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临床解剖学简介
口腔颌面外科学种植外科

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
?骨组织成分:
?骨基质 ?细胞成分
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
?种植体愈合过程
? 第一阶段:血块包绕,骨髓内蛋白质、脂质、糖蛋白等吸附,形成适 应层,细胞在外侧散在。
口腔种植体的解剖学基础
?牙槽嵴萎缩的分类: ?二、骨的质量分类:
Ⅰ级:颌骨几乎完全由均质的密质骨构成。 Ⅱ级:厚层的密质骨包绕骨小梁密集排列的 松质骨。
Ⅲ级:薄层的密质骨包绕骨小梁密集排列 的松质骨。
Ⅳ级:薄层的密质骨包绕骨小梁疏松排列 的松质骨。
密质骨与松质骨骨量相当为理想的植入床
口腔种植体的解剖学基础
基本概念
? 种植:implant英文解释为植入身体中的移植物及在身体某部植入、埋 置和移植组织等,为无生命的组织或材料被植入在有机体内。
? 牙种植:将无机的异体材料锚固在颌骨内,为缺失牙的修复体提供支 持和固定。
? 口腔种植:包括牙种植在内,口腔颌面部的种植统称为口腔种植。
基本概念
? 口腔种植学 :涵盖组织学、生物学、生物力学、生理学、化学、材 料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牙周病学、口腔正畸学和技工工 艺学等基础及临床学科的一系列不同领域。
口腔种植手术
? 适应症:
? 1、上下颌部分或个别缺牙,邻牙不宜作基牙 或应避免邻牙受损伤者;
? 2、磨牙缺失或游离端缺牙的修复; ? 3、全口缺牙尤其下颌牙槽骨萎缩; ? 4、活动义齿固位差、无功能、黏膜不能耐受
者; ? 5、义齿修复要求高,一般修复不能满足; ? 6、种植区骨量够; ? 7、口腔黏膜健康,附着龈足够; ? 8、肿瘤或外伤引起的颌骨缺损,需功能修复 ? 9、赝复体固位。
学习_种植牙应用解剖

2 1
3
67 5
84
1、切牙孔 2、腭(上颌) 28、上颌腭骨缝 29、腭正中缝 3、腭骨 4、腭大孔 5、(Hamular plate
)
下颌
A:喙突 B:髁状突 D:下颌切
迹 P:下颌骨
联合 O:牙槽突 L:颏孔 G:下颌角 I:外斜嵴 R:颊棚区
种植初级应用解剖
思远教育培训中心
名称 形态 功能 临床意义
解剖学是外科手术的地图
7 2 13
4 65
1、前鼻棘 2、眶下孔 3、上颌骨 4、下颌骨 5、颏孔 6、骨联合 颏前
点 7、颧骨
1、前鼻棘 2、颧骨 3、上颌 4、下颌体 5、下颌支 6、冠状突 7、下颌髁突 8、颏孔
颏神经管&颏孔
颏孔的位置一般位于4、5牙位之间 颏神经管位于颏孔后上侧方 通常距离2-3mm(C-C`)
下颌解剖切片
防止颏神经受损
危险区域
大于
大于 2mm
种植注意事项
舌神经(矢状面观察)
舌神经(横断面观察)
舌神经与第三磨牙的位置关系
上颌正中隔
上颌动脉
下颌
G:下颌孔
S:小舌
K:下颌舌 骨线
下颌动脉
下颌倒凹
术前做好影像资料分析及模型分析
舌侧穿空
解剖变异 扩孔角度不正确
舌侧动脉损伤
动脉出血
下齿槽神经
下颌神经管走向概率
下齿槽神经(a)、颏 神经(b)、切牙神经(c) 在下颌骨
种植外科

第四节
种植外科的应用解剖
一、缺牙后牙槽突的改变
上颌牙槽骨向上、向内吸收 下颌牙槽骨吸收方向循下颌牙长轴向下、
向外 由于上、下颌牙槽骨的吸收方向相反,常 造成下颌牙槽骨弓局部或整体相对大于上 颌牙槽骨弓。
二、牙槽嵴萎缩的分类 (一)形态学分类
(二) 骨的质量分类 根据密质骨与松质骨的含量比例及 松质骨疏密程度,将颌骨质量分为 4 个级别
由于当时的临床应用明显超前与
基础研究的发展速度,致临床上 出现大量的问题,使尚处于十分 幼稚的牙种植术转入低谷 50 年代中期 ,Branemark 引入“骨 结 合 ” ( osseointegration ) 理 论 和 提 出 规 范 的 两 次 法 ( twostage )种植技术才使牙种植有了 突破性的进展,被医学界所公认。
(二)第二期种植体专用器械还包括 牙龈环切刀、骨旋刀、小骨膜剥离器、 小骨凿等种植体显露器械、牙龈厚度 测量尺以及各种螺丝扳手等。
第三节 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
一、种植体与骨组织间的界面
(一)纤维-骨性结合 (二) 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
种植体骨结合的状态,可以通过以下
(四) 术前准备
术前除全面检查病员全身情况,如血象、血
压、脉搏、呼吸、心电图、胸部透视及肝、 肾功能等外,应重点检查颌骨大小,颌堤形 态,对颌牙列或颌堤的咬合关系、颌间距离 等,并须通过 X 线片了解颌骨大小,密质 骨及松质骨比例,上颌窦有无炎症、窦底位 臵;颏孔及下颌管位臵等。还应取上下颌石 膏模型,将病员口腔颌关系转移到颌架,并 在石膏模型上设计确定种植体植入的方向、 位臵、数目及分布等。牙应彻底检查、治疗, 术前常规做洁治,口腔内消毒应用2%碘酊或 0.2% 碘伏,但必须用 75% 乙醇脱碘,因为碘 对金属种植体有害。
02.种植-解剖及骨生理

The Mandible 下颌
A: Coronoid process 喙突
B: Condyle head 髁状突
D: Mn. Notch 下颌切迹
P: Mn. Symphysis 下颌骨联合
O: Alveolar process 腭中缝
L: Mental foramen 颏孔
Incisor Nerve 切牙神经
Lingual Canal 舌神经
Mandibular canal 下颌神经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Inferior alveolar artery & vein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下齿槽神经
Mandibular Ramus 下颌支
External Oblique Ridge 外斜嵴
Buccal shelf
Mandibular Ramus 下颌支
Piezosurgery
Mandibular Ramus 下颌支
Easy to access 容易获取 Relatively easy to take sufficient bone相对容
5: Anterior nasal spine 前鼻棘
8: Zygomatic bone 颧骨
9: Maxilla 上颌
10: Mandible body 下颌体
11: Mn. Ramus 下颌支
12: Coronoid process 冠状突
13: Mn. Condyle 下颌髁突
14: Mental foramen 颏孔
1: Incisive foramen 切牙孔
第4节 种植外科的应用解剖

第4节种植外科的应用解剖本节详细讲述了与口腔种植有关的牙槽嵴的解剖学特点、牙槽嵴萎缩的临床分类、上下颌骨的解剖学特点等内容。
文中提出了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应对措施。
本节重点内容:了解在缺牙情况下牙槽嵴、上下颌骨在解剖结构上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对种植外科的不利影响。
知识点1 缺牙后牙槽突的改变学时:10分钟内容概述学习方法和建议关键词:缺牙|牙槽突解剖形态变化正常人咬合力通过牙周膜传到牙槽突,这是一种生理性刺激,可刺激牙槽突骨的生长,调节骨吸收与再生,使其保持相对平衡。
缺牙区则失去这一生理性刺激,尤其是全牙列缺失后,牙槽突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或吸收,其原因有多种因素参与。
而传统活动义齿,基托直接压在粘膜上,是一种病理性刺激。
由于牙龈及牙槽嵴承受的压力过重,可刺激破骨细胞,并导致血液淤滞,必然发生骨吸收。
某些全身因素,如更年期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最易发生雌激素降低,而导致骨疏松。
另外,某些激素如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前列腺素(Prosteglandin,PG)的异常,以及人体某些微量元素如钙、锌、铜、锰、镁和氟等以及维生素D的缺乏,均是促使牙槽嵴萎缩的因素。
全口牙缺失,牙槽骨的吸收是沿牙长轴方向进行的。
在上颌,牙槽骨向上、向内吸收,因上颌唇、颊侧牙槽密质骨较腭侧薄弱,故唇、颊侧吸收速度较腭侧快,其结果使上颌牙槽骨弓逐渐缩小。
在下颌,牙槽骨吸收方向循下颌牙长轴向下、向外,因下颌骨舌侧皮质骨薄于唇、颊侧,其吸收结果是下颌牙槽骨弓逐渐变大。
严重者下颌骨的外斜线、颌舌骨嵴、颏孔及颏隆凸等可与牙槽嵴顶接近或平齐,形成刀刃状或平坦的牙槽嵴。
下颌管的走行位置也由下颌体中央移至接近上缘。
由于上、下颌牙槽骨的吸收方向相反,常造成下颌牙槽骨弓局部或整体相对大于上颌牙槽骨弓。
如果前、后牙或左、右侧牙缺失的时间间隔较长,可造成牙槽骨的不对称性吸收。
牙槽嵴形态学改变对种植体植入手术及种植义齿的设计制作带来困难。
因此,有必要从解剖学、组织学的角度对缺牙后的牙槽嵴作一分类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口腔种植中CBCT测量重要解剖结构图文版1

口腔种植中锥体束CT测量重要解剖结构作者:北一种植联盟锥体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对上下颌骨解剖学评估:全面的牙槽骨形态的影像学分析包括对牙槽骨骨量、牙槽骨质量的分析以及对余留牙因素的评估。
a)牙槽骨骨量:CBCT的应用是牙槽骨骨量的测量和分析变得更加容易,可通过专有软件或第三方软件利用光标移动直接进行计算测量,测量结果可以精确到0.01mm。
垂直高度测量:可以首先在与颌骨长轴垂直的横断面图像上测量,但也应在重组曲面全景片图像上进行补充测量和确定。
上颌骨:高度是从牙槽嵴顶沿着预计的种植体的长轴至鼻底或上颌窦下缘的距离。
(图1、2)图1:牙槽嵴顶至鼻底距离22.80mm图2: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距离10.25mm 下颌骨后部:高度是从牙槽嵴顶到下牙槽神经管上壁密质骨边缘的距离,在颏孔部位应该测量牙槽嵴顶到颏孔最下缘的距离及牙槽嵴顶到颏孔郏侧上缘的距离(图3、4),图3:牙槽嵴顶到神经管上壁距离图4:牙槽嵴顶到颏孔距离在双侧颏孔之间的下颌骨前部,应该测量种植体与下颌骨下缘的角度。
如果有下牙槽神经管前部曲回,那么牙槽嵴顶到这个前部曲回的距离也应该测量。
这些测量提供的可利用骨量的数据信息可以用来确定种植体的长度。
种植体的最大长度应该始终比牙槽骨的垂直长度短1-2mm,近远中距离测量:主要体现在重组曲面全景片图像上,轴平面可以辅助观察。
这个测量可以用来计算种植体的数目,即最多种植体数目=距离/(种植体宽度+3mm)。
如果种植体在两颗牙之间植入,测量三个数据:1、邻牙牙冠的最大近远中宽度,以分析最终修复体的可用空间。
2、邻牙釉-牙本质界稍下方的牙槽嵴水平处的近远中距离,以帮助选择种植体的宽度,3、邻牙牙根中部的近远中宽度,大约是牙槽嵴顶下方5mm的水平。
如果这个距离小于牙槽嵴顶处的近远中宽度,那么这意味着应该考虑应用锥形种植体,以免侵犯邻牙牙根。
唇颊侧至舌腭侧距离:主要在颌骨长轴垂直的横断面影像上测量,偶尔轴位影像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种植义齿解剖学

额突:前筛窦 颧突:颧牙槽嵴 腭突:硬腭、切牙孔、腭沟 牙槽突:牙槽窝、筛状板
Right maxilla,lateral aspect.
Right maxilla, medial aspect.
Right maxilla, posterior aspect.
Right maxilla, superior aspect.
Hard palate. On right side, empty sockets of alveolar process
上颌骨的血供
• 颌内动脉(翼腭部)
上牙槽后动脉 眶下动脉 上牙槽中、前动脉 蝶腭动脉 鼻腭动脉 腭降动脉 腭大动脉
The maxillary artery and its branches.
骨性倒凹
上前牙唇区(切牙窝)
上颌骨与上前牙的关系
Labiolingual sections through upper insicors and canine
颌骨的系统解剖
• 上颌骨 • 下颌骨
下颌骨的系统解剖
• 解剖学特点
• 组织学特点
• 与种植义齿有关的
重要结构
下颌骨的解剖学特点
• 下颌骨的骨结构 • 下颌骨的血供 • 下颌骨的神经分布 • 下颌骨的肌肉附着
牙槽骨的分类
• Lekholm和Zarb分类(根据牙槽骨残余量): A级:大部分牙槽骨尚存; B级:发生中等程度的牙槽骨吸收; C级:发生明显的牙槽骨吸收,仅基底骨尚存; D级:基底骨已开始吸收; E级:基底骨已发生重度吸收。
Classification of the degree of resorption of edentulous jaws,according to Lekholm and Zarb (1985). A. Virtually intact alveolar ridge B. Minor resorption of the alveolar ridge C. Advanced resorption of the alveolar ridge D. Initial resorption of the base of the dental arch E. Extreme resorption of the base of the dental arch
口腔种植最新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口腔种植技术分类
根据植入部位分类
骨内种植、骨膜下种植、牙根 内种植等。
根据手术次数分类
一次手术法、二次手术法。
根据固位方式分类
螺丝固位、粘接固位。
根据种植体形态分类
柱状种植体、根形种植体、叶 状种植体等。
02
口腔种植解剖学基础
牙槽骨结构特点
01
02
03
牙槽骨形态
分为前牙区、后牙区和磨 牙区,不同区域牙槽骨形 态各异。
确保手术器械、敷料等物品的无菌状态,减少感 染风险。
术后护理指导
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口腔卫生 、饮食调整等方面,促进伤口愈合。
处理方法指导
感染处理
局部清创、抗生素治疗等,必要时可拆除种 植体。
神经损伤处理
营养神经药物、物理治疗等,促进神经功能 恢复。
出血处理
局部压迫止血、冷敷等,严重出血时需及时 就医。
邻牙关系及影响因素
邻牙位置关系
邻牙位置对种植体植入角度、深度和 空间有重要影响。
邻牙健康状况
邻牙与种植体的相互作用
邻牙与种植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需 考虑邻牙对种植体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
邻牙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种植体周围组 织的健康和维护。
03
口腔种植手术操作规范
术前准备与评估
01
02
03
04
口腔检查
缝合与包扎
严密缝合术区软组织,减少术 后出血和感染风险;适当加压 包扎,促进止血和伤口愈合。
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术后用药
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 预防感染和减轻术后不适。
饮食调整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和漱口,之 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避免过硬、过 热食物刺激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tents
ONE DAY
种植体临床所掌握的基本解剖学
1) 上颌 2) 鼻腔 (Nasal cavity) 3) 上颌窦(Sinus) 4) 分布在上颌的血管及神经 5) 下颌 (Mandibular) 6) 下牙槽神经( Infraalveolar Nerve )和颏神经( Mental nerve )
▣ 鼻腔 Nasal cavity
1. 鼻腔 - 上颌前牙区的骨量充分时鼻腔不成为重要的解剖学结构 。但是骨 量非常不足时为了确保最大长度和初始稳定性必须利用鼻腔。
鼻腔被皮质骨厚厚的包围着因此种植体能够得到很好的 初始稳定性(bicortical stabilization)
▣ 上颌窦 SINUS
提供热空气及共振等作用 •上颌窦是通过鼻腔(nasal cavity)和小孔(ostium)通行 • Pneumatization :上颌磨牙因某些原因被拔除的话上方的上颌窦下缘 出现往下扩张的现象,这也将成为影响种植体的植入的原因。
• 平均 0.91 mm : 0.5 ~2.0 mm • -越年轻的患者因pneumatization作用进行的越少因此厚度 • 更厚。
▣ 血管的神经的分布
• 手术中的出血 :因为是末端血液分支(Terminal blood branch)不会造成大影响
下颌骨 Mandibular
Chapter 2. 임프란트 임상에 필요한 기본 해부학
▣ 下颌骨
① 颏隆凸 (mental ridge) ② 颏孔 & 下颌管 (mental foramen & mandibular canal) ③ 舌骨(hyoid bone) ④ (ghost image of spinal ord) ⑤ (ghost image of
上颌
Chapter 2. 种植牙临床所需的基本解剖学
▣ 上颌 Maxillary
① 鼻腔(nasal cavity)
② 前鼻棘(anterior nasal spine)
③ 切牙孔 & 鼻腭管 (incisive foramen &
nasopalatine canal)
④ 硬腭(hard palate)
1. 上颌窦的结构 - 气腔 Air cavity - 金字塔形状 Pyramidal shape - 12~15cc 左右的容量 - 25–35 mm (宽度) - 36–45 mm (高度), 38–45 mm (长度)
▣ 上颌窦 SINUS
2. 上颌窦的特征 • 12-15ml的容积 • 被皮质骨层包绕着
contralateral) ⑥ (epiglottis) ⑦ (glosso-பைடு நூலகம்haryngeal )
▣ Limitations in anatomic structure
a= posterior superior alveolar nerves b= anterior superior alveolar nerve c= infraorbital nerve d= lateral nasal nerve
a= maxillary artery b= posterior superior alveolar artery c= middle superior alveolar artery d= anterior superior alveolar artery e= lateral nasal artery f= infraorbital artery g= facial artery h= inferior alveolar artery I = mental artery K= submental artery L=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Chapter 2. 임프란 임상에 필요한 기본 해부학
a= maxillary artery b= sphenopalatine artery c= posterior nasal septal artery d= anastomotic ramus e= descending (greater) palatine artery
▣ 上颌窦 SINUS
3. 上颌窦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为 • 第一前磨牙区 18mm, • 第二前磨牙区14mm, • 第一磨牙区 12mm, • 第二磨牙区 12mm, • 第三磨牙区 13mm. • 在无牙颌牙槽突的吸收严重时 • 磨牙区部位的上颌窦底与牙槽嵴 • 之间的距离约2mm •
▣上颌窦 SINUS
▣上颌窦 SINUS
6. 上颌窦粘膜(Schneiderian membrane) 1) 覆盖上颌窦的粘膜直接与空气接触,因此形成了各种免疫性隔壁,
所以会出现微微的炎症或浮肿现象。
2) 厚度 : 0.13 ~ 0.5mm
分布在上颌的血管和神经
a= posterior superior alveolar nerves b= middle superior alveolar nerve c= anterior superior alveolar nerve d= dental plexus e= canine plexus f= infraorbital nerve
⑤ (canal bilk)
⑥ 上颌窦(maxillary sinus)
⑦ 上颌颧突 (zygomatic process of maxilla)
⑧ 舌背(dorsum of tongue)
⑨ 软腭(soft palate)
▣ 上颌 Maxillary
1. 鼻腔 - Nasal cavity 2. 上颌窦 - Sinus 3. 分布在上颌的血管及神经
4. 上颌窦底的前、后缘对牙齿位置关系 • 上颌窦的前缘 • - 第二前磨牙区 50%、第一磨牙区 30%、第一前磨牙区 20%
▣上颌窦 SINUS
5.上颌窦底的前、后缘对牙齿位置关系 • 上颌窦后缘 • - 第三磨牙区 50%、第二磨牙 25%、上颌结节后缘部位 25%
▣上颌窦 SINUS
有牙齿的情况下上颌窦底在比鼻腔底低于1cm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