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学及疾病防控复习题(编辑)
淡水养殖鱼类病害生物防治策略考核试卷

B.饲料种类
C.鱼类品种
D.以上都是
12.下列哪种生物防治方法可以减少化学药物对水体的污染?()
A.投喂抗生素
B.使用消毒剂
C.利用天敌生物控制害虫
D.投喂含有益生菌的饲料
13.以下哪个环节是淡水养殖鱼类病害生物防治的关键?()
A.鱼种选择
B.饲料投喂
C.水管理
D.病害诊断
14.下列哪种生物制剂可以用于防治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病害?()
A.抗菌肽
B.芽孢杆菌
C.绿脓杆菌
D.益生菌
15.淡水养殖鱼类病害生物防治中,以下哪个措施有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A.提高鱼类密度
B.投喂高蛋白饲料
C.保持水质清新,增加溶氧
D.定期使用消毒剂
16.以下哪种生物在淡水养殖鱼类病害生物防治中具有抑制作用?()
A.水霉
B.弓形虫
C.螨虫
D.硝化细菌
17.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淡水养殖鱼类病害的发生率?()
B.使用消毒剂
C.投喂含有益生菌的饲料
D.调整水质
6.淡水养殖鱼类病害生物防治中,益生菌的作用包括()
A.抑制有害菌生长
B.提高鱼类免疫力
C.改善水质
D.增加鱼类产量
7.以下哪些生物制剂在淡水养殖鱼类病害生物防治中使用时应注意使用量?(")
A.抗菌肽
B.益生菌
C.消毒剂
D.绿脓杆菌
8.以下哪些情况下,淡水养殖鱼类病害生物防治效果可能不佳?()
A.投喂含有抗菌肽的饲料
B.使用消毒剂
C.利用天敌生物
D.调整水质
11.以下哪些生物与淡水养殖鱼类病害生物防治相关?()
A.轮虫
最新水产动物增养殖学(鱼类养殖部分)复习参考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复习参考(鱼类养殖部分)一.名词解释1.水产动物栖息于水中生长、发育、繁殖的动物。
2.水产经济动物在鱼、虾、蟹、贝等种类中,可被人们开发利用的水产动物。
3.水产动物增养殖学整合了鱼类、虾蟹类、贝类和其他种类增养殖的理论和技术,是研究增养殖对象生物学原理与增养殖技术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4.繁殖保护就是通过休渔、定额捕捞等措施对渔业资源的保护。
5.放流就是把鱼类等种苗培养到一定大小,使它可以进行独立生活,具有抵抗敌害的能力,然后放到自然水域中任其索饵、生长、发育。
6.移植指把某一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引到其它地区,使其在新地区的环境条件中能继续生活、生长和繁洐后代(目的在于改善和充分利用某一特定天然水域的生产潜力,形成新的渔业对象)。
7.驯化被移植的种类在新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使它们适应于新的环境中生活和繁洐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8.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由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和海水鱼类增养殖学三课合成)9.水产业及其分类水产业又称渔业,是从海水和淡水水域中取得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鱼、虾、蟹、贝、藻等)以供人类利用的事业。
按生产水域,水产业可分为淡水渔业、海洋渔业。
按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则可分为捕捞业、养殖业、增殖业、加工业、休闲渔业。
10.养殖在较小的水体内将鱼等品种养到商品规格以供上市的生产过程。
11.养殖的分类按基础设施,可分为池塘、河道、湖泊、水库、稻田、工业化、海水网箱、港湾养鱼等;按养殖对象,可分为鱼类养殖、虾蟹养殖、贝类养殖、藻类栽培及龟鄨蛙类养殖等;按水域盐度,可分为海/咸水(16‰以上)、咸淡水(0.5 -16‰)、淡水(0.5‰以下)养殖;按养殖适温,可分为冷水(20℃以下)养殖和温水(20℃以上)养殖;按措施强度,可分为精养、半精/粗养和粗养;按生产方式,可分为单养、混养和套养。
鱼病防治复习题答案

鱼病防治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鱼类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以下哪几种?A. 寄生虫病B. 细菌性疾病C. 病毒性疾病D. 真菌性疾病E. 以上都是答案:E2. 鱼类疾病防治中,以下哪个措施不属于预防措施?A. 定期换水B. 合理投喂C. 及时隔离病鱼D. 使用抗生素E. 保持水质清洁答案:D3. 鱼类疾病诊断时,以下哪个方法不是常用的诊断方法?A. 观察法B. 显微镜检查C. 实验室培养D. 直接投药E. 病原体检测答案:D二、填空题1. 鱼类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环境因素、病原体感染、营养不良2. 鱼类疾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综合治理三、简答题1. 请简述鱼类疾病防治中的“四早”原则。
答案:鱼类疾病防治中的“四早”原则指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这四个原则有助于及时控制疾病的传播,减少损失。
2. 描述鱼类疾病防治中常用的消毒方法。
答案:鱼类疾病防治中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如紫外线照射、高温消毒)、化学消毒(如使用氯制剂、碘制剂等)和生物消毒(如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水质净化)。
四、论述题1. 论述鱼类养殖中如何进行疾病预防。
答案:鱼类养殖中进行疾病预防的方法主要包括: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合理投喂,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如保持适宜的水温、pH值等;及时隔离疑似病鱼,防止疾病的传播;加强鱼类的营养管理,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五、案例分析题1. 某养殖场发现部分鱼类出现体色变浅、食欲不振等症状,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答案:鱼类出现体色变浅、食欲不振等症状可能是由于水质问题、营养不良或疾病感染等原因引起。
应对措施包括:首先,检测水质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等,确保水质适宜;其次,检查饲料质量,确保营养均衡;再次,观察鱼类是否有异常行为或体表损伤,必要时进行病原体检测;最后,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调整水质、改善饲料或使用药物治疗。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2023修改整理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一、名词解释1.养殖和增殖养殖: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
增殖:指对水体中原有渔业资源的繁殖和保护,使其形成渔业产量。
2.仔鱼和稚鱼仔鱼:指刚从卵膜孵出,卵黄囊较大,眼无色素,身体具鳍褶的鱼苗。
稚鱼:指鳍褶彻底消失,体侧开始闪现鳞片至全身被鳞的鱼苗。
3.鱼苗和鱼种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 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4.鱼苗哺育和鱼种哺育鱼苗哺育:指将鱼苗经15~20d的饲养,哺育成全长3cm左右的稚鱼。
鱼种哺育: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养2~5个月,使其长成全长10~20cm的幼鱼。
5.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
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具繁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6.增养殖水域和水域环境增养殖水域:指所有适宜水生经济动植物生长、繁殖、索饵、越冬及洄游的水域.水域环境:指水生经济动物生存所需的各种自然条件。
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7.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池塘养鱼: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举行养鱼生产.网箱养鱼:指在天然水域中设置由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的一定形状的箱体(称网箱),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高密度地哺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的养鱼方式。
8.生态养鱼和综合养鱼生态养鱼: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运用系统工程想法,在总结传统渔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的综合养殖生产模式。
综合养殖:是以养鱼为主,渔、农、牧(或渔、农、牧、果)和农副产品加工综合经营及综合利用的生产形式。
9.合理放养和放养效益合理放养:指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程度尽可能与水体的供饵习惯,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
鱼类增养殖复习题整理.(DOC)

一、名词解释1.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淡水、海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学科。
2.漂浮性卵:是鱼类的雌性生殖细胞,它的特性介于浮性卵与沉性卵之间,卵的密度稍大于水,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有较大的卵间隙。
3.肉食性鱼类: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要食物的鱼类。
又可分为伏击式猎食性、追捕式掠食性和吮吸式猎食性。
4.生理生态产卵:将生态法与生理法结合运用,既注射催情剂又提供合适的生态条件的产卵方法。
5.胚前期:是精、卵细胞发生和形成的阶段。
6.混合性营养期:随着鱼体内鳔的充气,消化道、眼、鳍等初步发育,鱼苗一边吸收卵黄,一面开始摄食外界食物。
7.摄食效率:成功捕食到食物对象的反应次数占已进行过的捕食反应次数的百分数。
8.养殖周期:是指饲养鱼类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要的时间。
9.主养鱼类:又称主体鱼,也就是主要的养殖鱼类。
10.合理放养:包括合理的放养对象、确定放养种类间的合理比例、合理的放养数量和良好的鱼种规格。
11.养殖容量:在特定水域和养殖对象条件下,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保持环境友好,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和手段,实现养殖生物学安全,保证水域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单位水体对增养殖对象的最大承载量。
12.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13.经营管理:包括经营和管理两部分内容。
经营就是以市场为对象,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手段,为实现企业的长远性总目标所进行的制定方案等一系列组织活动。
管理是对企业的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按市场和生产要求进行有效地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利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14.经营决策:为了解决企业当前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通过民主化、科学化的手段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以达到一定目的的过程。
15.鱼类增养殖:包括养殖和增殖两个部分。
鱼类增殖是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促使其生长发育繁殖,最终培育成满足市场需求的食用鱼的过程;鱼类增殖是指对天然水域鱼类资源进行繁殖保护以及鱼苗、种苗人工放流,增加鱼类资源数量的过程。
鱼类增养殖学及疾病防控复习题(编辑)

《水产动物养殖及疾病防治》复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水产养殖:利用各种水域或滩涂,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
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鱼:通常用鳃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体披鳞片(大多数);终生在水中生活;变温脊椎动物.水产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的发病原因、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科学.双膜理论:在气、液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相对稳定的气膜和液膜;即使气相、液相呈湍流状态,这两层膜内仍保持层流状态。
无论如何扰动气体或液体,都不能将这两层膜消除,只能改变膜的厚度。
温跃层:水体上层有一水温变化不大的较高温水层,水体下层有一水温变化不大的较低温水层,两水层之间有一温度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的水层即为温跃层。
透明度:是太阳光能进入水体内大小的一种量度,也是反应水体肥力的指标,由水体含颗粒物质及色度决定。
水质: 水的性质,它是水中各种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不同而导致水的感官性状(色嗅味浑浊)物理化学性质(温度电导率放射性等)化学成分微型生物组成的综合特性。
硝化作用:氨在硝化菌作用下进一步氧化为NO3-的过程。
2NH4++3O2→4H++2NO2-+2H2O+能量(或文字叙述)2NO2-+ O2→2 NO3-+能量(或文字叙述)仔鱼期:从受精卵孵出至奇鳍鳍条基本形成时的鱼类早期发育个体。
稚鱼期:从鳍条基本形成到鳞片开始出现时的鱼类发育个体。
鱼苗:是指鱼类受精卵正常发育孵化脱膜后生长到体长2.6厘米这段时期的鱼体。
水花:刚孵出3~4天,鳔已充气,能水平游动,可以下塘饲养的仔鱼乌仔:鱼苗下塘后经10~15天的培育,全长约2cm时的仔鱼。
夏花:乌仔经过5~10天的培育,养成全长3cm左右时的稚鱼,也称火片或寸片。
秋片:夏花经3~5个月的培育,养成全长10~17cm的鱼种。
春片:秋片越冬后称为春片。
1龄鱼种:夏花鱼种培育到当年12月底出池时称为1龄鱼种。
水产增养殖学重点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仅供参考)1.鱼类养殖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鱼、工业化养鱼、港养等;鱼类增殖包括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与海域等)鱼种人工放流增殖、水域养殖环境保护和自然增殖等。
2、早在公元前460年左右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养鱼史上有名的始组范蠡就著有《养鱼经》,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在公元618—907年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民不满足于单一鱼类的养殖,扩大养殖种类,开发其它鱼类的饲养已成为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法律禁止人民捕食鲤鱼。
在这两种因素的促进下,发展饲养草鱼、青鱼、鲢、鳙鱼。
3、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
鲢、鳙、草、青、鲤等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0~32℃左右,4、水温状况的改良:(1)春季水温鱼池灌较浅水,至夏季加至最高水位。
(2)池边不宜种植高大树木,包括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 (3)如引用水温较低的溪水或泉水饲养温水性鱼类,须提高水温后入池。
(4)在风力较大的地区,注意保持一定的水温。
(5) 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地下温热泉水或工厂温排水以提高池塘水温,可促使家鱼提早成熟和产卵、进行罗非鱼越冬、提高单位水体的鱼产量。
5、透明度是表示光线透入水中的程度。
肥水的透明度在20~40cm之间。
6、水的热阻力: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7、(1)池塘溶氧的变化规律①昼夜变化(主要是因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白天含氧量高,下午2-4时水中溶氧量常常达到过饱和,至黎明前降到最低值。
昼夜差异:一般来说,浮游植物密度高时昼夜差异大,浮游植物密度低时差异小;晴天差异大,阴天差异小。
②垂直变化(在夏季的晴天表现较明显):上层产生的氧量要比下层高得多,一般日出后上下水层的氧差即逐渐增大,至下午氧差最大,日落后逐渐减小,清晨的氧差最小。
③水平变化(主要是受风力的影响):白天下风处的溶氧都比上风处高,上下层均是如此。
水产养殖病害预防与控制考核试卷

C.鱼类肠炎
D.鱼鲑病
11.在水产养殖中,哪种病原体容易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A.细菌
B.病毒
C.寄生虫
D.霉菌
12.以下哪种措施有助于提高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效果?()
A.合理搭配养殖品种
B.养殖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药物
C.投喂过量饲料
D.忽视水质管理
13.下列哪种水质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
D.养殖技术水平
16.以下哪些水质指标是监测水产养殖水质时需要关注的?()
A.溶解氧
B. pH值
C.氨氮
D.以上都是
17.以下哪些鱼类疫苗接种方法可能会被采用?()
A.皮下注射
B.肌肉注射
C.口服
D.以上都可以
18.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减少水产养殖中的环境污染?()
A.合理处理养殖废水
B.优化饲料配方
A.定期投放生物制剂
B.定期排放养殖废水
C.投放大量抗生素
D.长时间不换水
14.在水产养殖中,以下哪种情况容易导致鱼类免疫力下降?()
A.养殖密度适中
B.饲料营养均衡
C.水质恶化
D.避免鱼类疫苗接种
15.以下哪种鱼类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A.鱼痘病
B.鱼类出血性败血症
C.鱼类肠炎
D.鱼鲑病
16.下列哪种方法不能有效预防水产养殖病害?()
A.养殖密度过大
B.水质恶化
C.饲料质量差
D.定期疫苗接种
2.预防水产养殖病害的有效措施包括哪些?()
A.定期对养殖工具进行消毒
B.投喂新鲜有营养的饲料
C.保持适当的养殖密度
D.不进行水质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动物养殖及疾病防治》复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水产养殖:利用各种水域或滩涂,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
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鱼:通常用鳃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体披鳞片(大多数);终生在水中生活;变温脊椎动物.水产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的发病原因、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科学.双膜理论:在气、液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相对稳定的气膜和液膜;即使气相、液相呈湍流状态,这两层膜内仍保持层流状态。
无论如何扰动气体或液体,都不能将这两层膜消除,只能改变膜的厚度。
温跃层:水体上层有一水温变化不大的较高温水层,水体下层有一水温变化不大的较低温水层,两水层之间有一温度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的水层即为温跃层。
透明度:是太阳光能进入水体内大小的一种量度,也是反应水体肥力的指标,由水体含颗粒物质及色度决定。
水质: 水的性质,它是水中各种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不同而导致水的感官性状(色嗅味浑浊)物理化学性质(温度电导率放射性等)化学成分微型生物组成的综合特性。
硝化作用:氨在硝化菌作用下进一步氧化为NO3-的过程。
2NH4++3O2→4H++2NO2-+2H2O+能量(或文字叙述)2NO2-+ O2→2 NO3-+能量(或文字叙述)仔鱼期:从受精卵孵出至奇鳍鳍条基本形成时的鱼类早期发育个体。
稚鱼期:从鳍条基本形成到鳞片开始出现时的鱼类发育个体。
鱼苗:是指鱼类受精卵正常发育孵化脱膜后生长到体长2.6厘米这段时期的鱼体。
水花:刚孵出3~4天,鳔已充气,能水平游动,可以下塘饲养的仔鱼乌仔:鱼苗下塘后经10~15天的培育,全长约2cm时的仔鱼。
夏花:乌仔经过5~10天的培育,养成全长3cm左右时的稚鱼,也称火片或寸片。
秋片:夏花经3~5个月的培育,养成全长10~17cm的鱼种。
春片:秋片越冬后称为春片。
1龄鱼种:夏花鱼种培育到当年12月底出池时称为1龄鱼种。
不可逆点:仔鱼在持续饥饿到某一时间点时,尽管还能继续生存较长一段时间,但已虚弱得不可能再恢复摄食能力。
此时为仔鱼培育过程中的临界期。
鱼苗培育:是指把出膜后3天的鱼苗饲养到体长3cm左右夏花鱼种的生产阶段,一般需要20天左右鱼种培育:池塘养鱼:池塘养鱼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
网箱养鱼:在天然水域条件下,利用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的箱体,设置在水体中,把鱼类高密度地养在箱中,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
工厂化养鱼:运用建筑、机电、化学、自动控制学等学科原理,对养鱼生产中的水质、水温、水流、投饵、排污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始终维持鱼类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快速生长和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污染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
催产率:催产后产出卵的亲鱼与催产亲鱼的数量之比。
孵化率:水产动物胚胎发育阶段中,从卵内破膜而出的个体数量与受精卵数量之比值。
效应时间:亲鱼注射完最后一针催产剂后到开始发情所需的时间。
遍洒法:全池遍洒药液,使池水达到一定浓度,杀灭体外及池水中的病原体。
此法杀灭病原体较彻底,但用药量大、副作用大,易发生事故。
药浴法:将水产动物集中在较小容器、较高浓度药液中进行短期强迫药浴,以杀灭体外病原体,但不能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
热带鱼类:对水温要求高,适宜在较高的水温中生活,其生存温度多为10℃~40℃,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
温水性鱼类:温水性鱼类要求在温带水域条件下生活,其生存水温为0.5℃~38℃,摄食和生长的适宜水温为20℃~32℃,繁殖的适宜水温为22℃~26℃。
冷水鱼类:冷水性鱼类要求在较低水温条件下才能正常生活。
二、填空题1.碱度与水产养殖的关系在三方面,分别为调节CO2的产耗关系、稳定水体pH,过高对养殖生物毒害作用以及_____络合重金属、降低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度性______。
2.水产养殖池塘常用石灰进行清塘,达到清塘效果时水体适宜的pH值为___11________。
3.池塘养殖鲤鱼、鲫鱼较为适宜的透明度为___25-40cm________。
4.池塘精养水质优劣主要从三方面去判定,为__看鱼_________、____看水_______和测水。
5.影响气体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气体不饱和程度、气水的单位体积表面积_和_扰动状况或气液界面更新状况_。
6.水体施用无机肥合理的N/P质量比为__7.2:1_________。
7.反映水体中有机物含量和污染状况的指标较多,其中BOD是指生物耗氧量,COD是指_化学耗氧量__。
8.特种水产养殖品种亲鱼的来源有.自然水域捕捞成熟个体,从自然水域捕捞人工强化培育和直接由鱼苗培育成亲鱼三种途径。
9.目前我国主要的鳗鲡养殖品种有两种,分别为日本鳗、欧洲鳗。
10.奥尼罗非鱼是由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种内杂交获得,全雄率可达83-100%,平均92%以上。
11.南方大口鲶为四川重要水产养殖品种,其成鱼阶段的食性为_肉食性__________。
12.黄鳝具有性逆转现象,体长20—30cm阶段的黄鳝多为___雌________性。
13.我国从国外引进的且具有较大规模养殖的蛙类品种有两种,其分别为___牛蛙________和____美蛙_______。
14.丁鱼岁属于底层鱼类,其生长的适宜水温为20℃~28℃,食性为杂食性鱼类。
15.虹鳟属冷水性鱼类,成鱼生长最适宜的水温为___12~18℃,亲鱼培育适宜的水温为__4~13℃___。
16.大银鱼的食性为_肉食性_,适合放养的水体为__大中型水域或水库、湖泊_。
17.大鲵成体在自然环境中栖息于阴河暗泉水,人工养殖的栖息于人工穴洞之中,其生长适宜水温为 16~25℃。
18.我国鲌鱼养殖具有较大的前景,养殖品种较多,其中生长个体最大品种是_翘嘴红鲌。
19.我国淡水四大家鱼是指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20水产动物疾病按病原分可分为__生物_和___非生物________。
21.水产上消毒的“四消”是指水体消毒、机体(鱼体)消毒、饲料消毒、工具消毒。
疾病根据病情发展的阶段特征可分为三个时期_潜伏期_、前趋期、发展期。
22.草鱼三病通常是指草鱼的_烂鳃、_赤皮_、肠炎。
23.鱼类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有促性腺激素释放素、促性腺激素释素放抑制。
24.在鱼类繁殖中,应用于鱼类催产的激素有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地欧酮。
25.水产繁殖亲鱼成熟度的判定主要通过三方面去判定,可用三个字来描述,分别为__看_、__挤__、__摸___。
26.水产鱼类繁殖时催产药物的注射部位主要两个部位,分别为_肌肉_、__体腔_。
27.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阶段下塘方法一般为_肥水下塘__。
28.鱼类养殖饵料投喂一般要遵循“四定”法则,其具体为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29.鱼类催产药物品种较多,其中HCG代表__绒毛膜促性腺激素_、LRH-A代表_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_、DOM代表__地欧酮_。
30.在鱼类繁殖中促使亲鱼成熟、产卵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某水体面积1000公顷,准备放养滤食性鱼类鲢鳙,放养比例为6:4,其中占6份的是___鲢鱼__。
32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疾病原则为_预防为主、防治结合_。
三、判断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当其它条件一定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升高。
(×)2.pH为8.5的养殖水体中,二氧化碳平衡系统主要以HCO3-的形式存在。
(√)3.静水池塘养殖,当鱼泛池抢救时,补水是最主要的增氧途径。
(×)4.pH为9.0的池塘养殖水体中,二氧化碳平衡系主要以CO2、HCO3-的形式存在。
(×)5.利用地下井水养殖鱼类具有水温稳定、水质洁净、溶解氧丰富等特点。
(×)6.斑鳠为我国珠江水系名贵鱼类,其食性为滤食性,非常适合于肥水池塘养殖。
(×)7.革胡子鲇耐低温力强,适宜北方养殖。
(×)8.大马哈鱼属于洄游性鱼类,为海水生长发育后洄游到淡水产卵受精繁殖方式。
(√)9.池沼公鱼和大银鱼都适宜于中大型水域增殖,池沼公鱼更适宜于北方而大银鱼更适宜于南方增殖。
(√)10.翘嘴红鲌具有抗逆性强、耐低氧、集群性强、抢食性强,、易人工饲料驯养,适于池塘网箱养殖。
(√)11.匙吻鲟生活于水体的中下层,摄食方式为刮食,可放流于湖泊、水库等大水域。
(×)12.网箱养殖底质不是重要的选址条件,底质为硬砂或软泥对网箱养殖无影响(×)网箱养殖只适宜养殖给食性鱼类,不适宜养殖滤食性鱼类。
(×)网箱养殖区域的选择与附近有工厂化无污染源无关。
(×)13.鳗鲡的生殖洄游是由淡水进入海水即淡水中生长成熟后到海洋中繁殖的方式。
√)14.罗非鱼属于非洲淡水热带鱼类,不适宜海水养殖。
(×)15.匙吻鲟属于滤食性,可采用湖泊、水库等大水域放流方式来提高经济效益。
(√)16鳜鱼摄食饵料鱼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饵料鱼的体高而不是体长。
(√)17石斑鱼喜独居,不喜集群。
(√)⒙自残行为是导致高密度养殖红鳍东方豚高死亡的主要原因。
(√)19“蓑衣病”是猫头鳋寄生引起的。
(√)20挂袋法能彻底杀灭病原体。
(×)22口服法疗效快,适用于病情特别严重的病鱼。
(×)23硫酸铜适用于杀灭寄生原虫病。
(√)24晶体敌百虫适用于挂袋预防疾病。
(×)25打印病主要危害鲤鲫鱼,尤其在夏秋两季常发生。
(×)26 患车轮虫病的鱼可呈现“跑马”症状。
(√)27. 小瓜子虫病只危害淡水鱼类。
(√)28人工催产鱼类,催产激素注射越多,效果越好。
(×)29鱼类卵子发育到第二时相时卵母细胞处于大生长期。
(×)30用鱼类脑垂体作鱼类催产激素,其不具有种间限制,适用于所有水生动物的催产。
(×)31鱼苗培育中鱼苗投放适宜时机为"肥水下塘"。
32.鱼类为变温动物,故对水体温度变化不敏感,在养殖中水温管理不是重点。
(×)33.某种鱼在繁殖季节,其中一尾鱼腹部膨胀,我们可初步判断次鱼为雌性。
(√)34.鱼类繁殖人工授精的受精率较自然受精的受精率低。
(√)35.池塘精养鲤鱼可搭配鲫鱼来充分利用养殖空间,从而增加产量。
(×)36.池塘精养鲤鱼可搭配花白鲢来利用养殖空间和控水,从而增加产量。
(√)37.池塘精养常搭配鲢鳙,一般鳙鱼放养量大于鲢鱼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