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发展与趋势
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10章第3讲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我国的长江流域)

第3讲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我国的长江流域)细化课标探究线索素养要求1.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掌握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2.理解流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
3.理解流域的综合治理措施。
1.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从不同河段分析流域存在的问题及综合开发措施。
2.地理实践力:调查身边的河流,判断其存在的问题,评价对其开发利用的措施。
3.人地协调观:河流开发利用以人地关系协调为前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材内案例]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1)田纳西河概况发源于A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侧,是B密西西比河支流——C俄亥俄河的支流。
(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要素地理特征地形上游为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河流水文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资源丰富的水能资源、煤炭和石油资源①早期开发:河流的开发利用限于航运。
②后果:由于长期的过度垦殖,加上滥伐森林和经常性的暴雨,导致本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大面积荒芜,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
2.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综合治理①流域治理核心:水资源的综合开发。
②长远方案: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性开发。
③梯级开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提高防洪标准。
(2)产业发展①工业建设:利用充足、廉价的电力优势,吸引了大量的高耗能工业,如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部门,形成相对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同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②农业开发: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种植业坡地以栽培果树、蔬菜为主;平原集中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发电厂附近发展温室蔬菜生产林业是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产品综合利用效益高畜牧业以养禽、养猪为主,发展迅速渔业兴建大量水库,促进渔业发展(3)环境保护工作3.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4.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国外湖泊水污染跨域治理的经验与启示_吴湘玲

2013年第5期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No.5.2013(总第147期)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Guizhou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the C.P.C(Serial No.147)国外湖泊水污染跨域治理的经验与启示吴湘玲,叶汉雄(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湖北省委政研室,湖北武汉430071)摘要:湖泊水污染防治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国际上公认湖泊水污染防治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是日本的琵琶湖,一个是北美五大湖。
我国已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型环境污染阶段,水资源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水污染、水短缺、水浪费三种现象并存。
考察国外湖泊水污染治理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三方面启示:单纯依靠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不足以防治水污染,非营利组织是湖泊水污染治理的重要主体,合作协调机制直接影响湖泊水污染治理效果。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跨域治理;多元治理主体;信任合作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81(2013)05-0077-05水污染防治对于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决定性作用。
由于水污染防治涉及多个主体、多个区域、多个领域,湖泊水污染防治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数十年来,世界很多国家都致力于治理湖泊水污染,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由于发展情况不同,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湖泊水污染治理起步早,措施多,效果比较好;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对湖泊水污染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基本上处于初始阶段。
本文对日本的琵琶湖、北美五大湖区水污染治理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治理经验,得出对我国湖泊水污染治理的启示。
一、国外湖泊水污染治理经验(一)日本琵琶湖琵琶湖(Lake Biwa)位于日本本州岛中西部地区的滋贺县,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为东京、大阪等近畿都市圈的1400万人提供生活生产用水,被称为“1400万人的水瓶”。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急速推进,城市用水量急剧增加,工业污水、日常生活废水大量出现,导致琵琶湖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琵琶湖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结9篇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结9篇第1篇示例: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一些重点流域水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改善和保护重点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我国自2015年起实施了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小结,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工作成效从2015年至今,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
一方面,一大批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先后启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二方面,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水环境管理体系。
社会各界的参与度也大大提高,形成了一股整治水环境的强大合力。
二、存在的问题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治理项目的实施进度不够快,部分项目进度滞后,影响了整体治理效果。
二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工作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对于环保工作投入不够,环保督察力度不够大。
三是一些企业和居民在生产生活中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难以根除。
四是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部门之间协同作战不够顺畅,缺乏统一的水环境治理标准和考核体系。
三、发展方向针对存在的问题,未来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提高政府部门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加大对水环境治理项目的投入和环保督察力度。
二是完善管理体系,建立起统一的水环境治理标准和考核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四是加强技术研发,不断创新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水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只有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共享清洁美丽的水环境。
希望未来的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
(完整版)国内外水资源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

国内外水资源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由于过度利用已经日益匮乏了。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出现匮乏,就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脆弱。
因此,水资源问题已经世界性的问题。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一旦出现了水资源危机,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讲,很容易导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以维系。
建立节水型社会,强调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于解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球水资源现状(一)水资源短缺地球上的江、河、湖、海,冰川等等都是水资源,而且储量相当之大.我们为何总强调水资源短缺,强调对水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性,这里就涉及到了广义的水资源与狭义的水资源之分。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
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地球虽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但他们远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时空分布也不均匀。
现在工业、农业以及人对水的需求大幅增长,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地球上水储存量岁相当丰富.但只有2.5%是淡水.大部分淡水以永久性冰雪的形势封存于南极.能被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很有限,主要是湖泊、河流、土壤湿气和埋藏相对浅的地下水。
大部分能够利用的水位于远离人类的地方.使水得利用成为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二)水资源的分配问题水资源的特点有流动性、有限性、可再生性等等,水资源的众多特点决定了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总的来说包括时间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均匀.我国南北方水量差别及雨量季节的差别充分体现了水资源的不均匀性。
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的地区.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仍在增加。
而农业方面也需要大量的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利用的水相当之多。
为了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各国也建筑河坝,从而协调灌溉用水、水力发电和生活用水等。
国外水环境治理经验

目录
01. 国外水环境治理政策 02. 国外水环境治理技术 03. 国外水环境治理案例 04. 国外水环境治理启示
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体系:国外水环境 治理政策主要包括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技术指南等
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水污染 防治法、水资源管理法、水 环境质量标准等
标准规范:主要包括水质标 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 处理技术规范等
政策制定与实施
制定严格的法律 法规,确保水环 境治理有法可依
加强政策宣传, 提高公众对水环 境治理的认识和
参与度
制定合理的政策 措施,确保水环 境治理的有效性
和可持续性
加强政策执行和 监管,确保政策 措施的落实和执
行效果
技术创新与推广
技术创新:国外在水环境 治理方面不断研发新技术, 提高治理效果
宣传教育:加强 环保宣传,提高 公众环保意识
监管与执法
01
政府监管:制定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02
企业责任:企业需承担环保责任,遵守法律法规
03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环保,举报违法行为
04
执法力度: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污水处理技术
活性污泥法:利用微生物降解 有机物,提高水质
生物膜法:利用生物膜吸附、 降解有机物,提高水质
技术推广:国外政府和企 业积极推广新技术,提高 治理效率
技术合作:国外政府和企 业与其他国家进行技术合 作,共同应对水环境问题
技术培训:国外政府和企 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 培训,提高治理能力
公众参与与教育
04
开展环保活动,提高公众
参与水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03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
对水环境治理的认识
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教案:从治理到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河流流域是一个地理上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有关。
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全面规划和协调开发。
本文将从治理到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河流流域综合开发的教案。
一、河流流域的治理与维护河流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水资源,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河流流域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和污染,环境和生态失衡现象严重。
河流流域的治理和维护非常重要。
河流流域的治理应当从源头开始,加强水源保护和监测。
同时,加强河道治理,防止河道淤积和污染,保护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
要建立健全河流流域管理机制,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 pollution、森林保护、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协调。
同时,要加强河流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重建,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能源、可再生资源和生态旅游等,推动河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河流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河流流域的水资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是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水资源的保护,防止因一时的利益而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
在河流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保持和提高河流的水质、水量和水供应稳定性,不断提高水资源的效益;二是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强化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在协调利益关系的基础上,防止出现过度利用或滥用等问题;三是推广现代化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的质量和效益,降低用水成本,促进节能减排和环保效益。
通过以上多种措施,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为河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河流流域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而土地利用的改变又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内外水务管理系统分析

国内外水务管理系统分析摘要:当今全世界都面临严重的水危机,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关系到贫困、可持续发展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问题。
联合国组织近两年来一再强调大城市水资源是世界水资源问题中的重点,而管理又是城市水资源问题的核心。
从国内外城市水资源的管理模式看,各种形式都有,尤以流域为单元统一管理为好。
从管理体制上看,城市水管理政出一门,水质水量并重是发展趋势,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是国际水管理的潮流。
关键词:水危机水务管理经验分析一、水务管理水务管理:是城市水工程规划设计、城市水工程运营管理、城市水资源与节水、水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城市防洪与减灾以及城市水文规律分析等的与水有关的管理。
二、国外城市水务管理2.1管理体制如今的水行政管理模式有两种模式被很多业内人士所推荐:一种是水市场模式,一种是水协商模式。
这两种模式分别建立在美国西部的成功经验和法国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美国的水市场模式是依据于个人财产权,而法国模式强调共同协商。
美国水资源开发管理依照国会制定颁布的法令进行。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由联邦政府机构、州政府机构和地方机构三级负责。
地方水管理机构实际上是一些经济实体,按照市场经济法则运行,与政府机关没有直接隶属关系。
在政治体制上,美国实行私有制,因此联邦政府对水的管理主要集中在水权的管理上,至于供水配水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市场自发地调节和民间机构的运作。
水权作为私有财产在美国可以自由转让,在转让程序上类似不动产的转让。
近年来在美国的水交易市场上出现了一家Water2Water公司,旨在建立一个透明的和公正的水市场中枢,买方和卖方都能在这里进行各种类型的水交易,使水这种最宝贵的商品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它是一个灵活机动和“形式自由”的市场,它能满足各种规格的买方和卖方的要求。
另外,在西部还出现了水银行(WaterBank)的水权交易体系,将每年来水量按水权分成若干份,以股份制形式对水权进行管理,方便了水权交易程序,使得水资源的经济价值得以更充分的体现。
国外河口三角洲水生态环境治理

品来源 于河 口三 角洲 的海滨 地 区 , 由于过度 捕杀 、 生
态 条件 恶化 , 由于污染 和入 海水 流 的水 质 变化 , 或 使 生 态环 境遭 到空前 的破 坏 。这 些 生态 问题成 为美 国 经 济发展 的 一大 障碍 。 河 口三 角洲 海滨生 态结构 和 种类 的断裂性 变化
国外 河 口三 角洲 水 生 态 环境 治理
摘 要 : 于人 口增 长 和人 类 活 动 的 影 响 , 界 上 很 多 河 口三 角 洲 的 生 态 系统 严 重 退 化 。 消 失 的 海 岸 、 由 世
沉 降 的三 角洲 、 污 染 的 水域 , 加 上 台 风 的 袭 击 , 居 住 于 河 口三 角 洲 的 居 民被 迫 迁 移 。探 讨 了 国外 河 受 再 使
和森 林 的洪水 使 问题 更加 严重 。
人 口 的增 长 减 少 了河 口三 角 洲 生 态 系 统 的 面
美 国达拉斯 ( 克萨 斯州东 北 部城市 ) 得 大学 的研
究员 指 出 : 国东 部 太 平 洋沿 岸直 到 印 度沿 海地 区 中 人 口密集 , 经常 遭受 强台 风 , 但是 该 处海岸 的 内陆有
缩 ,0 1 %正 受 到威 胁 。这 些 地 区 的生 态环 境 受 到点 源污 染 和非点 源污 染的威 胁 。来 自城市 、 农场 、 区 郊
洲进 行 了 研 究 , 果 显 示 : 8 结 6 %是 由于 河 口泥沙 缺 失 ,0 2 %是 由于 石油 和淡水 开采 ,2 1 %是 由于海 水位 急 剧升 高。
20 0 8年 2月
水 利 水 电 快 报 E R W H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发展与趋势
早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国家就开始重视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但早期的流域治理仅限于防洪、供水、航运等单一目标。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剧增,人类对流域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破坏的强度不断加大,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逐步成为流域治理的重要内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流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流域综合治理得到越来越多管理者和科学家的重视,强调全流域自然与人文各要素的综合治理是实现流域协调发展目标的前提和条件。
国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发展的历程
以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为目标的治理阶段
工业革命发生后,西方国家工业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资源需求激增导致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协调水资源供需一度成为流域治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科技进步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自20世纪30年代起,逐步开始了以水资源调配、水土保持、洪水灾害治理、航运、发电和旅游等为目的的多目标统一规划。
在这一阶段,世界各
主要国家相继建立不同形式的流域管理机构,以求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建立及发展大致代表了国际上流
域治理这一阶段的发展历程。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具有政府
职能但运行灵活、兼具私人企业组织优点,开始全权处理流域水
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问题,如控制洪水、改善航运条件、水能发电、恢复植被和控制水土流失等。
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田纳西流域已开发了1050km的航运水道,同时成为美国水电生产能力最大的流域,同时,流域内的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农业生产
更为合理,森林植被明显恢复。
以水环境治理与保护为主要目标的流域一体化治理阶段
20 世纪50年代后,人口数量和经济迎来了新一轮激增,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严重。
而且许多国家、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而进行的一些流域开发工程项目,使得流域问题更加严重。
1972年,著名的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类环境宣言》,强调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水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促使流域治理由单纯的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向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方向倾斜,
各国的流域治理大都增加了水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并颁布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相关法律。
以人类生活、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流域水环境治理新阶段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与《21世纪议程》等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新理念:人类应与自然和谐一致、可持续地发展并为后代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至此,人们认识到解决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以流域为单元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综合治理。
英国Gardiner 正式提出以流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流域综合治理理念,使得以流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流域综合治理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广泛兴起。
国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发展趋势
从水资源协调利用到单一污染控制再转向协调发展的综合治理
国外的流域水环境治理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首先经历了水资源综合利用阶段后;然后进入由于大规模水资源开发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加强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阶段;现在国外流域水环境治理基本由以水污染综合防治,水生态环境的恢复为目的的治理转变为协调性的流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综合治理。
从单纯重视河流自身转变为对整个流域区域的治理;从单一规范流域水资源逐步演变为统筹考虑流域内所有环境资源要素,从流域系统整体功能进行流域治理,强调流域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从经济、环境、社会问题的角度进行流域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
从政府强制主导到政策企业家利益合作
在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各方之间,存在频繁的利益博弈。
流域水环境系统是一个涉及生态、经济、社会、政治等多变量的复杂系统,并非全部的政策资源都为政府部门所掌握,政府通过强制性的主导无法对诸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因此在水环境治理的机制中,改变单一的依靠政府强制主导的供给型方式,转向利益合作为主的需求型方式,实现各方利益和目标的一致,完善水环境的治理。
政策企业家指的是有较强的掌握资源和运用资源的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并对公共政策过程发挥作用和影响的个体和组织。
这些可
能横跨公私部门的政策企业家们,影响公共决策过程的动机也并不相同,但共同点是愿意投入自己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声誉以及金钱,来促进某一主张以换取表现为物质利益、达到目的或实现团结的预期未来收益。
另外,由于水环境治理与技术紧密关联的性质,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专家在一些水环境的治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例如荷兰的案例研究指出,来自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在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中均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对水环境的治理做出了潜在贡献。
在莱茵河流域的治理过程中,Auen 河漫滩生态研究所与莱茵河管理办公室共同制定了相关规划和标准。
这类集体组织的优势来自于不同成员通过各自的战略影响治理结果,积极开发和测试新想法,使得政策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
这本质上是对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相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结果。
通过政策企业家利益合作的机制,进一步优化了水环境治理决策的质量和实施的有效性。
此外,以政策企业家为典型的外部个体和组织的加入,促进了治理机构的柔性化改造,这种创新型的治理机制,对于流域水环境这类特殊的治理对象,显得格外重要。
治理实施: 从一元行政管制到多维网络治理
流域水环境治理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治理模式能够解决所有维度上的问题,为了提升治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效率,有必要对治理的实施方式进行变革。
对此,一个显著的趋势是从一元行政管制到多维网络治理的转变。
澳大利亚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变革,形成了政府、社区、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的多元治理网络。
这种网络治理模式对澳大利亚水环境治理的成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澳大利亚的经验来看,流域水环境治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一个网络治理结构。
各级政府之间存在张力,既有相互协调配合的关系,又有讨价还价和制衡的关系,形成了相互协调配合的纵向的多层次水环境治理网络。
政府负责规划项目的制定,在具体的实施方面会授权于企业。
政府在水利设施的建设、城市污水的处理、技术的开发和改进都有赖于企业。
通过授权于企业,企业的咨询和技术改进助力水环境治理,在水环境治理上可致力于一致目标。
社区通过参与和介入,政府与社区也相互协调配合,致力于一致的行动和行动水平的提升。
政府与公众建立较成熟的合作伙伴关系。
社区行动会获得企业的支持,二者的利益取向是可以一致的。
多维网络治理与传统一元行政管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在治理过程中构建了从顶层到基层的实施链条,将治理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利
益相关者。
更为重要的是,多维网络治理将能够促进治理政策的自我实施。
在这种治理结构下,治理也不再是从各自目标出发的强制性执行,而是从网络整体利益出发的自发性协同。
协同效应促使各方通过合作博弈的开展,分享合作利益,并从网络的全局视角自我履行合约。
所有这些趋势适应了新环境下水环境治理的需要,显著提升了水治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