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展示不断发展的无人机技术
无人机总结报告

无人机市场总结报告该报告结合无人机产业发展现状,从当前以及未来国内外无人机发展趋势和对无人机系统的需求,针对无人机系统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主要发展技术以及无人机系统发展路线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研。
由于无人机具有运行成本低、无人员伤亡风险、机动性能好、可进行超视距飞行、使用方便高效等特点,目前已被成功应用于影视航拍、测绘航测、电力高压线巡查、地质勘探、救灾救援、农林业农药喷洒、海事定位、国防侦察、商业表演等领域,越来越多行业传统的工作方式被无人机取代。
但是由于我国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起步较晚,培训机构较少,当下无人机研发、生产、应用等机构对低空无人机操控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人才需求缺口大、供不应求。
无人机飞控(师)员、机械师及研发专业人员将是令人向往的高薪职业,又是国家紧缺人才之一。
一、基本概念无人机是不搭载操作人员,采用空气动力为飞行器提供升力,能够自动飞行或远程引导,可一次性或多次重复使用,携带各类有效载荷的有动力空中飞行器。
无人机要完成相应任务,需与任务载荷、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地面保障系统等配合工作,无人机与以上各类设备组成的完整系统称为无人机系统。
无人机系统可由单个无人机构成,也可由多个同型的无人机或由多型多个无人机共同构成。
图一:无人机系统组成框图(一)分类情况无人机种类很多, 不同的无人机可以完成不同的特殊任务。
一般来讲, 可以按照“续航时间和航程分类” 和“军事用途分类” 两种方法进行分类图二:无人机分类示意图图三:全球鹰和捕食者无人机图四:RQ—7A“影子”无人机和“先锋”无人机(二)应用领域在军事应用领域方面:无人机主要可用于情报侦察、战场监视、电子对抗、通信中继、军事测绘、火炮校射、气象探测、打击效果评估等任务;根据任务的不同,军用无人机可以使用不同的有效载荷,主要包括数据传输与测控、目标探测、成像、光电、电子战、电子侦察、光电侦察以及敌我识别等类型。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军事应用较为广泛而深人,技术和性能已日臻完善,其承担的任务范围逐渐扩大,任务级别由战术级扩大到战役和战略级,任务性质由支援保障任务扩展到攻击作战任务。
国外无人机侦察载荷发展综述

国外无人机侦察载荷发展综述作者:李源源来源:《无人机》2017年第07期现代战争已进人信息制导时代,航空侦察是军事情报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当今世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信息获取方式。
无人机自问世并投入实战以来,已发展成为执行航空侦察任务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多用途平台,甚至有可能在21世纪中后期成为航空侦察作战的主导力量。
目前,全球共有32个国家(地区)具备无人机研制能力,约50个国家(地区)装备了无人机,基本型近300种。
无人机侦察作战能力的发挥,主要依靠其任务载荷。
本文简要阐述国外无人机任务载荷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外無人机成像侦察任务载荷的发展现状光电成像侦察任务载荷的发展现状无人机机载光电成像侦察设备主要包括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红外成像设备、多光谱成像设备及光电转塔等。
可昼夜在多种气候条件下遂行侦察、目标捕获、监视等任务。
除微小型无人机携带单个传感器外,绝大多数无人机都可装备多种传感器。
下面将列举美国、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家的无人机机载光电成像侦察任务载荷的发展现状。
(1)美国AN/AAS-52(V)组合型光电/红外(EO/IR)和激光测距多频谱目标导引系统(MTS)-A,将一个EO/IR传感器、一个宽视野EO传感器以及一个激光测距/指示器和一个激光照明器组合在一起。
该装备由一个转塔(WRA-1)和一个电子单元(WRA-2)组成。
系统工作波段0.4~0.7μm(TV)、3~5μm(红外);系统有两个电子变焦:2倍和4倍。
AN/AAS-44(V)组合型IR和激光测距传感器系统是一种高性能、多用途热成像传感器,可提供远距离监视、目标获取、跟踪、测距以及为“地狱火”导弹和NATO激光制导武器进行激光指示。
系统由两个电子变焦:2倍和4倍。
基本型EO/IR子系统装备于“全球鹰”无人侦察机。
该系统包括一部640×480 px的红外传感器、一部商用柯达1024×1024px的CCD传感器和一部EO/IR接收机单元。
人工智能与智慧军事的应用与前景

人工智能与智慧军事的应用与前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和前景。
无论是武器装备的革新,还是战争决策的智能化,人工智能都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与智慧军事的应用与前景。
1. 人工智能在武器装备中的应用在武器装备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例如,美国空军正在开发一种利用深度学习技术的无人机,可以自主决策和攻击目标。
这种无人机配备了智能传感器和卫星通信控制系统,可以在无人机自主飞行的同时,实时掌控于敌对目标的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此外,俄罗斯也在研发一种人工智能辅助的坦克,可以自主地掌握作战环境和敌军位置,并对操作人员提供智能辅助。
2. 战争决策的智能化在现代战争中,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而人工智能在决策中的应用,可以极大提高作战效率。
美国军方正在测试一种名为Joint Battle Command-Platform(JBC-P)的智能作战系统,可以收集战场上的信息,同时自主地策划作战方案并向操作人员进行推荐。
这种系统还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提高对于作战行动的预测性和分析能力。
3. 智能化战争的前景在国际安全形势不断复杂化的今天,智能化战争已经成为军事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武器的装备尺寸越来越小,战斗力越来越强,可以在短时间内攻击大范围目标。
同时,人工智能也能大大提高作战效率,优化作战结果。
除此之外,使用人工智能可以减少误判可能,从而大幅降低战争的人员伤亡和损失。
4. 人工智能在军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当然,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还面临许多问题。
一个问题是人工智能的智慧程度和可靠程度。
另一个问题是隐私和数据的安全问题。
一旦人工智能武器系统的数据被非法获取,其将可能成为对敌方的有力武器。
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是人工智能武器的控制权问题。
如果人工智能武器不能被完全控制,可能会出现误判甚至误攻事件。
世界各国高科技作战方式

目 录
• 高科技作战方式概述 • 世界各国高科技作战方式 • 高科技作战方式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高科技作战方式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01 高科技作战方式概述
高科技作战的定义
定义
高科技作战是指利用高科技手段和装 备,通过信息、网络、电磁、太空等 领域的优势,实现快速、精确、高效 的作战方式。
解释
高科技作战强调的是技术优势和信息 主导,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装备, 实现对敌方目标的高精度打击和全面 的信息控制。
高科技作战的特点
信息化
高科技作战以信息技术为核 心,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 传输、处理和利用信息,实 现信息主导的作战效果。
智能化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 术,实现智能化决策、智能 化指挥和智能化打击,提高 作战效率和精度。
国际法规与道德问题
总结词
国际法规与道德问题是高科技作战方式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
详细描述
高科技作战方式的使用往往涉及到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问题,如无人机攻击、网络战等。这些行动可 能会引起国际社会的争议和反对,甚至引发国际争端和冲突。因此,各国在使用高科技作战方式时需 要遵守国际法规和道德规范,确保行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俄罗斯的高科技作战方式
高超音速武器
俄罗斯在发展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如“ 先锋”高超音速导弹系统。
网络战能力
俄罗斯具备强大的网络战能力,能够进行网络攻击和 信息战。
电子战技术
俄罗斯重视电子战技术发展,利用电子战手段干扰和 摧毁敌方通信和指挥控制系统。
中国的高科技作战方式
人工智能技术
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军事领 域,如智能无人系统、智能指挥控制系统等。
军用无人机市场发展前景

军用无人机市场发展前景军用无人机市场发展前景眼下,军用无人机是一个大热的词汇,各国政府都在抢夺军用无人机的产业市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军用无人机市场发展前景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军用无人机市场发展前景近年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无人机研制领域原有的竞争格局渐被打破,市场格局正处于巨变和重塑的过程中。
粗略统计国内当前至少有40余家企业和科研院校生产或正在研制无人机产品。
根据类型不同,大致可划分为军工集团、科研院校和民营企业三个阵营。
未来10年,我国军用和民用无人机将由2013年的6.2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22.8亿美元,十年(2013-2022年)需求总额将超过134亿美元,十年复合增长15.57%。
根据我国军用无人机市场的占比,目前我国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在30亿人民币以上。
目前,美国作为无人机发展的领头羊,已发展出了多种机型,其功能也实现了很大的扩展。
而在作战方式上,美军无人机已经摆脱了传统的作战方式,正在向中继通讯、情报搜集、电子对抗、空中打击四大职能转变。
与美国、以色列为代表的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国内在无人机研制能力、技术水平方面有10年左右的差距,而在应用水平则有15- 20年的差距。
中国的无人侦察机,现在主要用于边境巡逻,首先是中朝边界,其次是与日本、越南存在争议的岛屿地区,同时监视一些边境地区。
长虹-1(无侦-5)于1969年开始研制,1972年11月28日首飞,1980年定型正式装备部队。
无侦-5型无人机曾在中越边境中使用过。
目前,“翼龙”已经装备部队使用,同时,“翼龙”无人机获国家出口立项批复,逐步走出国门。
“翔龙”是为了满足军队未来作战的需要,完成平时和战时对周边地区的情报侦察任务,为部队准确及时地了解战场态势提供有力手段,资料显示“翔龙”将在近期装备部队。
近几十年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处于和平发展时期,无人战斗机研制也刚刚初见成效,尚未实行装备部队的目标。
综合海外媒体信息,中国准备在今后数年内再专门建设一批无人作战飞机基地,其中两个己经开始建设,另外11个还在计划之中,且均分布在沿海地区,隶属国家海洋局。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前沿成果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前沿成果一、航空技术的发展历程航空技术的历程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阿基米德在抽水桶原理的基础上发明了风车。
近代航空技术的发展,源于18世纪晚期的热气球。
在19世纪,有人进行了人类腾空的尝试,比如威灵顿公爵在1824年在伦敦试图升空,但坠毁而死。
直到莱特兄弟于1903年成功飞行,航空技术才真正得到了推广。
随后,双翼飞机、单翼飞机和喷气式飞机等一系列技术不断地涌现出来,并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俄罗斯科学家采用火药推进原理,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
这一事件被称为航天技术的开端,为人类进入太空提供了可能。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完成了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登陆月球,成为人类史上第一次载人登月。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航天科技不断创新,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
三、航空技术的前沿成果1. 超音速飞机超音速飞行的速度比音速更快,是现代航空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
1969年,美国的SR-71“黑鸟”飞机打破了32年来的陆地飞机速度记录,达到每小时2194英里,是目前仍在服役的唯一一架可称得上“黄蜂”的侦察机。
2. 大型客机大型客机的开发和使用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的主流趋势,应用于民用航空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其中,空客A380飞机是世界上最大的客机之一,一次承载量可达555人,配备完备舒适的座位和必备的电子设备以及舒适的商务和经济舱,大大提升了人类的空中旅游生活质量。
3. 轻型飞机目前,轻型飞机已经成为时下比较流行的一种航空交通工具,主要应用于消费机、自由机、灭火机等方面。
轻型飞机最大的特点是载重轻,简单易懂,同时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这类飞机已经逐渐纳入普通人的生活领域。
4. 无人机无人机(又称:无人飞行器)是一种由人类操控或自主飞行的飞行器,不需要载人和机组人员参与飞行。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军事侦察、农业喷雾、自然灾害预警和救援等方面,已不断推动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
空中未来的主宰者:巡飞弹

德黑兰航展上的伊朗无人机,有资料显示伊朗想在该机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巡飞弹”一类的武器巡飞弹(Loitering Munition)就是可利用多种武器平台投放,在目标区上方巡弋飞行,以执行侦察与毁伤评估、精确打击、通信中继、目标指示、空中预警等多种作战任务的新型弹药。
作为一种无人机技术与弹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自1994年由美国首次提出以来,巡飞弹引起了世界弹药及制导武器界的广泛关注,先后有美国、俄罗斯、以色列、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发达国家加入此类弹药的发展行列。
巡飞弹主要由有效载荷、制导装置、动力推进装置、控制装置和稳定装置组成,外形与普通炮弹没有什么区别。
巡飞弹经发射后,会在飞行中展开尾翼和较大的弹翼,并在上升段打开控制面;逐步上飞到弹道顶点后,展开舵面和弹翼,发动机开始工作;此时巡飞弹开始向目标区俯冲,途中有GPS导航;到达目标区上空后,巡飞弹进行巡飞,按指令完成战斗任务。
德国研制的“巡飞弹”:“泰帆”攻击无人机德国研制的“巡飞弹”:“泰帆”攻击无人机根据作战需求,国外陆军研制了两种功能的巡飞弹,即攻击型巡飞弹和侦察型巡飞弹。
攻击型巡飞弹携带有战斗部,可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侦察型巡飞弹携带侦察、通信器材,可在目标上方执行搜索、侦察、监视、中继通信以及毁伤评估等任务。
这两类巡飞弹可采用管式发射、箱式发射和筒式发射方式,发射平台有陆军的火炮、火箭炮和迫击炮等身管武器以及“未来战斗系统”中非直瞄发射系统的发射箱,发射方法与常规弹药相同。
关键技术面临挑战无人机技术与弹药技术相结合为巡飞弹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使其关键技术聚焦到发动机和弹翼问题。
发动机应能承受巡飞弹发射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和过载,同时还要保持低速长航时飞行。
目前使用的主要是微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涡扇发动机、脉冲发动机以及重燃料发动机。
巡飞弹需要将弹翼和尾翼组装在弹体中,在飞行过程中展开,因此弹翼的设计面临新挑战。
美国陆军“快看”侦察型巡飞弹采用充气式侧翼技术解决了弹翼封装和展开的问题。
无人机植保技术:国外植保现状

1.2.2 日本农业航空发展情况
日本是最早将微小型农用无人机用于 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日本丘陵居多,大量 存在小地块、梯田等不适合大型地面机械和 有人驾驶固定翼航空机械作业的耕地地形, 因此日本农业航空以直升机为主。由于农林 植保无人机的经济性、安全性、易操作性, 采用超低空小型农林植保无人机进行播种、 喷药、施肥是一种科学、安全、经济的植保 方式。
1.2.2 日本农业航空发展情况
1990年,日本山叶公司推出世界第一架主要用于喷洒农药的无人机,无人机在 农业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植保无人 机已经从1995年的307架增加到现在的2400多架,操作人员14000多人,从2004年水 稻生产中微小型农用无人直升机的使用量已超过有人驾驶直升机。目前用于农林方面 的无人直升机以YAMAHA公司的RMAX系列为主,该机被誉为“空中机器人”,植保作业 效率为7~10公顷/小时,主要用于播种、耕作、施肥、喷药农药、病虫害防治等作业 ;日本农业植保无人机以油动无人机为主。采用微小型农用无人机进行农业生产已成 为日本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国外农业现状
1.2.1 美国农业航空发展情况
目前美国有农用航空相关企业2000多家,已于1966 年成立国家农业航空协会(National Agricultural Aviation Association,NAAA),有来自代表46个州 约1900名成员。目前在用农用飞机四千多架(共有机型 二十多种,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约占80%),在册的农 用飞机驾驶员3200多名,农业航空年处理耕地面积约 3400万公顷,占美国年处理耕地面积的40%,65%的农药 采用飞机作业完成喷洒,水稻施药作业100%采用航空作 业方式,森林植保作业也是100%采用航空作业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K . S Y无 人机 的 飞行 试 验 已处 于进 行 之 中 . 计 划 8月结束 。 ( 肖霞供 稿 )
,
设侦 察 接 收 机 观 察 到 辐 射 源 的 最 大 功 率 为 辐 射 源天线 扫 描 函数 为 F( ) 天线 方 向 图 函 £,
息 ,o2 8 :0—3 . 2 o ()3 3
宣
比
榭
7 李盾 . 空间预 警系统 对 目标 的定位 与预 报 [ . D] 长沙 : 国防科技 大学博 士论 文 ,0 1 20 . 8 王正 明, 东云等 . 道跟踪 数据 的校 准与评估 [ . 易 弹 M]
长沙 : 国防 科 技 大 学 出版 社 ,99 19 .
电 子 对 抗 ,00 3 ( )7 —7 . 2 1 ,3 1 :3 5
和角度运动。解决的办法是通过计算辐射源和侦 察接 收机 之 间 的距 离 变化来 得 到侦 收信 号功 率 大 小 的变化 , 后通 过 控 制 射频 信 号 模 拟 器辐 射 功 然
4 徐 红 青 . 载 指 控 系 统 仿 真 训 练 系 统 设 计 [ . 备 指 舰 D]装 挥 技 术 学 院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00 1 . 2 1 .2
加 强有 关 的情报 搜集 工作 。
参考 文献
1 安树林 , 印权 . 军武 器装备 试验 仿真技 术 [ . 董 海 M]北
京: 国防 工 业 出版 社 ,0 6 20 .
百部 各 种 体 制 的 雷达 信 号 , 号 环 境密 度 可 达 百 信 万脉 冲/ 以上 , 有 较 高 的可 信 度 , 也 是 外 场 秒 具 这 试验 条件 下无 法实 现 的 电磁 信 号环境 条 件 。构 建
制 系统结 构 的描 述方 法 , 立 了 目标 跟 踪控 制 的 建 数学模 型 。通过 仿 真证 明了在 两类 跟踪控 制 模式
下的量化误差分布均不为零均值均匀分布。说明 了量 化误 差 与 指 向预 测 拟合 数 据 长度 、 合 多 项 拟
( 下转 第 4 0页 )
4 0
电子对 抗
图 4 U F滤 波 下 的 目标 位 置 跟 踪 误 差 K
由图 4 a可 知 , () 拟合数 据长 度为 8时 , 跟踪 精 度 整体 较高 , 随动 3阶拟 合 、 步进 3阶拟 合 的精 度 均 接近 均匀 噪声 模 型 的 精 度 。但 由于 受 图 3 a ()
中5 0—6 s 间段 内有 偏 、 均 匀 的误 差 序 列 的 0时 非
4 结 束 语
长期 的试 验 经 验 表 明 , 方 法 可 以实 现 全 方 该 位、 全频 段信 号 环境仿 真 , 产生 的 电磁信 号 较精 细
和 周全 , 还不 必 借 助 外 部 信 号 , 有 组 织 简 单 、 具 效
模 拟 产 生 各 种类 型和 体 制 的雷 达 辐 射 信 号 , 以形 成 复杂 、 密集 的雷 达信 号环 境 , 要 时也 可产 生 各 必 种 雷达 干扰 辐射 信 号 。主控 计算 机根 据想 定 完成
考虑 战场 辐 射源 天线 特性 的影 响 。 从 雷达侦察 装备来观察 , 战场辐射 源 天线 的扫
描 特性和方 向 图特性 表 现 为雷 达信 号 强 弱变 化 的
周期 性 以及 功率大小 变化所能描 绘 的曲线形状 。
l k, d g 续航 时 间 为 5小 时 , 在 远 离地 面 控 制 站 O 可 lO m 以外 的 距 离上 作 战 。 其 3 k Ok 0 g的 有 效 载 荷 中据信 有 I D L N E A公 司的 O G一2 电/ 外 ( O 8光 红 E/
时, 需要 注 意 以下 几 点 问题 :
2 杨榜林 , 岳全发 . 军事装备试验 学 [ . 京 : M]北 国防工业
出 版社 ,02 20 .
() 进 行 战场 电磁 信 号 环 境 构 建 时 还 需 要 1在
考 虑战场 辐 射源 和雷 达侦 察装 备之 间 的径 向运 动
3 王辉 . 面舰艇 雷达对 抗训练 环境 构建 方法 [ ]舰 船 水 J.
是 : 过 控 制 射 频信 号 模 拟 器 的功 率 反 映 电磁 波 通
空 间损 耗 的大 小 。
作者 简 介
徐红青 (92 9 - , , 18 .-- 女 硕士 , 究 方 向: 达侦 察装 备 ) 研 雷
试验和训练 。
( 接第 3 页 ) 上 l
为 7 6小 时 , 战 半 径 大 约 70 i。据 说 其 有 效 . 作 0k n 载荷 中有 Ss m rn s 司陀螺稳 定光 学炮 塔 , yt t i 公 e oc 据
俄 罗斯 展 示 不 断 发 展 的 无 人 机技 术
俄 罗斯无人机 制 造 商们在 近期 于 明斯 克举 行
的 MIE 0 1国防展 上展 示 了一批 新 兴技 术 。 L X2 1
影 响 , 进 3阶拟合 进度 在该 时 间段 内产 生 恶化 。 步
由图 4 b可知 , () 拟合数据长度为 8 时 , O 由于
信该 炮 塔 重 约 4 k 。 同样 , hb 5g C ii 人 机 的 飞 行 s无 试 验预 计今 年底 开始 。 展 出 的 旋 翼 无 人 机 中 有 I D L 公 司 的 N EA
IN.K 无 人 机 , 无 人 机 的 最 大 起 飞 重 量 为 . SY 该
() 3在进 行 战场 电磁 信 号 环境 构建 时 还需 要
2 Va a d nZ n t JR.B o tP a eT a kn i nU s e td F l o s h s rc igw t a n c ne i h —
制
强 醛 喇
魁
蜷
r m
t [ ]/ rc O eS I 20 ,7823— 7 . e C / Po . fh PE. 024 2 ,6 24 r t 3 张涛 , 安玮 , 周一宇 . 主动段 弹道 定位与跟踪 算法 [] J.
2 1 年第 5期 01
雷 达 侦 察 装 备试 验 在 信 号方 位 覆 盖 、 间距 离 以 空 及较 高 的静 区质 量 等 方 面要 求 , 波 暗室 应 具 有 微
一
P( ) ‘ 0 。 ( ) t= A( ) F t
利 用上 式 可 以计 算 出在不 同时刻 的辐射 源 信 号 大小 , 然后 通 过 高 精 度 程 控 衰减 器 可 以完 成 辐
分 布 , 精度 接近 均匀 噪声模 型 的精度 。 其
(00 100英尺 ) 高空飞行 , 在远 离地 面控 制 站 10m 0k
4 结 论
本 文给 出 了中低轨 预警 卫星 两类 目标 跟踪 控
以外 的距 离上作 战 。Gi一1 由 A A r f 将 G T控制 系统
构 成 的 地 面 控 制 站 操 纵 。 ID L 公 司 透 露 , r N EA Gi f
辐射源个体到电磁环境场景的转换 , 通过相关算 法 将 电磁环 境场 景 转化 为 电磁环 境模 拟设 备 能 够 识 别 的态 势 或场 景 文 件 格 式 , 并将 生成 的态势 与
射频信 号模 拟 器进 行 匹配 。数 字综合 处 理单 元 实
费 比高 等优 点 。该方 法构 建高 可信 度 电磁环 境 的
射 源天 线特 性 的映射 。
定 的空 间 大小 、 状要 求 和屏 蔽 质 量 要 求 。 被 形
试 雷 达 侦 察装 备 侦 察 接 收 天线 位 于 暗 室 中心 , 对 电磁信 号 环 境 实 时 、 确 地 截 获 、 选 、 析 、 正 分 分 识 别 。射 频信 号模 拟 器位 于 暗室 四周 , 可根 据 需 要
一
1无人机 的 飞行 试 验将 于 2 l 0 1年底 开始 , 约 大
B l t nst hk e ps eh k ia公 司 和 Ss mmn s公 司 s v e yt t i e c
要持续 1 。 年 在展 会上 展 出了以 C ii无人 机 为基 础 的联 合 项 hbs
目 , h i 无 人 机 比 G i一1 人 机 稍 大 , 航 时 间 C is b r f 无 续
总第 1 期 4 0
章敏明, 中低轨预警天基光学卫星旦 量 堡茎坌堑 等: 堡
式 阶数 间的关 系 , 分 析 了不 同 跟踪 控 制 系 统 下 并
宣
量化 误差 对 目标跟 踪精 度造 成 的影响 。 参 考文 献
1 D u N n na Flr:Bvn eK l a ielj am FE.ol er ie i ts e0dt a nFt J . h m lr IE E yt s aai , 0 5 2 ()5 E EA SSs m gz e 20 , o8 ,7—6 . e M n 9
镒
醛
鲥 蹦 蜷
r m
9 郗 晓定 , 王威 . 近地航天器轨道基础 [ . M]长沙 : 国防科
技 大 学 出 版社 ,03 20 .
( ) 于 拟合 的 数 据 长 度 为 8 b用 O
作者简 介
章敏 明 (97 ) 男 , 18一 , 国防科 学技术 大学在读 硕士研究 生 , 合电子战技术与系统 专业 , 综 主要研 究方 向为空 间信 息处理 与对抗技术 。
弹道 学 报 ,0 5 1( ) 1 —1 . 20 ,7 4 ,1 6
( ) 于拟合 , 韩裕生 . 基于平方根 U F的 自由段 K 目标跟踪算法[]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 O, ()9 —10 J. 2 72 2 : 0 9 7 0. 5 田玉平 . 自动控制原理 [ . M]北京 : 科技 出版社 ,06 20 . 6 候振 宁 . 国天基 红外系统 的发 展现状 [ ]光 机 电信 美 J.