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十则

世说新语十则一、原文: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侧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译文:有位客人问陈季方:“令尊太丘长有哪些功勋和品德,因而在天下享有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父亲好比生长在泰山一角的桂树;上有万丈高峰,下有深不可测的深渊,上受雨露浇灌,下受深泉滋润。
在这种情况下,桂树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有没有功德啊!”二、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
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译文: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有杰出的才能,他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太丘长陈寔。
陈寔说:“元方很难当哥哥,季方也很难当弟弟。
”三、原文:(1)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译文:荀巨伯到远处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强盗攻打郡城,朋友对巨怕说:“我这下活不成了,您可以走了!”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您,您却叫我走;损害道义来求活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吗!”(2)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强盗进了郡城,对巨伯说:“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男子汉,竟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我自己代朋友去死。
”强盗听了互相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有道义的国家!”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德行第一1.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④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⑥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
”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末年人。
与窦武等人谋除宦官不成,被害。
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行成为当时人们的楷模。
③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
辔(p i ):马缰绳。
④豫章:汉代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⑤徐孺子:豫章郡隐士。
⑥主薄:掌管文书的官吏。
⑦廨(xiè):官署。
⑧武王式商容之闾:武王,周武王。
式,同"“轼” ,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
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
闾:里巷的门。
「译文」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薄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
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2.周子居①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注释」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末年贤人。
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末年贤人。
③鄙吝:粗鄙贪婪。
已复:竟然。
「译文」周子居(周乘)经常说:“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3.郭林宗①至汝南,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e】③;诣【yi】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⑥,难测量也。
”「注释」①郭林宗:郭太,字林宗,东汉末年太学生领袖。
②造:拜访。
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末年贤人。
世说新语全集原文

世说新语全集原文篇一:世说新语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寓言小说集,主要讲述了各个人物之间的故事和言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这部小说集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教育。
全集原文如下:《世说新语》原文如下:1. 管辔论道管辔(guān)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他曾经有过一次与友人谈论道术的经历。
友人问道:“如何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管辔回答道:“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真正地达到境界。
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2. 谢道韫谢道韫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她曾经与一位诗人相爱。
诗人曾经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毛竹山前雾气浮。
”谢道韫听到这首诗后,心中感到无比的欣喜。
她对自己的美貌充满自信,认为自己是诗中所写的那种美丽女子。
3. 羊角哀羊角哀是一位悲壮的英雄,他曾经为了救自己的爱人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爱人是一位女子,她曾经因为被他人的嘲笑而自杀。
羊角哀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决定为了救自己的爱人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4. 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位古老的人物,他生活在清朝末年。
他是一个非常喜欢吃酒的人,每天都会喝酒,同时也喜欢吹牛逼。
他的朋友们都感到非常的厌烦,但他自己却感到非常满足。
5. 王羲之王羲之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他在书法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慈善的人。
他曾经为了救助那些贫苦的人而将自己的书法作品出售,以此来帮助他们。
篇二:世说新语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寓言小说集,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刘义庆。
这部小说集以对话形式呈现,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人性、人情、道德等方面的寓言故事。
本文将介绍世说新语的全集原文,并对其进行拓展。
一、全集原文《世说新语》原文如下:《世说新语》本集共四十卷,每卷有数百则。
其文皆短小精悍,意境深远,与《论语》并为孔子弟子所传,为中国古代文学之冠。
其内容包括:人物评价、言行得失、学业技艺、道德修养等方面。
大学语文《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刘义庆。
【言语】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
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译文:钟毓兄弟俩小时候,一次正碰上父亲白天睡觉,于是一块去偷药酒喝。
他父亲当时已睡醒了,姑且装睡,来看他们怎么做。
钟毓行过礼才喝,钟会只顾喝,不行礼。
过了一会,他父亲起来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用的,我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于礼,因此我不行礼。
【文学】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秘公一见。
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译文:钟会撰著《四本论》刚刚完成,很想让嵇康看一看。
便揣在怀里,揣好以后,又怕嵇康质疑问难,揣着不敢拿出,走到门外远远地扔进去,便转身急急忙忙地跑了。
文学帝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刑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
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任诞】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译文:步兵校尉的职位空出来了,步兵厨中储存着几百斜酒,阮籍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
世说新语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 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 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 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 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 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 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 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 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 为“二王”。 东床快婿
苏轼有一首《于潜僧绿筠轩》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今人瘦,无竹令 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北宋大史学家司马光有首《种竹斋》诗,前四句云:吾爱王子猷,借斋也种竹。一日 不可无,潇洒常在目
后来的文人大多有种竹的雅好,应该就是拜王子猷所赐,可以说,王子猷是竹子的 古今第一“形象代言人”。
晋名将谢安,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辈讲论文义。俄而 雪骤,公欣然曰:“白雪 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道韫曰:“未若柳絮 因风起。”公大笑乐
谢道韫咏絮这一典故,用来赞扬善于吟咏的 女子,或者指她的才华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 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 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 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 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 编撰。梁刘峻(字孝标)注。 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 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 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 书》, 世说新语大约宋代以后才 改称今名。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时期曹魏 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 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 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博爱一 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 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 竹林合称
精选《世说新语》六篇(原文+注释+译文)

精选《世说新语》六篇原文+注释+译文一华歆.王朗俱乘船出亡,有一人欲依靠,歆辄难之①.朗曰:“幸尚宽,何为不成?”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好坏.【注释】①出亡(nàn):这里指回避汉魏之交的骚乱.辄:立刻;就.②疑:迟疑;迟疑不决.纳其自托:接收了他的寄身的请求,指赞成他搭船.【译文】华歆.王朗一同乘船出亡,有一小我想搭他们的船,华歆立时对这一请求暗示难堪.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成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落谁人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迟疑,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形紧急就摈弃他呢!”便仍然带着并帮忙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剖断华歆和王朗的好坏.二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②于是敕见③.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故汗?”毓对曰:“战战惶遽,汗流浃背④.”复问会:“卿何故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⑤.”【注释】①钟毓(yù).钟会:是兄弟俩.钟毓,字稚叔,小时刻就很机警,十四岁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钟会,字士季,小时也很愚蠢,被算作长短常人物,后累迁镇西将军.司徒,因策划反帝室,被杀.令誉:美妙的荣誉.②钟繇(yáo):任相国职.③敕(chì):皇帝的敕令.④战战惶遽:畏惧得颤抖.浆:凡较浓的液体都可叫做浆.按:惶.浆二字押韵.⑤战战栗栗:畏惧得颤抖.按:栗.出二字亦押韵.【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据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命令赐见.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答复说:“战战惶遽,汗流浃背.”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答复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三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赛跑取之,唯戎不动①.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②.【注释】①折枝:使树枝曲折.②信然:确切如许.【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刻,有一次和一些小孩儿出去游玩,看见路边的李树挂了许多果,压弯了树枝,小孩儿们抢先恐后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他人问他,他答复说:“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必定是苦的李子.”拿李子来一尝,果真是苦的.四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①.子猷问阁下:“何故都不闻新闻?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渤绝良久.月徐亦卒. 【注释】①“王子猷”句:王子猷和王子敬是兄弟,是王羲之的儿子.②了:完整.【译文】王子猷和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逝世.一皇帝猷问侍候的人说:“为什么一点也没有听到子敬的音讯?这是已经逝世了!”措辞时一点也不哀痛.于是就要车去奔丧,一点也没有哭.子敬日常平凡爱好弹琴,子猷便一向进去坐在灵座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琴弦怎么也调不好,就把琴扔到地上说:“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说完就哀思得昏了曩昔,良久才醒过来.过了一个多月他也逝世了.五魏武行役,掉汲道,军皆渴①.乃令曰:“前有大海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②.”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注释】①汲(jī):取水.②饶子:果实许多.【译文】魏武帝曹操率部远行军,找不到取水的路,三军都很口渴.于是便传令说:“前面有大片的梅树林子,梅子许多,味道甜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这番话,口水都流出来了.应用这个方法得以赶到前面的水源.六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转瞬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②.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③.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克不及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④.于时称其有智.【注释】①“王右军”句:王敦是王羲之的堂伯父.《晋书·王允之传》以为这事属王允之.允之也是王敦的侄儿.减,少于.②钱凤:字世仪,任王敦的从军,是王敦的谋主.王敦动员兵变掉败后,他也被杀.屏人:叫他人避开.逆节:起义.③剔吐:用指头抠出口水.④从横:即纵横,此指到处流淌.【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不满十岁的时刻,大将军王敦很爱好他,经常安插他在本身的床帐中睡觉.有一次王敦先出帐,王羲之还没有起床.一会儿,钱凤进来,屏退手下的人,商讨工作,一点也没想起羲之还在床上,就说起兵变的筹划.王羲之醒来,已经听到了他们的谈论,就知道没法活命了,于是抠出口水,把头脸和被褥都弄脏了,伪装睡得很熟.王敦磋商工作到半途,才想起王羲之还没有起床,彼此十分惊惶,说:“不克不及不把他杀了.”等到翻开帐子,才看见他吐得到处都是,就信任他真的睡得很熟,于是才保住了命.当时人们都赞扬他有智谋.。
世说新语30则名篇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30则名篇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是一本古代中国的文学名著,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言行和事迹,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之一。
其中的30则名篇是这本书的经典之作,以下是其原文及翻译:1.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解析:人可以计划和谋划未来的事情,但最终能否成功,却需要看天意是否配合。
2.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不喜欢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也就不要去做那些会让别人不舒服的事情。
3.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解析:做为有志于大事的人,必须要始终保持激励自己的精神,任何事情都需要不断努力,而且目标是远大的。
4.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解析:只有有才有德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敬服和欣赏。
5.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解析:通过学习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可以知道别人的困难。
6. “志当存高远。
”解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眼前的事物,要有远大的志向。
7. “不以结交广人,亦已足矣。
”解析:不一定要认识很多人,有几个足以信任和交往的人就已经足够了。
8.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解析:不经历一些困难和考验,就无法了解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一些事情。
9. “日以继夜,斗其不息。
”解析: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够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10.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析:面临死亡的时刻,人和动物都会有表达内心的欲望,表达方式却大不相同。
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知道做事的方法不如爱好这个事情,爱好这个事情不如乐于这个事情。
12.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解析:只有真正去做了才能够更深刻的了解一件事情的内涵。
1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乐。
”解析:知足常乐,不贪不妄,不仅避免麻烦,还能享受到人生的幸福与长乐。
14. “握发动,不觉其机。
”解析:做事不能冲动,动则坚决,静则谨慎。
文言文《世说新语》

文言文《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魏晋时期的笔记小说,作者刘义庆以人物为纲,分为德行、言语、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三十六门,主要记录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是六朝志人(写人物)小说的代表作。
以下是其中一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译文: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里召集家人,给孩子们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像什么呢?”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比拟。
”哥哥的女儿说:“不如用柳絮随风飘飞来比拟。
”谢太傅大笑起来。
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谢太傅与家人的聚会和对话,展示了他们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比喻
的巧妙。
谢太傅的孩子们在回答他的问题时,用了“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种形象来比喻白雪。
虽然两种比喻都很美,但柳絮因风起的形象更具有诗意和想象力,给人以柔和、轻盈的感觉。
谢太傅对两种比喻都表示欣赏,这表现了他对孩子们的鼓励和包容。
整篇文章充满了家庭和睦、文化气息浓厚的氛围。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情节生动,刻画的人物形象丰满,语言简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贵之作。
它所记录的故事和人物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人情和文化面貌。
同时,《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也具有启示和教育意义,可以引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保持文化修养和追求美好的生活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记载汉末至东晋期间士大夫的言谈(玄学),轶事。
刘义庆
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由他组织编写。
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士大夫。
谢道韫:东晋著名才女。
内集:家庭聚会
寒雪:寒冷的,下雪的。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迅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胡儿:谢朗,谢据的儿子。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比不上
因:凭借
即:是
⑴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县名。
⑵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正午时分。
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
去,离开。
⑸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⑹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⑺尊君在不(否):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
表询问。
⑻相委而去:丢下别人。
委,丢下、舍弃。
去,离开。
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⑼家君:谦词,古代人称自己的父亲。
⑽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⑾顾:回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