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无人机的过去与未来

合集下载

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历史

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历史

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历史一、初期探索阶段军用无人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一些国家开始探索无人驾驶飞行器的可能性。

然而,由于技术、资金和战争需求的限制,这个阶段的无人机研究和开发进展缓慢。

二、专用无人机研发阶段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无人机的研发和应用。

专用无人机开始出现,主要用于侦察和靶机等任务。

其中,美国的“火蜂”无人机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代表。

三、现代化与多样化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和航空技术的进步,军用无人机开始实现现代化和多样化发展。

无人机不仅用于侦察和靶机等任务,还扩展到了电子战、对地攻击等领域。

美国、以色列等国家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领头羊。

四、高性能与网络化趋势阶段进入21世纪,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

无人机开始具备更强的隐身性能、高超音速飞行能力以及更加智能化的自主控制能力。

同时,无人机也开始通过网络化进行协同作战,实现了信息共享和跨域协同。

五、无人僚机与集群技术发展阶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僚机和集群技术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

无人僚机能够与有人机进行协同作战,提高了作战效率和安全性。

而集群技术则可以实现多架无人机的协同作战,进一步提升了作战能力。

六、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化阶段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军用无人机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人机不仅可以实现自主飞行和智能控制,还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提高智能化水平,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作战能力。

七、全球网络与协同作战阶段未来,随着全球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军用无人机将更加融入全球作战网络中。

无人机将与其他作战单元进行更加紧密的协同和配合,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响应和精确打击能力。

八、未来前沿技术引领阶段在未来,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将继续引领前沿技术潮流。

包括量子计算、光子通信、生物材料等新技术都将在无人机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进一步推动军用无人机的技术进步和作战能力的提升。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军用无人机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实现绿色和智能化的未来发展目标。

俄罗斯军用无人装备的发展与运用

俄罗斯军用无人装备的发展与运用

俄罗斯军用无人装备的发展与运用庄 林2012年,自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就任俄罗斯国防部长和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以来,大力争夺人工智能新边疆人工智能领域成为俄美进行战略争夺的新制高点。

俄罗斯认和俄罗斯马上将成为未来的信息强国。

国家间对人工智能主导权的争夺很可能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其实质是积极利用第五纵队(即俄罗斯国内的反对派)的抗议潜力以破坏局势的稳定,同时用高精度武器对最重要的设施发动袭击。

为此,俄罗斯军事战略的优先发展方向主要有3个:第一,在现代化信息和电子技术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侦察、杀伤、部队和武器指挥一体化系统,任务是提供信息情报和实施有选择的打击;第二,大规模使用军用无人装备、尤其是无人机,提高完成宽谱任务的效能;第三,研发对抗无人机和高精度武器系统,无线电电子战兵力和装备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格拉西莫夫着重强调了“数字技术、机器人技术、无人驾驶技术、无线电电子战”的重要意义,认为经济任务。

信息任务指的是人工智能可以提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力,目的是获得信息优势,即在处理信息的速度和质量方面优于敌方。

战术任务指的是在战斗条件下战斗无人装备替代人执行为了保护人员生命安全或人力所不及的工作,其军事用途包括侦察、战斗行动、扫雷等。

战略任务指的是在战争过程中,基于人工智能研发的具备超大计算能力的指挥控制系统将用于实施“智能”侦察、分析敌人和己方部队行动、寻找最优作战方案,成为指挥员定下战略决心的助手。

经济任务指的是人工智能研究的进步将对经济产生最重大的影响,并可能导致新的工业革命。

在运用人工智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硬件,但是其部署决策权依然属于指挥员。

因为“无人装备无论如何聪明,自主能力无论多高,没有人的参与是不行的。

”俄罗斯陆军军用机器人技术装备的主体是10吨左右的天王星系列履带式无人战车,配备了光电目标监视、探测系统和制导武器系统。

该装备用于执行侦察任务以及对诸兵种合成、侦察和反恐分队进行火力支援。

国外无人机发展现状

国外无人机发展现状

国外无人机发展现状近年来,国外无人机发展迅猛,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无人机技术在军事、商业和民用领域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国外的无人机技术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美国是全球无人机技术的领导者,其军用无人机已经在海外战争中大规模使用。

例如,美军的“麻雀”无人机可以执行侦察、监视和打击任务,并可以携带导弹对敌方目标进行定点打击。

此外,美国还开发了一系列无人机,如全球鹰和战斧巡航导弹,这些无人机具有更远的航程和更强的打击能力。

其他国家也在进行类似的开发,英国、以色列和中国等国无人机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商业领域,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物流、农业、工业检查等诸多领域。

例如,亚马逊等国外销售巨头正在试验将无人机用于快递配送,这将极大地提高配送效率。

此外,农业无人机可以用于作物监测和喷洒农药,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工业领域,无人机可以用于巡检和维修高空建筑,这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还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在民用领域,无人机广泛应用于航拍、旅游和娱乐等领域。

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可以拍摄到令人惊叹的航拍画面,为电影、电视和旅游行业提供了全新的拍摄手段。

此外,无人机也成为人们追求刺激和娱乐的工具,无人机比赛和表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最主要的问题是安全和隐私。

无人机可以携带高精准度的导弹或监视设备,一旦控制权被攻破,将对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此外,无人机的航空器在低空飞行时容易与其他航空器和地面设施发生碰撞,需要制定相应的航空法规和安全标准。

总而言之,国外无人机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广泛应用于军事、商业和民用领域。

然而,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

未来,无人机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浅谈我国无人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无人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无人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概述: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兴的航空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从我国无人机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全面了解我国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情况。

一、我国无人机发展的现状1.1 无人机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千亿元。

这一规模庞大的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推动了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

1.2 无人机应用领域我国无人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农业、测绘、环保、物流、安防等。

在农业领域,无人机可以用于农作物的喷洒、施肥和灌溉等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测绘领域,无人机可以进行地形地貌的测绘和三维建模,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在环保领域,无人机可以用于巡查和监测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

在物流领域,无人机可以实现快递、货物运输等任务,提高物流效率。

在安防领域,无人机可以用于巡逻、监控和搜救等工作,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1.3 无人机技术水平我国无人机技术水平在过去几年得到了显著提升。

无人机的自主飞行、遥控操作、图像识别等关键技术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

同时,我国在无人机制造、电池技术、遥感技术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这些技术的进步为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无人机发展的未来趋势2.1 技术创新随着无人机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需求的不断增加,技术创新将成为无人机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未来,我国无人机技术将继续向着更高的自主飞行能力、更精确的遥控操作、更先进的图像识别等方向发展。

同时,无人机的载荷能力、续航能力和安全性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2.2 应用拓展未来,我国无人机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

除了目前已经应用的农业、测绘、环保、物流、安防等领域外,无人机还有望在医疗救援、气象预测、消防救援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浅析无人机的现状和发展

浅析无人机的现状和发展

浅析无人机的现状和发展一、无人机的现状1. 军事应用无人机最早是在军事领域得到应用的,它可以进行侦察、监视和攻击等任务,有效减少了士兵的伤亡风险,提高了作战效率。

目前,各国军队的无人机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装备,成为了重要的战术武器。

2. 商业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无人机在商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农业领域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作物监测、施肥和喷洒农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建筑领域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建筑工地的巡查和监测,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3. 民用应用在民用领域,无人机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摄影、摄像、地质勘测等。

人们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获得更加全面、直观的视角;政府部门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城市规划和环境监测,提高了城市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度。

4. 技术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

无人机的飞行时间、载重能力、飞行高度等性能不断得到提升,使得无人机可以执行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任务。

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可以更加灵活、协调地执行任务。

二、无人机的发展趋势1. 自主飞行技术未来,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无人机可以实现自主避障、自主规避风险、自主交互等能力,使得无人机可以更加安全、智能地执行任务。

2. 互联网应用无人机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操控和数据传输,可以实现远程巡检、远程施工等功能。

未来,无人机将会进一步和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结合,形成更加智能的应用场景。

3. 多样化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目前已经应用的军事、商业和民用领域,未来还有可能在快递物流、紧急救援、自然保护等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4. 法律法规由于无人机的发展速度较快,一些法律法规尚未跟上发展的步伐,导致无人机在空中飞行可能产生一些安全隐患。

未来,各国将会进一步完善无人机的管理和监管体系,确保无人机的安全飞行和合法应用。

从战争浅析军用无人机发展

从战争浅析军用无人机发展

从战争浅析军用无人机发展摘要:从2022年2月起,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之间的冲突便愈演愈烈。

抛开冲突的对与错,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了世人面前: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人机(UAV)在一些外国文献中也被称作“drone”。

drone原意为雄蜂,被用来代指马达嗡嗡、小巧灵活的无人机非常恰当。

无人机的全称为“无人驾驶飞机”,从广义上讲,有翼的导弹、航模等都属于无人机。

基于此,以下对从战争浅析军用无人机发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战争浅析;军用无人机;发展引言放眼当今世界的军事趋势,今后的战场将朝着盲目和情报的方向深入发展,无人机将广泛用于今后的行动中的其他领域。

侦察飞机、诱饵、攻击机等他们都处于没有战斗的阴影之下,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军事大国在没有战斗的情况下的应用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自军用无人机开发以来,军事力量继续在技术上进行创新,战争模式不断变化,需要新的装备技术,这使得军用无人机技术的改进不断受到挑战,因为需要不断适应战场不断变化的需要。

因此,在目前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强而弱是军用无人机不断进行技术革新。

1无人机技术概述无人机技术所指代的就是借助无人机搭载传感器,并结合遥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以及GIS技术等,在获得工程影像信息的前提下,对影像展开同频输送,并实现影像信息的科学处理、三维模型构建与资料分析。

简而言之,无人机技术将智能科学技术作为基础,借助先进设备、驾驶飞行技术、遥感技术,可以对测绘工作展开空间遥感信息的自动性以及智能性获取与分析。

无人机技术主要具备数据处理系统、无人飞行器平台、全球定位系统、数码传感设备等,其测绘工作的开展原理为:地面控制点依据实际的测绘标准以及相应的工作进行情况选取合理适宜的无人机,经由搭载的传感器以及高清晰度摄影机,在规划好的无人机飞行路线上做好无人机姿态稳定管控、航线控制以及任务管控等工作,借此达成对地面物体的全方位精确测量。

无人机技术借助机动、迅速、经济性等优点,切实成为测绘工程中十分可观高效的应用技术。

俄罗斯航空业现状分析报告

俄罗斯航空业现状分析报告

俄罗斯航空业现状分析报告引言俄罗斯航空业是俄罗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俄罗斯与世界各国的重要桥梁。

本报告旨在分析俄罗斯航空业的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评估。

航空业发展历程俄罗斯的航空业起步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经过多年发展,俄罗斯航空业逐渐成长为一个庞大而强大的产业。

建立了一整套从飞机制造、航空公司运营到机场管理的系统。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俄罗斯航空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许多国际知名航空公司开始进入俄罗斯市场,俄罗斯航空公司也逐渐崭露头角。

目前面临的挑战然而,俄罗斯航空业目前面临着一些挑战。

1. 高成本俄罗斯航空业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问题以及飞机燃料等成本居高不下所致。

在俄罗斯广袤的土地面积内建立适当的机场交通网络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导致航空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2. 竞争激烈随着俄罗斯市场的开放和国际航空公司的进入,俄罗斯航空公司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这些国际航空公司具有更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并且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便宜的价格。

3. 安全问题在过去的几年中,俄罗斯航空业发生了一系列的安全事故,这给航空公司的声誉和信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提升乘客的安全感,俄罗斯航空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措施和管理。

发展前景和机遇尽管面临着一些挑战,俄罗斯航空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旅游者。

随着俄罗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公司有很大的机会提供更多的航班和服务。

其次,俄罗斯政府已经意识到航空业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

例如,俄罗斯政府推出了促进航空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促进产业升级。

最后,俄罗斯航空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有很多机会。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俄罗斯航空公司可以采取更先进的飞机和设备,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俄罗斯航空业的发展前景依然乐观。

无人机飞行工作总结报告

无人机飞行工作总结报告

无人机飞行工作总结报告无人机飞行工作总结报告一、工作概述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负责组织和进行无人机飞行任务。

在该期间,我们共完成了30次无人机飞行任务,总计飞行时间达到90小时。

本报告旨在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就可能的改进方案进行讨论。

二、工作成果1.飞行安全保障:我们始终将飞行安全放在首位,所有任务均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事故和故障,并且顺利完成了所有任务。

2.数据收集质量:我们根据任务需求合理选择无人机,并使用高清摄像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诸如航拍照片、视频等收集的数据均清晰可见,达到了预期效果。

3.飞行任务完成率:在完成的30次飞行任务中,我们全部达到了任务要求,并按时按量交付了飞行数据。

4.团队协作效率:整个团队在飞行期间保持了高效的协作精神,每个成员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在任务担当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了作用。

三、问题和挑战1.天气条件不稳定:在某些天气条件不稳定的情况下,如强风、大雨等,我们不得不暂停或取消部分飞行任务,这对我们的工作进度和效率造成了一定影响。

2.人员培训:在新成员加入后,我们发现有些成员对无人机飞行任务的操作规程和流程还不够熟悉,需要加强培训和指导,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水平。

3.飞行器设备维护:由于设备使用频繁,一些关键部件的磨损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更换和维护,以避免在飞行任务中出现故障。

四、改进方案1.天气风险评估:在计划飞行任务时,我们将加强天气风险评估,对不利天气条件提前做好准备,并做好任务调整和延期的准备。

2.加强培训与交流:我们将加大对新成员的培训力度,确保每个人对无人机飞行任务的操作规程和流程都有清晰的理解。

同时,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经验分享和学习。

3.定期维护检查:我们将建立设备维护记录,定期对无人机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更换关键部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感悟与展望通过这一个月的无人机飞行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无人机飞行任务的重要性和一些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无人机的过去与未来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在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的作用日益提高,世界各主要航空大国都加强了无人机的研制。

为此,俄罗斯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估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积极研制新型无人机,以期在无人机的开发和研制领域里保持领先地位。

过去――一段辉煌的历史俄罗斯一些知名的飞机设计局在研制无人机方面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并为后来研制无人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前苏联拉沃契金飞机设计局于1950年首先研制出第1架拉-17P一次使用的无人侦察机。

拉-17P装有AΦA-40、AΦA-20、БAФA-21和AЩФA-5M航空照相机及“风头麦鸡”电视摄像机;发射装置为C-60高射炮炮架;运输设备为克拉斯-255军用运输卡车。

1962年,拉-17P无人驾驶侦察机开始装备前苏联军队,服役约20年。

此外,拉沃契金飞机设计局还研制出拉-17K无人驾驶靶机。

前苏联的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于1957年开始研制无人机。

其首架无人机被称为战斗式“C”型火箭,装有核战斗部。

该机平均飞行时速2.3马赫数,飞行距离约3600公里,飞行高度10000~20000米。

60年代初,由于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积极倡导发展核武器,图波列夫设飞机计局被迫中止该计划。

随后,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立即改为研制无人驾驶侦察机。

第一架无人驾驶侦察机被称为图-123或“鹞”式无人驾驶战略侦察机,机身长30米。

图-123无人驾驶战略侦察机借助2台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完成发射,时速可达600~700公里;随后,主发动机开始工作,以270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飞行高度为19220米。

由于当时防空兵器较为落后,所以图-123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遂行作战任务。

图-123侦察机机载侦察设备包括:一部无线电侦察设备;三部可分辨铁路交汇点、实施特种拍摄和确定地形坐标的长焦距照相机。

图-123无人驾驶战略侦察机为一次性使用,可回收的仅有位于机头的机载侦察舱。

它可借助降落伞准确地降在指定地区,然后将其侦获情报送往军队情报部门。

图-123无人机于1964年开始装备前苏联军队,并于80年代初退出现役。

图波列夫设飞机计局曾试图在图-123的基础上研制可多次回收和使用的图-139无人驾驶战略侦察机。

由于前苏联国防部拒绝使用高空无人驾驶战略侦察机,并要求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研制低空无人驾驶侦察机,从而使图-139无人机的研制工作被迫中止。

图-143是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研制的第一架低空无人驾驶侦察机。

该机具有很强的机动作战性能,可在距作战前沿阵地75公里处的敌七个作战地域实施不间断的侦察,可依地形不同而变换15个高度,飞行高度为100~2000米。

图-143的机载侦察设备包括:一部电视摄像机和一部电子侦察雷达。

图-143可在平原和山区实施全天候侦察任务,并对敌地面防空兵器具有很高的防护能力。

图-143低空无人驾驶侦察机曾参加叙利亚与以色列的战争。

战争期间,尽管以色列情报部门获悉叙利亚军队装备了图-143低空无人侦察机,但以色列人从未发现过它,更不用说击落它了。

此外,图-143还具有防细菌沾染和防核辐射沾染的能力。

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中,图-143曾担负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辐射侦察任务。

1973~1989年,图-143低空无人侦察机在前苏联军队服役,主要部署在西部边境地区和前苏联驻东德、捷克和蒙古军队。

在图-143的基础上,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还研制出了图-143BM无人驾驶靶机。

图-141是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继图-143低空无人驾驶侦察机之后发展的一种新型无人驾驶侦察机。

图-141无人机(见题图)的飞行速度为1100公里/小时,航程为1000公里,飞行高度为50~6000米。

该机海上侦察的最佳高度为2000米,山地侦察的最佳高度为4000米。

图-141无人驾驶侦察机外形尺寸较小,长8米,起飞重量1500公斤。

图-141无人机在哈尔科夫飞机制造厂投入批量生产。

前苏联解体后,尽管研制图-141无人驾驶侦察机的全部文件和资料完全留给了乌克兰,但俄罗斯军队仍装备了图-141无人驾驶侦察机。

1982年,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对图-143进行改进,并将其命名为图-243无人驾驶战术侦察机。

图-243主要用于空中侦察,对目标补充侦察;在距作战前沿阵地150公里处高空,对地面兵器的射击和作战飞机的轰炸效果进行监视和评估;还可以在敌方防空火力密集和空中、地面有核辐射、化学和生物沾染的条件下,昼夜实时遂行全天候空中侦察任务,并有效地对敌炮兵营和防空导弹阵地以及敌集团军、师指挥所等目标实施侦察。

图-243无人侦察机可对获取的侦察情报进行登记和实时处理加工、量化和识别目标,并判断其方位以及制作图片资料和撰写侦察总结报告。

该机还可根据拟定的飞行计划准确沿飞行侦察地段飞行,并在飞行结束时降落。

其机载侦察设备位于机头,可拆卸和更换,其中包括一部带有“冬-M”红外侦察装置的AП-402M航空照相机和一部带有“鹳-M”电视系统的AП-402M航空照相机。

图-243可将飞行中红外照相侦察情报的记录以及红外和电视通道获取的情报,通过无线电发送到地面移动接收站。

地面移动接收站的操作人员将侦察情报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加工和破译,然后根据获取情报的重要性再进行战术破译和情报制作。

通常,图-243将获取的第一批目标侦察情报用无线电向地面移动接收站通报的时间为10分钟,提供胶片的时间为20分钟;其一次飞行侦察范围可达2100平方公里。

图-243无人战术侦察机在车臣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受到俄罗斯军方的高度评价。

目前,图-243仍在批量生产。

前苏联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还研制出了图-300“茑”无人驾驶侦察机。

“茑”无人机的机载设备包括一部光学电子系统和无线电侦察系统。

此外,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还研制出了“云雀”、“尖嘴雀”和“红胸鸲”等无人驾驶侦察机。

前苏联米亚西舍夫飞机设计局于1970年开始研制与美国“罗盘罩”飞行性能相似的“鹰”高空无人驾驶飞机。

1986年,米亚西舍夫飞机设计局在对“鹰”实施技术改进后,将该机命名为M-62高空无人驾驶飞机。

该机安装2台TПД-20涡轮活塞发动机;采用大展弦比机翼;整个机体使用轻型复合材料;飞行高度为20000米,续航时间为24小时。

1993年,由于经济萧条,俄罗斯米亚西舍夫飞机设计局取消了对M-62的批量生产。

同时,该设计局还被迫中止对“菱形”高空无人驾驶飞机的研制。

该机采用复合式机翼;用于对目标实施侦察的大功率探测雷达使用的两副天线,安装在机翼两侧。

前苏联雅克福列夫飞机设计局于1988年研制出“队列-П”无人机系统。

“队列-П”无人机系统由安装在БМД-1空降兵战斗车发射装置上的两个遥控站、一台技术维护保障车和10架“熊蜂-1”无人驾驶侦察机组成。

发射和遥控站可实施“熊蜂-1”无人侦察机发射前的自动检测,并发射和操纵“熊蜂-1”无人机;接收和用监视器实时标示地形。

在地面遥控站安装的视频控制装置上,操纵员可以看到由“熊蜂-1”无人机观察到的地形图及其飞行航线和坐标。

“熊蜂-1”的起飞重量为130公斤;发动机为一部П-032活塞式发动机,功率为32马力;巡航速度110~130公里/小时,飞行高度100~3000米,续航时间2小时,活动半径为50~60公里,可重复使用10次。

“熊蜂-1”无人驾驶侦察机是按正常式空气动力布局设计而成的;机尾安装了推进式螺旋桨;机上安装了可变后掠机翼和保证软着陆的机械动力吸收装置。

发射时,使用安装在БΜД-1空降兵战斗车履带底盘的短轨式发射架上的两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回收时,使用阻力伞。

该机的起落架由两对固定支架组成,可以承受10倍的垂直负载。

在1995年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罗斯空降兵使用了5架“熊蜂-1”无人侦察机,完成了10次战斗出动;飞行时间达7小时25分钟;距地面遥控指挥中心最远距离55公里;飞行高度600~2200米。

在遂行作战任务中,2架“熊蜂-1”被车臣恐怖分子的地面防空兵器击落。

为此,雅科福列夫飞机设计局对“队列-П”无人机系统做了进一步地改进。

改进后的“队列-П”无人机系统包括:1个地面移动式遥控站、1台技术维护保障车和10架“熊蜂-2”无人驾驶侦察机。

改进后的“熊蜂-1”被命名为“熊蜂-2”无人侦察机。

该机续航时间由原先的2小时增加到4.5小时,改为气动式弹射发射。

发射时,既可从飞机上发射,也可从发射车上发射。

降落时,既可使用阻力伞着陆,也可利用起落架自主着陆,能重复使用100次。

“熊蜂-2”除担负战术侦察任务外,还可以民用。

该机的机载设备包括:一部电视摄像机、一部红外成像摄像仪和一部激光测距仪。

目前,“熊蜂-2”无人侦察机已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投入使用,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俄罗斯雅克福列夫飞机设计局还研制出了“信天翁”无人驾驶直升机。

俄罗斯卡莫夫飞机设计局于1997年研制了卡-37无人驾驶直升机。

卡-37采用共轴式双旋翼气动布局,起飞重量为250公斤,载荷为50公斤;装有П-033活塞式发动机;引导和控制系统安装在机身中部。

其机载侦察设备包括:一部电视摄像机、一部红外探测仪和一部激光探测仪,安装在机身下部。

卡-37无人直升机既可担负对核辐射和化学污染的侦察任务,又可担负对敌目标侦察任务。

卡-37全部采用复合材料,以期提高隐身能力。

随后,卡莫夫飞机设计局在卡-37的基础上,又研制了卡-137无人驾驶直升机。

卡-137采用共轴式双旋翼气动布局,外形象一颗人造卫星,无尾翼。

该机采用雪撬式起落架;起飞重量为280公斤;发动机功率为65马力,最大载荷为80公斤;巡航速度145公里/小时,最大飞行速度175公里/小时,飞行高度5000米;当载荷为50公斤时可在5000米高空滞留4小时,最大飞行距离530公里。

卡-137机身上部安装一部活塞式发动机以及引导和控制系统;机身下部安装一部电视摄像机、一部红外成像仪和一部无线电定位系统。

卡-137既可军用,也可民用。

卡-137无人直升机通常装备在俄罗斯海军作战舰艇上,可遂行空中侦察等作战任务。

此外,卡-137还可担负核辐射和生态监视、边防和海上侦察以及水灾和地震观察等任务。

俄罗斯“新手”科学技术联合体于1993年研制出“小蚊子”无人机系统和“小蚊子”无人驾驶侦察机。

“小蚊子”无人机起飞重量为20公斤;飞行高度8000米,续航时间3小时;机载侦察设备包括:一部电视摄像机和一部红外探测装置。

“小蚊子”无人机系统曾参加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高新技术战争的出现,无人机日益受到世人的青睐。

为此,俄罗斯也开始加强对无人机发展的预测和研制。

根据40余年研制无人机的经验和教训,俄罗斯按照以下几种方法对无人机进行分类:一是按照重量将其分为4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