,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取带有微小白色浮渣的自然水。

取池塘、下水道、水田、湖沼各一处,分别采水250ml(注意水样不要混入泥沙渣滓,运输时不要封口)。

依次编号为A、B、C、D。

水面上20cm处施加垂直光照24h。

3.草履虫的单克隆培养在表面皿中放适量蒸馏水,在体视显微镜下吸取单个草履虫(可利用其趋电性分离以便操作),分别加入不同的表面皿中。

每个水样取九只草履虫。

确认吸取的为单个虫体后,再次吸取虫体加入到10ml稻草培养液中,将试管分别依次编号为1、2、3等(如A水样首个虫体培养试管编号为A1,第二个编号为A2)。

注意每次操作后立即清洗滴管再继续操作(后同)。

将试管保温25℃培养7d 直至肉眼可见大量虫体,注意保持培养液的水质,每2d更换一半培养液(从底部吸取一半培养液后添加一半新鲜培养液,注意无菌操作),稳定PH在7.0-7.2。

4.草履虫的鉴种分别吸取各试管中的草履虫,碘液染色后于显微镜下测量观察,将所得结果填入附表一,并以此判断草履虫的种,把结果填入表中。

(二)草履虫横二分裂的观察取分裂旺盛的草履虫培养液暗室培养3d。

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稻草培养液,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取单个虫体于其中独立暗室培养(注意保湿)。

用体视显微镜每隔0.5h镜检一次,连续观察24h,以观察两次连续的横二裂。

注意子代草履虫是否同时进行第二次分裂。

(三)草履虫食物泡的观察将中性红纯乙醇染液加入不同PH的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

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滴加一滴中性红纯乙醇染液后盖上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连续观察食物泡,每5min记录一次颜色变化,连续观察40min。

把实验现象填入附表二。

(四)草履虫趋性的实质(电场,电流还是电化学?定向还是趋向?)(五)后生动物激素对原生动物的影响分别取等量蒸馏水、0.01%胰岛素、0.01%肾上腺素于三张载玻片上,分别滴加等量草履虫培养液一滴,立即盖上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虫体运动和胞质流动情况。

将实验结果填入附表五。

(六)常用生物学试剂对原生动物的作用分别取等量草履虫培养液五滴于五张载玻片上,分别滴加一滴蒸馏水、2%秋水仙素、1%乙醚、0.02%詹纳斯绿B、20%丙酮,立即盖上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虫体变化。

将实验结果填入附表五。

(七)草履虫相对接合型的鉴定 1.扩大克隆培养取十二株同种的草履虫的纯系培养液(均不足12株则将最多的种全部使用)转入已加入足量稻草培养液的试管内,塞上棉球并编号,22℃恒温培养7d。

2.富集草履虫分别取各纯系培养液于对应编号的离心管内,500rpm离心3min,去上清液;加入蒸馏水,重复离心,去上清液。

再加入极少量蒸馏水以获得草履虫纯系浓集液。

若草履虫在克隆培养时繁殖旺盛,则可直接吸取含密集虫体的表层培养液进行后续试验。

3.混合草履虫纯系浓集液取等量草履虫纯系浓集液,分别两两混合于小表面皿中并编号为“某×某”,恒温22℃培养。

若直接取草履虫培养液混合,则混合后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再进行培养。

培养时可使用湿房保湿(后同)。

4.观察接合生殖混合培养两小时后起,每隔2h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表面皿中的虫体。

观察到许多虫体相互粘连时,说明该混合液对应的两株草履虫即为相对接合型。

此时转为每隔1h观察一次继续观察并记录现象。

把结果填入附表六。

(八)光线对接合生殖的影响取一对相对接合型的纯系草履虫浓集液等量混合,均分为三份后分别置于强光、弱光和避光条件中培养,每隔1h观察一次,记录开始接合的时间,填入附表七。

*(九)草履虫接合生殖前后接合型的变化四、分析与讨论总结实验要点,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

五、参考资料黄诗笺等,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 周燕等,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及实验探究,贵州: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郭祖宝,介绍几种配制草履虫培养液的材料,山东:潍坊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汪花菊,草履虫的培养及探究其对某些物质的反应老克列夫兰等,动物学大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六、附注与附表附注一:我国草履虫常见种类的特征1.尾草履虫,长180-280μm,后端圆锥形,锥顶角度约45~60°。

两个伸缩泡均有收集管。

有小核一个,致密型,椭圆形。

2.双小核草履虫长80-170μm,形似尾草履虫,但后部较前部更宽,后端锥形,顶角近90°。

有伸缩泡两个,收集管较短。

有两个小核,很小,泡型。

3.多小核草履虫长180-310μm,形似尾草履虫,有时有三个伸缩泡。

小核泡型,有3-12个。

4.绿草履虫体长80-150μm。

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通体呈绿色。

小核一个,致密型。

附注二:实验装置设计1.湿房的制作在培养皿中放入适当大小的附表一:草履虫采样与观察记录U形玻璃棒,并加入少量蒸馏水即为湿房。

使用时将培养皿置于玻璃棒架上,盖上培养皿盖,注意透气。

附表二:食物泡颜色的变化附表三:草履虫对电刺激的反应附表四:草履虫对光刺激的反应附表五:不同药剂对草履虫的作用附表六:草履虫相对接合型的鉴定附表七:光对草履虫接合生殖的影响附表八:接合生殖中接合型的变化规律篇二:动物学综合性实验心得体会动物学综合性实验心得体会在此次的综合性实验中,我们以学习原生动物的采集、分离和培养的方法,学习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摄食方式,应激反应和生殖方式为目的,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材料,采用多种实验技能进行实验以及小组合作学习。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通过查阅书本和资料了解到:原生动物草履虫具有广泛、易采集,培养,大小适合在显微镜下操作和观察,适宜作为生物科学研究材料及高校和中学生生物实验教学的活体观察材料,从而对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实验探究方法作了讨论。

1、采集:草履虫通常生活在水流速度不大的水沟,池塘和稻田中,大多积聚在有机质丰富,光线充足的水面附近,当水温在14--15摄氏度时,繁殖最旺盛,数目最多,低于10摄氏度时不利于草履虫的繁殖。

根据草履虫的这些生活习性,我们小组决定在南湖旁边枯叶多,阳光充足的地方采集样本,在这过程中,提高了个人对原生动物的认识,加深了对于草履虫的了解,提高了动手能力。

2、配置培养液:我们选用了稻草作为原液的原材料,将稻草洗净,剪成3--4厘米长的小段,按照稻草:水=1:100的比例,将稻草和清水煮制,因为没有酒精灯,石棉网之类的用具,我们组最终选择用电饭煲来配制培养液,将其煮至黄褐色停止加热,在此过程中,有了很多状况,也正是这些状况的出现提升了我们的应变能力。

3、接种:在此过程中,我们组很快的完成,但是经我们后来的研究才发现我们捉到就几只草履虫,其余的不是,所以我们又重新来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学们之间更加的团结,不惧怕失败,一定要将草履虫找出,就是这一股精神,所以后来我们成功了。

在这次的实验中,我们在准备阶段和实验阶段都遇到了很多麻烦,因为自身的经验不足,所以我们也向我们的学长和学姐们请教,在学长学姐和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们在做草履虫的吞噬行为,向光性及对酸碱盐应激性反应中,我们最终得出了实验结果,但是因为我们草履虫数量较少,在实验的某些反面受到了限制,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失败了几次,但是也都被我们克服了,也算是圆满的完成了实验任务。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实验也已经完成了,在本次试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对草履虫有了更多的认识,对其的生理性质和生活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次实验过程中,我们对草履虫至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巩固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也让我们队动物学有了更大的兴趣。

在此次实验中,我觉得又优点也有不足优点:1、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在自己负责的版块认真负责2、在实验失败时,同学们都不放弃,有一(原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服输3、我觉得在此次实验过程中收获最大的就是团队合作,每个人都对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同学们在此次的实验过程中都学会了为对方着想,学会了为别人考虑。

不足:1、在做实验时,有的同学做事还是有些心浮气躁,不沉着2、学习的基本知识不扎实,在实验过程中用到基本知识时,就是想不出来,不得不去查阅资料,所以不足的是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

班级:13生物技术学号:5 姓名:郑开旋篇三:草履虫伸缩泡的实验观察与模型分析关于草履虫伸缩泡的实验观察报告与伸缩泡功能机制模型的讨论摘要草履虫的伸缩泡是其重要的水盐调节结构。

它保障了单细胞个体的形态、功能的稳定,对于调节细胞质的化学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关于伸缩泡的应急变化与环境浓度的关系就显现除了一定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一组实验的记录与分析入手,讨论草履虫伸缩泡的调节机制,猜想并假设伸缩泡的结构模型。

关键词草履虫伸缩泡调节机制收缩频率引言草履虫的伸缩泡是其重要的水盐调节结构。

它保障了单细胞个体的形态、功能的稳定,对于调节细胞质的化学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草履虫的伸缩泡却又不是每个草履虫的绝对结构,它不像人的手脚一样。

不同草履虫(同一种)的伸缩泡的数量不尽相同,而且生活环境的改变会使得草履虫的伸缩泡出现消失的情况。

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调节模型的解释。

正文实验数据实验简介: 1. 材料材料: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管、吸水纸、不同浓度生理盐水(0.1 ﹪,0.3,0.5, 0.7,0.9 )(为质量分数) 2. 实验原理草履虫在不同浓度的环境溶液下,伸缩泡的反应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