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中先张法与后张法的区别

合集下载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详细完整版)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详细完整版)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是两种常见的预应力施工方法,它们在张拉的顺序和时间上有所不同。

1.先张法预应力:
●先张法预应力即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前进行预应力张拉的方法。

●预应力钢筋在混凝土未浇筑之前就被张拉,并通过锚固装置
固定在预定位置。

●在张拉完成后,混凝土浇筑填充预应力孔或预应力槽,形成
一个整体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2.后张法预应力:
●后张法预应力即在混凝土已经浇筑完成后,再进行预应力张
拉的方法。

●预应力钢筋首先嵌入混凝土结构中,但在混凝土浇筑时未进
行张拉。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使用张拉设备对预应力钢筋
进行张拉,并通过锚固装置固定在预定位置。

区别:
一、张拉顺序:
1.先张法预应力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张拉,预应力钢筋先张拉后锚固。

2.后张法预应力在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张拉,预应力钢筋先锚固后张拉。

二、控制预应力损失:
1.先张法预应力可以更好地控制预应力损失,因为预应力钢筋在混凝土初始的收缩和开裂阶段就已经张拉。

2.后张法预应力的预应力损失可能比较大,因为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经历了收缩和开裂,对预应力的保护相对较差。

三、建筑施工便利性:
1.先张法预应力需要在混凝土未浇筑之前完成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较为复杂。

2.后张法预应力可以在混凝土的正常施工过程中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相对较为便利。

在选择先张法预应力还是后张法预应力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项目特点和施工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并遵循相关设计规范和施工规程进行操作。

道路桥梁工程考试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道路桥梁工程考试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道路桥梁工程考试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桥梁按体系划分可分为()A. 梁桥、拱桥、刚构桥、缆索承重桥以及组合体系桥B. 简支梁桥、悬臂梁桥、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桥C. 木桥、钢桥、圬工桥、钢筋混凝土桥和预应力混凝土桥D. 公路桥、铁路桥、人行桥和农用桥答案:A解析:桥梁按体系划分主要有梁桥、拱桥、刚构桥、缆索承重桥以及组合体系桥。

B 选项是按受力特点划分梁桥的分类;C 选项是按材料划分桥梁的分类;D 选项是按用途划分桥梁的分类。

2. 对于简支梁桥,其净跨径、标准跨径和计算跨径之间的关系是()A. 净跨径< 标准跨径< 计算跨径B. 净跨径< 计算跨径< 标准跨径C. 计算跨径< 标准跨径< 净跨径D. 标准跨径< 计算跨径< 净跨径答案:A解析:标准跨径是指两桥墩中线之间的距离或桥墩中线至桥台台背前缘之间的距离;计算跨径是指桥跨结构相邻两个支座中心之间的距离;净跨径是指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个桥墩(或桥台)之间的净距。

所以净跨径< 标准跨径< 计算跨径。

3. 公路桥梁设计中,汽车荷载分为()A. 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B. 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C. 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D. 偶然荷载和必然荷载答案:A解析:公路桥梁设计中,汽车荷载分为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

4. 混凝土的徐变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应力大小B. 加载龄期C. 混凝土强度D. 温度答案:D解析:混凝土的徐变与应力大小、加载龄期、混凝土强度等有关,与温度无关。

5.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先张法和后张法的施工区别在于()A. 先张法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后张法靠锚具来保持预应力B. 先张法适用于大型构件,后张法适用于中小型构件C. 先张法无需预留孔道,后张法需要预留孔道D. 先张法的预应力是靠千斤顶施加的,后张法的预应力是靠台座施加的答案:A解析:先张法是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后张法是靠锚具来保持预应力;先张法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后张法适用于大型构件;先张法无需预留孔道,后张法需要预留孔道;先张法的预应力是靠台座施加的,后张法的预应力是靠千斤顶施加的。

先张法与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与特点

先张法与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与特点

先张法与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与特点摘要:普通混凝土最大的缺点就是抗拉性能差,在承受拉力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很容易造成混凝土受拉区出现裂缝,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预应力混凝土有提高构件的抗裂性,提高构件的刚度,节约材料,降低造价,扩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等优点。

是大跨度、高层建筑、大型承重结构施工中不可缺少的结构之一。

关键词:先张法;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特点1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在一定荷载作用下的构件,尽管普通钢筋、结构具有对高强度钢筋受拉区进行施加压预应力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很多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和高强度混凝土相比,普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偏小,极限拉应变数值偏小,但是与混凝土相比,钢筋的极限拉应变力要高出很多,因此会导致构件在应用过程中极易产生裂缝。

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来说,混凝土在受拉过程中存在规定的极限范围,一旦高于規定范围,则混凝土便极易产生裂缝现象,和钢筋对比,混凝土的受拉极限约为钢筋的0.125~0.25倍。

因此在选用原材料过程中,尽管选用高强度钢筋能够有效提高极限受拉强度,不过一旦高于强钢筋的极限强度,相应的应变力便会增大至约2mm。

而对于混凝土结构,加入钢筋应变力小,则混凝土极易产生裂缝现象。

为有效处理普通型钢材混凝土的不足和缺陷,建议在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构成的结构中施加适当的预应力,以便增强整个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同时好地预防结构裂缝现象的产生。

如果要求混凝土构件具有一定的预应力,可以选用适当的施工设备或施工机械张拉高强钢筋,由此混凝土中便会产生预应力。

2预应力混凝土的类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将预应力混凝土划分为整体、局部的预应力混凝土和黏结性预应力混凝土。

对于整体、局部的预应力混凝土,可具体分为全预应力混凝土以及预应力混凝土。

全预应力混凝土的结构构建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混凝土边缘受拉,使混凝土在相关荷载作用中不会产生拉应力。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1. 引言预应力技术是一种通过施加预先施加的压力,增加材料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的方法。

其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到多个领域,其中最常用的两种方式是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

本文将对这两种预应力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比较。

2. 先张法预应力2.1 概述先张法预应力是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将钢束或者钢筋等预应力材料进行张拉,并通过锚固设备锚固在混凝土结构中。

2.2 工艺步骤2.2.1 钢筋张拉通过专业设备对预应力钢筋进行拉力施加,使其发生塑性变形。

2.2.2 锚固通过预应力锚固设备将钢筋锚固在混凝土内,保持预应力的稳定。

2.3.1 施工简单先张法预应力的工艺比较简单,施工过程容易控制。

2.3.2 对混凝土结构要求较高由于预应力施加的时间早,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较高。

2.3.3 应用范围广泛先张法预应力合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如桥梁、地下工程等。

3. 后张法预应力3.1 概述后张法预应力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通过一部份混凝土破坏再进行预应力施加。

3.2 工艺步骤3.2.1 混凝土加固通过加固措施加固混凝土结构,以保证其能够承受预应力的作用。

3.2.2 钢筋张拉在混凝土加固完成后,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即施加预应力。

通过锚具将预应力钢筋锚固在混凝土中,保持预应力的稳定。

3.3 特点3.3.1 对混凝土结构要求较低后张法预应力施加的时间较晚,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相对较低。

3.3.2 钢筋处理较复杂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处理工艺较为复杂。

3.3.3 合用范围局限后张法预应力合用于较大变形和较高应力要求的混凝土结构。

4. 比较4.1 工艺流程对照先张法预应力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前施加预应力,而后张法预应力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施加。

4.2 对混凝土结构的要求先张法预应力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较高,而后张法预应力要求相对较低。

4.3 应用范围先张法预应力合用于各种混凝土结构,后张法预应力合用于较大变形和较高应力要求的混凝土结构。

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异同

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异同
许 偏 差 为 ±6 。 %
预应力筋 张拉 后 , 应随 即进行 孔道灌 浆 , 孔道 内水泥浆 应饱
2 1 2 混 凝 土 的浇 筑 和 养 护 ..
满、 实, 密 以防预应 力筋锈蚀 , 同时增加 结构 的抗 裂性和 耐久性 。 确 定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的配 合 比 时 , 尽 量 减 少 混 凝 土 的 收 缩 和 灌 浆前 , 应 混凝土孑 道应 用压 力水 冲刷干 净并 润湿孔 壁 , L 可用 电动 徐变 , 以减少预应力损失 。预应 力筋 张拉完成 后 , 钢筋绑扎 、 模板 或手 动压浆 泵进行灌浆 。灌浆 除应 满足强度 和粘结力要求 外 , 尚 拼装和混凝土浇筑 等工作应尽快跟 上 , 每条生产线应 一次浇筑完 应有较大的流动性和较小的干缩性 、 泌水性 。故灌 浆宜用标号不 毕 。混凝土应振捣 密实。混凝 土浇筑 时 , 动器不得碰撞 预应力 低于 4 . 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 的水泥浆 。后 张法工艺 图见 振 2 5级
拉 区中的预应力钢筋 , 通过预应力钢筋 和混凝土 间的粘结力或锚 由压缩 , 避免 过大 的冲击和偏 心。先张法 预应力筋 放张 时 , 宜缓 具 , 预应力钢筋 的弹性 收缩力传 递到混 凝土 构件 中 , 产生 预 慢放松锚 固装 置 , 将 并 使各 根预应 力筋 同时 缓慢放 松 , 以避免 引起构
d , 0一
其中, 一为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 建立上述 张拉程序 的 目的是为 了减少预应力的松弛损失 。
道 留设 的方法有 : 钢管抽芯法 、 胶管抽芯法和预埋波纹管法 。 预 应 力 筋 的 张拉 可 采 用 单 根 张 拉 或 多 根 同 时 张 拉 , 根 预 应 2 2. 预应力筋 张拉 多 . 2
先 张法 和 后 张法 预 应 力混凝 土 施 工 工 艺 的异 同

先张法和后张法

先张法和后张法

5.2后张法施工在制作构件或块体时,在放置预应力筋的部位留设孔道,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将预应力筋穿入预留孔道内,用张拉机具将预应力筋张拉到规定的控制应力,然后借助锚具把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端部,最后进行孔道灌浆(也有不灌浆的),这种预加应力的方法称为后张法。

图5.10所示为预应力后张法构件生产示意图。

图5.10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生产示意图{观看后张法施工工艺动画}(a)制作混凝土构件;(b)后钢筋;(c)锚固和孔道灌浆1-混凝土构件;2-预留孔道;3-预应力筋;4-千斤顶;5-锚具后张法的特点是直接在构件上张拉预应力筋,构件在张拉过程中受到预压力而完成混凝土的弹性压缩,因此,混凝土的弹性压缩,不直接影响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值的建立。

后张法适宜于在施工现场制作大型构件(如屋架等),以避免大型构件长途运输的麻烦。

后张法除作为一种预加应力的工艺方法外,还可以作为一种预制构件的拼装手段。

大型构件(如拼装式大跨度屋架)可以预制成小型块体,运至施工现场后,通过预加应力的手段拼装成整体;或各种构件安装就位后,通过预加应力手段,拼装成整体预应力结构。

但后张法预应力的传递主要依靠预应力筋两端的锚具,锚具作为预应力筋的组成部分,永远留置在构件上,不能重复使用,这样,不仅需要耗用钢材多,而且锚具加工要求高,费用昂贵,加上后法工艺本身要预留孔道、穿筋、张拉、灌浆等因素,故施工工艺比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

预应力后张法构件的生产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构件的生产;第二阶段为施加预应力,其中包括预应力筋的制作、预应力筋的张拉和孔道灌浆等工艺。

本节主要叙述第二阶段的施工工艺。

5.2.1锚具和预应力筋的制作在后张法构件生产中,锚具、预应力筋和张拉机具是配套使用的,目前我国在后张法构件生产中采用的预应力筋钢材主要有冷拉Ⅱ、Ⅲ、Ⅳ级钢筋,热处理钢筋,精轧螺纹钢筋,碳素钢丝和钢绞线等。

归纳成三种类型预应力筋,即单根粗钢筋(包括精轧螺纹钢筋)、钢筋束(或钢绞线束)和钢丝束。

预应力施工先张法和后张法

预应力施工先张法和后张法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1)先张法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
→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
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
获得预压应力? 6.1.2 预加应力的方法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
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后张法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如图6.2所示.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所以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这种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 施工时跟普通混凝土一样,将钢筋放入设计位置可以直接浇混凝土,不必预留孔洞,穿筋,灌浆,简化施工程序,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增大,降低造价,适用于跨度大的曲线配筋的梁体.。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在建筑工程领域,预应力技术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手段,其中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是两种常见的预应力施工方法。

它们在原理、施工过程、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先张法预应力,顾名思义,是先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然后再浇筑混凝土。

在施工时,首先将预应力筋张拉到设计的应力值,并通过锚具将其临时固定在台座或钢模上。

接着,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通常不低于设计强度的 75%),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就能够产生足够的粘结力,从而使混凝土获得预应力。

这种方法的优点较为明显。

其一,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工序少,质量容易控制。

因为先张法在固定预应力筋后再浇筑混凝土,整个过程相对连贯,操作环节相对较少,所以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较低。

其二,由于台座或钢模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所以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其三,先张法适用于工厂化生产,能够批量生产具有相同规格和预应力要求的构件,比如预制板、预制梁等,有助于实现标准化和工业化。

然而,先张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需要较大的场地来设置台座,对于施工现场空间有限的情况可能不太适用。

其次,先张法中预应力筋的布置相对固定,灵活性较差,难以适应复杂的结构和预应力要求。

再者,由于先张法依靠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传递预应力,所以对于某些对粘结力要求较高的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后张法预应力则是先浇筑混凝土,然后再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构件中预留孔道。

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将预应力筋穿入孔道,然后通过千斤顶等设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用锚具将其锚固在构件的端部。

后张法的优点在于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由于是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再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所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预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结构和受力要求。

此外,后张法不需要专门的台座,施工场地的限制较小,适用于现场施工和大跨度、重荷载的结构,比如大型桥梁、高层建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混凝土中先张法与后张法的区别
1)先张法
先张拉钢筋后浇筑混凝土,其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
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碍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2)后张法
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

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及锚头处理。

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所以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

这种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