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资料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资料

题型:简答5*7(作业题)+计算15*2+20*1+设计15*1第一章⒈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其工作原理是怎样的?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掌握)⒊常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主机(适当了解)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硬件+软件(控制算法)⒌实时、在线方式和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第二章(30分)⒈小功率输入调理电路和大功率输入调理电路的区别:⒉比较三极管输出驱动电路中和继电器输出驱动电路⒊三极管型光电耦合隔离电路:⒋模拟量输入通道结构(记住每一个模块功能):⒌三种A/D转换的工作原理⒍用8位A/D转换器ADC0809与PC/ISA总线工业控制机接口,实现8路模拟量采集,请画出接口原理图,并设计出8路模拟量的数据采集程序。

⒎采样保持器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所有的模拟输入通道中都需要采样保持器?为什么?⒏请分别画出D/A转换器的单极性和双极性电压输出电路并分别推导出输出电压与输入数字量之间的关系。

(考题会拓展根据电路推算出关于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数学模型)⒐什么是串摸干扰和共模干扰?如何抑制?第三章⒈什么是数字程序控制?数字程序控制有哪几种方式?⒉什么是逐点比较差补法?直线和圆弧插补计算过程各有哪几个步骤?⒊讨论多轴步进驱动控制技术和多轴伺服驱动控制技术各有何特点,并分别列举设计或应用实例。

第四章(计算题)⒈在如图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和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分别是GC(s)=10/[s(s+1)]和H(s)=(1-eTs)/s。

采样周期T=1s,试针对单位速度输入函数设计最少拍有纹波系统、画出数字控制器和系统的输出波形。

如何从该题目拓展到其他情况判断单位阶跃、加速度输入函数是否最佳状态⒉在⒈中广义对象为(T=1s),试针对单位速度输入函数设计最少拍无纹波系统并绘出数字控制器和系统的输出波形图。

第六章⒈什么是数字调零和自动校准。

⒉什么是数字滤波技术?数字滤波技术具有什么特点?第七章⒈什么是看门狗?其工作原理是什么?第八章⒈令牌环的控制策略是什么?⒉循环冗余检验的计算过程: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即OSI模型是怎样的?第九章(谜一样的20分)。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资料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资料

成考复习资料《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资料1一、填空题1、在计算机控制系统几种典型的应用中系统是开环的控制结构,系统是计算机用于工业过程控制最普遍的一种方式,系统能自动的改变给定值,使生产过程达到最优。

2、STD总线是一种规模最小,面向工业控制,设计周密的位系统总线,VME总线是1981年推出的第一代位工业开放标准总线。

3、D/A转换器的转换原理可以归纳为“按权展开,然后相加”,因此D/A转换器内部必须要有一个,以实现按权值分别进行D/A转换。

4、数控系统由输入装置、输出装置、和 4部分组成,其一般步骤是曲线分割、、。

5、PID控制中积分饱和会引起输出超调使系统不稳定,通常改进的方法有法、法和有限偏差法。

6、根据步进电机的结构分析可知,错齿是促使步进电机旋转的根本原因,改变步进电机的可以改变其运行方式;改变,可以控制步进电机的正、反转。

7、达林算法的目标是设计合适的数字控制器D(z),使整个计算机控制系统等效的闭环传递函数期望为一个和相串联,并期望闭环系统的纯滞后时间等于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时间。

8、在连续系统中,表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关系的数学模型用和来描述;在离散系统中,则用、和离散状态空间表达式来描述。

二、简答题1、过程输入输出通道与主机交换的信息类型有哪些?2、画出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的结构。

3、什么是共模干扰?抑制共模干扰的措施有哪些?4、振铃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它有什么危害?应怎样克服?5、简述冗余技术及其分类。

答案一、填空题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2、8、32;3、解码网络;4、控制器、插补器、插补计算、折线逼近;5、遇限削弱积分法、积分分离法;6、各相的通电方式或脉冲分配、通电顺序;7、纯滞后环节、一阶惯性环节(顺序可互换);8、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差分方程、脉冲传递函数。

二、简答题1、答:1)数据信息:反映生产现场的参数及状态的信息,包括数字量和模拟量。

2)状态信息:又叫应答信息、握手信息,反映过程通道的状态,如准备就绪信号等。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资料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资料

填空题1.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2.被控对象、检测模块、反馈部分3.单工;半双工;全双工4.位同步、帧同步和网同步5.语义、语法、时序6.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传输层、5会话层、6表示层、7应用层名词解释1. 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信息交互方式2. 同步是一种计算机术语,一般指的是在两个或多个数据库、文件、模块、线程之间用来保持数据内容一致性的机制3. 时分复用TDM是采用同一物理连接的不同时段来传输不同的信号,也能达到多路传输的目的。

时分多路复用以时间作为信号分割的参量,故必须使各路信号在时间轴上互不重叠。

4. 量化,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是指将信号的连续取值(或者大量可能的离散取值)近似为有限多个(或较少的)离散值的过程。

5. 现场总线(Field bus)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数据总线,它主要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简答题1.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以下简称PC)和指令寄存器(以下简称IR)以及控制单元(以下简称CU)组成.PC用来存放当前将要执行的指令所在的地址,也就是地址指针.它于MA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有直接的通路,MAR把指令地址提供给PC.同时PC自动加1.指向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IR用来存放当前指令.IR的内容来自内存的MD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他的控制过程是:PC做计数器安排指令的执行次序.并提供指令存储的地址供取指令.IR用来储存当前运行的指令,并送与CU解释指令,执行指令2.网络控制技术是大量采用了Internet技术的新型网络控制技术,它可以实现传统SCADA(管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的全部功能,同时在许多性能上实现了关键性的突破。

它是一个集合了Internet、嵌入控制、软件、网络、网页设计等技术的完善控制系统。

这一控制技术的出现堪称是控制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重点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重点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重点第1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论(5~10)⒈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些特征?⒉计算机控制系统由那几部分组成?说明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并画出系统的硬件组成框图。

⒊计算机控制系统按功能分类有几种?⒋说明DDC与SCC的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并画出DDC、SCC的原理框图。

第2章工业控制计算机组成(5~10)⒈工业控制机的特点有哪些?⒉工业控制机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⒊常用的内部部总线有哪些?⒋常用的外部总线有哪些?第3章输入输出接口与过程通道技术(10~15)3.1 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⒈利用74LS244与PC总线工业控制机接口,设计8路数字量输入接口,画出电路原理图,并编写相应的程序。

⒉采用积分电路的小功率输入调理电路的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⒊大功率输入调理电路的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⒋利用74LS273与PC总线工业控制机接口,设计8路数字量输出接口,画出电路原理图,并编写相应的程序。

⒌大功率直流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及工作原理⒍小功率直流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及工作原理3.2 模拟量输入通道⒈有源和无源I/V的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⒉画出模拟量输入通道的结构图,并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3.3 模拟量输出通道⒈画出模拟量输出通道的结构图,并说明各部分的功能。

第4章计算机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⒈什么是串模干扰和共模干扰?如何抑制?⒉数字信号通道一般采取哪些抗干扰措施?⒊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一般有几种接地形式?常用的接地技术有哪些?第5章 数字控制技术(10~15)⒈什么是数字程序控制?数字程序控制有哪几种方式?⒉设给定的加工轨迹为第一象限的直线OP ,起点为坐标原点,终点坐标A (x e ,y e ),其值为(6,4),试进行插补计算,作出走步轨迹图,并标明进给方向和步数。

⒊三相步进电动机有哪几种工作方式?分别画出每种工作方式的各相通电顺序和电压波形图。

第6章 常规与复杂控制技术(30~40)6.1数字控制器的模拟化设计⒈数字控制器模拟化设计方法的步骤有那几步?⒉写出数字PID 控制器的位置算式、增量算式,并比较它们的特点。

计算机控制技术资料

计算机控制技术资料

重点习题和思考题第1章计算机控制习题概述1.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实时性、离线方式、在线方式的含义?答:生产过程和计算机直接连接, 并受计算机控制的方式为在线方式;生产过程不和计算机连接, 且不受计算机控制、而是靠人进行联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为离线方式。

实时: 信号的输入、计算、输出都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

2.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答: 硬件组成: 主机、IO接口、通用外部设备、检测元件和执行机构、操作台。

软件组成: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答:(1)综合自动化, 包括CIMS和CIPS;(2)网络化;(3)智能化;(4)虚拟化;(5)绿色低碳化。

第2章工业控制计算机1.什么是总线、内部总线、外部总线答:总线是一种接口信号的标准和协议, 提供通用的电平信号来实现各种电路信号的传递。

内部总线指微机内部各功能模块间进行通信的总线。

外部总线指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其他智能外设之间的通信线路2.哈佛结构和冯诺伊曼结构的区别答:冯诺伊曼结构, 程序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并在一起的存储结构;哈佛结构程序指令存储和数据存储分开的存储结构。

3.工控机和普通PC的区别答:机箱加固、防尘;工业电源, 有时双电源;无源母板;一体化主板第3章 IO接口和过程通道1.什么是接口、接口技术和过程通道?答: 接口是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交换信息的桥梁, 包括输入和输出接口;接口技术是研究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如何交换信息的技术;过程通道指在计算机和生产过程之间设置的信息传送和交换的连接通道。

2.模拟输入通道中信号调理的作用, 为什么需要量程变换, 为什么需要I/U变换?答: 现场过来的信号经过放大、量程自动转换、电流/电压转换、滤波、线性化、隔离等措施转换成计算机能接收的逻辑信号。

多参数信号采集时, 各路信号电流信号经过长距离传输到计算机接口电路, 经过I/U变换成电压信号才能进行A/D转换进入计算机被处理。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资料

计算机控制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1.典型的工业生产过程分类及例子。

连续过程(液位控制系统)、离散过程(仓库的产品)、批量过程(数控机床)。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三个实时的)。

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控制决策、实时控制输出。

3.实时、在线、离线的含义及关系。

实时:是指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都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亦即计算机对输入信号,以足够快的速度进行控制,超出了这个时间,就失去了控制的时机,控制失去也就意义。

在线:生产过程和计算机直接相连,并接受计算机控制的方式。

离线:生产过程不和计算机相连,且不受计算机控制,而是靠人进行联系并做相应操作的方式。

4.常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主机。

可编程序控制器、工控机、单片机、DSP、智能调节器。

5.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形式有哪几种,分别属于离线还是在线。

离线:操作指导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线: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6.DCS、FCS分别指的是什么。

DCS:集散控制系统(采用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操作站---控制站---现场仪表”三层结构)7.工控机硬件组成中系统支持板的功能。

①监控定时器;②电源掉电检测;③保护重要数据的后备存储器体;④实时日历时钟。

8.什么是总线、内部总线、外部总线,及常用的内、外部总线有哪些。

总线:一组信号线的集合,使计算机内部各部分之间以及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建立信号联系,进行信息传送和通信。

内部总线:计算机内部功能模板之间进行通信的总线,他是构成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内部信息枢纽。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电源总线)外部总线: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其他职能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连线。

(RS-232C、USB串行总线)习题:1.1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

①实时数据采集;②实时控制决策;③实时控制输出。

计算机控制技术总复习

计算机控制技术总复习
主要包括控制信号的编程,如:启 动信号、转换结束信号以及转换结 果的读出
3.2.8 A/D 转换器与PC接口
1.ADC0809与PC总线工业控制机接口
D7~D0
+
+
D0
D1
D2
图3.27 ADC0809与PC总线的连接
2.AD574A与PC总线工业控制机接口
图3.28 AD574A通过8255A与PC总线的连接图
八个通道,可同 时输入8个开关状态
74LS244
1A1 1Y1 1A2 1Y2 1A3 1Y3 1A4 1Y4 1A5 1Y5 1A6 1Y6 1A7 1Y7 1A8 1Y8
2G
1G
MOV DX, PORT IN AL, DX
D0
D1
D2
D3
D4
D5PLeabharlann D6CD7

线
CS IOR
2. 数字量输出接口
RESET
数字量输出接口
3.1.2 数字量输入通道
基本功能:接受外部装置或生产过程的状态信号
1、数字量输入通道结构
P

C
输入
输入


缓冲
调理

线

电路

地址译码器
2. 输入调理电路
•输入调理电路 -把现场信号经转换、保护、滤波、隔离转换成 计算机能够接收的逻辑信号 小功率输入调理电路 大功率输入调理电路
74LS273
控制状态
D0
D1 Q1
D1
D2 Q2
D2
D3 Q3
需要保持,直到下次 给出新的值为止
D3
D4 Q4
输 出

计算机控制技术(总复习)

计算机控制技术(总复习)

解: d=0,u=1
v=2,j=2,q=1,j>q M=u+d=1 N=v=2
习题讲解(第4章) 电机控制技术—主讲:罗文广
被控对象广义传递函数为:
总 复 习
0.265 z 1 (1 0.2 z 1 ) G( z) 1 0.286 z 1
求对单位斜坡输入最少拍有纹波控制器,并求 出控制器输出序列u(k),误差输出序列e(k)和 系统输出序列y(k),画图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总 复 习
答: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闭 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的模|zi|<1,即闭环 脉冲传递函数的极点均位于z平面的单位圆内。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是否只与系统本身
的结构和参数有关?
答: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不但与系统
本身的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且与输入序列的形式及 幅值有关。除此之外,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与采样 周期的选取也有关。
试写出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其中 r(k)为单位阶跃序列, 请用Z反变换(长除法)来求输出序列y(k) 。 1 3、分别求图中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其中G1 ( s)
s 1 G2 ( s) s3
4、求图中系统的闭环和误差脉冲传递函数。
习题讲解(第4章) 电机控制技术—主讲:罗文广
5、已知离散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一所示,采样周期
习题讲解(第2章) 电机控制技术—主讲:罗文广
用DAC0832设计一个双极性电压输出电路,
总 复 习
并编写输出0~-5V方波程序
解:双极性电压输出电路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
DAC0832的端口地址为7FFFH
取Vref=5V,
根据公式: out1 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常规仪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异同点。

基本结构:相同点:1、结构基本相同,功能相同。

2、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在常规仪表控制系统演变而来。

不同点:1、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从而达到较高的控制质量。

2、由于计算机具有分时操作的功能,所以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群控的功能。

3、由于计算机的软件有恢复功能,所以计算机控制系统灵活性强。

4、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有有效的抗干扰,抗噪声,所以可靠性高。

5、由于计算机有监控,报警,自诊断功能,所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维护性强。

2)分析说明图1-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其作用。

1.主机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RAM和ROM)组成。

作用:根据输入通道送来的被控对象的状态参数,进行信息处理、分析、计算,作出控制决策,通过输出通道发出控制命令。

2.常规外部设备外部设备按功能可分成三类: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

输入设备有键盘、光电输入机、扫描仪等,用来输入程序、数据和操作命令。

输出设备有打印机、绘图机、显示器等,用来把各种信息和数据提供给操作者。

外存储器有磁盘装置、磁带装置、光驱装置,兼有输入、输出两种功能,用来存储系统程序和数据。

3.过程输入/输出通道过程输入通道又分为模拟量输入通道和数字量输入通道两种;过程输出通道又分为模拟量输出通道和数字量输出通道两种。

作用:主机和被控对象实现信息传送与交换的通道。

4.操作台操作台是操作员与计算机控制系统之间进行联系的纽带,可以完成向计算机输入程序、修改数据、显示参数以及发出各种操作命令等功能。

5.通信设备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的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设备连接成网络,以进行信息交换。

第二章1)课本14页的图2-2 以4 位 D/A 转换器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假设D3、D2、D1、D0全为1,则BS3、BS2、BS1、BS0全部与“1”端相连。

根据电流定律,有:由于开关 BS3 ~ BS0 的状态是受要转换的二进制数 D3、D2、D1、D0 控制的,并不一定全是“1”。

因此,可以得到通式:+A -数字量输入T U O V 基准电压关开换切位R R 2R 2R 2R 2R 2RV bf R 1S B 2S B 3S B 0S B 1D R--2R 电阻网络 图 3-2 D/A 转换器原理框图R 2D 3D 0D 运算放大器3I 1I 0I 2I 10101010I OUT I Rfb结论:可见,输出电压除了与输入的二进制数有关,还与运算放大器的反馈电阻Rfb以及基准电压VREF有关。

2)D/A转换器的性能指标有哪些?答:分辨率、转换精度、偏移量误差、线性误差、稳定时间。

3)结合图2-5分析说明由DAC8032组成的单缓冲接口电路的工作过程,编写完成一次D/A 转换的接口程序。

(课本第19页)4)结合图2-6分析说明由DAC1210组成的接口电路的工作过程,编写完成一次D/A转换的接口程序。

(课本第20页)首先将被转换数的高8位传给8位输入寄存器DI11~DI4,再将低4位传给4位输入寄存器DI3~DI0,然后再打开DAC寄存器,把12 位数据送到12位D /A转换器去转换。

当输出指令执行完后,DAC寄存器又自动处于锁存状态以保持数模转换的输出不变。

设12位被转换数的高8位存放在DA TA单元中,低4位存放在DATA+1单元中。

转换程序:DAC:MOV DX,0381HMOV AL,[DATA]OUT DX,AL ;送高8位数据DEC DXMOV AL,[DATA+1]OUT DX,AL ;送低4位数据MOV DX,0384HOUT DX,AL ;完成12位数据转换5)双极性输出方式:如何得出公式2-3。

(课本第21页)A1 和A2 为运算放大器,A点为虚地,故可得:解上述方程可得双极性输出表达式:图中运放A2 的作用是将运放A1 的单向输出变为双向输出。

当输入数字量小于80 H即128时,输出模拟电压为负;当输入数字量大于80 H即128时,输出模拟电压为正。

其它n 位D/A转换器的输出电路与DAC0832 相同,计算表达式中只要把28-1改为2n-1即可。

第三章1)画图说明模拟量输入通道的功能、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课本第29页)要会画出这个图功能: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任务是把被控对象的过程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重量等模拟量信号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量信号。

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传感变送器:将现场物理量转变成电量信号调理:对可能引入的各种干扰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A/D转换的精度;过滤,放大;光电隔离多路模拟开关:多路选择,提高工作效率前置放大器:将模拟输入信号放大至A/D转换围采样保持器:保证A/D转换精度A/D转换器: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接口逻辑电路:进行地址译码,产生片选信号和写信号2)设计可变增益放大器(画出此图)3)简述逐位逼近式、双积分式、电压/频率式的A/D转换原理。

(重点掌握双积分式)1.逐位逼近式A/D转换原理:从高位到低位逐位试探比较,好像用天平称物体,从重到轻逐级增减砝码进行试探。

2.双积分式:将输入电压变换成与其平均值成正比的时间间隔,再把此时间间隔转换成数字量,属于间接转换。

①Vin对电容C在规定的时间T进行正向充电,②在控制开关的作用下,将其切换到与Vin极性相反的基准电源上,C放电,同时启动计数器。

③当比较器判定电容C放电完毕后停止计数,同时发出转换结束信号。

3.电压/频率式:V/F转换电路把输入的模拟电压转换成与模拟电压成正比的脉冲信号。

4)分析说明图3-19的8路12位A/D转换模版的工作原理。

该模版采集数据的过程如下:1.通道选择:将模拟量输入通道号写入8255A的端口C低4位(PC3-PC0),可以依次选通8路通道;2.采样保持控制:把AD574A的信号通过反相器连到LF398的信号采样保持端,当AD574A的转换期间=1,使LF398处于保持状态;3.启动AD574A进行A/D转换:通过8255A的端口PC6-PC4输出控制信号启动AD574A;4.查询AD574A是否转换结束:读8255A的端口A,查询是否已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5.读取转换结果:若已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则读8255A端口A、B,便可得到12位转换结果。

5)分析ADC0809的转换时序的工作过程。

(课本第41页图3-14)转换过程:首先ALE的上升沿将地址代码锁存、译码后选通模拟开关中的某一路,使该路模拟量进入到A/D转换器中。

同时START的上升沿将转换器部清零,下降沿启动A/D转换,即在时钟的作用下,逐位逼近过程开始,转换结束信号EOC即变为低电平。

当转换结束后,EOC恢复高电平,此时,如果对输出允许OE输入一高电平命了,则可读出数据。

第四章1)画图分析说明三极管型光电耦合隔离器的工作原理。

(课本第51页图4-2)三极管型光耦器件的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封装在一个管壳,发光二极管为光耦隔离器的信号输入端,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为光耦隔离器的输出端,它们之间的信号传递是靠发光二极管在信号电压的控制下发光,传送给光敏三极管来完成的。

其输入、输出类似于普通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即存在着截止区、饱和区与线性区三部分。

2)对比说明三极管驱动与继电器驱动电路的异同点。

同:驱动电流均为小电流异:三极管驱动电路适合小功率、直流器件的驱动,是一种无触点开关驱动方式;继电器驱动电路适用于中小功率的直流或交流高电电压、大电流设备,是一种由触电开关驱动方式,而且一般应在继电器线圈两端反向并接一个徐流二极管。

第五章1)简述何为键盘的抖动干扰及其消除的两种方法。

由于机械触点的弹性振动,按键在按下时不会马上稳定地接通而在弹起时也不能一下子完全地断开,因而在按键闭合和断开的瞬间均会出现一连串的抖动,这称为按键的抖动干扰去抖动的方法有硬件方法和软件方法两种1.硬件方法硬件方法是设计一个滤波延时电路或单稳态电路等硬件电路来避开按键的抖动时间。

2.软件方法软件方法是指编制一段时间大于100ms的延时程序,在第一次检测到有键按下时,执行这段延时子程序使键的前沿抖动消失后再检测该键状态,如果该键仍保持闭合状态电平,则确认为该键已稳定按下,否则无键按下,从而消除了抖动的影响。

同理,在检测到按键释放后,也同样要延迟一段时间,以消除后沿抖动,然后转入对该按键的处理。

2)分析说明图5-8二进制编码键盘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

(红色字体是老师讲解的,记得不清晰)1.由结构图可知,U1的优先级比U2的高;2.开始时,由于U1的E=+5V,此时U1开始工作,S0~S7任何键按下,D0~D2输出;3.当S0~S7无键按下,U1的E产生高电平,启动U2,S8~S15(课本原话)其中由于U1的Eo作为U2的Ei,所以按键S0的优先级最高,S15的优先级最低。

U1和U2的输出O2 ~ O0经或门A3 ~ A1输出,以形成低3位编码D2~ D0。

而最高位D3则由U2的GS产生。

当按键S8 ~ S15中有一个闭合时,其输出为“1”。

从而S0 ~ S15中任意一个键被按下,由编码位D3~ D0均可输出相应的4位二进制码。

:为了消除键盘按下时产生的抖动干扰,该接口电路还设置了由与非门B1、B2、电阻R2、电容C2组成的单稳电路和由或门A4、电阻R1、电容C1组成的延时电路,电路中E、F、G、H和I这五点的波形如图5-9所示。

由于U1和U2的GS接或门A4的输入端,所以当按下某键时,A4 为高电平,其输出经R1和C1 延时后使G点也为高电位,作为与非门B3 的输入之一。

同时,U2的输出信号Eo 触发单稳(B1和B2),在暂稳态持续时间ΔT,其输出F点为低电位,也作为与非门B3的输入之一。

由于暂稳态期间(ΔT)E点电位的变化(即按键的抖动)对其输出F点电位无影响,所以此时不论G点电位如何,与非门B3 输出(H点)均为高电位。

当暂稳延时结束,F点变为高电位,而G点仍为高电位(即按键仍闭合),使得H点变为低电位,并保持到G点变为低电位为止(即按键断开)。

也就是说,按下S0 ~ S15 中任意一个按键,就会在暂稳态期间ΔT之后(恰好避开抖动时间)产生选通脉冲(H点)或STB(I点),作为向CPU申请中断的信号,以便通知CPU读取稳定的按键编码D3~D0 。

第六章1)以4位LED为例,说明LED的动态显示原理及其显示效果、特点及适用场合。

原理:1.因为要实现LED动态显示,所以对应的7断码数码管的数据线是共用的,而各自的COM线应独立分开地与控制线相连接。

2.显示时,先将需要显示的容输到数据线上,然后用控制线选通某一个数码管的COM线,点亮对应的数码管,显示出数据线上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