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疾病学925 习题 上海海洋大学 黄海水产研究所
农学-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上海海洋大学疾病三要素:病原、宿主、水生环境终末寄主:寄生虫的成虫时期或者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中间寄主:寄生虫幼虫时期或者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如在这时期需多个寄主,最先一个称为第一中间寄主,其次寄生的寄主称为第二中间寄主。
保虫寄主:寄生虫寄生于某种动物体同一发育阶段,有的可同时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但并不对寄主构成危害,这种其他动物成为感染寄生虫病的间接来源,成为保虫寄主。
原发性感染:疾病发生在病原侵袭健康者继发性感染:此种感染为发生在原发性感染基础上再感染:同一种病原在第一次感染后病痊愈,当第二次感染又发生疾病重复感染:病原在第一次感染后病痊愈,但处于病原携带状态,当条件合适又发病隐形感染:同一种病原在第一次感染后痊愈,但处于病原携带状态一种寄生虫寄生于另外一种寄生虫体内,这另一种寄生虫寄生于寄主,这种现象称为超寄生。
在心脏或血管的某一部分由于血液成分凝集和凝固而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叫血拴形成。
该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水肿:组织间液在组织间隙内常增多积水:组织间液在组织浆膜腔内蓄积过多颗粒变性:—实质变性,浑浊肿胀在急性病理过程中出现。
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出现许多微细蛋白质颗粒,色泽浑浊,失去原有光泽,故也称浑浊肿胀,或浊肿。
坏死细胞细胞核的变化:浓缩、碎裂、溶解炎症局部发生:变质、渗出、增生最小有效量:能够产生药理作用的最小剂量最大耐受量:也称为极量,机体能够耐受而不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大剂量中毒量:超过最大耐受量而引起中毒的剂量致死量:超过中毒量而引起死亡的剂量半致死量(LD50):某种药物或病原使动物一半死亡的剂量。
半数有效量(ED50):一组中毒动物恰好救活一半或一组感染某病动物恰好治愈一半时的药物剂量。
安全浓度范围:量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最大耐受量之间,在这个、范围内一般剂量增加,作用加强。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蓄积主要鱼药:1漂白粉:含氯石灰,为消毒剂。
水产动物病害学

水产动物病害学第一篇:水产动物病害学1.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病害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2.发病的原因:A,病原的侵害;B,非正常的环境因素,C营养不良D动物本身先天的或遗传的缺陷,E机械损伤3.水产病害综合预防措施 1)彻底清池2)保持适宜的水深和优良的水质及水色 3)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安度 4)饵料应质优量适 5)改善生态环境6)操作细心7)经常进行检查8)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防止病原传播9)订立和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10)药物预防 11)人工免疫 12)德育抗病力强的苗种4.病毒的增殖复制步骤:吸附、穿入和脱壳;增殖;装配与释放5.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6.病毒的致病机制:顿挫感染、溶细胞感染和非溶细胞感染病毒感染类型: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7.细菌的生长繁殖:基本条件:充足的营养物质、合适的酸碱度、适宜的温度、必要的气体环境8.细菌的感染途径:接触感染、创作感染、消化道感染9.细菌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潜伏感染、带菌状态、显性感染10.四类型: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毒毒血症11.什么是真菌:真菌的生长繁殖:真菌的致病性:致病性真菌感染,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真菌性中毒12.寄生:有的在某一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于另一生物之体表或体内,夺取该生物之营养而生存,或以该生物之体液及组织为食物来维持其本身的生存并对该生物发生危害作用,此种生活方式 13.寄生生活的起源:由共生方式到寄生,由自由生活经过专性寄生到真正寄生。
14.寄主种类:终末寄主,中间寄主,保虫寄主。
15.寄生虫的感染方式:经口感染,经皮感染:(主动经皮感染、被动经皮感染)16.外界环境对寄生虫的影响:水分化学因子的影响,季节变化的影响,人为因子的影响,密度因子的影响,散布因子的影响17.免疫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免疫防御、自身稳定、免疫监视18.免疫细胞的种类: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其他免疫细胞。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10 .水产上现常用六大类卤素渔药:漂白精、二氯代丙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制剂、氯化钠、碘三.问答题(36分)1. 详述水产动物疾病预防的意义以及预防的方法。
(10分)(一)意义:1.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一旦生病不易察觉。
2.病重的水产动物失去食欲,无法采用口服法给药。
3.全池遍洒、药浴给药方法在大水体(湖泊等)难以应用。
4.有些水产动物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二)预防措施:1. 改善生态环境a.设计和建筑养殖场时应符合防病要求b.水源充足c.进、排水口独立d.建立蓄水池,进行消毒处理2. 增加机体抗病力改进饲养管理方法、提早开食、合理混养、放养鱼种要同一来源、做好“四定”、加强日常管理、培养抗病力强的新品种、人工免疫3.控制和消灭病原e.建立检疫制度f.彻底消塘g.鱼体消毒h.饵料消毒i.工具消毒j.食场消毒k.药物预防h.消灭中间寄主2.叙述寄生在肠道、鳃上引起的寄生虫性疾病(各举一例)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12分)3.叙述淡水鱼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症状和病理变化、流行规律和防治方法。
假如在生产中碰到这样的疾病但不知其病原时,如何用细菌分离和人工感染的方法确定这种病的病原是否是细菌性病原。
(14分)以下是本问答题答题的要点,要求在这基础上需进一步叙述:1.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弧菌2.症状和病理体表充血、出血腹部膨大,内脏从细胞肿胀→颗粒变性→坏死3.流行季节:春、夏湿度:25℃以上患病鱼种类:鲢、鳊、异育银鲫4.防治方法口服:1)鱼泰8号药 2)其它抗菌素泼洒:消毒药确定细菌性病原:1.被检查水产动物患病严重但尚未死亡者2.无菌操作3.平板分离4.制备菌悬液5.人工感染6.再分离和人工感染确定病原。
(精选)水产动物疾病学温习题

•一、名词说明(共8分,每题2分)•继发性感染:已蒙受病原感染的个体再次受到不同病原的侵袭。
•原发性感染:指病原体直接浸入健康鱼体而引发的鱼病。
•再感染:第一次患某种疾病痊愈后,第二次又患一样的疾病。
•重复感染:第一次患某种疾病后,一样病症已消失,但仍遗留有病原体,机体和病原体间维持着临时的平稳,当新的同种病原体入侵后,平稳被破坏,就会从头发病。
•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一起利历时,其作用因彼此抵消或减弱,称拮抗作用。
•充血:机体的某一区域(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超过正常的现象。
•栓塞:在正常状况下并非存在于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或小块,随血流而被带到较小的血管中,引发管腔阻塞的进程。
•炎症:机体蒙受有害刺激(如微生物、寄生虫、理化因子等)后所产生的防卫性反映,其作用为清除入侵体内的有害刺激物。
•水肿:组织间隙大量液体的积储。
•萎缩:物质代谢发生改变,使组织或器官的体积较正常缩小的进程。
•湖靛:池中微囊藻(主若是铜绿微囊藻及水花微囊藻大量繁衍)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花。
•泛池是因为水池水体中溶解氧降低到不能知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时,造成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二、填空题(共17分,每空分)•1、依照病症区分,草鱼出血病有(肠炎型、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三种类型。
•2、贝类的血液一样无色,如扇贝、牡蛎、文蛤等,是因为其血液含(血蓝蛋白)。
•3、有些种类血液是红色的,如泥蚶,魁蚶等,是因为其血液中含(血红蛋白)。
•4、锥体虫寄生在鱼的(血液)里,通过(水蛭)传播。
•5、病原对宿主的危害要紧有(夺取营养、机械损伤、分泌有害物质)三个方面。
•6、药物的剂量必需达到(最小有效剂量)才能产生效应,可是超过(最大剂量)又会引发中毒。
•7、敌百虫在碱性条件下迅速降解为(敌敌畏),其毒性增强近10倍,它是一种胆碱脂酶抑制剂。
•8、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典型病症是(烂鳃和开天窗)。
•9、白头白嘴病要紧危害鱼的(苗种)时期。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疾病学7月01日14:30-16:30(19周五)水新综2绪论1、水产动物病害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2、水产动物生病的特点:①发现难②用药麻烦③治疗难3、疾病产生的三大因素:病原、宿主和坏境。
(10分大题,自己看书)第一章病理学基本原理1、疾病:是由致病因素作用于生物机体时扰乱了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
疾病的发生是由于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和宿主反应特性这两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充分发展期疾病的结局:完全恢复、不完全恢复、死亡2、疾病的发生与病原、宿主、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P7图1-13、基本病理过程:(1)细胞和组织损伤:①萎缩:已经发育到正常大小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发生物质代谢障碍,使分解代谢超过了合成代谢,因而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的过程叫萎缩。
②变性:机体在发生物质代谢障碍的情况下,细胞或组织发生理化性质改变,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在生理状态下见不到,并具有各种各样特殊物质和化学特性质的物质,或在虽生理情况下,出现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
③坏死:生活机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2)循环障碍:①充血:局部组织、器官的血管扩张,含血量超过正常称为充血。
②贫血:机体含血量减少或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少于正常称为贫血。
③出血:血液从血管或心脏外出至组织间隙、体腔内或身体外面,称为出血。
④梗死形成:由于血管的阻塞,局部组织缺血引起的坏死称为梗死,其形成过程称为梗死形成。
⑤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⑥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碍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⑦水肿与积水:细胞间液在组织间隙内异常增多,称为水肿,组织间液在胸腔、心包腔、腹腔、脑室等浆膜内蓄积过多,称为积水。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复习题1、水产动物细胞和组织变性的类型有哪些?类型(1)颗粒变性:一种最早和最轻微的细胞变性,很容易恢复,其特点是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水分增多,出现许多微细红染的蛋白性颗粒,故称颗粒变性。
(2).水泡变性水泡变性是指在细胞的胞浆内或胞核内出现多量水分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的现象.(3).脂肪变性是指在实质细胞的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的现象,简称脂变。
2、阐明寄生虫、宿主与外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3、阐明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因素?1. 环境因素A. 自然条件(1).养殖水体的空间因素: 养殖密度。
(2).养殖水体的水质因素:水质的好坏(溶氧、PH值等)。
(3).养殖水体的底质因素: 淤泥的影响。
B. 人为因素(1)放养密度过大或搭配比例不当(青鱼与鲤鱼的搭配)。
(2)饲养管理不当(用药方法、用药量不当,饲料投喂不当等)。
(3)机械损伤(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而继法感染,引起发病,水霉病)。
2.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甲壳动物、钩介幼虫、螨类等生物性因素。
3. 机体自身因素主要是指鱼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这与鱼的种类、年龄、生活习性和健康状况等方面有关。
疾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外界条件和内在的机体自身的抵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综合加以分析,才能正确找到疾病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药物治疗过程中有哪些不良反应?(1)副作用:是指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毒性反应: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
一般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个体敏感性较高时引起。
(3)过敏反应:(4)继发反应: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5、阐明水产动物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细菌胞体外有一层坚韧的细胞壁,具有维持细菌形态和保护功能。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1、寄生虫寄生于鱼体的方式(类型)有哪些?2、寄生虫通过哪些途径侵入鱼体?寄生后对宿主鱼造成哪些危害?3、试解释下列病理学名词:萎缩,变性,坏死,充血,出血,贫血,水肿,肥大与增生,肉芽组织4、什么叫炎症?鱼、虾类的炎症有哪些特点?5、鱼类常见肿瘤有哪些类型?6、渔用药物有哪些种类?每一类列举出1—3种常用药物。
7、试述抗菌素和磺胺药的作用机理。
并说明其抗药性是如何产生的?8、防治水产动物疾病的给药方法有哪些?并比较其优缺点。
9、用于防治鱼病的中草药,哪些具有抑菌作用?10、在水产动物的疾病防治工作中,为什么说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11、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目前常用的改善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有哪些?12、水产动物的日常饲养管理中,具体有哪些综合防病措施?13、传统的鱼病预防措施中,“四消”、“四定”具体指的是什么?投喂食物须定质、定量、定位、定时;机体消毒、饵料消毒、食场消毒、工具消毒14、草鱼出血病由什么病原体引起?有哪些主要症状?有哪几种防治方法?15、鲤痘疮病由什么病原体引起?有哪些主要症状?有哪几种防治方法?16、三角帆蚌瘟病有哪些主要症状?哪几种防治方法?17、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由什么病原体引起?有哪些主要症状?有哪几种防治方法?18、细菌性肠炎病由什么病原体引起?有哪些主要症状?有哪几种防治方法?19、鳖细菌性败血症有哪些主要症状?哪几种防治方法?20、牛蛙红腿病由什么病原体引起?有哪些主要症状?有哪几种防治方法?21、水霉病由什么病原体引起?有哪些主要症状?有哪几种防治方法?22、卵甲藻病有哪些主要症状?哪几种防治方法?23、锥体虫、隐鞭虫、艾美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和寄生部位,特别注意养殖鱼类上的常见种类。
24、小瓜虫、瓣体虫、斜管虫、车轮虫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引起的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25、指环虫、三代虫、锚首虫、本尼登虫、双身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危害和防治。
《水产动物疾病学》期终考试试卷

学院《水产动物疾病学》期终考试试卷(B 卷)适用专业: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包涵体: 2、健康管理: 3、败血症: 4、萎缩: 5、浮头和泛池: 6、兼性寄生: 7、修复: 8、协同作用: 9、充血: 10、继发性感染和再感染: 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15分)1、疾病的结局包括、和死亡三种。
2、药物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器官是,主要排泄器官是。
3、血液循环障碍包括、、、、和六种表现。
4、炎症主要表现为、和三个方面的变化。
5、患细菌性烂鳃病的病鱼鳃盖内表面充血、出血,中间腐蚀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透明小窗,俗称“”。
6、引起淡水鱼白点病的病原是,引起海水鱼白点病的病原是。
7、水霉病在鱼卵的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卵膜外丛生大量外菌丝,故叫“”,被寄生的鱼卵因外菌丝呈放射状,故有“”之称。
8、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全称:WSSV 、PCR 。
9、渔药的使用方法有、、、、和六种。
10、鱼类原虫病的病原是、和三类。
11、饥饿能够导致鱼患有的疾病是、。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渔药中哪种未被我国列为禁药()。
A、呋喃西林B、磺胺噻唑C、恩诺沙星D、环丙沙星2、下列细胞变性中不是由于细胞内水分增多导致的是()。
A、细胞肿胀B、颗粒变性C、气球样变D、透明变性3、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要病变的炎症的是()。
A、浆液性炎B、化脓性炎C、出血性炎D、肉芽肿性炎4、下列寄生虫属于蠕虫的是()。
A、指环虫B、小瓜虫C、粘孢子虫D、车轮虫5、草鱼三病不包括()。
A、肠炎病B、烂鳃病C、赤皮病D、出血病6、下列渔药中哪种已经被我国列为禁药()。
A、青霉素B、氯霉素C、链霉素D、庆大霉素7、不属于急性炎症的是()。
A、浆液性炎B、纤维素性炎C、出血性炎D、肉芽肿性炎8、下列寄生甲壳动物病中不属于由桡足类引起的疾病的是()。
A、中华鳋病B、锚头鳋病C、鱼虱病D、鱼鲺病9、草鱼出血病的病原属于()。
A、弹状病毒科B、虹彩病毒科C、疱疹病毒科D、呼肠孤病毒科10、患“翘尾巴病”的鲢鱼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叶常露出水面,该病的病原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 第二中间寄主:在寄生虫幼虫时期或者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中间寄主中,有时需多个寄主,最先一个称为第一中间寄主,其次寄生的寄主称为第二中间寄主2. 第一中间寄主:同上3. 隐性感染:同一种病原在第一次感染病后痊愈,但处于病原携带状态4. 终末寄主:寄生虫的成虫时期或者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5. 原发性感染:疾病发生在病原侵袭的健康者。
6. 继发性感染:已遭受病原感染的个体再次遭受到不同病原的侵袭。
7. 单纯感染:8. 混合感染9. 潜伏期:病原体侵入生物机体至出现最初临床症状的一段时间。
10.脂肪变性:指细胞包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11. 淤血: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器官和组织含血量增多,称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12. 水肿:等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
13. 颗粒变性: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
14. 积水:组织间液在组织浆膜腔内蓄积过多15. 坏死:局部组织或细胞死亡称为坏死。
16. 渗出液:密度高于1.018kg/L的水肿液称为渗出液,见于炎性水肿17. 漏出液:密度低于1.015kg/L的水肿液称为漏出液,出现在非炎性水肿。
18. 出血: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19. 贫血:组织或器官血量少于正常,称贫血。
20. 钙化:陈旧的坏死组织可继发有钙盐沉积,称为钙化。
21. 梗死:组织或器官的血液供应减少或停止。
22. 溢血:组织内出血称为溢血23. 肿胀: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或淤血充血而体积增大。
24.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25. 机化: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凝块和血栓等病理性产物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
26.血栓:在心脏活血管的某一部分由于血液成分凝集和凝固而形成固体,物质的形成的过程叫血栓形成。
该固体称为血栓。
27. 萎缩: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的过程。
28.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各种异常物质或原有物质的异常增多。
29. 增生:组织肿胀、压迫或牵引感觉神经末梢30. 色素沉着:过多色素存在于组织内,称为色素沉着。
31. 纤维素样变:间质的胶原纤维及小血管壁失去原有组织的结构特点,变为无结构、强嗜伊红染色的纤维素样物质。
32. 玻璃样变:在间质或细胞内出现一种均质、无结构的物质,可被伊红染成红色。
33. 良性肿瘤:指无浸润和转移能力的肿瘤。
35. 恶性肿瘤:细胞不仅异常快速增殖,而且可发生扩散转移的肿瘤。
36. 间变:恶性肿瘤缺乏分化,异型性显著。
37. 显微病理:38. 亚显微病理39. 组织液循环障碍:40. 血液循环障碍41.髓样小体:在某些细胞中尚可见到由单位膜包围,内有成堆的成螺纹或网状排列的嗜锇性的膜性成份小体,它对酸性磷酸酶呈阳性,称为髓样小体42. 药物半致死量:使动物半数死亡药物的剂量。
43. 药物的安全浓度范围:量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最大耐受量之间,在这个范围内一般剂量增加作用加强。
44. 药物致死量:超过中毒量而引起死亡的剂量45. 药物中毒量:超过最大耐受量而引起中毒的剂量1.脂肪变性:凡实质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其量超过正常生理范围;或原来不含脂滴的细胞,其胞浆内出现脂滴。
2.淤血:也称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的含血量增多。
3.第二中间寄主:寄生虫的红虫期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第二个寄主。
4.药物半致死量:测定药物对实验动物毒性时,在一定的时间内,实验动物死亡半数时药物的剂量。
5.水肿:组织间液在组织间隙内异常增多。
6.原发性感染:疾病发生在病原侵袭的健康者。
•继发性感染:已遭受病原感染的个体再次遭到不同病原的侵袭。
•原发性感染:指病原体直接浸入健康鱼体而引起的鱼病。
•再感染:第一次患某种疾病痊愈后,第二次又患同样的疾病。
•重复感染:第一次患某种疾病后,一般症状已消失,但仍遗留有病原体,机体和病原体间保持着暂时的平衡,当新的同种病原体入侵后,平衡被破坏,就会重新发病。
•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共同使用时,其作用因相互抵消或减弱,称拮抗作用。
•充血:机体的某一区域(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超过正常的现象。
•栓塞:在正常状况下并不存在于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或小块,随血流而被带到较小的血管中,引起管腔阻塞的过程。
•炎症:机体遭受有害刺激(如微生物、寄生虫、理化因子等)后所产生的防卫性反应,其作用为清除入侵体内的有害刺激物。
•水肿:组织间隙大量液体的积储。
•萎缩:物质代谢发生改变,使组织或器官的体积较正常缩小的过程。
•湖靛:池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花。
•泛池是因为池塘水体中溶解氧降低到不能满足鱼类生理上最低需要时,造成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二、填空:1.引起肿瘤的主要因素有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致癌因素和机体内在因素2. 栓塞主要分为血栓栓塞,气体栓赛,脂肪栓赛,组织性栓赛,细菌性栓赛和寄生虫性栓塞这几种类型。
3. 物质代谢障碍在形态上的反应表现为细胞和组织损伤,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可分为萎缩,变性,和坏死三种形式。
4.细胞坏死的细胞核变化有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三种形式。
5. 漂白粉主要治疗细菌性疾病,其治疗泼洒浓度为1ppm;它通过和氧化作用和氯化对细菌起到杀灭的效果;使用时应注意盛放在密闭的陶器内,测定有效氯含量和避免在中午强光下使用事项。
6.举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常用的六种卤素类药物漂白精,二氯代丙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制剂,氯化钠,碘。
7. 药物作用的类型强壮,兴奋,镇静,抑制,麻痹,麻醉。
8.水产动物药物分为哪几大类卤素类,重金属盐类,磺类,有机磷,抗生素,中药类。
9. 硫酸铜治疗原生动物病时一般泼洒浓度为0.7ppm,浸洗浓度为7~8ppm,20~30min ,它的毒性常受到温度,硬度、pH,水中有机物和金属化合物因素的影响,使用时应注意1硫酸铜安全浓度范围很小,故测量池水体积和计算时务必正确稍过量就会引起鱼中毒死亡;2在溶解药物时,所用的水不能超过60℃,否则失效;3硫酸铜不能经常使用,硫酸铜会引起鱼的肾细管扩大,细管周围的肾坏死,造血组织破坏,并可残留在鱼的鳃。
肌肉及肝内,可妨碍肠道酶,从而影响鱼的摄食和生长;4鱼出现浮头不能用;5防治对象:鞭毛虫病、纤毛虫病(小瓜虫除外)、吸管虫病、中华鱼蚤病;6防治的一般剂量:a、泼洒浓度0.7ppm;b、浸洗:7~8ppm,20~30’。
10. 水产动物常用的给药方法为挂袋法,浸洗法,遍洒法,浸沤法,口服法和注射法。
11.生石灰清塘有哪些优点1杀灭的生物的范围广泛,害鱼,蛙卵,蝌蚪,水生昆虫,螺蛳,蚂蟥,虾,蟹,各种病原体;2澄清池水,使得悬浮的胶状有机质等胶结沉淀;3生石灰遇水变成Ca(OH)2吸收CO2成碳酸钙,碳酸钙与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和碳酸形成缓冲作用,使得水的pH稳定,并成为微碱性,利于鱼的生活;4 钙是绿色植物以及动物不可缺少的元素,起到施肥作用;5疏松底质,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6 促使池底的N、P、K释放。
12. 白鲢疯狂病病原是鲢碘泡虫,有1个极囊,主要寄生在鱼的神经系统。
13. 指环虫和三代虫主要区别为:指环虫:⑴头器2对三代虫:⑴头器1对⑵眼点2对⑵无眼点⑶肠连结,7对边缘小钩⑶肠不连结,8对边缘小钩⑷卵生⑷胎生14. 九江头槽绦虫寄生在草鱼的肠部位,虫体节片根据其成熟度不同分为: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和妊娠节片。
15. 敌百虫主要治疗寄生蠕虫性疾病,其治疗泼洒浓度为;它是通过作用对病原起到杀灭的效果;使用时应注意,和事项。
16. 锚头鳋寄生在鱼的体表部位,成虫根据其成熟度的不同分为童虫,壮虫,老虫,用晶体敌百虫药物,浓度为90%可防治这种疾病。
17. 鲺寄生在水产动物的体表,口腔,鳃部位,雄鲺在第二、三、四游泳足的副性器官分别为僧帽状突起,精囊和栓。
18.引起气泡病的原因有水中氧气量达到过饱和,使用地下水,含氮过饱和,鱼苗的运输,人工送气过多,水温的突然升高,水中原有的溶解气体变成过饱和19.水温对水产动物的影响冻伤,感冒。
1. 危害较大的七种对虾病毒性疾病的病名是对虾肝胰腺细小类病毒病,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对虾杆状病毒病,中肠浊白浊病,对虾呼肠孤病毒病,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桃拉综合症,对虾白班综合征。
2. 细胞坏死的细胞核变化有溶解,碎裂,固缩,三种形式。
3. 指环虫和三代虫主要区别为:指环虫:⑴2对头器三代虫:⑴1对头器⑵2对眼点⑵无眼点⑶卵生⑶胎生⑷7对边缘小钩⑷8对边绿小钩5. 白鲢疯狂病病原是鲢碘泡虫,有 2 个极囊,主要寄生在鱼的神经系统。
6. 漂白粉主要治疗细菌性疾病,其治疗泼洒浓度为 1ppm ;它是通过氧化作用和氯化作用对细菌起到杀灭的效果;使用时应注意盛放在密闭的陶器内,测定有效氯含量和避免在中午强光下使用事项。
7. 聚缩虫主要寄生在甲壳类水产动物的甲壳部位,使用甲醛和硫酸锌药物治疗这种病效果较好,生产上常用的治疗浓度分别为 40ppm 和 2ppm 。
8. 鲺寄生在水产动物的体表部位,雄鲺在第二、三、四游泳足的副性器官分别为僧帽状突起,精囊和栓。
9.常见的固着类纤毛虫主要有哪几种聚缩虫,累枝虫,钟虫,单缩虫和舌杯虫。
10 .引起气泡病的原因有水中氧气量达到过饱和,使用地下水,含氮过饱和,鱼苗的运输,人工送气过多,水温的突然升高,水中原有的溶解气体变成过饱和。
•根据症状区分,草鱼出血病有(肠炎型、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三种类型。
•2、贝类的血液一般无色,如扇贝、牡蛎、文蛤等,是因为其血液含(血蓝蛋白)。
•3、有些种类血液是红色的,如泥蚶,魁蚶等,是因为其血液中含(血红蛋白)。
•4、锥体虫寄生在鱼的(血液)里,通过(水蛭)传播。
•5、病原对宿主的危害主要有(夺取营养、机械损伤、分泌有害物质)三个方面。
•6、药物的剂量必须达到(最小有效剂量)才能产生效应,但是超过(最大剂量)又会引起中毒。
•7、敌百虫在碱性条件下迅速降解为(敌敌畏),其毒性增强近10倍,它是一种胆碱脂酶抑制剂。
•8、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典型症状是(烂鳃和开天窗)。
•9、白头白嘴病主要危害鱼的(苗种)阶段。
•10、漂白粉是一种混合物,它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11、病毒进入机体的途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水平感染)与(垂直感染)。
•12、发现鱼浮头的急救办法有(加注新水、开机增氧机、泼洒增氧药物)等。
•13、鱼苗转塘时,两水体的温差不超过±(2)℃,鱼种转塘时,两水体的温差不超过±(5)℃。
•14、在复口吸虫的生活史中,(螺类)为第一中间宿主,(鱼类)为第二中间宿主,鸥鸟为终末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