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说新语》二则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 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练习知识点讲解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一、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二、课文翻译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注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讲论文义:谈论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原文: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注释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是柳絮乘着风漫天飞舞。

”原文: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即:是。

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译文: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问题解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却内容丰富,涵盖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及主体事件等内容。

2.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家庭氛围的融洽?“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

3.对于胡儿和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文章结尾,谢太傅虽未对两人的优劣作任何点评,但从“公大笑乐”,以及最后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看出谢太傅更欣赏的是道韫的才气。

四、课文主题《咏雪》通过叙述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8 《世说新语》二则

8 《世说新语》二则

课堂小结
8 《世说新语》二则/
概括主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 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年纪虽小但聪慧 善辩、正直明理、落落大方,同时告诫人们 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课堂小结
8 《世说新语》二则/
学后感悟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懂得诚实守信。诚信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 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 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运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掌握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难点)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学习古人诚实守信 和尊重他人的美德,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素养)
知识备查
8 《世说新语》二则/
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
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文学家。自
是啊,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着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 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世说新语》 中的一位聪慧少年——陈元方。
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整体感知
8 《世说新语》二则/
1.参照注释,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节奏和断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知识备查
8 《世说新语》二则/
文体知识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 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它具有以下 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 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 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 美、言约旨丰。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8 《世说新语》二则优秀课件

8 《世说新语》二则优秀课件

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
3.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才到。
(父亲)等您很长时间您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人家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正午时分您却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3.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你认为哪一个更好呢?
“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 姿态,并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柳絮是轻盈的,而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结构梳理

交代咏雪背景:人物、事件、环境 聪 赏
咏 雪
叙述咏雪事件:一问、两答
明谢 才道
状元成才路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 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是师生关系,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 多宾客在座,他们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其中 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 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 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 不出话来。
2.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本文剪裁得体,而且在语言叙述上十分自然,不 加任何雕饰,给人以真实自然的感觉。
拓展迁移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东汉末年,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
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
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
状元成才路
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当地的
文言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七年级上册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板书设计
8 《世说新语》二则/
交代咏雪背景:人物、事件、环境
咏 雪
叙述咏雪事件:一问、两答
补述“兄女”身份
赞 聪赏 明谢 才道 智韫

第二课时
8 《世说新语》二则/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心 的一首诗: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着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 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世说新语》 中的一位聪慧少年——陈元方。
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整体感知
8 《世说新语》二则/
1.参照注释,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节奏和断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整体感知
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丢下(他)而离
约定。
正午时分。
开。去,离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友人)才到。 乃,才。
这年。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陈纪,字元方, 陈寔的长子。
也称令尊,对别 同“否”。 人父亲的尊称。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精读细研
8 《世说新语》二则/
乙:我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 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 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还可以用“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来比喻雪。
精读细研
8 《世说新语》二则/
3. “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 得最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解析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二、写作背景《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

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刚登基便先后杀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拥立功臣。

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为担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弑的悲剧,严格控制并杀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员,这其中就包括名将檀道济。

刘义庆《世说》的编纂时间大约在公元439年至440年刘义庆任江州刺史期间,这两年间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

一是元嘉十六年刘义庆在担任江州刺史时招揽了许多文人,"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咨议参军;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 ,按照《世说》一书成于刘义庆及其门客众手的说法,这是《世说》编纂的恰当时机;二是元嘉十七年刘义庆调任南兖州刺史,前来接任他江州刺史职位的正是遭到贬斥,被解除司徒录尚书事要职的刘义康。

兄弟二人在江州见面后的悲恸情绪受到文帝刘义隆的责怪。

这些都与刘义庆对处境危难并因此寻求在魏晋文人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化解和超脱,因而与编纂《世说》一书紧密相关。

三、字词《咏雪》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资料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一、文学常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二、文章主旨《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出众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一中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的是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小小年纪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三、理解文章内容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有什么作用?“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营造了一中温馨、融洽、欢快、、热闹的家庭氛围,同时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你认为他大笑的内涵有哪些?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的更好?既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愉快,也有自己中途命题获得成功的得意;有对兄子的略含贬义的笑,更有对兄女的赞许之笑。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3.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身份这种写法?这样写,使读者在不知道她是谁的时候先领略了她的才华,已经暗示了她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这是一种未见其人先知其才的写作技巧,使谢道韫这个人物形象和她的才华展现得尤其突出,表明作者非常赞赏她的才气。

4.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你认为哪一个更好呢?①“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②“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5.“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世说新语》二则原文

《世说新语》二则原文

《世说新语》二则原文世说新语原文二则:一、郭员外与贾谊共游洛阳郭员外和贾谊去洛阳旅行,到了洛阳,美景无限,鸟语花香,但他们上了御书楼,也没能看见一本书籍就出来了。

贾谊问道:“连一本书都看不到就出去了,你真不客气。

”郭员外说:“况且御书楼多闻书香,书自有其香;何必看见书才晓物,此言差矣。

”二、贾谊凌览元明诗洛阳之行,郭员外曾和贾谊一起凌览元明之诗,贾谊读完有余,问道:“诗词之能表达浩如烟海,岂有此诗?”郭员外说:“范仲淹的《塞下曲》能表达出‘深深苦难暗中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绝美图景,昭昭示人,远远好于此诗。

”世说新语是一部仿史诗体裁的古典名著,记载了一系列声名显赫的文人历史活动及其精彩言语,最为人熟知的是其中的郭员外和贾谊洛阳之旅别有风味的两段对白。

郭员外和贾谊一起旅行洛阳,御书楼多闻书香,贾谊希望能多看几本书,但郭员外却及时发出“书自有其香,何必看见书才晓物”的金句,让其得以脱离桎梏,迎接自由。

在洛阳之行不仅可以看见山川水榭,如鸟语花香,而且更关注文化传统、拓展知识面。

贾谊凌览元明之诗时,郭员外推荐了范仲淹的《塞下曲》,从“深深苦难暗中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笔绘出书香茶香之外常人难以触及的“诗香”,他们跃跃欲试,一同勾勒出一幅洛阳之歌的精妙画卷。

郭员外和贾谊的两段洛阳之行,古拙之韵诱人生发,在今日依然发人深省、有教又有乐。

他们对旅行的热忱,以及不畏任何困难、尽情享尽这一座城市本土文化和精神才能,令人叹为观止。

在郭员外和贾谊洛阳之旅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了他们“以古为鉴”、赋却百代情怀,“书自有其香”、诗香伴爱憎,结合自然,成就新语,就在他们对人类文明的承载中,爱憎情仇、绽放出一系列美丽的文学花火。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世说·雅量》
谢安 ,字安石,东晋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家族是 流寓江东的北方世家大族士族。少有名望,居会稽东山, 屡次谢绝征召,时人有谓:“安石不出,如苍生何?”
晋朝一百二十年历史,可以用两句话来作为概括:一、 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二 “安石不出,如苍生 何?”司马氏的江山是在三国末期英雄凋零的时候攫取, 却因为谢安而得以延续。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 神情方王(旺),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 (悦),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 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 而归。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世说·雅量》)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竟,默然无语,徐相局。客问淮上 利害。大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 举止,不异于常。
《世说新语》两则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 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 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 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 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 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
在谢家的后辈中,谢安最看重的除了谢玄之外当数有
“咏絮才女”之称的谢道蕴,他曾叹息着对谢道蕴说:“可惜 你为什么不是男儿身呢?”谢安死后,有人问谢道蕴:“谢太 傅当年隐居东山不出,后来怎么又还是出仕为官了呢?”谢道 蕴答道:“对家叔而言,隐居与出仕又有什么不同呢?”
诚然,对谢安而言,隐逸是他的愿望,出仕则是他的责任。 他41岁那年才因为家族的缘故不得不出山,因为此前负天下之 望而又屡次拒绝朝廷征召,许多人对他咄咄相逼,而他泰然处 之;做宰相后他为举世所推崇,堪称言为世则,行为世范,但 他风流不减,依然我行我素,即使在国丧期间也是笙歌如故,旁 人苦劝甚至掩耳不听;淝水之战后他的声望与权势都达到了颠 峰,却在此时激流勇退,在乌衣巷中以诗酒自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世说新语》二则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知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近古诗文,亲近古诗文,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第一课时咏雪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下雪时你们最爱做的是什么呢,堆雪人?打雪仗?现在我们来看看古代文人家庭在雪天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骤.(zhòu) 絮.(xù) 奕.(yì) 谢道韫.(yùn)
2.积累下面文言字词。

儿女: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地。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凭借。

3.文体知识
古代小说就是相对于非现代小说类而言的小说著作。

它的特点:一是来自民间;二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赏。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将古代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4.作家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

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

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二)深层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交流点拨】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2.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交流点拨】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交流点拨】(1)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可以用“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来比喻雪。

(三)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撒盐空中(笑)
(考题)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 补充 谢无弈之女 身份之贵(侧面衬托)
王凝之之妻 五、拓展延伸
请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交流】①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一、新课导入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着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列汉字的音。

不(fǒu) 惭(cán)
2.请你解释下面这些文言字词。

期行:相约同行。

舍去:顾而离去。

去,离开。

乃:才。

则:就,便,那么。

顾:回头看。

君:对别人的尊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在不:不,同“否”。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2.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交流点拨】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二)深层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交流点拨】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

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

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辞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交流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

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交流点拨】(1)不同意。

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

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2)同意。

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

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
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

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

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三)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开端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发展父友:问针锋相对
元方:答据理驳斥
高潮父友:怒——非人哉
元方:曰——无信无礼聪慧明理
尾声父友: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五、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交流】①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②民无信不立。

(孔子)
③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

(大仲马)
④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⑤人背信则名不达。

(刘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