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工艺学复习资料(试题题目)

合集下载

玻璃工艺学:玻璃工艺学测考试题(最新版).doc

玻璃工艺学:玻璃工艺学测考试题(最新版).doc

玻璃工艺学:玻璃工艺学测考试题(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名词解释 玻璃的热历史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长性玻璃 本题答案: 3、问答题 玻璃的光学常数包括哪些内容? 本题答案: 4、问答题 玻璃原料的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本题答案: 5、名词解释 粘度温度系数 本题答案: 6、问答题 影响玻璃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 本题答案: 7、问答题 配合料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本题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8、问答题叙述玻璃表面激光刻花的原理?本题答案:9、问答题气泡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消除一次气泡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本题答案:10、问答题如何利用密度控制玻璃生产的工艺过程?本题答案:11、问答题玻璃生产中为何要使用澄清剂?本题答案:12、名词解释E-CR玻璃本题答案:13、名词解释逆性玻璃本题答案:14、单项选择题遮阳系数(),阻挡阳光热量向室内辐射的性能()。

A.越小,越差B.越小,越好C.越大,越好D.增大,变好本题答案:15、名词解释混合碱效应本题答案:16、问答题玻璃形成与析晶的热力学与和动力学特点是什么?本题答案:17、单项选择题近红外区光度测量准确度是以内,重复性()。

A.0.5%B.1%C.1.5%D.2%本题答案:18、名词解释A玻璃本题答案:19、名词解释D玻璃本题答案:20、单项选择题紫外区-可见区光度测量准确度是()以内.A.0.5%B.1%C.1.5%D.2%本题答案:21、问答题简述硅酸盐玻璃的导电机理?本题答案:22、多项选择题性治疗的成败取决于很多因素,最重要、最根本的是()。

玻璃工试题及答案

玻璃工试题及答案

玻璃工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A. 硅酸盐B. 碳酸盐C. 氧化物D. 硫化物答案:A2. 玻璃的熔点通常在什么范围内?A. 500-700℃B. 700-900℃C. 900-1100℃D. 1100-1300℃答案:D3. 下列哪种玻璃是安全玻璃?A. 普通玻璃B. 钢化玻璃C. 有色玻璃D. 夹层玻璃答案:B4. 玻璃的折射率通常在什么范围内?A. 1.4-1.5B. 1.5-1.6C. 1.6-1.7D. 1.7-1.8答案:B5. 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是多少?A. 0.5-1.0B. 1.0-1.5C. 1.5-2.0D. 2.0-2.5答案:B6. 玻璃的抗拉强度是多少?A. 10-20 MPaB. 20-40 MPaC. 40-60 MPaD. 60-80 MPa答案:B7. 玻璃的透光率通常在什么范围内?A. 80%-90%B. 90%-95%C. 95%-99%D. 99%-100%答案:C8. 玻璃的表面硬度是多少?A. 3-4B. 4-5C. 5-6D. 6-7答案:C9. 玻璃的导热系数是多少?A. 0.5-1.0 W/(m·K)B. 1.0-1.5 W/(m·K)C. 1.5-2.0 W/(m·K)D. 2.0-2.5 W/(m·K)答案:B10. 玻璃的比重是多少?A. 2.4-2.5B. 2.5-2.6C. 2.6-2.7D. 2.7-2.8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____。

答案:二氧化硅2. 钢化玻璃的表面应力是普通玻璃的____倍。

答案:4-63. 夹层玻璃是由两层或多层玻璃之间夹有一层或多层____材料。

答案:PVB4. 玻璃的热稳定性好,不易因温度变化而发生____。

答案:破裂5.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好,不易与____发生反应。

答案:酸、碱6. 玻璃的光学性能好,可以用于制造____。

玻璃工艺复习题

玻璃工艺复习题

1,狭义的玻璃;玻璃是一种在凝固时基本不结晶的无机熔融物(三条件:非晶态,熔融物冷却,无机物)。

2,广义的玻璃;玻璃是呈现玻璃转变现象的非晶态固体。

3,从结构的角度定义玻璃;玻璃是一种具有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其原子排列是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3, 玻璃的转变温度区间:玻璃从流动性的熔体转变为具有刚性的固体,要经过一个过渡温度区。

这个过渡温度区称为玻璃的转变温度区。

4,桥氧;两个硅原子所共有的氧(双键)。

5,非桥氧;与一个硅原子结合的氧(单键)。

6,积聚作用:高场强的网络外体使周围网络中的氧按其本身的配位数来排列。

7,Ca2+的压制作用:牵制Na+的迁移,使化学稳定性上升,电导率下降。

8,硼氧反常:纯B2O3玻璃中加入Na2O,各种物理性质出现极值。

而不象SiO2中加入Na2O后性质变坏。

9,硼反常(硼效应):在钠硅酸盐玻璃中加入氧化硼时,性质曲线上产生极值的现象。

10,铝反常(铝效应):在钠硅酸盐玻璃中加入氧化铝时,性质曲线上产生极值的现象。

11,“硼—铝”反常现象:在某些钠硼铝硅酸盐玻璃中,在不同的Na2O/B2O3比值下,以Al2O3 代替SiO2时,玻璃的某些性质如折射率、密度等变化曲线出现极值的现象。

12,逆性玻璃;当桥氧数小于2时,一般不能形成玻璃,但当具有半径不同,电荷不同的金属离子存在时也能成为玻璃,且玻璃性能随金属离子数增多向着与正常玻璃相反的方向变化,此类玻璃称为逆性玻璃。

13,混合碱效应(中和效应或双碱效应):在二元碱硅玻璃中,当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总量不变,用一种氧化物取代另一种,玻璃与扩散有关的性质不成直线变化,而出现明显的极值。

14,玻璃的热历史;玻璃从高温液态冷却,通过转变温度区域和退火温度区域的经历。

15,容积分率;晶体体积与熔体体积之比,容积分率=(V L/ V)= 10-6。

16,“三分之二”规则;在相似的粘度-温度曲线的情况下,具有较低的熔点,即T g/T m值较大时,易形成玻璃。

复习思考题--玻璃工艺学

复习思考题--玻璃工艺学

第二篇玻璃工艺学第二章玻璃的性质1 、透光性是否是玻璃的通性?玻璃通性有哪些?2 、可否称玻璃为凝固的液体?3 、玻璃的粘度对生产有何4 、玻璃有何结构特点?5 、两大结构学说各强调了玻璃结构的哪些方面?6 、相同成分的块状玻璃与玻璃纤维相比,哪种的机械强度更大?为什么?7 、为什么保温瓶壁通常都很薄?8 、为什么玻璃受急冷比受急热更容易破裂?9 、为什么水玻璃可以溶解于水而窗玻璃不能?10 、玻璃在大气中和在水中相比,哪种情况更容易破坏?11 、玻璃在常温状态下为什么可以被看作绝缘体?12 、为什么铅硅酸盐玻璃折射率比窗玻璃高?13 、下列氧化物,那些能使玻璃着色?为什么?CaO 、CuO 、Cu2O 、Cr2O3、CoO 、Mn2O3第三章玻璃生产工艺1 、平板玻璃生产时,为什么一般不用高岭土引入 Al2O3?2 、以硝代碱引入 Na2O ,有何利弊?3 、玻璃生产对配合料质量有何要求?4 、是否混合时间越长,均匀度越高?5 、如何提高配合料的均匀度?6 、玻璃生产,为什么不以氧化钙、氧化镁的形式引入玻璃成分,而用石灰石、白云石?7 、既然玻璃澄清是为了排除气泡,为什么使用澄清剂?8 、为什么箱式蓄热室比上升道式蓄热室能将空气预热到更高的温度?9 、说明排烟供气系统上各设备作用。

10 、平板玻璃生产通常使用哪些原料?各引入什么成分?11 、原料加工有何意义?12 、玻璃生产采用那些设备加工原料?为什么要避免“过粉碎”?13 、采用用哪些措施可以提高称量的准确性?14 、影响混合均匀度的因素有哪些?15 、混合过程中加水目的何在?可采用哪些形式加水?为什么要控制加水量、加水温度?16 、碎玻璃加入方式有哪些?各有何利弊?17 、碎玻璃加入量大时为什么要“补碱”?18 、生产中因故障导致硅砂使用量增大,可能会出现什么缺陷?19 、配合料储存采用什么设施?储存时间过长、过短各有什么后果?20 、玻璃熔制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进行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1 、玻璃熔制过程需要做到“四小稳”,内容是什么?22 、泡界线是怎样形成的?泡界线跑偏如何纠正?23 、随着熔制时间的延续,粉料熔化速度是加速进行还是减速进行?24 、配合料粒度对熔化速度有什么影响?25 、玻璃液澄清有何目的?粘度、表面张力对玻璃液澄清各有何影响?26 、为什么采用 As 2 O 3 作为澄清剂时需要与 NaNO 3 合用?27 、温度、窑压不稳定会影响玻璃液澄清质量,为什么?28 、玻璃液均化目的时什么?29 、对玻璃液的冷却有哪些要求?30 、分析玻璃熔制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在玻璃制品中出现什么缺陷?31 、哪些措施可以维持玻璃液面的稳定?32 、火焰的气氛制度怎么控制?33 、如果在助燃空气中增加氧气含量,对生产有何影响?34 、玻璃中配合料结石和耐火材料结石各有何特征?产生原因有哪些?35 、保护气体对浮法玻璃的生产有何作用?36 、浮法生产中为什么选择锡作为浮抛介质?37 、玻璃为什么有光滑平整的表面?38 、浮法玻璃成分特点是什么?39 、为什么相同成分的浮法玻璃比其它方法生产的玻璃颜色更深?40 、浮法成型过程可以分哪几个阶段?41 、为什么锡槽要加强密封?42 、为什么锡槽槽底要使用钢板并进行冷却?43 、锡槽中设置电加热元件目的何在?44 、玻璃拉薄和增厚时,拉边机安放方式有何不同?45 、玻璃进出锡槽时的温度是怎样的?为什么?46 、玻璃退火的目的是什么?47 、玻璃中热应力有哪几种?产生原因是什么?48 、玻璃经受急冷,在玻璃表面温度稳定前和稳定后,哪种情况下玻璃更容易破裂?为什么?49 、向室温玻璃杯中加入沸水,玻璃中的应力是暂时应力还是永久应力?为什么?50 、为什么平板玻璃生产需要进行退火过程,而玻璃纤维的生产则不需要?51 、相同尺寸的平板玻璃与石英玻璃都经受相同的温度变化,哪种玻璃中出现的应力更大?为什么?52 、玻璃内应力的存在对玻璃性能有何影响?53 、玻璃进行二次加热退火过程是怎样的?说明其合理性。

玻璃工艺学考试复习1

玻璃工艺学考试复习1

玻璃工艺学考试复习1一.填空题1传统玻璃结构学说中比较典型适用的两种学说为(晶体学说)(无规则网络学说)其中前者主要反映玻璃结构的(微观有序)而后者主要反映玻璃结构的(宏观无序)。

2玻璃结构中氧化物的作用分为三类(网络形成体氧化物)(网络中间体氧化物)(网络外体氧化物)。

3玻璃的性质通常分为三类性质(迁移性质)(非迁移性质)(其他性质)4玻璃分相种类主要有(稳定分相)(亚稳分相)5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杂质,其中无害杂质主要有(Na2O,K2O,CaO)和一定量以下的(氧化铝,氧化镁)对玻璃质量并无影响,但要求(含量稳定)在粒度方面颗粒过大时(使融化困难)并且常产生(结石条纹缺陷),粒度过细时则(容易飞扬结块)混料不易均匀,(澄清费时)(堵塞格子体)等影响。

6氟化物是一种有效的助溶剂,是由于它能加速(玻璃形成的反应)降低(液化粘度)和(表面张力),促进玻璃液的澄清和均化,它可使有害杂质(Fe2O3)和(FeO)变为(FeF3)挥发排除或生成无色的(Na3FeF6)增加玻璃液得透热性。

7澄清气体是指在澄清阶段澄清剂产生的(不同)于玻璃液中也存在的气体,该气体有着很低的(分压)和很强的(扩散),易于进入已存在的气泡当中,气泡中的气体种类(很多),则每种气体的(分压小),从而吸收玻璃液中溶解气体的能力就越强,气体的排出就越容易。

8,用芒硝引入氧化钠时需加入(还原剂)在他的作用下,可将热分解温度降低到600~700度,加入量过多时会产生(硫铁化钠)着色,使玻璃呈(棕色),过少时(不能充分分解)产生过量的硝水。

9一次气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澄清不良)解决的主要办法是适当(调整澄清剂的用量)。

10在玻璃与金属的封接过程中,从(室温到玻璃转变点温度Tg)的温度范围内,金属和玻璃的热膨胀系数相差(不超过10%)就可以使封接应力在安全范围内。

11在成型的过程中,玻璃的粘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玻璃的粘度(随温度下降而增大),的特性是玻璃(成型)和(定型)的基础。

玻璃工艺品制作原理与工艺考核试卷

玻璃工艺品制作原理与工艺考核试卷
A.冷加工
B.热加工
C.机械加工
D.化学加工
6.下列哪种材料常用于玻璃工艺品的冷加工?()
A.锉刀
B.钢筋
C.水晶
D.铅
7.玻璃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哪种情况下易产生气泡?()
A.熔化温度过低
B.熔化温度过高
C.加工速度过快
D.加工速度过慢
8.以下哪种玻璃工艺品制作工艺属于热加工?()
A.雕刻
B.喷涂
玻璃工艺品制作原理与工艺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玻璃工艺品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A.水泥
B.木材
2.玻璃工艺品的吹制工艺中,吹制前的玻璃材料需要在__________中熔化。
3.玻璃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__________处理可以减少内部应力,防止制品炸裂。
4.透明玻璃通常添加__________作为澄清剂,以消除熔化过程中的气泡。
5.玻璃的__________是指玻璃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D.质量检验
11.以下哪些加工方法可以实现玻璃工艺品的复杂造型?()
A.吹制
B.铸造
C.模压
D.激光切割
12.玻璃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哪些处理可以增强其耐热性?()
A.退火处理
B.淬火处理
C.低温处理
D.高温处理
13.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玻璃工艺品的熔化质量?()
A.熔化温度
B.熔化时间
C.原料质量
D.炉内气氛

玻璃工艺学试题库

玻璃工艺学试题库

1. 硼反常:在钠硅酸盐玻璃中加入氧化硼时,往往在性质变化曲线中产生极大值和极小值,此现象称为硼反常。

2. 混合碱效应:在二元碱硅玻璃中,当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的总含量不变,用一种碱金属氧化物逐渐取代另一种时,玻璃的性质不是呈直线变化,而是出现明显的极值,这一效应称为混合碱效应。

3. 压制效应:在钠硅玻璃中加入的Ca离子具有强化玻璃结构和限制原有碱金属离子活动的作用,称为压制效应。

4. 网络外体:玻璃结构中不参加网络,网络空隙处,提供额外阳离子, 对玻璃起调整性质作用的氧化物。

5. 网络形成体:玻璃结构中,与氧原子相联的阳离子不超过2,中心阳离子的配位数不大于4,氧多面体只能共顶连接,多面体至少3 个顶角共用的氧化物。

6. 网络中间体:玻璃结构中,化合价高而配位数低,可以与网络形成体氧化物结合,在功能上起着改善玻璃结构的功能的氧化物。

7. 玻璃热历史:是指玻璃从高温液态冷却,通过转变温度区域和退火温度区域的经历。

8. 玻璃转变现象:9. 相变:物质从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

10. 分相:玻璃在高温下为均匀的熔体,在冷却过程中或在一定温度下热处理时,由于内部质点迁移,某些组分发生偏聚,从而形成化学组成不同的两个相,此过程称为分相。

11. 旋节分解:12. 玻璃的料性:不同种类的玻璃随温度的变化其黏度变化速度不同,称为具有不同的料性。

13. 玻璃的脆性:玻璃的脆性是指当负荷超过玻璃的极限强度时,不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而立即破裂的性质。

14. 玻璃的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即材料的刚度。

15. 玻璃的热稳定性:16.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玻璃制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水、酸、碱、盐类、气体及其它化学试剂溶液的侵蚀,玻璃对这些侵蚀的抵抗能力。

17. 正常色散:18. 澄清剂:凡在玻璃熔制过程中能产生气体,或能降低玻璃粘度促使玻璃液中气泡排出的原料。

19. 物理脱色:加入一定数量能产生互补色的着色剂。

玻璃工艺学:玻璃工艺学考试题及答案.doc

玻璃工艺学:玻璃工艺学考试题及答案.doc

玻璃工艺学:玻璃工艺学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设计和确定玻璃组成的步骤有那些? 本题答案: 2、问答题 玻璃配合料制备步骤? 本题答案: 3、问答题 什么是泡界线?它的作用是什么? 本题答案: 4、问答题 配合料的化学组成?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远红外区波长准确度是( )以内。

A.1nm B.5nm C.10nm D.0.2m 本题答案: 6、问答题 何谓晶核?何谓均匀成核?何谓非均匀成核? 本题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7、名词解释E玻璃本题答案:8、问答题l本题答案:14、判断题遮阳系数越低,透过玻璃传递的太阳光能量越少.本题答案:15、问答题玻璃形成与析晶的热力学与和动力学特点是什么?本题答案:16、问答题广义或狭义的玻璃定义是什么?玻璃的通性有哪些?本题答案:17、名词解释玻璃的转变温度区间本题答案:18、问答题增强玻璃强度的方法有哪些?本题答案:19、问答题配合料的质量要求本题答案:20、问答题玻璃分相对析晶有何影响?本题答案:21、单项选择题玻璃的()是评价玻璃本身阻挡室外太阳能辐射进入室内的隔热能力。

A.露点B.遮阳系数C.可见光透射比D.反射比本题答案:22、单项选择题露点试验中,温度计测量精度为()。

A.0.5℃B.1℃C.0.1℃D.2℃本题答案:23、问答题分相结构对玻璃的性质有何影响?本题答案:24、问答题在硼硅酸盐玻璃中,分相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本题答案:25、名词解释脱色剂本题答案:26、问答题玻璃体内缺陷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本题答案:27、问答题何谓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本题答案:28、问答题玻璃的主要原料有哪些类型?辅助原料有哪些类型?答:本题答案:29、多项选择题中空玻璃不得有妨碍透视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玻璃的定义与结构
1、解释转变温度、桥氧、硼反常现象和混合碱效应。

转变温度:使非晶态材料发生明显结构变化,导致热膨胀系数、比热容等性质发生突变的温度范围。

非桥氧:仅与一个成网离子相键连,而不被两个成网多面体所共的氧离子则为非桥
氧。

桥氧:玻璃网络中作为两个成网多面体所共有顶角的氧离子,即起“桥梁”作用的氧离子。

硼反常性:在钠硅酸盐玻璃中加入氧化硼时,往往在性质变化曲线中产生极大值和极小值,这现象也称为硼反常性。

混合碱效应:在二元碱玻璃中,当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的总含量不变,用一种碱金属氧化物逐步取代另一种时,玻璃的性质不是呈直线变化,而是出现明显的极值。

这一效应叫做混合碱效应。

2、玻璃的通性有哪些?
各向同性;无固定熔点;介稳性;渐变性和可逆性;
①.各向同性
玻璃态物质的质点总的来说都是无规则的,是统计均匀的,因此,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任何方向都是相同的。

这一点与液体类似,液体内部质点排列也是无序的,不会在某一方向上发现与其它方向不同的性质。

从这个角度来说,玻璃可以近似地看作过冷液。

②.无固定熔点
玻璃态物质由熔体转变成固体是在一定温度区域(软化温度范围)内进行的,(从固态到熔融态的转变常常需要经历几百度的温度范围),它与结晶态物质不同,没有固定的熔点。

③.介稳性
玻璃态物质一般是由熔融体过冷而得到。

在冷却过程中粘度过急剧增大,质点来不及作有规则排列而形成晶体,因而系统内能尚未处于最低值而比相应的结晶态物质含有较高的能量。

还有自发放热转化为内能较低的晶体的倾向。

④.性质变化的渐变性和可逆性
玻璃态物质从熔融状态到固体状态的过程是渐变的,其物理、化学性质变化是连续的和可逆的,其中有一段温度区域呈塑性,称“转变”或“反常”区域。

3、分别阐述玻璃结构的晶子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内容。

答:(1)玻璃的晶子学说揭示了玻璃中存在有规则排列区域,即有一定的有序区域,这对于玻璃的分相、晶化等本质的理解有重要价值,但初期的晶子学说机械地把这些有序区域当作微小晶体,并未指出相互之间的联系,因而对玻璃结构的理解是初级和不完善的。

总的来说,晶子学说强调了玻璃结构的近程有序性、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

(2)玻璃的无规则网络学说是1932年由查哈里阿森提出的,该学说借助于离子结晶化学的一些原则,并参照玻璃的某些性能(如硬度、热传导、电绝缘性等)与相应的晶体的相似性而提出的。

像石英一样,熔融石英玻璃的基本结构单元也是硅氧四面体,玻璃被看作是由硅氧四面体为结构单元的三度空间网络所组成的,但其排列是无序的,缺乏对称性和周期性的重复,故不同于晶态石英结构。

当熔融的石英玻璃中加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时,硅氧网络断裂,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均匀而无序地分布于某些硅氧四面体之间的空隙中,以维持网络中局部的电中性。

对硼酸盐与磷酸盐玻璃也作了类似的描述。

第二章玻璃的形成与规律
1、混合键性为何易于形成玻璃?
答:因为既具有离子键易改变键角、以形成无对称变形的趋势,又具有共价键的方向和饱和性,不易改变键长和键角的倾向。

前者造成玻璃的长城无序;后者赋予玻璃的短程有序,因此极性共价键化合物易形成玻璃。

2、什么是3T图?
答:所谓的3T图是通过T-T-T(即温度-时间-转变)曲线法,以确定物质形成玻璃能力的大小。

3、三元系统玻璃形成区共有多少种?
答:①仅含有一种网络形成体(F)的三元系统,该三元系统共有15种。

②含有两种网络形成体(F和F、
)的三元系统,该系统共有5种。

③含有三种网络形成体的三元系统,该三元系统的只有一种。

所以共有15+5+1=21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