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情境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创设情境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已经记不清在哪里看到这段话,但它揭示的教育方法和宗旨却让我终身不能忘却。这两年,我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通过创设情境开展交互式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获益匪浅。

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灌输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以及其他学习工具),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在我看来,所谓情境式教学,是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时空概念,它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既是学习环境,又是教学环境;它既发生在上课伊始,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所有教学环节。《历史与社会》是开放的课程,教学内容紧紧联系社会实践与个人生活,但各部分内容之间并没有遵循传统的逻辑结构,若按灌输知识式教学模式讲授,很难取得较好效果。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增强其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我们必须更多地结合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高度还原或仿真实际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其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衍生和知识的应用、重建,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创设情境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课堂教学活动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保持对整节课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是关键的一环。在新课导入中,创设情境作为一种启发式、交互式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迥异的模式可以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使其迅速进入预设情境,产生兴趣,激发探究欲望和学习、研究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信用是金》一课时,我以一个互联网上流传甚广的故事情境来导入新课:“有一个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德国学成毕业后,就到德国的一些公司去应聘。他的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都不错,但这些公司看了他的信用记录后,都没有聘用他,同学们猜想一

下为什么?”这时,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纷纷依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寻求答案,得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面对学生们期待得目光,我揭开谜底:“因为这个留学生曾在乘车时逃过三次票!”正在七嘴八舌的学生一下变得鸦雀无声,他们震惊了,都在默默地思索。经过预料中的短暂的沉默,我告诉学生:“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由此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信用是金》。本来很枯燥的一课,“说教”般的内容,可以因巧妙创设的情境变得精彩纷呈。学生的情绪、兴趣和课堂气氛,都可能被一个简单的情境调动起来。

二、以创设情境导入角色,使学生在体验中完成知识重建。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的各种因素:环境、角色、过程等。其中,角色是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适当创设仿真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可以使学生体验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体验和经历中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形成更直观、更真切的认识,在交互式体验过程中轻松掌握和积累知识并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例如,在讲授《世界人种》时,我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肤色人种,轮流上讲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肤色特征、人种的历史演绎、主要分布地域及各色人种主要国家历史发展情况等。

又如在学习《寻求紧急避险的规则》时,我设置了情境“模拟求助”──“你家住在四楼,今天回家,你走到三楼拐角时发现有个小偷正在撬邻居家的防盗门,这时你该怎么办?”“你在街的右侧行走,一辆飞驰而至的摩托车把你旁边的行人撞倒在地,而车主不想承担责任,这时的你又该怎么办?”教师可结合内容演示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为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则在与老师、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将安全防护及应急、救援知识综合、分析和系统化。通过让其“客串”创设情境中的角色,可有效促进学生在扮演角色的情境中接受、组织所学知识信息,其效果和意义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其他教学媒体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

当然,教学中情境的设计要以教材为本,以课标为纲,做到图文结合、动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涉及的知识要包含较多的认知环节,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培养观察、综合分析、判断推理等能力。

三、以创设情境开启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习最专注的时候,往往是他们最有兴趣、认真动脑的时候。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开动脑子,认真思考,教师可精心准备,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习关于投资创业的《叔叔把握机会的启示》一课时,我把问题情境转化为情境问题来设置:“北宋初年,浙江嘉兴所产茶叶以清香四溢而闻名天下,各地茶商云集嘉兴收购茶叶。山东曹县一位姓陈的商人也千里迢迢赶赴嘉兴贩运茶叶,但因途中遭遇大雨而耽误了行程。等他赶到嘉兴时茶叶已被预订一空。曹县茶商面临空手而归的境遇,这时他将怎么办呢?”课堂一下活了起来:同学们积极思考,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空手回去得了,有的说再高价买回茶叶,有的说买别的货物……教师继续:“这时他看到嘉兴城里有许多工匠都在编织箩筐,一打听才知道这些箩筐是专门用来装茶叶的。于是他灵机一动,用原来打算买茶叶的钱把全城箩筐全部买入帐下。后来,等众茶商准备贩运茶叶启程时,才发现市场上无箩筐可买,只有高价从曹县茶商那里购买。曹县茶商不费吹灰之力在其他茶商身上狠赚了一笔,还免去了车马劳顿运输茶叶的辛苦,带着万贯银两满意而归。”茶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投资的什么道理?──创业投资要善于把握机会,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在教学实践中,问题情境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各有千秋。但正是在各不相同的答案中,我们看到了相同的一点:同学们充分发挥了积极主动性,在求知欲的驱使下自由想象,并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创设自己的“情境”,每一个答案都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这种以创设情境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既尊重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监督地位,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侧重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思维。毫无疑问,这种模式的教学一方面推动了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及其关系的转变,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双方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方法转变和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逐渐提高,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四、以创设情境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塑造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