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基础知识1
印刷技术知识简介(1)

• 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可分解成红、橙、 黄、绿、青、蓝、紫各色光,其中红、 绿、蓝三种色光不能再分解成其他色光。 而红、绿、蓝三种一定波长的光波,在 不同强度下,却可以复合成光谱中的各
种色光,所以称为色光三原色。
可编辑版
3
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光同时反映在人们 眼中时,视觉便产生另一种色光的效果, 它们的亮度比原有的色光更亮,如色光 三原色等量的混合,便得到白光,此为 色光加色法,如图所示
可编辑版
6
•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料混合会产生另一 种颜色,但这种颜色要比原来的颜色暗 得多,如色料三原色等量相加则成黑色, 如图所示。
可编辑版
7
2、网点角度(angle of halftone screen)
可编辑版
8
• 网点叠印一定产生莫尔纹,为使莫尔纹 尽量减小对图像的影响,根据莫尔纹产 生的规律,应尽量缩小莫尔纹的间距, 使用办法即为加大网线的夹角。四色印 刷中为了避免在叠印时出现明显的莫尔 纹,网线夹角以不小于22.5°为宜,所以 我国推荐网线夹角为:黄版用0°,品红 版用15°(或75°),黑版用45°,青 版用75°(或15°)。
印刷油墨的色料是由颜料或染料配制而成的。
• 助剂---蜡改变油墨的抗水性,耐摩擦性等;
•
填充料,干燥促进剂
可编辑版
20
油墨的性质
• (一)颜色
油墨的颜色,不管色相与色调层次的程度如何,必须一致。 油墨厂生产的同一编号油墨,因批数不同,往往颜色有所差异, 在调配油墨时必须检查是否合乎要求。
• (二)著色力 1、著色力即油墨的浓度。油墨的著色力大小,与油墨中颜料的分 散度、颜料的多少,以及颜料对光线波长选择性的反射有关。 2、油墨著色力对印刷质量和成本都有密切的关系。著色力强的油 墨印刷时用量少,印刷适应性好,可以印刷细网线的产品。
印刷概论1~4章节复习

第一章印刷发展史一、单选题:1.是发明印刷的前提。
A.语言的产生B.文字的产生C.笔的产生2.是发明印刷术的物质基础。
A.拓石的产生B.文字的产生C.笔、墨、纸的出现3.是发明印刷的技术条件。
A.盖印与拓石B.文字的产生C.墨、纸的产生4.从现存最早文献和最早的印刷实物来看,我国雕印刷术是在时出现的。
A.唐朝初期B.宋朝初期C.唐朝末期5.毕昇发明了,是我国印刷术又一伟大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A.木活字B.胶泥活字C.铅活字二、填空题:1.谷登堡在的改进、的应用以及的制造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面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
各国学者公认,现代印刷术的创始人是德国的谷登堡。
三、简答题:1.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主要表现有哪些?答案:一、单选题:1.B 2。
C 3。
A 4。
A 5。
B二、填空题:活字材料脂肪性油墨印刷机三、简答题答:1)产生了适用于手工刻版的字体,为以后的印刷字体——宋体的产生创造了条件;2)在印刷、装帧形式上,由卷轴发展到册页;3)发明了彩色套印术;4)出现了雕版印刷的图画——版画;5)发明了蜡版印刷。
第二章印刷概述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透射原稿的是。
A.照片B.天然色正片C.印刷品原稿2.下列不属于连续调原稿的是。
A.照片B.印刷品原稿C.国画原稿3.最为常用的承印物是。
A.皮革B.玻璃C.纸张4.广泛应用于报纸、书刊等纸张印刷中,它占据着印刷工业的主导地位。
A.凸版印刷B.平版印刷C.凹版印刷5.印刷的成品墨色厚实,色彩鲜艳,并具有防伪功能,适合印刷有价证券、精美画册、食品包装等。
A.凸版印刷B.平版印刷C.凹版印刷6.下列哪种原稿最适合做为印刷复制的原稿________。
A.照片B.天然色正片C.印刷品原稿二、填空题:1.广义的印刷是指从图文载体到印刷成品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和三个阶段。
2.是被印刷复制的对象,印刷必须以为基础。
3.制成的印版上吸附油墨的部分为,也称印刷部分,不吸附油墨的部分为,也称为非图文部分。
印刷设计第一章

图1-7唐代王阶刻的《金刚经》首页
雕版印刷的过程,是在木板上雕刻文字和图像,再 经过刷墨、铺纸、压力后所得到的一个复制品的工艺过 程。材料一般采用硬度较强的木材,通过锯开、刨平、 刷*强糊,然后把写好字的透明薄纸贴在木板上,文字图 像朝下,待干燥后再雕刻出反向凸起的文字及图像,经 过在版面上刷墨、铺纸、加压后得到正写的文字图像印 刷制品o
活字印刷
图1-13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
元代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王祯在发明木活字的基础上,又发明了转轮 排字架,将木制的单字分别排放在韵轮和杂字轮两个转轮排字盘上,在排版时, 一人按文稿内容念出字韵,另一个人在两个转轮间按字韵拣字,大大减轻了劳动 强度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宋代的木活字排版法如图1-14所示。尤其重要的是 王祯将制造木活字、拣字、排字、印刷的全部过程都系统地总结和记载下来,并 编写成一本《造活字印书法》,这本书是世界上最早讲述活字印刷术的专门文 献。明清两代木活字非常流行,清政府曾用木活字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2 300多卷。明孝宗弘治年间(15世纪末期),无锡人华燧首创铜活字,并使用 铜活字印制了《宋诸臣奏议》等书籍,也是现存最早的铜活字的书本。元代蝴 蝶装书籍《梦溪笔谈》如图1-15所示。印刷术发明以后,从公元7世纪开始,留学派、回国人士通过贸易等途径, 将印刷技术传播到国外。中国的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 重要影响,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节 印刷的分类
现根据印版情况、色彩要求、印刷产品用途等要素进行以下分类。 一、印版分类 1. 凸版印刷 凸版印刷属于直接印刷,如图1-26所示。凸版印刷主要使用铅活字组成的活版,便于校版和改版,成本比较低,对纸张的要求也不高,粗糙的纸 面也能进行印刷,损耗率相对也很少。但劳动强度大,污染环境较严重,适应小幅面印刷,不适合大幅面印 刷,更不适宜彩色连续调为主的产品。到20至今还在采用凸版印刷技术 的,只有以感光树脂为原料制成的柔性版,针对包装产品和报纸印刷。
印刷基础知识-1

一、生产现场安全宣导1、消防安全1.1 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1.2 正确使用消防器材1.3 报火警119 1.4 安全逃生2、生产安全2.1 规范穿戴2.2 工作集中注意力2.3 规范操作 二、制一科架构及设备三、印刷基础知识11.1 ”称为版胴专用马克线,作用于印刷前打版线及开机时手动套色时作参考。
1.2 “”、“”是两种自动套色电眼块,两色电眼块之间间距为20mm ,宽度为6mm ,手动套色套准后,由电脑通过光纤电缆进行纵向自动套色,“ ”同时可以横向自动套色。
1.3 “ ”是裁切跟踪线,作用于裁切工序抓边。
1.4 上版时必须确认印刷方向:头出或尾出。
头尾出定义见附页《通知》。
1.5 版胴及压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时,必须填写《废版单》,便于版库及时掌握其使用情况。
1.6 凡新版上机后,用800--1000#砂纸沾溶剂进行抛光以消除版面污染。
1.7 目前我公司印刷版胴规格有:1100、1340、1550三种,印刷有效宽幅可达1500mm ,最大版周达到920mm 。
2、原膜2.1 常用原膜类别名称和代码如:19um*980mm 规格的OPP 膜标准编码为:A-OPP-0190980。
1000mm 宽的32g/m 2白单光纸标准编码为:A-PAP3-0321000。
2.3 原膜的印刷方式分为:表印和里印。
表印:其油墨的印刷顺序一般为由浅色到深色。
里印:其油墨的印刷顺序一般为由深色到浅色。
2.4 原膜电晕处理强度的好坏直接影响膜与墨之间的附着性,因此印刷前必须通过达因液来测试原膜印刷面的电晕处理强度。
38达因液测试OPP 、KOPP 、OPPZ 、KOPPZ 、OPPD 、ORP 、OPP2膜。
52达因液测试CPE11、PET 、ONY 、KONY 膜。
PVC 材质为极性结构,可不测试电晕,可双面印刷。
2.5 PP (聚丙烯){CPP (流延PP )BOPP (双向拉伸PP )ORP (可热封聚丙烯)} PVC (聚氯已烯)ONY (聚酰胺)PET (聚酯) 3、油墨3.2 油墨标准编码格式:B-类别代码-油墨编号。
第1章-认识印刷-印刷的传承与发展讲课教案

在元成宗时(1297—1298),王祯进一步将活字改良为
______,______至此趋向完备。
(
)
A.蜡版活字
B.胶泥活字
C.木刻活字
D.凸版印刷
E.凹版印刷
答案:C、D 分析:王祯改良的木活字,采用的是凸版印刷术。
公元1234年,崔怡用铸字印刷了_____28本,这是世界上最早
的金属目》 B.《心经》
C.《易经》
D.《详定礼文》
答案:D 分析:公元1234年,崔怡用铸字印刷了《详定礼文》28本,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品。
我国人发明的造纸术与活字版、雕版印刷,远在欧洲人谷腾 堡之前400年。
公元7世纪开始向国外传播,朝鲜,泥活字印书。 公元770年,日本刻印《无垢净光经根本陀罗尼》是中国
C.图文输出
D.图文管理
E.文字校对
答案:A、C 分析:彩色桌面系统定义是能够完成图像录入、文字管理、 图像编辑、版面设计、图文合成、图文输出的桌面处理技术。
1、教育是基础 2、印刷教育理念 3、印刷出版规范
1953年我国第一所高等印刷教育院校——上海印刷学校 成立。
1960年中国文化部创办了文化学院,开设了印刷系,后 并入央美。
桌面出版系统 桌面出版系统最初是在1985年由美国人波导、希莱纳得提出 的。(选择题)
彩色桌面系统定义:能够完成图像录入、文字管理、图像编 辑、版面设计、图文合成、图文输出的桌面处理技术。由计 算机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储存设备及通信设备五部 分组成。(名词解释)
印刷业的发展趋势 印刷业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色彩管理、工作流程化、数码 打样、加网技术、直接制版技术、可变数印刷。
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铅字印刷→胶版印刷→数码印刷 古代印刷→当代印刷→现代印刷→未来印刷
第一讲_印刷电路板教程

看演示
看录象
1、绘制电路图
• • • • A、手工绘制 B、计算机软件绘制 原则: 元件布局合理、美观、方便,线 条布能交叉!
2、准备敷铜板
• • • • 根据需要选用敷铜板 裁剪敷铜板 对敷铜板表面进行清洁处理 (去掉污迹和氧化层)
3、复印电路
• 用新复写纸将电路接线图复写到敷铜 板上, • 注意方向,如果所绘制的原理图是在 元件面绘制的,复写时,一定要将图 纸反过来复写!
绝缘层 顶层 Top 过孔 Via 底层 Bottom 中间层 Mid
2、印刷电路板的结构
焊盘(Pad) 焊盘是印刷电路板用来焊接
电子元件的连接媒介,它将电子元件与电路按 照设计要求接合在一起,从而使电路功能得以 实现。 焊盘的形式按要求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如圆 形、方形、八角形、泪滴形等焊盘。
如何读懂电路图
26
.2 电子工程图的特点
电子工程图主要描述元器件、部件和各部分电路之间
的电气连接及相互关系,应力求简化。 而许多新元件、器件和组件的出现,又会用到新的名 词、符号和代号。因此要及时掌握新器件的符号表示和性 能特点。
如何读懂电路图
27
2 电子工程图的图形符号及说明 2.1 常用图形符号
器、仪表等。
• 3、环氧玻璃布敷铜板
价较高,做高档电器。 于高频电路
基板透明,优于前者,
价高,用
• 4、聚四氟乙烯敷铜板 介质损耗低
返回
印刷电路板图例1
印刷电路板图例2
印刷电路板图例3
二、电路板的制作(手工)
• • • • • • • 基本工序: 1、绘制电路接线图 2、准备敷铜板 3、复印电路 4、描线 5、腐蚀 6、钻孔
印刷设计需要什么知识点

印刷设计需要什么知识点在现代社会,印刷设计已经成为各种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平面广告、包装设计还是出版物制作,都需要专业的印刷设计知识。
本文将探讨印刷设计所需的知识点,并介绍如何利用这些知识点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
一、色彩知识色彩是印刷设计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了解色彩的原理和应用可以帮助设计师有效地传达信息和营造氛围。
色彩的基本属性,如色相、亮度和饱和度,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此外,还需了解色彩的搭配原则和不同色彩在视觉上的效果。
掌握这些知识,设计师可以在作品中运用合适的色彩搭配,使作品更加吸引人。
二、排版与版面设计排版是印刷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它涉及文字和图像在页面上的布局。
了解排版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能够使设计师在版面设计中准确地传达信息并突出重点。
对于不同类型的印刷品,如海报、杂志、书籍等,都有不同的排版规范和要求。
设计师需要熟悉这些规范,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排版和版面设计。
三、字体选择与运用字体是印刷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适的字体选择与运用,能够起到增强视觉效果和传达信息的作用。
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字体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以及字体的版权和使用限制。
此外,对于文字的调整、间距和对齐也是设计师需要掌握的技巧,以确保文字在设计中的完美呈现。
四、印刷材料与工艺印刷设计离不开印刷材料和工艺的选择。
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印刷纸张、油墨、印刷机械等材料和工艺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熟悉这些知识可以帮助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合理选择材料和工艺,并在印刷生产中保证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五、视觉传达与艺术审美印刷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艺术审美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设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能够通过创造力和想象力设计出独特而富有吸引力的作品。
此外,还需要了解视觉传达原则,使设计作品能够准确地传达所需的信息,并与观众产生共鸣。
六、软件技术与工具运用在现代印刷设计中,各种设计软件和工具已经成为设计师的得力助手。
印刷知识1

シーリング(シール・ラベル)印刷は印刷・ラミネート・型抜き・カスとりまでの工程を1つのラインで同時に加工が出来ます。
そのため、仕上げが速く、コストの削減に効果が有るのです。
基材は糊が裏面に付いたタックシートを使い、インキを保護するために表面にラミネート加工を施します。
タックシートには紙・合成紙・PETと様々な素材が有り、透明・白色・アルミ調のものなど様々なものに加工することが出来ます。
ラミネートにはPPやPET、透明やマット調のものが選択でき、お客様のご要望に応じたカスタマイズが可能です。
シーリング印刷は印刷、ラミネート、型抜き、カス取までの工程を一つのラインで同時に加工が出来ます。
そのため、仕上げが速く、コストの削減に効果があるのです。
基材は糊が裏面に付いたタックシートを使い、インキを保護するためにラミネート加工を施します。
タックシートには紙、合成紙、PET と様々な素材があり、透明、白色、アルミ調のものなど様々なものに加工することが出来ます。
ラミネートにはPPやPET、透明やマット調のものが選択でき、お客様のご要望に応じたカスタマイズが可能です。
シルク印刷又はシルクスクリーン印刷は版材に絹(シルク)の布を使った印刷方法。
絹目の間からインクをヘラで擦ることで適量押し出し、元版の空隙から印刷物にインクを乗せるもの。
現在では、絹布ではなくインクの通りが良いように開発された化学繊維の糸で織られた布を使う場合が多い。
古くは、学校などでわら半紙に印刷していたガリ版印刷やプリントごっこなどもこの一種といえる。
この印刷の特徴は印刷物に対しインクを乗せるという手法を取る為、紙、布、その他多くの物に印刷できるという特徴を持っている。
また、曲面にも印刷が可能である。
インクを乗せるという事から多色印刷を行うことができ、近年では、シルクスクリーンを利用した絵画などが数多く制作されている。
シルクスクリーン印刷(シルク印刷)のメリットインクを厚く塗布することが可能で、耐候性にも優れており、様々な形状に印刷することができ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印刷
什么是印刷呢?在不同的时期,印刷有不同的含义。
1.传统的印刷定义
就早期的印刷而言,印刷就是利用一定的压力使印版上的油墨或其他粘附性的色料向承印物上转移的工艺技术。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印刷的本质就是油墨的转移,而印刷的发展也就是印版和印刷压力的变化。
2.广义印刷定义
但是,随着近十几年电子、激光、计算机等技术不断向印刷领域的扩展以及高科技成果在印刷中的应用,出现了许多无需印版和印刷压力的数字化印刷方式,如激光打印、数字印刷、喷墨打印刷等,从而使印刷的定义有了新的涵义,印刷是使用印版或其分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也就是说,印刷是对原稿上图文信息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
所以,我们说到印刷,不能只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来看待,它应该有两种基本的模式,一是
传统的模拟印刷模式,一是数字化印刷模式
印刷的基本要素
印刷的要素是指在完成一件印刷品的复制中,需要有哪些最基本的元件。
相对于传统印刷而言,印刷有五大要素,它们分别为原稿、印版、油墨、承印材料、印刷机械。
而对于数字化印刷模式而言,印刷只有四大要素,即原稿、油墨、承印材料、印刷设备。
下面我们分别阐述。
1、原稿
2、印版
3、承印物
4、油墨
5、印刷机械
印刷要素--印版
印刷用的版材统称为印版,它是将油墨传递到承印物上的图文信息的载体。
在印版上,能接收油墨的部分称之为印刷部分或图文部分,反之,则称为印版的空白部分或非图文部分。
在传统的印刷模式中,依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的相对位置、高度的差别或传递油墨的方式,则可将印版分为凸版、平版、凹版、孔版,而用于印版的版基,就目前来看,主要有金属和非金属两种。
如图1所示。
1)凸版:凸版是印版的图文部分凸起并处在同一平面或同一半径的圆弧上,而印版的空白部分凹下,两者这间的高度差别明显。
目前常用的凸版有感光树版和柔性版,同时也还使用部分铜锌版,这种印版主要用于书刊中的烫金。
如图2所示。
2)平版:平版是印版的图文部分与印版的空白部分几乎处在同一平面或同一半径的圆弧上,两者这间的高度差别不太明显。
目前常用的平版有PS版。
这也是印刷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印版。
如图3所示。
3)凹版:凹版是印版的图文部分凹下,而印版的空白部分处在同一平面或同一半径的圆弧上,两者这间的高度差别明显。
目前常用的凹版是电子雕刻凹版。
如图4所示。
4)孔版:孔版的图文部分是由小孔组成,印刷油墨就是由这些小孔漏印到承印物上,而非图文部分则是密封的,油墨不能下漏。
常用的孔版有镂空版、丝网版等。
如图5所示。
印刷要素--印刷原稿
原稿是印刷过程中被复制的对象,它是制版、印刷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印刷过程中如果没有好的原稿就不可能获得高质量的印刷品。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印刷专业中的应用,印刷用的原稿也与传统常用的原稿多了起来,形式也多样化。
印刷中不同类型的原稿,不仅会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而且还会影响着制版工艺的选择。
按原稿的内容分类:印刷若从内容的角度来分类,则可将原稿分为文字原稿和图像原稿。
如图1所示。
2.按载体的特性来分可将原稿分为反射稿和透射稿两种。
反射原稿是以不透明的的材料作为图文信息的载体的原稿,如印刷品原稿、照片原稿等。
透射原稿以透明的材料做为图文信息的载体的原稿,如反转片等。
如图2所示。
3.按色彩来分的话,则可将原稿分为黑白原稿和彩色原稿。
如图3所示。
4.按原稿的形式分,可将原稿分为硬件形式的原稿,如,上面提到的所有原稿就属于这类原稿。
另一类则是电子形式原稿,这是一种随计算机技术在印刷中应用而出现的一类原稿,它是以电子媒体为图文信息载体的原稿。
如图4所示。
5.若按图像的反差分,可将原稿分成薄稿(反差小)如图5所示、正常稿(反差正常)如图6所示、闷厚稿(反差大)如图7所示三种类型的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